CN219389033U -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9033U
CN219389033U CN202320926488.5U CN202320926488U CN219389033U CN 219389033 U CN219389033 U CN 219389033U CN 202320926488 U CN202320926488 U CN 202320926488U CN 219389033 U CN219389033 U CN 219389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pipeline
liner
protection devic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264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硕
纪海洋
杨翔鹏
董立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264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9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9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9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tection Of Pipes Against Damage, Friction, And Corro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包裹所述管线的护套,至少在所述护套的一端设置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紧固所述护套的端部;以及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管线的管线接头在相应固定装置外侧的预留长度。基于该保护装置中连接件的长度设计要求,能够有效的保护管线接头,使其始终处于不受拉扯的状态,延长了接头使用寿命;同时护套被紧固后不会脱落,使得管线在被拖拽过程中外皮不受摩擦,并且预防了飞溅、铁屑等伤害管线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焊接领域,封闭式送丝装置与焊接电源之间需要连接电缆、气管、水管等多条管线,且大多数情况下距离较长、环境及使用工况较为恶劣,所以管线护套不可或缺。在实际使用情况下,护套在保护管线的过程中会经常受到拖拽,那么一种牢固可靠的护套紧固装置及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点。相关技术中,管线护套使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管线护套直接安装固定到设备上,这种方式虽然较为牢固可靠,但管线与设备的拆卸分离变得很困难,甚至无法拆卸分离;另一种是护套套在管线外,用扎带绑扎在管线上或其他简单的方式进行夹固,甚至不进行夹紧固定,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护套就会脱落并堆积到一处,失去管线保护的功能,使管线直接与底面摩擦,并且拖拽式管线接头直接受力,极易造成管线损坏,发生设备故障或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对管线进行固定时紧固效果差且不易拆卸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包裹所述管线的护套,
至少在所述护套的一端设置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紧固所述护套的端部;
以及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管线的管线接头在相应固定装置外侧的预留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通过护套包裹住管线后,利用固定装置对护套的端部进行紧固,再基于保护装置的连接件与外界设备可拆卸连接。当管线在拖拽过程中,基于该保护装置中连接件的长度设计要求,能够有效的保护管线接头,使其始终处于不受拉扯的状态,延长了接头使用寿命;同时护套被紧固后不会脱落,使得管线在被拖拽过程中外皮不受摩擦,并且预防了飞溅、铁屑等伤害管线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管线的保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固定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固定装置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C-C截面处所对应的剖面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内衬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保护装置固定管线后护套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0、固定装置;101、外夹组件;101A、第一卡台;101B、第二卡台;1011、第一外夹;10111、螺母凹槽;10112、安装孔;1012、第二外夹;102、内衬;1021、环形凸台;1021A、凸台第一端面;1021B、凸台外周面;1021C、凸台第二端面;103、横梁;103A、横梁底面;1031、扣环;1041、螺钉;1042、螺母;105、紧固件;20、连接件;30、护套;301、第一部分;302、第二部分;302A、折边;303、第三部分;40、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申请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相关技术中,管线护套使用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管线护套安装固定到设备上,这种方式虽然较为牢固可靠,但管线与设备的拆卸分离变得很困难,甚至无法拆卸分离;另一种是护套套在管线外,用扎带绑扎在管线上或其他简单的方式进行夹固,甚至不进行夹紧固定,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护套就会脱落并堆积到一处,失去管线保护的功能,使管线直接与底面摩擦,并且拖拽式管线接头直接受力,极易造成管线损坏,发生设备故障或不良。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通过护套包裹住管线后,利用固定装置对护套的端部进行紧固,再基于保护装置的连接件与外界设备可拆卸连接。当管线在拖拽过程中,基于该保护装置中连接件的长度设计要求,能够有效的保护管线接头,使其始终处于不受拉扯的状态,延长了接头使用寿命;同时护套被紧固后不会脱落,使得管线在被拖拽过程中外皮不受摩擦,并且预防了飞溅、铁屑等伤害管线的情况发生。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在不冲突的情形下,以下实施例和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管线的保护装置的示意图。该保护装置包括:
包裹管线40的护套30,
至少在护套30的一端设置的固定装置10,固定装置10用于紧固护套30的端部;
以及连接件20,其一端与固定装置1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
其中连接件20的长度小于管线40的管线接头在相应固定装置10外侧的预留长度。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将管线40用护套30包裹后,利用固定装置10对护套30的端部进行紧固,再基于保护装置的连接件20与外界设备可拆卸连接。当需要移动管线40时,可直接拖拽护套30来代替拖拽管线40,而护套30被固定装置10紧固后不会脱落,使得管线40被移动过程中外皮不受摩擦,并且预防了飞溅、铁屑等伤害管线40的情况发生。此外,在通过连接件20与外部设备固定后,基于该保护装置中连接件20的长度设计要求,也可防止管线40受到拖拽时扯掉管线接头,从而能够有效的保护管线接头,使其始终处于不受拉扯的状态,延长了接头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该保护装置一般会接设在管线40的靠近管线40接头的位置,为实现对管线40及管线接头的保护,当采用对设备之间的整体管线40进行保护时,可在管线40的两端均设置固定装置10,护套30则对处于两固定装置10之间管线40进行整体包裹,此时在将相应的连接件20分别与保护装置和外部设备连接后,保护装置的长度(此时对应为两个连接件20的长度+两个固定装置10的长度+护套30的长度)应小于两个设备之间管线40的总长度即可;当对管线40的部分区段进行保护时,可以在管线40的一端设置固定装置10,将护套30长度控制在其能包裹住相应管线40的区段(此时若移动管线40,可通过抓取护套30后进行移动),固定装置10至外部设备的长度小于管线40的管线接头在相应固定装置10外侧的预留长度即可。无论是保护装置的长度,还是固定装置10至外部设备的长度,这两种情况均可通过设置连接件20的长度来满足,即连接件20的长度小于管线40的管线接头在相应固定装置10外侧的预留长度时,均能实现保护装置对管线40的保护。
对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指的外部设备可以是与管线40相连接的设备。此外,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为便于与固定装置10进行可拆卸连接,也可将连接件20连接在其他固定部件上,其中该固定部件与固定装置10通过连接件20连接后,能保证管线40的远离管线接头的部分受到拉扯(实际使用时可通过拉扯护套30来移动管线40)时管线接头处不被影响即可。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固定装置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固定装置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固定装置10包括:
紧固件105;
夹固组件,夹固组件包括:内衬102,内衬102套设在护套30上,且内衬102与紧固件105配合以对护套30进行紧固;外夹组件101,外夹组件101罩设在内衬102及紧固件105外侧,且外夹组件101与内衬102配合以对护套30进行紧固。
示例性地,内衬102可以采用筒状结构,且内衬102套设在护套30外侧;紧固件105套设内衬102外侧。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护套30可实现对管线40的柔性保护,而筒状结构的设计方式也便于管线40及护套30的穿设。在将管线40包裹上护套30并穿套设内衬102后,再通过紧固件105套设在内衬102外侧后对护套30进行紧固,在紧固件105与内衬102配合对护套30施加一定预紧力后,从而完成了固定装置10的初步装配。
示例性地,紧固件105的种类包括:金属卡带、塑料卡带等。其中金属卡带可以采用钢扎带或金属卡箍等卡子,如图4所示。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是图3的C-C截面处所对应的剖面图。护套30包括:
第一部分301,包裹管线40的外侧;
第二部分302,包裹内衬102的外侧,其中紧固件105套设在第二部分302外侧;
第三部分303,第三部分303位于内衬102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处,且第三部分303连接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用护套30包裹住管线40后一并穿过固定装置10的内衬102,然后将护套30的一边外翻包裹住内衬102外侧,即单边翻折,由此使护套30一端部形成了三段(第一部分301、第二部分302和第三部分303)来分别与内衬102的内外表面进行接触。基于该护套包裹方式增大了护套与内衬102的接触面,进而再利用紧固件105与内衬102将包裹在内衬102外侧面的护套30(即第二部分302)进行紧固,提高了对护套30的紧固效果。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内衬的示意图。内衬102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环形凸台1021,环形凸台1021用于对紧固件105进行限位,并与紧固件105和/或外夹组件101配合夹紧护套30。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进一步防止内衬102与护套30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从而影响固定装置10的固定效果,针对内衬102的结构也做了改进。通过在内衬102的一端部形成环形凸台1021,使其与紧固件105和/或外加组件配合,从而对护套30进行了加固处理。
具体的,环形凸台1021具有凸台外周面1021B以及相背的凸台第一端面1021A和凸台第二端面1021C。其中,凸台第一端面1021A形成内衬102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凸台第二端面1021C与紧固件105配合夹紧护套30的第二部分302;凸台外周面1021B与外夹组件101配合夹紧护套30的第二部分302。由此,在护套30与紧固件105和/或壳体之间进行多重紧固,形成了对环形凸台1021各个面的充分利用,提高了保护装置对管线40保护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保护装置固定管线后护套的状态示意图,外夹组件101包括: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可拆卸连接,且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配合形成罩设内衬102和紧固件105的壳体。利用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配合,在装配状态下可形成罩设在内衬102和紧固件105外侧的壳体;当需要拆卸时,基于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所采用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将二者拆开,提高了拆装效率。其中,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的内侧分别设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与内衬102和/或环形凸台1021配合对护套30进行紧固。
为实现外夹组件101与内衬102和/或环形凸台1021配合对护套30进行紧固,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包括:第一卡台101A和第二卡台101B。其中,该第一卡台101A与凸台外周面1021B配合对护套30进行紧固,第二卡台101B与内衬102配合对位于内衬102的第二端部的护套30进行紧固。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可通过螺钉1041和螺母1042配合安装。示例性地,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上对应开设有螺钉孔和螺母凹槽10111,由两组螺钉1041和螺母1042紧固而成。其中,螺母凹槽10111采用六边形嵌入式结构,方便紧固,组装后整体外形呈现流线型,更加美观实用。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固定装置10还包括:横梁103。其中,横梁103可拆卸的设置在外夹组件101内部,且横梁103的面向内衬102的第一端部的一侧形成有横梁底面103A,横梁底面103A与内衬102的第一端部的端面配合夹紧护套30的第三部分303。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考虑到固定装置10需要与连接件20进行可拆卸连接,横梁103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通过连接件20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连接部为在横梁103中部设置的扣环1031;相应的,连接件20采用在其端部设置卡钩的链条。基于卡钩与扣环1031配合实现固定装置10与外部设备的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灵活,操作便捷,可靠性高。
此外,考虑到在对内衬102进行固定时,还可以利用外夹组件101与内衬102的第二端配合对护套30做进一步紧固。示例性地,将护套30的第二部分302的边缘朝向内衬102的第二端的端面进行翻折,当将外夹组件101罩设在内衬102外侧时,便可将护套30的第二部分302的边缘夹紧在外夹组件101的内底壁与内衬102的第二端的端面之间。
为实现对横梁103与外夹组件101的装配,示例性地,外夹组件101设有一对安装孔10112。其中两个安装孔10112分别开设在第一外夹1011和第二外夹1012上,且相对设置,可分别与横梁103两端进行装配。示例性地,安装孔10112采用异形孔,在与横梁103两端装配时插接即可,横梁103不会发生转动,便于连接件20与扣环1031的安装。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内衬102、外夹组件101、扣环1031需要保证强度、不易发生形变,且韧性好、在组装和拖拽过程中不易发生开裂。在不考虑成本和重量且用量较少的情况下可采用金属进行加工制作;在综合兼顾实际生产工艺的可行性、产品轻量化、低成本等因素时,可以采用的是模具注塑工艺进行生产,可以采用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A66+GF10或PC+PBT等。
下面结合对上述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做了进一步说明。
第一步,用护套30包裹住管线40,一起穿过夹固组件的内衬102,然后将护套30外翻包裹住内衬102,使用钢扎带或金属卡箍等卡子将护套30有效紧固在内衬102的第一端,使护套30在卡子与环形凸台1021之间形成多道折边302A。这样在拖拽护套30时卡子的夹紧力形成第1重紧固,卡子和环形凸台1021夹住护套30的折边302A形成第2重紧固,护套30翻边处被内衬102的第一端部的端面顶住,形成第3重辅助卡紧力。
第二步,将安装好管线40及护套30的内衬102放入夹固组件的第一外夹1011/第二外夹1012的卡槽中,再插上横梁103;然后将第二外夹1012/第一外夹1011扣上后,安装螺钉1041和螺母1042,最后安装好连接链条即可应用到设备上。
这样的结构和安装方案,使内衬102和外夹组件101之间的护套30,在螺钉1041与螺母1042紧固后会受到内衬102和外夹组件101的卡台(第一卡台101A和第二卡台101B)的第4重辅助夹紧;并且上方安装好的横梁103和外夹组件101的内底壁会对护套30形成第5重辅助夹紧。通过这种保护装置的结构以及相应的紧固安装方法,使护套30在5重紧固作用下非常牢靠,完全能够经受住人力所能拉扯的极限拉力,并且扣环1031结构配合链条使用,可以非常方便的在设备上拆装整套加长管线40,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线40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保护装置对管线40进行保护时,链条+固定装置10+护套30的长度是整套管线40中最短的,比其他管线40的长度都短,这样在拖拽时就是链条+固定装置10+护套30受力,从而保护了管线40及插头插座不受损伤。
需要说明是,在紧固方法中要求金属卡带紧固护套30时的紧固力控制在金属卡带锁头失效(例如卡带锁头发生破坏性形变)的最大力之下,并且最好接近于金属卡带锁头失效的最大力,这样才能保证护套30紧固效果最佳,且金属卡带不会失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本申请工作状态下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结合了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说明,不过这些实施方式仅是范例性的,仅起到说明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多种替换和改进,这些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
包裹所述管线的护套,
至少在所述护套的一端设置的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紧固所述护套的端部;
以及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外部设备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管线的管线接头在相应固定装置外侧的预留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
紧固件;
夹固组件,所述夹固组件包括:内衬,所述内衬套设在所述护套上,且所述内衬与所述紧固件配合以对所述护套进行紧固;外夹组件,所述外夹组件罩设在所述内衬及所述紧固件外侧,且所述外夹组件与所述内衬配合以对所述护套进行紧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包括:
第一部分,包裹所述管线的外侧;
第二部分,包裹所述内衬的外侧,其中所述紧固件套设在所述第二部分外侧;
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内衬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处,且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的第一端部形成有环形凸台,
所述环形凸台用于对所述紧固件进行限位,并与所述紧固件和/或所述外夹组件配合夹紧所述护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具有凸台外周面以及相背的凸台第一端面和凸台第二端面,
其中,所述凸台第一端面形成所述内衬的第一端部的端面;所述凸台第二端面与所述紧固件配合夹紧所述护套的第二部分;所述凸台外周面与所述外夹组件配合夹紧所述护套的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组件包括:第一外夹和第二外夹,
所述第一外夹和所述第二外夹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一外夹和所述第二外夹配合形成罩设所述内衬和所述紧固件的壳体;
其中,所述第一外夹和所述第二外夹的内侧分别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与所述内衬和/或所述环形凸台配合对所述护套进行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
第一卡台,与所述凸台外周面配合对所述护套进行紧固;
第二卡台,与所述内衬配合对位于所述内衬的第二端部的护套进行紧固。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外夹组件内部,且所述横梁的面向所述内衬的第一端部的一侧形成有横梁底面,所述横梁底面与所述内衬的第一端部的端面配合夹紧所述护套的第三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上设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线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夹组件设有一对安装孔,用于与所述横梁两端进行装配。
CN202320926488.5U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Active CN219389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6488.5U CN219389033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26488.5U CN219389033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9033U true CN219389033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26488.5U Active CN219389033U (zh) 2023-04-23 2023-04-23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90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40087B2 (ja) 電源ケーブル接続器
US6602090B2 (en) Connector
CN101641627B (zh) 装有光纤连接器的光缆及该光缆的穿线方法、该穿线方法中使用的牵引部件和光纤连接器
US20140166825A1 (en) Clamp
US7938457B2 (en) Fitting connection for high-pressure hoses
JP2005249183A (ja) 雌取付けアセンブリおよび継手アセンブリ
CA2353749A1 (en) Cable grounding clamp
CA2699648A1 (en) Band clamp
US20110034257A1 (en) Protective sheath for cable
AU201125354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9389033U (zh) 一种管线的保护装置
US20200169071A1 (en) Clamp and wire harness
WO2019072662A1 (en) SLEEVE TOOL
WO2003081054A1 (en) Expansion unit
CN116826428A (zh) 充电线缆及电动车
EP1061612B1 (en) Strain relief for electrical fittings
US20120030910A1 (en) Electric cord securing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120032035A1 (en)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tility lines
CN219268395U (zh) 一种可抗机械磨损型尼龙拼接伸缩网管
KR200443657Y1 (ko) 와이어 하네스 프로텍터
WO2010045786A1 (zh) 太阳能控制系统组件
CN220857585U (zh) 一种便于扣装的电力金具
CN219612272U (zh) 一种新型宽氧传感器接插件尾壳
CN212366749U (zh) 安全型拉链套管
CN219605787U (zh) 易拆装法兰螺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