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8510U -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 Google Patents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8510U
CN219388510U CN202320536760.9U CN202320536760U CN219388510U CN 219388510 U CN219388510 U CN 219388510U CN 202320536760 U CN202320536760 U CN 202320536760U CN 219388510 U CN219388510 U CN 219388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pporting
damping
connecting plate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676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爱文
陈源
程龙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test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otest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test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Chotest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32053676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8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8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85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Measuring And Other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包括气浮减震部和设置于气浮减震部的外周的支撑部,气浮减震部和支撑部设置于测量设备的基座和测量设备的主机之间,主机具有多个孔,支撑部具有多个与多个孔匹配的柱体,多个柱体与多个孔可活动地嵌套设置,其中,气浮减震部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大于支撑部的高度。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能够对气浮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涉及设备减震,具体涉及一种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三坐标测量机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测量。然而工业环境复杂多变,特别是在一些生产环境中,存在大量器械,各种器械的运行很容易造成各种震动,这些震动对于三坐标测量机的精确测量是很不利的。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在三坐标测量机的主机机身和机身底座间设置减震器的方案来解决震动问题,其中较常用的减震器类型为气浮减震类型,气浮减震相较于一般的减震器(例如减震垫)可调节、减震效果更好、精度更高,且具有主动控制的特点,能够满足非常精确的减震需要。
现有技术中类似的方案有例如公告号为CN 215339960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承载移动平台的主动减震控制系统,用于X射线无损探伤测试机中,其通过气浮减震和支撑,并通过主动检测负载变化来实时控制气浮以使气浮减震具有自适应能力。又例如公告号为CN20759925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气浮减震支撑装置,用于半导体量测设备中,其亦是通过气浮减震和支撑,并通过感应负载变化来调节气浮以达到自平衡减震效果。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均是直接采用气浮装置或气浮部件作为减震结构同时也作为设备的支撑结构,在气浮装置或气浮部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特别是设备中运输过程中)或气源发生意外情况下,若运用到一些主机机身较重的设备上很容易造成气浮装置或气浮部件损坏,影响设备正常使用,例如三坐标测量机中因设备具有较大的花岗岩结构,主机机身较重,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的减震方案很难适应。另外,在气浮装置或气浮部件上额外设置支撑结构缺少必要的稳定性,不利于测量设备运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能够对气浮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描述一种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基座和主机,所述气浮减震结构包括气浮减震部(即气浮装置或气浮部件)和设置于所述气浮减震部的外周的支撑部,所述气浮减震部和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主机之间,所述主机具有多个孔,所述支撑部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孔匹配的柱体,多个所述柱体与所述多个孔可活动地嵌套设置,其中,所述气浮减震部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大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气浮减震部提供减震,通过支撑部提供支撑以保护气浮减震部,其中,支撑部与测量设备的主机之间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设置,能够便于气浮减震部工作时抵接测量设备的主机和基座进行减震,并减少额外设置支撑机构缺少稳定性的问题,也即能够对气浮装置或气浮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主机还包括具有所述多个孔的工作台。在这种情况下,测量设备的主机通过工作台的多个孔与支撑部的柱体可活动地嵌套,由此,工作台与支撑部能够形成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结构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主机还包括工作台和具有所述多个孔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气浮减震部与所述工作台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孔能够在第一连接板上进行加工获得,减少在工作台加工获得的不便;进一步地,测量设备的工作台通过第一连接板的多个孔与支撑部的柱体可活动地嵌套,由此,工作台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板与支撑部形成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结构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对称布置于所述气浮减震部的外周。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对称布置的支撑部能够在支撑以保护气浮减震部时受力更加均衡,由此能够在各个方位上对气浮减震部进行有效保护。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支撑部的支撑主体呈柱状且两端具有形成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凸起,靠近所述主机的所述凸起承载所述柱体。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能够在节省材料情形下通过凸起增大支撑面,既能够节省材料又能够提升支撑效果,同时支撑部还能够通过柱体配合主机的多个孔与主机形成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结构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气浮减震部包括气浮减震主体和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气浮减震主体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气浮减震主体对测量设备进行减震,并能够通过水平调节机构对气浮减震主体进行水平调节,由此能够提升减震的精确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基座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气浮减震部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呈扁平板状,所述气浮减震主体呈柱状且两端设置为平面,所述气浮减震主体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可变,所述气浮减震主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平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在这种情况下,当气浮减震部处于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主体靠近第一连接板的平面能够与第一连接板抵接贴合,提升减震的稳定性,当气浮减震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主体靠近第一连接板的平面能够与第一连接板保持距离,由此通过支撑部对气浮减震部进行保护;另外,气浮减震主体靠近第二连接板的平面贴合于第二连接板,能够使气浮减震部更稳固,由此提升气浮减震部的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多个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与多个孔可活动嵌套的柱体的多个支撑部也能够对称设置,并且在支撑部数量减少时,第一连接板不用变换安装方向也能够与支撑部的柱体可活动地嵌套,提升便利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板还包括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主机、支撑部以及基座之间稳固,由此能够便于测量设备在运输时保持稳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可选地,所述气浮减震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不大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能够承担测量设备的主机的重力,由此能够使气浮减震部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能够对气浮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中的气浮减震结构与主机、基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示例所涉及的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中的气浮减震结构与主机、基座的安装示意的简化图。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中的气浮减震结构与基座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图7示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9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图7示例所涉及的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7示例所涉及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测量设备,10……气浮减震结构,11……气浮减震部,12……支撑部,120……支撑主体,1201……第一凸起,1202……第二凸起,123……沉孔,111……气浮减震主体,112……水平调节机构,20……主机,201……孔,121……柱体,21……工作台,22……第一连接板,221……固定孔,30……基座,31……支架,32……第二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填充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装置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装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图1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100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100中的气浮减震结构10与主机20、基座30的安装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设备100的气浮减震结构10(稍后具体描述),能够对气浮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所示,测量设备100可以是主机20机身较重的设备,例如具有较大的花岗岩结构的三坐标测量机。在一些示例中,测量设备100可以包括主机20、基座30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10。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所示,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可以包括工作台21、导轨、测量部件等。在一些示例中,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可以包括支架31、弹性减震部件、气源、搬运轮结构等。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10的改进点和有益效果,以下首先对需要与其配合的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和基座30进行描述。
如图2所示,在一些示例中,如前面所提及的,主机20还可以包括工作台21。在一些示例中,主机20的工作台21可以是三坐标测量设备100的花岗岩工作台结构。在一些示例中,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具有多个孔。具体地,主机20的多个孔可以设置于工作台21的底面,也即工作台21与基座30对应安装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通过工作台21的多个孔与支撑部12的柱体121(稍后描述)可活动地嵌套,由此,工作台21与支撑部12之间能够形成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结构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工作台21的多个孔可以是沉孔。在一些示例中,沉孔123的形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圆形、三角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或更多边形。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工作台21与工作台21的多个孔的尺寸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工作台21的多个孔不作附图示意。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孔中的每个孔的深度不小于与之对应的柱体121(稍后描述)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嵌套具有余量,由此能够便于支撑部12抵接或贴合主机20的工作台21,提升支撑部12的支撑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可以是金属支架平台或花岗岩平台。在一些示例中,基座30可以和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10进行详细描述。图3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部1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10可以包括气浮减震部11和支撑部12。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可以设置于气浮减震部11的外周(参见下图6)。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可以是指通过气浮减震原理对设备进行减震的气浮装置或气浮部件。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可以设置于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和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之间。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可以设置于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和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之间。也即,气浮减震部11和支撑部12可以一同设置于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和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气浮减震部11对主机20提供减震,通过支撑部12对气浮减震部11提供支撑以保护气浮减震部11。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可以包括气浮减震主体111和水平调节机构112。在一些示例中,水平调节机构112可以设置于气浮减震主体111的外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气浮减震主体111对测量设备100进行减震,并能够通过水平调节机构112对气浮减震主体111进行水平调节,由此能够提升减震的精确性。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主体111可以呈柱状且两端为平面。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工作台21的平面与工作台21之间的距离可变,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基座30的平面贴合于基座30。在这种情况下,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工作台21的平面能够与工作台21抵接贴合,能够提升减震的稳定性,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工作台21的平面能够与工作台21保持距离,由此通过支撑部12能够对气浮减震部11进行保护;另外,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基座30的平面贴合于基座30,能够使气浮减震部11更稳固,由此提升气浮减震部11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的工作状态可以是指气浮减震部11通电并充气后抵接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和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进行减震的过程或状态,例如使用测量设备100进行测量的过程或状态。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的非工作状态可以是指气浮减震部11停止通电并停止充气不与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和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抵接的状态,例如待机或运输过程或状态。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可以大于支撑部12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气浮减震部11工作时抵接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和基座30进行减震,能够并减少额外设置支撑机构缺少稳定性的问题,也即能够对气浮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可以不大于支撑部12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12能够承受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的重力,由此能够使气浮减震部11得到有效保护。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可以与主机20或主机20的工作台21固定连接,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部11的整体高度可以等于支撑部12的高度。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可以不与主机20或主机20的工作台21固定连接,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部11的整体高度可以小于支撑部12的高度。
图4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支撑部12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示例所涉及的支撑部12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具有多个与工作台21的多个孔匹配的柱体121,多个柱体121与工作台21的多个孔可活动地嵌套设置。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12与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之间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设置,能够便于气浮减震部11工作时抵接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和基座30进行减震。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的柱体121的形状可以与工作台21的多个孔的形状匹配。在一些示例中,柱体121与孔配合嵌套的部分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嵌套过程更加顺滑,提升支撑部12和主机20的工作台21之间的可活动性。
如图4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的支撑主体120可以呈柱状,且支撑主体120的两端可以具有形成于支撑主体120的凸起。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主体120靠近主机20的一端的凸起(为了方便描述,令其为第一凸起1201)可以用于承载柱体121(也即柱体121可以形成于第一凸起1201靠近主机20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支撑部12能够通过第一凸起1201增大支撑面,既能够节省材料又能够提升支撑效果,同时支撑部12还能够通过柱体121配合主机20的多个孔与主机20形成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结构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靠近基座30的凸起(为了方便描述,令其为第二凸起1202)可以具有通孔。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利用通孔作为螺孔将支撑部12稳固于基座30上,并利用第二凸起1202形成的支撑面来提升支撑部12和基座30的贴合面积以提升稳固的效果。
如图5所示,在另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的第一凸起1201可以形成有与主机20的多个孔对应的沉孔123。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的与主机20的多个孔对应的沉孔123可以预先嵌套柱体121,进而再通过预先嵌套的柱体121与主机20的多个孔可活动的嵌套设置。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之间设置有与支撑主体相贴合的加强筋,能够提高支撑部的整体结构强度。
图6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100中的气浮减震结构10与主机20、基座30的安装示意的简化图。需要注意的是,图6中已将部分部件抽象化处理,例如气浮减震结构10等。
在一些示例中,支撑部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支撑部12可以对称布置于气浮减震部11的外周。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对称布置的支撑部12能够在支撑主机20以保护气浮减震部11时受力更加均衡,由此能够在各个方位上对气浮减震部11进行有效保护。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结构10可以对称分布于主机20和基座3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升测量设备100的减震效果。
图7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示例所涉及的测量设备100中的气浮减震结构10与基座30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图7示例所涉及的气浮减震结构10与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32的安装示意图。图9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图7示例所涉及的第一连接板22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图7示例所涉及的第二连接板32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之前的任一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图7以及图7之后的任一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气浮减震结构10与测量设备100的配合关系,也即第二实施例中气浮减震结构10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中气浮减震结构10的结构是一致的,因此在以下关于气浮减震结构10的结构内容中不再赘述。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主机20还可以包括工作台21和第一连接板22(为了较可视化,图7和图8中已省略部分器件,例如工作台21或各种螺孔等)。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22可以设置于气浮减震部11与工作台21之间。
如图9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22可以具有多个孔201,也即第一实施例中位于主机20的多个孔201可以不设置于工作台21,而是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2。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孔201能够在第一连接板22上进行加工获得,减少在工作台21加工获得的不便;进一步地,测量设备100的工作台21通过第一连接板22的多个孔201与支撑部12的柱体121可活动地嵌套,由此,工作台21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板22与支撑部12形成可活动且相对稳定的结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多个孔201的设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多个孔201的区别是设置的主体不同,而设置的形式可以是一致的,因此对于多个孔201的数量、形状、尺寸等内容于此不在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孔201可以对称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2。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孔201可以形成多个组合并对称设置于第一连接板22。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与多个孔201可活动嵌套的柱体121的多个支撑部12也能够对称设置,并且在支撑部12数量减少时,由于多个孔201可以形成多个组合并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板22不用变换安装方向也能够与支撑部12的柱体121可活动地嵌套,提升便利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22还可以包括固定孔221。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22可以通过固定孔221与支撑部12固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固定孔221通常在测量设备100运输时才被使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主机20、支撑部12以及基座30之间稳固,由此能够便于测量设备100在运输时保持稳定。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22可以覆盖气浮减震主体111,换言之,第一连接板22的朝向气浮减震主体111的一面的面积大于气浮减震主体111的朝向第一连接板22的一面的面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一连接板22更均衡地承受主机20的重力,由此能够使气浮减震部11在工作时的减震过程更稳定,还能够使支撑部12在气浮减震部11非工作状态时的支撑更稳定。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可以与第一连接板22固定连接,并且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可以等于支撑部12的高度。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部11可以不与第一连接板22固定连接,并且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可以小于支撑部12的高度。
在一些示例中,基座30可以包括支架31和第二连接板32。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二连接板32可以设置于支架31与气浮减震部11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增加第二连接板32的面积提升支架31和气浮减震部11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32呈扁平板状。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主体111呈柱状且两端为平面。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便于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第一连接板22的平面与第一连接板22抵接贴合,以及能够便于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第二连接板32的平面贴合于第二连接板32。
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第一连接板22的平面与第一连接板22之间的距离可变。在一些示例中,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第二连接板32的平面贴合于第二连接板32。在这种情况下,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第一连接板22的平面能够与第一连接板22抵接贴合,提升减震的稳定性,当气浮减震部11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第一连接板22的平面能够与第一连接板22保持距离,由此通过支撑部12对气浮减震部11进行保护;另外,气浮减震主体111靠近第二连接板32的平面贴合于第二连接板32,能够使气浮减震部11更稳固,由此提升气浮减震部11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32也可以划分于或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气浮减震结构10,也即气浮减震结构10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板22和第二连接板32。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2可以与气浮减震部11、测量设备100的主机20固定连接,支撑部12的一端可以与第一连接板22可活动地连接(运输时可以固定连接)、另一端可以与第二连接板3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板32可以与气浮减震部11、测量设备100的基座30固定连接。固定连接的方式通常为螺栓固定,但本实用新型可以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测量设备100的气浮减震结构10,能够对气浮部件进行保护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变形和变,这些变形和变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所述测量设备包括基座和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浮减震部和设置于所述气浮减震部的外周的支撑部,所述气浮减震部和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座和所述主机之间,所述主机具有多个孔,所述支撑部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孔匹配的柱体,多个所述柱体与所述多个孔可活动地嵌套设置,其中,所述气浮减震部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大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具有所述多个孔的工作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还包括工作台和具有所述多个孔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气浮减震部与所述工作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部对称布置于所述气浮减震部的外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的支撑主体呈柱状且两端具有形成于所述支撑主体的凸起,靠近所述主机的所述凸起承载所述柱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浮减震部包括气浮减震主体和水平调节机构,所述水平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气浮减震主体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与所述气浮减震部之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呈扁平板状,所述气浮减震主体呈柱状且两端设置为平面,所述气浮减震主体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可变,所述气浮减震主体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平面贴合于所述第二连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孔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板还包括固定孔,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支撑部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浮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浮减震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的整体高度不大于所述支撑部的高度。
CN202320536760.9U 2023-03-13 2023-03-13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Active CN219388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6760.9U CN219388510U (zh) 2023-03-13 2023-03-13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6760.9U CN219388510U (zh) 2023-03-13 2023-03-13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8510U true CN219388510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200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6760.9U Active CN219388510U (zh) 2023-03-13 2023-03-13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8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98006A (en) Vibration isolation means
CN109737168B (zh) 一种准零刚度隔振器
AU2016219639A1 (en) Positioner for electrodynamic shaker
US6955467B2 (en)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assembly with a frame unit for supporting a machine body thereon
CN219388510U (zh) 测量设备的气浮减震结构
US20220297375A1 (en) Modular, damped x, y-z three-dimensional printer construction
CN111238753B (zh) 一种方便装卸的小振源大负载垂直振动实验台
US5063683A (en) Support assemblies
CN213681689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上支座
US4350218A (en) Weigh-platform, resting on load measuring support points
CN202661265U (zh) 一种两轴联动悬置试验工装
US10948123B2 (en) Supporting structure and machine tool system
CN114778043A (zh) 一种应变足结构和一种力矩测量平台
JP2000346723A (ja) ロードセル
CN102478458B (zh) 用于纺纱电锭的测试工作台
CN112197666B (zh) 一种用于检测汽车钣金件运载辅助夹具的柔性检具
US10480608B2 (en) Machine vibration isolation
CN211870001U (zh) 包装托盘
CN113108184A (zh) 一种龙门式三轴减振原位干涉测量机
JPH07241282A (ja) 床反力計
CN219587117U (zh) 超净间防静电高架地板安装支撑结构
CN210046175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防碰撞装置
CN212806954U (zh) 一种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
CN213399014U (zh) 一种新型光学平台
CN210818427U (zh) 龙门加工中心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