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8335U - 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8335U
CN219388335U CN202320487287.XU CN202320487287U CN219388335U CN 219388335 U CN219388335 U CN 219388335U CN 202320487287 U CN202320487287 U CN 202320487287U CN 219388335 U CN219388335 U CN 2193883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on
support
supporting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8728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文广
樊泽臣
陈亚斌
寇晓东
江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TAIHONG TRACK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TAIHONG TRA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TAIHONG TRACK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TAIHONG TRA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8728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83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83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83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为弧面;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间隔地设置;连接结构,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面连接,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连接结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板,多个连接板围成连通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梁结构的生产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梁结构中,通常是由铝板拼焊而成的或者铝型材拉弯成型。例如,现有的拼接梁结构由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和底板四部分拼焊而成,四块铝板拼焊成结构后再在结构内侧焊接加强筋板。
然而,通过上述方式制成的梁结构需要利用大量熔化焊,容易出焊接缺陷和应力变形,费时费力,生产周期较长。并且,经拉弯弯曲成型的梁结构,拉弯成型容易产生潜在内部缺欠,成型时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容易发生变化,不利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梁结构的生产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为弧面;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间隔地设置;连接结构,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面连接,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连接结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板,多个连接板围成连通腔。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具有用于与连接结构连接的第二连接面,第二连接面为弧面。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的沿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连接面的沿伸方向;和/或,第二支撑板的沿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连接面的沿伸方向。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连接结构的连通腔的沿伸方向均垂直于预设平面设置;相邻的两个连接结构通过各个连接结构的连接板相互连接,多个连接结构组成连接组件,连接组件的一端具有与第一连接面连接的第一支撑面,多个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支撑板连接的第二支撑面。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支撑面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上;两个第二连接组件,两个第二连接组件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组件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撑面位于两个第二连接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连接组件上分别具有避让面,避让面位于第一支撑面靠近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连接面位于第一板体上;两个第二板体,两个第二板体分别位于第一板体的相对两侧;连接结构位于两个第二板体之间,两个第二板体均与第一板体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板包括:第三板体,连接结构与第三板体连接;两个第四板体,两个第四板体分别位于第三板体的相对两侧;连接结构位于两个第四板体之间,两个第四板体均与第三板体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板的数量为6个,6个连接板依次连接,以围成连通腔,沿连通腔的沿伸方向,连通腔的横截面为等边六边形。
进一步地,连通腔的横截面的边长小于连通腔的沿伸长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具有第一连接面,第一连接面为弧面;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相间隔地设置;连接结构,位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结构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面连接,连接结构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连接;连接结构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板,多个连接板围成连通腔。采用上述装置,整体焊接成形的支撑结构,在满足强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时,同时也考虑到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抗冲击的需求,此外,整体的支撑结构还大幅降低了熔化焊引起的应力与变形,消除了拉弯成型时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使得产品生产周期变短,生产效率提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梁结构的生产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截面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第一支撑板;11、第一连接面;2、第二支撑板;3、连接结构;31、连接板;10、连通腔;21、第二连接面;30、连接组件;301、第一支撑面;302、第二支撑面;303、避让面;101、第一板体;102、第二板体;201、第三板体;202、第四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见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包括:第一支撑板1,第一支撑板1具有第一连接面11,第一连接面11为弧面;第二支撑板2,第二支撑板2与第一支撑板1相间隔地设置;连接结构3,位于第一支撑板1和第二支撑板2之间,连接结构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面11连接,连接结构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连接;连接结构3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板31,多个连接板31围成连通腔10。
采用上述装置,整体焊接成形的支撑结构,在满足强度、轻量化的设计要求时,同时也考虑到了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抗冲击的需求,此外,整体的支撑结构大幅降低了熔化焊引起的应力与变形,消除了拉弯成型时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使得产品生产周期变短,生产效率提高,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梁结构的生产困难的问题。
具体地,在现有支撑梁结构中,通常是采用上、下、左、右四块板,依次连接成型,这样,需要将上下两块板进行折弯,折弯精度要求高,并且,焊接时收到的应力很大,焊接困难。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利用连接结构3将上下两块板进行连接,支撑力度大,减小了加工的困难。
参见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二支撑板2具有用于与连接结构3连接的第二连接面21,第二连接面21为弧面。采用上述装置,第二连接面21为弧面,实现了支撑结构形态的多样性,同时增加了第二连接面21的表面积,连接结构3的数量可以大幅增加,可以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吸能耐冲击的性能。
参见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支撑板1的沿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连接面11的沿伸方向;和/或,第二支撑板2的沿伸方向平行于第一连接面11的沿伸方向。采用上述装置,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相互平行,这样,使得第一支撑板1的沿伸方向与第一连接面平行,更有利于板体的稳定性。
参见图1至图7,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连接结构3为多个,多个连接结构3的连通腔10的沿伸方向均垂直于预设平面设置;相邻的两个连接结构3通过各个连接结构3的连接板31相互连接,多个连接结构3组成连接组件30,连接组件30的一端具有与第一连接面11连接的第一支撑面301,多个连接组件30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支撑板2连接的第二支撑面302。采用上述装置,实现了支撑结构的整体性及牢固可靠性,整体的支撑结构降低了熔化焊引起的应力与变形,消除了拉弯成型时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连通腔10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设计需求。
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连接组件30包括:第一连接组件30,第一支撑面301位于第一连接组件30上;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0,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0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组件30的相对两侧,第一支撑面301位于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0之间。采用上述装置,实现了支撑结构的整体性及牢固可靠性,整体的支撑结构降低了熔化焊引起的应力与变形,消除了拉弯成型时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
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0上分别具有避让面303,避让面303位于第一支撑面301靠近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采用上述装置,避让面303在增加表面积的同时,减少体积,能够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吸能耐冲击的性能,同时实现轻量化的设计需求。进一步明确了支撑结构的形态。
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支撑板1包括:第一板体101,第一连接面11位于第一板体101上;两个第二板体102,两个第二板体102分别位于第一板体101的相对两侧;连接结构3位于两个第二板体102之间,两个第二板体102均与第一板体101连接。采用上述装置,实现了支撑结构的整体性及牢固可靠性,第一板体101与两个第二板体102明确了第一支撑板1的形态。
参见图7,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二支撑板2包括:第三板体201,连接结构3与第三板体201连接;两个第四板体202,两个第四板体202分别位于第三板体201的相对两侧;连接结构3位于两个第四板体202之间,两个第四板体202均与第三板体201连接。采用上述装置,采用上述装置,实现了支撑结构的整体性及牢固可靠性,第三板体201与两个第四板体202明确了第二支撑板2的形态。
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连接板31的数量为6个,6个连接板31依次连接,以围成连通腔10,沿连通腔10的沿伸方向,连通腔10的横截面为等边六边形。采用上述装置,调整等边六边形的边长及厚度,即可以改变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实现参数化设计。
参见图1至图7,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连通腔10的横截面的边长小于连通腔10的沿伸长度。采用上述装置,能够增加连接结构3的表面积,能够提高在复杂环境中吸能耐冲击的性能。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图3、图5,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连接面11,第二连接面21均为弧面,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相互平行,可变截面为第一个“T型”截面。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2、图3、图6,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连接面11,第二连接面21均为弧面,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相互平行,可变截面为第二个“T型”截面。
实施例三:
参见图1、图2、图3、图7,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中,第一连接面11,第二连接面21均为弧面,第一支撑板1与第二支撑板2相互平行,可变截面为“H型”截面。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有助于实现结构梁的整体性,使结构更加可靠,替代了工序复杂的型材拉弯和铝板拼焊结构,消除了大量熔化焊容易出缺陷和拉弯容易产生潜在内部缺欠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替代了铝型材和铝板,不仅满足了逃生门立柱在复杂环境中吸能耐冲击性能的要求,而且利于实现轻量化的设计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工艺方法由整体蜂窝板替代了型材拉弯和铝板拼接,大幅降低了熔化焊引起的应力与变形,消除了拉弯成型时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容易发生变化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的生产便于实现批量化,提高生产效率,由于消除了焊接和拉弯工序,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减少了工艺培训和焊接资质维护费用,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有利于企业知识积累,便于此种结构的集成化、模块化设计,便于技术统型,减少设计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梁结构的生产困难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板(1),所述第一支撑板(1)具有第一连接面(11),所述第一连接面(11)为弧面;
第二支撑板(2),所述第二支撑板(2)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相间隔地设置;
连接结构(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之间,所述连接结构(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1)连接,所述连接结构(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连接;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连接板(31),多个所述连接板(31)围成连通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具有用于与所述连接结构(3)连接的第二连接面(21),所述第二连接面(21)为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的沿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1)的沿伸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沿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面(11)的沿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所述连接结构(3)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结构(3)的连通腔(10)的沿伸方向均垂直于预设平面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3)通过各个所述连接结构(3)的连接板(31)相互连接,多个所述连接结构(3)组成连接组件(30),所述连接组件(30)的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面(11)连接的第一支撑面(301),多个所述连接组件(30)的另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连接的第二支撑面(30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
第一连接组件(30),所述第一支撑面(30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0)上;
两个第二连接组件(30),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撑面(301)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组件(30)上分别具有避让面(303),所述避让面(303)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0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板(2)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包括:
第一板体(101),所述第一连接面(11)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01)上;
两个第二板体(102),两个所述第二板体(10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板体(101)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结构(3)位于两个所述第二板体(102)之间,两个所述第二板体(102)均与所述第一板体(10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包括:
第三板体(201),所述连接结构(3)与所述第三板体(201)连接;
两个第四板体(202),两个所述第四板体(202)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板体(201)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结构(3)位于两个所述第四板体(202)之间,两个所述第四板体(202)均与所述第三板体(20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1)的数量为6个,6个所述连接板(31)依次连接,以围成所述连通腔(10),沿所述连通腔(10)的沿伸方向,所述连通腔(10)的横截面为等边六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腔(10)的横截面的边长小于所述连通腔(10)的沿伸长度。
CN202320487287.XU 2023-03-14 2023-03-14 支撑结构 Active CN2193883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7287.XU CN219388335U (zh) 2023-03-14 2023-03-14 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87287.XU CN219388335U (zh) 2023-03-14 2023-03-14 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8335U true CN219388335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7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87287.XU Active CN219388335U (zh) 2023-03-14 2023-03-14 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83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5171B (zh) 一种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船底部分段总组及后续吊装方法
CN113565008A (zh) 一种八字形异型钢塔节段加工工艺
CN219388335U (zh) 支撑结构
CN110158808B (zh) 一种装配式钢管束混凝土竖向节点连接形式
CN112638109B (zh) 一种应用于风电行业框架型材柜体的连接装置及拆装方法
CN110788575B (zh) 弧度箱型构件、制作工艺及组装方法
CN102427694A (zh) 一种机柜框架的结构
CN102336248B (zh) 大型球鼻艏艏部模块
CN219565079U (zh) 支撑结构
CN205296583U (zh) 一种新型箱型柱
CN109898645B (zh) 一种拼装式承重钢结构厂房骨架的施工方法
CN112124526B (zh) 一种连接桥分段的制作方法
CN219565078U (zh) 连接结构
CN110315267B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片式标准节组对焊接定位工装
CN112008838A (zh) 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的t型肋组合式生产模具
CN21028808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贝雷片
CN216664500U (zh) 弧形钢板与弧形型钢辅助连接装置
CN106627766B (zh) 一种车架及汽车
CN212611887U (zh) 大跨度拱形多腔体变截面变板厚箱型梁
CN213979326U (zh) 一种新型箱体房屋框架底角件结构
CN215857216U (zh) 一种关于大节段挑臂组合件的制造结构
CN115217215B (zh) 一种不规则截面分叉弯扭节点及其制作方法
CN217204606U (zh) 一种活动式钢骨柱与钢筋接驳体系
CN216428792U (zh) 一种多层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格构柱
CN219436018U (zh) 一种重卡换电电池框的组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