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2768U - 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382768U CN219382768U CN202223091959.XU CN202223091959U CN219382768U CN 219382768 U CN219382768 U CN 219382768U CN 202223091959 U CN202223091959 U CN 202223091959U CN 219382768 U CN219382768 U CN 2193827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nder
- plate
- steel
- web
- web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3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in transportation, e.g. on roads, waterways or railway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属于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其包括设于外板外侧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钢质护舷材结构。本实用新型在碰撞过程中并不以传统护舷材的吸能作为主要碰撞指标,而是在护舷材头部产生较大集中作用力,对被碰撞船只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对船本体的反作用力通过加强支撑结构分散开,同时避免了船体本体直接参与碰撞,不会影响船本体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属于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可应用于某些公务执法舰船。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设计中,船舶舷侧设置护舷材主要是承受各种可能的碰撞情况下的冲击力,并将其传递给较大区域的船体结构,避免船体外板等主体结构受到损伤。钢质护舷材和橡胶护舷材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型式。海船上主要使用的是钢质护舷材,其结构型式通常有A、B、C、D四种型式(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护舷材选型的基本思想是,在碰撞冲击时通过弹性或塑性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同时使挤压变形产生的反力应尽可能小,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
但是,在对抗执法过程中,与违法船只(通常是小型船只)时常发生碰撞,采用传统缓冲型护舷材,不仅不能形成冲击威慑,而且容易导致自身护舷材损坏,不利于执法行动的有效开展。因此,直接将传统缓冲型护舷材设置于船体首部已不能适应执法任务需求,需要新型的结构形式替代。
此外,现有设计中护舷材的截面外侧端部通常做成圆弧状,形成拱形结构以增强护舷材的吸能能力,在碰撞中使护舷材本身产生弹性或塑性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以避免外板等主船体构件直接参与碰撞,通过“牺牲”护舷材保护双方的碰撞船只主体,是一种缓冲设计,一般多设置在中尾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传统护舷材结构特点的局限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公务执法舰船执法新形势的需求,提供一种新型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形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包括设于外板外侧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钢质护舷材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质护舷材结构包括端部连接所述外板的第一腹板、端部连接所述外板的第二腹板、以及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远离所述外板的端部的圆钢。
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之间夹角小于或等于60°。
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外板线性夹角范围为75°~90°,且与主甲板或平台甲板或舷侧纵桁理论线对齐设置;三角形截面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外板成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外板线型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二腹板和所述圆钢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形成稳定结构的隔板,所述隔板设置的间距小于或等于两档肋位设置,所述隔板不与所述外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腹板的第一垫板、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腹板的第二垫板。
优选的,所述外板内侧对应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位置设有支撑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腹板和所述第二腹板的外侧均设有弧形柔性高分子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布置在顶层甲板和中间甲板处的第一护舷材和第二护舷材,所述第一护舷材和所述第二护舷材连接有第三护舷材,所述第三护舷材与所述第一护舷材和所述第二护舷材均呈45°夹角。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则将护舷材的截面外侧端部采用圆钢,将其与两块成一定角度的支撑腹板焊接,腹板对齐甲板等支撑结构与外板焊接,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具备较高的刚度,是一种刚性设计,适宜于设置在首部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非缓冲设计,使在碰撞场景中主动碰撞的船只产生的巨大动量,由于护舷材的端部圆钢接触面小,在圆钢端部形成较大的集中冲击载荷,对被碰撞船只的船体结构或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应用在执法场景中,能起到较好的威慑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碰撞中亦能保护自身外板结构不直接参与到碰撞发生点,对护舷材的支撑结构予以加强能够避免本体发生因碰擦反力造成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采用柔性材料附着在腹板上的设计,具有多种效果,可以灵活地应用在新造舰船、旧船改造等工程实践中。
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改变了传统护舷材的用途,将其变成辅助公务舰船维权执法的有力助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缓冲型护舷材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护舷材截面形状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护舷材敷设其他材料截面形状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的护舷材截面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腹板;2、第二腹板;3、圆钢;4、隔板;5、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加强材;8、第一柔性高分子结构;9、第二柔性高分子结构;10、第一护舷材;11、第二护舷材;12、第三护舷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2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是一种提高公务执法舰船首冲击和抗冲击能力的钢质护舷结构。其包括一种新型的护舷材结构形式,其结构设计成三角形,外端设置圆钢3提升其耐磨性能,内部设置隔板4,使整个护舷结构具备较高的刚度。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在最上层甲板实施例的剖面形状,包括: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圆钢3、隔板4、第一垫板5、第二垫板6、以及加强材7。
具体说来,将圆钢3分别与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焊接,然后在三者之间增设横向隔板4分别与其焊接形成一个稳定结构。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的夹角宜不大于60°,隔板4设置的间距优选不超过两档肋位设置。
同时,在外板上先设置第一垫板5、第二垫板6与外板焊接,然后将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圆钢3、隔板4焊接好的结构整体与外板上的第一垫板5、第二垫板6焊接,具体是第一腹板1与第一垫板5单面开坡口焊接,第二腹板2与第二垫板6单面开坡口焊接。
最后,将与第一腹板1对齐的甲板边板加厚以支撑第一腹板1,将对齐第二腹板2对应的外板内部设置加强材7以支撑第二腹板2,从而形成了刚度较好的稳定的三角形护舷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碰撞过程中并不以传统护舷材的吸能作为主要碰撞指标,而是在护舷材头部产生较大集中作用力,对被碰撞船只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对船本体的反作用力通过加强支撑结构分散开,同时避免了船体本体直接参与碰撞,不会影响船本体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尖瘦线型公务执法船首部,在与吨位相对小的违法船只碰撞中能发挥较好威慑作用。该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适用于在海域执法的公务舰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形式,包括设置在外板外侧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钢质护舷材结构。在钢质护舷材结构最外端设置一根圆钢3,分别与成一定角度(不宜大于60°)的第一腹板1和第二腹板2焊接,第一腹板1和第二腹板2分别与外板上的第一垫板5和第二垫板6焊接,几者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三角形截面第一腹板1优选地与外板线型垂直设置,亦可与外板线型成其他角度,角度以75°~90°之间为宜,且与主甲板或平台甲板或舷侧纵桁理论线对齐设置。与第一腹板1对齐的甲板/平台边板宜加厚处理,甲板/平台的骨架形式优选地采用横骨架式。
三角形截面第二腹板2与外板成倾斜角度,外板内侧对应第二腹板2位置设置扁钢、纵桁或其他可靠的支撑结构。
三角形截面第一腹板1、第二腹板2、圆钢3与外板形成的三角形内,设置三角形横向支撑隔板4,隔板4每隔一档或两档肋骨间距设置,隔板4不与外板焊接。
三角形横截面第一腹板1和第二腹板2高度、板厚尺寸以及圆钢3尺寸等根据船舶大小以及需求而定,具体亦可通过有限元计算评估确定。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设置于船首区域,可绕过首柱设置,可根据需要设置一根或数根。如设置两根及以上的护舷材,中间设置斜向护舷材连接两根护舷材,连接护舷材与纵向护舷材夹角优选设置为45°左右,间距为一个强框间距或其他合适间距。本实用新型优选地适用于与比本舰船吨位较小的船只发生碰撞的场景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三角形第一腹板1和第二腹板2外侧根据需求选择设置弧形的第一柔性高分子结构8和第二柔性高分子结构9,使其外观与传统护舷材相似。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在护舷材外侧敷设橡胶或柔性高分子材料实施例的剖面形状。第一柔性高分子结构8和第二柔性高分子结构9制作成一定的弧形,通过铆钉或其他固定方式固定在三角形护舷材结构的外侧,使整个护舷材外观看来与缓冲型护舷材相似。其中,第一柔性高分子结构8和第二柔性高分子结构9可采用橡胶或其他柔性高分子材料。
实施例3:
图4为本实施例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实施例的侧视图,本实施例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第一护舷材10、第二护舷材11、以及第三护舷材12。
第一护舷材10、第二护舷材11是分别布置在顶层甲板和中间甲板处的护舷结构,第三护舷材12为连接第一护舷材10、第二护舷材11的结构,与第一护舷材10和第二护舷材11呈45°左右的夹角,能适用于与不同吨位与尺度的碰撞。
实施例4
图5为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在中间甲板或舷侧纵桁处实施例的剖面形状,本实施例大部分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为在舷侧不同位置设置提供示意参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外板外侧的截面为三角形的钢质护舷材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质护舷材结构包括端部连接所述外板的第一腹板(1)、端部连接所述外板的第二腹板(2)、以及同时连接所述第一腹板(1)和所述第二腹板(2)远离所述外板的端部的圆钢(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和所述第二腹板(2)之间夹角小于或等于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与所述外板线性夹角范围为75°~90°,且与主甲板或平台甲板或舷侧纵桁理论线对齐设置;三角形截面所述第二腹板(2)与所述外板成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与所述外板线型垂直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所述第二腹板(2)和所述圆钢(3)之间设有多个用于形成稳定结构的隔板(4),所述隔板(4)设置的间距小于或等于两档肋位设置,所述隔板(4)不与所述外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腹板(1)的第一垫板(5)、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腹板(2)的第二垫板(6)。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内侧对应所述第一腹板(1)和所述第二腹板(2)位置设有支撑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和所述第二腹板(2)的外侧均设有弧形柔性高分子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布置在顶层甲板和中间甲板处的第一护舷材(10)和第二护舷材(11),所述第一护舷材(10)和所述第二护舷材(11)连接有第三护舷材(12),所述第三护舷材(12)与所述第一护舷材(10)和所述第二护舷材(11)均呈45°夹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1959.XU CN219382768U (zh) | 2022-11-21 | 2022-11-21 | 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091959.XU CN219382768U (zh) | 2022-11-21 | 2022-11-21 | 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382768U true CN219382768U (zh) | 2023-07-21 |
Family
ID=87170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091959.XU Active CN219382768U (zh) | 2022-11-21 | 2022-11-21 | 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382768U (zh) |
-
2022
- 2022-11-21 CN CN202223091959.XU patent/CN2193827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289836B1 (en) | Marine fender | |
CN110777645A (zh) | 一种低刚度高耗能的桥墩防撞护筒 | |
CN102966060B (zh) | 一种整体呈曲面形的桥墩防撞浮式套箱 | |
CN111746713B (zh) | 一种船体舷侧结构 | |
CN101898621B (zh) | 复合材料船艇的抗碰撞方法与船体结构 | |
JP2007162221A (ja) | 防舷材 | |
JP2011245945A (ja) | 防舷材とそれを備えた船舶 | |
US3600896A (en) | Marine fender assembly | |
CN219382768U (zh) | 一种非缓冲型钢质护舷材结构 | |
CN109629520A (zh) | 一种多级缓冲耗能型防撞耐蚀钢浮箱 | |
CN206987189U (zh) | 一种可恢复功能连梁 | |
CN111088749A (zh) | 一种铁路桥梁被动防撞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 |
CN211772765U (zh) | 一种铁路桥梁防撞结构 | |
CN205474803U (zh) | 一种防撞梁及带有防撞梁的防撞装置 | |
CN114919690A (zh) | 一种滚装船上层建筑布置结构及减振结构 | |
KR200317288Y1 (ko) | 쌍동선 | |
CN212529977U (zh) | 一种集装箱挡浪墙 | |
CN215165054U (zh) | 一种钢箱-混凝土组合式防船撞装置 | |
JPS595673Y2 (ja) | ボウゲンソウチ | |
US11492051B2 (en) | Resin panel spacer block for energy absorption, load support, and gap prevention | |
CN109667244A (zh) | 一种多级缓冲耗能型桥梁防撞装置 | |
CN219192128U (zh) | 重卡轻量化防撞梁结构 | |
CN217948949U (zh) | 一种自适应桥墩防撞装置 | |
JPH0553884B2 (zh) | ||
CN221367344U (zh) | 一种用于无人艇艇底的吸能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