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2963U -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2963U
CN219372963U CN202320248556.7U CN202320248556U CN219372963U CN 219372963 U CN219372963 U CN 219372963U CN 202320248556 U CN202320248556 U CN 202320248556U CN 219372963 U CN219372963 U CN 219372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cabinet
pipe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485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积清
马渊博
皇利奎
解凯
程玥
孟雷
苏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mens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mens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mension Corp filed Critical Dimension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2485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2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2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2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液冷机柜包括机柜本体、进液管、出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管,机柜本体内形成有用于装载服务器和用于承载冷却液的腔室;进液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液口,进液管用于通过出液口为腔室补充冷却液;第一引导管的一端和出液口对应连接,第一引导管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出液管位于腔室内部,用于排出冷却液。通过第一引导管,将冷却液精喷射至液冷机柜的腔室内的确定位置,同时也增强了腔室内的冷却液的流体扰动效果,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据中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服务器作为数据中心的核心设备,服务器的功率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对高负荷服务器的散热需求,以及达到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的标准,数据中心的部分业务需要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降温。
相关技术中,液冷方式的基本原理是:在放置有服务器的机柜(Tank)内注满冷却液,以使服务器浸没在冷却液内,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带走服务器散发出的热量。然而,上述方式中,当新的冷却液进入充满液体的机柜内部时,流速会急剧衰减,导致流体扰动效果较弱,紊流程度较低,进而导致流动性较差,换热效率低,无法快速冷却服务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机柜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性较差,导致服务器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包括:机柜本体、进液管、出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管,其中:
所述机柜本体内形成有用于装载服务器和用于承载冷却液的腔室;
所述进液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进液管,用于通过所述出液口为所述腔室补充所述冷却液;
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引导管:所述第一引导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液口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另一端用于喷射所述冷却液;
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腔室内部,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柜,包括机柜本体、进液管、出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管,机柜本体内形成有用于装载服务器和用于承载冷却液的腔室;进液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液口,进液管用于通过出液口为腔室补充冷却液;针对每个第一引导管:第一引导管的一端和出液口对应连接,第一引导管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出液管位于腔室内部,用于排出冷却液。通过第一引导管,可以将冷却液精准喷射至液冷机柜的腔室内,同时也增强了腔室内的冷却液的流体扰动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导管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引导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接口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另一端。
上述液冷机柜,第一引导管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第一接口用于连接第一引导管对应的出液口和第一管路的一端,第二接口用于连接第一管路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的一端,第二管路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通过将第一引导管拆分为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并通过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进行连接,避免了由于连接管路造成的干扰,方便第一引导管的拆卸。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服务器中的发热器件相对设置的喷射口;
所述喷射口,用于向所述发热器件喷射所述冷却液。
上述液冷机柜,在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与服务器中的发热器件相对设置的喷射口,喷射口用于将冷却液喷射至发热器件的表面。通过在第二管路上设置喷射口,实现将冷却液精准输送至发热器件的目的,同时喷射口可以加快冷却液的流速,增大发热器件处的液体扰动,加强换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的材质或所述第二管路的材质中至少一种材质为柔性材料。
上述液冷机柜,第一管路的材质或第二管路的材质中至少一种材质使用柔性材料,使得第一引导管可以调整至服务器的内部,也可以调整至服务器的外部,进而实现冷却液喷射位置的灵活调整,便于加快换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机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管;
针对每个所述第二引导管:所述第二引导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液口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另一端用于喷射所述冷却液。
上述液冷机柜,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管,第二引导管的一端和出液口对应连接,第二引导管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第二引导管用于将进液管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喷射至确定位置,以增强液冷机柜的腔室内的液体扰动效果,加强换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设置于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腔室承载有所述冷却液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进液管不会浸没在所述冷却液中。
上述液冷机柜,进液管设置于第一位置处,第一位置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使得进液管不会浸没在冷却液中。由于进液管没有浸没在冷却液中,因此,便于对进液管的检查和维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腔室的内部。
上述液冷机柜,第一位置位于腔室的内部时,也就是说,进液管设置腔室的内部,且位于高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使得进液管不会浸没在冷却液中,便于后期的检查和维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液管位于靠近所述机柜本体的第一侧的内壁,所述出液管位于靠近所述机柜本体的第二侧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侧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侧的内壁相对设置。
上述液冷机柜,进液管位于靠近机柜本体的第一侧的内壁,出液管位于靠近机柜本体的第二侧的内壁,其中,第一侧的内壁和第二侧的内壁相对设置。通过将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设置于靠近机柜本体的不同侧的内壁处,便于冷却液的通过进液管流入腔室,以及便于和服务器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流出腔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腔室承载有所述冷却液的情况下,所述出液管浸没在所述冷却液中。
上述液冷机柜,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出液管浸没在冷却液中,以使换热后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出液管顺利流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液管的位置与所述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
上述液冷机柜,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出液管浸没在冷却液中,且出液管的位置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即,出液管设置于靠近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以使换热后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出液管顺利流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腔室承载有所述冷却液的情况下,所述出液管浸没在所述冷却液中,所述出液管的位置与所述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
上述液冷机柜,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出液管浸没在冷却液中,且出液管的位置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即,出液管设置于远离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以使换热后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出液管顺利流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冷机柜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阀门;
所述可调节阀门设置在任意出液口;或
所述可调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管和出液口之间;或
所述可调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管和出液口之间。
上述液冷机柜,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阀门,可调节阀门设置在任意出液口;或设置在第一引导管和出液口之间;或设置在第二引导管和出液口之间。通过控制可调节阀门打开或关闭,控制进液管的出液口处的冷却液流出或不流出,以降低冷却液的流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节能的目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设备,包括换热单元、流体分配器和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液冷机柜,其中:
所述换热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流体分配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流体分配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单元,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换热冷却,并将冷却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流体分配器;
所述流体分配器的分配输出端与所述液冷机柜的进液管连接,所述流体分配器的分配输入端与所述液冷机柜的出液管连接,所述流体分配器,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分流操作,并将分流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对应的液冷机柜。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如第二方面中的实施例所述的液冷设备。
上述第二方面公开的液冷设备和第三方面公开的液冷系统可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请参照上述针对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各种可能方案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机柜式浸没液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机柜式浸没液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机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引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机柜的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位置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冷机柜的进液管和出液管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冷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机柜式浸没液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通常如图1a和图1b所示,具体的,如图1a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机柜11、放置在机柜11内部的发热器件12以及设置在机柜11底部的进液管13和出液管14,其中,冷却液通过进液管13引入机柜11的内部,并向上喷射至发热器件12处,以达到对发热器件12进行降温的目的。
如图1b所示,该设备可以包括机柜11、放置在机柜11内部的发热器件12以及设置在机柜11底部的静压腔15,其中,冷却液通过静压腔15向上喷射至发热器件12处,以达到对发热器件12进行降温的目的。
然而,在上述方式中,当新的冷却液进入充满液体的机柜内部时,流速会急剧衰减,导致流体扰动效果较弱,紊流程度较低,进而导致流动性较差,换热效率低,无法快速冷却服务器。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用以增大机柜内冷却液的流动性,提升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机柜20,包括:机柜本体21、进液管22、出液管23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管24,其中:
机柜本体21内形成有用于装载服务器25和用于承载冷却液的腔室;
进液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出液口,进液管22,用于通过出液口为腔室补充冷却液;
针对每个第一引导管24:第一引导管24的一端和出液口对应连接,第一引导管24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
出液管23位于腔室内部,用于排出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冷机柜20,包括机柜本体21、进液管22、出液管23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管24,机柜本体21内形成有用于装载服务器25和用于承载冷却液的腔室;进液管22的管壁上设置有出液口,进液管22用于通过出液口为腔室补充冷却液;针对每个第一引导管24:第一引导管24的一端和出液口对应连接,第一引导管24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出液管23位于腔室内部,用于排出冷却液。通过第一引导管24,可以将冷却液精准喷射至液冷机柜20的腔室内,同时也增强了腔室内的冷却液的流体扰动效果,提高了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液冷机柜20可以为卧式机柜,也可以为立式机柜,还可以为壁挂式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以下均以卧式机柜为例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该液冷机柜20中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引导管24,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引导管24,第一引导管24的数量可以根据液冷机柜20的尺寸、服务器25的数量和服务器25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具体设置。具体的,进液管22将冷却液引入,一部分冷却液通过与出液口对应连接的第一引导管24被精准输送至任一服务器25的内部,以提高服务器25内部的发热器件的换热效率,另一部分冷却液通过未连接第一引导管24的出液口输送至腔室内,以增强腔室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效果,达到为服务器换热降温的目的;同时,出液管23将换热后冷却液排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液为不导电的流体介质,示例性的,冷却液可以为合成油,也可以为氟化液类产品。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引导管24包括第一接口241、第二接口242、第一管路243和第二管路244,其中:
第一接口241的一端作为第一引导管24的一端,第一接口241的另一端和第二接口242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243连接;
第二接口242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244的一端连接;
第二管路244的另一端作为第一引导管24的另一端。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引导管24包括第一接口241、第二接口242、第一管路243和第二管路244,其中,如图3所示,第二接口242设置在服务器25的顶部的接口处,将第一引导管24分为两段管路,即第一管路243和第二管路244,以便于第一引导管24的拆卸。
需要说明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接口241和第二接口242可以为快速接口,也可以为可拆卸阀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上述液冷机柜20,第一引导管24包括第一接口241、第二接口242、第一管路243和第二管路244,第一接口241用于连接第一引导管24对应的出液口和第一管路243的一端,第二接口242用于连接第一管路241的另一端和第二管路244的一端,第二管路244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通过将第一引导管24拆分为第一管路243和第二管路244,并通过第一接口241和第二接口242进行连接,避免了由于连接管路造成的干扰,方便第一引导管24的拆卸。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管路244上设置有与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相对设置的喷射口245;
喷射口245,用于向发热器件251喷射冷却液。
在一种实施例中,喷射口245和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第二管路244上的喷射口245的数量和与第二管路244对应的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的数量相等,因此,每个喷射口245可以将冷却液喷射至与其对应的发热器件251的表面,以加快该发热器件251出的冷却液的流速,使得该发热器件251可以快速冷却,增强换热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喷射口245和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相对设置,但是第二管路244上的喷射口245的数量和与第二管路244对应的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的数量不相等,此时,有以下两种情形:
情形一:
第二管路244上的喷射口245的数量小于与第二管路244对应的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的数量,此时,第二管路244上的喷射口245通过快速喷射冷却液,加强与该第二管路244对应的服务器25内部的冷却液的流速,提升了换热效果。
情形二:
第二管路244上的喷射口245的数量大于与第二管路244对应的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的数量,此时,第二管路244上的喷射口245通过快速喷射冷却液,可以实现对发热器件251的快速冷却,极大的缩短了冷却时间。
上述液冷机柜20,在第二管路244上设置有与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相对设置的喷射口245,喷射口245用于将冷却液喷射至发热器件251的表面。通过在第二管路244上设置喷射口245,实现将冷却液精准输送至发热器件251的目的,同时喷射口245可以加快冷却液的流速,增大发热器件251处的液体扰动,加强换热。
可选的,第一管路243的材质或和第二管路244的材质中至少一种材质可以为柔性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管路243和第二管路244也可以为刚性定制好的管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管路243的材质和第二管路244的材质存在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一:第一管路243和第二管路244均为金属软管;
情形二:第一管路243为金属软管,第二管路244为刚性管路;
情形三:第一管路243为刚性管路,第二管路244为金属软管;
以上三种情形均便于灵活调整冷却液的喷射位置。
示例性的,第一管路243可以设置于服务器25的外部,第二管路244可以设置于服务器25的内部,因此,通过第一引导管24可以将冷却液直接输送至服务器的内部,加强了服务器内部的发热器件处的流体扰动效果,以实现对服务器的快速冷却。
示例性的,第一管路243可以设置于服务器25的外部,第二管路244可以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服务器25的间隙处,因此,通过第一引导管24可以将冷却液直接输送至服务器的附近,增强了服务器处的流体扰动效果,以实现对服务器的快速冷却。
上述液冷机柜,第一管路243的材质或和第二管路244的材质中至少一种材质使用柔性材料,使得第一引导管24可以调整至服务器25的内部,也可以调整至服务器25的外部,进而实现冷却液喷射位置的灵活调整,便于加快换热。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液冷机柜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管26;
针对每个第二引导管26:第二引导管26的一端和出液口对应连接,第二引导管26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
在具体实施中,该液冷机柜20中可以包括一个第二引导管26,也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引导管26,第二引导管26的数量可以根据液冷机柜20的尺寸、服务器25的数量和服务器25的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具体设置,一般来说,第二引导管26的数量通常大于1。具体的,进液管22将冷却液引入,一部分冷却液通过与出液口对应连接的第二引导管26输送至任意两个相邻的服务器25的间隙处,以增大服务器25处的冷却液的流动速度,一部分冷却液通过未连接第一引导管24的出液口输送至腔室内,以增强腔室内的冷却液的流动效果,还有一部分冷却液通过与出液口对应连接的第一引导管24被精准输送至任一服务器25的内部,以提高服务器25内部的发热器件的换热效率,达到为服务器换热降温的目的。
上述液冷机柜20,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管26,第二引导管26的一端和出液口对应连接,第二引导管26的另一端用于喷射冷却液。第二引导管26用于将进液管22的出液口流出的冷却液喷射至确定位置,以增强液冷机柜20的腔室内的液体扰动效果,加强换热。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进液管22设置于第一位置处,第一位置在腔室承载有所述冷却液的情况下,使得进液管22不会浸没在冷却液中。
上述液冷机柜20,进液管22设置于第一位置处,第一位置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使得进液管22不会浸没在冷却液中。由于进液管22没有浸没在冷却液中,因此,便于对进液管22的检查和维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位于腔室的内部,且高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
上述液冷机柜20,第一位置位于腔室的内部时,也就是说,进液管22设置腔室的内部,且位于高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使得进液管22不会浸没在冷却液中,便于后期的检查和维护。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进液管22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一侧的内壁,出液管23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二侧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侧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侧的内壁相对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出液管23浸没在冷却液中。
上述液冷机柜20,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出液管23浸没在冷却液中,以使换热后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出液管23顺利流出。
可选的,如图4a所示,出液管23的位置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
在具体实施中,进液管22位于高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且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一侧的内壁,由于将进液管22设置在高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因此,进液管22不会浸没在冷却液中,便于后期对其进行维护。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出液管23浸没在冷却液中,且出液管23的位置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其中,第一阈值可以根据液冷机柜20的尺寸进行设置,即,出液管23设置于靠近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且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二侧的内壁,以使换热后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出液管23顺利流出。
可选的,如图4b所示,出液管23的位置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
在具体实施中,进液管22位于高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且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一侧的内壁,由于将进液管22设置在高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因此,进液管22不会浸没在冷却液中,便于后期对其进行维护。在腔室承载有冷却液的情况下,出液管23浸没在冷却液中,且出液管23的位置与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其中,第二阈值可以根据液冷机柜20的尺寸进行设置,即,出液管23设置于远离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位置处,且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二侧的内壁,以使冷却液可以通过出液管23顺利流出。
上述液冷机柜20,进液管22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一侧的内壁,出液管23位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第二侧的内壁,其中,第一侧的内壁和第二侧的内壁相对设置。通过将进液管22和出液管23分别设置于靠近机柜本体21的不同侧的内壁处,便于冷却液的通过进液管22流入腔室,以及便于和服务器25换热后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23流出腔室。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液冷机柜20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阀门27;
可调节阀门27设置在任意出液口;或
可调节阀门27设置在第一引导管24和出液口之间;或
可调节阀门27设置在第二引导管26和出液口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调节阀门27可以为机械式可调节阀门,也可以为电子式可调节阀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进液管22的任意出液口处设置可调节阀门27,其中,部分可调节阀门27用于连接与其对应的出液口和第一引导管24,具体的,可调节阀门27连接与其对应的出液口和第一引导管24的第一接口241,便于可调节阀门27的插拔和维护,可调节阀门27用于根据第一预设条件控制冷却液的流出,以使流出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引导管24输送至对应的发热器件251处,提升换热效果。部分可调节阀门27用于连接与其对应的出液口和第二引导管26,具体的,与第二引导管26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通常保持打开状态,以使冷却液可以通过该可调节阀门27流出,保证液冷系统中冷却液的最小流量,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具体的,根据第一预设条件,控制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打开或关闭,可选的,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若检测到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处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打开;若检测到服务器25中的发热器件251处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关闭,其中,第一预设温度根据服务器25的实际业务情况确定,通常在50℃~70℃的范围内,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温度可以设定为60℃。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若检测到腔室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打开;若检测到腔室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关闭,其中,第二预设温度为一个经验值,通常在35℃~50℃的范围内,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温度可以设定为40℃。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若检测到进液管流入的冷却液的温度和出液管流出的冷却液的温度的差值,即换热温差大于等于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关闭;若检测到换热温差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则控制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打开,其中,第三预设温度为一个经验值,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温度可以设定为30℃。
具体的,在服务器25运行初期,由于负载较小,服务器25中发热部件251的发热量较小,因此,与第一引导管24连接的可调节阀门27处于关闭状态,以减小液冷系统中冷却液的循环量,实现节能的目的。
上述液冷机柜20,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阀门27,可调节阀门27设置在任意出液口;或设置在第一引导管24和出液口之间;或设置在第二引导管26和出液口之间。通过控制可调节阀门27打开或关闭,控制进液管22的出液口处的冷却液流出或不流出,以降低冷却液的流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实现节能的目的。
实施例二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冷设备,如图5所示,该液冷设备50包括换热单元51、流体分配器52和至少一个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液冷机柜20,其中:
换热单元51的输出端与流体分配器52的输入端连接,换热单元51的输入端与流体分配器52的输出端连接,换热单元51,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换热冷却,并将冷却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流体分配器52;
流体分配器52的分配输出端与液冷机柜20的进液管连接,流体分配器52的分配输入端与液冷机柜20的出液管连接,流体分配器52,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分流操作,并将分流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对应的液冷机柜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换热单元51和液冷机柜20可以为一体机,也可以为分体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5所示,换热单元51包括热交换器511、冷却泵512、可调节阀513、系统过滤器514、控制器515、多个压力传感器516、多个温度传感器517、多个截止阀518和单向阀519,其中,热交换器511的一次侧分别与冷却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温度传感器517的输出端连接,示例性的,冷却装置可以为冷却塔、干冷器、冷水主机等,热交换器511的二次侧的输出端作为换热单元51的输出端,与流体分配器52的输入端连接,还与温度传感器517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冷却液输送至流体分配器52,热交换器511的二次侧的输入端分别通过不同的截止阀518与冷却泵512的输出端、可调节阀513的输入端、系统过滤器514的输出端连接,且还与温度传感器517的输出端,用于输入换热后的冷却液,热交换器511具体用于一次侧和二次侧之间的热量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交换器511可以为壳管式热交换器,也可以为板式热交换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冷却泵512的输入端通过截止阀518与流体分配器52的输出端连接,且还与压力传感器516的输出端连接,冷却泵512的输出端通过单向阀519与截止阀518连接,冷却泵512用于根据自身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力差,或根据热交换器511的二次侧的温度,调节自身的转速,以改变冷却液循环的驱动力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泵5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泵512为可调速泵。
可调节阀513的输入端分别与截止阀518和压力传感器516的输出端连接,可调节阀513的输出端通过截止阀518与流体分配器52的输出端连接,可调节阀513的控制端与控制器515的输出端连接,可调节阀513用于调节冷却液的流量大小,示例性的,可调节阀513的开度可以进行标准配置,也可以结合冷却泵512的驱动力范围进行选择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示例性的,冷却泵512的转速可以根据其输入端与输出端的压力差ΔP进行自适应调节,而可调节阀513的开度会影响压力差ΔP的大小,通常来说,使得冷却泵512正常工作的压力差ΔP的范围为0.8bar~3bar。
在具体实施中,设定可调节阀513处于关闭状态,与第二引导管连接的可调节阀门处于持续打开状态,与第一引导管连接的可调节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在初始工作时刻,虽然部分可调节阀门处于关闭状态,但是由于机柜所需的冷却液的流量很小,当冷却泵512的转速为最小转速时,压力差ΔP仍然过高,使得冷却泵512无法正常工作,此时,应首先降低冷却泵512的转速,再打开可调节阀513,辅助冷却泵512进行冷却液的流量的调节,使得冷却泵512的压力差ΔP和转速均可以处在正常工作的范围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服务器发热严重,机柜所需的冷却液的流量大大增加,需要适当增大冷却泵512的压力差ΔP,此时,应首先关闭可调节阀513,再适当调高冷却泵512的转速,以增大冷却液的流量。
系统过滤器514的输入端通过截止阀518与流体分配器52的输出端连接,系统过滤器514的输出端与截止阀518连接,系统过滤器514用于对流入的冷却液进行过滤操作,以保证冷却液的洁净度以及化学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与换热单元51连接的液冷机柜20的数量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确定的,其数量不设上限,常见的,1个换热单元51可以与2个液冷机柜20通过流体分配器52进行连接,1个换热单元51可以与6个液冷机柜20通过流体分配器52进行连接。
此外,由于该液冷设备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液冷机柜对应的设备,并且该液冷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液冷机柜相似,因此该液冷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液冷机柜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基于相同的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服务器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液冷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该液冷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601,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在液冷机柜的内部放置多个服务器,并将与第二引导管连接的可调节阀门设置为持续打开状态,将与第一引导管连接的可调节阀门设置为关闭状态;
S602,换热单元将冷却液输送至流体分配器进行分配,进液管将分配好的冷却液输送至与其对应的机柜的腔室内;
S603,服务器中发热器件处的温度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温度,若是,则执行S604,否则,执行S605;
S604,打开与第一引导管连接的可调节阀门,冷却液通过进液管和第二引导管输送至机柜的腔室内,以及通过进液管和第一引导管输送至服务器的内部;
S605,关闭与第一引导管连接的可调节阀门,冷却液通过进液管和第二引导管输送至机柜的腔室内;
S606,出液管将换热后的冷却液输送至经流体分配器进行分配,分配好的换热后的冷却液被输送至换热单元;
S607,在换热单元中,部分换热后的冷却液经系统过滤器过滤后,传输至热交换器进行冷却,部分换热后的冷却液经冷却泵,传输至热交换器进行冷却。
由于该液冷系统即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液冷机柜对应的系统,并且该液冷系统解决问题的原理与该液冷机柜相似,因此该液冷系统的实施可以参见液冷机柜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本体、进液管、出液管和至少一个第一引导管,其中:
所述机柜本体内形成有用于装载服务器和用于承载冷却液的腔室;
所述进液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出液口,所述进液管,用于通过所述出液口为所述腔室补充所述冷却液;
针对每个所述第一引导管:所述第一引导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液口对应连接,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另一端用于喷射所述冷却液;
所述出液管位于所述腔室内部,用于排出所述冷却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管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其中:
所述第一接口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引导管的一端,所述第一接口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连接;
所述第二接口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管路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与所述服务器中的发热器件相对设置的喷射口;
所述喷射口,用于向所述发热器件喷射所述冷却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材质或所述第二管路的材质中至少一种材质为柔性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引导管;
针对每个所述第二引导管:所述第二引导管的一端和所述出液口对应连接,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另一端用于喷射所述冷却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设置于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位置在所述腔室承载有所述冷却液的情况下,使得所述进液管不会浸没在所述冷却液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位于所述腔室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位于靠近所述机柜本体的第一侧的内壁,所述出液管位于靠近所述机柜本体的第二侧的内壁,其中,所述第一侧的内壁和所述第二侧的内壁相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腔室承载有所述冷却液的情况下,所述出液管浸没在所述冷却液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位置与所述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小于第一阈值。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位置与所述冷却液的最高液位的高度差大于第二阈值。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机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阀门;
所述可调节阀门设置在任意出液口;或
所述可调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一引导管和出液口之间;或
所述可调节阀门设置在所述第二引导管和出液口之间。
13.一种液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单元、流体分配器和至少一个如权利1~12任一所述的液冷机柜,其中:
所述换热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流体分配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换热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流体分配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单元,用于对冷却液进行换热冷却,并将冷却后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流体分配器;
所述流体分配器的分配输出端与所述液冷机柜的进液管连接,所述流体分配器的分配输入端与所述液冷机柜的出液管连接,所述流体分配器,用于对冷却液进行分流操作,并将分流后的冷却液输送至对应的液冷机柜。
14.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冷设备。
CN202320248556.7U 2023-02-17 2023-02-17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Active CN219372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8556.7U CN219372963U (zh) 2023-02-17 2023-02-17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48556.7U CN219372963U (zh) 2023-02-17 2023-02-17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2963U true CN219372963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48556.7U Active CN219372963U (zh) 2023-02-17 2023-02-17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29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5858B2 (en)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tank
Long et al. Investigation on mechanism of critical cavitating flow in liquid jet pumps under operating limits
CN111615291A (zh) 浸没式冷却装置
CN219372963U (zh) 液冷机柜、液冷设备及液冷系统
US20170022579A1 (en) Cooling device and multi-chamber heat treatment device
CN109520173A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209427058U (zh) 用于飞机滑油油箱的正负压油箱疲劳试验台
CN208128727U (zh) 一种冷板控温装置
CN203478983U (zh) 一种用于真空感应炉的循环水冷却装置
CN105756130A (zh) 一种轴瓦恒温供水系统
CN102985342A (zh) 用于在需要温度控制的流体贮藏罐中防止污染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13986129U (zh) 一种核岛设备冷却水系统材料腐蚀模拟装置
CN201387247Y (zh) 热处理池冷却装置
CN204172298U (zh) 一种油循环模温机
CN209386604U (zh) 一种冷却系统
CN106311082B (zh) 一种用于反应釜上的机械密封平衡罐辅助结构
KR101573181B1 (ko) 분사노즐과 유도관을 이용한 교반장치
CN109186091B (zh) 一种冷却介质供给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1420234U (zh) 一种可调节式循流淬火油池
CN209372637U (zh) 一种能够测试乳化液性能的泵循环系统
CN219459632U (zh) 冷却液循环冷却散热装置
CN104746574A (zh) 连铸机结晶器稳压供水装置
CN111231179A (zh) 一种油温机冷却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4111819U (zh) 用于热处理的淬火装置
CN109458858A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用油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