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1477U -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1477U
CN219371477U CN202223493562.3U CN202223493562U CN219371477U CN 219371477 U CN219371477 U CN 219371477U CN 202223493562 U CN202223493562 U CN 202223493562U CN 219371477 U CN219371477 U CN 219371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onnector
buffer plate
buffer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35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根洪
戴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Kelin Cab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Kelin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Kelin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Kelin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35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1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1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1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包括套管和接头,还包括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缓冲板、第二弹簧、第二缓冲板、固定构件和连接构件,第一弹簧与接头固定连接,第一缓冲板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第二弹簧与接头固定连接,第二缓冲板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固定构件设置在第一弹簧上,并与接头和第一缓冲板连接,连接构件设置在第二弹簧上,并与接头和第二缓冲板连接,通过多个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形变能力,能够对接头碰撞或掉落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使用接头造成掉落或受到磕碰时对接头的保护,进而避免接头内的连接线路受损。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束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音频线束通过套管将线束进行集中保护,通过线束插头来实现线束之间的对接,在进行多次插拔使用的过程中,线束与插头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损耗,使得整个线束和插头使用寿命降低。
现有技术中CN212485662U公开了一种遥测监护仪连接线束保护结构,包括线束插头,所述线束插头的底部设有线体,所述线束插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通过将线束插头搭入第一插头护套的内部,使限位块插在限位纽之间,使限位纽通过触垫套与限位块搭接紧密,不易晃动,使线体搭接在线体凹槽的内部,使线束保护衬棉对线体进行包裹,再闭合第二插头护套,使第一插头护套和第二插头护套通过磁吸板片吸附而闭合,从而使整个护套结构包裹在插头的表面,使线束和插头连接处得到保护,从而通过拿持护套结构进行进行插连,达到了便于线束和插头处进行保护的效果,实现了保障线束使用寿命的目标,提高了安全性,使用起来更加经济。
但现有的接头在使用时,容易使得接头受到碰撞或掉落,从而使得接头通过掉落或受到磕碰而造成接头内的连接线路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现有的接头在使用时,容易使得接头受到碰撞或掉落,从而使得接头通过掉落或受到磕碰而造成接头内的连接线路受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套管和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套管的一侧,
还包括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缓冲板、第二弹簧、第二缓冲板、固定构件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板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头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板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上,并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一缓冲板连接,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上,并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二缓冲板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缓冲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四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四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缓冲组件好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一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位于所述接头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位于所述接头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当所述接头掉落或受到磕碰的冲击力时,冲击力通过接触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传递到所述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上,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形变能力,能够对所述接头碰撞或掉落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使用接头造成掉落或受到磕碰时对所述接头的保护,进而避免所述接头内的连接线路受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限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套管、102-接头、103-缓冲组件、104-第一弹簧、105-第一缓冲板、106-第二弹簧、107-第二缓冲板、108-橡胶套、109-第一固定座、110-第二固定座、111-第三固定座、112-第四固定座、201-限位构件、202-第一限位杆、203-第二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包括套管101、接头102和缓冲组件103,所述缓冲组件103包括第一弹簧104、第一缓冲板105、第二弹簧106、第二缓冲板107、固定构件、连接构件和橡胶套108,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109和第二固定座110,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三固定座111和第四固定座112。通过前述方案解决了现有的接头在使用时,容易使得接头受到碰撞或掉落,从而使得接头通过掉落或受到磕碰而造成接头内的连接线路受损,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方案可以用在需要保护接头内连接线束电路的情况下。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接头102熔接在所述套管101上,通过所述套管101能够实现对电路线束的集中保护,通过所述接头102能够将所述套管101内的线束分开后进行外接。
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04与所述接头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头102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板105与所述第一弹簧10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104远离所述接头102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106与所述接头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头102远离所述第一弹簧104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与所述第二弹簧106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106远离所述接头102的一侧,所述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104上,并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一缓冲板105连接,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106上,并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4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04均匀分布焊接在所述接头102的左右两侧,通过所述接头102实现对所述第一弹簧104的连接支撑,所述第一缓冲板105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105焊接在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04上,通过所述第一弹簧104能够将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固定在所述接头102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106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弹簧106均匀分布焊接在所述接头102的上下两侧,通过所述接头102实现对所述第二弹簧106的连接支撑,所述第二缓冲板107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107焊接在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弹簧106上,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06能够将所述第二缓冲板107固定在所述接头102的上下两侧,所述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104上,并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一缓冲板105连接,通过所述固定构件能够对所述第一弹簧104的两端更好地固定在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一缓冲板105上,避免所述第一弹簧104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一缓冲板105上的连接点脱落,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106上,并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构件能够对所述第二弹簧106的两端更好地固定在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上,避免所述第二弹簧106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上的连接点脱落,从而实现了当所述接头102掉落或受到磕碰的冲击力时,冲击力通过接触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传递到所述第一弹簧104或第二弹簧106上,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04和所述第二弹簧106的形变能力,能够对所述接头102碰撞或掉落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使用接头102造成掉落或受到磕碰时对所述接头102的保护,进而避免所述接头102内的连接线路受损。
其次,所述第一固定座109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104和所述接头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104靠近所述接头102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座110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104和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104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板105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座109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座109焊接在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04上,通过所述第一弹簧104实现对所述第一固定座109的连接支撑,多个所述第一固定座109焊接在所述接头102上,通过所述第一固定座109能够对所述第一弹簧104的一端更好地固定在所述接头102上,所述第二固定座110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座110焊接在所述第一弹簧104的另一端上,通过所述第一弹簧104实现对所述第二固定座110的连接支撑,多个所述第二固定座110焊接在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105上,通过所述第二固定座110能够对所述第一弹簧104的另一端更好地固定在所述第一缓冲板105上。
同时,所述第三固定座111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106和所述接头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106靠近所述接头102的一侧;所述第四固定座112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106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106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107的一侧,所述第三固定座111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固定座111焊接在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弹簧106上,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06实现对所述第三固定座111的连接支撑,多个所述第三固定座111焊接在所述接头102上,通过所述第三固定座111能够对所述第二弹簧106的一端更好地固定在所述接头102上,所述第四固定座112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固定座112焊接在所述第二弹簧106的另一端上,通过所述第二弹簧106实现对所述第四固定座112的连接支撑,多个所述第四固定座112焊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上,通过所述第四固定座112能够对所述第二弹簧106的另一端更好地固定在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上。
最后,所述橡胶套108套设在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板105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107的一侧,所述橡胶套108套设在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和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上,通过所述橡胶套108能够减少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的所述第一弹簧104和所述第二弹簧106受到接触而过度形变损坏。
使用本实施的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时,当所述接头102掉落或受到磕碰的冲击力时,冲击力通过接触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传递到所述第一弹簧104或第二弹簧106上,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弹簧104和所述第二弹簧106的形变能力,能够对所述接头102碰撞或掉落所受到的冲击力进行吸收,从而避免使用接头102造成掉落或受到磕碰时对所述接头102的保护,进而避免所述接头102内的连接线路受损。
实施例二: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限位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还包括限位构件201,所述限位构件201包括第一限位杆202和第二限位杆203。
所述第一限位杆2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一缓冲板1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202位于所述接头102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板105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杆2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头102和所述第二缓冲板10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203位于所述接头102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107的一侧,所述第一限位杆202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20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接头102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缓冲板105上,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杆202的伸缩能够对所述第一缓冲板105的移动方向进行定向限位,所述第二限位杆203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20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所述接头102和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二缓冲板107上,通过所述第二限位杆203的伸缩能够对所述第二缓冲板107的移动方向进行定向限位,从而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杆202和所述第二限位杆203的定向限位伸缩,配合所述橡胶套108来避免弹簧掉落时受到其他方向的力受到过度形变难以复位后能够造成弹簧缓冲的失效。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5)

1.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包括套管和接头,所述接头与所述套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套管的一侧,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缓冲组件,
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缓冲板、第二弹簧、第二缓冲板、固定构件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板与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接头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所述第二缓冲板与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固定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簧上,并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一缓冲板连接,所述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弹簧上,并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二缓冲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一缓冲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第三固定座和第四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接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接头的一侧;所述第四固定座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弹簧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组件好包括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套设在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上,并位于所述第一缓冲板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连接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包括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一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杆位于所述接头靠近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头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限位杆位于所述接头靠近所述第二缓冲板的一侧。
CN202223493562.3U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Active CN219371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3562.3U CN219371477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3562.3U CN219371477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1477U true CN219371477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8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3562.3U Active CN219371477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1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71477U (zh) 一种线束连接保护结构
CN208689230U (zh) 一种光缆线夹
CN210380085U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电缆抗震支架
KR101175314B1 (ko) 전신주의 배전선로 고정용 완철구조
CN208820436U (zh) 一种煤矿井下采煤机电缆护板
CN101844562B (zh) 安装在有轨车撒砂装置上的撒砂管
CN212935308U (zh) 一种配电柜的抗震结构
CN209462380U (zh) 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中继器
CN209652951U (zh) 一种适用于被动防护网的锚杆
CN211295202U (zh) 一种平衡车的电池保护装置
CN201044346Y (zh) 二分裂单阻尼球绞式间隔棒
CN209607958U (zh) 一种轻质通讯连接器
CN208706999U (zh) 一种抗震性能好的连接器
CN107394732B (zh) 一种输电线相间间隔棒的连接结构
CN110429544A (zh) 双分裂导线防舞动间隔棒软连接装置
CN211016885U (zh) 一种负荷开关
CN221651899U (zh) 一种带保护壳的接地保护耦合器
CN204333735U (zh) 高压开关柜接地装置
CN207217798U (zh) 一种导电连接件
CN102820174A (zh) 一种射频mems开关
CN208789771U (zh) 一种汽车起重机底车架与副车架缓冲梁的连接装置
CN209822962U (zh) 一种防折弯音频转接头
CN219917058U (zh) 一种耐高空抗摔的保险管卡座
CN215579344U (zh) 一种新型维修快速插拔连接器
CN108173037A (zh) 弹性组件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