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71348U -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71348U
CN219371348U CN202320067522.8U CN202320067522U CN219371348U CN 219371348 U CN219371348 U CN 219371348U CN 202320067522 U CN202320067522 U CN 202320067522U CN 219371348 U CN219371348 U CN 219371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sion bar
seat
bar spring
connecting ro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675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增明
吕宗兴
朱兆锦
王凯
李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kai Heavy Industr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675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71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71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71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包含有设置在机动车车架上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活动座(2)、设置在底座(1)上的分体座装置、设置在分体座装置上的扭杆弹簧(6)、设置在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设置在位于外侧面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与活动座(2)之间的推力连杆(3)、设置在位于内侧面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之间的中间连杆(4),通过底座(1)和活动座(2),解决了对都使用整体一个连杆对多个扭杆弹簧产生推力而使多个扭杆弹簧产生的阻动弹性蓄能处于同一数值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天线锅的缓冲支撑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装座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背景技术
天线锅用于电磁波进行接收或发射,是天线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实现天线锅的运输状态和工作状态,需要把天线锅安装在运输车辆上,因此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天线部件,在现有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中,还都使用整体一个连杆对多个扭杆弹簧产生推力,由于多个扭杆弹簧产生的阻动弹性蓄能处于同一数值,从而影响了对天线锅的缓冲支撑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的技术特征,对都使用整体一个连杆对多个扭杆弹簧产生推力而使多个扭杆弹簧产生的阻动弹性蓄能处于同一数值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11月22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1220205068X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因此提高了对天线锅的缓冲支撑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机动车车架上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活动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分体座装置、设置在分体座装置上的扭杆弹簧、设置在扭杆弹簧上的翻转臂、设置在位于外侧面扭杆弹簧上的翻转臂与活动座之间的推力连杆、设置在位于内侧面扭杆弹簧上的翻转臂之间的中间连杆。
由于设计了底座、活动座、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翻转臂、推力连杆和中间连杆,通过底座和活动座,实现了对天线锅的翻转安装,通过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和翻转臂,实现了弹性蓄能进行扭动力矩设置,通过推力连杆和中间连杆,实现了对各级扭杆弹簧进行依次处于极限扭矩状态,实现了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解决了对都使用整体一个连杆对多个扭杆弹簧产生推力而使多个扭杆弹簧产生的阻动弹性蓄能处于同一数值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天线锅的缓冲支撑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的方式把底座、活动座、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翻转臂、推力连杆和中间连杆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依次进行处于极限扭矩状态的方式把推力连杆和中间连杆与底座、活动座、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和翻转臂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分体座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扭杆弹簧转动座和扭杆弹簧固动座。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扭杆弹簧与分体座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堵头。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活动座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传动丝杠轴、内支座、外支座、万向轴和动力源。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扭杆弹簧转动座和扭杆弹簧固动座之间设置有扭杆弹簧,在扭杆弹簧与扭杆弹簧固动座之间设置有堵头并且在扭杆弹簧上设置有翻转臂,在相邻的两个翻转臂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杆并且在位于外侧面的翻转臂与活动座之间设置有推力连杆,活动座设置在底座上并且在内支座与活动座之间设置有传动丝杠轴,在传动丝杠轴与外支座之间设置有万向轴并且万向轴设置在动力源上。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底座、活动座、推力连杆、中间连杆、翻转臂、扭杆弹簧、扭杆弹簧转动座、扭杆弹簧固动座、堵头、传动丝杠轴、内支座、外支座、万向轴和动力源,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座设置为具有双板片的耳座并且底座的板片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联接,底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活动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第一耳板部、第二耳板部和第三耳板部并且座部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联接,座部的下端端面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和第三耳板部联接并且第一耳板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传动丝杠轴联接,第二耳板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联接并且第三耳板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连杆联接,座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天线锅联接并且座部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第一耳板部和第二耳板部分别设置为具有双板片的耳座并且第三耳板部设置为具有单板片的耳座。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天线锅进行分体式摆动安装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推力连杆设置为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条状体并且推力连杆的其中一个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臂联接,推力连杆的其中另一个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连杆设置为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条状体并且中间连杆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臂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分体杆进行多节连接,实现了摆动运动进行分级运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翻转臂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翻转臂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联接,位于外侧面的翻转臂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与推力连杆联接并且位于外内面的翻转臂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与中间连杆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拐臂式进行摆动驱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扭杆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转动座转动式联接并且扭杆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翻转臂联接,扭杆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固动座贯串式联接并且扭杆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堵头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弹性蓄能式缓冲扭矩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扭杆弹簧转动座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扭杆弹簧转动座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扭杆弹簧联接,扭杆弹簧转动座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扭杆弹簧固动座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扭杆弹簧固动座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扭杆弹簧套装式联接,扭杆弹簧固动座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堵头联接并且扭杆弹簧固动座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扭杆弹簧进行其中一个端头固定、其中另一个端头转动支撑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堵头设置为盘状体并且堵头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扭杆弹簧固动座联接,堵头的内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扭杆弹簧接触式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扭杆弹簧进行其中一个端头再加强固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传动丝杠轴设置为包含有外缸部、内缸部、丝母部、丝杠部、座筒部、外轴承部、内轴承部、连接法兰部、第四耳板部和伸缩套部并且外缸部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座筒部联接,外缸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伸缩套部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并且伸缩套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耳板部的内端端面部联接,伸缩套部设置为与内缸部套装式联接并且内缸部设置为与外缸部贯串式联接,外缸部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耳板部联接并且外缸部的内端端口内壁设置为与丝母部联接,座筒部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外轴承部联接并且座筒部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内轴承部联接,丝杠部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轴承部和内轴承部贯串式联接并且丝杠部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丝母部螺纹式联接,丝杠部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键条与连接法兰部联接并且座筒部设置为与内支座摆动式联接,连接法兰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万向轴联接并且第四耳板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联接,外缸部和内缸部分别设置为管状体并且丝母部设置为螺纹筒状体,丝杠部设置为外端头具有台阶体的光柱螺栓并且丝杠部的台阶体分别设置为与外轴承部和内轴承部联接,座筒部设置为具有十字轴的筒状体并且座筒部的十字轴设置为与内支座联接,外轴承部设置为推力轴承并且内轴承部设置为滚珠轴承,连接法兰部设置为凸字形筒状体并且第四耳板部设置为单板耳座,伸缩套部设置为波纹管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螺纹驱动的伸缩运动设置,提高了对活动座的驱动运动的平稳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支座设置为双板耳座并且内支座设置为与传动丝杠轴转动式联接,内支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外支座设置为具有转动孔体的块状体并且外支座的转动孔体设置为与万向轴联接,外支座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万向轴设置为端头具有法兰体的杆状体并且万向轴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支座转动式联接,位于万向轴的其中一个端头上的法兰体设置为与动力源联接并且位于万向轴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上的法兰体设置为与传动丝杠轴联接。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传动丝杠轴进行轴驱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动力源设置为包含有电机部、减速机部、主动轮部、从动轮部、传动带部和限矩器部并且电机部的端轴设置为与主动轮部联接,减速机部的输入端轴设置为通过限矩器部联接并且传动带部分别设置为与主动轮部和从动轮部环绕式联接,减速机部的输出端轴设置为与万向轴联接并且电机部的下端端面部和减速机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与机动车车架联接,电机部设置为异步电机并且减速机部设置为齿轮减速机,主动轮部和从动轮部分别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传动带部设置为橡胶带状体,限矩器部设置为弹簧限矩器。
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限扭矩式动力输入设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底座、活动座、推力连杆、翻转臂、扭杆弹簧、扭杆弹簧转动座、扭杆弹簧固动座和堵头与中间连杆设置为按照多级连杆机构叠加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活动座、推力连杆、翻转臂、扭杆弹簧、扭杆弹簧转动座、扭杆弹簧固动座、堵头和中间连杆与传动丝杠轴、内支座、外支座、万向轴和动力源设置为按照输入扭矩的方式分布,底座的中心线、活动座的中心线、传动丝杠轴的中心线、内支座的中心线、外支座的中心线和万向轴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推力连杆、一个翻转臂和一个扭杆弹簧设置为组成一组外扭矩部件,一个中间连杆、一个翻转臂和一个扭杆弹簧设置为组成一组内扭矩部件,一组外扭矩部件、多组内扭矩部件、一个扭杆弹簧转动座、一个扭杆弹簧固动座和多个堵头设置为组成一组侧扭矩部件,两组侧扭矩部件设置在活动座上,第四耳板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联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底座、活动座、推力连杆、中间连杆、翻转臂和扭杆弹簧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扭杆弹簧转动座、扭杆弹簧固动座、堵头、传动丝杠轴、内支座、外支座、万向轴和动力源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座部、第一耳板部、第二耳板部、第三耳板部、外缸部、内缸部、丝母部、丝杠部、座筒部、外轴承部、内轴承部、连接法兰部、第四耳板部、伸缩套部、电机部、减速机部、主动轮部、从动轮部、传动带部和限矩器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的底座、活动座、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翻转臂、推力连杆和中间连杆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传动丝杠轴9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力源94的结构示意图,
底座-1、活动座-2、推力连杆-3、中间连杆-4、翻转臂-5、扭杆弹簧-6、扭杆弹簧转动座-90、扭杆弹簧固动座-7、堵头-8、传动丝杠轴-9、内支座-91、外支座-92、万向轴-93、动力源-94、座部-21、第一耳板部-22、第二耳板部-23、第三耳板部-24、外缸部-931、内缸部-932、丝母部-933、丝杠部-934、座筒部-935、外轴承部-936、内轴承部-937、连接法兰部-938、第四耳板部-939、伸缩套部-930、电机部-941、减速机部-942、主动轮部-943、从动轮部-944、传动带部-945、限矩器部-946。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底座1、活动座2、推力连杆3、中间连杆4、翻转臂5、扭杆弹簧6、扭杆弹簧转动座90、扭杆弹簧固动座7、堵头8、传动丝杠轴9、内支座91、外支座92、万向轴93和动力源94并且在扭杆弹簧转动座90和扭杆弹簧固动座7之间设置有扭杆弹簧6,在扭杆弹簧6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之间设置有堵头8并且在扭杆弹簧6上设置有翻转臂5,在相邻的两个翻转臂5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杆4并且在位于外侧面的翻转臂5与活动座2之间设置有推力连杆3,活动座2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在内支座91与活动座2之间设置有传动丝杠轴9,在传动丝杠轴9与外支座92之间设置有万向轴93并且万向轴93设置在动力源94上。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设置为具有双板片的耳座并且底座1的板片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2联接,底座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通过底座1,形成了对活动座2的支撑连接点,由底座1,实现了与活动座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活动座2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活动座2设置为包含有座部21、第一耳板部22、第二耳板部23和第三耳板部24并且座部21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22联接,座部21的下端端面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23和第三耳板部24联接并且第一耳板部2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传动丝杠轴9联接,第二耳板部2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1联接并且第三耳板部2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连杆4联接,座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天线锅联接并且座部21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第一耳板部22和第二耳板部23分别设置为具有双板片的耳座并且第三耳板部24设置为具有单板片的耳座。
通过活动座2,形成了对底座1、中间连杆4和传动丝杠轴9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二耳板部23,实现了与底座1的连接,由第三耳板部24,实现了与中间连杆4的连接,由第一耳板部22,实现了与传动丝杠轴9的连接,由座部21,实现了对第一耳板部22、第二耳板部23和第三耳板部24的一体式安装,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与天线锅进行安装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推力连杆3设置为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条状体并且推力连杆3的其中一个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臂5联接,推力连杆3的其中另一个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2联接。
通过推力连杆3,形成了对活动座2和翻转臂5的支撑连接点,由推力连杆3,实现了与活动座2的连接,实现了与翻转臂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翻转臂5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连杆4设置为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条状体并且中间连杆4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臂5联接。
通过中间连杆4,形成了对翻转臂5的支撑连接点,由中间连杆4,实现了与翻转臂5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翻转臂5进行转动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翻转臂5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翻转臂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联接,位于外侧面的翻转臂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与推力连杆3联接并且位于外内面的翻转臂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与中间连杆4联接。
通过翻转臂5,形成了对推力连杆3、中间连杆4和扭杆弹簧6的支撑连接点,由翻转臂5,实现了与推力连杆3的连接,实现了与中间连杆4的连接,实现了与扭杆弹簧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扭杆弹簧6施加转动扭矩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扭杆弹簧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转动座90转动式联接并且扭杆弹簧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翻转臂5联接,扭杆弹簧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贯串式联接并且扭杆弹簧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堵头8联接。
通过扭杆弹簧6,形成了对翻转臂5、扭杆弹簧转动座90、扭杆弹簧固动座7和堵头8的支撑连接点,由扭杆弹簧6,实现了与翻转臂5的连接,实现了与扭杆弹簧转动座90的连接,实现了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连接,实现了与堵头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翻转臂5施加反方向转动弹性扭矩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扭杆弹簧转动座90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扭杆弹簧转动座90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联接,扭杆弹簧转动座90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通过扭杆弹簧转动座90,形成了对扭杆弹簧6的支撑连接点,由扭杆弹簧转动座90,实现了与扭杆弹簧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扭杆弹簧6的其中一个端头进行转动支撑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扭杆弹簧固动座7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套装式联接,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堵头8联接并且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通过扭杆弹簧固动座7,形成了对扭杆弹簧6和堵头8的支撑连接点,由扭杆弹簧固动座7,实现了与扭杆弹簧6的连接,实现了与堵头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扭杆弹簧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进行固定支撑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堵头8设置为盘状体并且堵头8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联接,堵头8的内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接触式联接。
通过堵头8,形成了对扭杆弹簧6和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支撑连接点,由堵头8,实现了与扭杆弹簧6的连接,实现了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扭杆弹簧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进行固定支撑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丝杠轴9设置为包含有外缸部931、内缸部932、丝母部933、丝杠部934、座筒部935、外轴承部936、内轴承部937、连接法兰部938、第四耳板部939和伸缩套部930并且外缸部931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座筒部935联接,外缸部931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伸缩套部930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并且伸缩套部930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耳板部939的内端端面部联接,伸缩套部930设置为与内缸部932套装式联接并且内缸部932设置为与外缸部931贯串式联接,外缸部93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耳板部939联接并且外缸部931的内端端口内壁设置为与丝母部933联接,座筒部935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外轴承部936联接并且座筒部935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内轴承部937联接,丝杠部934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轴承部936和内轴承部937贯串式联接并且丝杠部934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丝母部933螺纹式联接,丝杠部934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键条与连接法兰部938联接并且座筒部935设置为与内支座91摆动式联接,连接法兰部938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万向轴93联接并且第四耳板部939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2联接,外缸部931和内缸部932分别设置为管状体并且丝母部933设置为螺纹筒状体,丝杠部934设置为外端头具有台阶体的光柱螺栓并且丝杠部934的台阶体分别设置为与外轴承部936和内轴承部937联接,座筒部935设置为具有十字轴的筒状体并且座筒部935的十字轴设置为与内支座91联接,外轴承部936设置为推力轴承并且内轴承部937设置为滚珠轴承,连接法兰部938设置为凸字形筒状体并且第四耳板部939设置为单板耳座,伸缩套部930设置为波纹管状体。
通过传动丝杠轴9,形成了对活动座2、内支座91和万向轴9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四耳板部939,实现了与活动座2的连接,由座筒部935,实现了与内支座91的连接,由连接法兰部938,实现了与万向轴93的连接,由外缸部931、内缸部932、丝母部933、丝杠部934、外轴承部936和内轴承部937,实现了带动第四耳板部939进行运动的连接,由伸缩套部930,实现了对外缸部931和内缸部932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活动座2在底座1上进行翻转运动的部件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内支座91设置为双板耳座并且内支座91设置为与传动丝杠轴9转动式联接,内支座9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通过内支座91,形成了对传动丝杠轴9的支撑连接点,由内支座91,实现了与传动丝杠轴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活动座2在底座1上进行翻转运动的部件之二。
在本实施例中,外支座92设置为具有转动孔体的块状体并且外支座92的转动孔体设置为与万向轴93联接,外支座9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通过外支座92,形成了对万向轴93的支撑连接点,由外支座92,实现了与万向轴93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活动座2在底座1上进行翻转运动的部件之三。
在本实施例中,万向轴93设置为端头具有法兰体的杆状体并且万向轴9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支座92转动式联接,位于万向轴93的其中一个端头上的法兰体设置为与动力源94联接并且位于万向轴9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上的法兰体设置为与传动丝杠轴9联接。
通过万向轴93,形成了对传动丝杠轴9、外支座92和动力源94的支撑连接点,由万向轴93,实现了与传动丝杠轴9的连接,实现了与外支座92的连接,实现了与动力源9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活动座2在底座1上进行翻转运动的部件之四。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94设置为包含有电机部941、减速机部942、主动轮部943、从动轮部944、传动带部945和限矩器部946并且电机部941的端轴设置为与主动轮部943联接,减速机部942的输入端轴设置为通过限矩器部946联接并且传动带部945分别设置为与主动轮部943和从动轮部944环绕式联接,减速机部942的输出端轴设置为与万向轴93联接并且电机部941的下端端面部和减速机部94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与机动车车架联接,电机部941设置为异步电机并且减速机部942设置为齿轮减速机,主动轮部943和从动轮部944分别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传动带部945设置为橡胶带状体,限矩器部946设置为弹簧限矩器。
通过动力源94,形成了对万向轴93的支撑连接点,由减速机部942,实现了与万向轴93的连接,由电机部941、主动轮部943、从动轮部944、传动带部945和限矩器部946,实现了对减速机部942输入动力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带动活动座2在底座1上进行翻转运动的部件之五。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活动座2、推力连杆3、翻转臂5、扭杆弹簧6、扭杆弹簧转动座90、扭杆弹簧固动座7和堵头8与中间连杆4设置为按照多级连杆机构叠加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1、活动座2、推力连杆3、翻转臂5、扭杆弹簧6、扭杆弹簧转动座90、扭杆弹簧固动座7、堵头8和中间连杆4与传动丝杠轴9、内支座91、外支座92、万向轴93和动力源94设置为按照输入扭矩的方式分布,底座1的中心线、活动座2的中心线、传动丝杠轴9的中心线、内支座91的中心线、外支座92的中心线和万向轴9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推力连杆3、一个翻转臂5和一个扭杆弹簧6设置为组成一组外扭矩部件,一个中间连杆4、一个翻转臂5和一个扭杆弹簧6设置为组成一组内扭矩部件,一组外扭矩部件、多组内扭矩部件、一个扭杆弹簧转动座90、一个扭杆弹簧固动座7和多个堵头8设置为组成一组侧扭矩部件,两组侧扭矩部件设置在活动座2上,第四耳板部939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22联接。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把天线锅的支撑座与座部21连接,在对天线锅运输时,使电机部941处于工作状态,通过主动轮部943、从动轮部944和传动带部945,带动减速机部942处于工作状态,减速机部942带动万向轴93在外支座92上进行转动,万向轴93带动丝杠部934在外轴承部936和内轴承部937上进行转动,丝母部933在丝杠部934上进行转动,由丝母部933带动内缸部932在外缸部931中向内移动,使内缸部932与外缸部931处于收缩运动,座筒部935在内支座91上进行摆动,通过第四耳板部939和第一耳板部22,带动座部21在底座1上进行摆动,使天线锅的支撑座向水平状态转动,通过第三耳板部24和推力连杆3,带动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翻转臂5进行转动,使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进行扭动,当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处于扭动极限位置后,通过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翻转臂5和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中间连杆4,带动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翻转臂5进行转动,使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进行扭动,当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处于扭动极限位置后,再使下一组的内扭矩部件处于工作状态,依次使内扭矩部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限矩器部946处于工作状态,对座部21产生摆动缓冲扭矩,当天线锅的支撑座处于水平状态后,使电机部941处于非工作状态,
当使天线锅处于工作时,使电机部941处于工作状态,通过主动轮部943、从动轮部944和传动带部945,带动减速机部942处于工作状态,减速机部942带动万向轴93在外支座92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万向轴93带动丝杠部934在外轴承部936和内轴承部937上进行反方向转动,丝母部933在丝杠部934上进行反方向转动,由丝母部933带动内缸部932在外缸部931中向外移动,使内缸部932与外缸部931处于伸长运动,座筒部935在内支座91上进行反方向摆动,通过第四耳板部939和第一耳板部22,带动座部21在底座1上进行反方向摆动,使天线锅的支撑座向竖直状态转动,通过第三耳板部24和推力连杆3,带动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翻转臂5进行反方向转动,使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进行反方向扭动,当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处于扭动极限位置后,通过位于外扭矩部件中的翻转臂5和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中间连杆4,带动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翻转臂5进行反方向转动,使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进行反方向扭动,当位于内扭矩部件中的扭杆弹簧6处于扭动极限位置后,再使下一组的内扭矩部件处于工作状态,依次使内扭矩部件处于工作状态,同时限矩器部946处于工作状态,对座部21产生反方向摆动缓冲扭矩,当天线锅的支撑座处于竖直状态后,使电机部941处于非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的方式把底座1、活动座2、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6、翻转臂5、推力连杆3和中间连杆4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依次进行处于极限扭矩状态的方式把推力连杆3和中间连杆4与底座1、活动座2、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6和翻转臂5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分体座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扭杆弹簧转动座90和扭杆弹簧固动座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扭杆弹簧6与分体座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堵头8。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活动座2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传动丝杠轴9、内支座91、外支座92、万向轴93和动力源94。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底座1、活动座2、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6、翻转臂5、推力连杆3和中间连杆4,通过底座1和活动座2,实现了对天线锅的翻转安装,通过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6和翻转臂5,实现了弹性蓄能进行扭动力矩设置,通过推力连杆3和中间连杆4,实现了对各级扭杆弹簧6进行依次处于极限扭矩状态,实现了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解决了对都使用整体一个连杆对多个扭杆弹簧产生推力而使多个扭杆弹簧产生的阻动弹性蓄能处于同一数值的技术问题,因此提高了对天线锅的缓冲支撑性能。
2、由于设计了扭杆弹簧转动座90和扭杆弹簧固动座7,实现了对扭杆弹簧6的安装设置。
3、由于设计了堵头8,实现了对扭杆弹簧6的其中一个端头安装设置。
4、由于设计了传动丝杠轴9、内支座91、外支座92、万向轴93和动力源94,实现了对活动座2进行摆动驱动设置。
5、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的底座1、活动座2、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6、翻转臂5、推力连杆3和中间连杆4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机动车车架上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活动座2、设置在底座1上的分体座装置、设置在分体座装置上的扭杆弹簧6、设置在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设置在位于外侧面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与活动座2之间的推力连杆3、设置在位于内侧面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之间的中间连杆4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机动车车架上的底座(1)、设置在底座(1)上的活动座(2)、设置在底座(1)上的分体座装置、设置在分体座装置上的扭杆弹簧(6)、设置在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设置在位于外侧面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与活动座(2)之间的推力连杆(3)、设置在位于内侧面扭杆弹簧(6)上的翻转臂(5)之间的中间连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对天线锅产生摆动缓冲台阶式扭矩值的方式把底座(1)、活动座(2)、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6)、翻转臂(5)、推力连杆(3)和中间连杆(4)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按照依次进行处于极限扭矩状态的方式把推力连杆(3)和中间连杆(4)与底座(1)、活动座(2)、分体座装置、扭杆弹簧(6)和翻转臂(5)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分体座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扭杆弹簧转动座(90)和扭杆弹簧固动座(7),
或,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扭杆弹簧(6)与分体座装置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堵头(8),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活动座(2)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传动丝杠轴(9)、内支座(91)、外支座(92)、万向轴(93)和动力源(9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在扭杆弹簧转动座(90)和扭杆弹簧固动座(7)之间设置有扭杆弹簧(6),在扭杆弹簧(6)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之间设置有堵头(8)并且在扭杆弹簧(6)上设置有翻转臂(5),在相邻的两个翻转臂(5)之间设置有中间连杆(4)并且在位于外侧面的翻转臂(5)与活动座(2)之间设置有推力连杆(3),活动座(2)设置在底座(1)上并且在内支座(91)与活动座(2)之间设置有传动丝杠轴(9),在传动丝杠轴(9)与外支座(92)之间设置有万向轴(93)并且万向轴(93)设置在动力源(9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底座(1)设置为具有双板片的耳座并且底座(1)的板片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2)联接,底座(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活动座(2)设置为包含有座部(21)、第一耳板部(22)、第二耳板部(23)和第三耳板部(24)并且座部(21)的下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22)联接,座部(21)的下端端面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耳板部(23)和第三耳板部(24)联接并且第一耳板部(22)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传动丝杠轴(9)联接,第二耳板部(23)设置为通过销轴与底座(1)联接并且第三耳板部(24)设置为通过销轴与中间连杆(4)联接,座部(2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天线锅联接并且座部(21)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第一耳板部(22)和第二耳板部(23)分别设置为具有双板片的耳座并且第三耳板部(24)设置为具有单板片的耳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推力连杆(3)设置为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条状体并且推力连杆(3)的其中一个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臂(5)联接,推力连杆(3)的其中另一个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2)联接,
或,中间连杆(4)设置为端头具有U字形槽体的条状体并且中间连杆(4)的U字形槽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翻转臂(5)联接,
或,翻转臂(5)设置为条状体并且翻转臂(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联接,位于外侧面的翻转臂(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与推力连杆(3)联接并且位于外内面的翻转臂(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与中间连杆(4)联接,
或,扭杆弹簧(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转动座(90)转动式联接并且扭杆弹簧(6)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翻转臂(5)联接,扭杆弹簧(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贯串式联接并且扭杆弹簧(6)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堵头(8)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扭杆弹簧转动座(90)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扭杆弹簧转动座(90)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联接,扭杆弹簧转动座(90)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或,扭杆弹簧固动座(7)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块状体并且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通孔体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套装式联接,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外侧面部设置为通过螺栓与堵头(8)联接并且扭杆弹簧固动座(7)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或,堵头(8)设置为盘状体并且堵头(8)设置为通过螺栓与扭杆弹簧固动座(7)联接,堵头(8)的内侧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扭杆弹簧(6)接触式联接,
或,传动丝杠轴(9)设置为包含有外缸部(931)、内缸部(932)、丝母部(933)、丝杠部(934)、座筒部(935)、外轴承部(936)、内轴承部(937)、连接法兰部(938)、第四耳板部(939)和伸缩套部(930)并且外缸部(931)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座筒部(935)联接,外缸部(931)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伸缩套部(930)的其中一个端口部联接并且伸缩套部(930)的其中另一个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耳板部(939)的内端端面部联接,伸缩套部(930)设置为与内缸部(932)套装式联接并且内缸部(932)设置为与外缸部(931)贯串式联接,外缸部(931)的外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第四耳板部(939)联接并且外缸部(931)的内端端口内壁设置为与丝母部(933)联接,座筒部(935)的外端口部设置为与外轴承部(936)联接并且座筒部(935)的内端口部设置为与内轴承部(937)联接,丝杠部(934)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外轴承部(936)和内轴承部(937)贯串式联接并且丝杠部(934)的内端头设置为与丝母部(933)螺纹式联接,丝杠部(934)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键条与连接法兰部(938)联接并且座筒部(935)设置为与内支座(91)摆动式联接,连接法兰部(938)设置为通过螺栓与万向轴(93)联接并且第四耳板部(939)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活动座(2)联接,外缸部(931)和内缸部(932)分别设置为管状体并且丝母部(933)设置为螺纹筒状体,丝杠部(934)设置为外端头具有台阶体的光柱螺栓并且丝杠部(934)的台阶体分别设置为与外轴承部(936)和内轴承部(937)联接,座筒部(935)设置为具有十字轴的筒状体并且座筒部(935)的十字轴设置为与内支座(91)联接,外轴承部(936)设置为推力轴承并且内轴承部(937)设置为滚珠轴承,连接法兰部(938)设置为凸字形筒状体并且第四耳板部(939)设置为单板耳座,伸缩套部(930)设置为波纹管状体,
或,内支座(91)设置为双板耳座并且内支座(91)设置为与传动丝杠轴(9)转动式联接,内支座(9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或,外支座(92)设置为具有转动孔体的块状体并且外支座(92)的转动孔体设置为与万向轴(93)联接,外支座(92)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
或,万向轴(93)设置为端头具有法兰体的杆状体并且万向轴(93)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外支座(92)转动式联接,位于万向轴(93)的其中一个端头上的法兰体设置为与动力源(94)联接并且位于万向轴(93)的其中另一个端头上的法兰体设置为与传动丝杠轴(9)联接,
或,动力源(94)设置为包含有电机部(941)、减速机部(942)、主动轮部(943)、从动轮部(944)、传动带部(945)和限矩器部(946)并且电机部(941)的端轴设置为与主动轮部(943)联接,减速机部(942)的输入端轴设置为通过限矩器部(946)联接并且传动带部(945)分别设置为与主动轮部(943)和从动轮部(944)环绕式联接,减速机部(942)的输出端轴设置为与万向轴(93)联接并且电机部(941)的下端端面部和减速机部(94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机动车车架联接,电机部(941)设置为异步电机并且减速机部(942)设置为齿轮减速机,主动轮部(943)和从动轮部(944)分别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传动带部(945)设置为橡胶带状体,限矩器部(946)设置为弹簧限矩器。
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 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其特征是:底座(1)、活动座(2)、推力连杆(3)、翻转臂(5)、扭杆弹簧(6)、扭杆弹簧转动座(90)、扭杆弹簧固动座(7)和堵头(8)与中间连杆(4)设置为按照多级连杆机构叠加的方式分布并且底座(1)、活动座(2)、推力连杆(3)、翻转臂(5)、扭杆弹簧(6)、扭杆弹簧转动座(90)、扭杆弹簧固动座(7)、堵头(8)和中间连杆(4)与传动丝杠轴(9)、内支座(91)、外支座(92)、万向轴(93)和动力源(94)设置为按照输入扭矩的方式分布,底座(1)的中心线、活动座(2)的中心线、传动丝杠轴(9)的中心线、内支座(91)的中心线、外支座(92)的中心线和万向轴(93)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推力连杆(3)、一个翻转臂(5)和一个扭杆弹簧(6)设置为组成一组外扭矩部件,一个中间连杆(4)、一个翻转臂(5)和一个扭杆弹簧(6)设置为组成一组内扭矩部件,一组外扭矩部件、多组内扭矩部件、一个扭杆弹簧转动座(90)、一个扭杆弹簧固动座(7)和多个堵头(8)设置为组成一组侧扭矩部件,两组侧扭矩部件设置在活动座(2)上,第四耳板部(939)设置为与第一耳板部(22)联接。
CN202320067522.8U 2023-01-10 2023-01-10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Active CN219371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7522.8U CN219371348U (zh) 2023-01-10 2023-01-10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67522.8U CN219371348U (zh) 2023-01-10 2023-01-10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71348U true CN219371348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1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67522.8U Active CN219371348U (zh) 2023-01-10 2023-01-10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713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14284B (zh) 一种转动关节机械臂重力补偿机构
CN100364855C (zh) 月球探测车六轮对称主动式悬架机构
CN100560307C (zh) 用于机械臂或蛇形机器人的主动手腕机构
US3896677A (en) Dual amplitude vibration generator
CN219371348U (zh) 用于天线锅的安装座装置
CN203766484U (zh) 用于转向轮的一体化麦弗逊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CN103264399A (zh) 机器人腰臂一体化同步双驱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US11155313B2 (en) High-load explosion-proof driving device
CN113847377B (zh) 一种双筒式减振器及车辆
CN215720518U (zh) 一种带惯容器的齿轮齿条式减震机构
CN213501652U (zh) 一种移动式底盘
CN108895123B (zh) 一种万向主从摆动式齿轮传动机构及其同步摆动方法
CN113650466A (zh) 车高自动调整装置
US2554739A (en) Flexible drive
CN219790271U (zh) 一种转向机构及四轮驱动机器人
CN216328329U (zh) 一种机器人一体化驱动柔性驱动器
RU2725556C1 (ru) Независимая трубчатая торсионная подвеск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219382588U (zh) 一种中心转向器
CN113910213B (zh) 一种机器人一体化驱动柔性驱动器及其驱动方法
CN220147415U (zh) 一种全向转向轮系统
CN220298596U (zh) 一种汽车转向连杆
US1901843A (en) Coupling device
CN216994489U (zh) 转向机构以及车辆
CN218882832U (zh) 一种用于转向驱动桥的双联式等速万向节
CN109080722B (zh) 一种机器人使用的轮式四驱行走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