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54980U -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54980U
CN219354980U CN202320404900.7U CN202320404900U CN219354980U CN 219354980 U CN219354980 U CN 219354980U CN 202320404900 U CN202320404900 U CN 202320404900U CN 219354980 U CN219354980 U CN 219354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heotomy catheter
tracheotomy
main body
tracheostomy tube
cath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049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洁琼
钟鸣
何义舟
林世龙
潘思梦
王琳丽
姚瑶
郝晟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04049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54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54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54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主体、气管切开导管内芯、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设有与气囊充气连接口连通的气囊,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靠近气囊的部位设有一负压引孔,所述负压引孔通过管路与负压吸引连接口连通;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一用于箍接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的可脱卸的固定卡扣。本实用新型用于需要长期通过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通气的患者,既可以有效吸除积聚在气囊上方的气道分泌物,预防此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又可以随时调节气囊固定位置,预防气道粘膜因长期受压导致溃疡甚至穿孔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很多气管插管的危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短期内无法脱离呼吸机,一般需要进行颈部气管切开的操作,并长期通过气管切开导管(简称气切导管)进行机械通气;即使病情进入康复阶段,逐步脱离呼吸机支持,也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气切导管进行自主呼吸。
既往普通的气切导管是固定长度的,置入气管后不可改变气囊在气道里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气囊对气道粘膜的压迫是长期固定的位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气囊对同一位置气管粘膜的长期压迫,会导致该区域粘膜缺血,再进一步可能发生溃疡甚至穿孔、出血的严重并发症。
另一方面,需要气管切开的大部分是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镇静、镇痛、甚至肌松治疗,无法进行主动的口水吞咽,且保护性的咳嗽反射也随之消失;而康复早期的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多数存在肌力差、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弱等问题。这两类情况都会导致患者口水吞咽障碍,残余在口腔的口水容易误吸入呼吸道;胃肠道功能差甚至胃潴留的患者还会出现胃液反流进口腔并误吸入呼吸道的情况。正常人每日口水分泌量约800ml,而胃液又是酸性液体,对肺的刺激性很大,无论是口水还是胃液流入气道对患者的危害性都极大,会引起肺不张、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严重者会导致脓毒症,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增加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死亡率。
本实用新型就是解决这两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用于需要长期通过气管切开导管进行通气的患者,既可以有效吸除积聚在气囊上方的气道分泌物,预防此类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又可以随时调节气囊固定位置,预防气道粘膜因长期受压导致溃疡甚至穿孔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设有与气囊充气连接口4连通的气囊7,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靠近气囊7的部位设有一负压引孔5,所述负压引孔5通过管路与负压吸引连接口3连通;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一用于箍接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上的可脱卸的固定卡扣15。
优选的,所述固定卡扣15具有一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具有可相互咬合的一对固定轮齿17。
进一步的,位于外侧的固定轮齿17上设有向上翘起的松动拨片18。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扣15两侧设有柔性材质的用于紧贴患者脖颈的固定翼12。
更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翼12上设有固定孔13。
优选的,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为中空薄壁的软硅胶材质,其头部为呼吸机连接口2。
优选的,气囊7内设有气囊充气孔6,为气管切开导管主体外侧缘的小孔,用于连通气囊充气连接口4和气囊7。
优选的,切开导管主体1的末端设有气管切开导管口8。
优选的,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为硅胶材质,质地较切开导管主体1硬,正中有2-3mm直径空心孔,即引导导丝出口10和引导导丝入口11,可用于置管时导引导丝的通过。
进一步的,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总体长度长于气切导管主体1,头端为弹头型,置入气切导管主体1后头端略突出于气管切开导管口8的外侧,但无法完全伸出,用于置管时引导作用;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末端直径大于呼吸机连接口2的开口,突出于呼吸机连接口2之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可通过临时松开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调节气管切开导管主体深度,其作用是适时更改气囊相对位置,减少其对固定气道粘膜的压迫,减少气道粘膜缺血溃疡、出血、穿孔的发生;
2)可通过负压引孔和负压吸引连接口实现气囊上吸引,其吸引的作用是可随时吸除从口腔流入气道,且被气囊阻断在气囊上方的口水或胃液,避免这些带菌液体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肺不张、肺炎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的整体外形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中的切开导管主体及切开导管内芯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中的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的固定卡扣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气管切开导管主体、2.呼吸机连接口、3.负压吸引连接口、4.气囊充气连接口、5.气囊上负压吸引孔、6.气囊充气孔、7.气囊、8.气管切开导管口、9.气管切开导管内芯、10.引导导丝入口、11.引导导丝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根据长期临床经验,大量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患者,会进行气管切开操作,在长期机械通气过程中,普通气切导管是固定长度的,置入气管后不可改变气囊在气道里的相对位置,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气囊对同一位置的气管粘膜长期压迫,会导致该区域粘膜缺血,进一步可能发生溃疡、出血、甚至穿孔的严重并发症。另一方面,需要气管切开的大部分是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镇静、镇痛、甚至肌松治疗,无法进行主动的口水吞咽,且保护性的咳嗽反射也随之消失;而康复早期的患者虽然意识清醒,但多数存在肌力差、吞咽障碍、咳嗽反射弱等问题。这两类情况都会导致患者口水吞咽障碍,残余在口腔的口水容易误吸入呼吸道;胃肠道功能差甚至胃潴留的患者还会出现胃液反流进口腔并误吸入呼吸道的情况。无论是口水还是胃液流入气道对患者的危害性都极大,会引起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更严重者会导致脓毒症,严重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增加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死亡率。
本实施例的设计,就是考虑到以上两点问题,逐一改进,实现:调节深度的作用是适时更改气囊相对位置,减少其对固定气道粘膜的压迫,减少气道粘膜缺血溃疡、出血、穿孔的发生;气囊上吸引的作用是可随时吸除从口腔流入气道,且被气囊阻断在气囊上方的口水或胃液,避免这些带菌液体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肺不张、肺炎的发生。
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包括三个部分: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即整个图3)。
参见图1和图2,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设有与气囊充气连接口4连通的气囊7,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靠近气囊7的部位设有一负压引孔5,所述负压引孔5通过管路与负压吸引连接口3连通。这一设计的作用是通过负压引孔和负压吸引连接口实现气囊上吸引,其吸引的作用是可随时吸除从口腔流入气道,且被气囊阻断在气囊上方的口水或胃液,避免这些带菌液体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肺不张、肺炎的发生。
参见图1和图3,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一用于箍接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上的可脱卸的固定卡扣15。参见图4,固定卡扣15具有一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具有可相互咬合的一对固定轮齿17,位于外侧的固定轮齿17上设有向上翘起的松动拨片18。
继续参见图3,所述固定卡扣15两侧设有柔性材质的用于紧贴患者脖颈的固定翼12,固定翼12上设有便于固定的固定孔13。
参见图2,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为中空薄壁的软硅胶材质,其头部为呼吸机连接口2。气囊7内设有气囊充气孔6,为气管切开导管主体外侧缘的小孔。切开导管主体1的末端设有气管切开导管口8。
继续参见图2,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为硅胶材质,质地较切开导管主体1硬,正中有2-3mm直径空心孔,即引导导丝入口10和引导导丝出口11,可用于置管时导引导丝的通过。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总体长度长于气切导管主体1,头端为弹头型,置入气切导管主体1后头端略突出于气管切开导管口8的外侧,但无法完全伸出,用于置管时引导作用;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末端直径大于呼吸机连接口2的开口,突出于呼吸机连接口2之外。
置管前,将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插入气切导管主体1内,然后将气切导管主体1插入气切导管固定装置中,如图1所示。使用时:
若是首次进行气管切开置管操作,需要使用导丝引导功能。首次气管切开,在穿刺成功后,先将导丝置入气道,然后通过内芯9头端的引导导丝入口10置入引导导丝,导丝顺利从引导导丝出口11引出,然后顺导丝方向送入本导管,然后依次拔除导丝和内芯9,并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确认气切导管位置并固定深度,然后通过气囊充气连接口4给气囊7充气,随后将固定翼12紧贴患者颈部皮肤,按压固定齿轮17锁死气管导管位置,随后通过呼吸机连接口2连接呼吸机,进行常规机械通气。
若是治疗过程中,想调整气切导管深度,只需提拉松动拨片18,即解锁了固定齿轮17,再通过气囊充气连接口4抽吸掉气囊7中的气体,即可顺畅移动整根气切导管主体1,选定新的深度后,重新通过气囊充气连接口4给气囊7充气,再按压固定齿轮17重新锁死气切导管位置。调整气切深度过程中,无需断开呼吸机连接,因此完全不影响患者的机械通气过程。
任何时候想清理气囊7上方积液时,通过负压吸引器连接负压吸引连接口3,即可通过气囊上的负压引孔5将气囊7上方口水、胃液等分泌物吸除,避免这些污染的液体缓慢向下流入下呼吸道,从而避免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
下面对于附图1-4中的各部件名称以及作用进行具体说明:
1.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为中空薄壁的软硅胶材质,包含标号2-9的结构。
2.呼吸机连接口:用于连接呼吸机患者端,进行机械通气;或者连接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吸氧。
3.负压吸引连接口:中空式管路,紧贴1的外侧壁,下端开口于气囊7上方外侧壁的气囊上负压吸引孔5,上端可连接负压吸引器,从而吸除气囊上方累积的分泌物。
4.气囊充气连接口:中空式管路,紧贴1的外侧壁,下端开口于气囊7内的气囊充气孔6。本连接口可连接针筒,向气囊7内注入空气,气囊充气后可固定于患者的气道。需要变更气囊位置时,也可以从此处抽出气囊7的气体,在更改新的位置后重新注入气体固定。
5.气囊上负压吸引孔:位于7的上方,气管切开导管主体外侧缘的小孔。与负压吸引连接口3相通,在使用时,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气囊紧贴气管内壁,气道内累积的分泌物积聚于气囊上方,通过负压吸引连接口3连接负压吸引器后,可从该小口吸除,从而减少分泌物流入气囊下方的气道和深部肺组织,避免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6.气囊充气孔:位于气囊7内,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外侧缘的小孔。当气切导管放置妥当,需要固定时,用空针筒通过气囊充气连接口4,从本充气孔给气囊7充气,使得气囊可与气管壁紧密贴合。
7.气囊:位于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的下段,空心薄层软硅胶材质,置管前为塌陷状态,气囊壁紧贴导管,便于将本气切导管从气切开口处置入。当置入至妥当位置后再通过气囊充气连接口4往气囊充气孔6内注入空气,使得气囊7饱满圆润,可与气管内壁紧密贴合,达到相对固定作用。气囊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形成密闭的呼吸回路,避免呼吸机漏气导致的呼吸机异常报警,也可以阻挡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避免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
8.气管切开导管口:位于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的末端,使用时管口正对气管,可进行机械通气,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管也可从呼吸机连接口2伸入,通过本管口进入下呼吸道进行吸痰等操作。
9.气管切开导管内芯:硅胶材质,质地较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稍硬,不容易受压变形。正中有2-3mm直径空心孔,即引导导丝出入口10、11,可用于置管时导引导丝的通过。内芯总体长度略长于气切导管主体1,头端为弹头型,置入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后头端略突出于气管切开导管口8的外侧,但无法完全伸出,用于置管时引导作用;末端直径大于呼吸机连接口2的开口,突出于呼吸机连接口2之外,置管时可辅助引导气切导管的放置,避免操作时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因受力变形。导管放置成功之后,即可退出内芯,同时给气囊7充气固定,并连接呼吸机开始常规使用。
10.引导导丝入口:位于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的头端,在做气管切开操作时,可让引导导丝从该口进入。
11.引导导丝出口:位于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的末端,在做气管切开操作时,引导导丝从引导导丝入口10进入,再从该口引出,方便操作者沿着引导导丝方向准确置入气切导管。
12.固定翼:双侧对称软硅胶材质,受力可变形,可根据需要弯曲至适当角度,紧贴患者脖颈。
13.固定孔:双侧对称,位于固定翼12的外侧缘,为空心孔洞,用于穿通固定绳,作用是将本气切导管稳妥固定于患者脖子上。
14.固定卡扣衔接段:连接固定翼12和固定卡扣15的衔接段,硬塑料材质,不易变形。与固定翼12的连接为全周长360°连接,与固定卡扣15连接处位于固定装置后侧,连接长度约为周长的1/3,作用是方便固定卡扣15的开合。本衔接段可以稳定连接固定翼12和固定卡扣15,既不影响固定卡扣15的开合,也不易导致固定翼12和固定卡扣15的断裂或分离。
15.固定卡扣:硅胶材质,可适度变形。位于固定装置最上方,通过固定卡扣衔接段14与固定翼12相连,为非闭环结构,前侧开口处包括固定齿轮17和松动拨片18两个结构,用于固定气切导管。
16.气管导管孔:空心孔洞,可使气切导管从中通过,并通过固定装置固定。
17.固定齿轮:为凹凸互补的齿轮结构,相向推进可使两端牢牢卡住锁死,固定从中间通过的气切导管的相对位置;并有三档调节功能,可根据松紧需要选择性使用。
18.松动拨片:在需要重新调整气管切开导管位置时,向外侧发力拨动本拨片,即可解锁卡扣,在调整气切导管深度后,可重新锁死固定。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包括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上设有与气囊充气连接口(4)连通的气囊(7),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靠近气囊(7)的部位设有一负压引孔(5),所述负压引孔(5)通过管路与负压吸引连接口(3)连通;
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固定装置包括一用于箍接在所述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上的可脱卸的固定卡扣(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扣(15)具有一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具有可相互咬合的一对固定轮齿(17)。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位于外侧的固定轮齿(17)上设有向上翘起的松动拨片(18)。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扣(15)两侧设有柔性材质的用于紧贴患者脖颈的固定翼(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翼(12)上设有固定孔(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为中空薄壁的软硅胶材质,其头部为呼吸机连接口(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气囊(7)内设有气囊充气孔(6),为气管切开导管主体外侧缘的小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气管切开导管主体(1)的末端设有气管切开导管口(8)。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为硅胶材质,质地较切开导管主体(1)硬,正中有2-3mm直径空心孔,即引导导丝出口(10)和引导导丝入口(11),可用于置管时导引导丝的通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其特征在于: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总体长度长于气切导管主体(1),头端为弹头型,置入气切导管主体(1)后头端略突出于气管切开导管口(8)的外侧,但无法完全伸出,用于置管时引导作用;气管切开导管内芯(9)末端直径大于呼吸机连接口(2)的开口,突出于呼吸机连接口(2)之外。
CN202320404900.7U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Active CN219354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4900.7U CN219354980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04900.7U CN219354980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54980U true CN219354980U (zh) 2023-07-18

Family

ID=87148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04900.7U Active CN219354980U (zh) 2023-03-07 2023-03-07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549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84833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ulmonary ventilation of a patient concurrent with fiberoptic respiratory tract examinat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US4502482A (en) Endotracheal tube complex
US20080223375A1 (en) Single nasal prong nasal cannula
JP6616828B2 (ja) 多目的エアウェイデバイスのための封止機構
WO2014166136A1 (zh) 多腔道一体式可插内窥镜的喉罩
US20100083957A1 (en) Atraumatic introducer for nasal endotracheal tubes and its method of use
WO2014166135A1 (zh) 多腔道一体式双重防误吸引流型喉罩
WO2019223464A1 (zh) 定位吸痰喉罩
JP3503730B2 (ja) 救急蘇生用食道内エアウェイ
CN219354980U (zh) 一种带气囊上吸引的可调节式气管切开导管
CN212547871U (zh) 一种带有通气夹的喉罩
CN219835991U (zh) 双气囊气管切开导管
CN2810640Y (zh) 可弯曲无损伤气管导管
CN214435760U (zh) 一种气管套管
CN213554588U (zh) 改良的口咽通气道
CN2857966Y (zh) 新型的单腔喉罩
CN216124999U (zh) 连续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套件
CN219423507U (zh) 快固定型口咽通气管
KR20150005827A (ko) 내시경용 기도유지장치
CN220125284U (zh) 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导管
CN219847718U (zh) 一种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
CN211301610U (zh) 一种光导经鼻超滑咽喉食管封堵通气导管
CN115581838B (zh) 一种气管单侧支气管导管
CN210962436U (zh) 一种大熊猫检查用气管插管
CN212439657U (zh) 一种可插管给氧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