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9539U -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9539U
CN219349539U CN202320038162.9U CN202320038162U CN219349539U CN 219349539 U CN219349539 U CN 219349539U CN 202320038162 U CN202320038162 U CN 202320038162U CN 219349539 U CN219349539 U CN 219349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face recognition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machin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381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飞武
陈家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Rongzhao Chuang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Rongzhao Chuang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Rongzhao Chuang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Rongzhao Chuangzh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381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9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9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9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其技术方案包括:支撑架、箱体和防护架,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体,箱体的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另一端的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各种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能够根据不同安装位置的检测需求的不同,对识别机构识别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使用,且能够通过自动识别周围光照的亮度,从而便于在夜间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在识别机构未使用时,可对识别机构进行保护和除尘。

Description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背景技术
智能门禁管理指出门通道门的禁止权限,门口的戒备防范,最近几年随着感应卡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门禁系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其中人们将人脸识别系统运用在门禁管理中,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其中申请号为“CN206907100U”所公开的“一种人脸识别考勤装置”,其已经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放置在有电源座的位置,方可进行供电使用,且在没电的情况就无法进行考勤记录动作的多种弊端,再经过进一步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17061042U”所公开的“一种人脸识别装置”,其通过具体的技术结构设置,切实的解决了在住户遇到雨雪天气使用人脸识别装置进出小区时,雨雪会直接滴落在人脸识别摄像头和人脸检测显示屏上,存在着人脸识别装置的人脸识别摄像头无法识别出用户身份的问题,进而降低了人脸识别装置的使用性能等技术弊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类似结构的人脸识别机构还存在诸多缺陷,如:现有人脸识别机构在安装时无法根据不同安装位置的检测需求的不同,对装置识别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使用,不便于在夜间对装置进行使用,在识别机构未使用时,不具备对识别机构进行保护和除尘的功能,所以需要设计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脸识别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包括支撑架、箱体和防护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另一端的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防护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
工作人员利用安装架将支撑架与地面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后,根据不同安装位置的识别条件的不同,电动推杆通电后带动箱体和识别机本体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识别机本体识别范围的高度进行调节,马达通电后带动转动架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电推杆和识别机本体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识别机本体识别范围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识别机本体进行使用,当识别机本体未使用时,利用防护架可对识别机本体的表面进行防护,防止识别机本体的表面出现损坏的情况,利用红外传感器可对指定范围内是否出现使用人员进行检测,当使用人员到达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后,红外传感器将探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的内部,控制器控制电推杆开始工作,电推杆带动防护架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便于识别机本体对使用人员的人脸进行识别处理,当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指定范围内无人时,电推杆带动防护架向下进行移动,防护架在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清洁刷进行移动,可将识别机本体的表面进行清扫,防止识别机本体在长时间使用后产生灰尘,而导致不便于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当不需要对识别机本体的表面进行清扫时,工作人员可转动手轮,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刷进行移动,使得清洁刷与识别机本体进行分离,利用光照传感器可对装置周围的光亮情况进行探测,当光照传感器探测到周围的光亮变暗时,将探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的内部,控制器控制照明灯开始工作,从而实现在夜间时,便于识别机本体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
优选的,所述照明灯另一端的防护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光照传感器,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利用光照传感器可对装置周围的光亮情况进行探测,利用手轮可扩大工作人员手部与丝杆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便于对丝杆进行转动。
优选的,所述电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识别机本体,且识别机本体一端的表面与清洁刷之间相贴合。利用识别机本体可实现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通过将清洁刷与识别机本体之间相贴合,可对识别机本体的表面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马达,且马达与转动架之间固定连接。利用马达可带动转动架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带动电推杆进行转动,对识别机本体的探测角度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与箱体之间固定连接。利用电动推杆可带动箱体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识别机本体的探测高度进行调节。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一侧的箱体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箱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箱门。利用控制器可对马达、照明灯、红外传感器、电推杆、光照传感器、蓄电池和电动推杆进行控制,从而便于对装置进行使用,利用箱门可对箱体的内部进行保护,且便于工作人员对箱体内部的控制器和蓄电池进行维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调节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根据不同安装位置的识别条件的不同,利用电动推杆可实现对识别机本体识别范围的高度进行调节,利用马达可实现对识别机本体识别范围的角度进行调节,利用光照传感器可对装置周围的光亮情况进行探测,使得控制器控制照明灯开始工作,从而实现在夜间时,便于识别机本体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
2、通过防护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当识别机本体未使用时,利用防护架可对识别机本体的表面进行防护,防止识别机本体的表面出现损坏的情况,利用红外传感器可对指定范围内是否出现使用人员进行检测,便于控制器控制电推杆开始工作,从而便于识别机本体对使用人员的人脸进行识别处理,当探测到指定范围内无人时,电推杆带动防护架向下进行移动,利用清洁刷将识别机本体的表面进行清扫,防止识别机本体在长时间使用后产生灰尘,而导致不便于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箱体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01、安装架;2、箱体;201、箱门;3、马达;4、丝杆;401、手轮;5、防护架;6、照明灯;7、固定架;8、红外传感器;9、电推杆;901、转动架;10、光照传感器;11、识别机本体;12、蓄电池;13、控制器;14、电动推杆;15、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包括支撑架1、箱体2和防护架5,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01,安装架10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体2,箱体2的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8,红外传感器8另一端的箱体2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2,箱体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7,固定架7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架901,转动架9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推杆9,电推杆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架5;
防护架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丝杆4,丝杆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15,防护架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6,照明灯6另一端的防护架5顶部固定连接有光照传感器10,丝杆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401,电推杆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识别机本体11,且识别机本体11一端的表面与清洁刷15之间相贴合。
基于实施例1的人脸识别机构工作原理是:工作人员利用安装架101将支撑架1与地面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后,根据不同安装位置的识别条件的不同,电动推杆14通电后带动箱体2和识别机本体11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识别机本体11识别范围的高度进行调节,马达3通电后带动转动架901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电推杆9和识别机本体1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对识别机本体11识别范围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使用人员对识别机本体11进行使用;
当识别机本体11未使用时,利用防护架5可对识别机本体11的表面进行防护,防止识别机本体11的表面出现损坏的情况,利用红外传感器8可对指定范围内是否出现使用人员进行检测,当使用人员到达红外传感器8的探测范围后,红外传感器8将探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13的内部,控制器13控制电推杆9开始工作,电推杆9带动防护架5向上进行移动,从而便于识别机本体11对使用人员的人脸进行识别处理;
当红外传感器8探测到指定范围内无人时,电推杆9带动防护架5向下进行移动,防护架5在进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带动清洁刷15进行移动,可将识别机本体11的表面进行清扫,防止识别机本体11在长时间使用后产生灰尘,而导致不便于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当不需要对识别机本体11的表面进行清扫时,工作人员可转动手轮401,带动丝杆4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刷15进行移动,使得清洁刷15与识别机本体11进行分离;
利用光照传感器10可对装置周围的光亮情况进行探测,当光照传感器10探测到周围的光亮变暗时,将探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13的内部,控制器13控制照明灯6开始工作,从而实现在夜间时,便于识别机本体11对人脸进行识别工作,本装置中识别机本体的型号采用BF309F。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人脸识别机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架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马达3,且马达3与转动架901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架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14,且电动推杆14与箱体2之间固定连接,蓄电池12一侧的箱体2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13,箱体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箱门201。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利用马达3可带动转动架90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带动电推杆9进行转动,对识别机本体11的探测角度进行调节;如图2所示,利用电动推杆14可带动箱体2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识别机本体11的探测高度进行调节;如图2所示,利用控制器13可对马达3、照明灯6、红外传感器8、电推杆9、光照传感器10、蓄电池12和电动推杆14进行控制,从而便于对装置进行使用,利用箱门201可对箱体2的内部进行保护,且便于工作人员对箱体2内部的控制器13和蓄电池12进行维护。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Claims (6)

1.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包括支撑架、箱体和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另一端的箱体内部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之间活动安装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防护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照明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另一端的防护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光照传感器,丝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识别机本体,且识别机本体一端的表面与清洁刷之间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马达,且马达与转动架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与箱体之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脸识别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一侧的箱体内部固定安装有控制器,箱体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箱门。
CN202320038162.9U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Active CN219349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8162.9U CN219349539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38162.9U CN219349539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9539U true CN219349539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6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38162.9U Active CN219349539U (zh) 2023-01-07 2023-01-07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95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3948B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被困检测方法
CN107180458A (zh) 一种具有面部识别功能的机箱
CN219349539U (zh) 一种人脸识别机构
CN214475219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校园门禁
CN111927161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遮挡安全型公交站台
CN216286834U (zh) 一种自清洁人脸门禁一体机
CN115654269A (zh) 一种智能道闸摄像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11019007U (zh) 一种基于人脸面部识别的身份验证设备
CN214331974U (zh) 一种单摄像头的3d人脸识别装置
CN212927549U (zh) 一种新型自动门
CN219062970U (zh) 一种基于ai图像识别的传感器
CN213751206U (zh) 一种智能楼宇安全控制系统
CN111222501A (zh) 一种用于搜寻工作的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机械设备
CN218384066U (zh) 一种可高度调节的人脸识别门禁设备
CN210405521U (zh) 一种轨道式巡逻装置及监控系统
CN220817089U (zh) 一种摄像角度可调节的安防模块
CN217690155U (zh) 一种楼宇门禁管理的图像采集装置
CN218998170U (zh) 一种智慧园区车辆识别装置
CN216697372U (zh) 一种环卫三轮车射频刷卡进站系统
CN219811206U (zh) 一种可以快速人脸识别的智能监控设备
CN213028346U (zh) 一种可调节视野安防监控设备
CN218368342U (zh) 一种无人机测量摄像头防护装置
CN214627210U (zh) 水性胶粘剂仓库智能监控装置
CN215264830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人脸识别机
CN221008315U (zh) 一种智慧校园人脸识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