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4123U - 锚点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锚点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4123U
CN219344123U CN202320765771.4U CN202320765771U CN219344123U CN 219344123 U CN219344123 U CN 219344123U CN 202320765771 U CN202320765771 U CN 202320765771U CN 219344123 U CN219344123 U CN 219344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hole
warning
roof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657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海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ld Metal Products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old Metal Products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old Metal Products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old Metal Products Ningb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657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4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4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4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点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至屋顶的底盘和警示元件,所述警示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盘另一端连接生命线或单个锚点,所述警示元件在受外力时发生弯曲,所述底盘通过切换锚固定至屋顶,所述切换锚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切换锚依次贯穿所述底盘和屋顶,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切换锚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内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在所述屋顶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切换锚的另一端。采用贯穿底盘和屋顶的切换锚能够将锚点固定装置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屋顶上,有效增加了锚点固定装置的受力能力和抗缓冲能力,增加了作业人员在意外跌落时的安全性,且切换锚能够应用于更多类型的屋顶,如混凝土屋顶、钢质屋顶和木质屋顶等。

Description

锚点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作业防坠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绳索锚固于屋顶的锚点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屋顶等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的安全带很难找到可靠的连接点,存在高空坠落的隐患。为确保高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会在屋顶搭建防坠落系统。防坠落系统通常由锚点固定装置和水平缆绳(即生命线或安全线)制成,其中锚点固定装置固定在屋顶上,水平缆绳连接至各个锚点固定装置,作业人员通过系索和安全带连接到生命线后可以沿着生命线活动。当然,也可以直接在锚点固定装置上连接单个锚点,再通过该单个锚点连接各种设备。例如,当连接旋转锚时,作业人员通过系索和安全带连接到该旋转锚后可在屋顶上行走。当发生人员意外坠落时,锚点固定装置沿坠落方向发生弯曲形变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使失足坠落人员仍可悬挂在生命线上,不会直接坠落到地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申请号为CN200780036356.9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锚点装置,具有底部和能量吸收装置,该能量吸收装置连接于该底部并设有用于将联接元件附连于该能量吸收装置的联接部件。该能量吸收装置包括细长的吸收元件以及壳体,该吸收元件设有沿径向延伸并沿轴向彼此隔开一定距离设置的多个板;所述壳体围绕吸收元件设置,其第一端附连于该底部且其第二端连接于该吸收元件的一端,以使其可被拆卸。吸收元件的另一端附连于安全装置,该吸收元件通过该安全装置固定于该壳体以防止发生扭转。
上述的锚点装置通过设置在底部的孔与预先装配在屋顶上的螺栓实现连接并固定至屋顶,但该固定方式稳固性不够强,降低了锚点装置的受力和缓冲能力,安全性能不够高。此外,此种固定方式只合适在特定类型的屋顶表面如水泥屋顶表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锚点固定装置受力和缓冲性能弱且适用的屋顶类型单一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锚点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至屋顶的底盘和警示元件,所述警示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盘另一端连接生命线或单个锚点,所述警示元件在受外力时发生弯曲,所述底盘通过切换锚固定至屋顶,所述切换锚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切换锚依次贯穿所述底盘和屋顶,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切换锚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内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在所述屋顶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切换锚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连接件和锚固板,所述连接件中部设有供所述切换锚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内表面设有与沿所述切换锚外表面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锚固板设有供所述切换锚通过的穿孔,两侧对称设有与其成角度的侧翼;所述侧翼连接至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并能相对所述连接件进行360°转动。
更优选地,所述侧翼包括中部和分别连接至所述中部两侧的侧部,所述中部连接至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中部与所述侧部之间设有槽口,所述中部部分地伸入贯穿所述屋顶的供所述切换锚通过的孔中,所述侧部设有沿水平面向外延伸的平台。
优选地,所述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从边缘朝中心方向形成厚度逐渐增加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为设为多边形。
更优选地,所述固定部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且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切换锚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将其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切换锚的上端,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并卡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警示元件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的警示单元,所述上连接部连接所述生命线或所述单个锚点,所述下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警示单元在受外力时发生弯曲。
更优选地,所述警示单元包括相连的第一警示体和第二警示体,所述第一警示体和所述第二警示体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所述第一警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第二警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警示体。
更优选地,所述警示单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警示体下方的凸片,所述凸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警示单元还包括可拆卸地套在其外部的壳体,在受外力时所述第二警示体和所述壳体发生弯曲。
优选地,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部上端设有容纳所述壳体下端的卡槽,组装完毕后所述壳体被限制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卡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底部的孔与预先装配在屋顶上的螺栓实现连接的方式,通过贯穿底盘和屋顶的切换锚将锚点固定装置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屋顶上,有效增加了锚点固定装置的受力能力和抗缓冲能力,在警示元件遭到破坏时仍然能提供一个持续力以达到保护作用,增加了作业人员在意外跌落时的安全性。
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预先装配在屋顶的螺栓,切换锚能够应用于更多类型的屋顶,例如混凝土屋顶、钢质屋顶和木质屋顶等,应用面更广。
3)将底盘的固定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多边形,相比现有的圆形结构,能够减小在受力时发生的形变。
4)警示元件采用简单的柱状结构,直接利用材料本身的高塑性性能起到固定和缓冲的作用,有效简化制造工艺和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底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左)、剖视图(右上)和俯视图(右下);
图2为第二固定件处于不同状态的切换锚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切换锚的正视图;
图4为锚固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警示原件的剖视图(左)和立体图(右);
图7为警示单元的俯视图(左上)、剖视图(左下)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组装完毕的锚点固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底盘和第二固定件之间的中间空白部分代表屋顶);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和图12为警示元件受力发生弯曲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盘;2-警示元件;3-切换锚;4-第一固定件;5-第二固定件;6-连接件;7-锚固板;8-中部;9-侧部;10-槽口;11-平台;12-底板;13-固定部;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上连接部;17-下连接部;18-警示单元;19-凸片;20-壳体;21-卡槽;22-垫圈;23-第二防水垫片;24-第一防水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清楚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锚点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至屋顶的由铝制成的底盘1和由316钢制成的警示元件2,所述警示元件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盘1另一端连接生命线或单个锚点,所述警示元件2在受外力时发生弯曲。所述底盘通1过切换锚3固定至屋顶,所述切换锚还包括第一固定件4和第二固定件5,所述切换锚3依次贯穿所述底盘1和屋顶,所述第一固定件4将所述切换锚3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底盘1内部,所述第二固定件5在所述屋顶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切换锚3的另一端。
通过贯穿底盘和屋顶的切换锚将锚点固定装置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屋顶上,有效增加了锚点固定装置的受力能力和抗缓冲能力,在警示元件遭到破坏时仍然能提供一个持续力以达到保护作用,增加了作业人员在意外跌落时的安全性。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预先装配在屋顶的螺栓,切换锚能够应用于更多类型的屋顶,例如混凝土屋顶、钢质屋顶和木质屋顶等,应用面更广。
所述第二固定件5具体包括连接件6和锚固板7,所述连接件6的中部设有供所述切换锚3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内表面设有与沿所述切换锚外表面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锚固板7也设有供所述切换锚3通过的穿孔,且两侧对称设有与其成角度的侧翼;所述侧翼连接至所述连接件6的两端部并能相对所述连接件进行360°转动。
示例性地,参考附图4-5,连接件可选用钻有穿孔的连接螺母,两个侧翼分别设有容纳该连接螺母两端部的容纳孔,容纳孔的直径能够允许侧翼相对于连接螺母旋转。参考图2-3,当连接件6的穿孔和锚固板7的穿孔连通且切换锚穿过二者时,锚固板7与切换锚3垂直;当切换锚3仅穿过连接件的穿孔时,切换锚3与锚固板7平行。
所述侧翼具体可以包括中部8和分别连接至所述中部8两侧的侧部9,其中,通过所述中部8连接至所述连接件6的两端;所述中部8与所述侧部9之间设有槽口10,所述中部8部分地伸入贯穿所述屋顶的供所述切换锚3通过的孔中,所述侧部9设有沿水平面向外延伸的平台11,组装完成时,该平台11与屋顶的下表面贴紧。
具体地,所述底盘1包括底板12,所述底板12从边缘朝中心方向形成厚度逐渐增加的固定部13,所述固定部13的横截面设为多边形,例如可设置为八边形。将底盘的固定部的横截面设置为多边形,相比现有的圆形结构,能够减小在受力时发生的形变。
所述固定部13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14,所述第一通孔14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通孔15,所述第二通孔15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4且设有与所述切换锚3表面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切换锚3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14和所述第二通孔15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4将其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14的底部。
所述第一固定件4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切换锚3的上端,所述第一固定件4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5的直径并卡在所述第一通孔14的底部。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可选用内径与所述切换锚3相匹配的螺帽。
其中,所述警示元件2包括上连接部16、下连接部17和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16和所述下连接部17之间的警示单元18,所述上连接部16连接所述生命线或单个锚点,所述下连接部17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14内,所述警示单元18在受外力时发生弯曲。其中,上连接部16设置有用于连接生命线或单个锚点的螺纹。例如,锚点可选用旋转锚,旋转锚设置有可绕其本体旋转的连接环,作业人员通过系索和安全带连接到旋转锚的连接环后可在屋顶行走和作业。
具体地,所述警示单元18包括相连的第一警示体和第二警示体,所述第一警示体和所述第二警示体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部16和所述下连接部17,所述第一警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上连接部16,所述第二警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警示体。警示元件采用简单的柱状结构,直接利用材料本身的高塑性性能起到固定和缓冲的作用,有效简化制造工艺和节约制造成本。
所述警示单元18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警示体下方的凸片19,所述凸片19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14的直径;所述警示单元18还包括可拆卸地套在其外部的壳体20,在受外力时所述第二警示体和所述壳体20发生弯曲。
具体地,所述下连接部17与所述第一通孔1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部13上端设有容纳所述壳体20下端的卡槽21,组装完毕后所述壳体20被固定在所述上连接部16和所述卡槽21之间,此时壳体不可被移动/转动。其中,卡槽21可具体设置成螺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1中的锚点固定装置的组装过程,具体如下:
1)在屋顶上开预定直径的通孔,例如可开40mm的通孔;
2)将连接件6螺旋至切换锚3的下部末端,将切换锚3与锚固板7调整至平行的状态;
3)将2)中状态的切换锚3穿过屋顶上的通孔,接着切换锚3末端的锚固板7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旋转至与切换锚3垂直的状态;
4)将橡胶制成的第二防水垫片24组装到位于屋顶上部的切换锚3中;
5)将底盘1安装到位于防水橡胶垫片24上部的切换锚3中;
6)依次将橡胶制成的第一防水垫片23和垫圈22组装到位于底盘上1部的切换锚3中;
7)将第一固定件4螺帽拧到切换锚3的上端,将切换锚3整体向下螺旋直至螺帽卡在第一通孔14的底端,接着向上螺旋连接件6直至抵触屋顶的下底面;
8)将警示元件2的壳体20放置在卡槽21内,并将警示元件2的下连接部拧紧至底盘1的第一通孔中14,此时壳体20被限制在警示元件2的上连接部16和卡槽21之间,不可移动;
9)将警示元件2的上连接部连接至生命线或单个锚点,组装完毕。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1中的锚点固定装置进行了模拟防坠落的受力测试。将锚点固定装置按实施例2中的方式组装完毕后,对其进行拉力测试,并记录整个过程中的拉力变化。
根据实验,如图11所示,观察到使警示元件2中的壳体20和警示单元18发生弯曲的力值为2.8KN(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体重)。在实际的应用中,警示元件2如果出现上述弯曲变形状态则处于警示状态,表明该锚点固定装置不可使用,作业/维护人员应及时进行更换。继续对该锚点固定装置施加拉力,如图12所示,当施加48KN的力值时警示单元发生较大程度的弯曲变形,但仍未断裂。证明该警示元件在未遭到完全破坏时,仍然能提供一个持续力以达到保护作用
根据人防坠落设备测试的欧洲标准EN 795:2012,单人作业时,金属锚固装置的受力标准是12kN。当不止一个人作业时,根据欧洲标准CEN/TS 16415:2013,在标准EN 795:2012的基础上,每增加一个人受力应增加1KN。
根据上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锚点固定装置具有更高的受力能力和缓冲能力,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例性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锚点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至屋顶的底盘和警示元件,所述警示元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底盘另一端连接生命线或单个锚点,所述警示元件在受外力时发生弯曲,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通过切换锚固定至屋顶,所述切换锚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切换锚依次贯穿所述底盘和屋顶,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切换锚的上端固定在所述底盘内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在所述屋顶的下表面固定所述切换锚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连接件和锚固板,所述连接件中部设有供所述切换锚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内表面设有与沿所述切换锚外表面设置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锚固板设有供所述切换锚通过的穿孔,两侧对称设有与其成角度的侧翼;所述侧翼连接至所述连接件的两端部并能相对所述连接件进行360°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包括中部和分别连接至所述中部两侧的侧部,所述中部连接至所述连接件的两端;所述中部与所述侧部之间设有槽口,所述中部部分地伸入贯穿所述屋顶的供所述切换锚通过的孔中,所述侧部设有沿水平面向外延伸的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从边缘朝中心方向形成厚度逐渐增加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横截面设为多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且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切换锚依次贯穿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将其上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切换锚的上端,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并卡在所述第一通孔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元件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连接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之间的警示单元,所述上连接部连接所述生命线或所述单个锚点,所述下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警示单元在受外力时发生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单元包括相连的第一警示体和第二警示体,所述第一警示体和所述第二警示体分别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所述第一警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第二警示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警示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单元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二警示体下方的凸片,所述凸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警示单元还包括可拆卸地套在其外部的壳体,在受外力时所述第二警示体和所述壳体发生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锚点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部上端设有容纳所述壳体下端的卡槽,组装完毕后所述壳体被限制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卡槽之间。
CN202320765771.4U 2023-04-10 2023-04-10 锚点固定装置 Active CN219344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5771.4U CN219344123U (zh) 2023-04-10 2023-04-10 锚点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65771.4U CN219344123U (zh) 2023-04-10 2023-04-10 锚点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4123U true CN219344123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7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65771.4U Active CN219344123U (zh) 2023-04-10 2023-04-10 锚点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4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61368C (en) Self-retracting lifeline with reserve lifeline portion
US5730407A (en) Roof anchoring system with a safety line
JP5113906B2 (ja) 落下阻止アセンブリ
US5156233A (en) Safety anchor for use with slotted beams
EP2553292A1 (en) Lifeline connector for use with self-retracting lifeline with disconnectable lifeline
US9295305B2 (en) D-ring with rescue attachment and lanyard attachments integrated
WO2010072525A2 (en) Safety devices
MX2009001439A (es) Ensamble de barandilla retractil horizontal.
EP3088769B1 (en) Swivel assemblies
US20030006351A1 (en) Anchoring device for use in rock crevices and the like during rock climbing activities
CN219344123U (zh) 锚点固定装置
CN108144211A (zh) 移动式登高防坠装置
KR101216775B1 (ko) 볼트, 너트의 풀림확인용 캡
US20190314656A1 (en) Energy absorber
WO2018198112A1 (en) Suspension cable wall anchoring device
AU2006293721B2 (en) Energy absorber
CA2974267A1 (en) Mounting bracket for fall arrest device
US5361867A (en) Load indicator
WO2005044384A1 (en) Energy absorbing anchor for fall protection systems
JP3936701B2 (ja) ワイヤロープ緊張器
US10232201B2 (en) Fall arrest apparatus
US20110239580A1 (en) Parapet anchor
AU2009210368B2 (en) Roof anchor cable system having shock absorbing means
US20020129993A1 (en) Safety harness and ladder assembly
CN211901454U (zh) 一种安全线能量吸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