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3976U -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3976U
CN219343976U CN202320521847.9U CN202320521847U CN219343976U CN 219343976 U CN219343976 U CN 219343976U CN 202320521847 U CN202320521847 U CN 202320521847U CN 219343976 U CN219343976 U CN 219343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onomer
flat plate
haunching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2184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Civil Air Defens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Civil Air Defens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Civil Air Defens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Civil Air Defense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32052184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3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3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3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因原有原加腋板承载力不足,在二次加固时均需要脚手架托举支撑,支撑涉及配合构件多,加腋质量不统一。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穿接杆、第二穿接杆、至少两个第一平板单体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两个相邻的第一平板单体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平板单体,至少两个第一平板单体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组成主模板,第一穿接杆穿设在主模板的一侧,第一穿接杆的两端均为第一连接端,第二穿接杆穿设在主模板的另一侧,第二穿接杆的两端均为第二连接端,每个第一平板单体的内壁的中部加工有长槽体,长槽体内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与长槽体的槽底相铰接,连接杆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相配合的插入端。

Description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背景技术
加腋大板指的是大板的根部楼盖的一种特殊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加腋处是可以增加板的厚度,同时也可以增加它的宽度。从板的整体的表面来观察,可知加腋大板的表面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进行一定的操作,其结构形式类型桥的结构形式,空间受力较稳定。例如某高层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34.98万㎡,其中单层地下室面积约7.8万㎡,纯地下室面积约5.8万㎡。地下室采用框架结构,主要柱网尺寸为8.1m×8.1m,顶板主要覆土厚度1.5m,设计时以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加腋之后板的厚度是增加的,因此支座是相对来说很坚固的,不会因为压力过大产生一定的弯曲;加腋大板传递的力量一般来说是比较均匀的,这样会产生一定的稳定性,且关键是加腋大板的腋部是加厚的,对于板梁来说也是起到一定帮助作用的,使梁能够有效的被其所利用,但加腋大板完成后也存在相关问题,一旦发现加腋大板承载力不足,就涉及到二次加固,但在二次加固原加腋板时均需要脚手架托举支撑,由于加腋厚度以及倾斜角每个工程各有不同,难以形成通用类型的模板进行加腋,此外,在加固过程中,还涉及到的脚手架配合模板进行各个位置进行支撑,为了确保支撑效果均匀、支撑角度一致的要求,使得涉及配合构件多,加固质量受外部支撑效果影响很大,加固质量不统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包括第一穿接杆、第二穿接杆、至少两个第一平板单体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两个相邻的第一平板单体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平板单体,至少两个第一平板单体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组成主模板,第一穿接杆穿设在主模板的一侧,第一穿接杆的两端均为第一连接端,第二穿接杆穿设在主模板的另一侧,第二穿接杆的两端均为第二连接端,每个第一平板单体的内壁的中部加工有长槽体,长槽体内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下端与长槽体的槽底相铰接,连接杆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相配合的插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为仅通过原加腋板进行连接的加固组合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穿接杆、第二穿接杆、至少两个第一平板单体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之间相互配合形成的加固长度取决于原加腋板的长度,依据具体加固要求确定第一平板单体和第二平板单体的使用个数以及相邻两个第一平板单体之间配置第二平板单体的个数。加固角度通过长槽体和连接杆铰接配合形成的偏摆结构形式实现符合加固要求的对应角度,调节后多个第一平板单体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通过第一穿接杆和第二穿接杆进行最终固定,省去脚手架的托举支撑操作环节,利用原加腋板所在位置为支撑进行自吊装加固过程,加固方式简单且后续混凝土浇筑空间合理,简化原加腋板加固难度,增强加腋板的加固强度。
本实用新型加固方式简单,且吊装位置合理,对原加腋板无贯通性破坏,仅通过在原加腋板上加工均匀布置的多个孔洞即可实现加固组合板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加固后无需拆卸,降低加固难度,还能够确保均匀且稳定的加固质量,确保加固强度符合相关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平板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平板单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一平板单体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平板单体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平板单体处于拓宽操作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楼板与原加腋板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剖视图;图中虚线与原加腋板围合区域为待浇筑加固区域;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配合楼板与原加腋板进行二次加固时的侧视结构剖视图。
图中:1-第一穿接杆;2-第二穿接杆;3-第一平板单体;3-1-第一侧组成板;3-2-中间板;3-3-第二侧组成板;3-4-第一插板;3-5-第二插板;4-第二平板单体;5-第一连接端;5-1-连接盘;6-第二连接端;7-长槽体;8-连接杆;9-平面壁;10-主模板;11-第一连接长孔;12-第二连接长孔;13-第三连接长孔;14-第四连接长孔;15-铰接座;16-轴体;17-1-支座;17-2-插入杆;20-原加腋板;30-楼板。
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第一穿接杆1、第二穿接杆2、多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第一平板单体3和第二平板单体4均为平面模板,多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可一一交替设置形成主模板10,也可每相邻两个第一平板单体3之间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第二平板单体4,第一穿接杆1穿设在主模板10的一侧,第一穿接杆1的两端均为第一连接端5,第二穿接杆2穿设在主模板10的另一侧,第二穿接杆2的两端均为第二连接端6,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均为金属杆,可为实心杆体或空心杆体,第一穿接杆1对多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同一侧边位置固定,固定位置为主模板10调整角度后的位置,第二穿接杆2对多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另一同一侧边位置固定,固定位置为主模板10调整角度后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内壁的中部加工有长槽体7,长槽体7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平板单体3长度方向同向,长槽体7的最佳加工位置为沿第一平板单体3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方向为对称轴进行加工。
进一步的,长槽体7的槽宽度从上至下依次缩减,长槽体7的槽内壁由两个倾斜壁和一个底平面组成,两个倾斜壁相对设置,两个倾斜壁的两个低端之间水平设置有底平面,一个倾斜壁、一个底平面和另一个倾斜壁依次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形式。长槽体7的形状能够配合连接杆8使其增大偏摆幅度,从而能够适用于较大偏摆角度的使用状态,提升本实用新型的使用通用性。
本实施方式中长槽体7内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接杆8,连接杆8的设置个数为一至三个,连接杆8的下端与长槽体7的槽底相铰接,形成第一铰接节点,连接杆8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20相配合的插入端。
进一步的,长槽体7为贯通槽体,如此设置是为了能够在加固现场当需要调整连接杆8的设置位置时,可直接另焊接铰接座15在长槽体7内,从而增强配置连接杆8的位置灵活性。
本实施方式中主模板10的顶部加工有浇筑口,即第一平板单体3和/或第二平板单体4的顶部加工有所述浇筑口。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的进一步限定,结合图10所示,连接杆8的上端配合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包括支座17-1和插入杆17-2,支座17-1朝向原加腋板20的一侧设置有插入杆17-2,支座17-1通过插入杆17-2与原加腋板20相连接,固定座朝向连接杆8的一侧与连接杆8相铰接,形成第二铰接节点,从而能够实现连接杆8的上端与原加腋板20之间偏摆角度可调整,第一铰接节点和第二铰接节点之间形成双点位铰接方式,双位置调整方式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最终的设置角度更加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本实施方式的安装过程为:
根据结构加固设计要求,确定原加腋板20处需要加固的位置后,确定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的端部设置位置,再确定组成主模板10的第一平板单体3和第二平板单体4的个数,第一平板单体3的个数对应原加腋板20上钻取形成孔洞的个数,确定原加腋板20上钻取形成孔洞的个数后,在原加腋板20上进行钻孔形成孔洞,然后在每个孔洞处安装固定座,将固定座的插入杆17-2插入孔洞内后,将支座17-1固定在原加腋板20的外壁上,根据结构加固设计要求确定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的固定位置,将第一穿接杆1的一端和第二穿接杆2的一端预固定在一侧墙壁上后,将一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两侧套装在第一穿接杆1的一端和第二穿接杆2上,再将该第一平板单体3上的连接杆8上端与支座17-1相连接,再在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上套装第二平板单体4,依次类推,套装其他的第一平板单体3和第二平板单体4,最后再对主模板10、原加腋板20和两个侧墙之间浇筑混凝土实现新加固块,浇筑后无需拆卸第一穿接杆1、第二穿接杆2、多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图4、图5、图6和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结构形式相似,二者不同之处为第一平板单体3的内壁中部加工有长槽体7,长槽体7内铰接有至少一根连接杆8,长槽体7和连接杆8相配合能够实现与原加腋板20稳定连接,第一平板单体3内壁为平面壁9,平面壁9能够确保浇筑质量能够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图5和图10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单体3和第二平板单体4配合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的一种结构形式为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一侧加工有第一连接长孔11,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二连接长孔12。第一连接长孔11和第二连接长孔12分别处于第一平板单体3的两侧,第一连接长孔11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平板单体3厚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二连接长孔12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平板单体3厚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如此设置的第一连接长孔11和第二连接长孔12能够确保对第一平板单体3的固定位置更加符合结构设计的角度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一侧加工有第三连接长孔13,每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一侧加工有第四连接长孔14,多个第一连接长孔11和多个第三连接长孔13依次交替连通形成有配合第一穿接杆1的第一穿接通道,多个第二连接长孔12和多个第四连接长孔14依次交替连通形成有配合第二穿接杆2的第二穿接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长孔13和第四连接长孔14分别处于第二平板单体4的两侧,第三连接长孔13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平板单体4厚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第四连接长孔14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平板单体4厚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如此设置的第三连接长孔13和第四连接长孔14能够确保对第二平板单体4的固定位置更加符合结构设计的角度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6、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单体3和第二平板单体4配合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的一种结构形式为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一侧加工有第一连接长孔11,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二连接长孔12。第一连接长孔11和第二连接长孔12分别处于第一平板单体3的两侧底部,第一连接长孔11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一平板单体3厚度方向的中心轴线非一平面设置,第二连接长孔12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连接长孔11轴向方向的中心轴线处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处于第一平板单体3的下方,如此设置的第一连接长孔11和第二连接长孔12能够确保对第一平板单体3内壁平整性,能够与楼板30下方的两侧墙壁紧密贴合,提升浇筑质量,提升后加固构件外表面平整性。使第一平板单体3的固定位置更加合理,对浇筑干扰小。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单体3的两侧底部分别一体连接有底条,两个底条中的一个底条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所述第一连接长孔11,两个底条中的另一个底条沿其长度方向加工有所述第二连接长孔12。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一侧加工有第三连接长孔13,每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一侧加工有第四连接长孔14,多个第一连接长孔11和多个第三连接长孔13依次交替连通形成有配合第一穿接杆1的第一穿接通道,多个第二连接长孔12和多个第四连接长孔14依次交替连通形成有配合第二穿接杆2的第二穿接通道。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长孔13和第四连接长孔14分别处于第二平板单体4的设置方式以及设置目的与第一连接长孔11和第二连接长孔12分别处于第一平板单体3的设置方式和设置目的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8的下端通过铰接座15与长槽体7的槽底平面位置相连接,第一铰接座1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长槽体7的槽底,连接杆8的下端通过轴体16与铰接座15相铰接。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5为第一固定座,第二连接端6为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的一种结构形式为其包括连接盘5-1,连接盘5-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对应设置有一个柱状连接件,柱状连接件具体为连接螺栓、墙壁钉、锚固钉或其他连接件。第二固定座的结构形式与第一固定座的结构形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端5用于第一穿接杆1与原加腋板20的两端墙壁或其他构件相连接,实现主模板10一侧部的稳定定位。第二连接端6用于第二穿接杆2与原加腋板20的两端墙壁或其他构件相连接,实现主模板10另一侧部的稳定定位。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单体3包括第一侧组成板3-1、中间板3-2和第二侧组成板3-3,中间板3-2的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侧组成板3-1朝向中间板3-2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插板3-4,第一侧组成板3-1通过第一插板3-4与第一插槽插接配合;第二侧组成板3-3朝向中间板3-2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二插板3-5,第二侧组成板3-3通过第二插板3-5与第二插槽插接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平板单体3的结构组成能够确保第一平板单体3具有自身扩宽或缩窄的效果,第一侧组成板3-1、中间板3-2、第二侧组成板3-3、第一插板3-4和第二插板3-5之间相互配合实现自身扩宽或缩窄的过程对浇筑后加固构件的外表面无影响,仅需要对浇筑余量在终凝前进行切割去除即可,具体切割位置为对第一侧组成板3-1、第一插板3-4和中间板3-2之间围合形成的槽体内浇筑余量在终凝前进行切割去除,同时对中间板3-2、第二插板3-5和第二侧组成板3-3之间围合形成的槽体内浇筑余量在终凝前进行切割去除,无需对后加固构件进行钻孔或其他破坏。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八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组成板3-1和第二侧组成板3-3的厚度相等,第一插板3-4和第二插板3-5的厚度相等,第一插板3-4的厚度小于第一侧组成板3-1的厚度。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为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的进一步限定,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杆8与第一平板单体3配合方式是为了确保连接杆8在实现与原加腋板20连接的同时,自身还具有摆动效果,从而能够实现不同角度的偏摆,自行调整以达到结构设计要求,其偏摆情况具体为:连接杆8与第一平板单体3板面之间的最大夹角为90度,连接杆8与第一平板单体3板面之间的最小夹角为40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安装过程为:
根据结构加固设计要求,确定原加腋板20处需要加固的位置后,确定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的端部设置位置后,再根据需要加固的长度确定组成主模板10的第一平板单体3和第二平板单体4的个数,其中,第一平板单体3的个数对应原加腋板20上钻取形成孔洞的个数,确定原加腋板20上钻取形成孔洞的个数后,在原加腋板20上进行钻孔形成孔洞,将多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套装在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上,然后将带有第一穿接杆1和第二穿接杆2的主模板10扣合在原加腋板20上,确保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连接杆8插入其对应的孔洞内,再固定第一穿接杆1的两个第一连接端5和第二穿接杆2的两个第二连接端6,再进行浇筑混凝土即可。

Claims (9)

1.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穿接杆(1)、第二穿接杆(2)、至少两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两个相邻的第一平板单体(3)之间设置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至少两个第一平板单体(3)和多个第二平板单体(4)组成主模板(10),第一穿接杆(1)穿设在主模板(10)的一侧,第一穿接杆(1)的两端均为第一连接端(5),第二穿接杆(2)穿设在主模板(10)的另一侧,第二穿接杆(2)的两端均为第二连接端(6),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内壁的中部加工有长槽体(7),长槽体(7)内设置有至少一根连接杆(8),连接杆(8)的下端与长槽体(7)的槽底相铰接,连接杆(8)的上端为与原加腋板(20)相配合的插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一侧加工有第一连接长孔(11),每个第一平板单体(3)的另一侧加工有第二连接长孔(12),每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一侧加工有第三连接长孔(13),每个第二平板单体(4)的一侧加工有第四连接长孔(14),多个第一连接长孔(11)和多个第三连接长孔(13)依次交替连通形成有配合第一穿接杆(1)的第一穿接通道,多个第二连接长孔(12)和多个第四连接长孔(14)依次交替连通形成有配合第二穿接杆(2)的第二穿接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杆(8)的下端通过铰接座(15)与长槽体(7)的槽底相连接,第一铰接座(15)的底部固定连接在长槽体(7)的槽底,连接杆(8)的下端通过轴体(16)与铰接座(15)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端(5)为第一固定座,第二连接端(6)为第二固定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平板单体(3)包括第一侧组成板(3-1)、中间板(3-2)和第二侧组成板(3-3),中间板(3-2)的两侧分别加工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侧组成板(3-1)朝向中间板(3-2)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一插板(3-4),第一侧组成板(3-1)通过第一插板(3-4)与第一插槽插接配合;第二侧组成板(3-3)朝向中间板(3-2)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第二插板(3-5),第二侧组成板(3-3)通过第二插板(3-5)与第二插槽插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第一侧组成板(3-1)和第二侧组成板(3-3)的厚度相等,第一插板(3-4)和第二插板(3-5)的厚度相等,第一插板(3-4)的厚度小于第一侧组成板(3-1)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平板单体(3)的内壁为平面壁(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杆(8)与第一平板单体(3)板面之间的最大夹角为90度,连接杆(8)与第一平板单体(3)板面之间的最小夹角为4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其特征在于:主模板(10)的顶部加工有浇筑口。
CN202320521847.9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Active CN219343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1847.9U CN219343976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21847.9U CN219343976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3976U true CN219343976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9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21847.9U Active CN219343976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39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2190A (zh) 一种干式榫接框架结构
CN106567475B (zh) 钢与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5253684U (zh) 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
CN211312194U (zh) 预制装配式uhpc空心防撞护栏构件
CN208023713U (zh) 一种预制装配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结构
CN219343976U (zh) 一种加腋用单向自吊装加固组合板
CN210976064U (zh) 主梁与次梁连接组件及框架结构体系
CN105220792A (zh) 一种预制暗支撑耗能剪力墙及其组装方法
CN211228866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CN208137189U (zh) 一种蜂窝梁x形暗支撑混凝土剪力墙及建筑物
CN212001914U (zh) 一种预制空心梁
CN211774952U (zh) 一种混凝土叠合板拼接结构
CN113833152A (zh) 建筑物标准化预制构件的装配式强化构造
CN211286279U (zh) 一种预制型钢混凝土柱
CN215253421U (zh) 一种建筑土木工程施工预制装配式结构
CN110409611A (zh) 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梁型钢连接节点
CN218668185U (zh) 一种预制空心梁
CN213418064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梁
CN217652461U (zh) 一种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与梁板式楼盖连接装置
CN219343540U (zh) 一种用于屋顶花架钢梁与混凝土柱的连接构件
CN219973679U (zh) 一种现浇混凝土梁
CN220704568U (zh) 一种边坡装配式框架梁
CN216552395U (zh) 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横梁
CN217580826U (zh) 一种预制构造柱
CN215406517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板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