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3705U - 填充内模 - Google Patents

填充内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3705U
CN219343705U CN202320506726.7U CN202320506726U CN219343705U CN 219343705 U CN219343705 U CN 219343705U CN 202320506726 U CN202320506726 U CN 202320506726U CN 219343705 U CN219343705 U CN 2193437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reinforcing ribs
internal mold
concret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067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祥强
吴永波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ijia Yuan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Shijia Yuan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Shijia Yuan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Shijia Yuan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067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37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37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37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一种填充内模,包括壳体,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底部开放,用以呈罩壳结构;壳体内壁的顶面竖向设置有支撑柱,用以接触预制底板并支撑壳体;壳体外壁的底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折边,折边环设壳体一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通过设置支撑柱,增加壳体的支撑能力,从而在混凝土重压下保持结构稳定,从而避免受压变形而造成的混凝土用量增加,防止密肋楼盖重量过大而降低其安全性;壳体采用底部开放的罩壳结构,即便设置支撑柱,也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加工,加工速度快,加工难度低,底部开放减少了壳体的用料,降低生产成本;壳体底部的折边能够阻挡混凝土流到壳体内,使壳体能够采用用料少、加工方便的罩壳结构,防止混凝土用量增加。

Description

填充内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充内模。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中的密肋楼盖,主要由预制底板、补强模盒、后浇混凝土三部分构成。施工过程中,将预制底板放置在搭设的脚手架上,然后将相邻预制底板肋梁的纵筋锚固连接,接着将补强磨合放置到预制底板上预设的容纳槽中,最后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填充至预制底板之间的空间,并完全覆盖预制底板以及补强模盒,构成密肋楼盖。
补强模盒埋设在密肋楼盖中,主要作用是置换密肋楼盖中无效混凝土和作为后浇混凝土的模板,大大降低混凝土的用量。当前,补强模盒一般为中空的箱体结构,并且采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自身强度较低,支撑能力不足,混凝土的浇筑量较大时,补强模盒容易被混凝土下压而发生变形,补强模盒在密肋楼盖内所占用体积变小,使密肋楼盖需要浇筑更多的混凝土,不仅增加建设成本,还加大了密肋楼盖的重量,增加了建筑承重结构的载荷,降低建筑的安全性。另外,中空箱体结构的补强模盒,需要采用吹塑的方式进行加工,不仅加工速度慢,而且加工难度相对较大,用料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填充内模,以解决当前补强模盒支撑能力不足、用料多、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内模,包括壳体,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底部开放,用以呈罩壳结构;
壳体内壁的顶面竖向设置有支撑柱,用以接触预制底板并支撑壳体;
壳体外壁的底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折边,折边环设壳体一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顶板具有通过向下凹陷构成的加强肋;
加强肋包括两条第一加强肋,两个第一加强肋均位于壳体顶面的对角线上,且两者相互交叉。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位于两个第一加强肋的交叉点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加强肋进一步包括四条第二加强肋,第二加强肋均与对应第一加强肋交叉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连接顶板对应一角的两个侧边,相邻第二加强肋连接在侧边的同一点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包括四个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均位于对应第二加强肋与第一加强肋的交叉点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顶板通过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围设出四个支撑区,加强肋进一步包括第三加强肋,支撑区中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三加强肋,第三加强肋位于支撑区的对角线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侧壁竖向设置有剪力槽,剪力槽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的底端伸出壳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为筒状,其顶端的端口位于壳体的顶板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的内壁为锥面。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通过设置支撑柱,增加壳体的支撑能力,从而在混凝土重压下保持结构稳定,从而避免受压变形而造成的混凝土用量增加,防止密肋楼盖重量过大而降低其安全性;壳体采用底部开放的罩壳结构,即便设置支撑柱,也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加工,加工速度快,加工难度低,底部开放减少了壳体的用料,降低生产成本;壳体底部的折边能够阻挡混凝土流到壳体内,使壳体能够采用用料少、加工方便的罩壳结构,保证壳体对混凝土的充分支撑,防止混凝土用量增加,最终解决了当前补强模盒支撑能力不足、用料多、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填充内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填充内模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填充内模的侧视结构图。
图中:
1、壳体;11、支撑区;
2、支撑柱;21、第一支撑柱;22、第二支撑柱;
3、折边;
4、加强肋;41、第一加强肋;42、第二加强肋;43、第三加强肋;
5、剪力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填充内模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中,该填充内模包括壳体1。壳体1为中空结构,且底部开放,从而呈罩壳结构。壳体1内壁的顶面竖向设置有支撑柱2,壳体1外壁的底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折边3,折边3环设壳体1一周。
施工时,将填充内模放置到预制底板上,支撑柱2的底端落在预制底板的表面,从而使预制底板通过支撑柱2对壳体1的顶板起到支撑,增加壳体1抗变形的能力,在浇筑混凝土后壳体1能够保持稳定,保持对密肋楼盖内部空间的占用,从而避免混凝土用量的增加,防止密肋楼盖加重而增加建筑的危险系数。壳体1采用罩壳结构,能够采用冲压的方式进行加工,支撑柱2也能够在冲压的过程中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加工难度小,加工速度快,并且相比于完整的箱体结构,底部开敞的壳体1用料更少,成本更低。壳体1底端设置的折边3贴在预制底板的表面上,不仅能够直接阻挡自上而下浇筑的混凝土,并且浇筑的混凝土落在折边上,从而在混凝土重力的作用下使折边3更加紧密的贴在预制底板的表面上,混凝土无法通过两者的缝隙进入到壳体1内,防止壳体1因底部开敞造成混凝土从开敞的底部流入到壳体1内,保证填充内模对密肋楼盖内部的空间占用,防止混凝土用量的增加。
在上述示意性实施例中,壳体通过设置支撑柱增加支撑稳定性,避免受压变形而造成混凝土用量增加;壳体采用底部开敞的罩壳结构,方便加工,且用料少,成本低;壳体底部设置折边对混凝土进行阻挡并实现壳体的密封,防止混凝土流入而增加用量,最终解决了当前补强模盒支撑能力不足、用料多、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顶板具有通过向下凹陷构成的加强肋4,加强肋4能够直接增加顶板的强度,使其在混凝土的下压下不会变形,保证壳体结构稳定,避免因壳体变形造成的混凝土用量增加。加强肋4通过向下凹陷构成,从而保证壳体1仍然能够采用冲压一体加工的方式制成,保持加工简便性。加强肋4还能够作为剪力槽,增加壳体顶面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壳体与混凝土粘接的牢固性,增强密肋楼板的稳定性。
加强肋4包括两条第一加强肋41,两个第一加强肋41均位于壳体1顶面的对角线上,且两者相互交叉,从而使两个第一加强肋41能够覆盖整个壳体1的顶板,使壳体1顶板充分的得到加强,增强壳体1顶板各处的抗压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2包括第一支撑柱21,第一支撑柱21位于两个第一加强肋41的交叉点上,使最容易发生绕曲变形的顶板中部,能够同时得到支撑柱2的支撑以及两个加强肋4的加强,并且支撑柱2的支撑作用能够通过第一加强肋41更大程度的覆盖到顶板各处,最大程度的加强顶板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壳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壳体变形造成的混凝土用量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加强肋4进一步包括四条第二加强肋42,第二加强肋42均与对应第一加强肋41交叉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连接顶板对应一角的两个侧边,相邻第二加强肋42连接在侧边的同一点上。第二加强肋4分布在顶板的四角,并且由于两两连接在侧板的同一点上,从而能够延伸至顶板边缘的中部,进一步对两个第一加强肋41之间的区域进行加强,增加加强肋4的覆盖密度,进一步提高壳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壳体变形造成的混凝土用量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2包括四个第二支撑柱22,第二支撑柱22均位于对应第二加强肋42与第一加强肋41的交叉点上,四个第二支撑柱22进一步增加支撑柱2的覆盖面,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并且第二支撑柱22通过第二加强肋将其支撑作用更大面积的覆盖到顶板上,进一步提高顶板的抗变形能力,提高壳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壳体变形造成的混凝土用量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通过第一加强肋41和第二加强肋42围设出四个支撑区11,加强肋进一步包括第三加强肋43,支撑区11中至少设置有一个第三加强肋43,第三加强肋43位于支撑区11的对角线上。第三加强肋43能够进一步增加加强肋4的覆盖密度,提高顶板的强度,增强壳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因壳体变形造成的混凝土用量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的侧壁竖向设置有剪力槽5,增加壳体1侧面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壳体1与混凝土粘接的牢固性,增强密肋楼板的稳定性。剪力槽5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从而保证自上而下浇筑的混凝土能够充满剪力槽,避免剪力槽内产生气泡,保证浇筑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2的底端伸出壳体1,从而在预制底板表面设置凸起的边肋时,折边3与边肋的表面相贴合,支撑柱2能够向下延伸到预制底板的表面上,保证对壳体的支撑。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2为筒状,其顶端的端口位于壳体1的顶板上,支撑柱2的内部空间能够贯穿壳体1,从而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能够通过顶端的端口流入到支撑柱2内,并在其中凝固后形成柱状结构,增加密肋楼板竖向的支撑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柱2的内壁为锥面,从而自上而下内径逐渐减小,混凝土能够充满支撑柱的内部空间,避免产生气泡,保证浇筑质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中空结构,且底部开放,用以呈罩壳结构;
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面竖向设置有支撑柱,用以接触预制底板并支撑所述壳体;
所述壳体外壁的底端设有向外侧延伸的折边,所述折边环设所述壳体一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板具有通过向下凹陷构成的加强肋;
所述加强肋包括两条第一加强肋,两个所述第一加强肋均位于所述壳体顶面的对角线上,且两者相互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交叉点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肋进一步包括四条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均与对应所述第一加强肋交叉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板对应一角的两个侧边,相邻所述第二加强肋连接在所述侧边的同一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四个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均位于对应所述第二加强肋与所述第一加强肋的交叉点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通过所述第一加强肋和所述第二加强肋围设出四个支撑区,所述加强肋进一步包括第三加强肋,所述支撑区中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三加强肋,所述第三加强肋位于所述支撑区的对角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竖向设置有剪力槽,所述剪力槽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伸出所述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筒状,其顶端的端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填充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内壁为锥面。
CN202320506726.7U 2023-03-15 2023-03-15 填充内模 Active CN2193437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6726.7U CN219343705U (zh) 2023-03-15 2023-03-15 填充内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06726.7U CN219343705U (zh) 2023-03-15 2023-03-15 填充内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3705U true CN219343705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095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06726.7U Active CN219343705U (zh) 2023-03-15 2023-03-15 填充内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37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16466A (zh) 一种空心外墙施工方法
CN219343705U (zh) 填充内模
ITMI20010343A1 (it) Contenitore a paletta per liquidi
CN117569448B (zh) 适用多高层厂房免支模体系的梁-柱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14459545U (zh) 一种盖梁预制件、盖梁和桥梁
CN212104750U (zh) 一种无柱帽混凝土板柱结构
CN210316150U (zh) 一种用于规模养猪场架空层的密肋夹心砼深梁板
CN212103696U (zh) 一种现浇箱梁施工用模板
CN201144476Y (zh) 现浇混凝土填充用胎体
CN212001224U (zh) 一种预制空心桥墩与承台的连接结构
CN210598171U (zh) 楼板厚度控制器
CN210562953U (zh) 一种预制板及叠合楼板
CN204728546U (zh) 一种用于现浇空腹楼盖的抗浮型复合轻质芯模
CN214517425U (zh) 一种叉车平衡重及其用于制造该平衡重的模具
CN214739982U (zh) 构造柱浇筑结构
CN214981868U (zh) 一种建筑预制楼梯生产用立式成型模具
CN210598114U (zh) 一种超大塑料模盒支撑结构
CN218861882U (zh) 一种钢骨架轻型复合楼板
CN216707841U (zh) 一种强度高且便于浇筑的三明治墙板模具
CN217232404U (zh) 一种快速更换维修的合成床板钢混叠合梁
CN206707300U (zh) 现浇板板厚控制器
CN209760574U (zh) 内置加强结构的石膏模盒
CN207609068U (zh) 一种密肋楼盖成型塑料膜壳的侧边结构
CN212535697U (zh) 一种地下洞库衬砌与端墙整体浇筑台车
CN210341933U (zh) 一种超大方量桩基混凝土水下灌注料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