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3017U -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3017U
CN219343017U CN202223303583.4U CN202223303583U CN219343017U CN 219343017 U CN219343017 U CN 219343017U CN 202223303583 U CN202223303583 U CN 202223303583U CN 219343017 U CN219343017 U CN 2193430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tment
connector
structure according
filling area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0358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哲瑶
张文姬
黄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arden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arden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arden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arden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0358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430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30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30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包括:阻隔结构、基础层、连接物和填充体;所述阻隔结构为刚性材料,其竖直设置在河床上,用于将河水阻隔,且所述阻隔结构和驳岸围成填充区;所述基础层铺设在位于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所述连接物为软性材料,其设置在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且所述连接物连接所述基础层和所述阻隔结构;所述填充体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内。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阻隔结构和所述基础层用于加固驳岸的基础结构,以修复驳岸并抵御河水对驳岸的侵蚀,再通过所述连接物连接所述阻隔结构和所述基础层,实现软连接,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软硬结合的结构可进一步的有效地抵御冲刷。

Description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水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河岸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是河流水陆交错带与河岸带的衔接部分。河岸生态系统的变化对水陆生态系统间的物流、能流和生物流发挥着廊道、过滤器和天然屏障等功能。
现有的技术方法要么单一的钢筋混凝土硬质驳岸,或者软质驳岸,二者都有优缺点,且适用范围有限:钢筋混凝土、钢板打桩或混凝土袋对野生动物几乎没有好处,也没有解决景观或美学问题。而且长期使用,旧的混凝土布袋护岸开始瓦解,和软质驳岸一样,保护不足的堤岸在雨季容易被洪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能兼顾硬质、软质驳岸的优点,适用范围广。同时针对被侵蚀驳岸的生态修复问题,提出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能同步修复河道驳岸和保护河道两侧斜坡,软硬结合的结构能有效地抵御冲刷,成为岸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为斜坡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在视觉上也更生态自然。
为了解决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包括:
阻隔结构,为刚性材料,其竖直设置在河床上,并和驳岸围成填充区;
基础层,铺设在位于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
连接物,为软性材料,其设置在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且所述连接物连接所述基础层和所述阻隔结构;
填充体,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内。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阻隔结构包括桩板和模袋混凝土,所述桩板竖直设置在河床上,所述模袋混凝土铺设在所述桩板的顶端。
进一步的,所述桩板的顶端位于水位线下方,所述模袋混凝土的顶端位于水面线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阻隔结构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具有上下连通的结构,所述桩板的截面呈梯形折线形,所述支撑件固定在所述桩板的顶端,所述模袋混凝土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网格,其焊接在所述桩板顶端。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基础层为植物纤维袋或石笼,其内装有碎石。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连接物为由植物原料制成的卷料。
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填充体为土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是:
所述阻隔结构和所述基础层用于加固驳岸的基础结构,以修复驳岸并抵御河水对驳岸的侵蚀,再通过所述连接物连接所述阻隔结构和所述基础层,实现软连接,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软硬结合的结构可进一步的有效地抵御冲刷;
同时通过填充体填充在填充区内,修复河道驳岸和保护河道两侧斜坡,成为岸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以修复被侵蚀驳岸的生态问题;同时为斜坡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驳岸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阻隔结构示意图(不含模袋混凝土);
附图标号说明:1-阻隔结构;11-桩板;12-模袋混凝土;13-支撑件;2-基础层;3-连接物;4-填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包括:阻隔结构1、基础层2、连接物3和填充体4;所述阻隔结构1为刚性材料,其竖直设置在河床上,用于将河水阻隔,且所述阻隔结构1和驳岸围成填充区;所述基础层2为刚性材料,其铺设在位于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所述连接物3为软性材料,其设置在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且所述连接物3连接所述基础层2和所述阻隔结构1;所述填充体4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内。
所述阻隔结构1和所述基础层2用于加固驳岸的基础结构,以修复驳岸并抵御河水对驳岸的侵蚀,再通过所述连接物3连接所述阻隔结构1和所述基础层2,实现软连接,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软硬结合的结构可进一步的有效地抵御冲刷;
同时通过填充体4填充在填充区内,修复河道驳岸和保护河道两侧斜坡,成为岸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以修复被侵蚀驳岸的生态问题;同时为斜坡提供了额外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结构1包括桩板11和模袋混凝土12,多个所述桩板11沿河流方向依次拼接,并竖直打入河床上,所述模袋混凝土12铺设在所述桩板11的顶端;优选的,所述桩板11的顶端位于水位线下方,所述模袋混凝土12的顶端位于水面线上方;如此,其质量可靠且便于施工。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阻隔结构1还包括支撑件13,所述支撑件13具有上下连通的结构,所述桩板11的截面呈梯形折线形,所述支撑件13固定在所述桩板11的顶端,所述模袋混凝土1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3上;优选的,所述支撑件13为网格,其焊接在所述桩板11顶端;如此,所述支撑件13在所述桩板11上方形成一水平的支撑平台,以便于施工时铺设所述模袋混凝土12,通过所述支撑件13具有上下连通的结构,有助于水流、填充体4等物质上下流通,以避免河水冲击时对所述阻隔结构1造成垂直方向的受力,而破坏其稳固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层2为植物纤维袋或石笼,其内装有碎石;所述基础层2的材料根据驳岸的地质结构而定,当驳岸的土质较硬时选用植物纤维袋,当驳岸的土质较软时选用石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物3为由植物原料制成的软性卷料,其原料可为椰子纤维或原木,如此,既可以保留回填土,防止冲刷,又可以作为芦苇等边缘植被的建立介质。使植物生长起来,就能有效地抵御冲刷,成为岸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在本实例中,所述填充体4为土壤,以修复河道驳岸和保护河道两侧斜坡;所述填充体4优选采用该河道上疏浚材料回填,一方面可以降低施工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土壤安全,以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对驳岸的原生态造成破坏。
驳岸结构使被护坡的河岸没有任何侵蚀的迹象,看起来相当“自然”。纤维垫层很好地保护了斜坡,并且几乎完全退化,允许上部斜坡重新生长植被。保留的灌木状植被生长的根系有助于结合回填的河岸,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隔结构(1),为刚性材料,其竖直设置在河床上,并和驳岸围成填充区;
基础层(2),铺设在位于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
连接物(3),为软性材料,其设置在所述填充区内的驳岸上,且所述连接物(3)连接所述基础层(2)和所述阻隔结构(1);
填充体(4),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结构(1)包括桩板(11)和模袋混凝土(12),所述桩板(11)竖直设置在河床上,所述模袋混凝土(12)铺设在所述桩板(11)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11)的顶端位于水位线下方,所述模袋混凝土(12)的顶端位于水面线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结构(1)还包括支撑件(13),所述支撑件(13)具有上下连通的结构,所述桩板(11)的截面呈梯形折线形,所述支撑件(13)固定在所述桩板(11)的顶端,所述模袋混凝土(12)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3)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3)为网格,其焊接在所述桩板(11)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2)为植物纤维袋或石笼,其内装有碎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物(3)为由植物原料制成的卷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体(4)为土壤。
CN202223303583.4U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Active CN2193430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3583.4U CN21934301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03583.4U CN21934301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3017U true CN219343017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03583.4U Active CN219343017U (zh) 2022-12-09 2022-12-09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30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94287B (zh) 一种生态经济型护岸结构
CN105178245A (zh) 河湖航道大型充填袋生态堤防和护岸的建造方法
CN107859055B (zh) 一种应用于岸坡防护的格宾挡墙施工方法
CN110644430A (zh) 一种复合型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KR100657183B1 (ko) 하천호안의 생태 보호용 식생 블록 설치 구조
KR100965467B1 (ko) 에코-필라 사방댐
CN212896148U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
CN219343017U (zh) 一种刚软结合的驳岸结构
CN110725277A (zh) 一种抗冲刷的河岸消落带生态治理方法
CN114215002B (zh) 一种潜堤、红树林、双排钢板桩组合生态海堤系统
CN213682159U (zh) 一种生态复合型护坡
CN111778925B (zh) 一种河道生态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358505U (zh) 既有病害河堤防渗加固加高结构
KR20090058939A (ko) 구획별 하천 경사면의 친환경생태복원공법
CN111321700B (zh) 一种防冲刷和防滑坡堰塞的过流消能式生态护岸方法
CN219260878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岸结构
CN217678852U (zh) 一种生态型河堤防护结构
CN220414109U (zh) 一种河道堤坝加固生态墙
CN219280851U (zh) 基于管道管沟恢复的生态防护结构
CN219992335U (zh) 一种防洪堤
CN210597203U (zh) 一种生态护坡墙
CN216040602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坡上桥梁
CN215052674U (zh) 预制箱型阶梯式生态护岸结构
CN212865799U (zh) 一种格宾石笼网生态河道护岸
CN219315623U (zh) 刚柔结合的河道生态挡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