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40504U - 集装箱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40504U
CN219340504U CN202320251264.9U CN202320251264U CN219340504U CN 219340504 U CN219340504 U CN 219340504U CN 202320251264 U CN202320251264 U CN 202320251264U CN 219340504 U CN219340504 U CN 219340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te
container
side door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126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翠
申旭
陈广诗
关晓丽
李文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 Ltd
Dalian CRRC Tielong Container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 Ltd, Dalian CRRC Tielong Containeriz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40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40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及车辆,其中,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围成有与箱体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侧门,通过铰接结构连接于顶梁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设置在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第二挡水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装箱及车辆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22年12月12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2223360016.2,名称为“集装箱及车辆”的中国实用新型申请的优先权,在此将全文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多式联运的大力发展以及货物快速装卸的需求,集装箱及厢式车辆的侧翼展开需求越来越大。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使用防雨布辅助完成,但防雨布易老化,寿命短,防雨布老化后易导致集装箱内进水。
因此,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围成有与箱体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侧门,通过铰接结构连接于顶梁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设置在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第二挡水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
进一步地,第一挡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梁上的第一挡水板及设置在顶部的第二挡水板,第一挡水板朝向开口的内部延伸,第二挡水板朝向顶梁延伸,在侧门盖设在开口处的情况下,第二挡水板与第一挡水板叠置设置,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之间。
进一步地,密封条包括管形密封体及设置在管形密封体侧壁上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第二挡水板,在侧门盖设在开口处的情况下,管形密封体与第一挡水板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与管形密封体间隔设置的第一板段及连接于第一板段与管形密封体的第二板段,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及管形密封体围成插槽,第二挡水板的端部插入至插槽内。
进一步地,管形密封体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第三板段及连接于第三板段的两侧的弧形板段,第三板段和弧形板段围成空腔,弧形板段与第一挡水板抵接配合。
进一步地,第二挡水板包括与顶部连接的导水斜板及与第一挡水板叠置设置的第一挡水直板,导水斜板避让铰接结构,第一挡水直板位于第一挡水板的内侧,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直板和第一挡水板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挡水结构包括第三挡水板和挡水罩,第三挡水板设置在第一侧梁、第二侧梁及底梁上,挡水罩设置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及底部上,其中,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的挡水罩罩设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的第三挡水板外,且该挡水罩的侧壁与该第三挡水板之间具有第一挡水间隙;底部上的挡水罩位于底梁上的第三挡水板的下方,且该挡水罩与该第三挡水板之间具有第二挡水间隙。
进一步地,挡水罩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水直板和第三挡水直板及连接于第二挡水直板和第三挡水直板的第四挡水直板,其中,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的第二挡水直板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的第三挡水板之间形成第一挡水间隙,底部上的第三挡水直板与底梁上的第三挡水板之间形成第二挡水间隙。
进一步地,集装箱还包括空气弹簧,空气弹簧设置在第一侧部上的挡水罩和第一侧梁之间以及第二侧部和第二侧梁之间;铰接结构包括第一折片、第一连接筒、第二折片、第二连接筒及铰轴,第一折片设置在顶梁上,第一连接筒设置在第一折片上,第二折片设置在顶部上,第二连接筒设置在第二折片上,铰轴穿设于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集装箱,集装箱为上述的集装箱。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集装箱包括:箱体、侧门、第一挡水结构、第二挡水结构以及密封条。箱体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围成有与箱体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以使箱体外部的货物能够通过开口放置到箱体的内部。侧门通过铰接结构连接于顶梁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设置在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第二挡水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这样,第一挡水结构、第二挡水结构以及密封条能够对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处进行密封,使得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开口处进入到箱体的内部,提高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的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局部正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侧门在打开状态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集装箱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侧门在关闭状态下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的集装箱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了图5的集装箱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侧门的正视图;
图9示出了图8的集装箱的侧门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示出了图1的集装箱的空气弹簧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箱体;11、顶梁;12、第一侧梁;13、底梁;14、第二侧梁;
20、侧门;21、顶部;22、第一侧部;23、底部;24、第二侧部;
30、第一挡水结构;31、第一挡水板;32、第二挡水板;321、导水斜板;322、第一挡水直板;
40、第二挡水结构;41、第三挡水板;42、挡水罩;421、第二挡水直板;422、第三挡水直板;423、第四挡水直板;
50、密封条;51、管形密封体;511、第三板段;512、弧形板段;52、连接部;521、第一板段;522、第二板段;
60、空气弹簧;
70、铰接结构;71、第一折片;72、第一连接筒;73、第二折片;74、第二连接筒;75、铰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集装箱包括:箱体10、侧门20、第一挡水结构30、第二挡水结构40以及密封条50。箱体10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11、第一侧梁12、底梁13以及第二侧梁14。顶梁11、第一侧梁12、底梁13以及第二侧梁14围成有与箱体10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侧门20通过铰接结构70连接于顶梁11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30设置在顶梁11和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第二挡水结构40设置在第一侧梁12和侧门20的第一侧部22之间、第二侧梁14和侧门20的第二侧部24之间以及底梁13和侧门20的底部23之间。密封条50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30和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集装箱包括:箱体10、侧门20、第一挡水结构30、第二挡水结构40以及密封条50。箱体10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11、第一侧梁12、底梁13以及第二侧梁14。顶梁11、第一侧梁12、底梁13以及第二侧梁14围成有与箱体10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以使箱体10外部的货物能够通过开口放置到箱体10的内部。侧门20通过铰接结构70连接于顶梁11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30设置在顶梁11和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顶梁11和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进入到箱体10的内部。第二挡水结构40设置在第一侧梁12和侧门20的第一侧部22之间、第二侧梁14和侧门20的第二侧部24之间以及底梁13和侧门20的底部23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第一侧梁12和侧门20的第一侧部22之间、第二侧梁14和侧门20的第二侧部24之间以及底梁13和侧门20的底部23之间进入到箱体10的内部。密封条50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30和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第一挡水结构30和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进入到箱体10的内部。这样,第一挡水结构30、第二挡水结构40以及密封条50能够对顶梁11、第一侧梁12、底梁13以及第二侧梁14处进行密封,使得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开口处进入到箱体10的内部,提高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挡水结构30包括设置在顶梁11上的第一挡水板31及设置在顶部21的第二挡水板32。第一挡水板31朝向开口的内部延伸,第二挡水板32朝向顶梁11延伸。在侧门20盖设在开口处的情况下,第二挡水板32与第一挡水板31叠置设置,密封条50夹设在第一挡水板31和第二挡水板32之间。密封条50的设置使得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第一挡水板31和第二挡水板32之间流入到箱体10的内部,提高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
如图4至图6所示,密封条50包括管形密封体51及设置在管形密封体51侧壁上的连接部52。连接部52连接于第二挡水板32,连接部52的设置便于密封条50与第二挡水板32的安装和固定。在侧门20盖设在开口处的情况下,管形密封体51与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由于管形密封体51为管形,在管形密封体51于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时,管形密封体51能够产生更大的变形量,以使密封条50能够与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时更加紧密,进一步地提高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管形密封体51优选为橡胶材质。
如图4至图6所示,连接部52包括与管形密封体51间隔设置的第一板段521及连接于第一板段521与管形密封体51的第二板段522。第一板段521、第二板段522及管形密封体51围成插槽,便于插槽的加工。第二挡水板32的端部插入至插槽内,便于将密封条50固定安装在第二挡水板32的端部。并且插槽的设置便于密封条50的拆卸和更换,密封可靠,使用寿命长,降低成本,保证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
如图4至图6所示,管形密封体51包括与连接部52连接的第三板段511及连接于第三板段511的两侧的弧形板段512。第三板段511和弧形板段512围成空腔,弧形板段512与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第三板段511的设置便于与第一板段521和第二板段522围成插槽。由于第三板段511和弧形板段512围成空腔,使得弧形板段512与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时,弧形板段512能够产生更大的变形量,以使弧形板段512与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时更加紧密,进一步地提高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弧形板段512的设置便于密封条50的加工成型。
如图4至图6所示,第二挡水板32包括与顶部21连接的导水斜板321及与第一挡水板31叠置设置的第一挡水直板322。导水斜板321避让铰接结构70,以使铰接结构70能够带动侧门20开闭。导水斜板321的设置使得从集装箱外部进入到导水斜板321处的水能够从顶梁11的两侧排出,并且倒水斜板的斜面能够提高排水的效率。第一挡水直板322位于第一挡水板31的内侧,密封条50夹设在第一挡水直板322和第一挡水板31之间,便于密封条50的安装以及密封条50与第一挡水板31的抵接配合。
如图7所示,第二挡水结构40包括第三挡水板41和挡水罩42。第三挡水板41设置在第一侧梁12、第二侧梁14及底梁13上,挡水罩42设置在第一侧部22、第二侧部24及底部23上。其中,第一侧部22和第二侧部24上的挡水罩42罩设于第一侧梁12和第二侧梁14上的第三挡水板41外,且该挡水罩42的侧壁与该第三挡水板41之间具有第一挡水间隙。由于第一挡水间隙的设置使得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经过第一挡水间隙进入到箱体10的内部。并且,由挡水罩42的侧壁与第一侧梁12和第二侧梁14上的第三挡水板41围成第一挡水间隙,便于第一挡水间隙的设置,且不影响侧门20的开闭。底部23上的挡水罩42位于底梁13上的第三挡水板41的下方,且该挡水罩42与该第三挡水板41之间具有第二挡水间隙。由于第二挡水间隙的设置使得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经过第二挡水间隙进入到箱体10的内部。并且,挡水罩42与底梁13上的第三挡水板41之间形成第二挡水间隙,便于第二挡水间隙的设置,且不影响侧门20的开闭。
如图7所示,挡水罩4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水直板421和第三挡水直板422及连接于第二挡水直板421和第三挡水直板422的第四挡水直板423,由第二挡水直板421、第三挡水直板422和第四挡水直板423构成的挡水罩42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其中,第一侧部22和第二侧部24上的第二挡水直板421与第一侧梁12和第二侧梁14上的第三挡水板41之间形成第一挡水间隙。底部23上的第三挡水直板422与底梁13上的第三挡水板41之间形成第二挡水间隙。第一挡水间隙和第二挡水间隙形成迷宫式防水,提高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
发明人发现,目前大部分集装箱的侧门20的展开都需要液压缸、气缸或者电动缸等外接动力源辅助打开,使得集装箱的使用场所受到限制。因此,如图8至图10所示,集装箱还包括空气弹簧60,空气弹簧60设置在第一侧部22上的挡水罩42和第一侧梁12之间以及第二侧部24和第二侧梁14之间。空气弹簧60能够辅助开启侧门20,无需外接动力源辅助即可实现侧门20的开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的使用场所受到限制的问题。铰接结构70包括第一折片71、第一连接筒72、第二折片73、第二连接筒74及铰轴75。第一折片71设置在顶梁11上,第一连接筒72设置在第一折片71上。第二折片73设置在顶部21上,第二连接筒74设置在第二折片73上,铰轴75穿设于第一连接筒72和第二连接筒74内。第一折片71设置在顶梁11上,第二折片73设置在顶部21上,节省了装配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弹簧60的上端铰接于侧门20,空气弹簧60的上端与侧门20的铰接位置为第一铰接位置,且第一铰接位置位于挡水罩42内。空气弹簧60的下端铰接于第一侧部22和第二侧部24,空气弹簧60的下端与第一侧部22的铰接位置为第二铰接位置。当侧门20关闭时,空气弹簧60隐藏在第一挡水间隙内,第一铰接位置位于第二铰接位置的内侧,依靠空气弹簧60的输出力使得侧门20有内扣的自锁力,可防止侧门20弹开。当对侧门20的底部23施加一个向外的拉力,侧门20可依靠空气弹簧60的输出力自动打开90°以上的开角。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集装箱,集装箱为上述的集装箱。由于上述的集装箱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使得具有该集装箱的车辆能够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集装箱优选为展翼集装箱,车辆优选为展翼厢式货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所述箱体(10)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11)、第一侧梁(12)、底梁(13)以及第二侧梁(14),所述顶梁(11)、所述第一侧梁(12)、所述底梁(13)以及所述第二侧梁(14)围成有与所述箱体(10)的内部连通的开口;
侧门(20),通过铰接结构(70)连接于所述顶梁(11)并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开口处;
第一挡水结构(30),设置在所述顶梁(11)和所述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
第二挡水结构(4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12)和所述侧门(20)的第一侧部(22)之间、所述第二侧梁(14)和所述侧门(20)的第二侧部(24)之间以及所述底梁(13)和所述侧门(20)的底部(23)之间;
密封条(50),夹设在所述第一挡水结构(30)和所述侧门(20)的顶部(2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结构(30)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梁(11)上的第一挡水板(31)及设置在所述顶部(21)的第二挡水板(32),所述第一挡水板(31)朝向所述开口的内部延伸,所述第二挡水板(32)朝向所述顶梁(11)延伸,在所述侧门(20)盖设在所述开口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挡水板(32)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叠置设置,所述密封条(50)夹设在所述第一挡水板(31)和所述第二挡水板(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50)包括管形密封体(51)及设置在所述管形密封体(51)侧壁上的连接部(52),所述连接部(52)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水板(32),在所述侧门(20)盖设在所述开口处的情况下,所述管形密封体(51)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2)包括与所述管形密封体(51)间隔设置的第一板段(52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段(521)与所述管形密封体(51)的第二板段(522),所述第一板段(521)、所述第二板段(522)及所述管形密封体(51)围成插槽,所述第二挡水板(32)的端部插入至所述插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形密封体(51)包括与所述连接部(52)连接的第三板段(511)及连接于所述第三板段(511)的两侧的弧形板段(512),所述第三板段(511)和所述弧形板段(512)围成空腔,所述弧形板段(512)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水板(32)包括与所述顶部(21)连接的导水斜板(321)及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叠置设置的第一挡水直板(322),所述导水斜板(321)避让所述铰接结构(70),所述第一挡水直板(322)位于所述第一挡水板(31)的内侧,所述密封条(50)夹设在所述第一挡水直板(322)和所述第一挡水板(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挡水结构(40)包括第三挡水板(41)和挡水罩(42),所述第三挡水板(41)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梁(12)、所述第二侧梁(14)及所述底梁(13)上,所述挡水罩(42)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22)、所述第二侧部(24)及所述底部(23)上,
其中,所述第一侧部(22)和所述第二侧部(24)上的所述挡水罩(42)罩设于所述第一侧梁(12)和所述第二侧梁(14)上的所述第三挡水板(41)外,且该挡水罩(42)的侧壁与该第三挡水板(41)之间具有第一挡水间隙;
所述底部(23)上的所述挡水罩(42)位于所述底梁(13)上的所述第三挡水板(41)的下方,且该挡水罩(42)与该第三挡水板(41)之间具有第二挡水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罩(4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水直板(421)和第三挡水直板(422)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水直板(421)和所述第三挡水直板(422)的第四挡水直板(423),其中,所述第一侧部(22)和所述第二侧部(24)上的所述第二挡水直板(421)与所述第一侧梁(12)和所述第二侧梁(14)上的所述第三挡水板(4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挡水间隙,所述底部(23)上的所述第三挡水直板(422)与所述底梁(13)上的所述第三挡水板(4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挡水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装箱还包括空气弹簧(60),所述空气弹簧(60)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部(22)上的所述挡水罩(42)和所述第一侧梁(1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侧部(24)和所述第二侧梁(14)之间;
所述铰接结构(70)包括第一折片(71)、第一连接筒(72)、第二折片(73)、第二连接筒(74)及铰轴(75),所述第一折片(71)设置在所述顶梁(11)上,所述第一连接筒(72)设置在所述第一折片(71)上,所述第二折片(73)设置在所述顶部(21)上,所述第二连接筒(74)设置在所述第二折片(73)上,所述铰轴(75)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筒(72)和所述第二连接筒(74)内。
10.一种车辆,包括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
CN202320251264.9U 2022-12-12 2023-02-17 集装箱及车辆 Active CN2193405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60016 2022-12-12
CN2022233600162 2022-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40504U true CN219340504U (zh) 2023-07-14

Family

ID=87109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1264.9U Active CN219340504U (zh) 2022-12-12 2023-02-17 集装箱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40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30858A (en) Multi-purpose passenger motor vehicle, especially station wagon
US20120153678A1 (en) Multi link retracting seal surface module
US8607505B2 (en) Sealing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101456344B (zh)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US6102470A (en) Motor vehicle body consisting of a shell body and a closing module, closing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body and process for mounting a closing module on a shell body
CN219340504U (zh) 集装箱及车辆
KR102644310B1 (ko) 차량용 도어의 실링 구조
CN208559224U (zh) 半挂车及其工具箱
CN210852013U (zh) 客车行李舱门的密封结构
CN102874078A (zh) 一种可拆卸式敞篷软顶结构及设有该结构的车辆
CN103552613B (zh) 邮政运输车
CN218401914U (zh) 集装箱
CN110962558B (zh) 用于车辆的尾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JPS6285714A (ja) バツクドア取付部のシ−ル構造
CN210264286U (zh)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板铰链安装板
CN216130230U (zh) 一种具有打开式车窗的铲运机驾驶室
CN205588948U (zh) 一种车门框架型材及使用该框架型材的汽车车门和汽车
CN209191662U (zh) 一种车门立柱窗框、车门及汽车
CN220857290U (zh) 一种矿用低压配电箱
CN203796140U (zh) 一种铁路货车侧门用的密封装置
CN211776701U (zh) 尾门铰链的安装结构和车辆
CN216197329U (zh) 高开度六连杆及客车舱门
KR200308684Y1 (ko) 차량용 윙바디 적재함
CN210941509U (zh) 一种罐式自卸车液压式对开顶盖
CN211000878U (zh) 一种专用车电动天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11

Address after: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after: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61002 Qigihar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iefeng District Plant Road No. 36

Patentee befor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Ltd.

Patentee before: DALIAN CRRC TIELONG CONTAINERIZ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Railway Tielong Container Logist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