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9446U -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9446U
CN219329446U CN202320532936.3U CN202320532936U CN219329446U CN 219329446 U CN219329446 U CN 219329446U CN 202320532936 U CN202320532936 U CN 202320532936U CN 219329446 U CN219329446 U CN 2193294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wall
pcb
shielding shell
data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29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Bohui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e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eh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eh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29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94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94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94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包括线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DP接口,第一接口包括第一PCB板、设于第一PCB板两端的第一插部和线缆的第一端,第一PCB板的外壁设有第一屏蔽壳,所述第一屏蔽壳的两端将第一端和第一插部的后端包覆,线缆滑动安装有第一绝缘壳,第一绝缘壳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第一屏蔽壳,所述第二接口为TYPE‑C接口,第二接口包括第二PCB板、设于第二PCB板两端的第二插部和线缆的第二端,第二PCB板的外壁设有第二屏蔽壳,所述第二屏蔽壳的外壁成型有第二绝缘壳。在实际的设计中,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结构设计为模块化设计,即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均以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为基础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背景技术
Type-C转DP信号线可以有效保证数据信号的传输,同时信号稳定性远远高于HDMI数据线。
但是因为两端端口不一样,因此在实际装配中,受规格不一样,线缆安装和使用较为麻烦,与此同时受信号传输影响,现有一般采用线缆与接头直接连接的结构,容易受到外界的信号干扰,影响了信号传输的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旨在通过电子元件模块使产品安装更容易,且信号传输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包括:
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多股线体、设于线体外壁的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以及设于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外壁的绝缘层;
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DP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PCB板、设于第一PCB板两端的第一插部和线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PCB板的外壁设有第一屏蔽壳,所述第一屏蔽壳的两端将第一端和第一插部的后端包覆,所述线缆滑动安装有第一绝缘壳,所述第一绝缘壳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第一屏蔽壳;
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PCB板、设于第二PCB板两端的第二插部和线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PCB板的外壁设有第二屏蔽壳,所述第二屏蔽壳的外壁成型有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二屏蔽壳的两端将第二端和第二插部的后端包覆。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实际的设计中,将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结构设计为模块化设计,即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均以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为基础模块,从而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将线体安装预定的规则排列在线夹后,再焊接于PCB板,然后第一插部和第二插部再进行安装即可;且在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均设置屏蔽壳可以有效减少外界电磁波干扰,提高信号的高速稳定传输,其中PCB板的设置也是实现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例如控制芯片的设置);与此同时,第一绝缘壳采用套壳安装的结构,可以避免因为在注塑模具中因为体积较长出现的不良品,而第二绝缘壳因为体积小,可以采用直接注塑的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隐藏部分结构后立体示意图;
图2为第一接口部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接口部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变换示意图;
图5为第一绝缘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屏蔽壳示意图。
图中,1为线缆,11为第一端,12为第二端,2为第一接口,20为第一PCB板,21为第一插部,22为第一屏蔽壳,23为第一绝缘壳,3为第二接口,30为第二PCB板,31为第二插部,32为第二屏蔽壳,33为第二绝缘壳,41为第一缺口,42为第一扣合部,51为第二缺口,52为第二扣合部,61为线夹,62为注塑体,71为竖直壁,72为错位壁,81为注塑网尾,82为防拉钢绳,91为填充部,911为防呆槽,912为凸部,92为绝缘部,921为限位凸块,922为限位凹槽,100为激光打点焊接,101为第一折弯部,200为折叠部,300为铆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包括:
线缆1,所述线缆1包括多股线体、设于线体外壁的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以及设于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外壁的绝缘层;
第一接口2,所述第一接口2为DP接口,所述第一接口2包括第一PCB板20、设于第一PCB板20两端的第一插部21和线缆1的第一端11,所述第一PCB板20的外壁设有第一屏蔽壳22,所述第一屏蔽壳22的两端将第一端11和第一插部21的后端包覆,所述线缆1滑动安装有第一绝缘壳23,所述第一绝缘壳23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第一屏蔽壳22;
第二接口3,所述第二接口3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接口3包括第二PCB板30、设于第二PCB板30两端的第二插部31和线缆1的第二端12,所述第二PCB板30的外壁设有第二屏蔽壳32,所述第二屏蔽壳32的外壁成型有第二绝缘壳33,所述第二屏蔽壳32的两端将第二端12和第二插部31的后端包覆。
在实际的设计中,将第一接口2和第二接口3的结构设计为模块化设计,即结构基本相同,但是均以第一PCB板20和第二PCB板30为基础模块,从而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将线体安装预定的规则排列在线夹61后,再焊接于PCB板,然后第一插部21和第二插部31再进行安装即可;且在第一接口2和第二接口3均设置屏蔽壳可以有效减少外界电磁波干扰,提高信号的高速稳定传输,其中PCB板的设置也是实现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例如控制芯片的设置);与此同时,第一绝缘壳23采用套壳安装的结构,可以避免因为在注塑模具中因为体积较长出现的不良品,而第二绝缘壳33因为体积小,可以采用直接注塑的方式实现。
其中图2和图3并不代表实际的加工步骤,只是对结构的部分展示,实际的工序会更多,该示例主要起到理解本实用新型模块化设计的变化。
具体地,所述第一PCB板20的侧壁设有第一缺口41,所述第一屏蔽壳22由两第一分体组成,两第一分体通过第一扣合部42相固定,所述第一扣合部42卡于第一缺口41内。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PCB板30的侧壁设有第二缺口51,所述第二屏蔽壳32由两第一分体组成,两第二分体通过第二扣合部52相固定,所述第二扣合部52卡于第二缺口51内。通过扣合部和缺口的配合使得屏蔽壳安装于PCB板更稳定,避免了屏蔽壳的位移,同时扣合部伸入缺口内,也可以使分体的结构更稳定,起到了铆合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11通过线夹61间隔分布并卡于线夹61的卡槽内,所述第二端12通过夹片间隔分布后采用注塑体62固定,将线体根据需要间隔分布后,再进行焊接在PCB板上,从而使安装和焊接更简单稳定,形成工序标准化,减少后续生产的不良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部21设有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插部21的竖直壁71以及错位壁72,从而在插设的过程中,避免了DP插头在插设中方向错乱出现的接口损坏。
具体地,所述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均设有注塑网尾81,所述线体之间设有防拉钢绳82,所述防拉钢绳82的两端伸出绝缘层并与注塑网尾81一体成型。通过网尾的设置主要起到抗摇摆的作用,进一步地设置防拉钢绳82,可以进一步提高线缆1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线夹61和注塑网尾81之间设有填充部91。
具体地,所述填充部91的其中一侧壁设有防呆槽911,所述第一绝缘壳23设有凸部912,所述凸部912卡设于防呆槽911内。一般来说第一绝缘壳23设有logo,通过凸部912和防呆槽911的配合可以起到卡合的同时也可以使方向一致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部21和第一PCB板20之间注塑成型有绝缘部92;
所述绝缘部的两侧设有限位凸块921,所述第一绝缘壳23的内壁设有与限位凸块相配合的限位凹槽922。
通过限位凸块和限位凹槽922的装配扣合,可以使第一绝缘壳23的安装稳定。
在具体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均设有铆爪300,所述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位于第一端或第二端的部分设有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翻折于绝缘层的外壁,所述折叠部的外壁包覆有双面导电铜箔,所述铆爪300扣合于双面导电铜箔的外壁;
所述第一屏蔽壳设有第一折弯部101,所述第一折弯部可将第一插部的后端部分包覆;
所述第二屏蔽壳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可将第二插部的后端部分包覆。
如具体的屏蔽方案设计,通过外翻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以及折弯部的设置增加线缆抗(EMI)电磁干扰效果,
1、dp插头铁壳(即第一插部的外壁设有铁壳)与第一屏蔽壳上下面以及侧面通过折弯部贴合接触(提高第一插部的抗干扰性能),位于第一端的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的折叠部与铆爪300配合既实现了屏蔽效果也方便了安装固定;
2、TYPEC插头铁壳(即第二插部的外壁设有铁壳)与第二屏蔽壳上下面贴合接触,并用激光打点焊接100(提高第二插部的抗干扰性能),位于第二端的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的折叠部与铆爪300配合既实现了屏蔽效果也方便了安装固定;
两端与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形成完整的屏蔽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所述线缆包括多股线体、设于线体外壁的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以及设于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外壁的绝缘层;
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为DP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PCB板、设于第一PCB板两端的第一插部和线缆的第一端,所述第一PCB板的外壁设有第一屏蔽壳,所述第一屏蔽壳的两端将第一端和第一插部的后端包覆,所述线缆滑动安装有第一绝缘壳,所述第一绝缘壳通过卡扣结构安装于第一屏蔽壳;
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包括第二PCB板、设于第二PCB板两端的第二插部和线缆的第二端,所述第二PCB板的外壁设有第二屏蔽壳,所述第二屏蔽壳的外壁成型有第二绝缘壳,所述第二屏蔽壳的两端将第二端和第二插部的后端包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的侧壁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屏蔽壳由两第一分体组成,两第一分体通过第一扣合部相固定,所述第一扣合部卡于第一缺口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CB板的侧壁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屏蔽壳由两第一分体组成,两第二分体通过第二扣合部相固定,所述第二扣合部卡于第二缺口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通过线夹间隔分布并卡于线夹的卡槽内,所述第二端通过夹片间隔分布后采用注塑体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部设有防呆结构,所述防呆结构包括设于第一插部的竖直壁以及错位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均设有注塑网尾,所述线体之间设有防拉钢绳,所述防拉钢绳的两端伸出绝缘层并与注塑网尾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和注塑网尾之间设有填充部;所述填充部的其中一侧壁设有防呆槽,所述第一绝缘壳设有凸部,所述凸部卡设于防呆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部和第一PCB板之间注塑成型有绝缘部;
所述绝缘部的两侧设有限位凸块,所述第一绝缘壳的内壁设有与限位凸块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壳和第二屏蔽壳均设有铆爪,所述线材金属编织屏蔽层位于第一端或第二端的部分设有折叠部,所述折叠部翻折于绝缘层的外壁,所述折叠部的外壁包覆有双面导电铜箔,所述铆爪扣合于双面导电铜箔的外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壳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可将第一插部的后端部分包覆;
所述第二屏蔽壳设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可将第二插部的后端部分包覆。
CN202320532936.3U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Active CN2193294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2936.3U CN219329446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2936.3U CN219329446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9446U true CN219329446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2936.3U Active CN219329446U (zh) 2023-03-17 2023-03-17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94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7681B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2255200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用印刷电路板引脚图案
CN2582214Y (zh) 线缆连接器
US8109791B2 (en) Shield connector
CN107196112B (zh) 汽车高速连接器
CN20114246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1126894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4478095U (zh) 一体成型的多合一射频连接器
CN113410706A (zh) 线缆连接器
CN219329446U (zh) 一种c转dp高速数据线结构
CN101841106B (zh) 一对带锁定机构的连接器
CN214625603U (zh) 全屏蔽车载hsd连接器
CN213242979U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件
CN201845102U (zh) 一种具有防误插指示的lc连接器组件及其lc插头
CN101527415B (zh) 电子转接装置
CN201008063Y (zh) 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
CN209641888U (zh) 一种车用连接端子
CN206774718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21828236U (zh) 一种下置式连接器线端固定结构
CN218498462U (zh) 一种多点铆压的抗摇摆电缆
CN221508677U (zh) 一种具有屏蔽结构的多信号端子连接器
CN217087049U (zh) 线缆连接器
CN216015798U (zh) 电连接器
CN221102596U (zh) 缆线插座电连接器
CN218334526U (zh) 一种车载摄像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6000 Honglin Industrial Park, Dongxing District, Dongjiang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izhou Bohui Connec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6000 Honglin Industrial Park, Dongxing District, Dongjiang high tech Zone,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IZHOU DEH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