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9293U -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9293U
CN219329293U CN202320414337.1U CN202320414337U CN219329293U CN 219329293 U CN219329293 U CN 219329293U CN 202320414337 U CN202320414337 U CN 202320414337U CN 219329293 U CN219329293 U CN 219329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pole piece
electrode assembly
isolation groove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143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燕
周乔
王琳川
张国栋
彭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anyu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143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29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9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9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电池,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沿相同方向卷绕设置,第二极片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从第二极片的起始端至结束端依次连接,第二段与第一极片相对设置;第一段和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隔离槽,隔离槽位于第二极片面向第一极片端部的一侧,从而避免第二极片中的锂离子扩散至两端并未与第一极片相对于的部分中,提高了电池的存储容量。

Description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背景技术
可充放电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是指可以进行充放电循环使用的电化学能源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供电设备上,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等。
相关技术中,锂电池通常包括电芯和壳体,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辊压断带不良率,正极片和负极片一般采用连续涂布的方式,并且在负极片的头部和尾部会比对应的正极片多出一定卷绕弯折的部分。
然而,目前电芯的结构中,负极片中的锂离子容易扩散到其头部和尾部相对于正极片多出的部分,导致电池存储时恢复容量和残余容量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电池,以解决目前电芯的负极片中的锂离子容易扩散到其头部和尾部相对于正极片多出的部分,导致电池存储时恢复容量和残余容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沿相同方向卷绕设置,第二极片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其中,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从第二极片的起始端至结束端依次连接,第二段与第一极片相对设置,第一段和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隔离槽,隔离槽位于第二极片面向第一极片端部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通过在第二极片上对应第一极片多出的部分设置隔离结构,使得第二极片在卷绕时的头部和尾部上的涂层得到隔离,避免第二极片中的锂离子扩散至两端并未与第一极片相对于的部分中,从而避免产生锂离子浓度差,提高了电池的存储容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极片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涂层、第一集流体和第二涂层,第一涂层位于第一集流体卷绕的内侧,第二涂层位于第一集流体卷绕的外侧。
其中,隔离槽包括设置于第一段的第一隔离槽和设置于第三段的第二隔离槽,第一隔离槽可以位于第一集流体面向第一涂层的一侧,第二隔离槽位于第一集流体面向第二涂层的一侧。
如此设置,使得第一隔离槽可以对第二极片向内卷绕的部分进行隔离,而第二隔离槽可以对第二极片向外卷绕的部分进行隔离,以保证对锂离子有良好的隔离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段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弯折段和两个第一延伸段,两个第一弯折段和两个第一延伸段依次交替连接,第一隔离槽位于与第二段连接的第一弯折段。
如此设置,可以在靠近第二段的位置,将第一段与第二段进行隔离,提高隔离效果。
第三段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弯折段和两个第二延伸段,两个第二弯折段和两个第二延伸段依次交替连接,第二隔离槽位于与第二段连接的第二弯折段。
如此设置,可以在靠近第二段的位置,将第三段与第二段进行隔离,提高隔离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离槽靠近第二段的一侧边缘与第一极片的起始端具有第一间距;和/或,第二隔离槽靠近第二段的一侧边缘与第一极片的结束端具有第二间距。
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产生析锂的状况,从而避免对电池造成损害,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间距范围为1mm-4mm。
如此设置,避免产生析锂的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段相对于第二段与第一极片端部相对的位置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间距范围为1mm-4mm。
如此设置,避免产生析锂的同时,可以保证第三段相对于第二段与第一极片端部相对的位置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离槽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第一段的长度,且第一隔离槽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2mm。
如此设置,保证第一隔离槽具有足够的覆盖面,以提高防止锂离子扩散的隔离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隔离槽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第三段的长度,且第二隔离槽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3mm。
如此设置,保证第二隔离槽具有足够的覆盖面,以提高防止锂离子扩散的隔离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隔离槽内设有第一绝缘层;和/或,第二隔离槽内设有第二绝缘层。
如此设置,在切断第二极片两端的涂层的同时,绝缘层可以使第二极片保持均等的厚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绝缘层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一隔离槽的长度;和/或,第二绝缘层的长度小于等于第二隔离槽的长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电极组件还包括隔膜,隔膜设置于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隔膜的两端相对于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末端伸出,且隔膜的端部超出隔离槽远离第二段的一侧边缘≥0.5mm。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电池,该锂电池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极组件。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电池,其中,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沿相同方向卷绕设置,第二极片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从第二极片的起始端至结束端依次连接,第二段与第一极片相对设置;第一段和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隔离槽,隔离槽位于第二极片面向第一极片端部的一侧,从而避免第二极片中的锂离子扩散至两端并未与第一极片相对于的部分中,提高了电池的存储容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及锂电池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中第二极片展开状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中第二极片展开状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极片;
200-第二极片;201-第一涂层;202-第一集流体;203-第二涂层;210-第一段;211-第一隔离槽;212-第一弯折段;213-第一延伸段;214-第一绝缘层;220-第二段;230-第三段;231-第二隔离槽;232-第二弯折段;233-第二延伸段;234-第二绝缘层;
300-隔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可充放电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是指可以进行充放电循环使用的电化学能源装置,例如锂离子电池等,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供电设备上,包括消费类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以及储能设备等。锂电池通常包括电芯和壳体,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为了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辊压断带不良率,正极片和负极片一般采用连续涂布的方式,并且在负极片的头部和尾部会比对应的正极片多出一定卷绕弯折的部分。在满电高温存储时,负极片对应第一极片的部分与超出正极片的部分之间会存在浓度差,负极片中的锂离子容易扩散到其头部和尾部相对于正极片多出的部分,锂离子由于其传输路径以及参与不可逆的化学反应,使得部分锂离子不能返回至正极,导致电池存储时恢复容量和残余容量较低。
其中,恢复容量是指电池在规定温度下放置规定的时间,放电后完全充电,并再次放电时能够输出的容量。残余容量是指电池放电时由于内部扩散速率存在瓶颈效应,达到终点电压后用小电量继续放电可放出的电能容量。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电池,通过对电极组件中第二极片和第一极片对应结构的设计,利用第二极片头部和尾部的阻隔结构,阻止锂离子的扩散流动,从而避免锂离子扩散至第二极片中未与第一极片对应的部分,保证锂离子可以返回第一极片,使得锂电池具有较高的恢复容量和残余容量,提高了锂电池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组件及锂电池。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应用于锂电池中,锂电池可以进行充放电并循环使用,而电极组件及锂电池可以使用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电子产品、储能设备、交通工具等,例如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中第二极片展开状态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200,第一极片100与第二极片200沿相同方向卷绕设置,从而形成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200层叠设置的多层卷绕结构。
其中,第二极片200包括第一段210、第二段220和第三段230,第一段210、第二段220和第三段230从第二极片200的起始端至结束端依次连接,即第一段210、第二段220和第三段230沿卷绕方向依次连接。第二段220与第一极片100相对设置,第一段210与第二段220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一段210卷绕于第一极片100的内侧,第三段230与第二段220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三段230卷绕于第一极片100的外侧,即第一段210位于第二极片200卷绕时的起始端,第二段220与第一极片100共同形成电极组件卷绕的主体结构,而第三段230则位于第二极片200卷绕时的结束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卷绕时的起始端位于电极组件的内侧,即电极组件的中间位置,第一段210位于电极组件的内侧中间位置,定义第一段210为第二极片200的头部。电极组件卷绕时的结束端位于电极组件的外侧,即电极组件的周向外缘,第三段230位于电极组件的外侧位置,并沿卷绕方向在电极组件外侧延伸,定义第三段230为第二极片200的尾部。
第一段210和第三段230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隔离槽,隔离槽位于第二极片200面向第一极片100端部的一侧,从而避免第二极片中的锂离子扩散至两端并未与第一极片相对于的部分中,提高了电池的存储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离槽可以包括第一隔离槽211和第二隔离槽231,第一段210和第二段220之间可以设有第一隔离槽211,第三段230和第二段220之间可以设有第二隔离槽231,其中,第一隔离槽211可以将第一段210和第二段220之间的涂层断开,而第二隔离槽231可以将第三段230和第二段220之间的涂层断开,从而在第二极片200的头部与尾部均可以形成阻隔效果。
由于第二段220与第一极片100相对,第一段210为第二极片200头部超出第一极片100的部分,第三段230为第二极片200尾部超出第一极片100的部分,因此,第一隔离槽211和第二隔离槽231的设置在第二极片200的头部和尾部都可以形成阻止锂离子扩散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200中的一者为正极片,另一者为负极片,例如,第一极片100为正极片,第二极片200为负极片。
本实施例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中,第一隔离槽211和第二隔离槽231在第二极片200上对应第一极片100多出的部分均起到了隔离的作用,使得第二极片200在卷绕时的头部和尾部上的涂层与中间第一极片100相对应部分的涂层断开,避免第二极片200中的锂离子扩散至两端并未与第一极片100相对于的部分中,从而避免产生锂离子浓度差,提高了电池的恢复容量和残余容量,改善了电极组件应用至电池中时的储能效果。
下面首先对第二极片200的具体的层级结构和头尾部卷绕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极片20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涂层201、第一集流体202和第二涂层203,第一涂层201位于第一集流体202卷绕的内侧,第二涂层203位于第一集流体202卷绕的外侧,从而形成沿第二极片200厚度方向分布的多层结构。
其中,第一隔离槽211可以位于第一集流体202面向第一涂层201的一侧,而第二隔离槽231位于第一集流体202面向第二涂层203的一侧,从而使得第一隔离槽211可以对第二极片200向内卷绕的部分进行隔离,而第二隔离槽231可以对第二极片200向外卷绕的部分进行隔离,以保证对锂离子有良好的隔离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段210作为第二极片200的头部,形成多出第一极片100头部的部分,第一段210卷绕在电极组件的中心,从第二段220至第一段210过渡的位置与第一极片100端部相对的是第二极片200的内侧,即第一涂层201与第一极片100的头部相对,因此,第一隔离槽211设置于第二极片200的内侧可以对锂离子的扩散起到良好的阻隔效果。
第三段230作为第二极片200的尾部,形成多出第一极片100尾部的部分,第三段230卷绕在电极组件外侧,从第二段220至第三段230过渡的位置与第一极片100端部相对的是第二极片200的外侧,即第二涂层203与第一极片100的尾部相对,因此,第二隔离槽231设置于第二极片200的外侧可以对锂离子的扩散起到良好的阻隔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集流体202可以为卷绕的薄片状结构,例如,第一集流体202可以为铜箔,或者,第一集流体202可以采用与铜箔类似属性的金属或者合金材质,而第一涂层201和第二涂层203均可以为导电材质,例如活性碳、石墨等。此外,第一极片100可以包括正极集流体、正极内圈涂层和正极外圈涂层,正极集流体可以采用铝箔或者类似属性的金属及合金材质,而正极内圈涂层和正极外圈涂层的材质可以为含锂金属氧化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极片200的各层可以沿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均厚设置,第一隔离槽211使得第一段210上的第一涂层201与第二段220之间具有间隔空间,第二隔离槽231使得第三段230上的负极外圈层与第二段220之间具有间隔空间,从而有效阻止负极锂离子通过固相扩散。此外,第一极片100也可以采用均厚的设置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210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弯折段212和两个第一延伸段213,两个第一弯折段212和两个第一延伸段213依次交替连接,第一隔离槽211位于与第二段220连接的第一弯折段212,即第一隔离槽211位于第一段210上靠近第二段220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段210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弯折段212相对于第二段220进行两次弯折,其中,第一个第一延伸段213通过第一弯折段212相对于第二段220弯折一定角度,而第二个第一延伸段213可以通过另一个第一弯折段212相对于第一个第一延伸段213弯折一定角度,从而第二极片200的头部可以相对于第一极片100多出两折。
示例性的,第一个第一延伸段213通过第一弯折段212相对于第二段220弯折180°,而第二个第一延伸段213可以通过另一个第一弯折段212相对于第一个第一延伸段213弯折180°,从而可以在靠近第二段220的位置,将第一段210与第二段220进行隔离,提高隔离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段230可以包括两个第二弯折段232和两个第二延伸段233,两个第二弯折段232和两个第二延伸段233依次交替连接,第二隔离槽231位于与第二段220连接的第二弯折段232,即第二隔离槽231位于第三段230上靠近第二段220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段230可以通过两个第二弯折段232相对于第二段220进行两次弯折,其中,第一个第二延伸段233通过第二弯折段232相对于第二段220弯折一定角度,而第二个第二延伸段233可以通过另一个第二弯折段232相对于第一个第二延伸段233弯折一定角度,从而第二极片200的尾部可以相对于第一极片100多出两折。
示例性的,第一个第二延伸段233通过第二弯折段232相对于第二段220弯折180°,而第二个第二延伸段233可以通过另一个第二弯折段232相对于第一个第二延伸段233弯折180°,从而可以在靠近第二段220的位置,将第三段230与第二段220进行隔离,提高隔离效果。
下面对第一隔离槽211和第二隔离槽231的具体设置位置和尺寸范围进行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隔离槽211靠近第二段220的一侧边缘可以与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具有第一间距,其中,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是指第一极片100的卷绕的起始端,即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位于电极组件的内侧,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二极片200的头部产生析锂的状况,进而避免对电池造成损害,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此外,第二隔离槽231靠近第二段220的一侧边缘与第一极片100的第二端具有第二间距,相应的,第一极片100的第二端是指第一极片100的卷绕的结束端,即第一极片100的第二端位于电极组件的外侧,从而可以避免在第二极片200的尾部产生析锂的状况,进而避免对电池造成损害,保证电池的安全性。
示例性的,第一隔离槽211靠近第二段220的一侧边缘与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的间距为W1,W1可以取值的范围为1mm-4mm,具体的,第一隔离槽211与第一极片100的第一端可采用的具体设计间距尺寸包括但不限于1mm、1.1mm、1.5mm、2mm、2.5mm、3mm、3.5mm、3.9mm、4m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这样,在避免产生析锂的同时,可以保证第一段210相对于第二段220与第一极片100端部相对的位置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
示例性的,第二隔离槽231靠近第二段220的一侧边缘与第一极片100的第二端的间距为W2,W2可以取值的范围为1mm-4mm,第二隔离槽231与第一极片100的第二端可采用的具体设计间距尺寸包括但不限于1mm、1.1mm、1.5mm、2mm、2.5mm、3mm、3.5mm、3.9mm、4mm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这样,在避免产生析锂的同时,可以保证第三段230相对于第二段220与第一极片100端部相对的位置具有良好的隔离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中,第二极片200的卷绕起始点为a点,第一隔离槽211背离第二段220的一端为b点,第一隔离槽211靠近第二段220的一端为c点,第二极片200的卷绕结束点为d点,第二隔离槽231背离第二段220的一端为e点,第二隔离槽231靠近第二段220的一端为f点。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极片200展开的情况下,第一隔离槽211的长度为b点和c点的距离,定义b点和c点距离为L11,定义a点和c点的距离为L12,相应的,第二隔离槽231的长度为e点和f点的距离,定义e点和f点的距离为L21,定义d点和f点的距离为L2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离槽211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第一段210的长度,且第一隔离槽211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2mm,即2mm≤L11≤L12,第一隔离槽211沿卷绕方向可以覆盖第一段210的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一隔离槽211沿卷绕方向设置一个底线长度阈值,可以保证第一隔离槽211具有足够的覆盖面,便于在加工时形成第一隔离槽211,同时可以提高防止锂离子扩散的隔离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隔离槽211可以采用的长度尺寸包括但不限于2mm、2.1mm、2.5mm、3mm、3.5mm、4mm、4.5mm、5mm等,且第一隔离槽211可采用的尺寸上限可以由第一段210沿卷绕方向的延伸长度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隔离槽231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第三段230的长度,且第二隔离槽231的长度可以大于等于3mm,即3mm≤L21≤L22,第二隔离槽231沿卷绕方向可以覆盖第三段230的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
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二隔离槽231沿卷绕方向设置一个底线长度阈值,可以保证第二隔离槽231具有足够的覆盖面,便于在加工时形成第二隔离槽231,同时可以提高防止锂离子扩散的隔离效果。
示例性的,第二隔离槽231可以采用的长度尺寸包括但不限于3mm、3.1mm、3.5mm、4mm、4.5mm、5mm等,且第一隔离槽211可采用的尺寸上限可以由第一段210沿卷绕方向的延伸长度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中第二极片展开状态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3和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隔离槽211内设有第一绝缘层214。第二隔离槽231内设有第二绝缘层234。其中,第一绝缘层214沿卷绕方向的长度可以为L13,第二绝缘层234沿卷绕方向的长度可以为L23。
可以理解的是,L13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L11的长度,L23的长度可以小于等于L21的长度,从而保持第二极片200的厚度的一致性,避免电芯组件卷绕形成的电芯产生凹陷。
示例性的,第一绝缘层214和第二绝缘层234可以采用相同或类似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无机固体材料、有机固体材料、胶质类材料等,其中,可采用的无机固体材料包括水合氧化铝(γ-AlOOH)、硫酸钙(CaSO4)、硅酸钙(CaSiO3)、硫酸钡(BaSO4)、三氧化二铝(Al2O3)中的一种或多种,可采用的有机固体材料包括不限于通过加热、湿气、风干、光照等方式固化定型的胶水,可采用的胶纸类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亚胺(PI)等为基材,以聚苯烯、聚丙烯、聚丙烯酸等为胶层。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电极组件还可以包括隔膜300,隔膜300设置于第一极片100和第二极片200之间,隔膜300的两端相对于第一段210和第三段230的末端伸出,且隔膜300覆盖隔离槽,其中,隔膜300相对于第一段210伸出的一端可以覆盖第一隔离槽211,隔膜300相对于第三段230伸出的一端可以覆盖第二隔离槽231。
示例性的,隔膜300的端部超出隔离槽远离第二段220的一侧边缘≥0.5mm,例如,隔膜300相对于第三段230伸出的一端距离第二隔离槽231远离第二段220的一侧的距离W3大于等于0.5mm,包括但不限于0.5mm、0.6mm、1mm、1.5mm、2mm、5mm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锂电池,该锂电池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电极组件。
可以理解的是,锂电池可以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可以包裹在外壳内,外壳可以为软包结构、铝壳结构、钢壳结构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电池包括上述电极组件的全部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锂电池,其中,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与第二极片沿相同方向卷绕设置,第二极片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与第一极片相对设置,第一段与第二段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一段卷绕于第一极片的内侧;第三段与第二段的第二端连接,且第三段卷绕于第一极片的外侧;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设有第一隔离槽,第三段和第二段之间设有第二隔离槽,从而避免第二极片中的锂离子扩散至两端并未与第一极片相对于的部分中,提高了电池的存储容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沿相同方向卷绕设置;
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沿卷绕方向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极片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位于所述第二极片面向所述第一极片端部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片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涂层、第一集流体和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卷绕的内侧,所述第二涂层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卷绕的外侧;
所述隔离槽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段的第一隔离槽,和/或设置于所述第三段的第二隔离槽;所述第一隔离槽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面向所述第一涂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隔离槽位于所述第一集流体面向所述第二涂层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包括两个第一弯折段和两个第一延伸段,两个所述第一弯折段和两个所述第一延伸段依次交替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槽位于所述第一段中与所述第二段连接的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或,
所述第三段包括两个第二弯折段和两个第二延伸段,两个所述第二弯折段和两个所述第二延伸段依次交替连接,所述第二隔离槽位于所述第三段中与所述第二段连接的所述第二弯折段。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靠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极片的起始端具有第一间距;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槽靠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极片的结束端具有第二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范围为1mm-4mm,和/或,所述第二间距范围为1mm-4mm。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段的长度,且所述第一隔离槽的长度大于等于2mm,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槽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段的长度,且所述第二隔离槽的长度大于等于3mm。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槽内设有第一绝缘层;和/或,所述第二隔离槽内设有第二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隔离槽的长度;和/或,所述第二绝缘层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隔离槽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所述隔膜的两端相对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的末端伸出,且所述隔膜的端部超出所述隔离槽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侧边缘≥0.5mm。
10.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极组件。
CN202320414337.1U 2023-03-06 2023-03-06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Active CN219329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4337.1U CN219329293U (zh) 2023-03-06 2023-03-06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14337.1U CN219329293U (zh) 2023-03-06 2023-03-06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9293U true CN219329293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14337.1U Active CN219329293U (zh) 2023-03-06 2023-03-06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9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2307B (zh) 锂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9003948A (ja) 正極集電体に間歇的無地部が形成されたゼリーロール型電極組立体を備える二次電池
CN111211357B (zh) 一种卷绕电芯
CN103109408A (zh) 堆叠二次电池
KR100610261B1 (ko) 안전성을 향상시킨 이종 분리막 구조의 리튬이차전지
JP200405553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4725308A (zh) 极片、电芯和电池
JP4603108B2 (ja) 二次電池の電極ロール
EP0910131B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210092264U (zh) 电芯及电池
KR20130112591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CN117133998B (zh) 电极组件及制备方法、极片、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WO2024022218A1 (zh) 一种正极极片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CN219329293U (zh)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CN219575670U (zh) 电极组件及锂电池
CN103392257B (zh) 锂离子电池
KR20150049516A (ko) 개선된 구조의 젤리-롤 형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 전지
JP2022137789A (ja) 二次電池
JP2005174779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220172188U (zh) 电芯及电池
CN219226370U (zh) 电芯及锂电池
WO2024138707A1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JP2020077492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221282320U (zh) 一种电芯和锂离子电池
EP4391213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ing electrode tape having moisture absorbent layer,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