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23598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23598U
CN219323598U CN202320255164.3U CN202320255164U CN219323598U CN 219323598 U CN219323598 U CN 219323598U CN 202320255164 U CN202320255164 U CN 202320255164U CN 219323598 U CN219323598 U CN 219323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er
absorber
region
absorbent article
di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551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生裕之
吉田英聪
金田悠太郎
丹下雄贵
笹津嵩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1972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126125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23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23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吸收性物品具备:吸收体(8),设置于包括下裆区域(1B)的位置,能够吸收穿戴者的排出液;外装体,具有能够供穿戴者的腹围插通的腰身开口部和能够供穿戴者的腿插通的两个腿围开口部,配置于比吸收体靠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处;左右一对的第1槽,形成于吸收体(8),在与穿戴者的尿道口对应的区域沿着长度方向延伸;高刚性部,形成于吸收体,配置于比第1槽靠后身区域(1R)侧处,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及左右一对的第1伸缩构件,其以伸长状态粘接于外装体,将与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的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拉拽。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一次性尿布、尿垫、生理用品等吸收性物品(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115459)。在日本特开2019-115459中公开了在包围穿戴者的腿部的部位设置有伸缩构件的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尿布通过伸缩构件的收缩而向穿戴者的腿部紧贴。
实用新型内容
若配置于吸收性物品的伸缩构件收缩,则在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上作用收缩方向的力,由于伸缩构件的收缩力,吸收体向伸缩构件的收缩方向变形。若吸收性物品的背侧的吸收体变形,则可能会陷入穿戴者的臀部的臀股沟(裂缝)而穿戴感下降。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抑制穿戴感的下降的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形成于吸收体的高刚性部和将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拉拽的左右一对的伸缩构件。
详细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设置于包括所述下裆区域的位置,能够吸收所述穿戴者的排出液;外装体,具有能够供所述穿戴者的腹围插通的腰身开口部和能够供所述穿戴者的腿插通的两个腿围开口部,配置于比所述吸收体靠所述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处;左右一对的第1槽,形成于所述吸收体,在与所述穿戴者的尿道口对应的区域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高刚性部,形成于所述吸收体,配置于比所述第1槽靠所述后身区域侧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及左右一对的第1伸缩构件,其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所述外装体,将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的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拉拽。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高刚性部可以是挤压槽。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高刚性部可以与所述第1槽相连。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高刚性部可以配置于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1槽可以配置于比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靠所述前身区域侧处。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外装体可以具有形成外表面的外罩片和配置于所述外罩片的皮肤面侧处的内罩片,可以是,所述第1伸缩构件配置于所述外罩片与所述内罩片之间,在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所述外罩片和所述内罩片为非粘接。
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可以具备第2伸缩构件,该第2伸缩构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比所述吸收体靠所述非皮肤面侧处,配置于与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槽之间重叠的区域,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伸缩。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2伸缩构件可以在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以包括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槽之间的方式延伸。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2伸缩构件可以配置于比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靠所述前身区域侧处。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在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所述第2伸缩构件和所述吸收体可以为非粘接。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吸收体重叠,且伸缩方向具有所述宽度方向的成分。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之间,所述外装体与所述吸收体可以粘接。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第1槽重叠。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比所述第1槽靠外侧处。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在所述外装体,可以在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的前后形成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折痕。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所述折痕可以形成于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之间。
在上述方案涉及的吸收性物品中,可以在形成于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的前后的折痕之间,在所述外装体形成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其他折痕。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穿戴感的下降。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和图3B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的展开图。
图4是从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将吸收体抽出而示出的展开图。
图5是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以图3B的I-I线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6是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以图3B的II-II线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的平面图。
图8是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的平面图。
图9是实施方式4涉及的尿布的平面图。
图10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是例示,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的构成。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大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以下,简称作“尿布”)的立体图的一例。在尿布中,将连结与穿戴者的腹部相对地配置的前身和与背部相对地配置的后身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也称作前后方向)。配置于穿戴者的下裆(与胯裆相对地配置)的下裆部位于这些前身(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后身(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之间(长度方向的中央)。另外,在尿布被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将朝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设为皮肤面侧,将皮肤面侧的相反侧设为非皮肤面侧。而且,将连结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也称作左右方向)。除此之外,将从厚度方向观察设为平面观察。尿布1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向穿戴者的下裆穿戴。另外,在本申请中使用的与方向相关的用语意味着在尿布1被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前后左右一致的方向。例如,在本申请中说成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意味着在尿布1被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左右一致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例示具有能够供穿戴者的腹围插通的腰身开口部和能够供穿戴者的左右的各下肢插通的左右一对的腿围开口部的筒状构造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大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但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不限定于大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儿童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
尿布1具有:下裆区域1B,是与在穿戴状态下覆盖穿戴者的阴部(下裆)的下裆区域对应的部位;前身区域1F,是与穿戴者的腰身处的前身对应的部位,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腹部侧;及后身区域1R,是与穿戴者的腰身处的后身对应的部位,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背部侧。在此,前身区域1F位于下裆区域1B的前侧,后身区域1R位于下裆区域1B的后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因此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互相被接合,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互相被接合。由此,在尿布1中,由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形成躯干开口部2T(本公开的“腰身开口部”的一例)。另外,在尿布1中,在不被实施上述接合的下裆区域1B的左侧的部位形成有左下肢开口部2L,在下裆区域1B的右侧的部位形成有右下肢开口部2R。并且,尿布1若以穿戴者的左下肢向左下肢开口部2L插通、穿戴者的右下肢向右下肢开口部2R插通、穿戴者的躯干部进入躯干开口部2T的方式被穿戴,则以前身区域1F配置于穿戴者的腹部侧、后身区域1R配置于穿戴者的背部侧、左下肢开口部2L和右下肢开口部2R包围穿戴者的大腿部的状态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由于尿布1以这样的方式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所以穿戴者能够以穿戴有尿布1的状态自由行动。此外,左下肢开口部2L及右下肢开口部2R是本公开的“两个腿围开口部”的一例。
在尿布1中,主要以下裆区域1B附近为中心而配置有能够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吸收体。另外,在尿布1中,为了抑制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皮肤之间形成成为液体的流出路径的间隙,在包围穿戴者的左下肢的大腿部的左下肢开口部2L设置有立体褶裥3BL,在包围穿戴者的右下肢的大腿部的右下肢开口部2R设置有立体褶裥3BR(在图1中未图示),在包围穿戴者的腹围的部位设置有腰褶裥3R及腹褶裥12。另外,在包围穿戴者的腿的根部的位置设置有腿褶裥3LF、3LR(在图1中,腿褶裥3LR未图示)。此外,腿褶裥3LF设置于前身区域1F,腿褶裥3LR设置于后身区域1R。并且,在图1中,仅例示了腿褶裥3LF。立体褶裥3BL、3BR和腰褶裥3R通过伸缩构件的弹性力而收缩,从而向穿戴者的皮肤紧贴。另外,腿褶裥3LF、3LR防止在穿戴者的腿的根部与尿布1之间产生间隙。由此,从穿戴者的阴部排出的排出液几乎不从尿布1漏出地被尿布1的吸收体吸收。
此外,尿布1能够与未图示的内垫组合而使用。内垫是具备吸收体的大致长方形的吸收性物品,吸收穿戴者的排出液。在将尿布1和内垫组合而使用的情况下,在尿布1的皮肤面侧,以与穿戴者的排出孔抵接的方式放置内垫。排出液首先被内垫吸收,仅未能由内垫吸收的排出液到达尿布1的吸收体,进一步被吸收。因而,即使在排出液的量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排出液从尿布1漏出。另外,在排出液的量少而能够由内垫全部吸收的情况下,即使排出液被排出也仅更换内垫即可,因此能够减轻介助成本。另外,能够使尿布1的更换频率低而将尿布1长时间使用。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1的分解立体图的一例。尿布1具有罩片(本公开的“外罩片”的一例)4和内罩片5。罩片4和内罩片5是被贴合在一起而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的大致沙漏形状(葫芦形状)的片,除了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和后身区域1R侧的端部以外是相同的形状且是大致相同的大小。在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罩片4层叠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内罩片5层叠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在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设置有用于形成腰褶裥3R、腹褶裥12及腿褶裥3LF、3LR的伸缩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伸缩构件而采用了线状橡胶。此外,作为伸缩构件,能够取代线状橡胶而适当选择带状的橡胶等伸缩构件。
罩片4和内罩片5例如为了抑制排出物的泄漏,能够使用由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无纺布作为其材料。在此,作为液体不透过性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例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以下,有时将吸收体8及对吸收体8组合背片6、顶片9、侧片10L、10R而得到的构成设为内装体,作为与内装体对应的概念,将配置有线状橡胶的罩片4和内罩片5合起来表述为外装体(本公开的“外装体”的一例)。
尿布1具有在罩片4和内罩片5的穿戴者侧的面上依次层叠的背片6、吸收体8及顶片9。背片6是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从穿戴者的前身经由下裆而到达后身的长度且在相对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大致长方形的片。吸收体8、顶片9均是与背片6同样地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观的片状的构件,以长度方向与背片6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相对于背片6依次层叠。背片6是为了抑制排出物的泄漏而以非透液性的热塑性树脂为材料而形成的片。另外,在背片6设置有微小的孔。孔既防止透液又能够通气。孔例如设置于与吸收体8重叠的区域。另外,顶片9是以包覆吸收体8的吸水面的方式配置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片状的构件。该顶片9在其一部分或全部具有液体透过性。因而,在尿布1被穿戴的状态下,从穿戴者排出的液体通过可能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顶片9而向吸收体8浸入,在此处被吸收。作为液体透过性的片,例如可举出织布、无纺布、多孔质膜。另外,顶片9也可以具有亲水性。
吸收体8具有吸收芯8c和将吸收芯8c包入的芯包裹片7(透水性片)。吸收芯8c为具有缩窄部的大致沙漏型。吸收芯8c具有使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具有交联构造的亲水性聚合物即SAP(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 Absorbent Polymer)等粒状的吸收性树脂(高分子吸收材料)保持于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或棉纤维这样的纤维素系纤维的短纤维、对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纤维实施亲水化处理后的短纤维的间隙的构造。吸收芯8c若吸收从穿戴者排出的液体,则使保持于短纤维内的间隙的吸收性树脂溶胀而将该液体保持于短纤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8c为中央部附近缩窄的大致沙漏型。吸收芯8c能够采用与目的相应的适当的形状。作为吸收芯8c的形状,例如可举出矩形状、椭圆形状、其他各种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1张垫形成吸收芯8c,但吸收芯8c也可以通过层叠多张垫而形成。
芯包裹片7是薄的液体透过性的片,通过将吸收芯8c利用芯包裹片7包住,上述的吸收芯8c的SAP不容易向其他的构造混入。另外,吸收芯8c的走样被抑制。芯包裹片7能够利用纸浆纤维来形成,作为一例,能够使用纸巾。芯包裹片7可以是1张片,但也可以由配置于穿戴者的皮肤侧的上侧片和配置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且绕到吸收芯8c的侧面和皮肤面侧的下侧片这2张片构成。在芯包裹片7由2张片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上侧片的宽度方向端部由其他的片(例如,后述的侧片10L、10R、背片6、顶片9)包住的构造。此外,吸收体8由背片6和顶片9包住,通过这些片也能够抑制走样,因此也能够不设置芯包裹片7。
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均从前身区域1F延伸至后身区域1R。由此,若将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层叠并覆盖穿戴者的阴部(下裆),则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各自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成为位于穿戴者的腹侧和背侧的状态。即,穿戴者的阴部成为从穿戴者的腹侧到背侧为止由吸收体8覆盖的状态。因此,不管穿戴者以将腹部朝下的姿势和将背部朝下的姿势的哪个姿势将液体向体外排出,排出的液体都会经由顶片9而与吸收体8接触。
另外,在背片6与芯包裹片7之间,从前身区域1F遍及到下裆区域1B在长度方向上以伸长状态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设置有线状橡胶4F7(本公开的“第2伸缩构件”的一例)。线状橡胶4F7粘接于背片6,经由背片6而粘接于内罩片5及罩片4。线状橡胶4F7发挥使内罩片5及罩片4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此外,设置线状橡胶4F7的区域优选是吸收体8和内罩片5为非粘接的区域,但也可以是吸收体8与内罩片5粘接的区域。此外,线状橡胶4F7也可以设置于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
另外,在线状橡胶4F7的皮肤面侧配置有线状橡胶罩片13(伸缩构件罩片)。线状橡胶罩片13从皮肤面侧覆盖线状橡胶4F7且粘接于背片6。线状橡胶罩片13配置于线状橡胶4F7与吸收体8之间。另外,线状橡胶罩片13未整体与吸收体8的芯包裹片7粘接。线状橡胶罩片13配置于吸收体8与背片6之间,粘接于背片6且一部分与吸收体8的芯包裹片7为非粘接。由此,能够防止在吸收体8上过度作用线状橡胶4F7的弹性力(收缩力),防止吸收体8过度变形。此外,在取代线状橡胶4F7而使用带状的伸缩构件的情况下,能够不设置线状橡胶罩片13地、使伸缩构件和芯包裹片7在一部分为非粘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橡胶罩片13以与背片6相同的长度形成。此外,线状橡胶罩片13也可以以与线状橡胶4F7的延伸区域一致的长度形成,还可以形成得比线状橡胶4F7的延伸区域长且比背片6短。此外,线状橡胶罩片13的一部分与吸收体8为非粘接。线状橡胶罩片13也可以整体与吸收体8为非粘接。
另外,尿布1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的立体褶裥3BL、3BR的细长的带状的侧片10L、10R。侧片10L、10R设置于顶片9的长边的部分。并且,在侧片10L、10R,沿着长度方向以伸长的状态粘接有线状橡胶10L1、10R1。由此,若通过罩片4的成为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的边缘4F4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的边缘4R4互相被接合且罩片4的成为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的边缘4F5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的边缘4R5互相被接合而成为如图1所示的完成状态的尿布1,则侧片10L、10R由线状橡胶10L1、10R1的收缩力在长度方向上拉近而沿着折回线10L2、10R2从顶片9立起。其结果,形成防止液体从左下肢开口部2L及右下肢开口部2R流出的立体褶裥3BL、3BR。
在此,关于侧片10L、10R,在形成了立体褶裥3BL、3BR的情况下立体褶裥3BL、3BR各自的立起线间的宽度方向的间隔设置成供内垫进入的程度。此外,边缘4F4和边缘4R4、边缘4F5和边缘4R5的接合方法不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通过热封、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来进行。
而且,尿布1具有夹着背片6、吸收体8、顶片9、侧片10L、10R而在罩片4的前身区域1F中层叠于穿戴者侧的面的端片11F和在罩片4的后身区域1R中层叠于穿戴者侧的面的端片11R。端片11F、11R是在顶片9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重叠于罩片4、内罩片5的长条状的片。端片11F、11R是非透水性的无纺布,主要在尿布1的腰身抵接部分处将罩片4和内罩片5加强。另外,在端片11F、11R分别涂布有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而与内罩片5粘接。端片11F、11R层叠于比由背片6、吸收体8、顶片9、侧片10L、10R形成的层叠体靠皮肤面侧处,防止层叠体的端部与皮肤面直接接触而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
图3A和图3B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实施方式1涉及的尿布1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的一例。图3A示意性地示出了将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从左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图3B是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
如图3B所示,形成腿褶裥3LF的线状橡胶4F3以沿着在尿布1被组装好的情况下供穿戴者的腿进入的右下肢开口部2R及左下肢开口部2L的前身区域1F侧的边缘的方式设置。线状橡胶4F3以伸长状态粘接于罩片4和内罩片5。并且,线状橡胶4F3在前身侧的下裆区域1B中以在左右方向上横穿的方式设置。在这样以在左右方向上横穿的方式设置线状橡胶4F3的部位处,在尿布1的厚度方向上线状橡胶4F3和吸收体8重叠。另外,这样的横穿区域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成为尿布1被穿戴的情况下的与穿戴者的尿道口对应的区域。此外,在厚度方向上与吸收体8重叠的区域中,线状橡胶4F3的配置方式不限定于如图3B所示那样横穿。线状橡胶4F3的延伸方向具有宽度方向的成分即可,优选线状橡胶4F3的延伸方向的宽度方向成分比长度方向成分大即可。
另一方面,形成腿褶裥3LR的线状橡胶4R3(本公开的“第1伸缩构件”的一例)以沿着右下肢开口部2R及左下肢开口部2L的后身区域1R侧的边缘的方式设置。线状橡胶4R3以伸长状态粘接于罩片4和内罩片5。并且,在后身侧的下裆区域1B中,线状橡胶4R3的顶端部朝向宽度方向。然而,线状橡胶4R3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被切断,左侧的线状橡胶4R3和右侧的线状橡胶4R3未相连。
另外,内罩片5和吸收体8从前身区域1F遍及到后身区域1R经由背片6而由粘接剂适当粘接。然而,在如图3B所示那样在前身区域1F中线状橡胶4F3横穿的区域中,内罩片5和吸收体8为非粘接(设为非粘接区域15)。实际上,在非粘接区域15中,内罩片5和背片6为非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状橡胶4F3和吸收体8重叠的下裆区域1B的重叠区域的整个区域设置有非粘接区域15。
另外,如图3B所示,线状橡胶4F7从前身区域1F遍及到下裆区域1B在长度方向上以伸长的状态设置于背片6与芯包裹片7之间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实际上,线状橡胶4F7设置于背片6与线状橡胶罩片13(在图3B中未图示)之间。此外,比线状橡胶4F7靠下裆区域1B侧处对应于穿戴者穿戴了尿布1的情况下的穿戴者的肛门。另外,吸收体8以包围线状橡胶4F7的方式呈线状地被挤压,在图3B中表示为线14。线14在下裆区域1B侧的端部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另外,线14在前身区域1F侧的端部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折弯。此外,这样的吸收体8的挤压例如通过由辊进行压纹加工而实现。
罩片4在图2所记载的折回线4FF、4RF处一端侧被折回。上述的腰褶裥3R是通过在罩片4的前身区域1F以伸长的状态粘接线状橡胶(线状的橡胶)4F1且在罩片4的后身区域1R以伸长的状态粘接线状橡胶(线状的橡胶)4R1而形成的。线状橡胶4F1、4F2沿着若被折回则形成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的折回线4FF,从折回线4FF侧起按照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F2的顺序设置。同样,腹褶裥12是通过在罩片4的前身区域1F以伸长的状态粘接线状橡胶4F2且在罩片4的后身区域1R以伸长的状态粘接线状橡胶4R2而形成的。线状橡胶4R1、4R2也与线状橡胶4F1、4F2同样,沿着若被折回则形成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的折回线4RF,从折回线4RF侧起按照线状橡胶4R1、线状橡胶4R2的顺序设置。
因而,线状橡胶4F1、4F2以成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另外,线状橡胶4R1、4R2以成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由此,若边缘4F4和边缘4R4互相被接合且边缘4F5和边缘4R5互相被接合,则线状橡胶4F1、4F2和线状橡胶4R1、4R2形成沿着躯干开口部2T环绕的实质上环状的伸缩构件,发挥使躯干开口部2T在绕躯干方向上收缩的功能。即,线状橡胶4F1、4F2和线状橡胶4R1、4R2发挥收缩力而使尿布1向穿戴者紧贴,防止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腹围之间形成间隙。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在其下裆区域1B侧的一部分处与吸收体8重叠。
线状橡胶4F1、4R1以沿着成为图1所示的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的部分而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线状橡胶4F2、4R2隔开预定的间隔而平行地设置。线状橡胶4F1、4R1在尿布1被穿戴的状态下,将穿戴者的腹围在比线状橡胶4F2、4R2靠上侧处比较强力地系紧。线状橡胶4F1、4R1承担使尿布1向穿戴者紧贴而防止穿戴位置偏移、防止排出液从腹部、背部漏出的功能。线状橡胶4F2、4R2缓和由线状橡胶4F1、4R1的收缩力引起的向穿戴者的压迫感。
罩片4在折回线4FF、4RF处被折回而延伸至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R1的配置区域,利用该折回的部分将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R1的配置区域加强。端片11F、11R(参照图2)设置于在折回线4FF、4RF处被折回后的罩片4未延伸的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的配置区域,将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的配置区域加强。
此外,在本申请中,片重叠的状态不限定于互相重叠的片彼此以互相整面地接触的状态重叠的方式,是包括片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方式的概念。例如,端片11F的在背片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一部分与罩片4的一部分以接触的状态重叠。尿布1除了将吸收体8夹在中间的背片6及顶片9之外,还堆叠形成有罩片4、端片11F、11R、内罩片5、侧片10L、10R,因此可以说具有将这多个片堆叠而成的层叠体。
在此,使用图4~图6来对形成于吸收体8的线14进行说明。图4是从尿布1将吸收体8、线状橡胶4F3、4R3的一部分及线状橡胶4F7抽出而示出的平面图。图5是将尿布1以图3B的I-I线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6是将尿布1以图3B的II-II线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线14具有5条槽。5条槽由槽14AL、14AR、槽14BL、14BR(本公开的“第1槽”的一例)、槽14C(本公开的“高刚性部”的一例)构成。槽14AL、14AR是形成于吸收体8且在与穿戴者的腹股沟部对应的区域从尿布1的宽度方向中央朝向外侧而从下裆区域1B向前身区域1F侧端部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槽。槽14AL、14AR是通过挤压吸收体8而形成的挤压槽。此外,槽14AL、14AR可以通过仅挤压吸收芯8c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包括芯包裹片7在内地挤压吸收体8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4AL、14AR通过从皮肤面侧挤压芯包裹片7及吸收芯8c而形成。吸收体8通过形成槽14AL、14AR而沿着穿戴者的腹股沟部折弯。
另外,形成有在平面观察设置有槽14AL、14AR的区域的情况下包括与槽14AL、14AR重叠的区域地设置且吸收体8和内罩片5为非粘接的非粘接区域15。此外,在图4中,将非粘接区域15涂上底纹而图示。若假设未包括与槽14AL、14AR重叠的区域地形成非粘接区域15、且在该区域中吸收体8与内罩片5粘接,则外装体被扩展而成为与皮肤侧抵碰的状态,其结果,外装体的状态向吸收体8传递,会对吸收体作用从沿着腹股沟部折弯的状态向平坦的状态接近的力。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通过如上述这样构成,能够将沿着腹股沟部折弯的状态的吸收体8维持折弯的状态而向皮肤面侧抵靠。由此,尿布1能够提高吸收体8相对于穿戴者的皮肤的紧贴性。
另外,如图4所示,非粘接区域15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为大致矩形状。尿布1在穿戴状态下,在外装体在左右方向上被拉拽的状态下,能够利用外装体将吸收体8向皮肤面侧顶起,将吸收体8向穿戴者的皮肤面抵靠。由此,尿布1能够提高吸收体8相对于穿戴者的皮肤的紧贴性。
另外,在如图4那样平面观察尿布1的情况下,尿布1具备在与非粘接区域15重叠的区域中以伸长状态粘接于内罩片5及罩片4的线状橡胶4F3。此外,如图3B所示,线状橡胶4F3的端部配置于左下肢开口部2L、右下肢开口部2R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通过将腿向设置于外装体的左右的下肢开口部2L、2R插通,从而外装体被向宽度方向外侧方向拉拽,线状橡胶4F3也被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由此,在线状橡胶4F3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穿下裆区域1B的区域中,外装体被向皮肤面侧顶起,但在该区域设置有吸收体8和外装体为非粘接的非粘接区域15。因而,吸收体8一边保持沿着腹股沟部折弯的状态,一边由外装体以向皮肤面侧接近的方式顶起。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腿褶裥形成用的线状橡胶4F3在非粘接区域15中延伸且左右相连,但也可以分别设置有设置于非粘接区域15且横穿下裆区域1B的线状橡胶和腿褶裥形成用的线状橡胶。另外,也可以是,线状橡胶4F3的端部粘接于外装体,在宽度方向中央部即非粘接区域15中,在配置于外装体与背片之间的别的片材粘接有线状橡胶。即使这样构成,若背片和别的片材在非粘接区域15中为非粘接,则尿布1也能够得到上述的效果。
接着,对槽14BL、14BR进行说明。槽14BL、14BR是形成于吸收体8且在与穿戴者的尿道口对应的区域沿着长度方向而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槽。槽14BL、14BR是通过挤压吸收体8而形成的挤压槽。此外,槽14BL、14BR可以通过仅挤压吸收芯8c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包括芯包裹片7在内地挤压吸收体8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4BL、14BR通过从皮肤面侧挤压芯包裹片7及吸收芯8c而形成。吸收体8通过形成有槽14BL、14BR,从而使槽间的吸收体8成为向尿道口侧隆起的状态。由此,尿布1能够将吸收体8向尿道口抵靠,因此能够提高吸收体8相对于穿戴者的皮肤的紧贴性。
另外,线状橡胶4F3在平面观察的情况下包括与槽14BL、14BR的前身区域1F侧重叠的区域地配置。通过该构成,提高了利用线状橡胶4F3将吸收体8以折弯的状态向穿戴者的皮肤面侧抵靠的效果。这是因为:通过在线状橡胶4F3和吸收体8重叠的区域设置非粘接区域15,从而不会由于线状橡胶4F3的收缩而使吸收体8变形,能够将通过槽14BL、14BR而折弯的形状的吸收体8向皮肤侧抵靠。另外,为了起到该效果,优选的是,在将腿插通于左右的下肢开口部2L、2R的状态下线状橡胶4F3在左右方向上被拉拽,由此将吸收体8向皮肤抵靠。因而,线状橡胶4F3适合是在尿布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配置其端部的腿褶裥形成用的线状橡胶。另外,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腿褶裥形成用的线状橡胶4F3与槽14AL、14AR重叠,则适于将沿着腹股沟部折弯的吸收体8通过线状橡胶4F3的收缩力而向穿戴者的皮肤面侧抵靠。另外,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腿褶裥形成用的线状橡胶4F3与槽14BL、14BR重叠,则适于将吸收体8向尿道口抵靠或者将配置于顶片9上的内垫(尿垫)向尿道口抵靠。此外,尿布1也可以设为以下构成:线状橡胶4F3与槽14AL、14AR重叠,线状橡胶4F3未与槽14BL、14BR重叠,由此,适于将沿着腹股沟部折弯的吸收体8通过线状橡胶4F3的收缩力而向穿戴者的皮肤面侧抵靠。另外,尿布1还可以设为以下构成:线状橡胶4F3未与槽14AL、14AR重叠,线状橡胶4F3与槽14BL、14BR重叠,由此,若腿褶裥形成用的线状橡胶4F3与槽14BL、14BR重叠,则适于将吸收体8向尿道口抵靠或者将配置于顶片9上的内垫(尿垫)向尿道口抵靠。另外,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尿布1当然也可以是,线状橡胶4F3与槽14AL、14AR及槽14BL、14BR重叠,采用上述的2个合适的构成的双方。
此外,槽14AL、14AR及槽14BL、14BR不限于挤压槽。槽14AL、14AR及槽14BL、14BR只要能够以槽为起点而将吸收体8折弯即可,也可以是通过使吸收芯8c的纸浆的目付仅在槽形成部减小而形成的减薄槽、贯通槽。此外,通过使槽14AL、14AR及槽14BL、14BR为挤压槽,能够将槽形成部分高刚性化,防止槽形成部分的走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4AL和槽14BL相连,槽14AR和槽14BR相连。由此,能够将槽14AL和槽14BL、槽14AR和槽14BR一体地形成。此外,槽14AL和槽14BL也可以设有间隔地相邻,槽14AR和槽14BR也可以设有间隔地相邻。另外,在这些槽之间设置有间隔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槽14AL的延长线上配置槽14BL的端部,也可以不在槽14AR的延长线上配置槽14BR的端部。
另外,非粘接区域15包括在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与槽14BL、14BR的前身区域1F侧端部重叠的区域。通过将腿向设置于外装体的左右的下肢开口部2L、2R插通,从而外装体被向宽度方向外侧方向拉拽,线状橡胶4F3也被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由此,在线状橡胶4F3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横穿下裆区域1B的区域中,外装体被向皮肤面侧顶起,但设置有吸收体8和外装体为非粘接的非粘接区域15。因而,吸收体8一边保持在槽14BL、14BR之间向尿道口侧隆起的状态,一边由外装体以向尿道口侧接近的方式顶起。由此,尿布1能够将吸收体8抵靠于尿道口,因此能够提高吸收体8相对于穿戴者的皮肤的紧贴性。
接着,对槽14C进行说明。槽14C形成于吸收体8,配置于比槽14BL、14BR靠后身区域1R侧处,在宽度方向上延伸。槽14C是通过挤压吸收体8而形成的挤压槽。此外,槽14C可以通过仅挤压吸收芯8c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包括芯包裹片7在内地挤压吸收体8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4C通过从皮肤面侧挤压芯包裹片7及吸收芯8c而形成。
槽14C是挤压槽,因此与槽形成区域外相比成为高刚性部。另外,尿布1通过形成有槽14BL、14BR,从而在穿戴状态下吸收体8在穿戴者的腿的作用下在左右方向上缩窄,吸收体8以槽14BL、14BR为起点而以向皮肤侧凸出的方式折弯,提高了相对于尿道口的紧贴性。然而,若吸收体8的以槽14BL、14BR为起点而向皮肤侧凸出的部分延伸至穿戴者的肛门,则吸收体8朝向肛门凸出而吸收体8进入臀部的臀股沟(裂缝)而可能会给穿戴者造成违和感。另外,若吸收体8进入臀部的臀股沟,则从肛门排出的粪便由吸收体8向皮肤面侧顶起,粪便也可能会与皮肤抵碰。因此,吸收体8朝向肛门凸出而吸收体8进入臀部的臀股沟,这是不希望的。
为了抑制该问题的产生,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中,形成了槽14C。尿布1通过具备槽14C,能够避免在尿布1的与肛门对应的区域中吸收体8向皮肤侧凸出。尿布1通过设置有在与肛门对应的区域中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高刚性部即槽14C,从而在肛门、臀股沟与吸收体8之间形成空间,抑制上述的问题的产生。此外,在图4中,与肛门对应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是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穿戴者的肛门所在的区域。
槽14BL、14BR能够使吸收体8以在宽度方向上切断的情况下成为W字状的方式折弯,能够将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抵靠于尿道口。若仅在尿道口对应区域设置槽14BL、14BR而在槽形成区域以外的部分吸收体8成为平面状,则槽不作为吸收体8的折弯机构发挥功能。因而,需要使槽比尿道口对应区域长地延伸。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槽14BL、14BR包括从腹侧的尿道口对应区域到背侧的肛门对应区域30为止地延伸。肛门对应区域30是在尿布1的穿戴状态下穿戴者的肛门所在的区域。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通过使槽14BL、14BR延伸至肛门对应区域30,能够将吸收体8折弯成W字状,提高吸收体8向穿戴者的尿道口的紧贴性。然而,若将槽14BL、14BR形成至肛门对应区域30,吸收体8沿着槽14BL、14BR而折弯,则吸收体8可能会陷入穿戴者的臀部的臀股沟(裂缝)。若假设吸收体陷入穿戴者的臀股沟,则穿戴者会感到压迫感,并且穿戴者排出的粪便会向臀股沟周边的皮肤面抵靠,穿戴感会下降。于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具备槽14C。由此,尿布1通过抑制肛门对应区域30的吸收体8沿着槽14BL、14BR折弯来防止吸收体8陷入穿戴者的臀股沟,能够抑制穿戴感的下降。此外,通过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使线状橡胶4R3的内侧端部成为不与吸收芯8c重叠的位置,能够防止在尿布1的非穿戴时线状橡胶4R3收缩而使吸收芯8c走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4BL、14BR也是挤压槽,因此能够将槽14BL、14BR和槽14C在同一工序中形成。另外,槽14C可以与槽14BL、14BR相连。由此,能够将槽14BL、14BR和槽14C一体地形成。另外,即使槽14C与槽14BL、14BR相连,在槽14BL、14BR之间吸收体8也向皮肤侧凸出,但在作为其背侧的槽14C的形成区域中抑制吸收体8成为凸状。另外,槽14BL、14BR配置于比与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靠前身区域1F侧处。由此,尿布1能够抑制在与肛门对应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中吸收体8凸出。
另外,尿布1具备在长度方向上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比吸收体8靠非皮肤面侧处的线状橡胶4F7。线状橡胶4F7配置于与一对槽14BL、14BR之间重叠的区域,在长度方向上伸缩。线状橡胶4F7使作为外装体的内罩片5及罩片4收缩,将吸收体8向皮肤面侧顶起。由此,尿布1能够将在一对槽14BL、14BR之间吸收体8向尿道口侧成为凸状的部分利用外装体而向皮肤面侧抬起。尿布1能够将吸收体8抵靠于尿道口,因此能够提高吸收体8相对于穿戴者的皮肤的紧贴性。
另外,线状橡胶4F7在平面观察尿布1的情况下包括左右一对的槽14AL、14AR之间地延伸。在吸收体8以槽14AL、14AR为起点而折弯且成为了沿着腹股沟部的状态的区域中,外装体在长度方向上收缩,成为向非皮肤侧浮起的状态,容易沿着腿的根部变形。由此,尿布1能够提高穿戴感。
如上所述,线状橡胶4F7在槽14AL、14AR之间及槽14BL、14BR之间延伸。如图3B所示,在平面观察尿布1的状态下,线状橡胶4F7未与腹褶裥用的线状橡胶4F2重叠。尿布1通过这样构成,从而在腹褶裥的下裆区域1B侧与穿戴者的皮肤面形成空间,到达了前身区域1F侧(腹侧)的左右方向的尿容易绕到左右方向另一方。例如,在穿戴者是男性的情况下,在男性性器官的顶端朝向左右方向的任一方的状态下穿戴者排尿的情况下,尿容易绕到左右方向另一方,因此尿布1能够抑制漏尿。
另外,线状橡胶4F7配置于比与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靠前身区域1F侧处。换言之,线状橡胶4F7配置于比槽14C靠前身区域1F侧处。通过这样构成,尿布1通过线状橡胶4F7的收缩力而将外装体向皮肤面侧抬起,由此,将在槽14BL、14BR之间吸收体8凸出的部分向皮肤面侧抬起,但在与肛门对应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中抑制吸收体8向皮肤面侧抬起。尿布1能够使肛门和尿布1的皮肤面侧容易分离。
另外,在与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中,线状橡胶4F7和吸收体8为非粘接。关于该构成,使用图5及图6来说明。如图6所示,线状橡胶罩片13也在与肛门对应的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延伸。因而,线状橡胶罩片13与芯包裹片7的非皮肤面侧为非粘接,因此,在线状橡胶4F7的延伸区域中,也如图5所示,在线状橡胶罩片13与吸收体8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通过线状橡胶4F7、线状橡胶4R3收缩,从而外装体被拉拽,该间隙扩大。由此,尿布1更容易在吸收体8与穿戴者的肛门之间形成空间。另外,在肛门对应区域30中,罩片4和内罩片5为非粘接。由此,尿布1更容易在吸收体8与穿戴者的肛门之间形成空间。
<变形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线状橡胶4F3在宽度方向上横穿的非粘接区域15中,吸收体8和内罩片5为非粘接,但也可以在图4所示的非粘接区域15中吸收体8与内罩片5局部粘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相对于内罩片5防止吸收体8的偏移。此外,局部粘接的部位例如可以是宽度方向的中央部。
<实施方式2>
接着,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尿布1进行说明。图7是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与槽14BL、14BR重叠。通过槽14BL、14BR和线状橡胶4R3重叠,能够从槽14BL、14BR正下方将槽14BL、14BR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能够抑制在肛门对应区域30中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截面形状成为W字状,抑制吸收体8陷入臀部的臀股沟。通过将槽14BL、14BR从其正下方拉拽,从而力在将吸收体8从顶片9剥离的方向上作用,容易使槽14BL、14BR变形,即,能够减弱挤压槽的刚性(硬度),在肛门对应区域中,减弱基于槽14BL、14BR的使吸收体8变形成W字状的力。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尿布1中,左右两侧的线状橡胶4R3延伸至与吸收芯8c重叠的位置且肛门对应区域30的附近。具体而言,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与吸收体8重叠,且伸缩方向具有宽度方向的成分。由此,线状橡胶4R3能够将吸收体8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更可靠地拉拽。尿布1更容易在吸收体8与穿戴者的肛门之间形成空间。
另外,在一对线状橡胶4R3之间,内罩片5与吸收体8粘接。在此,一对线状橡胶4R3之间是图4所示的肛门对应区域30。通过将吸收体8与外装体粘接,从而一对线状橡胶4F3之间的弯曲刚度升高,截面形状难以成为W字状。相对于此,在腹侧的尿道口对应区域中,由于设置有非粘接区域15,所以吸收体8比肛门对应区域30容易折弯。此外,为了使尿道口对应区域的吸收体8与肛门对应区域30相比容易折弯,也可以使尿道口对应区域与肛门对应区域30相比吸收体8与内罩片5的粘接部变窄,或者使该粘接部朝向腹侧依次变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14BL、14BR以包括尿道口对应区域~肛门对应区域30的方式设置。此外,槽14BL、14BR的背侧端部是肛门对应区域30。若假设在比肛门对应区域30进一步靠背侧处形成有槽,则即使利用伸缩构件将吸收体8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拽,也可能会作用有在肛门对应区域30的前后使吸收体8的截面变形成W字状的力。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槽14BL、14BR的背侧端部配置于肛门对应区域30内,能够避免在肛门对应区域30的前后使吸收体8的截面变形成W字状的力作用于吸收体8。
另外,尿布1在腹侧通过线状橡胶4F1、4F2而向腰身紧贴,通过线状橡胶4F3而向腿围紧贴,由此,能够使背侧的穿戴者的肛门附近从穿戴者浮起而在肛门附近形成空间,并在该空间收容粪便。由此,尿布1也能够抑制穿戴感的下降。另外,通过设置非粘接区域15,线状橡胶4F3的收缩力不是为了使吸收体8在左右方向上收缩而使吸收体8变形成W字状发挥作用,而是为了将吸收体8向皮肤面侧顶起而提高尿道口对应区域中的吸收体与皮肤的紧贴性而发挥作用。
<实施方式3>
接着,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尿布1进行说明。图8是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也可以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比槽14BL、14BR靠外侧处。与将槽14BL、14BR从其正下方拉拽相反,使槽14BL、14BR的部分的吸收体8与皮肤侧材料(例如,顶片9)的粘接难以剥离,抑制以该部分为起点而在槽14BL、14BR的整个区域中皮肤侧材料剥离。由此,能够防止难以通过槽14BL、14BR而在尿道口对应区域中吸收体8变形成W字状的情况。此外,在该情况下,也优选将槽14BL、14BR的附近利用线状橡胶4R3向外侧拉拽。
此外,左右两侧的线状橡胶4R3未延伸至与吸收芯8c重叠的位置,延伸至与吸收体8的芯包裹片7重叠的位置。线状橡胶4R3通过将芯包裹片7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能够将吸收芯8c也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即使是这样的构成,尿布1也更容易在吸收体8与穿戴者的肛门之间形成空间。
<实施方式4>
接着,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尿布1进行说明。图9是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作为尿布1的外装体的罩片4及内罩片5,在肛门对应区域30的前后形成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折痕41。折痕41形成于肛门对应区域30的前后。折痕41在从皮肤面侧观察尿布1时形成为谷折。因而,外装体的皮肤面侧的吸收体8及顶片9也在折痕41上被谷折,从皮肤面侧观察时,在折痕41上,外装体、吸收体8及顶片9成为向非皮肤面侧凹陷的形状。另外,折痕41也作为抑制外装体及其皮肤面侧的吸收体8收缩的支撑发挥功能。尿布1通过具备折痕41,能够在肛门对应区域30中在与穿戴者之间形成空间,抑制吸收体8陷入臀部的臀股沟。另外,尿布1通过在肛门对应区域30中在与穿戴者之间形成空间,能够形成收容粪便的空间。由此,尿布1能够抑制穿戴感的下降。另外,尿布1通过利用折痕41来抑制外装体及其皮肤面侧的吸收体8收缩,能够抑制穿戴者的臀股沟从尿布1露出。
另外,折痕41形成于左右的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之间。折痕41也可以设置于左右的线状橡胶4R3的延长线上。通过将折痕41利用线状橡胶4R3向宽度方向的外侧拉拽,从而折痕41在宽度方向上扩展,在肛门对应区域30中,能够以折痕41为起点而使吸收体8从穿戴者的皮肤离开。
另外,也可以在肛门对应区域30的前后的折痕41之间形成有其他折痕42。折痕42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于罩片4及内罩片5。折痕42在从皮肤面侧观察尿布1时形成为谷折。因而,外装体的皮肤面侧的吸收体8及顶片9也在折痕42上被谷折,从皮肤面侧观察时,在折痕42上,外装体、吸收体8及顶片9成为向非皮肤面侧凹陷的形状。由此,尿布1能够更可靠地在肛门对应区域30中在与穿戴者之间形成空间。
此外,折痕41、42形成于左右的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延长线上。折痕41、42通过利用线状橡胶4R3将外装体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而自然地形成。此外,也可以通过将外装体折弯而有意地形成折痕41、42。
另外,非粘接区域15比线状橡胶4F3横穿下裆区域1B的部位(以下,有时将该部位称作“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向前身区域1F侧及后身区域1R侧延伸。线状橡胶4F3在比吸收体8靠尿布1的宽度方向外侧处具有尿布1的长度方向的成分。在此,长度方向的成分是沿着尿布1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及伸缩的成分,即使线状橡胶4F3相对于该长度方向斜着延伸,线状橡胶4F3的伸缩方向也具有长度方向的成分。
非粘接区域15以包括线状橡胶4F3的延伸区域的前身区域1F侧的方式形成,而且,在线状橡胶4F3的横穿部的宽度方向外侧,具有在尿布1的长度方向上伸缩的成分。因而,非粘接区域15中的外装体(罩片4及内罩片5)由线状橡胶4F3向前身区域1F侧拉拽。尿布1利用线状橡胶4F3将外装体向前侧拉拽,由此,将比非粘接区域15靠后侧的吸收体8向前侧拉拽,能够在穿戴状态下使吸收体8的前后方向后侧向下方(非皮肤面侧)倾斜。尿布1通过使吸收体8的比长度方向中央部靠后侧处向下方倾斜,能够在比该中央部靠后侧的肛门对应区域30中相对地使吸收体8从穿戴者的皮肤离开。由此,尿布1能够在肛门对应区域30中在与穿戴者的皮肤之间形成空间。
<实施方式5>
接着,对实施方式5涉及的尿布1进行说明。图10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的一例。此外,关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吸收体8具有由多个垫构成的吸收芯8c和将吸收芯8c包入的芯包裹片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吸收芯8c具有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上层吸收垫8a为具有缩窄部的大致沙漏型,下层吸收垫8b为矩形状。另外,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与上层吸收垫8a的缩窄部的宽度大致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吸收垫8a为中央部附近缩窄的大致沙漏型。这样,也可以将吸收垫层叠2层来形成吸收芯8c。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前身区域侧的外装体和后身区域侧的外装体一体地形成,但前身区域侧的外装体和后身区域侧的外装体也可以分体地设置。
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变形例能够分别组合。

Claims (17)

1.一种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1F)、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1B)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1R),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
吸收体(8),设置于包括所述下裆区域(1B)的位置,能够吸收所述穿戴者的排出液;
外装体,具有能够供所述穿戴者的腹围插通的腰身开口部和能够供所述穿戴者的腿插通的两个腿围开口部,配置于比所述吸收体靠所述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处;
左右一对的第1槽,形成于所述吸收体(8),在与所述穿戴者的尿道口对应的区域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高刚性部,形成于所述吸收体(8),配置于比所述第1槽靠所述后身区域(1R)侧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及
左右一对的第1伸缩构件,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所述外装体,将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的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拉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刚性部是挤压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刚性部与所述第1槽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刚性部配置于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槽配置于比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靠所述前身区域(1F)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体具有形成外表面的外罩片和配置于所述外罩片的皮肤面侧处的内罩片(5),
所述第1伸缩构件配置于所述外罩片与所述内罩片(5)之间,在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所述外罩片和所述内罩片(5)为非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还具备第2伸缩构件,该第2伸缩构件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以伸长状态粘接于比所述吸收体(8)靠所述非皮肤面侧处,并配置于与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槽之间重叠的区域,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伸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伸缩构件在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以包括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槽之间的方式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伸缩构件配置于比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靠所述前身区域(1F)侧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所述第2伸缩构件和所述吸收体(8)为非粘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且伸缩方向具有所述宽度方向的成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之间,所述外装体与所述吸收体(8)粘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与所述第1槽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观察的情况下配置于比所述第1槽靠外侧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体,在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的前后形成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折痕。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痕形成于左右一对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端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与所述穿戴者的肛门对应的区域的前后的折痕之间,在所述外装体形成有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其他折痕。
CN202320255164.3U 2022-02-28 2023-02-20 吸收性物品 Active CN21932359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0419 2022-02-28
JP2022030419 2022-02-28
JP2022197240A JP2023126125A (ja) 2022-02-28 2022-12-09 吸収性物品
JP2022-197240 2022-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23598U true CN219323598U (zh) 2023-07-11

Family

ID=87065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55164.3U Active CN219323598U (zh) 2022-02-28 2023-02-20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235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323598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354410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307167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8979484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480617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021957U (zh) 吸收性物品
CN116650227A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700329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516835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84557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27080U (zh) 吸收性物品
CN116650226A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763761U (zh) 吸收性物品
CN116650222A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48239U9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516834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66900U (zh)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CN219700323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84552U (zh) 吸收性物品
CN116650223A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516840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48238U (zh) 吸收性物品
JP2023126125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3126124A (ja) 吸収性物品
CN116019637A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