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66900U -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 Google Patents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66900U
CN219166900U CN202320100059.2U CN202320100059U CN219166900U CN 219166900 U CN219166900 U CN 219166900U CN 202320100059 U CN202320100059 U CN 202320100059U CN 219166900 U CN219166900 U CN 219166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bsorber
absorbent article
absorbent
region
wear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00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笹津嵩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ji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ji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1760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3115894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Oji Holding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66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66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封入了成人用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成人用的吸收性物品包括构成为吸收从穿戴者排出的排出液的吸收体(8)和配置于所述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的外装体。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包括:包括具有第1尺码的第1吸收性物品的第1包和包括具有第2尺码的第2吸收性物品的第2包。所述第1包中的所述吸收体(8)的形状和尺码与所述第2包中的所述吸收体(8)的形状和尺码实质上相同。

Description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背景技术
已知包括吸收体的成人用尿布(日本特开平4-259457)。
实用新型内容
成人的体格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一般来说,成人用尿布虽然是同一品牌但以多个尺码来提供。
尿布通过分别制造外装体和吸收体并将两者加以组合来制造。在制造多个尺码的尿布的情况下,需要按尺码来设置外装体的生产线和吸收体的生产线,若为了提供最适合于需要者的体格的尺码的尿布而增加尺码,则存在生产效率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在抑制生产效率的降低的同时具有充分的吸收能力的吸收性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是封入了成人用的吸收性物品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所述成人用的吸收性物品包括构成为吸收从穿戴者排出的排出液的吸收体和配置于所述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的外装体。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包括:包括具有第1尺码的第1吸收性物品的第1包;以及包括具有第2尺码的第2吸收性物品的第2包。所述第1包中的所述吸收体的形状和尺码与所述第2包中的所述吸收体的形状和尺码实质上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可以是,在穿戴状态下,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各自的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前身区域和所述后身区域,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拉伸状态的第1伸缩构件。可以是,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各自,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方式设置。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第1伸缩构件重叠的区域即第1重叠区域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第1伸缩构件重叠的区域即第2重叠区域是相同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1重叠区域中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每单位面积的收缩力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重叠区域中的所述收缩力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1重叠区域的附近处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每单位面积的收缩力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第2重叠区域的附近处的所述收缩力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间隔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间隔相同或者以其差在预定范围内的间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可以是,在穿戴状态下,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各自的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前身区域和所述后身区域中的所述吸收体的附近设置拉伸状态的第1伸缩构件。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吸收体和所述第1伸缩构件的距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距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在下裆区域中的宽度最窄的位置,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外装体的宽度方向端部和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距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距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可以是,在所述前身区域和所述后身区域的宽度方向端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在宽度方向上设置的第1伸缩构件的长度方向下裆侧和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的距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距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构成使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沿着皮肤面的腿部褶裥的第2伸缩构件,以沿着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并与所述吸收体的下裆部重叠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位置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位置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所述吸收体和所述外装体通过以所述吸收体的宽度以下的宽度涂布的粘接剂而粘接。可以是,在所述第2伸缩构件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位置及其附近,存在未涂布所述粘接剂的非粘接区域。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非粘接区域距下裆部的位置及其范围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非粘接区域距下裆部的位置及其范围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构成使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沿着皮肤面的腿部褶裥的第2伸缩构件,沿着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可以是,所述第2伸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方式配置。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和所述吸收体的位置关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位置关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所述吸收体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缩窄的形状的吸收芯。可以是,构成使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沿着皮肤面的腿部褶裥的第2伸缩构件,沿着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可以是,所述第2伸缩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重叠的方式配置。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所述腿部褶裥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的位置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位置是与所述吸收芯的扩宽部宽度方向相对应的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所述吸收体还包括芯包裹片,所述芯包裹片包入所述吸收芯并具有矩形状的外观。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位置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位置是与所述吸收芯的扩宽部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芯包裹片重叠的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在所述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层叠由非透水性的膜构成的背片。可以是,所述背片在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以从所述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经由所述吸收体的侧面部而覆盖至皮肤面侧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中,可以是,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分别还具备构成为覆盖所述吸收体的皮肤面侧的顶片、以及构成为配置于所述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两侧并覆盖所述吸收体的侧面的一对侧片。可以是,所述顶片和所述侧片的至少一方是无纺布片,在所述吸收体的侧面部,所述背片被无纺布片所覆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涉及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能够提供在抑制生产效率的降低的同时具有充分的吸收能力的多个尺码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将会在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尿布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下裆区域的剖面构造的图。
图5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前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前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前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后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尿布的外装体与吸收体的粘接的平面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下裆区域的剖面构造的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前身区域、后身区域的剖面构造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在穿戴时在吸收体长度方向端部附近被施力的尿布的剖视图。
图13A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在穿戴者的体位变化了的情况下的排出液的流动的图。
图13B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在穿戴者的体位变化了的情况下的排出液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尿布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是例示,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的构成。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实施方式的成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以下,仅称为“尿布”)的立体图。在尿布中,将连结与穿戴者的腹部相对配置的前身和与背部相对配置的后身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配置于穿戴者的下裆(与胯裆相对地配置)的下裆部位于这些前身(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与后身(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之间(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另外,在穿戴者穿戴尿布的状态下,将朝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作为皮肤面侧,将皮肤面侧的相反侧作为非皮肤面侧。而且,将连结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的方向作为厚度方向,将与长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均正交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此外,将从厚度方向观察作为平面观察。尿布1具有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和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宽度,穿戴到穿戴者的下裆。另外,本申请中所采用的与方向相关的用语意味着在穿戴者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前后左右一致的方向。例如,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左右方向的情况下,意味着在穿戴者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与该穿戴者的左右一致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一个例子,例示出具有供穿戴者的腹围进入的开口部和供穿戴者的左下肢及右下肢插通的左右一对开口部的筒状构造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但本申请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不限于成人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本申请中所说的“吸收性物品”包括孩子用的内裤型一次性尿布。另外,包括带型一次性尿布等能包裹腹围和下裆的各种形态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带型一次性尿布通过将固定于从前身遍及到后身地覆盖穿戴者的下裆(阴部)的片状的构件的一端部附近的带贴附到该片状的构件的另一端部附近而形成筒状构造。
尿布1具有与在穿戴状态下覆盖穿戴者的阴部(下裆)的下裆区域相对应的部位即下裆区域1B、作为与穿戴者的腰身处的前身相对应的部位并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1F、以及作为与穿戴者的腰身处的后身相对应的部位并用于覆盖穿戴者的背部侧的后身区域1R。在此,前身区域1F位于下裆区域1B的前侧,后身区域1R位于下裆区域1B的后侧。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所以,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相互接合,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相互接合。由此,在尿布1,由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和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形成躯干开口部2T。另外,在尿布1,在并未实施上述接合的下裆区域1B的左侧的部位形成左下肢开口部2L,在下裆区域1B的右侧的部位形成右下肢开口部2R。并且,若尿布1以穿戴者的左下肢插通于左下肢开口部2L、穿戴者的右下肢插通于右下肢开口部2R、穿戴者的躯干部进入躯干开口部2T的方式被穿戴,则尿布1在前身区域1F配置于穿戴者的腹部侧、后身区域1R配置于穿戴者的背部侧、左下肢开口部2L和右下肢开口部2R围绕穿戴者的大腿部的状态下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由于尿布1以这样的方式固定于穿戴者的身体,所以,穿戴者能够在穿戴尿布1的状态下自由地行动。
在尿布1,能够吸收并保持液体的吸收体主要以下裆区域1B附近为中心来配置。另外,在尿布1,为了抑制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皮肤之间形成成为液体的流出路径的间隙,在围绕穿戴者的左下肢的大腿部的左下肢开口部2L设置立体褶裥3BL,在围绕穿戴者的右下肢的大腿部的右下肢开口部2R设置立体褶裥3BR,在围绕穿戴者的腹围的部位设置腰部褶裥3R。另外,在围绕穿戴者的腿的根部的位置设置腿部褶裥3LL、3LR。立体褶裥3BL、3BR和腰部褶裥3R在线状橡胶的弹性力的作用下紧贴于穿戴者的皮肤。另外,腿部褶裥3LL、3LR防止在穿戴者的腿的根部与尿布1之间产生间隙。由此,从穿戴者的阴部排出的排出液几乎不从尿布1漏出地被尿布1的吸收体吸收。
尿布1能够与未图示的内垫组合使用。内垫是具有吸收体的大致长方形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排出液。在组合尿布1和内垫使用的情况下,在尿布1的皮肤面侧,以与穿戴者的排出孔抵接的方式放置内垫。排出液首先被内垫吸收,仅无法由内垫吸收的排出液到达尿布1的吸收体进而被吸收。因此,即使在排出液的量多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排出液从尿布1漏出。另外,在排出液的量少而能够由内垫全都吸收的情况下,即使产生排出液,也仅更换内垫即可,所以,能够减轻介助成本。另外,尿布1能够长时间使用。
图2是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分解立体图。尿布1具有罩片4和内罩片5。罩片4和内罩片5是贴在一起而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的大致沙漏形状(葫芦形状)的片。在穿戴于穿戴者的状态下,罩片4层叠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内罩片5层叠于穿戴者侧。在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设有用于形成腰部褶裥3R和腿部褶裥3LL、3LR的线状橡胶。此外,能够适当选择带状的橡胶等伸缩构件来代替线状橡胶。
例如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罩片4和内罩片5能够采用由不透液性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的无纺布作为其材料。在此,作为不透液性的热塑性树脂,能够例示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以下,作为与吸收体8和在吸收体8上组合背片6、顶片9、侧片10L、10R而成的构成相对应的概念,有时将配置有线状橡胶的罩片4和内罩片5合起来表示为外装体。
尿布1具有在罩片4和内罩片5的穿戴者侧的面上依次层叠的背片6、吸收体8和顶片9。背片6是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从穿戴者的前身经由下裆而到达后身的长度并在与该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的宽度的大致长方形的片。吸收体8、顶片9都是与背片6同样地具有大致长方形的外观的片状的构件,在长度方向与背片6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下,依次层叠于背片6。背片6是为了抑制排泄物的泄漏而将不透液性的热塑性树脂作为材料而形成的片。另外,顶片9是以覆盖吸收体8的吸水面的方式配置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片状的构件。该顶片9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具有透液性。因此,在穿戴着尿布1的状态下,从穿戴者排泄出的液体通过可能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的顶片9而浸入吸收体8并在此被吸收。作为透液性的片,例如能举出织物、无纺布、多孔质膜。另外,顶片9可以具有亲水性。
吸收体8具有吸收芯8c和包入吸收芯8c的芯包裹片7。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8c是在下裆部分具有缩窄部并朝向长度方向端部具有扩宽部的大致沙漏型。吸收芯8c具有如下构造:在纸浆纤维、人造丝纤维或者棉纤维那样的纤维素系纤维的短纤维和/或对聚乙烯、聚丙烯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纤维实施了亲水化处理后的短纤维的间隙,保持有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具有交联构造的亲水性聚合物即SAP(高吸收性聚合物:SuperAbsorbent Polymer)等粒状的吸收性树脂(高分子吸水材料)。吸收芯8c若吸收从穿戴者排泄出的液体,则使保持于短纤维内的间隙的吸收性树脂溶胀而将该液体保持于短纤维内。此外,吸收芯8c能够采用与目的相应的适当的形状。作为吸收芯8c的形状,例如能举出矩形状、椭圆形状、其他各种形状。
芯包裹片7是薄的透液性的片,通过用芯包裹片7包裹吸收芯8c,上述的吸收芯8c的SAP难以混入到其他构造。另外,能抑制吸收芯8c的走形。芯包裹片能够由纸浆纤维形成,作为一个例子,能够采用纸巾。芯包裹片7可以是1张片,但也可以由配置于穿戴者的皮肤侧的上侧片、以及配置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并绕到吸收芯的侧面和皮肤面侧的下侧片这2张片构成。在芯包裹片7由2张片构成的情况下,上侧片的宽度方向端部也可以是被其他片(例如,后述的侧片10L、10R、背片6、顶片9)所包裹的构造。此外,吸收体8被背片6和顶片9所包裹,能够由这些片来抑制走形,所以,也能够不设置芯包裹片7。
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均从前身区域1F延伸至后身区域1R。由此,若层叠背片6、吸收体8、顶片9来覆盖穿戴者的阴部(下裆),则背片6、吸收体8、顶片9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成为位于穿戴者的腹侧和背侧的状态。即,穿戴者的阴部成为从穿戴者的腹侧到背侧为止被吸收体8所覆盖的状态。因此,不管穿戴者以腹部朝下的姿势和将背部朝下的姿势的哪种姿势将液体向体外排出,排出的液体都会经由顶片9而与吸收体8接触。
另外,尿布1具有用于形成上述的立体褶裥3BL、3BR的细长的带状的侧片10L、10R。侧片10L、10R设置于顶片9的长边的部分。并且,线状橡胶10L1、10R1沿着长度方向粘接于侧片10L、10R。由此,罩片4的成为前身区域1F的左侧的边缘的边缘4F4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左侧的边缘的边缘4R4相互接合,并且,罩片4的成为前身区域1F的右侧的边缘的边缘4F5和成为后身区域1R的右侧的边缘的边缘4R5相互接合,从而成为图1所示那样的完成状态的尿布1,这样一来,侧片10L、10R在线状橡胶10L1、10R1的收缩力的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被拉近而沿着折回线10L2、10R2从顶片9立起。其结果,形成防止液体从左下肢开口部2L和右下肢开口部2R流出的立体褶裥3BL、3BR。此外,边缘4F4和边缘4R4、边缘4F5和边缘4R5的接合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通过热封、高频密封、超声波密封等来进行。
而且,尿布1具有隔着背片6、吸收体8、顶片9、侧片10L、10R地在罩片4的前身区域1F层叠于穿戴者侧的面的端片11F和在罩片4的后身区域1R层叠于穿戴者侧的面的端片11R。端片11F、11R是在顶片9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重叠于罩片4、内罩片5的长条状的片。端片11F、11R是非透水性的无纺布,主要在尿布1的腰身抵接部分处加强罩片4和内罩片5。另外,在端片11F、11R上分别涂布有粘接剂,通过该粘接剂而粘接于内罩片5。端片11F、11R配置于比由背片6、吸收体8、顶片9、侧片10L、10R形成的层叠体靠皮肤面侧,防止层叠体的端部直接接触皮肤面而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的尿布1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图。图3的(A)部分示意性地示出从左侧观察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情况下的内部构造。图3的(B)部分示意性地示出展开并伸长的状态的尿布1的平面图。此外,在图3的(B)部分中,省略侧片10L、10R和端片11L、11R的图示。罩片4的一端侧在图2所记载的折回线4FF、4RF处折回。上述的腰部褶裥3R通过在罩片4的前身区域粘接线状橡胶(线状的橡胶)4F1、4F2并在罩片4的后身区域粘接线状橡胶(线状的橡胶)4R1、4R2而形成。线状橡胶4F1、4F2沿着若被折回则形成前身区域1F的上侧的边缘的折回线4FF、从折回线4FF侧起按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F2的顺序设置。线状橡胶4R1、4R2也与线状橡胶4F1、4F2同样地,沿着若被折回则形成后身区域1R的上侧的边缘的折回线4RF、从折回线4RF侧起按线状橡胶4R1、线状橡胶4R2的顺序设置。
因此,线状橡胶4F1、4F2以成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另外,线状橡胶4R1、4R2以成为伸缩方向的长度方向成为尿布1的左右方向的朝向设置于罩片4。由此,若边缘4F4和边缘4R4相互接合且边缘4F5和边缘4R5相互接合,则线状橡胶4F1、4F2和线状橡胶4R1、4R2形成沿着躯干开口部2T环绕的实质上环状的伸缩构件,发挥使躯干开口部2T在绕躯干方向上收缩的功能。即,线状橡胶4F1、4F2和线状橡胶4R1、4R2发挥收缩力而使尿布1紧贴于穿戴者,防止在尿布1与穿戴者的腹围之间形成间隙。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在其下裆区域1B侧的一部分处与吸收体8重叠。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是第1伸缩构件的一个例子。
线状橡胶4F1、4R1以沿着图1所示的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的成为上侧的边缘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线状橡胶4F2、4R2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平行设置。线状橡胶4F1、4R1在尿布1被穿戴的状态下在比线状橡胶4F2、4R2靠上侧处将穿戴者的腹围比较强力地系紧。线状橡胶4F1、4R1起到使尿布1紧贴于穿戴者来防止穿戴位置偏移、防止排出液从腹部、背部漏出的功能。线状橡胶4F2、4R2缓和因线状橡胶4F1、4R1的收缩力给穿戴者带来的压迫感。另外,在采用内垫的情况下,抑制内垫的偏移。
而且,线状橡胶4F3和线状橡胶4R3粘接于罩片4。线状橡胶4F3、线状橡胶4R3是设置于罩片4中的比线状橡胶4F2、4R2靠下裆区域1B侧的区域的伸缩构件。但是,线状橡胶4F3、4R3不同于从罩片4的左端到右端为止不弯曲地粘接的其他线状橡胶,向下裆区域1B的方向弯曲地配置。这样,通过使线状橡胶4F3、4R3弯曲地配置,从而线状橡胶4F3、4R3的配置区域具有使左下肢开口部2L和右下肢开口部2R的周围与穿戴者的皮肤面相抵接的、作为腿部褶裥3LL、3LR的功能。
前身区域1F侧的线状橡胶4F3在吸收芯8c的扩宽部分处在宽度方向上横穿吸收体8并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线状橡胶4F3在宽度方向上横穿吸收体8的部分与穿戴者的耻骨附近相对应。此外,穿戴者的尿道口在比线状橡胶4F3横穿吸收体8的部位更靠下裆侧抵接于尿布1的皮肤面侧。
另一方面,后身区域1R侧的线状橡胶4R3在沙漏型的吸收芯的扩宽部分处与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外侧重叠,但在宽度方向上不横穿吸收体8。线状橡胶4R3的配置区域在吸收体8附近与穿戴者的臀部相抵接。在后身区域1R,尿布1在对穿戴者的臀部施加的压力的作用下比前身区域1F强力地被按压。因此,通过不将线状橡胶4R3设置于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而以与吸收芯8c的一部分重叠以便将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端部彼此拉开的方式施力,从而尿布1以适当的紧贴力抵接于穿戴者的臀部。
罩片4在折回线4FF、4RF处被折回并延伸至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R1的配置区域,由该折回的部分来加强线状橡胶4F1、线状橡胶4R1的配置区域。端片11L、11R设置于在折回线4FF、4RF处折回了的罩片4未延伸的线状橡胶4F2、线状橡胶4R2的配置区域,加强线状橡胶4F2、4R2的配置区域。
此外,在本申请中,片重叠的状态不限于互相重叠的片彼此在相互整面地接触的状态下重叠的形态,是包括片的一部分彼此重叠的形态的概念。例如,端片11F的在背片6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一部分以与罩片4的一部分接触的状态重叠。除了将吸收体8夹在其间的背片6和顶片9之外,还层叠有罩片4、端片11F、11R、内罩片5、侧片10L、10R,来形成尿布1,所以,可以说尿布1具有将该多个片层叠而得的层叠体。
在尿布1为成人用的情况下,穿戴者的体格与婴幼儿相比大不同。因此,尿布1能够以适合于穿戴者的体格的多个尺码来提供。尺码不同的尿布1主要通过变更外装体的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的尺码来实现。人类的下裆部分的构造、以及排泄孔的位置关系并不因穿戴者的体格而大幅变化。另外,已知作为成人用尿布的主要需要者的高龄者的排泄量与体格并不相关。因此,通过如下述那样调整外装体的构造,能够提供具有实质上相同的吸收体8的多个尺码的尿布1。
例如,对封入了腰围长的成人用的尿布的包(包括具有第1尺码的第1吸收性物品的第1包)和封入了腰围短的成人用的尿布的包(包括具有第2尺码的第2吸收性物品的第2包)赋予同一品牌标志,并作为多个吸收性物品包来一并销售。此外,可以匹配穿戴者的体格来进一步增加包的种类,适合于3种以上的体格的尺码的包可以一并销售。在此情况下也能够采用实质上相同的吸收体8,所以,能够提供在抑制成本的上升的同时适合于穿戴者的体格的尿布1,能够提高穿戴者、介助者的满意度。
这样的多个吸收性物品包能够通过变更外装体的长度方向长度且在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变更外装体的宽度来实现。而且,若线状橡胶的长度也匹配外装体的宽度来变更,则在多个腰围尺码的外装体中能够使每单位面积的收缩力处于预定范围内(作为一个例子,差在10%以内),能够提供穿戴感相同的多个尺码的尿布。
在变更外装体的长度方向长度时,在包之间可以统一线状橡胶4F2、4R2的间隔而采用相同的间隔,并根据外装体的长度方向长度来变更根数。通过统一线状橡胶4F2、4R2的间隔,从而在多个尺码的尿布中,与吸收体8重叠以及吸收体8附近的线状橡胶的每单位面积的收缩力均收敛于预定范围(作为一个例子,差在±10%以内)。因此,能够提供穿戴感相同的多个尺码的尿布。另外,在图3的(B)部分中,对于作为由虚线包围的部分且线状橡胶4F2、4R2与吸收体8重叠的部分的重叠区域SRF、SRR,通过使其面积在多个尺码中相同或者差收敛于预定范围(作为一个例子,±10%以内),能够使施加于吸收体8的收缩力大致相同。因此,在具有多个尺码的外装体的尿布1中,能够不改变穿戴感地采用相同尺码的吸收体8。
此外,在多个尺码的外装体中,线状橡胶4F2、4R2的长度方向下裆侧的端部到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部孔即右下肢开口部2R、左下肢开口部2L为止的距离可以相同。另外,在下裆区域1B中的宽度最窄的位置,外装体的宽度方向端部与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距离能够不管外装体的尺码如何都相同。已知人类的腿的根部和下裆部分的构造不受体格影响。因此,通过使构成腰部褶裥3R的线状橡胶4F2、4R2到腿开口部为止的距离在多个尺码的尿布1中相同,能够提供穿戴感在多个尺码中相同的尿布1。
此外,在同时提供的吸收性物品包中,无需全部都满足上述的要件,只要同时提供的吸收性物品包中的、多个吸收性物品包满足上述的要件即可。例如,在同时提供的吸收性物品包为S、M、L、XL这4个尺码的情况下,可以是,对于S尺码,相比其他尺码,减小重叠区域SRF、SRR的面积并缩小线状橡胶4F2、4R2的长度方向下裆侧的端部到右下肢开口部2R、左下肢开口部2L为止的距离,对于M、L、XL尺码,使它们的构成相互相同或者差收敛于预定范围(具体而言,±10%以内)。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尿布的剖面构造的图。在以下所示的剖视图中,比实际更易于理解地表示出尿布1的内部构造,但实际上尿布1的内部构造更加扁平,除了明示的之外,构造之间的间隙也几乎不存在。吸收体8具有芯包裹片7和被该芯包裹片7所包裹的吸收芯8c。若平面观察,吸收芯8c是在下裆区域具有缩窄部并朝向长度方向端部具有扩宽部的大致葫芦型或者大致沙漏形状。
下裆区域为被穿戴者的双腿所夹持的状态,所以,向宽度方向内侧被施加压缩压力。另一方面,在前身区域、后身区域,被施加穿戴者的体重,从而在吸收芯8c的厚度方向上被施加压力。因此,在下裆区域,通过在吸收芯8c设置缩窄部来防止走形。另外,在前身区域、后身区域,通过扩大吸收芯8c的宽度来增加被施加穿戴者的体重的面积而防止沿厚度方向走形。因此,吸收芯8c优选为大致葫芦型或者大致沙漏形状。
吸收芯8c除了包括纤维素系短纤维或者实施了亲水性处理后的树脂系短纤维(以下,记载为短纤维)之外,还包括能够吸收并保持水的具有交联构造的亲水性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等粒状的吸收性树脂(SAP的颗粒)。若从穿戴者放出排出液并浸透吸收芯8c,则SAP的颗粒吸收水分而逐渐膨胀,固定排出液而防止其向皮肤面侧的逆流。
在本图中,吸收芯8c被透水性的芯包裹片7包裹。而且,芯包裹片7被分为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上层芯包裹片7f和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的下层芯包裹片7b。上层芯包裹片7f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HM而与吸收芯8c的皮肤面侧粘接。下层芯包裹片7b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HM而与吸收芯8c的非皮肤面侧粘接。
芯包裹片7在包入吸收芯8c的状态下呈矩形状的外观,起到防止吸收芯8c的走形并防止吸收芯8c的内部构造的散逸的作用。此外,芯包裹片7并非必需的,也可以通过用后述的背片6、顶片9、侧片10L、10R覆盖吸收芯8c的侧面来代替其作用。
背片6是非透水性的树脂制膜,以从非皮肤面侧覆盖吸收体8的方式配置,防止渗透到吸收体8的排出液向罩片4侧漏出。背片6比吸收芯8c宽,以包入吸收芯8c的侧面并覆盖至皮肤面侧的方式配置。在存在芯包裹片7的情况下,背片6经由芯包裹片7而与吸收芯8c间接地粘接。在不存在芯包裹片7的情况下,在吸收芯8c的非皮肤面侧,背片6与吸收芯8c直接粘接。
顶片9是以覆盖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的方式配置并抵接于穿戴者的皮肤面的透水性片。若从穿戴者产生排出液,则排出液通过顶片9而浸透到吸收芯8c并被吸收。顶片9也比吸收芯8c宽,包入吸收芯8c的侧面并到达非皮肤面侧。在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顶片9层叠于比背片6靠皮肤面侧。
侧片10L、10R是配置于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两侧的非透水性的无纺布片,构成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的一对侧片。侧片10L、10R形成了在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端部处进一步向皮肤面侧立起来防止排出液的横向泄漏的立体褶裥3BL、3BR。在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侧片10L、10R层叠于比顶片9靠皮肤面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尿布1的吸收体8的侧面部,在膜片即背片6的更外侧层叠有由无纺布形成的顶片9和侧片10L、10R。吸收体8的侧面部处的顶片9和侧片10L、10R相当于本申请中所说的其他无纺布片。通过这样用多个无纺布片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从而在吸收体8的侧面部,能够防止非透水性的膜即背片6直接抵接于穿戴者的皮肤面而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另外,吸收体8的侧面被多个片覆盖而被加强,能抑制吸收芯8c的走形。
非透水性的粘接剂HM在长度方向上被连续涂布于顶片9的皮肤面侧宽度方向端部,侧片10L、10R被粘接,其宽度方向内侧端部成为立体褶裥3BL、3BR的立起线,构成一对立起线。由于粘接剂HM,顶片9的宽度方向端部成为非透水区域。因此,排出液不会从涂布有粘接剂HM的区域向宽度方向端部方向移动,从而不会从宽度方向端部漏出。另一方面,上述非透水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是透水区域,使排出液向吸收芯8c侧通过。另外,背片6覆盖吸收体8的侧面部并到达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两端部。由于背片6是非透水性的,所以,顶片9和背片6重叠的区域也成为非透水区域。此外,也可以在宽度方向端部处变更顶片9的材质而使其为非透水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宽度方向端部处用非透水性的粘接剂粘接顶片9和其他片等其他手段,对顶片9赋予非透水性而使其成为非透水区域。
图5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前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图。以下,在图5~图7中,对前身区域1F进行说明,省略对后身区域1R的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吸收体8设有沙漏型的吸收芯8c。在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层叠有罩片4和内罩片5,在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设有线状橡胶4F1、4F2、4F3。吸收体8经由内罩片5而被该线状橡胶间接地施力。此外,也可以在内罩片5与吸收体8之间设置上述的线状橡胶。在此情况下,线状橡胶直接对吸收体8施力。
其配置区域构成腰部褶裥3R的线状橡胶4F2中的一部分与吸收体8重叠,而且,该一部分与吸收芯8c也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芯8c延伸至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该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与线状橡胶4F2重叠。在尿布1的外装体根据穿戴者的体格而采用多个尺码的情况下,能够使线状橡胶4F2、4R2和吸收体8重叠的重叠区域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是相同面积或者面积之差收敛于预定范围(作为一个例子,±10%)。通过该构成,由于施加于吸收体8的作用力相同,所以,能够提供穿戴感不因尺码而变化的尿布1。
线状橡胶4F3将前身区域1F或者后身区域1R作为其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该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设置于线状橡胶4F2的下裆侧正下方。线状橡胶4F3的配置区域沿着罩片4的缩窄部向下裆方向延伸。线状橡胶4F3的配置区域作为使尿布1沿着穿戴者的皮肤面紧贴于胯部的腿部褶裥3LL、3LR而发挥作用。
线状橡胶4F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与吸收体8的下裆部和长度方向端部的中间部分重叠,在沙漏型的吸收芯8c的扩宽部分处与吸收体8重叠。人类的下裆部分的构造并不因穿戴者的体格而大幅变化。因此,即使在尿布1的外装体根据穿戴者的体格而采用多个尺码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吸收体8为相同尺码。另外,能够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使线状橡胶4F3与吸收体8重叠的位置为与吸收芯8c的扩宽部相对应的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该构成,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采用相同尺码的吸收体8的情况下,能够在吸收芯8c的相同位置处向皮肤侧对吸收体8施力。因此,能够提供穿戴感不因外装体的尺码而变化的尿布1。
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区域构成腰部褶裥3R的线状橡胶4F1、4F2、配置区域构成腿部褶裥3LL、3LR的线状橡胶4F3成为拉伸状态。吸收芯8c被其中的一部分与吸收体8重叠的线状橡胶4F2和线状橡胶4F3的作用力向宽度方向外侧施力。这些线状橡胶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从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方向施力的伸缩构件的一个例子。其结果,吸收体8在宽度方向上被施力而沿着穿戴者的皮肤面。这样,通过向宽度方向外侧对吸收体8施力,能够防止吸收体8的收缩所导致的走形。
在腿部褶裥3LL、3LR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附近,吸收体8有时在下裆区域1B从双腿受到压力而产生走形。通过在吸收芯8c的附近设置线状橡胶4F3而向宽度方向外侧拉拽,能抑制下裆区域1B的吸收芯8c的走形。另外,通过在成为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下裆区域1B的附近向宽度方向外侧对吸收芯8c施力,从而作用力也传递到吸收体8的其他部位,能够在大范围防止走形。
形成腰部褶裥3R的线状橡胶4F2的一部分与吸收芯8c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重叠,但由于在其间夹着内罩片5和背片6(有时也设有芯包裹片7),所以被间接地粘接。在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端部,与长度方向平行地设有具有线状橡胶10R1、10L1的立体褶裥3BL、3BR。尤其在立体褶裥3BL、3BR与吸收体8重叠的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以使吸收体8向宽度方向内侧卷起的方式作用由线状橡胶10L1、10R1所产生的作用力。若对该状态的吸收体8进一步施加穿戴者的体重,则吸收体8有可能产生走形。
若穿戴者穿戴尿布1,则线状橡胶4F2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处向宽度方向外侧对吸收体8施力。由于线状橡胶4F2的作用力,在长度方向两端部,能够防止吸收体向宽度方向内侧折曲,能够防止吸收体8的走形。
在本图所示的构成中,其配置区域构成腿部褶裥3LL、3LR的线状橡胶4F3在吸收芯8c的扩宽部附近与吸收体8重叠,在以围绕腿开口部的方式描绘曲线的同时延伸至宽度方向两端部。即使在准备匹配穿戴者的体格的多个吸收性物品包的情况下,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线状橡胶4F3的配置区域所构成的腿部褶裥3LL、3LR和吸收体8会在相同的位置重叠。线状橡胶4F3是第2伸缩构件的一个例子。
这样,使其配置区域构成腿部褶裥3LL、3LR的线状橡胶4F3在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端部不切断地与吸收体8的吸收芯8c部分重叠,横穿吸收芯8c,从而能够使尿布的构造简单化。另外,即使在准备匹配穿戴者的体格的多个吸收性物品包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至少在多个外装体尺码中具有同样的功能和穿戴感的尿布。
图6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前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图。在本图所示的构成中,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的线状橡胶4F2不与吸收体8重叠。根据本图的构成,吸收体8由延伸到其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线状橡胶4F2的作用力间接地施力,在穿戴时维持该形态。此外,线状橡胶4F2和吸收体8的间隔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作为一个例子,±10%以内)。通过该构成,吸收体8受到的作用力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大致相同,所以,能够提供具有同样的穿戴感和功能的尿布。
图7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前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另一个例子的图。在本图所示的构成中也是,线状橡胶4F2不与吸收体8重叠。但是,线状橡胶4F2、4R2中的一部分(线状橡胶4F2b)也设置于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延伸的部分。
线状橡胶4F2中的、吸收体8未延伸的部分处的线状橡胶4F2a在尿布1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延伸,其配置区域形成腰部褶裥3R。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延伸的部分处的线状橡胶4F2b在与吸收体8抵接之前就被切断,其配置区域形成腹部褶裥3T。
在本图所示的构成中,吸收体8除了被腰部褶裥3R间接地施力之外,还被腹部褶裥3T间接地施力。吸收体8虽然并未如图5所示的构成那样与线状橡胶4F2重叠,但由腹部褶裥3T在比图6所示的构成大的范围在宽度方向上施力,所以,易于保持其构造。此外,即使在采用该构成的情况下,线状橡胶4F2a、4F2b和吸收体8的间隔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作为一个例子,±10%以内)。通过该构成,吸收体8受到的作用力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相同,能够提供具有同样的功能和穿戴感的尿布。
图8是从非皮肤面侧观察尿布的后身区域的长度方向端部的一个例子的图。线状橡胶4R3将前身区域1F或者后身区域1R作为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该宽度方向外侧端部设置于线状橡胶4R2的下裆侧正下方。线状橡胶4R3的配置区域沿着罩片4的缩窄部向下裆方向延伸。线状橡胶4R3的配置区域作为使尿布1沿着穿戴者的皮肤面紧贴于胯部的腿部褶裥3LL、3LR而发挥作用。不同于前身区域1F,在后身区域1R,线状橡胶4R3在宽度方向中央部被分割断开,从而不存在于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中央部。
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到达吸收体8的下裆部和长度方向端部的中间部分处的扩宽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与吸收芯8c的一部分重叠。在吸收体8具有芯包裹片7的情况下,线状橡胶4R3与芯包裹片也重叠。人类的下裆部分的构造并不因穿戴者的体格而大幅变化。因此,即使在尿布1的外装体根据穿戴者的体格而采用多个尺码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吸收体8为相同尺码。另外,能够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使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为与吸收芯8c的扩宽部宽度方向外侧相对应的大致相同的位置。另外,能够使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与吸收芯8c重叠的范围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作为一个例子,±10%以内)。此外,在吸收体8具有芯包裹片7且尿布1的外装体采用多个尺码的情况下,能够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使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与芯包裹片7的大致相同的位置重叠。通过该构成,能够提供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穿戴感并未变化的尿布1。
在穿戴状态下,配置区域构成腰部褶裥3R的线状橡胶4R1、4R2、配置区域构成腿部褶裥3LL、3LR的线状橡胶4R3成为拉伸状态。吸收芯8c由其中的一部分与吸收体8重叠的线状橡胶4R2和线状橡胶4R3的作用力向宽度方向外侧施力。这些线状橡胶是在本申请中所说的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从宽度方向端部向外侧方向施力的伸缩构件的一个例子。其结果,吸收体8在宽度方向上被施力而沿着穿戴者的皮肤面。这样,通过向宽度方向外侧对吸收体8施力,能够防止吸收体8的收缩所导致的走形。此外,也可以通过与图7、图8所示的线状橡胶4F2同样地配置线状橡胶4R2而在后身区域1R也得到与图7、图8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橡胶4R3在吸收体8的扩宽部处与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外侧部分重叠。线状橡胶4R3延伸到下裆区域1B的附近,下裆区域1B在穿戴者的大腿部的作用下向宽度方向内侧受到压缩。另一方面,穿戴者的臀部位于线状橡胶4R3的延伸区域的附近且后身区域1R侧。若吸收芯8c由于来自穿戴者的大腿部的压力而折曲并维持折曲的状态地抵接于臀部,则有时无法在后身区域1R侧适当地吸收产生的排出液。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穿戴尿布1时,线状橡胶4R3向宽度方向外侧对吸收体8施力。而且,线状橡胶4R3以与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外侧部分重叠的方式延伸,吸收芯8c在线状橡胶4R3的作用下以向宽度方向扩展的方式被施力。因此,即使吸收芯8c在下裆区域1B折曲,通过线状橡胶4R3在扩宽区域向宽度方向外侧对吸收芯8c施力,吸收芯8c也能够在后身区域1R维持适当的形状。
能够也使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和吸收芯8c的扩宽部宽度方向外侧端部的重叠范围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作为一个例子,±10%以内)。此外,在吸收体8具有芯包裹片7且尿布1的外装体采用多个尺码的情况下,能够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使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所重叠的芯包裹片7的范围为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这样配置线状橡胶4R3,即使在采用多个尺码的外装体的情况下,也能够采用相同的吸收体8,能够提供穿戴感也相同的尿布1。
图9是表示尿布的外装体与吸收体的粘接的平面图。在内罩片5与背片6之间、即吸收体8与外装体之间,粘接剂HM2以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更具体的是以宽度方向为长边的细长的大致长方形状被涂布。粘接剂HM2在背片6的延伸范围、在长度方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地与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多个,除了与后述的线状橡胶4F3的重叠部位之外,遍及吸收体8的延伸范围被涂布。吸收体8和外装体通过粘接剂HM2而被粘接。长度方向上的粘接剂HM2的涂布间隔可以相同。
粘接剂HM2在吸收体8的延伸范围的长度方向上的大范围配置,以比吸收体8窄的宽度配置。在下裆区域1B附近,由于吸收芯8c宽度窄,所以,粘接剂HM2的涂布区域的宽度也窄。在配置有粘接剂HM2的区域,吸收体8由固化的粘接剂HM2的刚性加强。此外,粘接剂HM2在吸收体8与线状橡胶4F2、4R2重叠的范围,可以以比其他部位大的面积涂布。通过大面积地涂布粘接剂HM2,从而吸收体8被进一步加强,不易因线状橡胶4F2、4R2的作用力而变形。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线状橡胶4F3以在宽度方向上横穿吸收体8的延伸区域的方式在厚度方向上重叠而形成重叠部位。该重叠部位与穿戴者的耻骨附近相对应。吸收体8在线状橡胶4F3的作用下以使吸收体8与穿戴者的皮肤面适当地相对应的方式被施力。并且,在该重叠部位,不配置粘接剂HM2,成为无配置区域。并且,在该无配置区域,成为外装体和吸收体未粘接的非粘接区域。
若在线状橡胶4F3和吸收体8的重叠部位、在吸收体8与外装体之间配置粘接剂HM2,则线状橡胶4F3所产生的作用力易于传递到吸收体8。在尿布1使用前的状态下,线状橡胶4F3以使尿布1在宽度方向上收缩的方式施力。若线状橡胶4F3所产生的作用力较强地传递到吸收体8,则在线状橡胶4F3和吸收体8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吸收体8有可能收缩而向宽度方向内侧折曲。若在吸收体8折曲的状态下穿戴尿布1,则除了可能有损吸收体8的功能之外,还有可能穿戴感恶化。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重叠部位作为在吸收体8与外装体之间未配置粘接剂HM2的无配置区域,抑制在尿布1使用前的状态下线状橡胶4F3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传递到吸收体8。通过该构成,在尿布1使用前的重叠部位,能够防止吸收体8因线状橡胶4F3的作用力而向宽度方向内侧折曲。
另外,在穿戴尿布1时,穿戴者的大腿部抵接于尿布1的下裆区域1B。该部分的吸收体8虽然通过粘接剂HM2而被加强,却易于因大腿部而向宽度方向内侧折曲。该折曲通过粘接剂HM2的加强反而易于朝向前身区域1F、后身区域1R传播。后身区域1R侧与穿戴者的臀部相对应,通过穿戴者的臀部鼓起,从而尿布1在后身区域1R附近沿宽度方向鼓起,所以,易于消除下裆区域1B处的折曲。另外,由于穿戴者的体重容易施加于后身区域1R,所以折曲难以传播。另一方面,前身区域1F侧的吸收体8延伸区域与后身区域1R侧相比并不鼓起,并且,通常也不被施加穿戴者的体重,所以,在下裆区域1B产生的折曲易于波及。若折曲波及至前身区域1F的长度方向端部,则吸收体8难以发挥适当的功能,例如从尿道口产生的排泄液容易在折曲部分传递等而引起前侧泄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配置有线状橡胶4F3的与穿戴者的耻骨附近相对应的区域,存在粘接剂HM2的无配置区域,在该无配置区域,成为吸收体8和外装体未粘接的非粘接区域。在穿戴者的腹侧,耻骨附近与周边区域相比比较鼓出。另外,吸收体8在该无配置区域未被施以粘接剂HM2实现的加强,所以,是柔软的。
另一方面,在该非粘接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和下裆侧,吸收体8和外装体通过粘接剂HM2而粘接。在尿布1的穿戴中,线状橡胶4F3的配置区域向宽度方向外侧施力,该作用力的一部分经由配置于非粘接区域的附近的粘接剂HM2而传递到内装体。因此,在非粘接区域柔软的吸收体8,受到线状橡胶4F3的作用力而易于向宽度方向外侧扩展,也易于消除在下裆区域1B侧产生的折曲。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吸收体8在穿戴前和穿戴中难以变形,易于保持适当的形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供难以有损吸收体8的功能、不给穿戴者带来违和感且能适当地保持排出液的尿布1。
此外,在图9中,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外侧及其以外的涂布部位未变更粘接剂HM2的面积,但也可以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使粘接剂HM2的宽度比其他部分宽。另外,还可以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使粘接剂HM2的长度方向长度比其他部分长。这样,若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端部附近扩大粘接剂HM2的涂布面积,则吸收体8和外装体被牢固地粘接。通过在此施加固化的粘接剂HM2自身的刚性,吸收体8在长度方向端部附近被加强而难以产生走形。
在穿戴者是女性的情况下,穿戴者的尿道口与该非粘接区域相对应。在穿戴中,在该非粘接区域,通过线状橡胶4F3的作用力,使吸收体8接近穿戴者的尿道口。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能够由吸收体8适当地吸收从女性的尿道口产生的排出液。另一方面,在穿戴者是男性的情况下,穿戴者的尿道口位于比该非粘接区域靠前身区域1F侧。在男性生殖器的下裆侧设置非粘接区域并在该部分配置线状橡胶4F3,从而在该非粘接区域与腰部褶裥3R之间产生能保持男性生殖器的空间。通过由该空间适当地保持男性生殖器,能限定排出液产生的场所。因此,能降低因男性生殖器的位置偏移而从设想外的位置产生排出液进而产生泄漏的可能性。这样,在前身区域1F侧设置在宽度方向上横穿吸收体8的线状橡胶4F3,而且在线状橡胶4F3的附近设置非粘接区域,从而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不管穿戴者的性别如何都能够适当地吸收从尿道口产生的排泄液。
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从下裆区域1B到非粘接区域为止的位置和距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作为一个例子,±10%以内)。成人的体格的个体差异与婴幼儿相比极大,所以,采用与多个体型相对应的多个尺码的外装体。但是,人体的从下裆部分到尿道口为止的位置关系与体型并不相关而是相同的。因此,从下裆区域1B到非粘接区域为止的距离和非粘接区域的范围也能够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作为一个例子,±10%以内)。通过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使距下裆部分的非粘接区域的位置和范围相同化,能够提供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具有同样的功能和穿戴感的尿布。
<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的下裆区域的剖面构造的图。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的前身区域、后身区域的剖面构造的图。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各图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构件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吸收体8具有吸收芯8c。在本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吸收芯8c具有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若平面观察,上层吸收垫8a是与下裆区域1B相对应的部分为缩窄部分的沙漏型。下层吸收垫8b仅在与穿戴者的正中线相对应的部分延伸,若平面观察,以其全部都被上层吸收垫8a遮住的方式层叠。换言之,下层吸收垫8b的整个宽度都在上层吸收垫8a的缩窄部分以下。下层吸收垫8b可以是由多张垫构成的多层构造。另外,也能够使吸收芯8c为向非皮肤面侧凸的一体构造。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2实施方式中,吸收芯8c也包括SAP颗粒。SAP颗粒吸收流入到吸收芯8c的排出液所含的水分、膨胀并凝胶化,固定排出液而抑制逆流。但是,在排出液隔开时间地反复流入吸收体8的环境下,吸水而膨胀了的SAP颗粒有时会妨碍排出液的进一步移动(凝胶阻塞现象)。在SAP颗粒未配置于适当的场所而因凝胶阻塞现象阻碍了排出液的进一步吸收的情况下,排出液有时会持续滞留于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引起穿戴感的降低。另外,根据情况,也有时成为腹部泄漏、背部泄漏、横向泄漏的原因。
因此,优选的是,设计在能够抑制凝胶阻塞现象的产生的适当的位置配置了SAP颗粒的吸收芯8c。在如第2实施方式那样吸收芯8c由多个吸收垫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限定配置SAP颗粒的吸收垫。
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吸收芯8c被透水性的芯包裹片7包裹。而且,芯包裹片7被分为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皮肤面侧的上层芯包裹片7f和在穿戴时位于穿戴者的非皮肤面侧的下层芯包裹片7b。上层芯包裹片7f与上层吸收垫8a粘接。下层芯包裹片7b与下层吸收垫8b粘接。但是,上层吸收垫8a的非皮肤面侧和下层芯包裹片7b未粘接。因此,在吸收体8,在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更外侧且上层吸收垫8a延伸的场所,在与下层芯包裹片7b之间形成流路8s。
另外,下层芯包裹片7b和上层吸收垫8a也可以由易于剥离的粘接剂粘接。作为具体例,可以是粘接下层芯包裹片7b和下层吸收垫8b的粘接剂的宽度比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宽,仅该粘接剂的端部与上层吸收垫8a的非皮肤面侧粘接。另外,为了粘接上层吸收垫8a的非皮肤面侧和下层芯包裹片7b,可以采用粘接强度低的粘接剂,也可以使得用于该用途的粘接剂的涂布量为少量。该粘接剂在下层吸收垫8b吸水而膨胀了的情况下或者在排出液流入到下层芯包裹片7b与上层吸收垫8a之间的情况下剥离,形成流路8s。若在尿布1并未吸水而无需流路8s的情况下也形成流路8s,则流路8s可能会成为吸收芯8c的走形的原因。若仅在吸收芯8c吸水了的情况下形成流路8s,则能够仅在必要的情况下形成流路8s。
如图11所示,在尿布1的前身区域和后身区域,若从皮肤面侧观察,则形成的流路8s被平面状的上层吸收垫8a覆盖。根据穿戴者的体位,有时在前身区域和后身区域施加由穿戴者的体重所产生的压力,但在该区域,在尿布1的侧面侧并未出现流路8s所导致的台阶,穿戴者不易感到违和感。
另外,在下层吸收垫8b的长度方向整个区域,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比顶片9的透水区域的宽度窄。通过这样配置下层吸收垫8b,能够实现仅在通过了顶片9的透水区域的排出液易于到达的范围具有充分的厚度的吸收芯8c。通过该构成,能够减轻包括吸收芯8c的吸收体8给穿戴者带来的违和感。
如图10所示,在下裆区域,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的宽度大致相同。因此,排出到下裆区域且未由吸收芯8c吸收的排出液不经由吸收芯8c地流入到吸收芯8c的侧面部而形成流路8s,在从吸收芯8c的侧面部被逐渐吸收的同时在流路8s移动而流入前身区域、后身区域。
如图11所示,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两端部附近即前身区域、后身区域,顶片9的透水区域比构成吸收芯8c的上层吸收垫8a窄且比下层吸收垫8b宽。因此,在下裆区域在流路8s移动而流入到前身区域、后身区域的排出液的动作被上层吸收垫8a限制。因此,尿布1能够有效地抑制被施加穿戴者的体重的前身区域、后身区域中的排出液的逆流。另外,在皮肤面侧与流路8s重叠的顶片9的宽度方向端部设有非透水区域。因此,在流路8s流动的排出液的逆流也被设置于顶片9的宽度方向端部的非透水区域所防止。
若穿戴者向具有上述的特征的尿布1排出排出液,则排出液通过透水性的顶片9的透水区域和具有透水性的上层芯包裹片7f而到达上层吸收垫8a、或者通过吸收芯8c的侧面而形成流路8s。上层吸收垫8a包括SAP的颗粒,但SAP的颗粒吸收液体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排出液的大部分暂且通过上层吸收垫8a而形成流路8s、或者到达下层吸收垫8b。
到达了流路8s的排出液通过流路8s而在吸收体的大范围扩展,在吸收芯8c能吸收的场所被依次吸收。因此,在排出液的吸收中,能够高效地利用吸收芯8c的大范围,在一下子产生了大量的排出液的情况等下,能够防止排出液的量局部地超过吸收芯8c的吸收能力而向皮肤面侧逆流。
另一方面,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在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即与穿戴者的排泄孔相对应的位置延伸,吸收芯8c为层叠构造。通过该构造,若未产生大量的排出液,则能够当场接住并吸收。
下层吸收垫8b所含的SAP的颗粒的目付比上层吸收垫8a低、或者下层吸收垫8b实质上不包括SAP的颗粒。即,下层吸收垫8b具有主要由短纤维暂时存积通过了上层吸收垫8a后的排出液并使之逐渐返回到上层吸收垫8a的功能。因此,到达了下层吸收垫8b的排出液逐渐被上层吸收垫8a的SAP的颗粒再吸收、或者通过短纤维而被减速并向流路8s流出。在第2实施方式中,下层吸收垫8b所含的SAP的颗粒并不存在或者是少量的,不产生凝胶阻塞现象,能够在使排出液减速的同时将其引导至适当的吸收位置。
形成的流路8s在吸收体8的长度方向上延伸。从下层吸收垫8b流入到流路8s的排出液在流路8s的内部移动的同时逐渐被上层吸收垫8a吸收。在排出液集中于特定部分而超出吸收芯8c的吸收能力的情况下,排出液在流路8s流动,能够由吸收能力尚有余量的其他部分吸收。因此,吸收芯8c能在其整个区域吸收排出液,能够有效地使用其吸收容量。因此,能够防止排出液在超出吸收能力的部位向皮肤面逆流而给穿戴者带来不快感。
如图11所示,在被施加穿戴者的体重的前身区域、后身区域,若从皮肤面侧观察,流路8s被平面状的上层吸收垫8a覆盖。因此,在尿布1的皮肤面侧并未出现流路8s所导致的台阶,穿戴者不易感到违和感。另外,在流路8s与顶片9之间存在上层吸收垫8a,能够通过该上层吸收垫8a来抑制在流路8s流动的排出液的逆流。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在穿戴时在吸收体长度方向端部附近被施力的尿布的剖视图。在吸收体长度方向端部附近的罩片4与内罩片5之间设有线状橡胶4F2、4R2,其一部分与吸收体8重叠。若穿戴者穿戴尿布1,则尿布1通过线状橡胶4F2、4R2的作用力而沿着穿戴者的身体。另外,由于线状橡胶4F2、4R2的作用力,吸收体的非皮肤面侧被向非皮肤面侧施力。
在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侧面设有侧片10L、10R,在侧片10L、10R的皮肤面侧的端部附近设有线状橡胶10L1、10R1。侧片10L、10R通过该线状橡胶10L1、10R1的作用力而作为立体褶裥3BL、3BR发挥作用。即,若穿戴者穿戴尿布1,则立体褶裥3BL、3BR通过线状橡胶10L1、10R1的作用力而立起。立体褶裥3BL、3BR紧贴于穿戴者的皮肤面来防止排出液的横向泄漏。该立体褶裥3BL、3BR的作用力传递到吸收体8,从而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被向穿戴者的皮肤面侧施力。
由于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被向非皮肤面侧施力、皮肤面侧被向穿戴者的皮肤面侧施力,所以,穿戴中的吸收体8在皮肤面侧和非皮肤面侧受到反向的力。因此,吸收体8在厚度方向上鼓起,从而易于在吸收体8内部形成流路8s。通过形成流路8s,排出液能够更容易地移动,由吸收芯8c中的能吸收的部分高效地吸收。另外,通过吸收体8在上述的方向上鼓起,从而在吸收体8的内部的未粘接的构造之间(作为一个例子,上层吸收垫8a与下层吸收垫8b之间)也产生间隙。通过产生该间隙,排出液的移动变得更容易,由吸收芯8c中的能吸收的部分高效地吸收。
吸收体8在长度方向端部受到施力,朝向长度方向内侧产生形状变化。因此,在长度方向端部附近以外的部位也易于形成流路8s。
图13A和图13B是示意性地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在穿戴者的体位变化了的情况下的排出液的流动的图。图13A是表示穿戴者采用仰卧位的情况下的排出液的流动的图。以顶片9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为中心产生的排出液W随着重力而通过顶片9的透水区域和上层芯包裹片7f而到达构成吸收芯8c的上层吸收垫8a。上层吸收垫8a包括SAP的颗粒,能吸收并固定排出液W,但SAP的颗粒吸收水分需要时间。因此,在到达了吸收芯8c的排出液W的量多的情况下,其相当一部分暂且通过上层吸收垫8a而流入下层吸收垫8b、或者通过吸收芯8c的侧面而形成流路8s。
下层吸收垫8b所含的SAP的颗粒的目付比上层吸收垫8a少。或者,下层吸收垫8b实质上不包含SAP的颗粒。由此,下层吸收垫8b几乎不具有固定排出液W的功能。另一方面,下层吸收垫8b几乎不包含吸收排出液W并膨胀的SAP的颗粒。因此,在下层吸收垫8b,不产生由膨胀了的SAP的颗粒妨碍排出液W的移动的、所谓凝胶阻塞现象。因此,下层吸收垫8b起到在使通过了上层吸收垫8a或者从吸收芯8c的侧面流入了流路8s的排出液W扩散的同时将其暂时存积的作用,被下层吸收垫8b暂时保持的排出液W被与下层吸收垫8b的位置相对应的上层吸收垫8a依次吸收。
在前身区域1F和后身区域1R,下层吸收垫8b比上层吸收垫8a窄,上层吸收垫8a所延伸但下层吸收垫8b未延伸的部分从一开始就成为空间或者因排出液W的流入而成为空间,作为流路8s而发挥作用。在排出液W的量多而无法由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保持的情况下,排出液W流入该流路8s、在流路8s传播地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被引导到吸收芯8c中的尚未吸收排出液的部分并被迅速吸收。在存在被施加穿戴者的体重的可能性的前身区域1F和后身区域1R,在流路8s与穿戴者的皮肤面之间存在上层吸收垫8a,而且在流路8s的皮肤面侧的顶片9的宽度方向端部设置非透水区域,所以,排出液W的逆流被抑制。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具有这样的内部构造,所以,在未从穿戴者产生并流入排出液W时,成为下层吸收垫8b中未存积排出液W的状态。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能高效地处理新产生的排出液W。
图13B是表示穿戴者采用侧卧位的情况下的排出液的流动的图。若穿戴者在并未完成排出液W的吸收的状态下采用侧卧位,则在上层吸收垫8a的宽度方向端部施加体重,尚未被SAP的颗粒吸收的状态的排出液W被挤出。如前述那样,在与上层吸收垫8a的宽度方向端部重叠的顶片9的宽度方向端部设有非透水区域,被挤出的排出液不会从非透水区域逆流。因此,排出液W向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非皮肤面侧端部移动。由于在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非皮肤面侧端部存在流路8s,所以,排出液W主要滞留于流路8s。另外,由于流路8s为缓冲空间,所以,即使在穿戴者的体位再度变化了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吸收垫的走形,吸收芯8c易于保持其功能。
在穿戴者的体位从侧卧位返回到仰卧位的情况下,排出液W向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移动,被上层吸收垫8a所含的SAP的颗粒依次吸收。尤其是,由于下层吸收垫8b并不长时间存积排出液W,所以,具有再度存积随着体位的变化而移动的排出液W的余力,能够暂时保持排出液W、使之依次移动到上层吸收垫8a并加以吸收。
此外,上层吸收垫8a在皮肤面侧通过粘接剂而与上层芯包裹片7f粘接,下层吸收垫8b中存在于最靠非皮肤面侧的部分在非皮肤面侧通过粘接剂而与下层芯包裹片7b粘接。粘接可以是整面粘接,也可以间歇性(间断性)地设置粘接区域来进行,尤其是皮肤面侧的粘接,由于需要维持透水性,所以,优选是间歇性的。另一方面,上层吸收垫8a和下层吸收垫8b相互并未粘接。因此,若穿戴者的体位变化而从其他方向对吸收芯8c施加压力,可能会在上层吸收垫8a与下层吸收垫8b之间产生间隙。由于该间隙也作为排出液W的流路而发挥作用,所以,也能由该流路将排出液W引导到吸收芯8c中更有吸收余力的部分并将其高效地吸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仅变更外装体的构造,就能够提供使用同一尺码的吸收体8、在与穿戴者的体格的不同相对应的同时具有充分的吸收能力且穿戴感不变的多个尺码的尿布。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用同一生产线制造的吸收体8与多个尺码的外装体组合,所以,能够提供在抑制生产效率的降低的同时具有充分的吸收能力的尿布。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线状橡胶4R3与吸收芯8c的宽度方向端部重叠,但也考虑线状橡胶4R3与吸收体8重叠并延伸到吸收芯8c附近却不与吸收芯8c重叠的形态。在此情况下,在扩宽区域,线状橡胶4R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仅与芯包裹片7重叠。在该构成中,在穿戴前的状态下,能够防止吸收芯8c由于线状橡胶4R3的作用力收缩而走形。另一方面,在穿戴状态下,吸收芯8c在经由芯包裹片7而被间接地传递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在宽度方向上被施力而沿着穿戴者的皮肤面,所以,在穿戴状态下也能够抑制吸收体8的收缩所导致的走形。
在线状橡胶4R3不与吸收芯8c重叠的情况下,也能够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使线状橡胶4F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位于与吸收芯8c的扩宽部宽度方向外侧的芯包裹片7重叠的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该构成,能够提供至少在多个外装体的尺码中具有大致相同的功能且穿戴感并未变化的尿布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向尿布1施加作用力而使之紧贴于穿戴者的皮肤面,采用了线状橡胶,但也可以采用具有伸缩性的树脂纤维。
以上公开的实施方式及其应用例能够分别组合。

Claims (15)

1.一种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封入了成人用的吸收性物品(1),所述成人用的吸收性物品(1)包括构成为吸收从穿戴者排出的排出液的吸收体(8)和配置于所述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的外装体,
所述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的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具有第1尺码的第1吸收性物品的第1包;以及
包括具有第2尺码的第2吸收性物品的第2包,
所述第1包中的所述吸收体(8)的形状和尺码与所述第2包中的所述吸收体(8)的形状和尺码实质上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1F)、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1B)、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1R);
在穿戴状态下,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各自的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前身区域(1F)和所述后身区域(1R),在宽度方向上设置拉伸状态的第1伸缩构件(4F2、4R2);
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各自,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方式设置;并且,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吸收体(8)和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重叠的区域即第1重叠区域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吸收体(8)和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重叠的区域即第2重叠区域是相同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1重叠区域中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的每单位面积的收缩力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重叠区域中的所述收缩力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1重叠区域的附近处的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的每单位面积的收缩力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第2重叠区域的附近处的所述收缩力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的间隔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设置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的间隔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1F)、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1B)、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1R);
在穿戴状态下,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各自的所述外装体的所述前身区域(1F)和所述后身区域(1R)中的所述吸收体(8)的附近设置拉伸状态的第1伸缩构件(4F2、4R2);并且,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吸收体(8)和所述第1伸缩构件(4F2、4R2)的距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距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在下裆区域(1B)中的宽度最窄的位置,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外装体的宽度方向端部和所述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距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距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分别在长度方向上依次设置有在穿戴状态下位于穿戴者的腹部侧的前身区域(1F)、位于下裆的下裆区域(1B)、以及位于背部侧的后身区域(1R);
在所述前身区域(1F)和所述后身区域(1R)的宽度方向端部,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在宽度方向上设置的第1伸缩构件(4F2、4R2)的长度方向下裆侧和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的距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距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构成使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沿着皮肤面的腿部褶裥的第2伸缩构件(4F3),以沿着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并与所述吸收体(8)的下裆部重叠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位置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位置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8)和所述外装体通过以所述吸收体(8)的宽度以下的宽度涂布的粘接剂而粘接;
在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位置及其附近,存在未涂布所述粘接剂的非粘接区域;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非粘接区域距下裆部的位置及其范围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非粘接区域距下裆部的位置及其范围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11.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构成使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沿着皮肤面的腿部褶裥的第2伸缩构件(4F3),沿着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
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和所述吸收体(8)的位置关系与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中的所述位置关系相同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8)包括在宽度方向上缩窄的形状的吸收芯;
构成使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沿着皮肤面的腿部褶裥的第2伸缩构件(4F3),沿着构成为供穿戴者的腿通过的腿开口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
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的至少一部分以与所述吸收体(8)重叠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构成所述腿部褶裥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的位置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位置是与所述吸收芯的扩宽部宽度方向相对应的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8)还包括芯包裹片(7),所述芯包裹片(7)包入所述吸收芯并具有矩形状的外观;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位置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的所述第2伸缩构件(4F3)的宽度方向内侧端部的位置是与所述吸收芯的扩宽部宽度方向外侧的所述芯包裹片(7)重叠的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其差在预定范围内。
1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层叠由非透水性的膜构成的背片(6);并且,
所述背片(6)在所述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端部、以从所述吸收体(8)的非皮肤面侧经由所述吸收体(8)的侧面部而覆盖至皮肤面侧的方式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吸收性物品和所述第2吸收性物品分别还具备构成为覆盖所述吸收体(8)的皮肤面侧的顶片(9)、以及配置于所述吸收体(8)的宽度方向两侧并构成为覆盖所述吸收体(8)的侧面的一对侧片(10L、10R);并且,
所述顶片(9)和所述侧片(10L、10R)的至少一方是无纺布片,在所述吸收体(8)的侧面部,所述背片(6)被无纺布片覆盖。
CN202320100059.2U 2022-02-08 2023-02-02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Active CN2191669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17810 2022-02-08
JP2022017810 2022-02-08
JP2022176033A JP2023115894A (ja) 2022-02-08 2022-11-02 複数の吸収性物品のパッケージ
JP2022-176033 2022-11-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66900U true CN219166900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5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0059.2U Active CN219166900U (zh) 2022-02-08 2023-02-02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66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166900U (zh)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CN219354400U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CN116570431A (zh) 多个吸收性物品的包
CN219354399U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CN219516836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84557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84552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021957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700324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516843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614214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354402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307167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127080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354410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516835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480617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516834U (zh) 吸收性物品
CN219516840U (zh) 吸收性物品
CN115998525A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JP2023115894A (ja) 複数の吸収性物品のパッケージ
CN115998528A (zh) 吸收性物品及吸收性物品包
JP2023084703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3063222A (ja) 吸収性物品
CN116650220A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