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6876U - 一种埋线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埋线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6876U
CN219306876U CN202320161249.5U CN202320161249U CN219306876U CN 219306876 U CN219306876 U CN 219306876U CN 202320161249 U CN202320161249 U CN 202320161249U CN 219306876 U CN219306876 U CN 219306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wire
wire feeding
needl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612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启粤
宁百乐
符文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23201612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6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6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68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埋线器具。其包括器具壳体、线仓单元、送线单元、切线单元、阻线单元与针头单元;器具壳体为中空结构,线仓单元设置在器具壳体的顶端,并与中空结构连通;送线单元、切线单元、阻线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器具壳体上,且送线单元、切线单元与阻线单元三者相配合;在器具壳体靠近底端的外壁面处形成有螺纹部,针头单元安装在器具壳体的底端,并针头单元外套设一针尖保护套,针尖保护套与器具壳体的螺纹部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器具可缩短疗法操作时长、降低难度、易于推广学习,同时,满足无菌进针条件、可减少部分不良事件的产生、降低患者恐惧,快速进针尚可降低患者疼痛感、降低患者恐惧。

Description

一种埋线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埋线器具。
背景技术
现代埋线方法按照操作方法分类,可粗略的分为手术式埋线法、刺入式埋线法。早期的手术式埋线法操作复杂、创伤大、疼痛剧烈、患者的接受程度低、临床治疗范围局限;而刺入式埋线法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无需麻醉、疼痛反应小、降低了感染发生率,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临床效果肯定,使得刺入式埋线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而后临床工作者基于刺入式埋线法改良创制了专用埋线针、一次性埋线针等,使其操作方法更加简单化、微创化、患者易接受、依从性好,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也有研究者创制了特殊手法刺入式埋线法,使得操作更加简单、无需麻醉、不良反应小、方便易行、患者更易于接受、依从性好、安全定向性高,患者对此疗法的恐惧心理减小,临床更易于推广应用,逐渐代替了形成发展时期的埋线方法。通过针具的演变,发现无论是埋线器具亦或是针法,都是围绕着缩小创伤、简易操作、无菌条件、患者接受度高这四个方向展开的。
目前,临床为节省疗法成本,应用手术蛋白线包与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操作者需使用无菌剪刀及托盘,剪出线段,并手动放入针尖端,直接进针出针,因人体组织压力使得线段留置于局部。此操作不仅耗时较长,同时因步骤繁杂,难以满足无菌条件,且操作难度高。同时,其难以控制进针深度,针头处无任何屏蔽遮挡,患者在接受疗法时难免产生恐惧心理。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埋线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596183U,申请号为201821023198.5,专利权人为陈芸的名称为一种无菌连续可调式自动埋线器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具体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菌连续可调式自动埋线器,包括顶针、副针筒、推针、主针筒、针头、顶针推动装置、推针推动装置、档位器、刻度尺、储线器、切刀和线盘,所述副针筒的左端部与主针筒的右端部连接,所述顶针推动装置设置在副针筒内靠近主针筒的端部,所述顶针的左端部设置在副针筒内,并且顶针的右端部从副针筒内伸出,所述顶针推动装置可推动顶针在主针筒和副针筒内移动,所述推针和储线器设置在主针筒内,并且储线器的左端部与推针的右端面可贴合在一起,所述推针推动装置设置在主针筒内远离副针筒的端部,所述档位器设置在主针筒上,并且档位器可沿主针筒移动,所述刻度尺设置在主针筒的外壁上,所述线盘设置在储线器上,所述切刀设置在储线器与线盘的连接位置,所述针头设置在主针筒外远离副针筒的端部,并且针头与推针连接;其中,所述顶针包括顶针本体和顶针外壳体,所述顶针外壳体置于副针筒内,所述顶针本体的左端部置于顶针外壳体内。可见,现有技术中的埋线器,对针头部分无任何屏蔽遮挡,难以控制进针深度,使得患者在接受疗法时难免产生恐惧心理。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新型的埋线器具,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埋线器具,该器具可缩短疗法时长、降低难度、易于推广学习,同时,满足无菌进针、减少部分不良事件的产生、降低患者恐惧,快速进针尚可降低患者疼痛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埋线器具,其包括器具壳体、线仓单元、送线单元、切线单元、阻线单元与针头单元;所述器具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线仓单元设置在所述器具壳体的顶端,并与所述中空结构连通;所述送线单元、切线单元、阻线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且所述送线单元、切线单元与阻线单元三者相配合;
在所述器具壳体靠近底端的外壁面处形成有螺纹部,所述针头单元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的底端,并所述针头单元外套设一针尖保护套,所述针尖保护套与所述器具壳体的螺纹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器具壳体上开设有视窗结构,所述视窗结构上标识有刻度。
进一步的,所述送线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的送线滚轮与送线板,所述送线滚轮与所述器具壳体间转动连接;所述送线板与所述送线滚轮相对设置,用于向下输送蛋白线。
进一步的,所述送线板弯折呈L型,所述送线板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送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器具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送线板的第二端与所述送线滚轮正相对,且所述送线板第二端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加强肋。
进一步的,所述切线单元包括切线按钮、弹性件、切刀与保护套;
其中,所述保护套为中空结构,设置在所述器具壳体的中心,用于蛋白线的输送,并在所述保护套的下端开设有一切口;所述切线按钮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并在所述切线按钮的内侧分别安装有弹性件与切刀,所述切刀的安装位置与所述保护套上切口位置正相对,用于切断蛋白线。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两个。
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套的顶端形成有倒八字型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阻线单元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的顶推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推滑块内侧的顶针、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的阻挡片;
其中,所述阻挡片具有卡舌部,所述卡舌部与顶针相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该埋线器具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中该埋线器具,使用时,通过线仓单元为埋线器具提供蛋白线,并将其输送至送线单元中,送线单元将其继续向下输送至切线单元内,将蛋白线切断,实现剪线功能;剪段的蛋白线会在阻线单元的作用下,避免直接进入针头单元内,利于埋线过程的可控。通过线仓单元、送线单元、切线单元、阻线单元与针头单元相互配合,实现无菌快速剪线、缩短整个操作过程。
同时,在器具壳体的底端螺纹安装有针尖保护套,便于调控针头伸出长度,使得进针深度可控、埋线难度降低、且屏蔽患者以降低恐惧心理。故在操作者角度,此埋线器具可缩短疗法操作时长、降低难度、易于推广学习;在患者角度,满足无菌进针条件、可减少部分不良事件的产生、降低患者恐惧,快速进针尚可降低患者疼痛感、且降低患者恐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埋线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埋线器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剖视图(一);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的剖视图(二);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阻挡片结构示意图;
其中,器具壳体1、螺纹部10、视窗结构11;线仓单元2;送线单元3、送线滚轮30、送线板31、第一端311、第二端312、加强肋313;切线单元4、切线按钮40、弹性件41、切刀42、保护套43、切口431、倒八字型开口432;阻线单元5、顶推滑块50、顶针51、阻挡片52、卡舌部521;针头单元6;针尖保护套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7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埋线器具,其包括器具壳体1、线仓单元2、送线单元3、切线单元4、阻线单元5与针头单元6。所述器具壳体1为中空结构,用于蛋白线的输送。所述线仓单元2设置在所述器具壳体1的顶端,与所述中空结构连通,线仓单元2用于存储蛋白线,为埋线器具提供蛋白线。本实施例中,该线仓单元2中的蛋白线通过缠绕方式存储在线仓单元2内。
同时,所述送线单元3、切线单元4、阻线单元5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1上,且所述送线单元3、切线单元4与阻线单元5三者相配合,实现蛋白线的输送、切断以及防止蛋白线直接进入器具壳体1底端的针头单元6内。
还在所述器具壳体1靠近底端的外壁面处形成有螺纹部10,所述针头单元6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1的底端,并所述针头单元6外套设一针尖保护套7,所述针尖保护套7与所述器具壳体1的螺纹部10相连,通过旋转可调整针尖保护套7在器具壳体1上的安装位置,以实现针头单元6中针头伸出长度的调节,实现针头伸出长度的有效控制。本实施例中,该针头单元6可为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该针尖保护套7可直接与现有批量生产的一次性注射针头配合使用,控制每次进针的最大深度,极大的降低了操作难度,可以更好的保证无菌原则。同时,本实施例中,针头单元6通过持针件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1的底端,持针件的具体形状与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的顶部形状相匹配,通过设置持针件,可以更加方便针头更换,提高临床效率,降低感染风险。需要说明的,该持针件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实际情况设计即可,或是直接采用现有市场上售卖的连接件;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针头单元6与器具壳体1间的可拆卸连接,方便针头单元6的安装,如二者间直接采样插接连接等。
本实用新型中该埋线器具,使用时,通过线仓单元2为埋线器具提供蛋白线,并将其输送至送线单元3中,送线单元3将其继续向下输送至切线单元4内,将蛋白线切断,实现剪线功能;剪段的蛋白线会在阻线单元5的作用下,避免直接进入针头单元6内,利于埋线过程的可控。通过线仓单元2、送线单元3、切线单元4、阻线单元5与针头单元6相互配合,实现无菌快速剪线、缩短整个操作过程,也可控制剪线长度。同时,在器具壳体1的底端螺纹安装有针尖保护套7,通过螺纹衔接,便于调控针头伸出长度,使得进针深度可控,进一步降低埋线难度,且屏蔽患者以降低恐惧心理。故在操作者角度,此埋线器具可缩短疗法操作时长、降低难度、易于推广学习;在患者角度,满足无菌进针条件、可减少部分不良事件的产生、降低患者恐惧,快速进针尚可降低患者疼痛感、降低患者恐惧。此外,该埋线器具亦能在穴位埋线的临床试验中满足安慰针设计,有多用途、高效用等优点。
进一步的,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送线单元3用于蛋白线的输送,其包括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1上的送线滚轮30与送线板31,所述送线滚轮30与所述器具壳体1间转动连接;所述送线板31与所述送线滚轮30相对设置,用于向下输送蛋白线。使用时,将蛋白线输送至送线板31与送线滚轮30之间,转动送线滚轮30即可实现蛋白线的向下输送,将其输送至切线单元4内。
对应的,所述送线板31弯折呈L型,具有第一端311与第二端312,所述送线板31的第一端311与所述器具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送线板31的第二端312与所述送线滚轮30正相对,且所述送线板31第二端312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加强肋313,增加送线板31的强度。
进一步的,在其他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切线单元4,用于切断蛋白线,其包括切线按钮40、弹性件41、切刀42与保护套43。
其中,所述保护套43为中空结构,设置在所述器具壳体1的中心,用于蛋白线的输送,并在所述保护套43的顶端形成有倒八字型开口432,倒八字型开口432利于蛋白线的向下输送,且在所述保护套43的下端开设有一切口431。所述切线按钮40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1上,并在所述切线按钮40的内侧分别安装有弹性件41与切刀42,所述切刀42的安装位置与所述保护套43上切口431位置正相对,用于切断蛋白线。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1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两个。
此外,还在所述器具壳体1上开设有视窗结构11,使得剪线可视化,且所述视窗结构11上标识有刻度,便于精准控制剪线长度,满足不同部位、不同体型的人体穴位所需深浅度改变;该视窗结构11的开设位置设置在切线单元4中切刀42安装位置的下方,用于测量蛋白线待切断段的长度,利于控制切断的蛋白线的长度。
使用时,输送至切线单元4内的蛋白线会继续向下输送,并通过视窗结构11观察蛋白线长度,当切刀42下方的蛋白线长度满足使用要求后,按压切刀按钮40,控制切刀42伸入至保护套43的切口431内,实现对蛋白线的切断;同步的,在切断蛋白线的同时,挤压弹性件,使其存储能量。切断蛋白线后,松开切刀按钮40,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带动切刀与切刀按钮复位至初始状态。
对应的,该埋线器具,以弹簧等弹性件41的设计,满足回弹式进针,达到在器具内部剪去线段,有快速无菌进针、减轻针刺痛感、降低施针难度、缩短操作时长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阻线单元5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1上的顶推滑块50、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推滑块50内侧的顶针51、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1上的阻挡片52。
其中,所述阻挡片52具有卡舌部521,卡舌部521具有弹性,该卡舌部521安装在器具本体1的底端,以使在切刀42下方与阻挡片52上方之间的器具壳体1内形成有用于存储蛋白线的存储腔。并所述卡舌部521与顶针51相配合,通过顶针51实现对卡舌部521的按压,进而将蛋白线输送至针头单元6内,用于埋线操作等;阻挡片和顶推滑块50的存在,可确保切断的蛋白线能顺利埋入体内。
本实用新型中该埋线器具的大致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时,从无菌包装中拆得该埋线器具,转动送线滚轮30,驱动蛋白线进入保护套43内,并从视窗结构11可查看蛋白线的长度。当蛋白线的长度满足要求后,按动切线按钮40,线落入存储腔内,阻挡片52挡住防止其直接进入最下方的针头单元6内,该针头单元6为一次性针具。
同时,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即针头单元6安装在器具壳体1的底端,螺纹调节其可刺入人体长度。扎针后,推动顶推滑块50,阻挡片52的卡舌部521受力打开,器具内部的顶针51会将线推出,松开顶推滑块50,顶针51回弹,阻挡片52关闭,即完成一次埋线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该埋线器具,因整体为可拆卸结构,故而该器具可回收,经由消毒灭菌后再次使用,每个器具的蛋白线仓可满足50个穴位左右的使用,约3人的1次埋线治疗量。操作者在熟悉器具后,可单手完成剪线与进针。且器具本身与临床已有物品结合,如蛋白线、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器具本身可回收再次利用,故而器具所需成本较低。
综上,本埋线器具基于既往穴位埋线法的无菌性低、操作难度高、耗时长三个大方向,借助零件之间组合,该埋线器具即可完成剪线、进针、埋线的整体流程,以使穴位埋线法的操作难度降低、保证无菌性(即减少部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疗法耗时、提高疗法效率。长远来看,应用本器具,可促进穴位埋线法在各基层的使用,提高疗法的安全度,同时其对患者屏蔽效果好,可用于穴位埋线法中。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器具壳体、线仓单元、送线单元、切线单元、阻线单元与针头单元;所述器具壳体为中空结构,所述线仓单元设置在所述器具壳体的顶端,并与所述器具壳体的中空结构连通;所述送线单元、切线单元、阻线单元从上到下依次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且所述送线单元、切线单元与阻线单元三者相配合;
在所述器具壳体靠近底端的外壁面处形成有螺纹部,所述针头单元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的底端,并所述针头单元外套设一针尖保护套,所述针尖保护套与所述器具壳体的螺纹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器具壳体上开设有视窗结构,所述视窗结构上标识有刻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线单元包括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的送线滚轮与送线板,所述送线滚轮与所述器具壳体间转动连接;所述送线板与所述送线滚轮相对设置,用于向下输送蛋白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线板弯折呈L型,所述送线板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送线板的第一端与所述器具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送线板的第二端与所述送线滚轮正相对,且所述送线板第二端的中部向外凸起,形成加强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线单元包括切线按钮、弹性件、切刀与保护套;
其中,所述保护套为中空结构,设置在所述器具壳体的中心,用于蛋白线的输送,并在所述保护套的下端开设有一切口;所述切线按钮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并在所述切线按钮的内侧分别安装有弹性件与切刀,所述切刀的安装位置与所述保护套上切口位置正相对,用于切断蛋白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设置两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套的顶端形成有倒八字型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线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线单元包括滑动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的顶推滑块、固定安装在所述顶推滑块内侧的顶针、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器具壳体上的阻挡片;
其中,所述阻挡片具有卡舌部,所述卡舌部与顶针相配合。
CN202320161249.5U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埋线器具 Active CN219306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1249.5U CN219306876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埋线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61249.5U CN219306876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埋线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6876U true CN219306876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61249.5U Active CN219306876U (zh) 2023-02-09 2023-02-09 一种埋线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68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568498A (en) Intramuscular stimulation therapy facilitat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4771222A (zh) 一种神经内镜鞘的制作方法及该神经内镜鞘
CN219306876U (zh) 一种埋线器具
CN203852418U (zh) 滑动定位导向装置
KR100497115B1 (ko) 한방용 연속 자침기
CN208640828U (zh) 一种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枪式钩刀
CN202637462U (zh) 可调节深度的医用埋植材料注入器
CN202537600U (zh) 一种可调型椎间盘切除刀套件
CN2549909Y (zh) 穴位埋线针
CN204655501U (zh) 一次性使用针灸埋线组件
CN209153770U (zh) 一种胸部肿瘤活检穿刺引导装置
CN113940748B (zh) 一种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穿针定位器
CN206576915U (zh) 一种经皮微创定点取骨器
CN213552267U (zh) 一种用于股骨颈骨折导针置入的导向器
CN215536563U (zh) 一次性简易埋线针
CN204971564U (zh) 自动控制式脂肪瘤切除仪器的切刀调节及药液注射系统
CN204931839U (zh) 脂肪瘤自动化切除仪
CN204931792U (zh) 脂肪瘤手术全自动切除器械
CN211674454U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专用刀
CN211584276U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埋线套装
CN204931841U (zh) 自动控制式脂肪瘤切除仪器的切割深度限位调节系统
RU9483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глы для трансректальной биопсии
CN213249631U (zh) 骶髂螺钉经皮置入导向装置
CN220001875U (zh) 一种针刀辅助器
CN216439628U (zh) 一种针灸治疗用辅助进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