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6801U -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6801U
CN219306801U CN202223427513.XU CN202223427513U CN219306801U CN 219306801 U CN219306801 U CN 219306801U CN 202223427513 U CN202223427513 U CN 202223427513U CN 219306801 U CN219306801 U CN 219306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suture
thread
assembly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275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宝峰
戚亚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h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h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275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6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6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6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缝合器包括:手柄部;芯杆组件;驱动杆,设置在芯杆组件内;脱线件,芯杆组件开设有留针口,脱线件设置于芯杆组件并且位于留针口内;缝合组件,缝合组件包括缝合针、针套和缝合线,针套与缝合针可拆卸地连接,针套具有轴向孔和与轴向孔连通的径向孔,缝合线穿过径向孔且缝合针伸入轴向孔内以将缝合线压住;缝合针被驱动杆驱动而运动,缝合针正向运动以带动针套和缝合线穿过留针口并穿过脱线件,缝合针反向运动以退出留针口时,针套与脱线件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与缝合针脱离,缝合线和针套留在芯杆组件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缝合器的分体式针头在缝合过程中容易脱落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腔镜手术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在微创腹腔镜医疗手术中,医生一般先在患者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使穿刺芯组件引导穿刺套管穿过患者腹部皮层;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利用穿刺器套管对腹腔充气以完成和维持气腹。无论是完成和维持气腹的穿刺器套管,还是其它的穿刺器的套管,均可以建立器械进出腹腔的通道,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可通过穿刺套管进出患者腹腔进行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患者的穿刺孔进行缝合,现有的缝合器包括缝合针和缝合线,其中,缝合针具有分体式的针头,缝合线与针头连接,缝合针带动缝合线穿过人体腹壁组织,然后进入芯杆组件内,此时针头与缝合针的主体分离,从而使得缝合线的线头留在芯杆组件内,这样缝合针退回后拔出缝合器,即可将缝合线拉紧,从而缝合穿刺孔。但是,现有的通过针头脱落进行脱线的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可靠性问题,如果针头与针臂之间连接过紧,会无法实现脱线或脱线困难,而如果针头与针臂之间连接较松,针头会容易脱落,若针头意外脱落于患者体内会造成伤害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缝合器的分体式缝合针使用可靠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包括:手柄部,用于提供握持;芯杆组件,芯杆组件的近端连接手柄部,芯杆组件的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驱动杆,驱动杆设置在芯杆组件内;脱线件,芯杆组件开设有留针口,脱线件设置于芯杆组件并且位于留针口内;缝合组件,缝合组件包括缝合针、针套和缝合线,针套与缝合针可拆卸地连接,针套具有轴向孔和与轴向孔连通的径向孔,缝合线穿过径向孔且缝合针伸入轴向孔内以将缝合线压紧;驱动杆与缝合针可驱动地连接,缝合针被驱动杆驱动而运动;缝合针正向运动以带动针套和缝合线穿过留针口并穿过脱线件,缝合针反向运动以退出留针口时,针套与脱线件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与缝合针脱离,缝合线和针套留在芯杆组件内。
进一步的,针套远离缝合针的一端为与缝合针的缝合针头相适配的锥形。
进一步的,缝合针包括缝合臂和缝合针头,缝合臂与缝合针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缝合针头伸入轴向孔内以与针套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的,缝合针头与缝合臂的连接处具有抵接台阶,缝合针头伸入轴向孔内后,针套与抵接台阶相抵接。
进一步的,径向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针套的一侧的内侧壁上,以形成容置缝合线的容置槽。
进一步的,缝合针头与轴向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小于缝合线的线径。
进一步的,脱线件由柔性软体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脱线件由硅胶、TPU、橡胶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进一步的,芯杆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设置在留针口处并沿芯杆组件的径向间隔设置,脱线件伸入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之间并被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夹紧。
进一步的,脱线件为弹片结构,弹片结构包括两个弹片,两个弹片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留针口的两侧,两个弹片的另一端分别向沿靠近芯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折预设角度,以形成V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脱线件为弹片结构,弹片结构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弹片,固定板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两个弹片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条形孔的两侧,且两个弹片的另一端分别沿靠近芯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固定板之间呈预设角度设置,以形成V字型结构。
进一步的,脱线件包括两个挡片,两个挡片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留针口,挡片的一端具有避让缝合针的限位缺口。
进一步的,所述缝合针包括缝合臂和缝合针头,所述缝合臂与所述缝合针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缝合针头伸入所述轴向孔内以与所述针套可拆卸地连接;缝合臂靠近缝合针头的一端具有缩径段,缩径段与缝合针头的连接处具有抵接台阶,缝合针头伸入轴向孔内后,针套与抵接台阶相抵接,且限位缺口用于避让缩径段。
进一步的,缝合针包括: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与驱动杆驱动连接;缝合臂,缝合臂与传动杆的另一端呈角度的连接;缝合针头,缝合针头设置于缝合臂远离传动杆的一端。
进一步的,缝合器还包括缝合线收纳结构,缝合线收纳结构与芯杆组件的远端连接,缝合线收纳结构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缝合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穿刺器,包括:上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套管组件,缝合器与套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缝合器与套管组件连接时伸入套管组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针套与缝合针可拆卸地连接,然后在芯杆组件的留针口处设置脱线件,缝合针带动针套和缝合线穿过留针口进入脱线件,缝合针退出留针口时,针套与缝合针脱离并与脱线件形成限位止挡,以使缝合线留在芯杆组件内,这样无需缝合针的缝合针头与缝合臂分离,通过脱线件即可将缝合线留在芯杆组件内,既避免了缝合针头与缝合臂之间连接过紧导致的脱线困难,也避免了缝合针头与缝合臂之间连接较松导致的缝合针头意外脱落于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提高了缝合针的使用可靠性,同时通过缝合线的挤压变形,填充针套与缝合针间缝隙,实现针套-缝合针-缝合线的紧密贴合,从而使针套、缝合线与缝合针间产生一定的摩檫力,使针套与缝合线在穿刺过程中不易从缝合针上脱落。当需要脱线时,施加一定的外力(大于摩檫力)又可以达到脱离缝合针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未执行缝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执行缝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截面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针套的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线穿过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针套与缝合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针套与缝合线连接的截面图;
图11是图10中B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穿过脱线件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穿过脱线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脱离脱线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远端处的爆炸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线件处的截面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线件处的截面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未穿过脱线件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穿过脱线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脱离脱线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远端处的爆炸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未穿过脱线件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穿过脱线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针脱离脱线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线在人体腹壁组织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手柄部;20、芯杆组件;21、出针口;22、留针口;23、导线槽;24、第一限位件;25、第二限位件;26、安装基台;30、驱动杆;40、缝合针;41、缝合针头;42、缝合臂;421、缩径段;43、传动杆;44、抵接台阶;50、缝合线;60、脱线件;61、弹片;62、固定板;63、挡片;631、限位缺口;70、针套;71、轴向孔;72、径向孔;73、容置槽;80、缝合线收纳结构;81、收纳件;82、收纳端;83、击发件;90、套管组件;100、缝合按钮;110、气囊组件;120、人体腹壁组织;130、穿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近端”和“远端”是相对于操纵缝合器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端”是指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端”则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即靠近手柄部10的一端为近端,靠近缝合线收纳结构80的一端为远端。然而,缝合器可以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使用,因此这些表达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受限和绝对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还可以是可运动地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抵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相连”、“连接”前有限定语时,其具有相应限定语所限定的含义,只排除明显需要排除的情形,不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形,如“可拆卸地连接”指的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不包括成一体,但可运动连接等并不排除在外。
穿刺孔130是利用锋利和尖锐的外科器械在人体腹壁组织120上穿刺形成的贯穿人体腹壁组织120的孔状的伤口,人体腹壁组织120具备一定厚度,包括内侧壁和相对的外侧壁,外侧壁即皮肤,人体脏器组织位于人体腹壁组织120的内侧空间,该内侧空间是指位于人体腹壁组织120的内侧壁以内的空间,非人体腹壁组织120的厚度。
请参阅图1至图15,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包括手柄部10、芯杆组件20、驱动杆30、脱线件60和缝合组件。手柄部10用于提供握持。芯杆组件20的近端连接手柄部10,芯杆组件20的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130,穿刺孔130位于人体腹壁组织120。驱动杆30设置在芯杆组件20内。芯杆组件20开设有留针口22,脱线件60设置于芯杆组件20并且位于留针口22内。缝合组件被驱动杆30驱动以缝合穿刺孔130,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芯杆组件20。缝合组件包括缝合针40、针套70和缝合线50,针套70与缝合针40可拆卸地连接,针套70具有轴向孔71和与轴向孔71连通的径向孔72,缝合线50穿过径向孔72且缝合针40伸入轴向孔71内以将缝合线50压住。驱动杆30与缝合针40驱动连接,缝合针40被驱动杆30驱动而运动,进而带动缝合线50缝合穿刺孔130。缝合针40正向运动以带动针套70和缝合线50先穿过人体腹壁组织120,然后穿过留针口22并穿过脱线件60,缝合针40反向运动以退出留针口22时,针套70与脱线件60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70与缝合针40脱离,针套70和缝合线50留在芯杆组件20内。
通过设置针套70与缝合针40可拆卸地连接,且针套70具有轴向孔71和与轴向孔71连通的径向孔72,缝合线50穿过径向孔72且缝合针40伸入轴向孔71内以将缝合线50压住,然后在芯杆组件20的留针口22处设置脱线件60,缝合针40带动针套70和缝合线50穿过留针口22进入脱线件60,缝合针40退出留针口22时,针套70与脱线件60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70与缝合针40脱离,缝合线50留在芯杆组件20内,这样无需缝合针40的缝合针头41与缝合臂42分离,通过脱线件60即可将缝合线50的线头留在芯杆组件20内,既避免了缝合针头41与缝合臂42之间连接过紧导致的脱线困难,也避免了缝合针头41与缝合臂42之间连接较松导致的缝合针头41意外脱落于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提高了缝合针40的使用可靠性。同时通过缝合线的挤压变形,填充针套与缝合针间缝隙,实现针套---缝合针一缝合线的紧密贴合,从而使针套、缝合线与缝合针间产生一定的摩檫力,使针套与缝合线在穿刺过程中不易从缝合针上脱落。当需要脱线时,施加一定的外力(大于摩檫力)又可以达到脱离缝合针的效果。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缝合线50的线头具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与针套70形成限位止挡,从而防止缝合线50与针套70脱离。具体的,限位凸起由缝合线50打结而成或者由缝合线50烫融而成。采用上述的方式是为了使得限位凸起与缝合线50为一体式结构,避免限位凸起容易与缝合线50脱离,从而影响缝合器对穿刺孔130的缝合。当然,限位凸起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设置方式,只要与缝合线50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牢固性即可。
请参阅图5、图9至图14,缝合针40包括缝合臂42和缝合针头41。缝合臂42与缝合针头41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缝合针头41伸入轴向孔71内以与针套70可拆卸地连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缝合针40不是可分离式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针套70远离缝合针40的一端为与缝合针头41相适配的锥形。这样能够减小穿刺阻力,便于缝合针40与针套70刺入脱线件60内。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缝合针头41与缝合臂42的连接处具有抵接台阶44,缝合针头41伸入轴向孔内后,针套70与抵接台阶44相抵接。
请参阅图7,径向孔72包括首端和尾端,位于首端和尾端的部分至少一部分位于针套70的内侧壁,以形成缝合线50穿过针套70的通道,和形成容置缝合线50的容置槽73。具体的,缝合针头41的外径与轴向孔71的内径相适配,而径向孔72与轴向孔71具有重合的部分,当缝合针头41伸入轴向孔71内后,缝合针头41伸入轴向孔71的部分的侧部会将缝合线50压紧在容置槽73内。这样既使得缝合针头41与针套70柔性连接,也将缝合线50在针套70内固定,防止缝合线50与针套70脱离。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针套70对于缝合线50具有固定作用,且缝合线50穿过针套70的部分可以具有足够的长度,因此,缝合线50也可以不具有限位凸起也能使缝合线50在整个缝合过程中不与针套70脱离。
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缝合针头41与轴向孔71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间隙小于缝合线50的线径。也就是说,缝合线50并不是容置在针套70的内侧壁,而是位于缝合针头41与轴向孔71的孔壁之间,从而通过缝合针头41与轴向孔71的孔壁的挤压实现缝合线50的固定,防止缝合线50与针套70脱离。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脱线件60由柔性软体材料制成。具体的,脱线件60可以由硅胶、TPU、橡胶中的任意一种制成。采用上述的材料,缝合针头41在穿透脱线件60后不会使得脱线件60被缝合针头41挤出的部分与脱线件60脱离,并在缝合针头41退出脱线件60后,脱线件60恢复至原来的形状,从而对针套70形成足够的限位止挡,防止缝合线50与脱线件60脱离,保证缝合线50的正常缝合。当然,脱线件60还可以其他柔性软体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针套70由医用钢材制成。
请参阅图4,芯杆组件20包括第一限位件24和第二限位件25。第一限位件24和第二限位件25设置在留针口22处并沿芯杆组件20的径向间隔设置,脱线件60伸入第一限位件24和第二限位件25之间并被第一限位件24和第二限位件25夹紧。具体的,第一限位件24和第二限位件25为与芯杆组件20的中心轴线同轴设置的弧形块,从而与芯杆组件20的内壁相适配。第一限位件24和第二限位件25均沿芯杆组件20的周向延伸且位于芯杆组件20的中心轴线和内壁之间。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一个留针口22处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件24和两个第二限位件25,第一限位件24和第二限位件25两两一组分别位于留针口22的两侧,从而将脱线件60的两端均夹紧,以保证夹紧效果,进而保证缝合针40和针套70能够顺利穿透脱线件60。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第一限位件24和两个第二限位件25均沿芯杆组件20的轴向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6,在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脱线件60为两组弹片结构。具体的,每组弹片结构包括两个弹片61,两个弹片61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留针口22的上、下两侧。具体的,其中一组弹片结构的两个弹片61的一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一限位件24之间并被两个第一限位件24夹紧;另一组弹片结构的两个弹片61的一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二限位件25之间并被两个第二限位件25夹紧。每组弹片结构的两个弹片61的另一端分别向沿靠近芯杆组件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折预设角度,从而形成V字型结构。两个弹片61对称设置。两个弹片61弯折的端部可以互相抵接也可以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在该实施方式中,弹片61为条形弹片,两个弹片61沿芯杆组件20的轴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V字型结构的开口朝向留针口22。
请参阅图17至图18,在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每组弹片结构包括弹片61和固定板62。固定板62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弹片61为两个,两个弹片61分别设置在条形孔的两侧,每个弹片61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固定设置在固定板62,第二端自第一端朝沿靠近芯杆组件2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固定板62之间呈预设角度地设置,从而形成V字型结构。两个弹片61对称设置。两个弹片61弯折的端部可以互相抵接也可以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V字型结构的开口朝向留针口22。在该实施方式中,弹片61为条形弹片。其中一组弹片结构的固定板62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一限位件24之间并与芯杆组件20的安装基台26固定连接,固定板62的中间段被两个第一限位件24夹紧;另一组弹片结构的固定板62的两端分别伸入两个第二限位件25之间并与芯杆组件20的安装基台26固定连接。固定板62的中间段被两个第二限位件25夹紧。
请参阅图19至图21,当缝合针40带动缝合线50和针套70进入留针口22后,从V字型结构的中间穿过,当缝合针40退出留针口22时,两个弹片与针套70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70与缝合针头41脱离,从而将缝合线50留在芯杆组件20内。
请参阅图22,在另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脱线件60为挡片结构。挡片结构包括两个挡片63,两个挡片63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留针口22,挡片63的一端具有避让缝合臂42的限位缺口631。具体的,挡片63的一端与安装基台26固定连接且安装基台26与驱动杆30驱动连接,另一端朝向留针口22延伸。限位缺口631为沿轴向延伸的条形缺口。
请参阅图5和图9,为了适配挡片结构,缝合臂42靠近缝合针头41的一端具有缩径段421,缩径段421与缝合针头41的连接处具有上述抵接台阶44,且限位缺口631用于避让缩径段421。具体的,缩径段421由缝合臂42靠近缝合针头41的一端经过切削形成。切削面与限位缺口631的延伸方向平行,且切削面可以为一个或者相对的两个。可以理解的是,经过切削后的缩径段421仍然具有对针套70的限位抵接作用。缩径段421在限位缺口631的宽度方向上的厚度与限位缺口631的宽度相适配,从而使得缩径段421能够进入限位缺口631内。
请参阅图23至图25,当缝合针40带动缝合线50和针套70进入留针口22后,按压缝合器的缝合按钮100,从而驱动驱动杆30向远端移动,进而带动挡片结构向远端移动,此时缝合臂42的缩径段421进入挡片63的限位缺口631内。当缝合针40退出留针口22时,限位缺口631处的挡片63对针套70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70与缝合针头41脱离,从而将缝合线50留在芯杆组件20内。
请参阅图9至图10、图12至图14,缝合针40包括传动杆43和缝合臂42。传动杆43的一端与驱动杆30驱动连接。缝合臂42与传动杆43的另一端呈角度的连接,缝合臂42远离传动杆43的一端为缝合针头41。具体的,传动杆43的一端具有旋转轴和套设于旋转轴的齿轮。驱动杆30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段,当驱动杆30沿芯杆组件20的轴向移动时,齿条段带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旋转轴旋转。缝合臂42为弧形,从而在旋转轴的带动下沿弧形轨迹转动。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5,芯杆组件20上还开设有出针口21,出针口21与留针口22间隔设置,缝合针40容置在芯杆组件20内并与出针口21对应设置。具体的,缝合针40为两个,两个缝合针40相对设置,相应的,出针口21和留针口22也为两个且均相对设置。相应的,脱线件60也为两个,两个脱线件60分别设置在两个留针口22内。
请参阅图1至图3,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还包括缝合线收纳结构80。缝合线收纳结构80与芯杆组件20的远端连接,缝合线收纳结构80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缝合线50。
具体的,请参阅图15,缝合线收纳结构80包括收纳件81、收纳端82和击发件83。收纳端82具有收纳腔和与收纳腔连通的缺口部,缝合线收纳结构80具有收纳状态和释放状态,击发件83与收纳端82连接并与收纳件81可移动地连接,击发件83与驱动杆30驱动连接,从而控制击发件83带动收纳端82远离收纳件81运动,以使缝合线收纳结构80从收纳状态切换为释放状态。在收纳状态下,收纳腔收纳至少一部分收纳件81,收纳端82与至少一部分收纳件81之间形成半封闭的收纳空间,缝合线50往复折叠形成相连的折叠段和从折叠段的端部延伸出的线头,折叠段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收纳空间内,线头从缺口部伸出收纳端82,在释放状态下,收纳空间外露,以使缝合线50露出。关于收纳件、收纳端、击发件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申请号为202111645361.8的已知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5,芯杆组件20还开设有导线槽23。导线槽23沿芯杆组件20的轴向延伸,缝合线50的线头穿过导线槽23伸入出针口21内,以与缝合针4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导线槽23也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缝合线50为一根线,缝合线50的中间部分存储在缝合线收纳结构80内,缝合线50的两端从缝合线收纳结构80伸出并分别穿过两个导线槽23,从而分别与两个出针口21内的两个缝合针40连接。通过设置导线槽23,缝合线50能够容置在导线槽23内,从而不增加芯杆组件20的直径,因此,一方面能够减小摩擦阻力以便于缝合器直接进入人体内,另一方面,缝合器与套管组件90配合使用时,不增加套管组件90的中空腔的内径。
请参阅图3,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还包括缝合按钮100。缝合按钮100设置在手柄部10的近端并与驱动杆30驱动连接。
图2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线50在人体腹壁组织120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缝合线50在缝合针40的缝合针头41的带动下运动,因此图28也是缝合针40的缝合针头41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当需要缝合穿刺孔130时,两个缝合针头41分别一一对应地从两个出针口21处伸出,两个缝合针头41分别从A点和B点穿入人体腹壁组织120内。具体的,A点和B点分别位于穿刺孔130的相对侧。随着旋转轴的继续转动,缝合针头41继续带动缝合线50在人体腹壁组织120内移动,然后两个缝合针头41分别从C点和D点穿出并分别进入两个留针口22内。具体的,C点和D点分别位于穿刺孔130的内壁的相对侧。
具体的,缝合器对穿刺孔130进行缝合的过程如下。
手术完成后需要缝合穿刺孔130时,将缝合器的远端插入穿刺孔130并深入人体腹壁组织120的内侧。按压缝合按钮100,缝合针40从出针口21伸出并穿入穿刺孔130相对侧的人体腹壁组织120内,并且使得缝合线收纳结构80由收纳状态转换至释放状态。在缝合针40开始运动前,缝合线收纳结构80解除对缝合线50的收纳使得缝合针40可带动缝合线50穿过人体腹壁组织120。缝合针40的缝合针头41带动缝合线50和针套70进入留针口22并穿过脱线件60,然后缝合针头41与脱线件60脱离,从而从留针口22回退至出针口21内。此时针套70被脱线件60限位止挡在芯杆组件20内,同时也把缝合线50限位止挡在芯杆组件20内。将缝合器取出,缝合器带动芯杆组件20内的脱线件60,进而将被脱线件60止挡的缝合线50的两端自穿刺孔130取出。在将缝合器向近端移动取出的过程中,缝合线50在穿刺孔130下方的部分被抽动并逐渐缩短,使得穿刺孔130收紧,最终在收紧的穿刺孔130上方将缝合线50的两端穿插打结,剪去多余的缝合线50,则穿刺孔130缝合完成。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26,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还包括气囊组件110。气囊组件110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芯杆组件20的远端。气囊具有未充气的第一状态和充气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芯杆组件20和气囊组件110能够穿过穿刺孔130或从穿刺孔130移出。在第二状态时,气囊提供保护空间,缝合针40的运动限制于保护空间内。具体的,气囊组件110的气囊充气后撑开位于人体腹壁组织120内侧空间且位于气囊周围的人体脏器组织以在气囊所在的区域内形成保护空间。通过上述设置,充气后的气囊撑开人体脏器组织,同时提供保护空间,使得缝合针40的运动限制在保护空间内,避免缝合针40在缝合过程中误伤人体脏器组织。具体的,手柄部10具有充气口和充气阀,充气阀设置于充气口处,充气口能够与气源连接。芯杆组件20内设置有充气通道,充气通道分别连通气囊和充气阀。充气阀在常压状态下保持封闭,当具有一定压力的外部气体进入充气阀时,充气阀打开,使得气体通过充气通道进入气囊,从而对气囊进行充气。
请参阅图2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穿刺器,包括上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和套管组件90。缝合器伸入套管组件90内。上述的缝合器不具备穿刺功能,此时可由其它锋利和尖锐的外科器械进行穿刺。在本实用新型另外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缝合线收纳结构80为尖端朝向远端的锥形,即形成穿刺端。具体地,缝合线收纳结构80的外罩壳为朝向远端的锥形,其形成穿刺端,缝合线收纳结构80的其它结构与前述的储线组件相同。缝合线收纳结构80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切割刃用于形成穿刺孔130。具体地,缝合线收纳结构80的外罩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
如此,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穿刺器既具有穿刺功能,也具有缝合功能。手术时,医生先在患者的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合器的穿刺端穿刺人体组织形成穿刺孔130。将套管组件90远端部分插入人体体内,通过按压缝合器与套管组件90之间的卡接组件(图中未示出)将缝合器与套管组件90分离,并从套管组件90中拔出缝合器。然后将外科手术器械伸入套管组件90中,进行手术,待手术完毕后,取出外科手术器械,将缝合器重新插入套管组件90中,通过卡接组件使得缝合器与套管组件90重新卡接,启动缝合操作。具体缝合操作与上述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缝合器和穿刺器,通过设置针套70与缝合针40可拆卸地连接,且针套70具有轴向孔71和与轴向孔71连通的径向孔72,缝合线50穿过径向孔72且缝合针40伸入轴向孔71内以将缝合线50压住,然后在芯杆组件20的留针口22处设置脱线件60,缝合针40带动针套70和缝合线50穿过留针口22进入脱线件60,缝合针40退出留针口22时,针套70与脱线件60形成限位止挡,以使针套70与缝合针40脱离,缝合线50留在芯杆组件20内,这样无需缝合针40的缝合针头41与缝合臂42分离,通过脱线件60即可将缝合线50的线头留在芯杆组件20内,既避免了缝合针头41与缝合臂42之间连接过紧导致的脱线困难,也避免了缝合针头41与缝合臂42之间连接较松导致的缝合针头41意外脱落于患者体内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提高了缝合针40的使用可靠性,同时通过缝合线的挤压变形,填充针套与缝合针间缝隙,实现针套-缝合针-缝合线的紧密贴合,从而使针套、缝合线与缝合针间产生一定的摩檫力,使针套与缝合线在穿刺过程中不易从缝合针上脱落。当需要脱线时,施加一定的外力(大于摩檫力)又可以达到脱离缝合针的效果。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部,用于提供握持;
芯杆组件,所述芯杆组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部,所述芯杆组件的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
驱动杆,所述驱动杆设置在所述芯杆组件内;
脱线件,所述芯杆组件开设有留针口,所述脱线件设置于所述芯杆组件并且位于所述留针口内;
缝合组件,所述缝合组件包括缝合针、针套和缝合线,所述针套与所述缝合针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针套具有轴向孔和与所述轴向孔连通的径向孔,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径向孔且所述缝合针伸入所述轴向孔内以将所述缝合线压住;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缝合针可驱动地连接,所述缝合针被所述驱动杆驱动而运动;所述缝合针正向运动以带动所述针套和所述缝合线穿过所述留针口并穿过所述脱线件,所述缝合针反向运动以退出所述留针口时,所述针套与所述脱线件形成限位止挡,以使所述针套与所述缝合针脱离,所述缝合线和所述针套留在所述芯杆组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套远离所述缝合针的一端为与所述缝合针的缝合针头相适配的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包括缝合臂和缝合针头,所述缝合臂与所述缝合针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缝合针头伸入所述轴向孔内以与所述针套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头与所述缝合臂的连接处具有抵接台阶,所述缝合针头伸入所述轴向孔内后,所述针套与所述抵接台阶相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孔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针套的一侧的内侧壁,以形成容置所述缝合线的容置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头与所述轴向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小于所述缝合线的线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线件由柔性软体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线件由硅胶、TPU、橡胶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组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在所述留针口处并沿所述芯杆组件的径向间隔设置,所述脱线件伸入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并被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夹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线件为弹片结构,所述弹片结构包括两个弹片,两个所述弹片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留针口的两侧,两个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分别向沿靠近芯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弯折预设角度,以形成V字型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线件为弹片结构,所述弹片结构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弹片,所述固定板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孔,两个所述弹片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条形孔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分别沿靠近所述芯杆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呈预设角度设置,以形成V字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线件包括两个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留针口,所述挡片的一端具有避让所述缝合针的限位缺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包括缝合臂和缝合针头,所述缝合臂与所述缝合针头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所述缝合针头伸入所述轴向孔内以与所述针套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缝合臂靠近所述缝合针头的一端具有缩径段,所述缩径段与所述缝合针头的连接处具有抵接台阶,所述缝合针头伸入所述轴向孔内后,所述针套与所述抵接台阶相抵接,且所述限位缺口用于避让所述缩径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针包括:
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驱动连接;
缝合臂,所述缝合臂与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呈角度的连接;
缝合针头,所述缝合针头设置于所述缝合臂远离所述传动杆的一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缝合线收纳结构,所述缝合线收纳结构与所述芯杆组件的远端连接,所述缝合线收纳结构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缝合线。
16.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
套管组件,所述缝合器与所述套管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缝合器与所述套管组件连接时伸入所述套管组件内。
CN202223427513.XU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Active CN219306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7513.XU CN219306801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27513.XU CN219306801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6801U true CN219306801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1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27513.XU Active CN219306801U (zh) 2022-12-20 2022-12-20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6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039783A1 (en) Laparoscopic port site closure tool
AU2005244677B2 (en) Suture device
RU2655117C2 (ru) Трансора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введения кругового упора с функцией расширения
US642854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US6077276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US9962145B2 (en) Self-contained port closure trocar and method of use
EP0812571A1 (en) Device for suturing blood vessels and the like
WO2010114591A2 (en) Surgical suturing device, method and tools used therewith
CN219306801U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N113081191A (zh) 一种穿刺缝合器
CN114587457B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CN217338676U (zh) 缝合装置
CN117653230A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N114533168A (zh) 连环夹缝合装置
US20230165581A1 (en) Suture device, treatment device with suture device, and treatment system
CN211723354U (zh) 一种穿刺锥组件
CN114145797A (zh) 内镜螺旋钉释放装置
CN214805221U (zh) 一种穿刺缝合器
CN217310430U (zh) 连环夹缝合装置
CN219814206U (zh) 一种消化内镜下缝合装置
CN116250877A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N109199481B (zh) 用于缝合穿刺孔的缝合组件
CN114533167A (zh) 缝合装置
CN111419312A (zh) 缝合器、具有缝合器的治疗装置以及治疗系统
CN116407183A (zh) 心尖闭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