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50877A -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50877A
CN116250877A CN202111503933.9A CN202111503933A CN116250877A CN 116250877 A CN116250877 A CN 116250877A CN 202111503933 A CN202111503933 A CN 202111503933A CN 116250877 A CN116250877 A CN 116250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ture
assembly
balloon
sleeve
sta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039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宝峰
王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h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h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h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039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5087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6994 priority patent/WO20231040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50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50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91Sewing machines for surge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066Needles, e.g. needle tip configur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缝合器包括:手柄部;芯杆组件,近端连接手柄部,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缝合组件,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芯杆组件,缝合组件包括缝合线和缝合针,缝合针运动带动缝合线缝合穿刺孔,缝合针的运动包括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的第一运动和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的内侧空间的第二运动;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芯杆组件的远端,气囊具有未充气的第一状态和充气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气囊组件的直径小于在第二状态时的直径,在第二状态时,气囊提供保护空间,缝合针的第二运动限制于保护空间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缝合器无法在无气腹状态进行缝合操作以缝合穿刺孔,使得术后容易产生穿刺孔疝等并发症的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手术中腔镜手术已经得到广泛接受。在微创腹腔镜医疗手术中,如在人体体内发现病灶需要手术或切除,则手术过程中需对人体腹腔内进行气腹。建立气腹是腹腔镜手术的重要操作过程,在气腹充足的情况下,不仅撑开了腹腔壁与脏器之间的距离,也撑开了脏器与脏器之间的距离,为术者提供相对宽阔的视野和易于操作的手术环境。医生一般先在患者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再将穿刺器的穿刺端对准划开的小切口左右往复转动的同时向下移动穿刺器,使穿刺芯组件引导穿刺套管穿过患者腹部皮层;接着拔出穿刺芯组件,利用穿刺器套管对腹腔充气以完成和维持气腹。其它的穿刺器以同样的方式穿刺入腹壁。无论是完成和维持气腹的穿刺器套管,还是其它的穿刺器的套管,均可以建立器械进出腹腔的通道,吻合器或其他手术器械可通过穿刺套管进出患者腹腔进行手术操作。手术结束后,当对患者的穿刺孔缝合时,尤其是肥胖患者的穿刺孔,只能使用专门缝合穿刺孔的缝合器,通常为一个穿刺孔连接气源以对人体建立气腹,利用缝合器来缝合其它的穿刺孔。这样的缝合器无法自然形成安全操作空间,只能在有气腹状态下使用,无气腹状态则无法进行缝合操作,因此无法缝合最后一个注气建立气腹的穿刺孔,这样患者在术后容易产生穿刺孔疝等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缝合器无法在无气腹状态进行缝合操作以缝合穿刺孔,使得术后容易产生穿刺孔疝等并发症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包括:手柄部,用于提供握持;芯杆组件,芯杆组件的近端连接手柄部,芯杆组件的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穿刺孔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缝合组件,缝合组件用于缝合穿刺孔,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芯杆组件,缝合组件包括缝合线和缝合针,缝合线的端部连接至缝合针,缝合针运动带动缝合线缝合穿刺孔,缝合针的运动包括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的第一运动和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的内侧空间的第二运动;气囊组件,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气囊设置在芯杆组件的远端,气囊具有未充气的第一状态和充气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气囊组件的直径小于在第二状态时气囊组件的直径,在第二状态时,气囊提供保护空间,缝合针的第二运动限制于保护空间内。
进一步的,缝合器还包括气体传输部,气体传输部与气囊连通,以使得气囊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气体传输部包括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第一气道设置于芯杆组件并与气囊连通,第二气道设置于手柄部,第二气道连通第一气道,外界气源通过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为气囊充气。
进一步的,气囊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气囊绕芯杆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二状态时,相邻两个气囊之间形成保护空间。
进一步的,在第二状态时,围成保护空间的相邻两个气囊之间的间距沿远离芯杆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相邻两个气囊的径向边缘的端部抵接或存在间隙。
进一步的,在第二状态时,气囊呈扇形。
进一步的,气囊为一个,在第二状态时,气囊的近端形成向远端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内部空间为保护空间。
进一步的,气囊组件的气囊由不可形变材料制成,以使气囊充气后具有预设形状。
进一步的,不可形变材料为尼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气囊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管,气囊设置于第一套管的外壁,第一套管套设于芯杆组件的远端。
进一步的,气囊组件包括进气口,进气口设置于第一套管,进气口与气囊连通;芯杆组件包括第一气道,第一气道的远端开口连通于进气口。
进一步的,芯杆组件包括:芯杆,芯杆的外杆壁具有沿芯杆的轴向延伸的通气槽;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套接在芯杆的外部,以使通气槽与第二套管之间形成第一气道。
进一步的,通气槽的远端位于芯杆的最远端的近侧,第二套管套接于芯杆并且第二套管避让通气槽的远端的至少一部分,以在通气槽的远端处形成第一气道的远端开口。
进一步的,手柄部包括第二气道,第二气道连通第一气道,第二气道的一端为充气口,充气口能够与气源连接,以对气囊充气。
进一步的,缝合器还包括储线组件,储线组件与芯杆组件的远端连接,储线组件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缝合线;第一套管远端的外管壁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导线槽,缝合线的端部穿过导线槽与缝合针连接。
进一步的,缝合器还包括储线组件,储线组件与芯杆组件的远端连接,储线组件用于容置至少部分缝合线,储线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切割刃用于形成穿刺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穿刺器,包括:上述的缝合器;套管组件,缝合器伸入套管组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芯杆组件的远端设置气囊,充气后的气囊撑开人体脏器组织,同时提供保护空间,使得缝合针的运动限制在保护空间内,避免缝合针在缝合人体腹壁组织过程中误伤人体脏器组织,从而使得缝合器在无气腹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缝合操作,进而有效避免因微创手术穿刺孔造成的穿刺孔疝,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在气囊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在气囊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囊组件的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囊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囊组件的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在缝合针进入保护空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在缝合针穿入人体腹壁组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线在人体腹壁组织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的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在气囊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在气囊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气囊组件的一个角度的截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器在气囊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第三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器在气囊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手柄部;11、第二气道;12、充气口;20、芯杆组件;21、第一气道;22、芯杆;221、通气槽;222、中空腔;223、第一出针口;224、第一留针口;225、容置槽;23、第二套管;231、第二留针口;30、缝合组件;31、缝合线;32、缝合针;321、缝合针头;322、缝合臂;323、连接部;33、传动件;40、气囊组件;41、气囊;42、第一套管;421、进气口;422、中套管;423、边套管;424、导线槽;425、第二出针口;60、储线组件;70、驱动组件;71、缝合按钮;72、驱动杆;80、套管组件;90、人体腹壁组织;100、保护空间;110、穿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理解的是,本文所用术语“近端”和“远端”是相对于操纵缝合器的临床医生而言的。术语“近端”是指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术语“远端”则是指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即靠近手柄部10的一端为近端,靠近储线组件60的一端为远端。然而,缝合器可以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使用,因此这些表达相对位置关系的术语并不是受限和绝对的。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相连”、“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还可以是可运动地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如抵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相连”、“连接”前有限定语时,其具有相应限定语所限定的含义,只排除明显需要排除的情形,不排除其它可能的情形,如“可拆卸地连接”指的是可拆卸式的连接,不包括成一体,但可运动连接等并不排除在外。
实施方式一
请参阅图1至图9、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包括手柄部10、芯杆组件20、缝合组件30和气囊组件40。手柄部10用于提供握持。芯杆组件20的近端连接手柄部10,芯杆组件20的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110。缝合组件30用于缝合穿刺孔110,缝合组件3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芯杆组件20。缝合组件30包括缝合线31和缝合针32,缝合线31的端部连接至缝合针32,缝合针32运动带动缝合线31缝合穿刺孔110,缝合针的运动包括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的第一运动和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的内侧空间的第二运动。气囊组件40包括气囊41,气囊41设置在芯杆组件20的远端。气囊41具有未充气的第一状态和充气的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时,芯杆组件20和气囊组件40能够穿过穿刺孔110或从穿刺孔110移出。在第二状态时,气囊41提供保护空间100,缝合针32的第二运动限制于保护空间100内。其中,在第一状态时气囊组件40的直径小于在第二状态时气囊组件40的直径。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气囊组件40的直径实际为气囊41的直径。需要说明的是,气囊41的直径是指气囊41在径向上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最大距离。
具体的,气囊组件40的气囊41充气后撑开位于人体腹壁组织90内侧空间且位于气囊41周围的人体脏器组织以在气囊41所在的区域内形成保护空间100。缝合操作时,缝合针32由芯杆组件20内逐渐伸出并在保护空间100内沿弧形轨迹带动缝合线31从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壁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内,而后由穿刺孔110的孔壁处穿入穿刺孔110内,缝合针32在人体腹壁组织的内侧空间的第二运动位于保护空间内,缝合针32的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后的运动为第一运动,即缝合针先执行第二运动后执行第一运动。穿刺孔110是利用其它锋利和尖锐的外科器械在人体腹壁组织90上穿刺形成的贯穿人体腹壁组织90的孔状的伤口,人体腹壁组织90具备一定厚度,包括内侧壁和相对的外侧壁,外侧壁即皮肤,人体脏器组织位于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空间,该内侧空间是指位于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壁以内的空间,非人体腹壁组织90的厚度。通过在芯杆组件的远端设置气囊,充气后的气囊撑开人体脏器组织,同时提供保护空间,使得缝合针的第二运动限制在保护空间内,避免缝合针在缝合过程中误伤人体脏器组织,从而使得缝合器在无气腹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缝合操作,进而有效避免因微创手术穿刺孔造成的穿刺孔疝,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请参阅图1,缝合器还包括气体传输部,气体传输部与气囊41连通,以使得气囊41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气体传输部包括下述的第一气道21和第二气道11。关于第一气道21和第二气道11的结构,将在下文展开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3,气囊41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气囊41绕芯杆组件20的周向间隔设置,在第二状态时,也就是气囊41充气后,相邻两个气囊41之间形成保护空间100。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41为两个,两个气囊41绕芯杆组件20的周向间隔设置,两个气囊41充气后,形成相对的两个保护空间100,如图4和图5所示。如图5所示,保护空间100的侧壁没有严格沿着芯杆组件20的径向延伸,因此,气囊41充气后形成的保护空间不是标准的扇形。可选地,保护空间100可以设置为标准的扇形。两个气囊41充气后大致呈扇形,包括图5所示的形状,也包括标准的扇形。此时,围成保护空间的两个气囊之间的间距沿远离芯杆组件20的方向(即径向)不变或者逐渐增加。相应的,缝合针32也为两个,每个缝合针32分别一一对应地进入一个保护空间100并沿弧形轨迹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在腹壁组织内运动,然后从穿刺孔110的孔壁处穿出,从而实现对穿刺孔110的缝合。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气囊41充气后,在径向上,气囊41的外表面与芯杆组件20之间的距离大于缝合针32在运动过程中与芯杆组件20之间的最大距离,在轴向上,气囊41的远端表面与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缝合针32从芯杆组件20伸出时与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壁之间的距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保护空间100能够完全容置缝合针32的在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空间的运动轨迹,使得缝合针32在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之前一直在保护空间100内运动,从而避免误伤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进而有效保护人体的组织或器官,如人体脏器组织。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第二状态时,围成保护空间100的相邻两个气囊41之间的间距沿远离芯杆组件20的方向(径向)逐渐减小,相邻两个气囊41的径向边缘的端部抵接,有效防止器官组织进入该保护空间,当然,也可以是相邻两个气囊41的径向边缘的端部之间互相靠近但存在间隙,如图7和图8所示,该间隙较小也能够有效防止器官组织进入该保护空间。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气囊组件40的气囊41由不可形变材料制成,以使气囊41充气后具有预设形状,从而使得形成的保护空间100具有稳定性。如果气囊41不具有预设形状,则在不同注气状态下会大小不一,既可能挤占保护空间100,也可能被缝合针32扎破。具体的,不可形变材料可以为尼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请参阅图1至图11,气囊组件40还包括第一套管42。气囊41设置于第一套管42的外壁,第一套管42套设于芯杆组件20的远端,从而气囊组件40以套设的方式设置于芯杆组件20的远端,这样的安装方式简单牢固。在本实施方式中,气囊41整体设置于第一套管42的外壁,具体的,在第一状态,也就是未充气的状态下,气囊41整体吸瘪后贴覆在第一套管42的外表面上。此时气囊41的直径稍大于第一套管42的直径。在第二状态,也就是充气后的状态下,气囊41从第一套管42的外壁上向外扩充,从而形成预设的形状。显然,气囊41在第二状态下的直径大于在第一状态下的直径。气囊41的边缘均连接至第一套管42的外壁,使得气囊41与第一套管42密封连接。优选地,气囊41和第一套管42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套管42整体套设于芯杆组件20。
请参阅图4,第一套管42包括在轴线方向连接的中套管422和边套管423。气囊41设置于中套管422,进气口421设置于中套管422。其中,边套管423包括分别位于中套管422的近端和远端的上套管和下套管。具体的,中套管422在轴线方向具有上边缘和下边缘,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连接气囊41的面的边缘,以此来划分上套管、中套管422和下套管。通过设置边套管423,增加了气囊组件安装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当进气口421设置在第一套管42的中套管422时,上套管和下套管(即边套管423)保证了气囊组件40安装于芯杆组件20的气密性,避免漏气。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套管42不具有上套管或下套管,或者不具有边套管423,相对的,安装稳定性和气密性减弱。
请参阅图5至图6,气囊组件40包括如上进气口421。进气口421设置于第一套管42,具体地,进气口421贯通第一套管42的中套管422,并且与气囊41连通。请参阅图13,芯杆组件20包括第一气道21,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位于芯杆22的表面(注:实际是这样的吗)并连通进气口421。具体的,进气口421与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对应连通并与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的形状相适配。
请参阅图1,芯杆组件20包括芯杆22和第二套管23。芯杆22的外杆壁具有沿芯杆22的轴向延伸的通气槽221。第二套管23套接在芯杆22的外部,以使通气槽221与第二套管23之间形成上述的第一气道21。具体的,第一套管42套设于芯杆22的远端并且与第二套管23和芯杆22的远端密封连接。安装缝合器时,先将第二套管23与芯杆22嵌套并使第二套管23的近端与芯杆22的近端平齐,从而留出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从芯杆22的远端套入第一套管42,第一套管42的进气口421与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的位置相对应后,第一套管42的一部分覆盖住第二套管23的远端,且除了留出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以外第二套管23的远端与芯杆22密封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套管42的两端均实现密封,此时气体仅能够通过通气槽221、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导入至第一套管42的进气口421处,从而保证对气囊41充气时不漏气。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实施方式中,第二套管23由薄膜材质制成,因此均具有较薄的厚度。在保证第二套管23对芯杆22的密封作用下,能够减小第二套管23的重量使得整个缝合器轻便灵活,便于使用。
请参阅图1,通气槽221的远端没有延伸到芯杆22的最远端,也就是说,通气槽221的远端位于芯杆22最远端的近侧。第二套管23套接于芯杆22时第二套管23避让通气槽221的远端的至少一部分,以在通气槽221的远端处形成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具体的,第二套管23的长度小于通气槽221的长度,第二套管23与芯杆22嵌套后,会使得第二套管23的远端与通气槽221的远端之间存在未封闭的一段槽口,从而通气槽221的远端处的该槽口形成第一气道21的远端开口,用于与气囊组件40连通。通气槽221的近端贯通至芯杆22的近端的边缘处,这样通气槽221的近端作为第一气道21进气端。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器在气囊41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气囊组件40由薄膜材质制成,因此具有较薄的厚度,便于缝合器的远端穿过穿刺孔110进入人体腹壁组织90的下方。当气囊41处于第一状态时,气囊41与第一套管42贴合,且气囊41通过第一套管42贴合在芯杆22的外表面,此时气囊41和第一套管42相对于芯杆22只有较薄的厚度,因此能够减小摩擦阻力,便于缝合器进入人体内。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器在气囊41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气囊41处于第二状态时,气囊41向外膨胀打开,气囊41的外表面与芯杆组件2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保护空间100。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器在缝合针32进入保护空间100时的结构示意图。芯杆22具有中空腔(图中未示出),且芯杆22的远端的外杆壁还设置有与中空腔连通的第一出针口223。第一套管42具有与第一出针口223对应的第二出针口425,当气囊组件40套设在芯杆组件20的远端后,第一出针口223与第二出针口425重合。缝合针32容置在中空腔内并能够穿过第一出针口223、第二出针口425运动至保护空间100内。芯杆22的远端的外杆壁还设置有与第一出针口223间隔设置的第一留针口224,第二套管23具有与第一留针口224对应的第二留针口231,当第二套管23嵌套在芯杆22后,第一留针口224与第二留针口231重合。具体的,缝合针32的运动方向为由远端向近端运动,因此第一留针口224相对于第一出针口223靠近芯杆22的近端设置。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与两个缝合针32配合使用,第一出针口223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相应的,第二出针口425也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第一留针口224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相应的,第二留针口231也为两个且相对设置。
请参阅图1至图3、图9、图11和图13,缝合器还包括储线组件60。储线组件60与芯杆组件20的远端连接,储线组件60用于容置缝合线31的至少一部分。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储线组件60为尖端朝向远端的锥形,储线组件60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切割刃用于形成穿刺孔110。关于储线组件60结构,将在下文展开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4和图9,边套管423的外管壁设置有沿第一套管42的轴向延伸的导线槽424,缝合线31的端部穿过导线槽424与缝合针32连接。具体的,缝合线31的端部穿过导线槽424伸入第二出针口425内,以与缝合针32连接。相应的,第一套管42具有导线槽424处的区域向第一套管42内凹入,芯杆22的外杆壁还具有沿芯杆22的轴向延伸的容置槽225,第一套管42向内凹入的部分嵌入至容置槽225内。这样气囊组件40套设在芯杆组件20的远端后,第一套管42在导线槽424处与芯杆22正好适配。具体的,容置槽225的一端与第一出针口223连通,另一端位于芯杆22的最远端。可以理解的是,容置槽225也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相应的,导线槽424也为两个且相对设置,缝合线31为一根线,缝合线31的中间部分存储在储线组件60内,缝合线31的两端从储线组件60伸出并分别穿过两个导线槽424,从而与位于第一出针口223处的缝合针32连接。通过设置导线槽424和容置槽225,缝合线31能够容置在导线槽424内,从而不增加芯杆组件20的直径,因此,一方面能够减小摩擦阻力以便于缝合器直接深入进入人体内,另一方面,缝合器与套管组件80配合使用时,不增加套管组件80的中空腔的内径。当芯杆22具有容置槽225时,在芯杆22的远端套设薄膜材料的第一套管42时,就可以使得薄膜材料的第一套管42紧密的贴合在芯杆22的外表面,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漏气,另外,通过工艺处理即如热熔,将薄膜材料的第一套管42贴合容置槽225以在薄膜材料的第一套管42上形成导线槽424。
图10是图9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缝合针32包括缝合针头321和缝合臂322,缝合针头321与缝合臂322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地,缝合针32还包括连接部323,连接部323与缝合针头321可拆卸地连接,且连接部323与缝合臂322固定连接。具体的,连接部323为沿缝合臂32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圆柱体,其外径小于缝合臂322的外径。缝合线31与缝合针头321连接,缝合针32从穿刺孔110的孔壁穿出后经第二留针口231、第一留针口224进入芯杆组件20内。芯杆组件20内设置有针头接收件,针头接收件位于第一留针口224内,缝合针头321进入第一留针口224内后与针头接收件固定连接。具体的,针头接收件包括接收部、卡持部和接收片。卡持部位于接收部的两侧,接收片位于接收部中央,接收部和卡持部一体成型。卡持部具有弯折的形状,接收片为弹性网格片或者具有镂空结构的弹性镂空片,用于卡持缝合针头321。接收片位于第一留针口224内,缝合针头321从穿刺孔110的孔壁穿出后,穿入第二留针口231、第一留针口224内而被接收片卡持。相应的,另一个缝合针32的缝合针头321以同样的方式被针头接收件的接收片同步卡持,从而实现接收缝合针头。关于针头接收件的具体结构以及接收针头的方式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1870321A、CN111870292A的已知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此时缝合针32回缩,缝合针头321与缝合臂322脱离以使缝合针头321滞留在芯杆组件20内,缝合臂322经第二出针口425、第一出针口223、保护空间100回退至芯杆组件20内。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器在缝合针32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时的结构示意图。缝合针32从第一出针口223处伸出并进入气囊41形成的保护空间100内,然后沿弧形轨迹继续向近端运动从而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内。
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线31在人体腹壁组织90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缝合线31在缝合针头321的带动下运动,因此图10也是缝合针头321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当需要缝合穿刺孔110时,两个缝合针头321分别一一对应地从一个第一出针口223处伸出并进入一个保护空间100内,两个缝合针头321分别从A点和B点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内。具体的,A点和B点分别位于穿刺孔110的相对侧。随着缝合臂322的继续运动,缝合针头321继续带动缝合线31在人体腹壁组织90内移动,然后两个缝合针头321分别从C点和D点穿出并分别进入两个第一留针口224内。具体的,C点和D点分别位于穿刺孔110的内壁的相对侧。
请参阅图13,缝合器还包括驱动组件70。驱动组件70包括缝合按钮71和与缝合按钮71可驱动地连接的驱动杆72,缝合按钮71设置在手柄部10的近端,芯杆组件20具有中空腔222,驱动杆72设置在中空腔222内并与缝合针32可驱动地连接,以带动缝合针32缝合穿刺孔110。缝合组件30还包括传动件33,缝合针32与传动件33连接,传动件33与驱动杆72可驱动地连接,从而带动缝合针32运动。具体的,传动件33包括旋转轴和套设于旋转轴的齿轮。驱动杆72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段,当驱动杆72沿芯杆组件20的轴向移动时,齿条段带动齿轮旋转,进而带动旋转轴旋转。缝合臂322的远离缝合针头321的一端与旋转轴连接,且缝合臂322为弧形,从而在旋转轴的带动下沿弧形轨迹转动。当需要缝合穿刺孔110时,按压缝合按钮71,驱动杆72沿轴向向远端移动,带动缝合针32向近端转动,从而从第一出针口223处伸出并进入保护空间100内,进而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内。同样的,关于驱动组件、缝合组件的具体结构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1870321A、CN111870292A的已知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储线组件60包括收纳结构和中空的外罩壳。收纳结构固定连接于芯杆22的最远端,收纳结构容置于外罩壳内并且收纳结构与外罩壳之间的环形空间形成收纳空间,缝合线31收纳于收纳空间内。具体的,收纳结构包括绕线部,储线组件具有初始状态和释放状态,当处于初始状态时,缝合线31缠绕于绕线部,使缝合线31整体收纳在收纳空间内。外罩壳与驱动杆72可驱动地连接,当驱动杆72沿轴向向远端移动时,带动外罩壳也向远端移动,使得外罩壳与收纳结构脱离,此时储线组件由初始状态变为释放状态,收纳空间外露,由于缝合线31本身具有一定弹性,从而使得缝合线31从收纳空间弹出而外露。同样的,关于储线组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储线组件与驱动杆的连接方式和驱动方式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1870292A的已知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3,手柄部10包括设置于手柄部10内部的第二气道11,第二气道11连通第一气道21,第二气道11的一端为充气口12,充气口12设置于手柄部10的外表面,充气口12能够与气源连接,以对气囊41充气。手柄部10还包括充气阀,充气阀设置于充气口12处。具体的,充气阀为止回阀,在常压状态下保持封闭,只有在具有一定压力的外部气体进入充气阀时,充气阀才会打开,从而避免漏气。
实施方式二
请参阅图14至图16,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缝合器。本实施方式中的缝合器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缝合器的区别在于气囊组件40的结构不同。
图1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提供的缝合器在气囊41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气囊41同样具有未充气的第一状态和充气的第二状态。当气囊41处于第一状态时,气囊41与第一套管42贴合,且气囊41通过第一套管42贴合在芯杆22的外表面,此时气囊41和第一套管42相对于芯杆22只有较薄的厚度,因此能够减小摩擦阻力,便于缝合器进入人体内。图1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缝合器在气囊41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气囊41处于第二状态时,气囊41向外膨胀打开,气囊41充气后为碗状且碗口朝向芯杆组件20的近端,且碗状的气囊41的碗内空间为保护空间100。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碗状的气囊41的内壁与芯杆组件20之间的距离大于缝合针32在运动过程中与芯杆组件20之间的最大距离。通过上述设置,使得保护空间100能够完全容置缝合针32的运动轨迹,使得缝合针32在穿入人体腹壁组织90之前一直在保护空间100内运动,从而避免误伤人体的其他组织或器官,进而有效保护人体脏器组织。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气囊41为一个,第一套管42与气囊41的底部连通,在第二状态时,气囊41的近端形成向内(即向远端方向)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内部空间为保护空间100,如图14所示。
实施方式三
请参阅图17至图18,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穿刺器,包括上述的缝合器和套管组件80,缝合器伸入套管组件80内。上述的缝合器不具备穿刺功能,此时可由其它锋利和尖锐的外科器械进行穿刺。在本发明另外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储线组件60为尖端朝向远端的锥形,即形成穿刺尖端。具体地,储线组件60的外罩壳为朝向远端的锥形,其形成穿刺尖端,储线组件60的其它结构与前述的储线组件相同。储线组件60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切割刃用于形成穿刺孔110。具体地,储线组件60的外罩壳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
图1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器在气囊41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穿刺器在气囊41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穿刺器既具有穿刺功能,也具有缝合功能。手术时,医生先在患者的腹部划开一个小切口,利用本发明提供的缝合器的穿刺尖端穿刺人体组织形成穿刺孔110,此时气囊41未打开。将套管组件80下端部分插入人体体内,通过按压插块组件(图中未示出)将缝合器与套管组件80分离,并从套管组件80中拔出缝合器,此时气囊41也未打开。然后将外科手术器械伸入套管组件80中,进行手术,待手术完毕后,取出外科手术器械,将缝合器重新插入套管组件80中,通过插块组件使得缝合器与套管组件重新卡接,启动缝合操作。当需要缝合穿刺孔110时,将缝合器的远端通过穿刺孔110深入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使得气囊41已完全位于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向气囊41注气使气囊41打开,然后将缝合器向近端移动,打开的气囊41能够抵住穿刺孔110周围的人体腹壁组织90的内侧壁,从而起到限位作用,缝合器不能再继续向近端移动,处于最佳缝合位置。按压缝合按钮71,缝合针32从第一出针口223伸出并进入保护空间100内,进而穿入穿刺孔110相对侧的人体腹壁组织90内。在缝合针32开始运动前,储线组件60解除对缝合线31的收纳使得缝合针32可带动缝合线31穿过人体腹壁组织90,解除方式不在此赘述。当缝合针头321进入第一留针口224,且缝合臂322退回第一出针口223后,对气囊41进行抽气,使得气囊41回到贴合状态即第一状态,从而将缝合器取出,缝合器带动留在第一留针口224中的缝合针头321,进而将连接于缝合针头321的缝合线31的两端自穿刺孔取出,如图12所示。在将缝合器向近端移动取出的过程中,缝合线31在穿刺孔110下方的部分被抽动并逐渐缩短,使得穿刺孔110收紧,最终在收紧的穿刺孔110上方将缝合线31的两端穿插打结,剪去多余的缝合线31,则穿刺孔110缝合完成。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穿刺器,通过在芯杆组件20的远端设置气囊41,充气后的气囊41撑开人体脏器组织,不再需要建立气腹的设备,缝合器的使用不再受限于气腹状态,使用方便、成本降低;同时提供保护空间100,使得缝合针32的运动限制在保护空间100内,避免缝合针32在缝合人体腹壁组织过程中误伤人体脏器组织,从而使得缝合器在无气腹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缝合操作,进而有效避免因微创手术穿刺孔造成的穿刺孔疝,有效减少患者痛苦,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手柄部,用于提供握持;
芯杆组件,所述芯杆组件的近端连接所述手柄部,所述芯杆组件的远端用于穿过穿刺孔,所述穿刺孔位于人体腹壁组织;
缝合组件,所述缝合组件用于缝合所述穿刺孔,所述缝合组件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芯杆组件,所述缝合组件包括缝合线和缝合针,所述缝合线的端部连接至所述缝合针,所述缝合针运动带动所述缝合线缝合所述穿刺孔,所述缝合针的运动包括位于人体腹壁组织的第一运动和位于所述人体腹壁组织的内侧空间的第二运动;
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芯杆组件的远端,所述气囊具有未充气的第一状态和充气的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气囊组件的直径小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气囊组件的直径,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气囊提供保护空间,所述缝合针的所述第二运动限制于所述保护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气体传输部,所述气体传输部与所述气囊连通,以使得所述气囊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输部包括第一气道和第二气道,所述第一气道设置于所述芯杆组件且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气道设置于所述手柄部,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外界气源通过所述第一气道和所述第二气道为所述气囊充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气囊绕所述芯杆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状态时,相邻两个所述气囊之间形成所述保护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时,围成所述保护空间的相邻两个所述气囊之间的间距沿远离所述芯杆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相邻两个所述气囊的径向边缘的端部抵接或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气囊呈扇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为一个,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气囊的近端形成向远端方向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内部空间为所述保护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的气囊由不可形变材料制成,以使所述气囊充气后具有预设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可形变材料为尼龙、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第一套管,所述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所述第一套管套设于所述芯杆组件的远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组件还包括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套管,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
所述芯杆组件包括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的远端开口连通所述进气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组件包括:
芯杆,所述芯杆的外杆壁具有沿所述芯杆的轴向延伸的通气槽;
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套接在所述芯杆的外部,以使所述通气槽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气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的远端位于所述芯杆的最远端的近侧,所述第二套管套接于所述芯杆并且所述第二套管避让所述通气槽的远端的至少一部分,以在所述通气槽的远端处形成所述第一气道的所述远端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包括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气道的一端为充气口,所述充气口能够与气源连接,以对所述气囊充气。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储线组件,所述储线组件与所述芯杆组件的远端连接,所述储线组件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缝合线;所述第一套管远端的外管壁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导线槽,所述缝合线的端部穿过所述导线槽与所述缝合针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器还包括储线组件,所述储线组件与所述芯杆组件的远端连接,所述储线组件用于容置至少部分所述缝合线,所述储线组件的外表面设置有切割刃,所述切割刃用于形成所述穿刺孔。
17.一种穿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缝合器;套管组件;所述缝合器伸入所述套管组件内。
CN202111503933.9A 2021-12-09 2021-12-09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Pending CN116250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3933.9A CN116250877A (zh) 2021-12-09 2021-12-09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PCT/CN2022/136994 WO2023104045A1 (zh) 2021-12-09 2022-12-06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03933.9A CN116250877A (zh) 2021-12-09 2021-12-09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50877A true CN116250877A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8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03933.9A Pending CN116250877A (zh) 2021-12-09 2021-12-09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50877A (zh)
WO (1) WO202310404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7566B1 (en) * 1998-05-11 2003-02-11 Surgical Connection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e.g. urinary stress incontinence
JP4405165B2 (ja) * 2002-03-19 2010-01-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US20110196393A1 (en) * 2008-10-20 2011-08-11 Keren Medical Ltd. Urethral anastomosis devic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8500757B2 (en) * 2009-07-28 2013-08-06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Surgical puncture cinch and closure system
CN207755342U (zh) * 2017-06-03 2018-08-24 成都五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气囊的穿刺器套管组件
CN111374722A (zh) * 2018-12-29 2020-07-07 江苏风和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缝合组件及具有其的穿刺芯组件及穿刺器
CN210095899U (zh) * 2019-04-16 2020-02-2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一种具有固定止血缝合功能的腹腔镜套管装置
CN212213793U (zh) * 2020-01-17 2020-12-25 宋大鹏 一种用于腹腔镜切口疝穿刺勾线装置
CN113081191A (zh) * 2021-03-19 2021-07-09 宁波市第一医院 一种穿刺缝合器
CN113662602A (zh) * 2021-09-02 2021-11-19 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种膝关节半月板修复手术的保护导引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4045A1 (zh)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8814B2 (en) Insufflating optical surgical instrument
US8292919B2 (en) Skin seal with inflatable membrane
US5836913A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a body cavity
US5964781A (en) Skin seal with inflatable membrane
US200800588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surgical implements into a body
US200800586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sting in the Introduction of Surgical Implements into a Body
JP2003524471A (ja) 視覚化を向上させたバルーン切開装置
CN116250877A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A3077443A1 (en) Balloon trocar including a pin
CN212699074U (zh) 一种用于刺穿组织的外科器械
CN219306801U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N213372353U (zh) 一种穿刺器
US20230248387A1 (en) Surgical Implement for Piercing Tissue
CN112515746A (zh) 一种用于刺穿组织的外科器械
CN117653230A (zh) 用于外科手术的缝合器及穿刺器
CN118000865A (zh) 一种经阴道入路器械
AU2013257444A1 (en) Insufflating surgical instru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