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05801U - 一种多振频拟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振频拟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05801U
CN219305801U CN202320027819.1U CN202320027819U CN219305801U CN 219305801 U CN219305801 U CN 219305801U CN 202320027819 U CN202320027819 U CN 202320027819U CN 219305801 U CN219305801 U CN 219305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idges
fish
region
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2781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棣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02781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05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05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05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振频拟饵,包括类似鱼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凸起设有第一凸脊,所述第一凸脊从所述本体的颈部向所述本体的尾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脊将所述本体分为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凸脊在所述第一区域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脊在所述第二区域一侧的高度。通过设置第一凸脊,将本体分为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由于第一凸脊两侧具有高度差,在使用拟饵时,其穿线位置的不同导致迎水面不同,即水的阻力不同,进而导致拟饵在入水后的摆动频率与姿态不同,模拟出鱼儿的不同游行状态,满足不同环境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多振频拟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亚钓鱼拟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振频拟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钓鱼时使用拟饵(lure:路亚)来进行拟饵钓鱼(lure fishing:路亚钓鱼),以此来取代使用与对象鱼相对应的饵来进行钓鱼。根据对象鱼和钓法等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拟饵。
路亚钓法和传统的钓鱼方法不同,路亚钓法是通过采用拟饵模仿弱小生物引发大鱼攻击的一种钓鱼方法,这种钓鱼方法讲究技巧,需要竿、饵、轮的综合操作。拟饵包括硬饵和软饵两大类,其中,软饵和硬饵各自又可分为好几种,比如,硬饵中的水面系是一种在水面上操控的拟饵,水面系中的波趴是大嘴的造型且浮于水面,在操控时依靠撞击水面产生的水花、声响吸引鱼类的攻击;水面系中的浮水铅笔在操控时是“之”字路线的运动,模仿的是在水面逃窜的小鱼来吸引鱼类的攻击,水面系拟饵在淡水路亚中适合钓翘嘴、鱤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类。当然,硬饵还包括其他种类,软饵也包括多种类型,不再一一介绍。
目前的路亚拟饵在设计上面一般为单一功能,只能是一种水性姿态,钓鱼时只能实现一种操作手法,比如,VIB拟饵就只能是VIB拟饵的钓鱼方式,铅笔拟饵只能只是铅笔拟饵的钓鱼方式,波趴拟饵只能是波趴拟饵的钓鱼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振频拟饵,实现一个拟饵具备多种振动、摆动频率,模拟不同的鱼儿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振频拟饵,包括类似鱼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凸起设有第一凸脊,所述第一凸脊从所述本体的颈部向所述本体的尾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脊将所述本体分为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凸脊在所述第一区域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脊在所述第二区域一侧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头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本体的尾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本体的腹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本体的背部设有第四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区域靠近所述本体的背部设有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第二凸脊,所述第二凸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脊的高度,所述第四通孔设于所述第三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通孔的数量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基材和外覆层,所述基材呈片状,所述外覆层包裹在所述基材的外壁,所述外覆层与所述基材的结合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
优选地,所述基材采用铜或不锈钢制成,所述外覆层采用铅、钨钢、锌合金和塑料的其中之一制成。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凸脊,将本体分为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由于第一凸脊两侧具有高度差,在使用拟饵时,其穿线位置的不同导致迎水面不同,即水的阻力不同,进而导致拟饵在入水后的摆动频率与姿态不同,模拟出鱼儿的不同游行状态,满足不同环境的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凸脊;2-第一区域;3-第二区域;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三通孔;7-第四通孔;8-第三区域;9-第二凸脊;10-基材;11-外覆层;12-扰流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拟饵,包括类似鱼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凸起设有第一凸脊1,所述第一凸脊1从所述本体的颈部向所述本体的尾部方向延伸,当拟饵在水中行进时,所述本体在所述第一凸脊1与水流的相互作用下实现摆动,所述第一凸脊1将所述本体分为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2和第二区域3,所述第一凸脊1在所述第一区域2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脊1在所述第二区域3一侧的高度,所述本体的头部设有第一通孔4,所述本体的尾部设有第二通孔5,所述本体的腹部设有第三通孔6,所述本体的背部设有第四通孔7,所述第四通孔7的数量为三个,利用鱼线连接不同位置的第四通孔7,本体的倾斜程度不同,其振动频率也不同。所述第一区域2靠近所述本体的背部设有第三区域8,所述第三区域8与所述第一区域2之间设有第二凸脊9,所述第二凸脊9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脊1的高度,所述第四通孔7设于所述第三区域8。所述本体包括基材10和外覆层11,所述基材10采用铜或不锈钢钢制成,所述外覆层11采用铅、钨钢、锌合金和塑料的其中之一制成,所述基材10呈片状,所述外覆层11包裹在所述基材10的外壁,结合为一体化结构,外覆层11与基材10的结合形成上述第一区域2、第二区域3和第三区域8,铅质的外覆层11起到形状的形成与重心的配置与调整作用。所述本体的颈部设有多个扰流鳃12,所述扰流鳃12呈片状,所述扰流鳃12沿着所述本体的颈部挨个排列,并设置有前后两排,前后两排所述扰流鳃12的位置相互错开设置,所述扰流鳃12从颈部斜向外延伸设置,当拟饵向前行进时,扰流鳃12附近形成压差,导致水体中出现小气泡,同时有着气泡爆破的声音,就如同真正的鱼儿游过一般,对特定鱼类具有吸引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有如下用法:
在本体背部的其中一个第四通孔7穿鱼线(用不同位置的第四通孔7穿线,在收线时,拟饵的游泳姿态不同,摆动幅度与频率也不同),其他通孔穿挂钩,抛饵入水后,匀速或有节奏地收线,在第一凸脊1和第二凸脊9的作用下,拟饵以特定的频率进行摆动,同时,在绕流鳃的作用下,在拟饵行进的过程中出现小气泡和爆破声,吸引特定鱼类的咬口。
在本体头部的第一通孔4穿鱼线,其他通孔穿挂钩,在拟饵入水后有节奏的收鱼线,收一下,停一下,当拟饵向前行进时,扰流鳃12附近形成压差,导致水体中出现小气泡,同时有着气泡爆破的声音,模拟出真鱼的效果,吸引特定鱼类的咬口。
在本体尾部的第二通孔5穿设鱼线,其他通孔穿挂钩,在拟饵入水后,间歇性地收鱼线,模拟鱼儿向后逃窜的效果,吸引特定鱼类的咬口。
在本体背部的第四通孔7或本体腹部的第三通孔6穿设鱼线,其他通孔穿挂钩,在拟饵入水后,让拟饵在水中自由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凸脊1和第二凸脊9的作用,拟饵下降的同时实现摆动,吸引特定鱼类的咬口。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的通孔穿设鱼线,结合第一凸脊1、第二凸脊9和绕流鳃等结构,模拟鱼儿游动、逃窜、下沉、濒死等各种状态,吸引特定鱼类的咬口,一个拟饵即可实现多种功能效果,适用于不同的环境、鱼情,实现一饵多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多振频拟饵,其特征在于:包括类似鱼形状的本体,所述本体的两侧向外凸起设有第一凸脊,所述第一凸脊从所述本体的颈部向所述本体的尾部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凸脊将所述本体分为上下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凸脊在所述第一区域一侧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凸脊在所述第二区域一侧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振频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头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本体的尾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本体的腹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本体的背部设有第四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振频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靠近所述本体的背部设有第三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之间设有第二凸脊,所述第二凸脊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脊的高度,所述第四通孔设于所述第三区域。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振频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孔的数量为三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振频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基材和外覆层,所述基材呈片状,所述外覆层包裹在所述基材的外壁,所述外覆层与所述基材的结合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振频拟饵,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采用铜或不锈钢制成,所述外覆层采用铅、钨钢、锌合金和塑料的其中之一制成。
CN202320027819.1U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振频拟饵 Active CN219305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819.1U CN219305801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振频拟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27819.1U CN219305801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振频拟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05801U true CN219305801U (zh) 2023-07-07

Family

ID=87028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27819.1U Active CN219305801U (zh) 2023-01-05 2023-01-05 一种多振频拟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05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27979B2 (en) Fish lure with vortex tail
US8857100B2 (en) Weedless fishing lure device and related method
US4619068A (en) Fishing lure
US3983656A (en) Fishing lure
US3879882A (en) Fish lure
US4197667A (en) Bubbling fishing lure
US2871609A (en) Fish lure
US2955378A (en) Artificial fish lures
US3680249A (en) Artificial fishing lure
US3905147A (en) Fishing lure
CN219305801U (zh) 一种多振频拟饵
CN219612845U (zh) 一种能产生气泡声高仿生拟饵
US2556683A (en) Fishing lure
US2764836A (en) Artificial lures
US20150128478A1 (en) Fishing lure with vortex tail
JP3208006U (ja) ルアー
JP3034038U (ja) ルアー用浮力付与具
CN219478961U (zh) 一种鳅形破风路亚用钓鱼饵
JPH06189651A (ja) ルアー
JPH0242131Y2 (zh)
CN219894335U (zh) 一种沉水式铅笔拟饵
CN215380900U (zh) 一种可远投的多功能假饵
CN218337536U (zh) 一种泥鳅鱼仿生假饵
WO2015004649A1 (en) Fishing lure mimicking fish undulating motion
US20240114884A1 (en) Squid lure for fish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