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9938U - 电动风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风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9938U
CN219299938U CN202320382856.4U CN202320382856U CN219299938U CN 219299938 U CN219299938 U CN 219299938U CN 202320382856 U CN202320382856 U CN 202320382856U CN 219299938 U CN219299938 U CN 219299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ir door
air
door plate
da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285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苟格
李绍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huanfurui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uanfurui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uanfurui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uanfurui Therm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285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9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9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9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风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出风口本体和风门板,出风口本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风门板活动设于出风口处并与驱动装置联动,风门板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可封闭住出风口,且风门板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活动至第二位置状态而打开出风口。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设有驱动装置和风门,风门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打开和关闭,从而有效隔离开送风通道和室内,这样,便可避免室内的热空气通过风门和送风通道向外逸出,避免热量损失,并且可避免室外冷空气进入室内而导致室内局部降温。此外,风门将室内与送风通道隔开还可有效避免室内的水蒸气在送风通道内以及设备内遇冷而产生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送风通道内腐蚀通道以及导致取暖设备故障。

Description

电动风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门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风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养殖场中,经常需要向养殖圈设进行供暖以保证养殖圈设的恒温。通常情况下,在养殖圈设外安装有供暖设备,如燃气炉等,供暖设备产生的暖风通过送风管道送入养殖圈设中。具体实施时,送风管道的一端与外部的供暖设备连接,另一端则与安装在养殖圈设室内墙壁上的风门连接。当供暖设备工作时,其产生的热风便会通过送风管道送入养殖圈设。现有的风门,都是常开型分门,其无法有效隔离送风通道和养殖圈设的室内空间,当不需供暖时,养殖圈设通过送风通道与外界连通,此时,养殖圈设内的热空气可以通过送风通道流失,这样,一方面会导致热量损失,增加取暖成本;另一方面,热空气进入送风通道后,原本与外界相连的送风通道内的冷空气与热空气相遇后,容易在送风通道内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一方面容易导致送风通道腐蚀,一方面还容易流入外部的供暖设备而导致供暖设备故障。因此,现有的这种常开型风门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将送风通道与室内隔开的电动风门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驱动装置、出风口本体和风门板,所述出风口本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门板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处并与所述驱动装置联动,所述风门板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可封闭住所述出风口,且所述风门板可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活动至第二位置状态而打开所述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风门板包括可绕第一转动中心进行转动的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分布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的两侧,当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共同封闭所述出风口;当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打开呈折角状,且所述第一风门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一导风出口,所述第二风门板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第二导风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门板包括第一风门主体部和第一翼板部,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和第一翼板部连接呈折角状;所述第二风门板包括第二风门主体部和第二翼板部,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和第二翼板部连接呈折角状;当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和第二风门主体部位于同一平面而封闭住所述出风口;当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和第二风门主体部打开呈折角状,所述第一翼板部和第二翼板部位于同一平面而可将气流沿相反的方向平行导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本体包括相互连接呈扩口状的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和底板平行间隔,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连接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并位于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倾斜而使得所述出风口的截面大于所述进风口的截面。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与风门板之间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传动机构和从传动机构,所述主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和第一风门板之间而用于促使所述第一风门板转动,所述从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主传动机构和第二风门板之间而用于促使所述第二风门板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主传动机构包括主转动轴、主连接板、第一连杆和联动杆,所述主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平行,所述主转动轴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而可进行转动;所述主连接板与所述主转动轴固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板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门板连接;所述联动杆,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板连接,一端与所述从传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从传动机构包括从转动轴、从连接板和第二连杆,所述从转动轴与所述主转动轴平行间隔;所述从连接板一端与所述联动杆连接,一端与所述从转动轴固接;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从连接板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门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风门板连接,在所述第一风门板的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第一连接板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及第一连杆的端部共同连接;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风门板连接,在所述第二风门板的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第二连接板部,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及第二连杆的端部共同连接。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一端敞口的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与敞口端相对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出风口本体固定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出风口本体的进风口与所述通孔位置相对;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所述壳体外;所述主转动轴的一端通过轴连接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主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并伸出至所述壳体外而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从转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连接座竖直连接于所述壳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门板和第二风门板的相向端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合页的中轴形成所述第一转动中心,所述中轴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设有驱动装置和风门,风门可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进行打开和关闭,从而有效隔离开送风通道和室内,这样,便可避免室内的热空气通过风门和送风通道向外逸出,避免热量损失,并且可避免室外冷空气进入室内而导致室内局部降温。此外,风门将室内与送风通道隔开还可有效避免室内的水蒸气在送风通道内以及设备内遇冷而产生冷凝水,避免冷凝水在送风通道内腐蚀通道以及导致取暖设备故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具有结构新颖、功能实用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风门板关闭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2是风门板关闭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风门板关闭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风门板关闭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风门板打开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驱动装置10、出风口本体20、进风口21、出风口22、顶板23、底板24、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26、风门板30、第一风门板31、第一风门主体部311、第一翼板部312、第一连接板部313、第二风门板32、第二风门主体部321、第二翼板部322、第二连接板部323、第一散气孔33、合页34、中轴341、第一连接板342、第二连接板343、第一转动中心O、第一导风出口41、第二导风出口42、传动机构50、主传动机构51、主转动轴511、主连接板512、第一连杆513、联动杆514、从传动机构52、从转动轴521、从连接板522、第二连杆523、第一连接件61、第二连接件62、壳体70、通孔71、支撑座72、第二散气孔73、轴连接座80、轴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0、出风口本体20、风门板30。所述出风口本体20设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所述风门板30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22处,其可在所述驱动装置10的驱动下进行活动。所述风门板30在第一位置装置时可封闭住所述出风口22,在第二位置状态时可打开所述出风口22。这样,通过驱动装置10驱动风门板30运动,便可关闭/打开出风口22,从而可在不需送风时将送风通道与室内隔开,避免室内的热量通过送风通道向外扩散,并且可避免送风通道因冷热气流交汇而产生水蒸气,从而提高产品寿命,降低产品故障。
如图1~图5所示,所述出风口本体20为框架结构,其包括相互连接的顶板23、底板24、第一侧板25和第二侧板26。所述顶板23和底板24平行间隔,所述第一侧板25和第二侧板26连接于所述顶板23和底板24之间并位于所述顶板23和底板24的两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26分别与所述顶板23和底板24垂直,且所述第一侧板25和第二侧板26之间相互倾斜,从而使得所述顶板23、底板24、第一侧板25和第二侧板26连接形成扩口状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的敞口两端便形成了所述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其中,截面较大的一端为出风口22,截面较小的一端为进风口21。将出风口22的尺寸设计的更大,有利于气流更加平稳的输出。
所述出风口本体20的制作材料不限,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本体20由铁板制作而成。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所述风门板30包括可绕第一转动中心O进行转动的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位于所述出风口22的范围内,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分布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的两侧。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可在所述驱动装置10的驱动下同步转动。
如图1所示,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共同封闭住所述出风口22。
如图5所示,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打开呈折角状,此时,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无法封闭住所述出风口22,在第一风门板31和所述出风口22之间形成第一导风出口41,在所述第二风门板32和所述出风口22之间形成第二导风出口42。此时,气流可通过所述第一导风出口41、第二导风出口42送出。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的两侧,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位于所述出风口22的中央位置处。当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打开时,所述第一导风出口41和第二导风出口42的大小一致。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为改变出风方向,使得出风气流沿着安装处的墙壁方向进行送风,即沿平行于墙壁的方向进行送风,所述第一风门板31包括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一翼板部312,所述第二风门板32包括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和第二翼板部322。
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一翼板部312连接呈折角状,其中,第一翼板部312用于改变第一导风出口41处的送风方向,使得出风气流最终沿着第一翼板部312的方向进行送出。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一翼板部312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一翼板部312一体成型,其由钢板折弯而形成。
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和第二翼板部322连接呈折角状,其中,第二翼板部322用于改变第二导风出口42处的送风方向,使得出风气流最终沿着第二翼板部322的方向进行送出。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和第二翼板部322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和第二翼板部322一体成型,其由钢板折弯而形成。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处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二风门主体部321位于同一平面而封闭住所述出风口22。此时,所述第一翼板部312和第二翼板部322相对于所述出风口本体20向内折向所述出风口本体20的两侧。
如图5所示,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二风门主体部321打开呈折角状,第一风门主体部311与出风口22之间张开一定角度而形成所述第一导风出口41,第二风门主体部321与出风口22之间张开一定角度而形成所述第二导风出口42。此时,所述第一翼板部312和第二翼板部322位于同一平面而可将气流沿相反的方向平行导出。当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固定安装在竖直墙壁上时,所述第一翼板部312和第二翼板部322便与墙壁平行间隔,从而可将气流沿平行于墙壁的方向向两侧送出。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可在所述第一翼板部312和第二翼板部322上设置若干第一散气孔33。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的相向端通过合页34铰接在一起,所述合页34的中轴341便形成了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可绕所述中轴341进行转动。具体的,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的一端与所述合页34的第一连接板34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的一端与所述合页34的第二连接板3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42和第二连接板343通过其转轴部而套设于中轴341上,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可绕所述中轴341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中轴341的两端伸出至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的上下两端而用于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为驱动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同步转动,在所述驱动装置10和风门板30之间设有传动机构50。所述传动机构50包括主传动机构51和从传动机构52。
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主传动机构51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0和第一风门板31之间,其用于促使所述第一风门板31转动。所述从传动机构52连接于所述主传动机构51和第二风门板32之间,其用于促使所述第二风门板32同步转动。通过设置主传动机构51和从传动机构52,可通过一个驱动装置10而驱动对称设置的两个风门板30同步转动,而无需对称设置两个驱动装置10,从而利于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主传动机构51包括主转动轴511、主连接板512、第一连杆513和联动杆514。所述从传动机构52包括从转动轴521、从连接板522和第二连杆523。
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主转动轴511和从转动轴521竖直设置,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平行间隔。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转动轴511和从转动轴521分布于所述出风口本体20的两侧,即位于所述出风口本体20的第一侧板25和第二侧板26的两侧。其中,所述主转动轴511与所述驱动装置10的输出端连接,其可在所述驱动装置10的驱动下进行转动。
如图1~图6所示,所述主连接板512与所述主转动轴51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连接板512可选用钢板,其可焊接在所述主转动轴511上。所述主连接板512的形状不限,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连接板512整体呈圆角三角形。
如图1~图6所示,所述从连接板522与所述从转动轴52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从连接板522可选用钢板,其可焊接在所述从转动轴521上。所述从连接板522的形状不限,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从连接板522整体呈圆角三角形,其与所述主连接板512的形状基本相同,只是设置位置、方向有所不同。
如图1~图6所示,所述联动杆514连接于所述主连接板512和从连接板522之间,其呈长杆状,其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板512转动连接,一端与所述从连接板522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杆514用于将主连接板512的运动传动至从连接板522上,从而带动从连接板522、从转动轴521进行转动。
如图1~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杆513连接于所述主连接板512和第一风门板31之间,其呈长杆状,其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板512转动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门板3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13用于将主连接板512的运动传动至第一风门板31,从而带动第一风门板31绕第一转动中心O进行转动。
如图1~图6所示,所述第二连杆523连接于所述从连接板522和第二风门板32之间,其呈长杆状,其一端与所述从连接板522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门板3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523用于将从连接板522的运动传动至第二风门板32,从而带动第二风门板32绕第一转动中心O进行转动。
如图1~图6所示,当驱动装置10启动时,所述驱动装置10带动主转动轴511进行自转,主转动轴511的自转,带动主连接板512运动,主连接板512的运动一方面通过第一连杆513而传动至第一风门板31,从而驱动第一风门板31绕第一转动中心O转动。主连接板512的运动另一方面通过联动杆514而传动至从连接板522,从连接板522的运动通过第二连杆523而传动至第二风门板32,从而驱动第二风门板32绕第一转动中心O转动。因此,当驱动装置10启动时,在主传动机构51和从传动机构52的传动下,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可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为驱动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平稳转动,在所述第一风门板31的顶端和底端相应位置处分别设有主连接板512、第一连杆513和联动杆514,在所述第二风门板32的顶端和底端相应位置处分别设有从连接板522、第二连杆523,从而使得驱动力作用于第一风门板31、第二风门板32的顶端和底端,使得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转动更平稳而不易结构变形。
进一步地,如图1~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杆513通过第一连接件61与所述第一风门板3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61呈L型。为方便连接,在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的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第一连接板部313。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3与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者一体成型,其由钢板折弯而形成。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3与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垂直,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件61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与第一连接板部313的折弯处:第一连接件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3、第一连杆513的端部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板部313、第一连接件61、第一连杆513之间可通过铆钉或螺栓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杆513可相对第一连接件61、第一连接板部313进行转动。
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杆523可通过第二连接件62与所述第二风门板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62的形状与第一连接件61的形状基本相同。为方便连接,在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的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第二连接板部323。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3与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两者一体成型,其由钢板折弯而形成。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3与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垂直,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件62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与第二连接板部323的折弯处:第二连接件6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固定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3、第二连杆523的端部连接。其中,第二连接板部323、第二连接件62、第二连杆523之间可通过铆钉或螺栓等类似结构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二连杆523可相对第二连接件62、第二连接板部323进行转动。
为方便安装,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还可包括壳体70。所述壳体70一端敞口,在所述壳体70的与敞口端相对的一端设有通孔71。所述壳体70的形状不限,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70呈矩形盒状结构,其背部用于贴合墙壁进行安装,其前侧敞口而用于安装所述出风口本体20及风门板30。
所述出风口本体20固定设于所述壳体70内,所述出风口本体20的进风口21与所述壳体70背部的通孔71相对应。
所述驱动装置10则固定于所述壳体70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0通过电机座、保护壳等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70的顶部外侧。该结构可参考公知技术。
所述主转动轴511和从转动轴521竖直的设置于所述壳体70中,其中,所述主转动轴511的一端通过轴连接座80与所述壳体70连接,所述主转动轴51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70而伸出至所述壳体70外,从而与安装在壳体70外的驱动装置10连接。
所述从转动轴52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连接座80竖直连接于所述壳体70中。
所述轴连接座80可通过公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70的底壁和顶壁上,例如,焊接、螺钉连接等。所述轴连接座80用于限制住所述主转动轴511和从转动轴521,使得主转动轴511、从转动轴521可以绕固定的轴心进行自转。本实施例中,所述轴连接座80上设有轴孔81,所述主转动轴511、从转动轴521的端部分别套装于所述轴孔81内并可在所述轴孔81内转动。
所述合页34的中轴341则通过支撑座72固定在所述壳体70中:在所述壳体70的底部和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座72,所述中轴34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座7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中轴341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70中,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风门板31、第二风门板32可绕所述中轴341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70的左右两侧设有若干第二散气孔73。
由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可转动的设于出风口本体20的出风口22处;驱动装置10通过传动机构50可驱动所述第一风门板31、第二风门板32同步转动。在驱动装置10不工作时,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处于默认状态,即第一位置状态,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封闭住所述出风口22而可将送风通道与室内隔开。当需要送风时,所述驱动装置10驱动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同步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打开呈折角状,第一风门板31和出风口22之间形成第一导风出口41,第二风门板32与出风口22之间形成第二导风出口42,从而可将气流向两侧导出。当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固定安装在墙壁上时,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可将气流沿平行于墙壁的方向向装置的两侧送出,从而避免气流直接送入装置前方而导致温度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可在送风时自动打开而不影响送风,在不需送风时可自动关闭而将送风通道与室内分隔开,从而避免室内的热量通过送风通道向外扩散,避免热量散失,并且可避免室外的冷空气进入室内而导致室内局部降温,对动物产生冷应激。此外,由于室内与送风通道之间通过风门板30隔开,室内的水蒸气便无法进入送风通道而在送风通道内以及取暖设备内遇冷而产生冷凝水,从而可避免冷凝水在送风通道内聚集腐蚀送风通道,并且可避免冷凝水在取暖设备内聚集而导致取暖设备故障。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风门装置具有结构新颖、功能实用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驱动装置(10),
出风口本体(20),设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
风门板(30),活动设于所述出风口(22)处并与所述驱动装置(10)联动,所述风门板(30)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可封闭住所述出风口(22),且所述风门板(30)可在所述驱动装置(10)的驱动下活动至第二位置状态而打开所述出风口(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门板(30)包括可绕第一转动中心O进行转动的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分布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的两侧,
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共同封闭所述出风口(22);
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打开呈折角状,且所述第一风门板(31)与所述出风口(22)之间形成第一导风出口(41),所述第二风门板(32)与所述出风口(22)之间形成第二导风出口(4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门板(31)包括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一翼板部(312),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一翼板部(312)连接呈折角状;
所述第二风门板(32)包括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和第二翼板部(322),所述第二风门主体部(321)和第二翼板部(322)连接呈折角状;
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位于第一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二风门主体部(321)位于同一平面而封闭住所述出风口(22);
当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时,所述第一风门主体部(311)和第二风门主体部(321)打开呈折角状,所述第一翼板部(312)和第二翼板部(322)位于同一平面而可将气流沿相反的方向平行导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本体(20)包括相互连接呈扩口状的顶板(23)、底板(24)、第一侧板(25)和第二侧板(26),所述顶板(23)和底板(24)平行间隔,所述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26)连接于所述顶板(23)和底板(24)之间并位于所述顶板(23)和底板(24)的两侧,所述第一侧板(25)和第二侧板(26)相对倾斜而使得所述出风口(22)的截面大于所述进风口(21)的截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0)与风门板(30)之间的传动机构(50),所述传动机构(50)包括主传动机构(51)和从传动机构(52),所述主传动机构(51)连接于所述驱动装置(10)和第一风门板(31)之间而用于促使所述第一风门板(31)转动,所述从传动机构(52)连接于所述主传动机构(51)和第二风门板(32)之间而用于促使所述第二风门板(32)同步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动机构(51)包括:
主转动轴(511),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平行,所述主转动轴(511)与所述驱动装置(10)连接而可进行转动;
主连接板(512),与所述主转动轴(511)固接;
第一连杆(513),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板(512)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门板(31)连接;
联动杆(514),一端与所述主连接板(512)连接,一端与所述从传动机构(52)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传动机构(52)包括:
从转动轴(521),与所述主转动轴(511)平行间隔;
从连接板(522),一端与所述联动杆(514)连接,一端与所述从转动轴(521)固接;
第二连杆(523),一端与所述从连接板(522)连接,一端与所述第二风门板(32)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杆(513)通过第一连接件(61)与所述第一风门板(31)连接,在所述第一风门板(31)的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第一连接板部(313),所述第一连接件(6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部(313)及第一连杆(513)的端部共同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523)通过第二连接件(62)与所述第二风门板(32)连接,在所述第二风门板(32)的顶端和/或底端设有第二连接板部(323),所述第二连接件(6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部(323)及第二连杆(523)的端部共同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端敞口的壳体(70),在所述壳体(70)的与敞口端相对的一端设有通孔(71);
所述出风口本体(20)固定于所述壳体(70)上,所述出风口本体(20)的进风口(21)与所述通孔(71)位置相对;
所述驱动装置(10)固定于所述壳体(70)外;
所述主转动轴(511)的一端通过轴连接座(80)与所述壳体(70)连接,所述主转动轴(51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壳体(70)并伸出至所述壳体(70)外而与所述驱动装置(10)连接;
所述从转动轴(521)的两端分别通过轴连接座(80)竖直连接于所述壳体(70)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风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门板(31)和第二风门板(32)的相向端通过合页(34)铰接,所述合页(34)的中轴(341)形成所述第一转动中心O,所述中轴(341)的两端分别与支撑座(72)连接,所述支撑座(72)分别固定于所述壳体(70)内。
CN202320382856.4U 2023-03-03 2023-03-03 电动风门装置 Active CN219299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2856.4U CN219299938U (zh) 2023-03-03 2023-03-03 电动风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2856.4U CN219299938U (zh) 2023-03-03 2023-03-03 电动风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9938U true CN219299938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2856.4U Active CN219299938U (zh) 2023-03-03 2023-03-03 电动风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9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79145B (zh) 空调内机及其机壳装置
WO2006009047A1 (ja) 空気調和機
JP5148463B2 (ja) 空気調和機
CN219299938U (zh) 电动风门装置
WO2010119672A1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US20150211764A1 (en) Electric variable-air-volume diffuser
CN115978205A (zh) 电动风门装置
CN114484600A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9163386B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其风阀装置和室外机
CN213119472U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的遮蔽面板
CA2967088C (en) Air curtain apparatus
WO2021233473A1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室内机
US4403649A (en) Omni-directional face-and-bypass coil
US3769810A (en) Field installed low ambient damper for outdoor rooftop condenser installation
CN209763293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3587247A (zh) 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
CN219413025U (zh) 一种出风组件和风扇
JPH0424350Y2 (zh)
CN21011886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140918U (zh) 天花机和空调器
CN219283476U (zh)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CN215909373U (zh) 导风门和空调器
CN219160468U (zh)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全域风空调
CN220648588U (zh) 一种耐弯曲防卡顿的空调导风板
WO2022237499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