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9687U -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 Google Patents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9687U
CN219299687U CN202320856531.5U CN202320856531U CN219299687U CN 219299687 U CN219299687 U CN 219299687U CN 202320856531 U CN202320856531 U CN 202320856531U CN 219299687 U CN219299687 U CN 219299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tank
liquid
cooling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5653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保金华
孙莉莉
张红娟
沈瑞
沙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Hong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Hong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Hong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Hongq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5653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9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9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9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属于液压技术领域,包括有液压油箱,液压油箱顶端连接有箱盖,箱盖顶端中心两侧斜对称开设有开口,两组的开口顶端连接有回油管和出油管,液压油箱内安装有冷却管,冷却管两端贯穿箱盖顶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箱盖顶端安装有液泵、冷却液箱和散热板,冷却液箱内装有冷却液,液泵输入端和冷却液箱相连,液泵输出端和进液管相连,出液管和散热板连通设置,散热板和冷却液箱连通设置,通过上述方式,不断的对液压油箱内的油体进行散热,避免油体温度过高影响供油。

Description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背景技术
液压系统一般由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四个部分构成,这些元件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进行储油、过油、测量和密封,而液压油箱作为液压油存储的基础部件,在液压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申请号为CN20212311926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供油系统,包括油箱,油箱的上端设有液压泵,液压泵的输出端连接有一电动三通阀,电动三通阀的两个出口端分别连接有一根出油管,两根出油管远离电动三通阀的一端与液压元件连接,油箱上还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入口端连接有一根回油管,回油管的端部连接有三通阀,回油管通过三通阀与液压元件连接,过滤器的出口端与油箱连通。该装置可同时为两组液压元件输送液压油,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在液压油的持续工作过程中,回到油箱的液压油会积聚热量,在循环流动过程中因为热量可能会影响供油,需要对其进行散热,该方案缺少相应的散热设备。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包括有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顶端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顶端中心两侧斜对称开设有开口,两组的所述开口顶端连接有回油管和出油管,所述液压油箱内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两端贯穿箱盖顶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箱盖顶端安装有液泵、冷却液箱和散热板,所述冷却液箱内装有冷却液,所述液泵输入端和冷却液箱相连,所述液泵输出端和进液管相连,所述出液管和散热板连通设置,所述散热板和冷却液箱连通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回油管底端高于液压油箱中心设置,所述出油管底端靠近液压油箱内腔底端设置,所述冷却管循环折行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液泵和冷却液箱侧面连通的位置低于散热板和冷却液箱侧面连通的位置,所述冷却液箱内贯穿有L型管,所述L型管和液泵输入端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管贯穿箱盖顶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所述螺纹螺纹连接有限位盘,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内壁上配合螺纹开设有有内螺纹;
更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板为金属板且内部设置有散热道,所述散热道两端分别和出液管以及冷却液箱连通设置,所述散热道折行设置在散热板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箱顶端安装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安装有制冷压缩机,所述制冷压缩机连通有冷气管,所述冷气管贯穿安装框连通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一端和制冷压缩机相连;
更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成连续U型设置在冷却液箱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和液泵连通位置安装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输入端和液泵输出端相连,所述三通阀的一组输出端连接有排液管,所述安装框顶端开设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连通冷却液箱内部设置;
有益效果
1、通过液泵工作,将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送入到液压油箱内的冷却管内,通过循环折行设置的冷却管,延长冷却液通过液压油箱的时间,在冷却管内流动的过程中,对油体进行降温,吸收热量通过出液管进入到散热板内,通过散热板散热后,回到冷却液箱内进行重复使用,不断的对液压油箱内的油体进行散热,避免油体温度过高影响供油;
2、利用折行设置的散热道,延长带有热量的冷却液通过散热板的时间,提高对齐散热的效果,通过冷却液箱上方的制冷压缩机运行,利用冷气管将冷气送入到循环管内,利用成连续U型设置的循环管,延长冷气通过的时间,对冷却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对经过散热板内的散热道散热后的冷却液进行进一步的降温,保证了后续对油体的降温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的主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的冷却管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的散热板剖面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的内螺纹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的冷却液箱剖面结构立体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1、液压油箱;2、箱盖;3、开口;4、回油管;5、出油管;6、冷却管;7、进液管;8、出液管;9、液泵;90、L型管;10、冷却液箱;11、散热板;12、螺纹;13、限位盘;14、内螺纹;15、散热道;16、安装框;17、制冷压缩机;18、冷气管;19、循环管;20、三通阀;21、排液管;22、补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图2和图4,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包括有液压油箱1,液压油箱1顶端连接有箱盖2,箱盖2顶端中心两侧斜对称开设有开口3,两组的开口3顶端连接有回油管4和出油管5,回油管4底端高于液压油箱1中心设置,出油管5底端靠近液压油箱1内腔底端设置,液压油箱1内安装有冷却管6,冷却管6循环折行设置,冷却管6两端贯穿箱盖2顶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7和出液管8,箱盖2顶端安装有液泵9、冷却液箱10和散热板11,冷却液箱10内装有冷却液,液泵9输入端和冷却液箱10相连,液泵9输出端和进液管7相连,出液管8和散热板11连通设置,散热板11和冷却液箱10连通设置,液泵9和冷却液箱10侧面连通的位置低于散热板11和冷却液箱10侧面连通的位置,冷却液箱10内贯穿有L型管90,L型管90和液泵9输入端相连,冷却管6贯穿箱盖2顶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12,螺纹12螺纹连接有限位盘13,进液管7和出液管8内壁上配合螺纹12开设有有内螺纹1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将冷却管6自箱盖2底端穿过,利用限位盘13和螺纹12的螺纹配合将其定位在箱盖2上,从而实现冷却管6的放置,利用内螺纹14和螺纹12的螺纹配合,将进液管7和出液管8连接在冷却管6两端,通过出油管5和回油管4外接设备,将液压油箱1中的油体送出循环使用,在液压油回到液压油箱1内时,通过液泵9工作,将冷却液箱10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7送入到液压油箱1内的冷却管6内,在冷却管6内流动的过程中,对油体进行降温,吸收热量通过出液管8进入到散热板11内,通过散热板11散热后,回到冷却液箱10内进行重复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液泵9工作,将冷却液箱10中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7送入到液压油箱1内的冷却管6内,通过循环折行设置的冷却管6,延长冷却液通过液压油箱1的时间,在冷却管6内流动的过程中,对油体进行降温,吸收热量通过出液管8进入到散热板11内,通过散热板11散热后,回到冷却液箱10内进行重复使用,不断的对液压油箱1内的油体进行散热,避免油体温度过高影响供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散热板11为金属板且内部设置有散热道15,散热道15两端分别和出液管8以及冷却液箱10连通设置,散热道15折行设置在散热板11内,冷却液箱10顶端安装有安装框16,安装框16内安装有制冷压缩机17,制冷压缩机17连通有冷气管18,冷气管18贯穿安装框16连通有循环管19,循环管19一端和制冷压缩机17相连,循环管19成连续U型设置在冷却液箱10内,进液管7和液泵9连通位置安装有三通阀20,三通阀20输入端和液泵9输出端相连,三通阀20的一组输出端连接有排液管21,安装框16顶端开设有补液口22,补液口22连通冷却液箱10内部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通过冷却液循环对液压油箱1内部的油体进行降温散热的过程中,冷却液箱10上方的制冷压缩机17运行,通过冷气管18将冷气送入到循环管19内,通过循环管19对冷却液箱10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对经过散热板11内的散热道15散热后的冷却液进行进一步的降温,确保后续对油体的降温效果,当需要更换冷却液时,只需要通过三通阀20控制进液管7关闭,排液管21开启,通过液泵9将冷却液抽出,最后通过补液口22注入新的冷却液,通过三通阀20重新开启进液管7即可继续进行油体的散热;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折行设置的散热道15,延长带有热量的冷却液通过散热板11的时间,提高对齐散热的效果,通过冷却液箱10上方的制冷压缩机17运行,利用冷气管18将冷气送入到循环管19内,利用成连续U型设置的循环管19,延长冷气通过的时间,对冷却液箱10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对经过散热板11内的散热道15散热后的冷却液进行进一步的降温,保证了后续对油体的降温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包括有液压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箱(1)顶端连接有箱盖(2),所述箱盖(2)顶端中心两侧斜对称开设有开口(3),两组的所述开口(3)顶端连接有回油管(4)和出油管(5),所述液压油箱(1)内安装有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两端贯穿箱盖(2)顶端分别连通有进液管(7)和出液管(8),所述箱盖(2)顶端安装有液泵(9)、冷却液箱(10)和散热板(11),所述冷却液箱(10)内装有冷却液,所述液泵(9)输入端和冷却液箱(10)相连,所述液泵(9)输出端和进液管(7)相连,所述出液管(8)和散热板(11)连通设置,所述散热板(11)和冷却液箱(10)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4)底端高于液压油箱(1)中心设置,所述出油管(5)底端靠近液压油箱(1)内腔底端设置,所述冷却管(6)循环折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泵(9)和冷却液箱(10)侧面连通的位置低于散热板(11)和冷却液箱(10)侧面连通的位置,所述冷却液箱(10)内贯穿有L型管(90),所述L型管(90)和液泵(9)输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6)贯穿箱盖(2)顶端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12),所述螺纹(12)螺纹连接有限位盘(13),所述进液管(7)和出液管(8)内壁上配合螺纹(12)开设有有内螺纹(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1)为金属板且内部设置有散热道(15),所述散热道(15)两端分别和出液管(8)以及冷却液箱(10)连通设置,所述散热道(15)折行设置在散热板(1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箱(10)顶端安装有安装框(16),所述安装框(16)内安装有制冷压缩机(17),所述制冷压缩机(17)连通有冷气管(18),所述冷气管(18)贯穿安装框(16)连通有循环管(19),所述循环管(19)一端和制冷压缩机(17)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19)成连续U型设置在冷却液箱(10)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7)和液泵(9)连通位置安装有三通阀(20),所述三通阀(20)输入端和液泵(9)输出端相连,所述三通阀(20)的一组输出端连接有排液管(21),所述安装框(16)顶端开设有补液口(22),所述补液口(22)连通冷却液箱(10)内部设置。
CN202320856531.5U 2023-04-18 2023-04-18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Active CN219299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6531.5U CN21929968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56531.5U CN21929968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9687U true CN219299687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8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56531.5U Active CN219299687U (zh) 2023-04-18 2023-04-18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9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3753B (zh) 進水多流道多集水盒加水泵的液冷散熱水排
CN104595247A (zh) 一种具有再冷却结构的离心压缩机
CN219299687U (zh) 液压系统稳定供油组件
CN105783128B (zh) 窗式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AU2022387397B2 (en) Liquid cooling unit
CN116461284A (zh) 热管理模块
CN212339691U (zh) 一种具有双温双控系统结构的冷水机
CN2681218Y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211552114U (zh) 一种高温热泵机组
CN209415814U (zh) 一种风冷螺杆式冷水机组
CN209512584U (zh) 一种冷冻机的高效换热装置
CN206989563U (zh) 一种化工原料冷却装置
CN219318697U (zh) 进出液管及冷却装置
CN111895690A (zh) 一种具有双温双控系统结构的冷水机
CN220476191U (zh) 一种外接冷却系统
CN220830013U (zh) 一种电池冷媒直冷板
CN214698250U (zh) 一种用于空压机冷却系统的循环管路
CN217737963U (zh) 一种冷水机用换热水箱
CN203614206U (zh) 一种水箱水冷却的机油散热装置
CN215299018U (zh) 一种变压器线圈冷却装置
CN109654091A (zh) 一种液压设备用降温装置
CN211261430U (zh) 节能的工艺设备冷却水系统
CN219431930U (zh) 一种防爆柴油发动机散热器
CN216384592U (zh) 一种高温油式模具温度控制机
CN211038771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