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8268U -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 Google Patents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8268U
CN219298268U CN202220113730.2U CN202220113730U CN219298268U CN 219298268 U CN219298268 U CN 219298268U CN 202220113730 U CN202220113730 U CN 202220113730U CN 219298268 U CN219298268 U CN 219298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underground
underground building
building
flo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1373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p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11373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8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8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8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物,包括:储水抗浮设施,储水抗浮设施设置在底板之上、底板附近或者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外部,能够接收来自地下建筑物之外的地下水来调节地下水的水位;以及配重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配置在底板的下部,并且通过与底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配重体来提供配重抗浮力,其中,储水抗浮设施能够根据地下建筑物的外部的地下水的水位情况来接收且容纳地下水,能够抑制地下水的水位上升从而控制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

Description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背景技术
地下建筑物都会受到地下水的浮力对地下建筑物本身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在地下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均需要提供额外的抗浮力来抵御地下水的变化。
目前通常采用的抗浮方法通常有配重法、抗浮桩、或抗浮锚杆。在配重法中通过增加地下建筑物的自重来抵御地下水浮力,例如在底板上进行回填也可以在地下建筑物上部顶板回填覆土,但是在底板覆土的情况下极大地牺牲了建筑物本身的内部空间或者在顶部覆土的情况下增加了地下建筑物的承载压力。抗浮桩中主要利用抗浮桩侧面与地基土体的摩擦来抵御地下水浮力,抗浮桩的效果与桩长、桩径、桩型以及周围的地质条件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制造抗浮桩的造价高,所以一般使用在柱、墙下等抗浮面积较大、受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影响大的地方。抗浮锚杆是利用锚杆与砂浆组成一个锚固体,保证锚固体和岩土层的结合力,可以提高地下建筑的抗浮能力。
而且,有的地区的地下或地表水位很高;有的地区的地下或地表水位随着季节或天气变化很大;有的地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落差很大;例如丰水期时间短暂,大部分时间水位很低。因此,各个地区的地下水位情况非常复杂,而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物的影响很大。即使短暂的地下水位升高都会对地下建筑物产生巨大的浮力威胁,进而破坏建筑结构。因此,地下建筑物抗浮措施非常重要。在现有的方式中均不能根据水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自动调节。此外水资源非常宝贵,在传统地下建筑物结构中,即使地下水位很高,也不能加以利用,这样完全没有留住宝贵的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物,所述地下建筑物为一层式地下建筑物或两层以上式地下建筑物,并且每层地下建筑物包括底板、顶板和侧墙,其中在两层以上式地下建筑物的情况下层地下建筑物的顶板能够作为或不作为上层地下建筑物的底板,并且在每层地下建筑物中通过支撑柱对相关结构进行支撑,所述地下建筑物包括:
储水抗浮设施,所述储水抗浮设施设置在底板之上、底板附近或者设置在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地下建筑物之外的地下水,从而调节地下水的水位;以及
配重抗浮设施,所述配重抗浮设施配置在底板的下部,并且通过与底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配重体来提供配重抗浮力,
其中,所述储水抗浮设施能够根据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的地下水的水位情况来接收且容纳地下水,能够抑制地下水的水位上升从而控制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水抗浮设施包括储水单元和入水管道,其中,所述入水管道设置有进水口和溢水口,以便当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的地下水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时,所述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经由所述进水口、入水管道和溢出口排入所述储水单元和/或排出至所述地下建筑物外部,从而控制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水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储水单元均设置有对应的入水管道,并且每个储水单元所对应的入水管道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和/或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部和/或所述侧墙的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底板的下部和/或所述侧墙的外围设置有透水区,其中所述透水区被局部设置、连通设置和/或全面设置,和/或所述透水区为透水层、透水沟和/或透水管的形式。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入水管道还包括取水口,所述取水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溢水口的预定高度,通过打开所述取水口能够从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取出地下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或者所述进水口附近,以便对所述地下水进行过滤后使其流入所述入水管道。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水单元为储水池的形式,所述储水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储水单元为储水舱的形式,所述储水舱的下部为底板,所述储水舱的上部为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内部的地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其中所述配重体在底板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和/或还设置有卧梁,所述卧梁设置在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和/或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其中所述整体配重体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和/或所述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和/或所述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其中,在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所述重体中的钢筋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抗浮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和/或所述抗浮地下建筑物的侧壁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还包括抗拔装置,所述抗拔装置的一端配置为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配重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抗拔装置的另一端沿着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朝向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延伸预定长度,并且所述抗拔装置用于提供抗拔抗浮力。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抗拔装置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并且所述抗拔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来共同提供所述抗拔抗浮力。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停车位,用于停放车辆;以及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允许车辆进出所述停车位。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至少一层地下建筑物中设置有夹层板,所述夹层板将至少一层地下建筑物分割成两层停车空间,并且所述夹层板能够通过支撑柱支撑。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新的自动调节储水地下建筑物,赋予建筑以智慧,化解掉丰水期的水浮力随带来的威胁,将水储存起来,变害为宝且加以利用。实现自动消化水浮力(通过降低水位的方式使得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减小)及自动储水等功能。储存的水也可以变成抗力来进行抗浮,具有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功能。此外,在本公开中还可以辅以抗拔装置(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来进一步抵御地下水的浮力。由于通过采用了自动调节储水的方式,因此可以大幅地减少抗拔装置的数量,可以大幅度降低建造成本及节省工期等。此外,通过在底板之下设置配重体,可以有效地避免影响建筑物内部的层高并且可以降低建筑成本,而且还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使得底板的承压过大对结构造成影响等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至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地下建筑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墙”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下建筑物。该地下建筑物可以包括底板、侧墙和顶板。至少通过底板、侧墙与顶板构成地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其中底板位于内部空间的底部,顶板位于内部空间的顶部,而侧墙则构成内部空间的侧壁。其中,底板、侧墙和顶板等都可以设置成防水结构,并且可以由钢筋混凝土制成。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该地下建筑物可以作为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存储空间、地下办公空间等。并且该地下建筑物可以为一层结构,也可以为两层以上的结构。每层都可以包括底板、顶板和侧墙,其中下层地下建筑物的顶板将构成为上层地下建筑物的底板。此外,在抗浮地下空间中可以设置有支撑柱,以便对相关结构进行支撑,例如支撑柱可以设置在上顶板与下底板之间对上顶板等进行支撑,此外存在中间楼板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支撑柱对中间楼板进行支撑,例如复式车库的夹层板(如本文下面描述的)。当地下建筑物为一层时,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当地下建筑物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建筑物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其中储水抗浮设施设置在底板之上、底板附近或者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外部,能够接收来自地下建筑物之外的地下水来调节地下水的水位,从而控制地下水对建筑物所形成的浮力。例如在地下水上升时可以使得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流出,从而抑制地下水的水位上升,也就相应地减小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配重抗浮设施配置在底板的下部,并且通过与底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配重体来提供配重抗浮力。也就是说在本公开中,除了建筑物本身重量等所形成的其他抗浮力(例如通过地下建筑物的自重、覆土的重量等所形成的抗浮力)之外,在本公开中,通过储水抗浮设施减少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和,以及配重抗浮设施来提供额外的抗浮力。
在本公开中储水抗浮设施能够根据地下建筑物的外部的地下水的水位情况来接收且容纳地下水,以便对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自动调节。
储水抗浮设施可以包括储水单元和入水管道。储水单元可以设置在底板之上或附近,也可以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外部(例如储水单元可以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顶板(例如最上顶板)的上部)。在本公开中,除了通过将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取出来抑制水浮力之外,也可以通过储存单元存储的水的重量为地下建筑物提供抗浮力。储水单元用于储存从地下建筑物的外部收集的地下水,并且所储存的地下水也可以被进一步使用。储水单元可以为储水池的形式,储水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地面之间。储水单元也可以为储水舱的形式,储水舱的下部为底板,上部为地下建筑物的内部的地面,也就是说,底板和地面形成的夹层空间可以作为储水舱。
可以通过入水管道将地下水引入储水单元中。入水管道可以包括进水口和溢水口。储水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储水单元均设置有对应的入水管道,并且每个储水单元所对应的入水管道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进水口可以设置在底板的外部和/或侧壁的外部。进水口可以设计为允许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经由进水口通过入水管道流入储水单元中。其中,进水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也就说说相对于每个储水单元,进水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以上。另外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过滤装置设置在进水口处或者进水口附近,以便对进入入水管道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其中过滤装置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
溢水口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设计为具有预定高度,预定高度等于或小于地下建筑物的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以便在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接近某个值时能够被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能够经由进水口通过入水管道和溢水口排入储水单元中。为了有效地抑制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入水管道及溢水口设计为使得预定高度(例如峰值高度)的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不能超过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力设计值。其中在溢水口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可以自动开启也可以手动开启。例如在自动开启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地下建筑物的水位达到或接近某个数值(例如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时,该控制阀门可以自动打开,以便允许地下水流入储水单元中,另外在本公开中,也可以将地下水通过由进水口、入水管道和溢水口排出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
入水管道还包括取水口,取水口的高度低于溢水口的预定高度,通过取水口可以从地下建筑物外部取出地下水。取水口的高度可以设置为略高于储水单元的顶部的高度。取水口也可以设置有控制阀门,这样使用者需要从地下建筑物外部取水时,可以将控制阀门打开。
此外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透明管,透明管与入水管道流体连通以使得二者的水位一致,以便通过观测透明管的水位来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并且可以据此进行相应的控制。在透明管上可以标注有刻度。
地下建筑物的底板和/或侧壁的外围设置有透水区,透水区被局部设置、连通设置和/或全面设置,其中,局部设置是指在上述外围的局部来设置透水区,全面设置是指在整体外围来设置透水区,而连通设置是指可以设置多个透水区并且这些透水区被连通。透水区为透水层、透水沟和/或透水管的形式,或者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合适的形式。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过滤装置及入水管道的进水口可以设置在透水区中。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取水管路,取水管路用于排出储水单元中的水,每个储水单元对应的取水管路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取水管路包括入口端和出口端。入口端设置在储水单元的内部,例如入口端可以设置在储水单元的底部附近。在入口端处可以设置有水泵。出口端可以设置在储水单元的外部和/或地下建筑物的外部,例如出口端可以在地下建筑物的内部,也可以位于地下建筑物的外部,例如穿过覆土层,延伸至外部地面之上。
通过上述储水抗浮设施,可以赋予建筑以智慧,将丰水期的水浮力所带来的危害化解掉且将水进行储存,这样可以变害为宝加以利用,能够做到自动消化水浮力,自动储水功能,储存的水又变成抗力抗浮,更重要的是具有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功能,并且大幅度减少抗拔装置的数量,可以有效地缩短建造工期、降低建造成本等。
配重抗浮设施可以配置在底板的下部,并且通过与底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配重体来提供配重抗浮力。例如,在一层地下建筑物的情况下,配重抗浮设施可以设置在底板之下,在两层以上地下建筑物的情况下,配重抗浮设施可以设置在最下底板之下。具体而言,配重抗浮设施可以为配重体的形式。
配重体可以从底板的外底部朝向地基中延伸预定的距离。其中该距离可以根据施工条件和/或配重体需要达到的抗浮强度而定。在现有技术中,在底板的上部来施加配重进行抗浮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底板的承压很大,很容易对整个建筑的结构造成影响,从而产生安全隐患。另外在底板之上施加配重,不可避免地将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层高,这样将会造成压抑感,如果保持理想的层高,势必会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
配重体可以与底板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可以提供第二类型的抗浮力来抵御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建筑物上浮。其中配重体设置在底板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抗浮方式,其成本低廉、实用性高、可靠性好且抗浮效果更佳。例如其可以避免压重法所带来的净高要求或结构荷载问题,可以避免工程桩抗浮技术中受实际条件限制所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避免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配重体可以为配重墩、配重块、配重条和/或整体配重体。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情况下,在底板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另外在底板的下部还可以设置有卧梁,卧梁可以设置在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的情况下,整体配重体设置在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另外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和/或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和/或地下建筑物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和/或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的钢筋、和/或地下建筑物的侧壁的钢筋连接。配重体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
进一步地,在上述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可以结合现有技术中的抗拔装置来提供抗拔抗浮力。因为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将会对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具有明显的作用。在额外增加抗拔装置的情况下,可以为地下建筑物的抗浮提供额外的保证。而且,配合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来提供抗拔抗浮力,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但是抗拔装置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各个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实施例中所共通的部分可以被相互引用,并且上述的内容也可以被引用到相应的各个实施例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浮力自动调节的地下建筑物。在本实施例中,上面描述的储水单元可以为储水池的形式。
该地下建筑物10可以包括:底板110、侧墙120、储水池130和入水管道140。另外,该地下建筑物也可以包括顶板150,这样底板110、侧墙120、顶板150可以构成地下建筑物。地下建筑物为一层形式地下建筑物或者至少两层形式的地下建筑物。在一层形式的地下建筑物中,下面描述的与储水池130的底板110可以为该地下建筑物的底板110,而在两层以上形式的地下建筑物中,下面描述的储水池130的底板110可以为最下层地下建筑物的底板110。此外,可以在地下建筑物的顶板150之上设置有覆土层160,例如在两层以上形式的地下建筑物的最上层顶板150之上设置有覆土层160。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没有覆土层,也可以是建筑物等。此外,在地下建筑物中可以设置有支撑柱,以便对顶板等进行支撑,例如支撑柱可以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此外也可以通过支撑柱对中间楼板进行支撑。
底板110可以构成地下建筑物的底部,侧墙120可以构成地下建筑物的侧墙,其中底板110和侧墙120可以被制造成防水的,以防止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渗透到地下建筑物中。
储水抗浮设施可以包括储水池和入水管道。储水池130可以设置在底板110之上或附近,也可以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外部,储水池130用于储存从地下建筑物外部收集的地下水,并且该地下水也可以被进一步使用。其中储水池130可以形成为顶部开口的容器或者顶部也可以被封闭。储水池130设置在底板的地面上、或者在底板的地面上和地面下均有设置。
入水管道140可以包括进水口141和溢水口142。储水池130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当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储水池可以分布在地下建筑物的空间中。每个储水池130均设置有对应的入水管道140,并且每个储水池130所对应的入水管道14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进水口141可以设置在底板110的外部和/或侧墙120的外部。
进水口141可以设计为允许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经由进水口141通过入水管道140流入储水池130中。其中,进水口1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也就说说相对于每个储水池130,进水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以上。另外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143,过滤装置143设置在进水口141处或者进水口141附近,以便对进入入水管道140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其中过滤装置143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
溢水口142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设计为具有预定高度,预定高度等于或小于地下建筑物的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以便在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接近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力设计值时能够被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能够经由进水口通过入水管道140和溢水口排入储水池130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入水管道140设计为使得峰值高度的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不能超过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力设计值。其中在溢水口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可以自动开启也可以手动开启。例如在自动开启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地下建筑物的水位达到或接近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时,该控制阀门可以自动打开,以便允许地下水流入储水池130中。另外在本公开中,也可以将地下水通过由进水口、入水管道和溢水口排出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
入水管道140还包括取水口144,取水口144的高度低于溢水口142的预定高度,通过取水口允许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取出,当然也可以从地下建筑物的内部来取出地下水,另外,取水口与溢出口可以共用一个管路,也可以采用分立的管路。取水口144的高度可以设置为略高于储水池130的顶部的高度。取水口144也可以设置有控制阀门,这样使用者需要从地下建筑物外部取水时,可以将控制阀门打开。
此外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透明管,透明管与入水管道流体连通以使得二者的水位一致,以便通过观测透明管的水位来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并且可以据此进行相应的控制。在透明管上可以标注有刻度。
地下建筑物的底板110和/或侧墙120的外围设置有透水区170,透水区170被局部设置、连通设置和/或全面设置,其中,局部设置是指在上述外围的局部来设置透水区,全面设置是指在整体外围来设置透水区,而连通设置是指可以设置多个透水区170并且这些透水区170被连通。透水区170为透水层、透水沟和/或透水管的形式,或者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合适的形式。在本公开中,过滤装置143及入水管道140的进水口141可以设置在透水区170中。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取水管路180,取水管路180用于排出储水池130中的水,每个储水池130对应的取水管路180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取水管路180包括进水口181和出水口182。进水口181设置在储水池130的内部,例如进水口181可以设置在储水池130的底部附近。在进水口181处可以设置有水泵183。出水口182可以设置在储水池130的外部和/或地下建筑物的外部,例如出水口182端可以在地下建筑物的内部,也可以位于地下建筑物的外部,例如穿过覆土层160延伸至外部地面之上。
地下建筑物还可以包括配重抗浮设施,例如为配重体210,其中配重体210可以设置在底板110的下部,其中在地下建筑物为一层结构时,配重体210可以设置在该层结构的底板的下部,当地下建筑物为两层结构时,配重体210可以最底层结构的底板的下部。
如图1所示,配重体210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可以根据配重体21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来设置配重体的数量和/或配重体的延伸深度。配重体210可以从底板110的外底部朝向地基中延伸预定的距离。其中该距离可以根据施工条件和/或配重体需要达到的抗浮强度而定。在现有技术中,在通过底板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在底板的上部来施加配重,这样将会导致底板的承压很大,很容易对整个建筑的结构造成影响,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底板之上施加配重,不可避免地将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层高,这样将会造成压抑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持应有的层高,势必会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
配重体210可以与底板11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210可以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建筑物100上浮。其中该配重体210设置在底板110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抗浮方式,其成本低廉、实用性高、可靠性好且抗浮效果更佳。例如其可以避免压重法所带来的净高要求或结构荷载问题,可以避免工程桩抗浮技术中受实际条件限制所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排疏水法中采用明排方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根据该实施例,配重体210可以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配重体210在底板110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另外在底板110的下部还可以设置有卧梁,卧梁可以设置在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另外配重体210中设置有钢筋211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210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配重体210中的钢筋与底板、和/或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和/或地下建筑物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210中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和/或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的钢筋、和/或地下建筑物的侧壁的钢筋连接。配重体210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例如在本公开中可以首先浇注配重体210,然后在配重体210上浇注底板,此时可以使得配重体210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连接。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2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
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1的实施例中,配重体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而在图3的实施例中,配重体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2的实施例中,配重体210可以为规则的形状,例如该规则形状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异形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的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3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4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的实施例与图1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1的实施例中,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而在图5的实施例中,配重体的形状可以为整体配重体。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5的实施例中,配重体210可以为整体配重体。其中该整体配重体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可以根据配重体需要提供的抗浮力来设置配重体的数量和/或配重体的延伸深度。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5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6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的实施例与图5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5的实施例中,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而在图7的实施例中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规则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和图5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7的实施例中,配重体210可以为整体配重体,其中该整体配重体可以为规则的形状,例如该规则形状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异形等,可以根据配重体需要提供的抗浮力来设置配重体的数量和/或配重体的延伸深度。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的实施例与图7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7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8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图9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浮力自动调节的地下建筑物。在该实施例中,上面描述的储水单元可以为储水舱。
该地下建筑物10可以包括:底板110、侧墙120、储水舱190和入水管道140。另外,该地下建筑物也可以包括顶板150,这样底板110、侧墙120、顶板150可以构成地下建筑物。地下建筑物为一层形式地下建筑物或者至少两层形式的地下建筑物。在一层形式的地下建筑物中,下面描述的与储水舱190的底板110可以为该地下建筑物的底板110,而在两层以上形式的地下建筑物中,本实施例描述的底板110可以为最下层地下建筑物的底板110。此外,可以在地下建筑物的顶板150之上设置有覆土层160,例如在两层以上形式的地下建筑物的最上层顶板150之上设置有覆土层160。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没有覆土层,也可以是建筑物等。此外,在地下建筑物中可以设置有支撑柱,以便对顶板等进行支撑,例如支撑柱可以设置在顶板与底板之间,或者设置在底板与地面之间等。
底板110可以构成地下建筑物的底部,侧墙120可以构成地下建筑物的侧墙,其中底板110和侧墙120可以被制造成防水的,以防止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渗透到地下建筑物中。
储水舱190可以设置在底板110之上,也可以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外部,储水舱190的下部为底板110,储水舱190的上部为地下建筑物的地面191,也就是说,储水舱190可以设计成底板与地面之间的储水单元。储水舱190用于储存从地下建筑物外部收集的地下水,并且该地下水也可以被进一步使用。在本公开中,储水舱19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当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储水舱可以分布在地下建筑物的空间中。其中在底板与地面之间可以设置有相应的支撑结构,以使得地面支撑在底板之上。
入水管道140可以包括进水口141和溢水口142。在储水舱190的数量为两个以上的情况下,每个储水舱190均可以设置有对应的入水管道140,并且每个储水舱190所对应的入水管道140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进水口141可以设置在底板110的外部和/或侧墙120的外部(即地下建筑物的外部)。进水口141可以设计为允许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经由进水口141通过入水管道140流入储水舱190中。其中,进水口14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也就是说相对于每个储水舱190,进水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以上。另外还可以包括过滤装置143,过滤装置143设置在进水口141处或者进水口141附近,以便对进入入水管道140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其中过滤装置143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
溢水口142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内部或者外部并且设计为具有预定高度,预定高度等于或小于地下建筑物的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以便在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接近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力设计值时能够被有效地控制,地下水能够经由进水口141通过入水管道140和溢水口142排入储水舱190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入水管道140设计为使得峰值高度的地下水所产生的浮力不能超过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力设计值。其中在溢水口142的位置处可以设置有控制阀门,该控制阀门可以自动开启也可以手动开启。例如在自动开启的情况下,如果检测到地下建筑物的水位达到或接近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时,该控制阀门可以自动打开,以便允许地下水流入储水舱190中。另外在本公开中,也可以将地下水通过由进水口、入水管道和溢水口排出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
入水管道140还包括取水口144,取水口144的高度低于溢水口142的预定高度,通过取水口144可以来获取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以便进行利用,当然也可以从地下建筑物的内部来取出地下水,另外,取水口与溢出口可以共用一个管路,也可以采用分立的管路。取水口144的高度可以设置为略高于储水舱190的顶部的高度。取水口144也可以设置有控制阀门,这样使用者需要取水时,可以将该控制阀门打开。
此外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透明管,透明管与入水管道流体连通以使得二者的水位一致,以便通过观测透明管的水位来确定地下水的水位,并且可以据此进行相应的控制。在透明管上可以标注有刻度。
地下建筑物的底板110和/或侧墙120的外围设置有透水区170,透水区170可以被局部设置、连通设置和/或全面设置,其中,局部设置是指在上述外围的局部来设置透水区,全面设置是指在整体外围来设置透水区,而连通设置是指可以设置多个透水区270并且这些透水区170被连通。透水区170为透水层、透水沟和/或透水管的形式,或者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合适的形式。在本公开中,过滤装置143及入水管道140的进水口141可以设置在透水区170中。
进一步地,还可以包括取水管路180,取水管路180用于排出储水舱190中的水,每个储水舱190对应的取水管路180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取水管路180包括进水口181和出水口182。进水口181设置在储水舱190的内部,例如进水口181可以设置在储水舱190的底部附近。在进水口181处可以设置有水泵183。出水口182可以设置在储水舱190的外部和/或地下建筑物的外部,例如出水口182的一端可以在地下建筑物的内部,也可以位于地下建筑物的外部,例如穿过覆土层160,延伸至外部地面之上。
地下建筑物还可以包括配重抗浮设施,例如为配重体210,其中配重体210可以设置在底板110的下部,其中在地下建筑物为一层结构时,配重体210可以设置在该层结构的底板的下部,当地下建筑物为两层结构时,配重体210可以最底层结构的底板的下部。
如图9所示,配重体210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可以根据配重体21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来设置配重体的数量和/或配重体的延伸深度。配重体210可以从底板110的外底部朝向地基中延伸预定的距离。其中该距离可以根据施工条件和/或配重体需要达到的抗浮强度而定。在现有技术中,在通过底板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在底板的上部来施加配重,这样将会导致底板的承压很大,很容易对整个建筑的结构造成影响,从而产生安全隐患,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底板之上施加配重,不可避免地将会影响建筑物内部的层高,这样将会造成压抑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保持应有的层高,势必会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
配重体210可以与底板11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210可以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建筑物100上浮。其中该配重体210设置在底板110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抗浮方式,其成本低廉、实用性高、可靠性好且抗浮效果更佳。例如其可以避免压重法所带来的净高要求或结构荷载问题,可以避免工程桩抗浮技术中受实际条件限制所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排疏水法中采用明排方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根据该实施例,配重体210可以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配重体210在底板110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另外在底板110的下部还可以设置有卧梁,卧梁可以设置在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另外配重体210中设置有钢筋211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210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配重体210中的钢筋与底板、和/或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和/或地下建筑物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210中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和/或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的钢筋、和/或地下建筑物的侧壁的钢筋连接。配重体210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例如在本公开中可以首先浇注配重体210,然后在配重体210上浇注底板,此时可以使得配重体210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连接。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0的实施例与图9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9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10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
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1的实施例与图9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9的实施例中,配重体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而在图11的实施例中,配重体的形状可以为规则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与图9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2的实施例中,配重体210可以为规则的形状,例如该规则形状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异形等。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的实施例与图11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1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12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3的实施例与图9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9的实施例中,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而在图13的实施例中,配重体的形状可以为整体配重体。需要说明的是,与图9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13的实施例中,配重体210可以为整体配重体。其中该整体配重体可以为不规则的形状,可以根据配重体需要提供的抗浮力来设置配重体的数量和/或配重体的延伸深度。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4的实施例与图13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3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14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5的实施例与图13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图13的实施例中,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而在图15的实施例中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规则形状。需要说明的是,与图9和图13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15的实施例中,配重体210可以为整体配重体,其中该整体配重体可以为规则的形状,例如该规则形状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菱形、或者异形等,可以根据配重体需要提供的抗浮力来设置配重体的数量和/或配重体的延伸深度。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6的实施例与图15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实现抗浮的同时,可以附加地采用抗拔装置300也同时实现抗浮。需要说明的是,与图15的实施例相同的描述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在图16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储水抗浮设施、配重抗浮设施和抗拔装置300同时来实现地下建筑物的抗浮。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增加抗拔装置300来共同实现抗浮,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抗拔装置300的数量,来达到预期的抗浮效果。例如,对一个地下建筑物而言为了实现期望的抗拔效果可能需要N个抗拔装置300,但是通过在储水抗浮设施和配重抗浮设施的基础上来增加抗拔装置300,可以使得数量N大幅减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仅适用抗拔装置300来进行抗浮的情况下,需要数量较多的抗拔装置300,但是抗拔装置300的施工比较复杂且工期较长,而且抗拔装置300受到地基土质的影响比较大。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例,抗拔装置300可以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的形式,并且抗拔装置300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300来共同提供抗拔抗浮力。抗拔装置300的一端可以配置成与底板110固定连接,其中在二者的连接处可以进行防水处理。抗拔装置300的一端也可以配置成与配重体210固定连接,也可以进行防水处理。尤其是,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可以与底板110连接形成整体,既要满足锚固传力要求,又要满足节点防水构造要求。抗拔装置300的另一端可以沿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向下延伸预定长度,其中延伸的预定长度与抗拔装置300需要提供的抗浮力相关。在本公开中,配重体21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深度将会小于抗拔装置300朝向地基向下延伸的预定长度。抗拔装置300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10的下方,也可以被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重点抗浮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图17中提供了一种地下车库的实施例。其中上述的地下建筑物作为地下车库来实现停车的功能。地下车库可以包括出入口,出入口允许车辆进出地下车库的用于停车的停车位。也就是说,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为以图1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图2至图16所示的实施例,在用作停车库情况下为相同的道理,不再赘述),对于地下建筑物(在两层以上地下建筑物的情况下,可以在至少一层地下建筑物)中设置夹层板,这样夹层板可以将该层地下建筑物分割成两层停车层。在该地下建筑物的每层空间中,底板可以停放车辆,夹层板也可以停放车辆。对于图1及其他附图的实施例已经描述的内容,为了简洁起见,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描述区别之处。在图17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地下建筑物可以设置有夹层板400,其中夹层板400可以用于停放车辆。此外夹层板400可以通过支撑柱500进行支撑。
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储水单元被描述成设置在底板之上,但是其可以设置在底板之上,例如可以设置在地下建筑物的最上顶板之上,从而对地下建筑物进行施力。例如,储水池可以设置在顶板之上,也可以在顶板之上设置储水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各实施例中,底板上不设置储水舱也可以设置储水舱。在不设置储水舱的情况下,底板作为地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地下建筑物,所述地下建筑物为一层式地下建筑物或两层以上式地下建筑物,并且每层地下建筑物包括底板、顶板和侧墙,其中在两层以上式地下建筑物的情况下层地下建筑物的顶板能够作为或不作为上层地下建筑物的底板,并且在每层地下建筑物中通过支撑柱对相关结构进行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建筑物包括:
储水抗浮设施,所述储水抗浮设施设置在底板之上、底板附近或者设置在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能够接收来自所述地下建筑物之外的地下水,从而调节地下水的水位;以及
配重抗浮设施,所述配重抗浮设施配置在底板的下部,并且通过与底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的配重体来提供配重抗浮力,
其中,所述储水抗浮设施能够根据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的地下水的水位情况来接收且容纳地下水,能够抑制地下水的水位上升从而控制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抗浮设施包括储水单元和入水管道,其中,所述入水管道设置有进水口和溢水口,以便当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的地下水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设计抗浮水位临界值时,所述地下建筑物外部的地下水经由所述进水口、入水管道和溢出口排入所述储水单元和/或排出至所述地下建筑物外部,从而控制地下水所形成的浮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水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并且每个储水单元均设置有对应的入水管道,并且每个储水单元所对应的入水管道的数量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和/或
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部和/或所述侧墙的外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底板的下部和/或所述侧墙的外围设置有透水区,其中
所述透水区被局部设置、连通设置和/或全面设置,和/或所述透水区为透水层、透水沟和/或透水管的形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管道还包括取水口,所述取水口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溢水口的预定高度,通过打开所述取水口能够从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或内部取出地下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进水口处或者所述进水口附近,以便对所述地下水进行过滤后使其流入所述入水管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单元为储水池的形式,所述储水池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或者设置在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外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单元为储水舱的形式,所述储水舱的下部为底板,所述储水舱的上部为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内部的地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其中
所述配重体在底板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和/或
还设置有卧梁,所述卧梁设置在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和/或
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菱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其中
所述整体配重体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和/或
所述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和/或所述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菱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其中,在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所述重体中的钢筋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地下建筑物中支撑柱、和/或所述地下建筑物的侧壁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抗拔装置,所述抗拔装置的一端配置为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配重体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抗拔装置的另一端沿着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朝向所述地下建筑物的地基延伸预定长度,并且所述抗拔装置用于提供抗拔抗浮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地下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拔装置为抗拔桩和/或抗拔锚杆,并且所述抗拔装置的数量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存在两个以上抗拔装置的情况下,两个以上抗拔装置来共同提供所述抗拔抗浮力。
14.一种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地下建筑物;
停车位,用于停放车辆;以及
出入口,所述出入口允许车辆进出所述停车位。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下车库,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层地下建筑物中设置有夹层板,所述夹层板将至少一层地下建筑物分割成两层停车空间,并且所述夹层板能够通过支撑柱支撑。
CN202220113730.2U 2022-01-17 2022-01-17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Active CN219298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3730.2U CN219298268U (zh) 2022-01-17 2022-01-17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13730.2U CN219298268U (zh) 2022-01-17 2022-01-17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8268U true CN219298268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3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13730.2U Active CN219298268U (zh) 2022-01-17 2022-01-17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82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8747B1 (en) Stormwater capture module
CN216892546U (zh) 抗浮地下空间及地下车库
CN110886327A (zh) 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US8297006B2 (en) Foundational cistern
KR20180022214A (ko) 경량기포 혼합토와 드레인 벨트를 이용한 도로 구조물 시공 방법
CN110387898B (zh) 低渗透性土层舱内水位调控沉井姿态方法
CN114382108A (zh)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CN219298268U (zh)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CN217710837U (zh) 抗浮地下建筑物
GB2369400A (en) Underground water storage system
CN202850062U (zh) 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水浮力控制装置
RU55388U1 (ru)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ая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ая фундамент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для малоэтажных зданий для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в особых грунтовых условиях и сейсмичности в сборном и монолитном вариантах
US20170037591A1 (en) Aboveground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superstructures
CN219060120U (zh) 浮力自动调节的抗浮地下室及地下车库
CN209025235U (zh) 车库防潮排水结构
JP3777085B2 (ja) 地下貯留構造物の構築方法および地下貯留構造物
CN114382109A (zh) 抗浮地下空间及地下车库
CN114197529A (zh) 浮力自动调节的抗浮地下室及地下车库
CN219386402U (zh)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CN211773946U (zh) 基于斜坡地区的地下室结构减压抗浮系统
CN101696577B (zh) 深厚饱和软土地基上新建建筑物抗沉陷结构和方法
RU38789U1 (ru) Сборная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нная железобетонная фундаментная платформа для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многоэтажных зданий в особых грунтовых условиях и сейсмичности
CN114197528A (zh)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CN219992555U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构造
CN213868155U (zh) 一种有地下室的明沟式散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9

Address after: Room 1601, 238 JIANGCHANG Third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6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op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8 Room 601, No. 79, Lane 3468, Hunan highway,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un 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