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386402U -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 Google Patents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386402U
CN219386402U CN202220011908.2U CN202220011908U CN219386402U CN 219386402 U CN219386402 U CN 219386402U CN 202220011908 U CN202220011908 U CN 202220011908U CN 219386402 U CN219386402 U CN 2193864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ment
floating
weight
bottom plate
weigh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19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p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00119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3864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3864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3864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包括:底板,底板构成地下室的底部;侧壁,侧壁构成地下室的侧墙;顶板,顶板构成地下室的顶部;柱体,柱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并且设置在地下室的内部;以及配重体,配重体被设置在底板下,配重体与底板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其中,地下室为一层或两层以上地下室,当地下室为一层时,底板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底板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

Description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背景技术
很多地区抗浮水位很高,因此,建筑地下室必须要有抗浮措施,通常采用很长的抗浮桩、抗浮锚杆或者在地下室顶板上覆土压重、或地下室底板上填土或混凝土配重等来实现。但是这些措施都很昂贵,有的土质松软不适合抗拔桩和抗拔锚杆,强行采用就会付出巨额代价。而地下室顶板或底板上覆土配重的方法又会给车库增加巨大的荷载导致地下室结构混凝土和钢筋大幅度增加,最终使其造价昂贵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一般来说,工程中抗浮设计方法大致采用四种:压重抗浮、工程桩抗浮、抗拔锚杆抗浮、排疏水法抗浮。
压重法主要是通过增加底板或者顶板的重量去平衡地下水的浮力,施工比较简单。但是当在底板上覆土配重时对地下室的净高要求比较高,当顶板上覆土配重时导致地下室结构荷载增大。
工程桩抗浮(抗拔桩)的一般设计原则是柱底打桩,但因为地下室一般柱距较大,跨中通过底板变形传递水浮力,所以一般需要底板有足够的刚度,因此板厚及配筋都不会很小,需要投入较高成本,工期较长,经济效益较低。
抗拔锚杆抗浮与采用抗拔桩相比,只要土体分布合适岩石层埋藏较浅,抗拔锚杆能够有效地缩短工程工期、以及降低造价,再加上其施工机械小,灵活便捷,能够在窄小空间内作业。
排疏水法抗浮也称为“地下室疏排水法”或“释放水浮力法”,是指采用明排的方法,将渗出基底的地下水通过疏排水系统收集排走,从而完全或部分消除底板水压,取消或减少抗浮构件及降低底板负荷。
对于目前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均存在不同的问题,例如成本过高、安全隐患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一种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构成所述地下室的底部;
侧壁,所述侧壁构成所述地下室的侧墙;
顶板,所述顶板构成所述地下室的顶部;
柱,所述柱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地下室的内部;以及
配重体,所述配重体被设置在所述底板下,所述配重体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配重体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
其中,所述地下室为一层或两层以上地下室,当所述地下室为一层时,所述底板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所述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所述底板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配重体自所述底板向地基延伸预定深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预定深度小于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深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配重条和/或整体配重体。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并且在所述底板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还设置有卧梁,所述卧梁设置在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所述整体配重体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在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所述配重体中的钢筋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地下室中柱体、和/或所述地下室的侧壁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配重体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当所述地下室为一层时,所述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当所述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室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所述地下室为地下车库。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的相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底配重抗浮地下室。该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可以包括底板、侧壁、顶板和配重体。
底板构成地下室的底部,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等结构。侧壁构成地下室的侧墙,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等结构。顶板构成地下室的顶部,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等结构。配重体被设置在底板下,配重体与底板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其中该配重体设置在底板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抗浮方式,其成本低廉、实用性高、可靠性好且抗浮效果更佳。例如其可以避免压重法所带来的净高要求或结构荷载问题,可以避免工程桩抗浮技术中受实际条件限制所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排疏水法中采用明排方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另外,在地下室中可以设置有柱体,该柱体可以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以便对顶板进行支撑。柱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分布在地下室的内部。
在本公开中,地下室可以为一层或两层以上地下室,当地下室为一层时,底板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底板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配重体自底板向地基延伸预定深度。预定深度小于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深度。
配重体可以为配重墩、配重块、配重条和/或整体配重体。
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情况下,并且在底板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还设置有卧梁,卧梁设置在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的情况下,整体配重体设置在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整体配重体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
另外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和/或地下室中柱体、和/或地下室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的钢筋、和/或地下室中柱体的钢筋、和/或地下室的侧壁的钢筋连接。
配重体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
当地下室为一层时,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室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各个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实施例中所共通的部分可以被相互引用。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底配重抗浮地下室100可以包括底板110、侧壁120、顶板130和配重体140。底板110构成地下室100的底部,侧壁120构成地下室的侧墙,顶板130构成地下室的顶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合适的材料或结构。另外,在地下室中可以设置有柱体,该柱体可以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以便对顶板进行支撑。柱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分布在地下室的内部。
配重体140被设置在底板110下,配重体140与底板11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140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其中该配重体140设置在底板110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一层形式的地下室,但是需要理解地下室可以为两层以上地下室,当地下室为一层时,底板110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底板110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
配重体140自底板110向地基延伸预定深度。预定深度小于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深度。配重体140可以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并且在底板110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例如,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可以规则的行列排布,也可以不规则地以各种方式进行排排布。
另外还可以设置有卧梁(例如参见之后的图5),卧梁设置在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在图1中示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
另外配重体140中可以设置有钢筋141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140中设置有钢筋141的情况下,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110、和/或地下室中柱体、和/或地下室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中的钢筋也可以与底板中的钢筋、和/或地下室中柱体的钢筋、和/或地下室的侧壁中的钢筋连接。
配重体140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此外当地下室为一层时,顶板之上填有覆土150,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室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150,此外在上面的各种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覆土,例如顶板之上可以为建筑物等。
<实施例二>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底配重抗浮地下室200可以包括底板210、侧壁220、顶板230和配重体240。底板210构成地下室200的底部,侧壁220构成地下室的侧墙,顶板230构成地下室的顶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合适的材料或结构。另外,在地下室中可以设置有柱体,该柱体可以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以便对顶板进行支撑。柱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分布在地下室的内部。
配重体240被设置在底板210下,配重体240与底板21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240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其中该配重体240设置在底板210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虽然在图2中示出了一层形式的地下室,但是需要理解地下室可以为两层以上地下室,当地下室为一层时,底板210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底板210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
配重体240自底板210向地基延伸预定深度。预定深度小于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深度。配重体240可以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以上,并且在底板210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例如,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可以规则的行列排布,也可以不规则地以各种方式进行排排布。
另外还可以设置有卧梁(例如参见之后的图5),卧梁设置在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在图2中示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形状为规则形状,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截面例如可以为方形、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
另外配重体240中可以设置有钢筋241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240中设置有钢筋241的情况下,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210、和/或地下室中柱体、和/或地下室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中的钢筋也可以与底板210中的钢筋、和/或地下室中柱体的钢筋、和/或地下室的侧壁中的钢筋连接。
配重体240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此外当地下室为一层时,顶板之上填有覆土250,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室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250。此外在上面的各种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覆土,例如顶板之上可以为建筑物等。
<实施例三>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300。该底配重抗浮地下室300可以包括底板310、侧壁320、顶板330和配重体340。
底板310构成地下室300的底部,侧壁320构成地下室300的侧墙,顶板330构成地下室300的顶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合适的材料或结构。配重体340被设置在底板下,配重体340与底板31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340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其中该配重体340设置在底板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抗浮方式,其成本低廉、实用性高、可靠性好且抗浮效果更佳。例如其可以避免压重法所带来的净高要求或结构荷载问题,可以避免工程桩抗浮技术中受实际条件限制所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排疏水法中采用明排方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在本公开中,地下室300可以为一层或两层以上地下室,当地下室为一层时,底板310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地下室310为两层以上时,底板310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配重体340自底板向地基延伸预定深度。预定深度小于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深度。如图3所示,配重体340可以为整体配重体。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的情况下,整体配重体设置在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例如在图3中,示出了整体配重块配置为不规则的形状。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例如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等。多个整体配重体的情况下,其可以分布在底板的下方。另外配重体340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340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和/或地下室中柱体、和/或地下室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中的钢筋也可以与底板中的钢筋、和/或地下室中柱体的钢筋、和/或地下室的侧壁中的钢筋连接。配重体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当地下室为一层时,顶板之上填有覆土,也可以没有覆土,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室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也可以没有覆土。
<实施例四>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400。该底配重抗浮地下室400可以包括底板410、侧壁420、顶板430和配重体440。
底板410构成地下室400的底部,侧壁420构成地下室400的侧墙,顶板430构成地下室400的顶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合适的材料或结构。配重体440被设置在底板下,配重体440与底板410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配重体440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其中该配重体440设置在底板之下并且深入地基之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抗浮方式,其成本低廉、实用性高、可靠性好且抗浮效果更佳。例如其可以避免压重法所带来的净高要求或结构荷载问题,可以避免工程桩抗浮技术中受实际条件限制所带来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避免排疏水法中采用明排方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另外,在地下室中可以设置有柱体,该柱体可以设置在底板与顶板之间,以便对顶板进行支撑。柱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分布在地下室的内部。
在本公开中,地下室400可以为一层或两层以上地下室,当地下室为一层时,底板410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地下室410为两层以上时,底板410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配重体440自底板向地基延伸预定深度。预定深度小于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深度。如图4所示,配重体440可以为整体配重体。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的情况下,整体配重体设置在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例如在图4中,示出了整体配重块配置为规则的形状,例如可以为方形、圆形、矩形、三角形、或者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例如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等。多个整体配重体的情况下,其可以分布在底板的下方。另外配重体440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在配重体440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配重体中的钢筋与底板、和/或地下室中柱体、和/或地下室的侧壁连接,另外配重体中的钢筋也可以与底板中的钢筋、和/或地下室中柱体的钢筋、和/或地下室的侧壁中的钢筋连接。配重体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当地下室为一层时,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不填充覆土,当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室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不填充覆土。
下面将根据图5来描述配重体的相关内容,其中这些相关内容可以适用于上述实施例,尤其适用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配重体540的截面可以为方形、矩形、圆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另外,配重体540的分布也可以是规则的或者不规则的。例如在图5中示出了规则的行列形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为其他形式。
此外还可以设置有卧梁550,所述卧梁设置在配重体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在本公开中,可以在底板的下部设置任意合适形式的卧梁以便对地板的结构进行加强。
此外,上面各个实施例描述的地下室可以为地下车库,当然也可以用于其他用途。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构成所述地下室的底部;
侧壁,所述侧壁构成所述地下室的侧墙;顶板,所述顶板构成所述地下室的顶部;
柱体,所述柱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并且设置在所述地下室的内部;以及
配重体,所述配重体被设置在所述底板下,所述配重体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或者一体成型,所述配重体设计成抵抗地下水的上浮力以防止地下室上浮,
其中,所述地下室为一层或两层以上地下室,当所述地下室为一层时,所述底板为该层的地下室底板,当所述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所述底板为最底层地下室底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自所述底板向地基延伸预定深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深度小于抗浮桩或抗浮锚杆的深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配重条和/或整体配重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为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并且在所述底板下彼此间隔地均匀式或非均匀式分布。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卧梁,所述卧梁设置在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顶部或者顶部附近,以便进行结构加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墩、配重块和/或配重条的截面为方形、圆形、矩形或三角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为整体配重体,所述整体配重体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全部区域中或者设置在部分区域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配重体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配重体的截面为方形、圆形、矩形或三角形。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或者不设置有钢筋。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重体中设置有钢筋的情况下,所述重体中的钢筋与所述底板、和/或所述地下室中柱体、和/或所述地下室的侧壁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体为混凝土、水泥搅拌土、碎石水泥搅拌土、和/或压力注浆固结体。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地下室为一层时,所述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当所述地下室为两层以上时,最上层地下室的顶板之上填有覆土或者没有覆土。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配重抗浮地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室为地下车库。
CN202220011908.2U 2022-01-05 2022-01-05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Active CN2193864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1908.2U CN219386402U (zh) 2022-01-05 2022-01-05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1908.2U CN219386402U (zh) 2022-01-05 2022-01-05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386402U true CN219386402U (zh) 2023-07-21

Family

ID=87166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1908.2U Active CN219386402U (zh) 2022-01-05 2022-01-05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3864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80121B1 (en)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US6050749A (en) Concrete masonry unit for reinforced retaining wall
KR101591812B1 (ko) 그리드 보강재와 강봉이 설치되는 블록식 보강토 옹벽 공법
Naeini et al. Bearing capacity and settlement of strip footing on geosynthetic reinforced clayey slopes
US8696250B2 (en) Backfill system for retaining wall
JP2645899B2 (ja) 固化工法を用いた高水平耐力基礎工法
KR20120115705A (ko) 지반굴착 토공사용 흙막이 구조체
CN217710837U (zh) 抗浮地下建筑物
CN219386402U (zh)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Bakr The Impact of the unsupported excavation on the boundary of the active zone in medium, stiff and very stiff clay
KR101754217B1 (ko) 말뚝과 두부확장 보강부를 이용한 지반침하 이중저감형 말뚝기초, 이를 시공하는 방법, 말뚝기초를 이용한 지반침하 이중저감 구조 및 지반침하 이중저감 방법
RU2307212C2 (ru) Свайный фундамент для высокосейсмичных районов
Katzenbach et al. Group-efficiency of a large pile group in rock
CN111501829B (zh) 回填式地下室施工方法
CN114197528A (zh) 底配重抗浮地下室
CN211228589U (zh) 支挡结构
CN114382107A (zh) 抗浮地下建筑物
Yamashita et al. Recent case histories on monitoring settlement and load sharing of piled rafts in Japan
Mohsenian et al. Geotechnical aspects for design and performance of floating foundations
CN219298268U (zh) 地下建筑物及地下车库
Hamidi et al. Arching in ground improvement
JPH0536044Y2 (zh)
RU2310042C2 (ru) Фундамент здания, сооружения
Jovanović et al. Excavation support system with piles—Case study
KR101872988B1 (ko) 모자형 기초블록 및 이를 이용한 건물 기초 시공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Address after: Room 1601, 238 JIANGCHANG Third Road,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200436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Bopu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8 Room 601, No. 79, Lane 3468, Hunan highway,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un Hu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