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7306U -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7306U
CN219297306U CN202223184851.5U CN202223184851U CN219297306U CN 219297306 U CN219297306 U CN 219297306U CN 202223184851 U CN202223184851 U CN 202223184851U CN 219297306 U CN219297306 U CN 219297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reverse osmosis
pipeline
landfill leachat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848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有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hui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hui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hui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huiyu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848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7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7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7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是关于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收集池,收集池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絮凝池,絮凝池与收集池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絮凝池用于提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场所;污泥处理单元,污泥处理单元与絮凝池连通,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下沉污泥进行处理;过滤单元,过滤单元与絮凝池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且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过滤单元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反渗透单元,反渗透单元与过滤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本公开实施例在絮凝池内处理垃圾渗滤液,使得下层污泥可快速沉降,上层清液通过过滤单元、反渗透单元进一步处理,得到中水进行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垃圾渗滤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渗滤液污染程度高,成分复杂,且随着填埋时间越长,可生化性能越差。国际上目前针对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主要有“物理—化学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处理”和“高级氧化—生物处理”等技术。无一例外,需要搭配多种工艺组合,才能实现垃圾渗滤液的净化。目前国内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厌氧+生化+膜深度处理”处理工艺,具体如预处理+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纳滤(NF)+反渗透(RO)处理工艺。现行工艺路线存在工艺环节繁多,处理时间长,成本高,会产生二次污染。预处理往往需要添加各种药剂,改善水质利于后续处理,其对污染物去除效率不高。生物处理需要曝气,风机能耗较大,臭气重,对于水质复杂多变的渗滤液,生物处理不稳定且处理时间长,对于老龄化渗滤液可生化性差,生物法几乎不起作用,因此随着填埋场运行时间的延长,搭配生物处理,后续膜处理系统能耗高,损耗重,更换频率高费用昂贵,浓缩液产量高达10%~30%。
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
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
絮凝池,所述絮凝池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絮凝池的第二进口管与所述收集池的第一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絮凝池用于提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场所;
污泥处理单元,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与所述絮凝池连通,用于对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下层污泥进行处理;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絮凝池的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
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高压泵,用于将过滤后的上层清液泵入所述反渗透单元,使得所述反渗透单元对过滤后的所述上层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所述反渗透单元上分别设置有出口和排污口,所述出口用于排放中水,所述排污口用于排放浓水。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池与絮凝池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计量泵,所述第一计量泵用于将渗滤液处理试剂泵入该第一管道中。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池底部设置多个污泥容纳斗,相邻所述污泥容纳斗的顶部外边缘依次相连。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污泥容纳斗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所述底板和多个侧板依次合围成一个所述污泥容纳斗。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侧板的形状为梯形。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进口端伸入所述污泥容纳斗内,用于将所述污泥容纳斗内的下层污泥抽取出来。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还包括污泥压缩机,所述污泥压缩机的进口端与所述污泥泵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污泥压缩机用于将所述污泥泵抽出来的下层污泥进行压缩处理。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
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絮凝池的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层;
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接,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与反渗透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层。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计量泵,所述第二计量泵用于将阻垢剂泵入第四管道内。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单元包括:
若干反渗透膜,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与所述第二过滤器上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远离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的出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上的出口用于中水排放,靠近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的排污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上的排污口用于浓水排放。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在絮凝池内通过渗滤液处理试剂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污染物形成下层污泥和上层清液,污泥通过污泥单元处理,上层清液经原水泵泵入过滤单元内,通过过滤单元对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经高压泵泵入反渗透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得到中水进行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速度快,污泥处理效率高,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絮凝池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污泥容纳斗的示意图。
图中:100、收集池;101、第一进口管;102、第一出口管;200、絮凝池;201、第二进口管;202、第二出口管;210、污泥容纳斗;211、底板;212、侧板;300、第一管道;301、第一计量泵;400、污泥处理单元;410、污泥泵;420、污泥压缩机;500、第二管道;501、原水泵;600、过滤单元;610、第一过滤器;611、第一过滤层;620、第二过滤器;621、第二过滤层;700、第三管道;710、高压泵;800、反渗透膜;810、中水排放管道;820、浓水排放管道;900、第四管道;910、第二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参考图1中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收集池100、絮凝池200、污泥处理单元400及反渗透池。
其中,收集池100,所述收集池100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管101101和第一出口管102,所述收集池100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
絮凝池200,所述絮凝池200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管201和第二出口管202,所述絮凝池200的第二进口管201与所述收集池100的第一出口管10210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300连通,所述絮凝池200用于提供渗滤液处理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时的场所;
污泥处理单元400,所述污泥处理单元400与所述絮凝池200连通,用于对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下层污泥进行处理;
过滤单元600,所述过滤单元600与所述絮凝池200的第二出口管20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500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500上设置有原水泵501,所述过滤单元600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
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600之间通过第三管道700连通,且所述第三管道700上设置有高压泵710,用于将过滤后的上层清液泵入所述反渗透单元,使得所述反渗透单元对过滤后的所述上层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所述反渗透单元上分别设置有出口和排污口,所述出口用于排放中水,所述排污口用于排放浓水。
通过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在絮凝池200内通过渗滤液处理试剂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污染物形成下层污泥和上层清液,污泥通过污泥单元处理,上层清液经原水泵501泵入过滤单元600内,通过过滤单元600对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经高压泵710泵入反渗透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得到中水进行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速度快,污泥处理效率高,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下面,将参考图1-图3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试剂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包括收集池100、絮凝池200、污泥处理单元400、过滤单元600和反渗透单元。其中,收集池100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通过收集池100上的第一进口管101进入收集池100,通过收集池100上的第一出口管102及与第一出口管102连通的第一管道300进入絮凝池200,絮凝池200用于提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场所。垃圾渗滤液经过絮凝池200后,分别得到上层清液和下层污泥,由于污泥处理单元400与絮凝池200连通,下层污泥进入污泥处理单元400后,对下层污泥进行处理。由于过滤单元600与絮凝池200的第二出口管20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500连通,因此上层清液经过原水泵501,泵入过滤单元600内,使得过滤单元600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处理,得到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由于反渗透单元与过滤单元600之间通过第三管道700连通,过滤后的上层清液通过高压泵710泵入反渗透单元内,使得反渗透单元对上层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中水和浓水,中水通过反渗透单元上的出口进行排放,浓水通过反渗透单元上的排污口进行排放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反渗透又称逆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出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对膜一侧的料液施加压力,当压力超过它的渗透压时,溶剂会逆着自然渗透的方向作反向渗透。从而在膜的低压侧得到透过的溶剂,即渗透液,也即本申请中的中水;高压侧得到浓缩的溶液,即浓缩液,也即本申请中的浓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集池100与絮凝池200之间的第一管道300上设置有第一计量泵301,所述第一计量泵301用于将渗滤液处理试剂泵入该第一管道300中。具体的,如图1所示,根据渗滤液的多少,可以通过第一计量泵301来控制渗滤液处理试剂的加入量,将渗滤液处理试剂加入到第一管道300,使得渗滤液处理试剂与渗滤液在进入絮凝池200之前进行混合。通过第一计量泵301将渗滤液连续泵入第一管道300内,实现渗滤液实时处理,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其中,在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使用渗滤液处理试剂,无需进行pH值调节,不产生沼气,并除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絮凝池200底部设置多个污泥容纳斗210,相邻所述污泥容纳斗210的顶部外边缘依次相连。具体的,如图2所示,渗滤液处理试剂在絮凝池200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在絮凝池200内形成分层,形成下层污泥和上层清液,下层污泥下沉到絮凝池200底部的污泥容纳斗21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污泥容纳斗210包括底板211和多个侧板212,所述底板211和多个侧板212依次合围成一个所述污泥容纳斗210。具体的,如图3所示,污泥容纳斗210由底板211和多个侧板212依次围成,侧板212可用于阻挡下层污泥,使得下层污泥快速下沉到污泥容纳斗21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211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侧板212的形状为梯形。具体的,底板211的形状为矩形,侧板212的形状为梯形,便于下沉污泥快速下沉到污泥容纳斗21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处理单元400包括污泥泵410,所述污泥泵410的进口端伸入所述污泥容纳斗210内,用于将所述污泥容纳斗210内的下层污泥抽取出来。具体的,如图1所示,污泥泵410用于将污泥容纳斗210内的下层污泥抽取出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污泥处理单元400还包括污泥压缩机420,所述污泥压缩机420的进口端与所述污泥泵410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污泥压缩机420用于将所述污泥泵410抽出来的下层污泥进行压缩处理。具体的,如图1所示,从污泥容纳斗210抽取出来的下层污泥,通过污泥泵410进入污泥压缩机420内,污泥压缩机420对下层污泥进行压缩处理,根据下层污泥成分,外运处理或返回填埋场填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600包括:
第一过滤器610,第一过滤器610的进口与所述絮凝池200的第二出口管20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500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610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层611;
第二过滤器620,第二过滤器620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器610的出口之间通过第四管道900连接,第二过滤器620的出口与反渗透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700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620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层621。具体的,如图1所示,过滤单元600包括第一过滤器610和第二过滤器620,第一过滤器610的进口与絮凝池200的第二出口管202之间通过第二管道500连接,上层清液通过原水泵501泵入第二管道500内,从而进入第一过滤器610,使得第一过滤器610内的第一过滤层611对上层清液进行一次过滤,得到一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然后一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经过第四管道900进入第二过滤器620,使得第二过滤器620内的第二过滤层621对一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进行二次过滤,得到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从第三管道700进入反渗透单元。其中,第一过滤层611为石英砂层,第二过滤层621为活性炭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器610中的第一过滤层611、第二过滤器620中的第二过滤层621在经过滤使用,为了清除第一过滤层611、第二过滤层621中的杂质,使得第一过滤层611及第二过滤层621可循环使用,可分别对第一过滤器610中的第一过滤层611、第二过滤器620中的第二过滤层621进行清洗,具体可通过反清洗手段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详细阐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道900上还设置有第二计量泵910,所述第二计量泵910用于将阻垢剂泵入第四管道900内。具体的,通过第二计量泵910添加的阻垢剂,可阻止结垢的发生,防止堵塞反渗透单元,随着一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进入第二过滤器620中进一步过滤,得到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渗透单元包括:
若干反渗透膜800,每个所述反渗透膜800的进口与所述第二过滤器620上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700连接,远离每个所述反渗透膜800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800的出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800上的出口用于中水排放,靠近每个所述反渗透膜800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800的排污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800上的排污口用于浓水排放。具体的,如图1所示,由于每个反渗透膜800的进口与第二过滤器620上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700连接,第三管道700上设置有高压泵710,在高压泵710的作用下,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分别进入反渗透膜800中,使得对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得到中水和浓水,中水从每个反渗透膜800的出口排放,浓水从每个反渗透膜800的排污口排放。其中,每个反渗透膜800上的出口上连接有中水排放管道810,中水排放管道810处的箭头代表中水的排出方向,反渗透膜800上的排污口上连接有浓水排放管道820,浓水排放管道820处的箭头代表浓水的排出方向。反渗透膜8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反渗透处理中,一般经过若干级反渗透膜组,每级反渗透膜组中有若干反渗透膜800,每级反渗透膜组之间通过第六管道连通,且每级反渗透膜800之间的第六管道上分别设置有原水泵501,每个反渗透膜组包括若干反渗透膜800,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在高压泵710的作用下,依次通过每级反渗透膜800组进行反渗透处理,最终得到中水进行排放,浓水进行排放收集。其中,具体若干级反渗透膜组的级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不做任何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口管101、第一出口管102、第二进口、第二出口管202上分别设置有阀门。第一过滤器610的进口、第一过滤器610的出口、第二过滤器620的进口、第二过滤器620的出口、每个反渗透膜800的进口、每个反渗透膜800的出口及每个反渗透膜800的排污口亦分别设置有阀门。第一进口管101上的阀门用于控制垃圾渗滤液流入收集池100内,第一出口管102上的阀门用于控制垃圾渗滤液从收集池100流出,第二进口管201的阀门用于控制垃圾渗滤液及渗滤液处理试剂的形成流入絮凝池200内,第二进口管201的阀门用于控制经渗滤液处理试剂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形成的上层清液的流出,第一过滤器610的进口上的阀门用于经渗滤液处理试剂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形成的上层清液流入第一过滤器610内;第一过滤器610的出口上的阀门用于一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的流出,第二过滤器620的进口上的阀门用于控制流出的一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进入第二过滤器620内,第二过滤器620的出口上的阀门用于控制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的流出,每个反渗透膜800的进口上的阀门用于控制二次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进入每个反渗透膜800内,每个反渗透膜800的出口上的阀门用于控制反渗透处理后中水的排放,每个反渗透膜800的排污口上的阀门用于控制反渗透处理后浓水的排放。
通过上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在絮凝池200内通过渗滤液处理试剂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垃圾渗滤液经处理后污染物形成下层污泥和上层清液,污泥通过污泥单元处理,上层清液经原水泵501泵入过滤单元600内,通过过滤单元600对上层清液进行过滤,得到过滤后的上层清液,过滤后的上层清液经高压泵710泵入反渗透单元进行进一步处理,得到中水进行排放,垃圾渗滤液处理速度快,污泥处理效率高,降低能耗,节省成本。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9)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池,所述收集池上设置有第一进口管和第一出口管,所述收集池用于收集垃圾渗滤液;
絮凝池,所述絮凝池上设置有第二进口管和第二出口管,所述絮凝池的第二进口管与所述收集池的第一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絮凝池用于提供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场所;
污泥处理单元,所述污泥处理单元与所述絮凝池连通,用于对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下层污泥进行处理;
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与所述絮凝池的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且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原水泵,所述过滤单元用于对垃圾渗滤液处理后形成的上层清液进行过滤;
反渗透单元,所述反渗透单元与所述过滤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且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高压泵,用于将过滤后的上层清液泵入所述反渗透单元,使得所述反渗透单元对过滤后的所述上层清液进行反渗透处理,所述反渗透单元上分别设置有出口和排污口,所述出口用于排放中水,所述排污口用于排放浓水;
所述絮凝池底部设置多个污泥容纳斗,相邻所述污泥容纳斗的顶部外边缘依次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池与絮凝池之间的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计量泵,所述第一计量泵用于将渗滤液处理试剂泵入该第一管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污泥容纳斗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所述底板和多个侧板依次合围成一个所述污泥容纳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侧板的形状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单元包括污泥泵,所述污泥泵的进口端伸入所述污泥容纳斗内,用于将所述污泥容纳斗内的下层污泥抽取出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处理单元还包括污泥压缩机,所述污泥压缩机的进口端与所述污泥泵的出口端连通,所述污泥压缩机用于将所述污泥泵抽出来的下层污泥进行压缩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
第一过滤器,第一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絮凝池的第二出口管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过滤器内设置有第一过滤层;
第二过滤器,第二过滤器的进口与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出口之间通过第四管道连接,第二过滤器的出口与反渗透单元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通;其中,所述第二过滤器内设置有第二过滤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道上还设置有第二计量泵,所述第二计量泵用于将阻垢剂泵入第四管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单元包括:
若干反渗透膜,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与所述第二过滤器上的出口之间通过第三管道连接,远离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的出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上的出口用于中水排放,靠近每个所述反渗透膜的进口一端分别设置有反渗透膜的排污口,每个所述反渗透膜上的排污口用于浓水排放。
CN202223184851.5U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Active CN219297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4851.5U CN219297306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84851.5U CN219297306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7306U true CN219297306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8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84851.5U Active CN219297306U (zh) 2022-11-29 2022-11-29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73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9477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CN102336493B (zh) 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反应器及其水厂深度处理饮用水的方法
CN206767868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1269903B (zh) 炼油污水的进一步深度处理工艺及装置
CN104129887A (zh) 一种基于膜生物反应器的中水回用系统
CN115818862A (zh) 一种冷水水域海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
KR102100991B1 (ko) 다공성 세라믹 분리막을 이용한 액비정제장치
CN206342985U (zh) 新型污水处理装置
CN219297306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
CN103370280B (zh) 复合淡水化系统
CN111807620A (zh) 一种基于综合膜法对乳化液废水处理系统
CN101723550B (zh) 焦化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CN1332124A (zh) 集絮凝、气浮和膜分离于一体的高浊度水处理装置
RU2112747C1 (ru)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воды и мембран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20190308898A1 (en)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using multistage long-fiber filtering device, and treatment method thereof
CN212403883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09740890U (zh) 一种切削液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10796097U (zh) 一种集装箱式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
CN106669424A (zh) 一种可循环的外置式管式超滤膜组件及其应用方法
CN112759116A (zh) 一种含fep废水回收处理系统
CN110981023A (zh) 一种利用压力臭氧实现连续清洗的水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206051805U (zh)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CN214360722U (zh) 一种处理工业废水的气浮膜滤系统
CN212954737U (zh) 一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mbr出水处理系统
CN205687675U (zh) 反渗透膜苦咸水淡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