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6900U -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6900U
CN219296900U CN202223543399.7U CN202223543399U CN219296900U CN 219296900 U CN219296900 U CN 219296900U CN 202223543399 U CN202223543399 U CN 202223543399U CN 219296900 U CN219296900 U CN 219296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ardrail
upright
rod
car roof
guid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33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J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J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JEC Corp filed Critical SJ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2235433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6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6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6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其包括设置在轿顶前侧的前侧护栏,前侧护栏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第一护栏、第二护栏均包括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立柱分别与左侧护栏、右侧护栏固定连接,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相邻设置;第三立柱位于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第三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通过可伸缩交叉杆连接,使得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可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立柱方向收拢或展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在轿顶前侧增加前侧护栏,前侧护栏可伸缩打开、关闭,在电梯检修维保时,既方便工作人员进出轿顶,又保护工作人员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背景技术
载重大的电梯对应的开门宽度也大,会采用三折的开门方式,需要在轿厢前端与井道壁留有足够的空间安装三折的层门板,此时轿顶前端与井道壁的间距会超过300mm。相关国家标准要求轿顶与井道壁有大于300mm的间隙时,均需安装护栏,以防安装维保人员在轿顶检修时有坠落井道的风险,护栏在工作人员对电梯维修时起到保护的作用。
一般电梯采用的轿顶护栏为左侧护栏、右侧护栏加后侧护栏的三边围栏,前侧没有前侧护栏,而大载重的轿厢在轿顶的前侧增加前护栏很有必要,可以有效的避免坠落井道这一风险的发生。
现有为了安全考虑护栏与护栏之间固定设置不能折叠打开,前侧护栏设置的较矮,方便工作人员从上侧翻入轿顶护栏的内侧,但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以解决轿顶护栏固定设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其包括设置在轿顶前侧的前侧护栏,所述的前侧护栏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均包括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立柱分别与左侧护栏、右侧护栏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相邻设置;所述的第三立柱位于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的第三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通过可伸缩交叉杆连接,使得所述的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的第一立柱方向收拢或展开;
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远离;当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开关,另一个上设置有插针,所述的开关与电梯的控制系统连接,当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的插针与所述的开关电连接,轿厢运行;当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的插针与所述的开关分离,轿厢停止运行。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沿各自延伸方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位于所述的第二导向孔上方。
优选地,所述的交叉杆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杆单元,所述的杆单元包括相叉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立柱与所述的第三立柱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立柱的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一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立柱的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杆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立柱的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立柱的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三立柱与所述的第二立柱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一端与与之相邻的第二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立柱的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杆一端与与之相邻的第一杆连接,所述的第二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立柱的第一导向孔内。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的第三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四立柱,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的杆单元与所述的第四立柱通过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杆单元与所述的第四立柱通过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还包括滑轨,所述的滑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的滑轨位于所述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的下方,所述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的下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滑轨上。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立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三立柱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护栏的第二立柱与所述的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的紧固件为蝶形螺栓组件。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均包括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的第一板与所述的第二板连接并垂直,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板相对,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板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的第二板上开设有所述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立柱均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的第一支板与所述的第二支板连接并垂直,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支板分别与左侧护栏、右侧护栏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所述的第二支板上均开设有所述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在轿顶前侧增加前侧护栏,前侧护栏可伸缩打开、关闭,在电梯检修维保时,既能方便工作人员进出轿顶,又能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以防坠落井道,方便安装维保人员进出轿顶的同时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图;
附图2为附图1的放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图;
附图4为附图2的放大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在关闭状态下的主视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在关闭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在打开状态下的主视图。
以上附图中:1-第一立柱,11-第一支板,12-第二支板,13-第一导向孔,14-第二导向孔,2-第二立柱,21-第一板,22-第二板,23-第一导向孔,24-第二导向孔,3-第三立柱,31-第一导向孔,32-第二导向孔,4-第四立柱,5-交叉杆,51-第一杆,52-第二杆,6-滑轨,7-轴,8-紧固件,9-开关,10-插针,15-左侧护栏,16-右侧护栏,17-后侧护栏,18-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轿顶上设置有左侧护栏15、右侧护栏16、后侧护栏17,左侧护栏15、后侧护栏17、右侧护栏16依次连接形成U形(即形成容纳空间),左侧护栏15、右侧护栏16、后侧护栏17均包括横杆和纵杆,横杆和纵杆连接形成四边形,可在轿顶的左侧、右侧、后侧形成防护。右侧护栏16与后侧护栏17之间可设置有加强梁18进行稳固设置。
参见图1至图7所示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可折叠轿顶护栏包括设置在轿顶前侧的前侧护栏,前侧护栏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所在平面平行,第一护栏与左侧护栏15连接,第二护栏与右侧护栏16连接,具体地:
第一护栏、第二护栏均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立柱1分别与左侧护栏15、右侧护栏16固定连接,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2相邻设置。第三立柱3位于第一立柱1与第二立柱2之间,第一立柱1与第三立柱3之间、第三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通过可伸缩交叉杆5连接,使得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可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立柱1方向收拢、展开。
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2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开关9,另一个上设置有插针10,开关9与电梯的控制系统连接。
可折叠轿顶护栏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处于关闭状态,参见图1、2、5、6,第一护栏的第二立柱2与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2固定连接,插针10与开关9电连接,轿厢正常运行;当处于打开状态,参见图3、4、7,第一护栏的第二立柱2与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2远离,插针10与开关9分离,电梯的安全回路断开,轿厢停止运行,此时,检修人员可以进入轿顶护栏进行电梯的检修保养,这样设置安全性高,检修的时候,只需将插针10与开关9分离,将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折叠呈聚拢状态,即可在轿顶前侧形成封闭结构,操作者不会从前侧掉落,安全性高。
交叉杆5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杆单元,杆单元包括相叉接(呈X形)的第一杆51和第二杆52,第一杆51和第二杆52的中部通过转动销转动连接,多个杆单元的第一杆51平行,多个杆单元的第二杆52平行。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沿各自延伸方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上的第一导向孔位于第二导向孔上方。
第一立柱1与第三立柱3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51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立柱1的第一导向孔13内,第一杆51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立柱3的第二导向孔32内,第二杆52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立柱1的第二导向孔14内,第二杆52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三立柱3的第一导向孔31内。第三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51一端与与之相邻的第二杆52通过轴7连接(轴7可沿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上下滑动),第一杆51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立柱2的第二导向孔24内,第二杆52一端与与之相邻的第一杆51通过轴7连接(轴7可在导向孔中上下滑动),第二杆52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立柱2的第一导向孔23内。其中,第一杆51的一端高于第一杆51的另一端,第二杆52的一端低于第二杆52的另一端,第一杆51的一端位于第二杆52的一端的上方,第一杆51的另一端位于第二杆52的另一端的下方。
当可折叠轿顶护栏由关闭状态向打开状态转换时,第一立柱1与第三立柱3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51一端沿第一立柱1的第一导向孔由下向上移动,第一杆51另一端沿第三立柱3的第二导向孔由上向下移动,第二杆52一端沿第一立柱1的第二导向孔由下向上移动,第一杆51另一端在第三立柱3的第一导向孔内由上向下移动;第三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51一端沿第三立柱3的第一导向孔由下向上移动,第一杆51另一端沿第二立柱2的第二导向孔由上向下移动,第二杆52一端沿第三立柱3的第二导向孔由上向下移动,第二杆52另一端沿第二立柱2的第一导向孔内由上向下移动。
当可折叠轿顶护栏由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转换时,则是与上述运动相反进行。
第一立柱1与第三立柱3之间、第三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均设置有第四立柱4,第四立柱4上开设有圆孔,第一立柱1与第三立柱3之间的杆单元与第四立柱4通过轴7转动连接(杆单元的第一杆51和第二杆52可相对轴7转动),第三立柱3与第二立柱2之间的交叉杆5与第四立柱4通过轴7转动连接(杆单元的第一杆51和第二杆52可相对轴7转动),即第一杆51、第二杆52中部均开设有开孔,第一杆51与第二杆52分别位于第四立柱4的相对两侧,一轴7穿过第一杆51、第四立柱4、第二杆52的开孔。设置第四立柱4,便于连接交叉杆5,且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之间形成较大面积的防护,当人员在左侧护栏15、右侧护栏16、后侧护栏17、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之间的空间内时,防护效果好,更加安全。
进一步地,可折叠轿顶护栏还包括滑轨6,滑轨6沿水平方向设置,滑轨6位于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的下方,滑轨6固定设置,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的下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滑轨6上,设置滑轨6起到导向作用,当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向远离或靠近第一立柱1方向移动时,移动更顺畅。
本例中,当护栏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护栏的第二立柱2与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2通过紧固件8连接;当护栏处于打开状态时,取下紧固件8,第一护栏的第二立柱2与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2分离。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紧固件8为蝶形螺栓组件,方便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立柱2的上端可与第一立柱1、第三立柱3的上端齐平,第二立柱2的长度小于第三立柱3的长度,第二立柱2的下端未设置在滑轨6上,便于取放两个第二立柱2之间的紧固件8。
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2均包括第一板21、第二板22,第一板21与第二板22连接并垂直,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板21相对且平行,紧固件8设置在第一板21上。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板22位于同一平面,第二板22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
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立柱1均包括第一支板11、第二支板12,第一支板11与第二支板12连接并垂直,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支板11分别与左侧护栏15、右侧护栏16固定连接,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支板12上均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
本例中,第一立柱1的第二支板12、第二立柱2的第二板22、第三立柱3、第四立柱4所在平面为同一水平面,即均为长方体形。
本例中,交叉杆5设置有多个,第一护栏上的交叉杆5设置两个,两个交叉杆5在上下方向设置;第二护栏上的交叉杆5设置两个,两个交叉杆5在上下方向设置。第一护栏上的一个交叉杆5与第二护栏上的一个交叉杆5位于同一直线,第一护栏上的另一个交叉杆5与第二护栏上的另一个交叉杆5位于同一直线。交叉杆5设置多个,使得第二立柱2、第三立柱3向靠近或远离第一立柱1方向收拢或展开比较顺畅。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轿顶前侧的前侧护栏,所述的前侧护栏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护栏和第二护栏,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均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立柱分别与左侧护栏、右侧护栏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相邻设置;所述的第三立柱位于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的第三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通过可伸缩交叉杆连接,使得所述的第二立柱、第三立柱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的第一立柱方向收拢或展开;
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具有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相远离;当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中的一个上设置有开关,另一个上设置有插针,所述的开关与电梯的控制系统连接,当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的插针与所述的开关电连接,轿厢运行;当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的插针与所述的开关分离,轿厢停止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沿各自延伸方向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所述的第一导向孔位于所述的第二导向孔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叉杆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杆单元,所述的杆单元包括相叉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立柱与所述的第三立柱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立柱的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一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立柱的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杆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一立柱的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三立柱的第一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三立柱与所述的第二立柱之间的杆单元的第一杆一端与与之相邻的第二杆连接,所述的第一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立柱的第二导向孔内,所述的第二杆一端与与之相邻的第一杆连接,所述的第二杆另一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立柱的第一导向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的第三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均设置有第四立柱,所述的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的杆单元与所述的第四立柱通过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三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杆单元与所述的第四立柱通过轴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还包括滑轨,所述的滑轨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的滑轨位于所述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的下方,所述的第三立柱、第四立柱的下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滑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立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的第三立柱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栏的第二立柱与所述的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的紧固件为蝶形螺栓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立柱均包括第一板、第二板,所述的第一板与所述的第二板连接并垂直,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板相对,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二板位于同一平面,且所述的第二板上开设有所述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轿顶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立柱均包括第一支板、第二支板,所述的第一支板与所述的第二支板连接并垂直,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第一支板分别与左侧护栏、右侧护栏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护栏、第二护栏的所述的第二支板上均开设有所述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孔。
CN202223543399.7U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Active CN219296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399.7U CN219296900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399.7U CN219296900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6900U true CN219296900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2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3399.7U Active CN219296900U (zh) 2022-12-28 2022-12-28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6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64224C (zh) 用于无机房电梯的轿厢的顶部安全扶栏
CN101652307B (zh) 电梯的轿厢上方扶手装置
CN101137571A (zh) 电梯检查安全装置
CN219296900U (zh) 一种可折叠轿顶护栏
CN109532875B (zh) 一种微轨轨道系统
EP0922663B1 (de) Aufzug, insbesondere Treibscheibenaufzug
CN204782724U (zh) 一种电梯底坑爬梯装置
EP0060684A1 (en) Work platform for buildings
CN112678655A (zh) 一种可折叠开合的轿顶护栏
CN208916535U (zh) 一种具有防坠落功能的升降机
EP1414731A1 (en) Lift especially for mounting on a substantially vertical building and security arrangement for said lift
CN208516696U (zh) 用于电梯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包括该安全防护装置的电梯
CN105822219A (zh) 一种带安全保护的可折叠攀爬工具
CN220767761U (zh) 预制t梁负弯矩张拉操作设备
EP2050703B1 (de) Aufzuganlage für Personen und/oder Lasten mit zumindest einer Aufzugkabine
CN218403204U (zh) 一种轿顶前护栏装置和轿顶防护设备及电梯
CN220015022U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的滑块驱动机构
CN214695344U (zh) 路侧可快速开启型护栏
CN206705457U (zh) 一种电梯
CN220116005U (zh) 可独立伸缩的电梯轿顶护栏
CN215670967U (zh)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塔吊穿架结构
CN213898038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门式脚手架
CN112696216B (zh) 一种隧道施工用支撑装置
CN219060990U (zh) 一种连接附着式脚手架与塔吊的通道结构
CN218324715U (zh) 双摇杆式爬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