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95906U -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95906U
CN219295906U CN202223248426.8U CN202223248426U CN219295906U CN 219295906 U CN219295906 U CN 219295906U CN 202223248426 U CN202223248426 U CN 202223248426U CN 219295906 U CN219295906 U CN 219295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upporting
pieces
carri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4842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华
胡伟
贾鑫鑫
申张鹏
曹瑞涛
刘倩茹
杨丹涛
汪峻行
刘刚
王帅
张祥飞
王鹏翔
吴洋
韩园园
张宁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4842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95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95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95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众多叠合板随意堆叠放置,导致位于中下层或底层的叠合板被压坏,致使叠合板破损,影响后期施工正常进行的问题。该承载装置用于承载工件。上述承载装置包括:支撑框、承载件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组件。两个支撑框相对且间隔设置,沿每一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第一连接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框连接。每一支撑框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承载件,承载件的两侧均与对应的支撑框可拆卸连接。沿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承载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承载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背景技术
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装配式构件的需求不断增多,例如对叠合板的需求量日益激增。现有技术中,众多叠合板一般是随意的堆叠放置在施工场地。
但是,由于单个叠合板的重量较大,在位于上方的叠合板的重力作用下,位于中下层或底层的叠合板极易被压坏,进而造成叠合板破损。基于此,会影响后期施工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用于降低叠合板损伤的概率,确保叠合板的质量,以确保施工的正常进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用于承载工件。上述承载装置包括:支撑框、承载件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组件。两个支撑框相对且间隔设置,沿每一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第一连接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框连接。每一支撑框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承载件,承载件的两侧均与对应的支撑框可拆卸连接。沿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装置中,由于沿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承载件用于承载工件。并且,每一支撑框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承载件。此时,待使用的工件(例如叠合板)可以分层分批的间隔存放在承载装置上。具体的,若将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支撑框的两个承载件所在的平面定义为一层,此时,沿着远离第一连接组件的方向或沿着支撑框的高度方向,承载装置包括多层用于存放工件的空间。在实际存放时,多个工件被拆分为多组,每一组中根据单个工件的重量以及承载件的承载能力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工件,每一组工件对应放置在一层中(即每一组工件对应放置在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支撑框的两个承载件上)。基于此,可以减小现有技术中位于中下层或底层的工件受到的重力作用,以降低工件损伤的概率,确保工件的质量,进而确保后期施工的正常进行。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承载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承载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载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承载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件与承载装置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载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的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件和移动件的组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工件, 2-支撑框, 20-支撑件,
21-第二连接组件, 210-第一连接件a, 211-第一连接件b,
212-第一连接件c, 3-承载件, 4-第一连接组件,
40-第二连接件, 5-U形固定件, 6-导流管,
7-喷淋件, 8-开关阀, 9-移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了背景技术部分描述的技术问题以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实际施工使用之前,叠合板需要经过湿式养护处理,以增加叠合板的强度。但是,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先对叠合板进行湿式养护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叠合板随意堆叠在施工现场进行备用。此时,叠合板中的水分会不断蒸发流失,极易造成叠合板强度减弱,不符合施工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用于承载工件。上述工件可以是叠合板或其他构件。下面以叠合板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不作为限定。
参见图1和图2,上述承载装置可以包括:支撑框2、承载件3和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组件4。两个支撑框2相对且间隔设置,沿每一第一连接组件4的长度方向L,第一连接组件4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框2连接。每一支撑框2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承载件3,承载件3的两侧均与对应的支撑框2可拆卸连接。沿第一连接组件4的长度方向L,相对设置的两个承载件3用于承载工件1。
参见图1和图2,上述两个支撑框2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承载件3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待承载的工件1的尺寸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组件4和支撑框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栓连接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4和支撑框2焊接在一起。再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组件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等,只要确保利用第一连接组件可以连接并固定两个支撑框即可。此外,上述支撑框2、第一连接组件4和承载件3的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均采用具有一定刚性的金属材质制成,以确保承载装置的牢固性。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中,由于沿第一连接组件4的长度方向L,相对设置的两个承载件3用于承载工件1。并且,每一支撑框2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承载件3。此时,待使用的工件1(例如叠合板)可以分层分批的间隔存放在承载装置上。具体的,若将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支撑框2的两个承载件3所在的平面定义为一层,此时,沿着远离第一连接组件4的方向或沿着支撑框2的高度方向H,承载装置包括多层用于存放工件1的空间。在实际存放时,多个工件1被拆分为多组,每一组中根据单个工件1的重量以及承载件3的承载能力可以包括一个或几个工件1,每一组工件1对应放置在每一层中(即每一组工件1对应放置在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支撑框2的两个承载件3上)。基于此,可以减小现有技术中位于中下层或底层的工件1受到的重力作用,以降低工件1损伤的概率,确保工件1的质量,进而确保后期施工的正常进行。进一步地,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装置,还可以减少工件1放置所需要的场地面积。换言之,可以减小施工场地面积对工件1存放的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每一支撑框2均可以包括:支撑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两个支撑件20相对且间隔设置,每一承载件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支撑件20可拆卸连接。第二连接组件21具有相对的两端,第二连接组件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件20连接。
此时,上述支撑框2可以呈H形、U形或n形。参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支撑框2呈U形。进一步地,由于支撑框2仅包括支撑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两部分,使得支撑框2不仅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同时还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组装,节约了工作时间。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支撑件20和第二连接组件21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上述支撑框和第一连接组件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下面以两种可能的情况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不作为限定。
示例一:当承载装置仅包括一个第一连接组件4时,第一连接组件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U形支撑框所包括的第二连接组件21连接。至于第一连接组件4与第二连接组件21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可以满足实际需要既可。例如,第一连接组件4可以位于第二连接组件21的1/3处、1/2处或2/3处等。
示例二:参见图1,当承载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时,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个支撑框2所包括的两个支撑件20对应连接,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个支撑框2所包括的两个支撑件20对应连接。至于第一连接组件4与支撑件20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只要可以满足实际需要既可。例如,第一连接组件4可以位于支撑件20的端部、1/3处、1/2处或2/3处等。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个支撑框2所包括的两个支撑件20对应连接,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二个支撑框2所包括的两个支撑件20对应连接,上述四个连接点均位于靠近支撑件20端部的侧面。进一步地,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相互平行,且两个第一连接组件4与水平面的距离均相等。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上述第二连接组件21与第一连接组件4位于同一平面。此时,可以使承载装置更加牢固,进而提高承载装置对工件1的承载能力,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第二连接组件21与承载件3间隔设置。
上述第二连接组件的结构多种多样,下面以两种可能的情况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不作为限定。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第二连接组件为连接杆,该连接杆不具有伸缩功能,仅用于连接两个支撑件。
在另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和图2,上述第二连接组件21具有伸缩功能,此时,第二连接组件21可以用于调整两个支撑件20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适应待承载工件1的尺寸,进而扩大承载装置的适用范围。
示例一:上述第二连接组件2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之间套设连接,构成可伸缩的第二连接组件21,可伸缩的第二连接组件21用于调整两个支撑件20之间的距离。
示例二:上述第二连接组件21为伸缩式套筒液压缸。
参见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第二连接组件21包括三个第一连接件。为了便于描述将三个第一连接件分别定义为第一连接件a210,第一连接件b211和第一连接件c212,其中,第一连接件b211的尺寸小于第一连接件a210和第一连接件c212的尺寸,第一连接件a210和第一连接件c212的尺寸相等。在实际组装过程中,第一连接件b211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a210和第一连接件c212的内部。具体的,第一连接件b211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件a210套设连接,第一连接件b211的第二端与第一连接件c212套设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待承载的工件1的尺寸,调整第一连接件b211与第一连接件a210或第一连接件b211与第一连接件c212的相对位置,以调整第二连接组件21的总长度。应理解,当调整第一连接件b211与第一连接件a210或第一连接件b211与第一连接件c212的相对位置后,可以利用螺栓等构件固定调节好位置的第一连接件b211和第一连接件a210或第一连接件b211和第一连接件c212,以确保第二连接组件21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上述承载装置还可以包括:多个U形固定件5。多个U形固定件5设置于支撑件20,承载件3设置于U形固定件5的开口槽中。此时,承载件3通过上述U形固定件5便可以简单快速的与支撑件20可拆卸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上述U形固定件5可以是U形凹槽。进一步地,上述U形固定件5可以利用螺栓固定在支撑件20上,也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撑件20。此外,上述U形固定件5的截面尺寸可以略大于承载件3的尺寸,以便于承载件3快速安装或拆卸。
示例性的,参见图1,每一支撑件20上均间隔设置有六个U形固定件5,通过U形固定件5与支撑件20可拆卸连接的承载件3中,位于同一支撑框2中的所有承载件3均与水平面平行,位于两个支撑框2中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件20所在的平面也与水平面平行。即,两个支撑框2沿竖直方向对称,该竖直方向垂直于水平面。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承载件3的长度大于同一支撑框2中相邻两个支撑件20之间的距离。此时,可以确保承载件3与两个支撑件20顺利连接。应理解,当第二连接组件21可伸缩时,承载件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连接组件21的最大长度。
上述第一连接组件的结构多种多样,下面以两种可能的情况为例进行描述,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解释,不作为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上述第一连接组件为连接杆,该连接杆不具有伸缩功能,仅用于连接支撑框。
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上述第一连接组件4具有伸缩功能,此时,第一连接组件4可以用于调整两个支撑框2之间的距离。基于此,可以使承载装置进一步适应待承载工件1的尺寸,进一步扩大承载装置的适用范围。
示例一:参见图1,上述第一连接组件4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40。相邻两个第二连接件40之间套设连接,构成可伸缩的第一连接组件4,可伸缩的第一连接组件4用于调整两个支撑框2之间的距离。至于第一连接组件4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前文关于第二连接组件21的描述,在此不作赘述。
示例二:上述第一连接组件为伸缩式套筒液压缸。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见图1至图3,上述第一连接组件4可以包括中空第一连接组件,支撑框2可以包括中空支撑框。上述承载装置还可以包括:导流管6和喷淋件7。多个导流管6分别位于中空第一连接组件和中空支撑框内,导流管6用于输送处理液。每一支撑件20上均设置有多个喷淋件7,喷淋件7与导流管6连通,喷淋件7用于向工件1喷淋处理液。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参见图1至图3,由于部分或全部第一连接组件4和支撑框2为中空结构,此时,不仅可以减轻承载装置整体重量,同时还可以用于设置导流管6。进一步地,由于导流管6设置在第一连接组件4和支撑框2内部。此时,第一连接组件4和支撑框2可以保护导流管6,延长导流管6的使用寿命。再进一步地,利用上述多个导流管6和多个喷淋件7可以实时向工件1喷淋处理液,以对工件1进行实时湿式养护处理,进而提高工件1的强度,确保施工质量。此外,多个导流管6和多个喷淋件7同时工作,可以提供对工件1的湿式养护处理的效率。应理解,上述处理液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处理液可以是水。另外,第一连接组件4和支撑框2上开设有连接孔,该连接孔用于设置喷淋件7,以便于喷淋件7与导流管6连接。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导流管可以是软管,至于软管的制作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软管可以是聚乙烯管,由于聚乙烯管具有重量轻、柔韧性抗冲击强度高的优点,此时可以延长导流管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喷淋件可以是雾化喷头,至于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上述雾化喷头可以用于调节水量的大小。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1至图3,上述喷淋件7位于相邻两个承载件3之间。此时,有利于喷淋件7将处理液喷淋到工件1上,以确保位于承载件3上的工件1得到全面的湿式养护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1至图3,每一支撑件20上均间隔设置有六个雾化喷头,即承载装置一共包括二十四个雾化喷头。上述承载装置中设置有七个软管,上述雾化喷头与软管采用热熔连接,以保证管道连接处的密闭性。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2至图4,上述承载装置还可以包括:开关阀8,每一导流管6均与开关阀8连通。上述开关阀8与处理液供给装置连通,用于控制处理液是否从处理液供给装置流通到导流管6内。至于开关阀8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是1个、2个或更多个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载装置包括一个开关阀8。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开关阀可以是丝扣闸阀,至于其具体结构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上述丝扣闸阀具有工作行程小,启闭时间短,结构简单,制造和维修方便的优点。
在一种可选方式中,参见图5和图6,上述承载装置还可以包括:移动件9。移动件9设置于支撑件20,移动件9用于带动承载装置运动。此时,可以提高承载装置的灵活性和便捷性,使承载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扩大其适用范围。
示例性的,上述移动件9可以包括万向轮和制动片,至于万向轮和制动片的具体连接关系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由于万向轮可以实现任何一个方向的移动,此时,万向轮可以实现承载装置灵活运动,便于承载装置转移。进一步地,由于万向轮上设置有制动片。此时,当承载装置运动到位后,利用制动片可以固定万向轮,进而固定承载装置,以确保工作人员和施工场地的安全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个支撑件20的端部均设置有一个移动件9。
下面以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例,描述承载装置的具体使用方式。应理解,以下描述仅用于理解,不用于具体限定。
参见图1至图6,将两个支撑框2和第一连接组件4组装好后,先在相对的两个支撑框2上设置第一对相对设置的两个承载件3,即先设置靠近第一连接组件4的两个承载件3。接着,利用吊车或其他装置将叠合板放置在两个承载件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一层仅放置一个叠合板,此时不仅可以确保叠合板的安全性,还可以确保叠合板每个位置均被湿式养护处理。当第一层放置好叠合板后,沿支撑件20的高度方向H,设置第二对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支撑框2的两个承载件3。之后,在利用吊车或其他装置将下一个叠合板放置在第二层的两个承载件3上。以此类推,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六对承载件3上均承载有叠合板为止。再之后,打开丝扣闸阀向导流管6中输送处理液(例如水),以便于利用雾化喷头将处理液喷淋到叠合板上,以实现对叠合板的湿式养护处理。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承载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承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设备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承载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承载工件;所述承载装置包括:
支撑框,两个所述支撑框相对且间隔设置;
至少一个第一连接组件,沿每一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框连接;
承载件,每一所述支撑框上均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件的两侧均与对应的所述支撑框可拆卸连接;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框均包括:
支撑件,两个所述支撑件相对且间隔设置,每一所述承载件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
第二连接组件,具有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套设连接,构成可伸缩的第二连接组件;所述可伸缩的第二连接组件用于调整两个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为伸缩式套筒液压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同一平面;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所述承载件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
多个U形固定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U形固定件的开口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中空第一连接组件;所述支撑框包括中空支撑框;
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
导流管,多个导流管分别位于所述中空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中空支撑框内,所述导流管用于输送处理液;
喷淋件,每一所述支撑件上均设置有多个喷淋件;所述喷淋件与所述导流管连通,所述喷淋件用于向所述工件喷淋所述处理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件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承载件之间;和/或,
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开关阀,每一所述导流管均与所述开关阀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套设连接,构成可伸缩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可伸缩的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调整两个支撑框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还包括:
移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移动件用于带动所述承载装置运动。
10.一种承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
CN202223248426.8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Active CN219295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8426.8U CN219295906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48426.8U CN219295906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95906U true CN219295906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84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48426.8U Active CN219295906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95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2143B (zh) 一种大功率真空激光焊接装置
CN101603352A (zh) 一种空腹钢梁和钢框架系统
US11499534B2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wind generator set and heat dissipation supporting platform
CN219295906U (zh) 一种承载装置和承载设备
CN212593612U (zh) 一种换电站电池消防装置及系统
CN104358328A (zh) 一种全钢四钢管多段可装配超长防屈曲支撑
CN207620365U (zh) 临时支撑结构
CN114278703A (zh) 一种双几何非线性结构集成的低频准零刚度隔振器
CN210260036U (zh) 一种应用于涂装车间钢杆件流转的轨道工装小车
CN214467789U (zh) 一种可移动式遮挡装置
CN213773790U (zh) 一种防火加固型钢结构
CN220407117U (zh) 一种大型箱体结构件立式增材基板装置
CN219597629U (zh) 定日镜清洗系统
CN216543299U (zh) 一种应用于龙门机器人的横梁
CN214719376U (zh) 一种型钢轧机轧辊的冷却水管装置及万能轧机
CN218990802U (zh) 一种墙面抹灰机的新型背板
CN219386389U (zh) 可调节的塔机基础定位框
CN218909696U (zh) 可扩展底架和塔式起重机
CN216460967U (zh) 大功率海上风电机舱支撑大梁整形用工装
CN108661985B (zh) 一种液压缸用复合活塞结构
CN219115684U (zh) 上建总段脚手架工装
CN217461738U (zh) 围挡连接结构
CN216586176U (zh) 一种管板组合式支撑胎架
CN211112285U (zh) 一种拼装式前处理电泳室体骨架斜撑结构
CN212026676U (zh) 一种带中部耗能板的交叉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