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8772U -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8772U
CN219288772U CN202320226803.3U CN202320226803U CN219288772U CN 219288772 U CN219288772 U CN 219288772U CN 202320226803 U CN202320226803 U CN 202320226803U CN 219288772 U CN219288772 U CN 219288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pipe
tube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268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才学
莫和臣
杨扬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eekvap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268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8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8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87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ntaneous Water Boilers,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nd Control Of Portable Hot-Water Suppl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发热结构包括发热管、导热管、换热器、第一发热体和第二发热体,导热管的第一端与发热管的第二端连接,换热器设置于发热管的第二端。由于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发热管和换热器连接,第一发热体加热发热管后,发热管上的热量将传递给导热管,并且第二发热体加热换热器后,换热器的热量将传递也传递给导热管,导热管从两端可以接受热量,使得导热管形成次发热管,导热管也能够对位于导热腔内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周向进行加热;导热管接受来自发热管和换热器的热量能够有效利用扩散的热量,提高热能的率用率,同时导热管参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背景技术
加热不燃烧卷烟是一种重要新型烟草制品,其可以不直接燃烧烟支而是通过外部热源来加热烟草材料,产生烟气而令吸烟者达到生理满足的吸食效果。与传统卷烟相比,加热不燃烧卷烟没有燃烧过程,不产生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大大减少了吸烟对消费者及周围人群的危害。
加热不燃烧烟支气溶胶产生基质需要借助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加热吸食,发热不燃烧烟内设置有发热结构,发热结构用于对烟支的周向发热以及对进入烟支的空气进行发热。
目前的发热结构的加热效率不高,容易造成能量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主要用于解决发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包括:
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发热管还具有发热腔,所述发热管用于对位于所述发热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
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热管还具有导热腔,所述导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热腔和所述导热腔连通,所述发热腔和所述导热腔用于共同插接气溶胶产生基质;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所述换热器设有与所述导热腔连通的加热孔;
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体用于加热所述发热管,且所述发热管用于将热能传递给所述导热管,所述发热管和所述导热管共同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周向进行加热,以及
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发热体用于加热所述换热器,以加热经过所述加热孔的空气,且所述换热器用于将热能传递给所述导热管。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的第二端设有径向的安装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导热腔的外侧;所述安装部设有缺口,所述加热孔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导热腔连通。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换热器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连接,以将所述换热器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和所述导热管为一体化结构;和/或,所述导热管和所述换热器为一体化结构。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相互独立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发热结构还包括引流支撑件,所述引流支撑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缺口内,所述引流支撑件设有通气孔,所述加热孔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导热腔连通。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缺口内,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一端设有所述通气孔,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缺口的外侧,并位于相对所述导热管的第二端轴向远离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发热结构还包括外管、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所述发热管、所述导热管和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上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一端,并且所述上支撑座抵靠在所述发热管的第一端,所述下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下支撑座抵靠在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二端;所述上支撑座设有用于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的上通孔,所述下支撑座还设有用于供空气进入的下通孔。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内表面设有反射隔热层。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上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体,包括上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由于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发热管和换热器连接,第一发热体加热发热管后,发热管上的热量将传递给导热管,并且第二发热体加热换热器后,换热器的热量将传递也传递给导热管,导热管从两端可以接受热量,使得导热管形成次发热管,导热管也能够对位于导热腔内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周向进行加热;导热管接受来自发热管和换热器的热量能够有效利用扩散的热量,提高热能的率用率,同时导热管参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加热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剖线的剖视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引流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引流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发热结构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发热管,11-发热腔;
2-导热管,21-导热腔,22-安装部,221-缺口,222-螺纹孔;
3-换热器,31-加热孔,32-安装孔;
4-第一发热体;5-第二发热体;
6-引流支撑件,61-隔档部,611-通气孔,62-环形结构,63-连接杆;
7-外管;
8-上支撑座,81-上通孔;
9-下支撑座,91-下通孔;
10-气溶胶产生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文中的上端指靠近吸食的一端,下端指远离吸食的一端。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热结构,本发热结构用于设置在气溶胶产生装置中使用,发热结构为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体的一部分,发热结构用于对进入气溶胶产生基质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及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周向进行加热,以实现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均匀烘烤。其中,设置有次加热管,次加热管能够同时吸收两端发热体产生的热量,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周向进行加热,能够充分利用热能,提高热能的利用率,及提高加热烘烤效率。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发热结构主要包括发热管1、导热管2、换热器3、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第一发热体4用于加热发热管1,第二发热体5用于加热换热器3,发热管1和换热器3上的热量将传递给导热管2,导热管2形成次级发热管。发热管1和导热管2用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周向进行加热,换热器3用于对进入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空气进行加热,发热管1、导热管2和发热体3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进行加热,能够实现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均匀烘烤。其中,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可以为相互独立的结构,即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具有相互独立的电路,能够控制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分别进行单独加热,当然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也可以配合使用,两者按照预设的程序进行同步和异步加热,以实现更好的加热效果。
发热管1具有发热腔11,发热管1具有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发热管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设有开口,两端的开口与发热腔11连通,一端的开口(图中上端的开口)用于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10。
本实施例中,导热管2具有轴向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热管2还具有导热腔21,导热管2的第一端具有开口,导热腔21的一端与导热管2的第一端的开口连通。导热管2的第二端设有径向的安装部22,安装部22与导热管2可以为一体化结构,安装部22上还设有缺口221,缺口221可以设置多个,如设有均匀分布的三个扇形缺口221,缺口221的设置用于安装其他部件以及供加热的空气进入到导热腔21内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进行加热。
导热管2的第一端与发热管1的第二端连接,导热管2的第一端可以设置有径向扩大的插口,发热管1的第二端插接在导热管2的插口内。发热管1和导热管2连接后,发热腔11和导热腔21连通,形成插装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完整腔体。其中,发热腔11和导热腔21可以具有相同的内径,并且两者的内径比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外径略小,以使得发热腔11和导热腔21能够刚好插接气溶胶产生基质10,气溶胶产生基质10不易脱出。发热管1和导热管2之间插接的方式连接,形成可拆卸连接,方便对发热结构的维护,也方便发热结构的生产组装。
换热器3设置于发热管2的第二端,具体的,换热器3设置于安装部22的外侧,即换热器3位于背向安装部22背向导热腔21的一侧(图中的下侧),换热器3设有加热孔31,加热孔31通过缺口221与导热腔21连通。换热器3具有轴向的多个加热孔31,多个加热孔31轴向平行设置在换热器3内,以使得换热器3形成类似蜂窝孔结构。加热孔31背向导热腔21的一端与外部连通,以使得加热孔31能够将外界的空气引入到导热腔21内。
安装部22的中部可以设置有螺纹孔222,换热器3的中部设有安装孔32,安装孔32内安装有螺钉33,螺钉33的一端延伸至与安装部22的螺纹孔222连接,螺钉33将换热器3固定在导热管2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换热器3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导热管2连接,如换热器3的下端(远离导热管2的一端)设置有抵靠杆,抵靠杆给换热器3提供朝上的推力,也能够将换热器3固定在导热管2的第二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4可以为电阻发热体,第一发热体4可以为片状结构,第一发热体4附着或镶嵌在发热管1的外周向侧面上,第一发热体4也可以嵌入在发热管1的内部,或者第一发热体4附着或镶嵌在发热管1的内周向侧面上。第一发热体4用于将电能转为热能,第一发热体4用于加热发热管1,以使得发热管1能够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周向进行加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热体4也可以为电磁发热体,第一发热体4为电磁线圈,发热管1为可以被电磁加热的金属结构,或者发热管1内嵌入有可以被电磁加热的金属结构,电磁线圈设置在发热管1的周向外侧,电磁线圈可以不与发热管1直接接触,电磁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也能够加热发热管1。
本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体5可以为电阻发热体,第二发热体5可以为条状结构,第二发热体5缠绕在换热器3的外周向侧面,第二发热体5也可以嵌入在换热器3的内部,或者第二发热体5附着或镶嵌在换热器3的内周向侧面上。第二发热体5用于将电能转为热能,第二发热体5用于加热换热器3,以使得换热器3能够对经过加热孔31的空气加热,以实现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内部加热。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发热体5也可以为电磁发热体,第二发热体5为电磁线圈,换热器3为可以被电磁加热的金属结构,或者换热器3内嵌入有可以被电磁加热的金属结构,电磁线圈设置在换热器3的周向外侧,电磁线圈可以不与换热器3直接接触,电磁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也能够加热换热器3,以实现对经过加热孔31的空气加热。
本实施例中,导热管2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结构,如导热管2为铜管等导热金属结构。导热管2的第一端与发热管1的第二端接触连接,使得发热管1上的热能可以传递给导热管2,且导热管2的第二端与换热器3接触连接,使得换热器3上的热能可以传递给导热管2。导热管2可以接受两端传递过来的热能,形成次级发热管,因此导热管2也能够对导热腔21内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周向进行加热。
其中,导热管2的第一端包裹住发热管1的第二端,在提高连接稳定性的同时增大了导热管2与发热管1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发热管1传递热量给导热管2的效率;且,导热管2的安装部22的下表面与换热器3的端面接触,也能够提高导热管2与换热器3的接触面积,以提高换热器3传递热量给导热管2的效率。发热管1和换热器3提高传递热量给导热管2的效率,相反,能够减少发热管1和换热器3热量外泄量,进而次级发热的导热管2能够充分利用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产生的热量,减少热量外漏流失,提高能量利用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管1和导热管2可以为一体化结构,更有利于发热管1的热量传递给导热管2,而减少发热管1的热量往其他地方扩散流失。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管2和换热器3可以为一体化结构,更有利于换热器3的热量传递给导热管2,而减少换热器3的热量往其他地方扩散流失。
本实施例中,发热结构还可以包括引流支撑件6,引流支撑件6设置在导热管2和换热器3之间,引流支撑件6用于将插入的气溶胶产生基质10与换热器3间隔开,避免换热器3直接加热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端面。
引流支撑件6镂空的筒状结构,引流支撑件6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引流支撑件6的第一端具有径向的隔档部61,隔档部61卡接在安装部22的缺口221内,并且隔档部61的数量和形状与缺口221匹配,设置有三个缺口221时,三个隔档部61分别一一对应的卡在三个缺口221内,并每个隔档部61上设有通气孔611,换热器3上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孔31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通气孔611与导热腔21连通。引流支撑件6的第二端沿着背向导热管2的轴向延伸,并且换热器3位于引流支撑件6内。
引流支撑件6的第二端可以为一个环形结构62,隔档部61和环形结构62之间可以通过多根间隔开的轴向连接杆63连接。引流支撑件6设置为镂空结构,能够降低引流支撑件6的物料成本,同时方便引流支撑件6和换热器3的拆装。
引流支撑件6除了将加热空气引流到气溶胶产生装置内,还起到安装固定的作用。引流支撑件6的第二端可以与其他安装座部件连接,以将发热管1、导热管2和换热器3组成的发热结构支撑固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发热管1和换热器3连接,第一发热体4加热发热管1后,发热管1上的热量将传递给导热管2,并且第二发热体5加热换热器3后,换热器3的热量将传递也传递给导热管2,导热管2从两端可以接受热量,使得导热管2形成次发热管,导热管2也能够对位于导热腔内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周向进行加热;导热管2接受来自发热管1和换热器3的热量能够有效利用扩散的热量,提高热能的率用率,同时导热管2参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加热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发热结构,本发热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增加了外管等结构。
请参考图8,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还包括外管7、上支撑座8和下支撑座9。外管7的内径大于发热管1和导热管2的外径,发热管1、导热管2、换热器3、第一发热体4、第二发热体5和引流支撑件6均位于外管7内。并且,外管7与发热管1和导热管2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能够形成空气隔热效果,能够防止发热管1和发热体3产生热能的流失,进而有利于提升加热的利用率。
外管7的周向内表面还可以设有发射隔热层,发射隔热层可以为亮面的涂层,反射隔热层能够将扩散流失的热能反射回发热管1、导热管2和换热器3,以减少热能的流失。
上支撑座8和下支撑座9为筒状或类筒状结构,上支撑座8具有轴向的上通孔81,下支撑座9具有轴向的下通孔91。上支撑座8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安装在外管7的一端(图的上端,即靠近吸食的一端),上支撑座8的下端延伸至外管7内抵靠在发热管1的第一端,上支撑座8的上通孔81的内径大于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外径,以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10能够穿过上通孔81插入到发热腔11和导热腔21中。下支撑座9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安装在外管7的另一端(图中的下端,即远离吸食的一端),下支撑座9的上端延伸至外管7内抵靠在引流支撑件6的第二端,下支撑座9的下通孔91的内径可以比上支撑座8的上通孔81小,下支撑座9的下通孔91与加热孔31连通,下通孔91用于将外界空气引入到发热结构的内部。
上支撑座8和下支撑座9从轴向的上下两个方向抵靠固定住连接在一起的发热管1和导热管2,上支撑座8和下支撑座9主要起固定安装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设置外管7,以使得发热结构形成双层结构,有利于防止热能的流失,同时也能够对连接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的电线形成保护。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支撑座8和下支撑座9中的一者可以与外管7为一体化结构,通过拆装另外一个非一体化结构的上支撑座8或下支撑座9,也能够实现将发热管1、导热管2和换热器3等部件安装到外管7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为加热不燃烧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发热结构,发热体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上具有插孔,插孔与发热结构的发热腔和导热腔对齐,以使得气溶胶产生基质10能够穿过壳体的插孔插接到发热体内;并且,壳体的另一端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与加热孔31连通,以使得外界的空壳能够穿过壳体进入到加热孔31内加热并进入到气溶胶产生基质10内。壳体内还有电源和电线,电源通过电线与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连接,电源给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供电,第一发热体4和第二发热体5将电能转为热能,热能能够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周向进行加热及对进入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空气加热。
本实施例中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由于导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发热管1和换热器3连接,第一发热体4加热发热管1后,发热管1上的热量将传递给导热管2,并且第二发热体5加热换热器3后,换热器3的热量将传递也传递给导热管2,导热管2从两端可以接受热量,使得导热管2形成次发热管,导热管2也能够对位于导热腔内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周向进行加热;导热管2接受来自发热管1和换热器3的热量能够有效利用扩散的热量,提高热能的率用率,同时导热管2参与对气溶胶产生基质10的加热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发热管还具有发热腔,所述发热管用于对位于所述发热腔内的气溶胶产生基质进行加热;
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导热管还具有导热腔,所述导热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发热腔和所述导热腔连通,所述发热腔和所述导热腔用于共同插接气溶胶产生基质;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发热管的第二端,所述换热器设有与所述导热腔连通的加热孔;
第一发热体,所述第一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发热管,所述第一发热体用于加热所述发热管,且所述发热管用于将热能传递给所述导热管,所述发热管和所述导热管共同对气溶胶产生基质的周向进行加热,以及
第二发热体,所述第二发热体设置于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发热体用于加热所述换热器,以加热经过所述加热孔的空气,且所述换热器用于将热能传递给所述导热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的第二端设有径向的安装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换热器位于所述导热腔的外侧;所述安装部设有缺口,所述加热孔通过所述缺口与所述导热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的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换热器的中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连接,以将所述换热器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和所述导热管为一体化结构;和/或,所述导热管和所述换热器为一体化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体和所述第二发热体相互独立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流支撑件,所述引流支撑件的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缺口内,所述引流支撑件设有通气孔,所述加热孔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导热腔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支撑件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缺口内,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一端设有所述通气孔,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安装部的缺口的外侧,并位于相对所述导热管的第二端轴向远离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管、上支撑座和下支撑座,所述发热管、所述导热管和所述发热体位于所述外管内,所述上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外管的一端,并且所述上支撑座抵靠在所述发热管的第一端,所述下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外管的另一端,并且所述下支撑座抵靠在所述引流支撑件的第二端;所述上支撑座设有用于插入气溶胶产生基质的上通孔,所述下支撑座还设有用于供空气进入的下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的内表面设有反射隔热层。
10.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发热结构。
CN202320226803.3U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Active CN219288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803.3U CN219288772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26803.3U CN219288772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8772U true CN219288772U (zh) 2023-07-04

Family

ID=86953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26803.3U Active CN219288772U (zh) 2023-02-03 2023-02-03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8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30030A (zh) 烟支加热器、电加热吸烟装置及隔热组件
CN113662271B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结构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288772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211211445U (zh) 一种周向加热不燃烧烟具及其加热组件的绝热系统
EP4000433B1 (en) Smoke generating device for induction heating in folding air channel
CN209628627U (zh) 烟支加热器、电加热吸烟装置及隔热组件
CN219288773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220192206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结构
CN220000819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体结构
CN115281388A (zh) 一种提供气流的加热不燃烧烟具
CN218354684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CN219479233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WO2022104727A1 (zh) 雾化单元及雾化装置
CN209763766U (zh) 加热炉的加热组件
CN106931433A (zh) 水冷式火排燃气燃烧器
CN211716547U (zh) 烟气再循环系统
CN219160896U (zh) 回风螺旋供热的烘干炉
CN219479234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CN218354683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结构和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9125381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加热结构
CN207019112U (zh) 一种液体燃料炉具的快速气化装置
KR102655998B1 (ko) 인덕션 열풍기
CN217686270U (zh) 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的烘箱燃烧室
CN212456831U (zh) 一种燃烧器的点火结构、燃烧器及暖风机
CN201096400Y (zh) 燃气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