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5908U -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5908U
CN219285908U CN202222882126.9U CN202222882126U CN219285908U CN 219285908 U CN219285908 U CN 219285908U CN 202222882126 U CN202222882126 U CN 202222882126U CN 219285908 U CN219285908 U CN 2192859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support column
pile body
solar panel
novel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8212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亚安
石小龙
张行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Xiany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any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any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any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8212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59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59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59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标桩,包括电力标桩本体;刻度槽,所述刻度槽开设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一侧的底部;套环,所述套环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表面的顶部,所述套环外表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发光器件;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顶部的中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通过在电力标桩本体上开设刻度槽,电力标桩本体底部埋入土壤中后,之后遇到地面填土增高、土壤减少的情况,也可根据电力标桩本体上刻度槽的位置判断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在挖基坑时破坏管线,同时借助太阳能板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夜间闪烁,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差时,以警示管线周边的施工人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标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背景技术
电力标桩又称为警示桩、标识桩、标桩,常用于电力、通信、燃气、自来水、铁路地埋管线路径指示标志。
很多的电缆管线等埋设在地下,为方便定位等,会在地面相应位置处埋设电力标桩,而在施工建筑过程中,很多施工场地的地下都有大量的地下管线,为避免施工开挖过程中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施工人员需要使用电力标桩对地下电缆的位置进行大致判断。
但电力标桩长时间埋设在土壤中,若地面之后出现重新填土增高等情况,施工时获取的底下管线的地理位置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不停变化的情况,特别是管线埋深的变化,之后在电力标桩周围进行基坑开挖时,可能导致地下管线被破坏,造成人身伤害及经济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标桩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标桩,解决了现有的电力标桩埋设在土壤中的深度不易判断,之后基坑开挖时可能对地下管线造成破坏,造成人身伤害及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包括电力标桩本体;
刻度槽,所述刻度槽开设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一侧的底部;
套环,所述套环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表面的顶部,所述套环外表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发光器件;
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
通过在电力标桩本体上开设刻度槽,电力标桩本体底部埋入土壤中后,之后遇到地面填土增高、土壤减少的情况,也可根据电力标桩本体上刻度槽的位置判断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在挖基坑时破坏管线,同时借助太阳能板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夜间闪烁,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差时,以警示管线周边的施工人员。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柱且延伸至所述套环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电力标桩本体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线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线,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柱且与所述光线感应器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板两侧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两个所述限位框之间且位于所述太阳能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擦拭件,所述擦拭件一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拉绳。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桶,所述拉绳的底端与所述收集桶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收集桶底部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
通过在太阳能板上设置擦拭件,受到弹簧拉动的收集桶对雨水进行承接后下移,便可通过拉绳带动擦拭件向上移动,从而自动对太阳能板表面进行清洁,避免太阳能板表面粘附灰尘,影响太阳能板对太阳能光的结构能力,导致供电不足,发光器件无法闪烁。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电力标桩,通过在电力标桩本体上开设刻度槽,电力标桩本体底部埋入土壤中后,之后遇到地面填土增高、土壤减少的情况,也可根据电力标桩本体上刻度槽的位置判断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在挖基坑时破坏管线,同时借助太阳能板和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夜间闪烁,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差时,以警示管线周边的施工人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部分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收集桶的结构仰视图。
图中标号:1、电力标桩本体,2、刻度槽,3、套环,4、发光器件,5、第一支撑柱,6、固定板,7、第二支撑柱,8、太阳能板,9、蓄电池,10、第一电线,11、光线感应器,12、第二电线,
13、限位框,14、擦拭件,15、拉绳,16、弹簧,17、收集桶,18、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部分结构侧视图。新型电力标桩,包括电力标桩本体1;
刻度槽2,所述刻度槽2开设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1的一侧的底部;
套环3,所述套环3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1的表面的顶部,所述套环3外表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发光器件4;
第一支撑柱5,所述第一支撑柱5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1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
第二支撑柱7,所述第二支撑柱7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二支撑柱7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8。
刻度槽2从电力标桩本体1一侧的底部开始开设,便于施工监护人员掌握电力管线的埋深是否符合国家规范等相关要求,如覆土深度到不了标识刻度,则说明电力管线埋深不足,不符合规范,便于施工质量把控,电力标桩本体1顶部的四周涂有一些彩色涂料,写有下方埋设的埋设的管线的文字,套环3固定安装在电力标桩本体1的顶部,不对电力标桩本体上的文字造成遮挡,发光器件4为红色灯泡,安装在套环3上,在夜间闪烁红光,第一支撑柱5安装在电力标桩呢提1顶部,将固定板6支撑起一定的高度,与第一支撑柱5配合,第二支撑柱7将太阳能板8支撑起较高的高度。
所述固定板6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9,所述蓄电池9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7的一侧。
所述蓄电池9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线10,所述第一电线10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柱7且延伸至所述套环3的内部。
蓄电池9固定安装在固定板6上,位于第二支撑柱7的一侧,太阳能板8接收的太阳能光,并将太阳光转化成电能,并储存在蓄电池9内部。
所述电力标桩本体1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线感应器11。
所述太阳能板8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线12,所述第二电线12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柱7且与所述光线感应器11固定安装。
第一电线10从第二支撑柱7内部穿过,并延伸进套环3内,为发光器件4进行供电,光线感应器11与第二电线12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的工作原理如下:
施工队需要对电力标桩本体1周围进行基坑开挖时,施工人员可根据电力标桩本体1上的刻度槽2判断地下管线的基本位置,随后便可根据这一距离进行开挖,避免开挖时对地下管线造成损坏。
同时在夜间光线较暗时,施工对继续进行施工,或是在工地外的电力标桩本体1上,光线感应器11感应到光线较暗,便可通过控制器控制蓄电池9为发光器件4进行供电,使发光器件4闪烁,对周围人员进行警示。
而在白天,太阳能板8接收太阳光,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9内,在夜晚为发光器件4进行供电。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电力标桩本体1上开设刻度槽2,电力标桩本体1底部埋入土壤中后,之后遇到地面填土增高、土壤减少的情况,也可根据电力标桩本体1上刻度槽2的位置判断地下管线的位置,避免在挖基坑时破坏管线,同时借助太阳能板8和发光器件4,发光器件4夜间闪烁,在夜间或者光线较差时,以警示管线周边的施工人员。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新型电力标桩。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具体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太阳能板8两侧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13,两个所述限位框13之间且位于所述太阳能板8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擦拭件14,所述擦拭件14一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拉绳15。
限位框13固定在太阳能板8的两侧,擦拭件14的两端在限位框13内部滑动,方便限制擦拭件14的移动方便,擦拭件14底部与太阳能板8表面接触,擦拭件4重量较大。
所述固定板6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16,所述弹簧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桶17,所述拉绳15的底端与所述收集桶17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收集桶17底部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18。
两个弹簧16为拉伸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固定在固定板6底部,对空的收集桶17进行拉动,收集桶17顶部展开的面积较大,可快速的接收较多的雨水,排水孔18较小,收集桶17内部的雨水可缓慢的滴落出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的工作原理如下:
下雨时,雨水从收集桶17顶部滴落进入,当雨水进入的速率大于排水孔18的排水速率时,收集桶17的重量缓缓增大,便可带动弹簧16向下延伸。
同时在收集桶17下移的过程中,拉绳15一端将擦拭件14沿着限位框13向一侧移动,便可借助雨水将太阳能板8表面的灰尘清理掉,避免灰尘粘附在太阳能板8表面,影响太阳能板8向蓄电池9内供电。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电力标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太阳能板8上设置擦拭件14,受到弹簧16拉动的收集桶17对雨水进行承接后下移,便可通过拉绳15带动擦拭件14向上移动,从而自动对太阳能板8表面进行清洁,避免太阳能板8表面粘附灰尘,影响太阳能板8对太阳能光的结构能力,导致供电不足,发光器件4无法闪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电力标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力标桩本体;
刻度槽,所述刻度槽开设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一侧的底部;
套环,所述套环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表面的顶部,所述套环外表面的四周均固定安装有发光器件;
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一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顶部的中间,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标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力标桩,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线,所述第一电线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柱且延伸至所述套环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标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标桩本体一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线感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电力标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电线,所述第二电线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柱且与所述光线感应器固定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力标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两侧的边缘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框,两个所述限位框之间且位于所述太阳能板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擦拭件,所述擦拭件一侧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拉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电力标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桶,所述拉绳的底端与所述收集桶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收集桶底部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
CN202222882126.9U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Active CN2192859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2126.9U CN219285908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82126.9U CN219285908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5908U true CN219285908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82126.9U Active CN219285908U (zh) 2022-10-31 2022-10-31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59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171B (zh) 露天煤矿排土场水位实时监测系统及其建立和使用方法
CN205259940U (zh) 一种四臂顶锚杆钻车
CN207550031U (zh) 排水车
CN101122138A (zh) 林田覆膜、电缆、光缆、管道多功能埋设机
JP2012031860A (ja) 洋上風力発電装置用接岸施設
CN106679735A (zh) 一种矿排土场多水种实时监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2665644A (zh) 一种防水淹水文信息自动化监控装置
CN219285908U (zh) 一种新型电力标桩
CN108945311B (zh) 一种滚塑浮标
CN113236358A (zh) 一种矿用自动排水机器人
CN210073237U (zh) 一种地下管线智能警示桩
CN209914555U (zh) 一种混凝土高陡边坡绿化结构
CN209432136U (zh) 一种电缆管道沉降指示装置
CN208818714U (zh) 一种室内缩尺寸类矩形盾构模型试验装置
CN106930753B (zh) 一种露天煤矿排土场水位实时监测系统及其建立和使用方法
CN103133255B (zh) 风筝水位提升装置、水力发电机及灌溉装置
CN102003141B (zh) 监控式步履钻探设备
CN213957363U (zh) 一种在线式地下水水质监测一体化装置
CN209470120U (zh) 一种具有探鱼功能的航标灯
CN110207657B (zh) 一种厚松散层开采岩层移动及地表沉陷检测装置
CN210027808U (zh) 一种水文水资源勘测浮标
CN210370742U (zh) 一种煤矿掘进工作面支护设备
CN106351693A (zh) 一种用于隧道的渗水引流装置及引流方法
CN212771865U (zh) 公路桥梁检测装置
CN205387717U (zh) 抬高式防洪基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