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5545U - 一种拼接屏背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拼接屏背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5545U
CN219285545U CN202223141584.3U CN202223141584U CN219285545U CN 219285545 U CN219285545 U CN 219285545U CN 202223141584 U CN202223141584 U CN 202223141584U CN 219285545 U CN219285545 U CN 2192855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rism
back plate
backplate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4158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雪松
顾国璋
章军
罗凌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ew Televisi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ew Televisi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ew Televisi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ew Television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4158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55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55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55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拼接屏背壳,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和反射片以及沿背板周沿朝背向背板一侧设置的边框组,在背板的内侧上设置有若干灯条以及若干个用于支撑扩散片的支撑柱,在反射片上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并用于供支撑柱穿过的穿孔,所述支撑柱包括连接于背板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由表面做横向拉丝处理的透明PMMA材质制成的棱柱,棱柱呈三角形并朝背向背板的一侧设置。通过透明PMMA材质的棱柱,使得棱柱具有高透明度,灯条在点亮后能够透过棱柱,且在棱柱的外表面上做横向拉丝处理,使得光线在透过棱柱是产生漫反射,避免光线集中折射在扩散片上而产生亮点而造成亮度不均,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灯条光线的影响,消除了点状或交叉状暗影。

Description

一种拼接屏背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拼接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接屏背壳。
背景技术
拼接屏属于商用显示设备,已经成为城市区域、特别是商业区域较为普遍的商显设备,是通过信息传输实现多媒体终端显示的信息播放设施。它的出现,为城市商业信息、公益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展示方式。
支撑柱是背壳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拼接屏中位于扩散片以及背壳之间以用于支撑扩散片。现有的直下式LED模组的拼接屏支撑柱主要使用不透明PC材料,具有机械强度较高的优点,而拼接屏中则是通过拼接屏的灯条模组进行调节拼接屏的显示亮度,而不透明的支撑柱在灯条模组点亮后,支撑柱的存在挡住了灯条模组的一部分光亮,且支撑柱因灯条模组的照射,会存在严重的暗影,这些暗影投射在扩散片上,影响了拼接屏的信息显示,因此需通过光学膜片等其他部件来改善以消除支撑柱带来的不利影响,但使用光学膜片来解决这一问题显然成本较高,增加了厂商的经济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拼接屏背壳以能够解决不透明支撑柱在灯条点亮后产生暗影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拼接屏背壳,所述拼接屏背壳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和反射片以及沿背板周沿朝背向背板一侧设置的边框组,在背板的内侧上设置有若干灯条以及若干个用于支撑扩散片的支撑柱,支撑柱在拼接屏的屏幕主体部分与背壳连接在一起后,用于对屏幕主体的扩散片进行支撑;在反射片上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并用于供支撑柱穿过的穿孔,所述支撑柱包括连接于背板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由表面做横向拉丝处理的透明PMMA材质制成的棱柱,所述棱柱呈等腰锐角三角形状并位于底座背向背板的一侧设置以在灯条点亮之后,透明的棱柱具有透光性,光亮经棱柱的漫反射穿过棱柱,避免遮挡光线,防止棱柱产生暗影而影响扩散片的正常使用;棱柱连接于背板一端至朝向背离背板一端渐窄设置,在保证基本支撑的前提下相对于其他三角形占用体积最小以减少棱柱对光线的影响。
各所述灯条平行并间隔分设在背板上,以使灯条的点亮后光线均匀分布,各支撑柱分设为两组并对称设置在背板上以匀称的对扩散片进行支撑。
各所述底座的两侧开设有定位通槽,在背板上设置有与各定位通槽相适配以用于对底座定位的定位凸起,所述穿孔上形成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缺口,定位凸起穿过缺口并插装于定位通槽内,以在安装支撑柱时,对支撑柱快速定位,使支撑柱始终位于既定位置。
所述底座粘接于背板以实现快速连接。
所述底座面向背板的一侧上朝背向背板的一侧内凹有粘接凹槽,所述粘接凹槽内设置有分别粘接于粘接凹槽内壁和背板的双面胶片,如此可将底座粘连于背板上。
所述底座的厚度等于反射片的厚度,在底座粘接于背板上后,底座背向背板的一侧面与反射片背向背板的一侧面在同一平面上以使底座不会凸出穿孔外而挡住光线。
各所述棱柱均通过一安装座连接于底座,所述安装座和底座均由硬质材质制成以保证支撑柱的机械强度。
所述安装座和底座均由白色PC材质制成,在保证基本的机械强度的同时且成本较低。
所述棱柱的两底角为82.8°,棱柱的顶角呈弧状且直径为2mm。
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透明PMMA材质的棱柱,使得棱柱具有高透明度,灯条在点亮后能够透过棱柱以避免在扩散片上投射产生的暗影,且在棱柱的外表面上做横向拉丝处理,使得光线在透过棱柱时产生漫反射,避免光线集中折射在扩散片上而产生亮点而造成亮度不均,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灯条光线的影响,消除了点状或交叉状暗影,且棱柱设置为等腰锐角三角形,能够在保证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减少棱柱的占用体积,从而进一步降低棱柱对光线的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的前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的爆炸图;
图5为图4所示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隐藏反射片后的前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背板-1;控制线-11;定位凸起-12;挂钩-13;把手-14;灯条-2;反射片-3;通孔-31;穿孔-32;边框组-4;支撑柱-5;底座-51;安装座-52;棱柱-53;双面胶片-54;定位通槽-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包括拼接屏背壳、屏幕主体以及小背包。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包括背板1、设于背板1上的灯条2、设于内板内侧的反射片3、设于背板1周沿的边框组4以及设置在背板1上的支撑柱5,边框组4的一侧与背板1连接,另一侧朝背向背板1的一侧延伸,支撑柱5用于在拼接屏组装好后对扩散片62进行支撑。
背板1为呈长方形的片状结构,背板1的周沿(即背板1的四条边)一体成型设置有朝背向背板1围设的内边框(图中未示出),所述内边框垂直于背板1设置。背板1具有两个面,背板1与内边框围设的腔体部分为背板1的内侧;背板1采用材质为0.7mm的黑色喷涂冷轧钢板,表面采用了大量加强筋设计,与市面上的常见背板1相比厚度降低了0.1~0.3mm,在降低了重量和成本的同时保证了背板1强度。在背板1背向内侧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四个用于将拼接屏挂在墙面上的挂钩13以及便于拿取背板1的把手14,挂钩13采用2.5mm厚钢板制成,挂钩13与背板1之间通过麦拉片进行连接,所述挂钩13也可替换成龙骨,用户可以选择直接在对应的安装柱上安装挂钩13,从而降低拼接屏整机重量和成本,也可以选择在安装柱上安装龙骨后再安装背板1,从而提高拼接屏整机的密闭性,方便满足不同客户需求,适应性强。在背板1上设置有一控制线11,背板1上开设有连通孔31,控制线11的一侧朝向背板1内侧延伸,控制线11的另一侧穿过连通孔31并朝背板1背向内侧的一侧面延伸。
灯条2设置为若干并均呈长条状,若干灯条2平行并间隔设置在背板1的内侧所在面上,灯条2通过螺栓固定于背板1上,控制线11与各灯条2电性连接。灯条设置为8条,8条灯条间隔分布,每一条灯条上具有8个LED的灯珠。在当拼接屏组装好后,控制线11连接拼接屏的电源以向灯条2供电,在需要使用拼接屏时点亮灯条2的灯珠,灯珠点亮后发出白光,白光经过扩散片62变成均匀的白光照射在屏幕主体上形成背光。
反射片3设置在背板1的内侧所在面上,灯条2位于反射片3与背板1之间,在灯条2被点亮之后,反射片3提供LCD(LCD,液晶显示器)背光回收,增加轴上亮度,透射更多的光,用于提高光的使用效率。对应将灯条2与背板1进行连接的螺栓,在反射片3上开设有若干个与螺栓相适配以用于供螺栓穿过的通孔31,且在反射片3上开设有与支撑柱5相适配以用于供支撑柱5穿过的穿孔32,所述穿孔32呈矩形。
边框组4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在内边框上的中框和外框,中框和外框均与内边框重叠设置。中框采用塑胶制成,材质为白色PS(PS:聚苯乙烯,一种塑料)。外框采用0.3mm厚的201不锈钢制成,且外框的表面做黑色电泳处理,相对于其他涂层降低大气污染和环境损坏,且附着力强,保持拼接屏整体美观。
支撑柱5设置为若干,若干个支撑柱5分设为两组,两组支撑柱5对称设置在背板1上,当拼接屏整个组装好之后,支撑柱5从扩散片的中轴线两侧进行支撑,由于支撑柱5对称分布的,因此,扩散片的中轴线两侧相对被均匀支撑。
各支撑柱5均包括连接于背板1的底座51、连接于底座51的安装座52以及连接于安装座52的棱柱53,棱柱53通过安装座52连接于底座51上,棱柱53用于对拼接屏的扩散片进行支撑。底座51呈矩形片状结构,底座51平行于反射片3布置。在底座51面向背板1的一侧面上开设有粘接凹槽,粘接凹槽沿面向背板1一侧朝向背离背板1一侧内凹形成,在粘接凹槽内粘贴有双面胶片54,双面胶片54具有两个粘贴面,其中一个粘贴面粘贴于粘接凹槽内壁以位于粘接凹槽内,另一个粘贴面粘接于背板1上,从而通过粘接的方式将支撑柱5连接于背板1,双面胶片54的厚度大于粘接凹槽的深度,实现支撑柱5与背板1之间的快速安装,且操作简单。双面胶片54采用3M耐热胶,经久耐用。
在底座51的其中一不相邻的两侧上对称开设有定位通槽55,所述定位通槽55呈“U”字型,定位通槽55沿垂直于背板1的方向水平贯通,且两定位通槽55相背离的一侧敞口设置,对应的,在背板1上设置有与支撑柱5的两定位通槽55相适配的定位凸起12,定位凸起12与定位通槽55插装配合。在反射片3的穿孔32上开设有用于供定位凸起12穿过的缺口,缺口与定位凸起12相适配以供定位凸起12穿过;定位凸起12呈圆柱状并垂直于背板1设置;定位凸起12轴向方向上的长度等于反射片3的厚度与底座51的厚度之和。底座51采用硬质材质制成,保证底座51与背板1连接的刚性,作为优选的,底座51采用白色PC材质(PC材质:指聚碳酸酯,一种塑料)制成,PC材质是一种具有强韧的热塑性树脂,耐热、抗冲击,对于仅用于支撑扩散片而言,刚性完全足够用于支撑扩散片,且成本较低。底座51的厚度与反射片3的厚度相同,如此,底座51不会穿出反射片3,便不会遮挡光线。安装时,首先将双面胶片54上的膜撕掉,随后将支撑柱5的底座51上的两定位通槽55对准适配的定位凸起12后,沿垂直于背板1的方向向背板1推动底座51,推动过程中,定位凸起12逐渐插入定位通槽55内,直至底座51抵住背板1,双面胶片54粘接在背板1上以完成支撑柱5与背板1之间的安装。
安装座52呈长方体状,安装座52上其中一相背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于底座51和棱柱53以将底座51和棱柱53进行连接,也可去掉安装座52,将棱柱53直接安装于底座51上,且效果不变。安装座52同底座51的材质相同均由硬质材质制成,优选采用白色PC材质制成,保证棱柱53与底座51之间连接的机械强度,而安装座52的厚度(即安装座52背向底座51至面向底座51方向上的距离)在5mm以内,在保证棱柱53与底座51之间能够进行连接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安装座52对光线的影响,由于安装度的厚度较小,不会对光线造成较大干扰。
棱柱53呈三角形状,优选呈等腰锐角三角形,相对于其他三角形在同一高度的前提下来说,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体积均比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体积要小,如此,进一步降低棱柱53能够影响的光照,减少照射于棱柱53上的光线。等腰三角状能够使得棱柱53在支撑扩散片时力的作用分散均匀,且三角形比较稳定,如此可使棱柱53形成较为稳定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棱柱53采用透明PMMA材质(PMMA材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料,一种透明塑料)制成,PMMA材质是透明性最好的塑料之一,灯光能够从中透过,防止光线照射在棱柱53上而在扩散片上产生暗影。优选的,在棱柱53的表面做横向平压式拉丝处理,拉丝的间距为0.12mm,防止透明的棱柱53在光线穿过后在扩散片上折射出亮点。棱柱53的两底角的角度为82.8°,棱柱53的顶角做倒角处理以呈弧状成为圆角,所述圆角的直径为2mm。当灯条2点亮后,光线穿过透明材质的棱柱53时因棱柱53表面为横向拉丝处理,产生漫反射,从而避免光线集中折射在扩散片上产生亮点,从而避免亮度不均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拼接屏背壳及拼接屏与现有技术相比,透过使用透明且表面做横向拉丝处理的棱柱53,使得灯条2被点亮之后,光线穿过棱柱53而产生漫反射,从而防止棱柱53在扩散片上产生暗影,以节省需另行使用光学膜片而产生多余的成本。

Claims (8)

1.一种拼接屏背壳,包括依次设置的背板和反射片以及沿背板周沿朝背向背板一侧设置的边框组,在背板的内侧上设置有有若干灯条以及若干个用于支撑扩散片的支撑柱,在反射片上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并用于供支撑柱穿过的穿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连接于背板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并由表面做横向拉丝处理的透明PMMA材质制成的棱柱,所述棱柱呈等腰锐角三角形状并位于底座背向背板的一侧,且棱柱连接于背板一端至朝向背离背板一端渐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接屏背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底座的两侧开设有定位通槽,在背板上设置有与各定位通槽相适配以用于对底座定位的定位凸起,所述穿孔上形成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缺口,定位凸起穿过缺口并插装于定位通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拼接屏背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粘接于背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拼接屏背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面向背板的一侧上朝背向背板的一侧内凹有粘接凹槽,所述粘接凹槽内设置有分别粘接于粘接凹槽内壁和背板的双面胶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拼接屏背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厚度等于反射片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拼接屏背壳,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棱柱均通过一安装座连接于底座,所述安装座和底座均由硬质材质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拼接屏背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和底座均由白色PC材质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拼接屏背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棱柱的两底角为82.8°,棱柱的顶角呈弧状且直径为2mm。
CN202223141584.3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拼接屏背壳 Active CN2192855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1584.3U CN21928554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拼接屏背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41584.3U CN21928554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拼接屏背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5545U true CN219285545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41584.3U Active CN219285545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拼接屏背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55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7073B2 (en) Backlight unit with a plurality of lamps each including an LED chip with a protecting lens therefor and a semi-transparent material and reflecting substance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ens
TW569045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composite optical element
US20030063234A1 (en) Surface lighting device
JP200619645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レンズ
CN210514884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2068353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拼接屏
CN113514983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19285545U (zh) 一种拼接屏背壳
JP2007103181A (ja)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器
CN216817125U (zh) 一种直下式miniLED显示模组
CN219738455U (zh) 一种拼接屏
KR20000055799A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시스템
KR10083412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5340615U (zh) Led背光模组
CN221926705U (zh) 一种微型曲面反射导光板
KR20040073756A (ko) 광섬유 도광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니트
CN210072129U (zh) 一种学校用led导光板
CN116088222B (zh) 背光源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21884081U (zh) 直下式背光结构
CN220647994U (zh) 一种具有角度变色的照明灯具组件
CN217482579U (zh) 一种护眼灯具
CN216526637U (zh) 一种新型显示器结构
CN114078398B (zh) 拼接屏和显示装置
CN219085174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组件
CN211086871U (zh) 一种主动反射型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