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3406U - 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83406U CN219283406U CN202223400501.8U CN202223400501U CN219283406U CN 219283406 U CN219283406 U CN 219283406U CN 202223400501 U CN202223400501 U CN 202223400501U CN 219283406 U CN219283406 U CN 2192834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assembly
- infrared heating
- assembly
-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 infrar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6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加热结构包括红外加热组件、电磁加热组件以及连接结构,电磁加热组件设置在红外加热件的下侧,连接结构将红外加热件和电磁加热件连接,其中,红外加热组件和/或电磁加热组件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用以安装至烹饪器具的壳体,通过连接结构先将红外加热组件与电磁加热组件组装在一起,再将组装后的红外加热组件与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烹饪器具的壳体,如此,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以将红外加热组件与电磁加热组件组装成一个组合件,以便将红外加热组件与电磁加热组件同时安装于烹饪器具的壳体,既能够减少安装的零部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又方便组装,节省装配时间,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与红外加热装置的烹饪器具中,电磁加热装置使用电磁加热,红外加热装置使用红外加热,由于红外加热装置是通过自身发热丝发热,热量需透过灶面板后再传递给锅具,而电磁加热装置是通常高频交变磁场穿透灶面板后作用在锅具底部,由锅具底部自身产生热量,因此,红外加热装置需要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的上方,紧贴灶面板下方,而电磁加热装置则设置在红外加热装置的下方,且要尽量与灶面板保持相同的距离,以便保持电控参数稳定在设计范围内。为此,红外加热装置与电磁加热装置一般设置有各自的安装固定结构,以保证两者的安装效果满足各自的要求。但红外加热装置与电磁加热装置分别组装时,会存在穿线干涉问题,需要借助工装或工具来进行组装,装配工序复杂,装配工时较多,同时所需的零部件也较多,导致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旨在解决红外加热装置与电磁加热装置分别组装时存在工序复杂且耗时较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热结构,包括:
红外加热组件;
电磁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侧;以及,
连接结构,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安装至烹饪器具的壳体。
可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上侧的红外加热件;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电磁加热线圈;
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套合设置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上,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为多个,且沿着所述红外加热组件或者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周向布设。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周侧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凸部;
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周侧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凸部;
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凸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凸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凸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凸部其中之一设置连接柱,另一设置与所述连接柱套接的套接槽;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套接槽。
可选地,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其中: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和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之间;或者,
所述弹性件用以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之间;或者,
所述弹性件用以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之间。
可选地,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上侧的红外加热件;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电磁加热线圈;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其中之一设置有连接柱,另一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套接的套接槽;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套接槽;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套接槽与所述连接柱的自由端之间。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者硅胶柱。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壳体;以及,
上述的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底座;以及,
上盖,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其中,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底座或者所述上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上方设置有灶面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贴接于所述灶面板,以便通过灶面板加热锅具,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侧,既不影响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加热,又能够加热所述加热结构上方的锅具,同时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连接,以便先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组装在一起,再将组装后的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电磁加热组件安装于烹饪器具的壳体,如此,通过设置所述连接结构,以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组装成一个组合件,以便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同时安装于烹饪器具的壳体,既能够减少安装的零部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又方便组装,节省装配时间,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加热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加热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加热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加热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加热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沿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加热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加热结构 | 34 | 第二安装凸部 |
1 | 红外加热组件 | 35 | 连接柱 |
11 | 第一安装座 | 36 | 套接槽 |
12 | 红外加热件 | 4 | 弹性件 |
2 | 电磁加热组件 | 5 | 固定螺钉 |
21 | 第二安装座 | 1000 | 烹饪器具 |
22 | 电磁加热线圈 | 6 | 壳体 |
3 | 连接结构 | 61 | 上盖 |
31 | 第一连接柱 | 62 | 底座 |
32 | 第二连接柱 | 7 | 灶面板 |
33 | 第一安装凸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目前在设置有电磁加热装置与红外加热装置的烹饪器具1000中,电磁加热装置使用电磁加热,红外加热装置使用红外加热,由于红外加热装置是通过自身发热丝发热,热量需透过灶面板7后再传递给锅具,而电磁加热装置是通常高频交变磁场穿透灶面板7后作用在锅具底部,由锅具底部自身产生热量,因此,红外加热装置需要设置在电磁加热装置的上方,紧贴灶面板7下方,而电磁加热装置则设置在红外加热装置的下方,且要尽量与灶面板7保持相同的距离,以便保持电控参数稳定在设计范围内。为此,红外加热装置与电磁加热装置一般设置有各自的安装固定结构,以保证两者的安装效果满足各自的要求。但红外加热装置与电磁加热装置分别组装时,会存在穿线干涉问题,需要借助工装或工具来进行组装,装配工序复杂,装配工时较多,同时装配所需的零部件也较多,导致成本较高。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结构100,旨在解决红外加热装置与电磁加热装置分别组装时存在工序复杂且耗时较多的问题。其中,图1至图10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结构10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加热结构100包括红外加热组件1、电磁加热组件2以及连接结构3,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的下侧,所述连接结构3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连接,其中,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和/或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安装至烹饪器具1000的壳体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的上方设置有灶面板7,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贴接于所述灶面板7,以便通过灶面板7加热锅具,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的下侧,既不影响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的加热,又能够加热所述加热结构100上方的锅具,同时通所述连接结构3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连接,以便先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组装在一起,再将组装后的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电磁加热组件2安装于烹饪器具1000的壳体6,如此,通过设置所述连接结构3,以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组装成一个组合件,以便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同时安装于烹饪器具1000的壳体6,既能够减少安装的零部件,有利于降低成本,又方便组装,节省装配时间,有助于提升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包括第一安装座1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的上侧的红外加热件12,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包括第二安装座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21上的电磁加热线圈22,所述连接结构3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1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21设置,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1承载所述红外加热件12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一方面方便设置所述连接结构3,以便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连接,另一方面能够将所述红外加热件12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隔离,避免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接触,防止将所述红外加热件12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
为了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相互套合设置的第一连接柱31和第二连接柱32,所述第一连接柱31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上,所述第二连接柱32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上,如此,通过相互套合的所述第一连接柱31与所述第二连接柱32,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柱31与所述第二连接柱32能够嵌套安装,以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组装成一个组合件,连接迅速,装卸方便。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安装于烹饪器具1000的壳体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柱31或者所述第二连接柱32设置有第一过孔,所述壳体6设有第二过孔,所述加热结构100包括固定螺钉5,所述固定螺钉5穿过所述第一过孔后螺纹锁紧于所述第二过孔,以使所述固定螺钉5能够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同时固定于所述壳体6,同时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既能够将所述固定螺钉5能够隐藏在所述第一连接柱31与所述第二连接柱32内,又方便所述固定螺钉5穿设,有利于所述固定螺钉5安装。
所述连接结构3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图4和图5,所述连接结构3设置为多个,且沿着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或者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周向布设,如此,通过设置多个所述连接结构3,以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不同位置同时连接,有助于加强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的连接。
所述连接结构3的设置位置有多种,所述连接结构3可以是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中部,所述连接结构3也可以是设置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周缘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但由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中部通常会设置温度传感器等元件,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11的周侧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凸部33,所述第二安装座21的周侧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凸部34,所述连接结构3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凸部33和所述第二安装凸部34设置,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凸部33与所述第二安装凸部34,使得所述连接结构3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周缘连接,以使所述连接结构3避开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中部,避免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中部的元件干涉。
进一步地,为了将所述第一安装凸部33与所述第二安装凸部3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凸部33和所述第二安装凸部34其中之一设置连接柱35,另一设置与所述连接柱35套接的套接槽36,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所述连接柱35和所述套接槽36,如此,通过设置相互套接的套接槽36与所述连接柱35,以便所述第一安装凸部33与所述第二安装凸部34连接,从而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组装成一个组合件。
由于所述加热结构100在长时间使用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灶面板7可能会发生热变形,使得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灶面板7之间存在间隙,导致所述红外加热件12不能贴紧灶面板7,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5和图10,所述加热结构100还包括弹性件4,通过设置弹性件4,以驱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向上活动,以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弹性压持于灶面板7,以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紧贴灶面板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4的设置位置有多种,具体地,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和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之间,如此,通过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和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之间的所述弹性件4,驱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朝远离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紧贴灶面板7;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弹性件4用以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下侧与所述壳体6之间,如此,通过设置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下侧和所述壳体6之间,以驱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向上运动,以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紧贴灶面板7;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弹性件4用以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的下侧与所述壳体6之间,如此,所述弹性件4直接设置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的下侧和所述壳体6之间,以驱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向上运动,以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紧贴灶面板7。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弹性件4有多种,所述弹性件4可以是弹簧,也可以是弹性柱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包括弹簧或者硅胶柱,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所述弹性件4还包括设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之间的硅胶盘,通过设置所述硅胶盘,以使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向上紧贴灶面板7。为了便于将所述硅胶盘安装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盘包括盘本体以及设于所述盘本体周缘的卡凸,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卡凸设置,以供所述卡凸安装,通过相互配合的卡槽与卡凸,以将所述硅胶盘快速定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以便所述硅胶盘安装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进一步地,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凸对应设置为定位组,所述定位组设置多个,多个所述定位组沿所述硅胶盘的周向间隔设置。
为了便于驱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向上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包括第一安装座1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的上侧的红外加热件12,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包括第二安装座2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21上的电磁加热线圈22,所述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1之间,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1承载所述红外加热件12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一方面方便设置所述弹性件4,以便驱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向上紧贴灶面板7,另一方面能够将所述红外加热件12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隔离,避免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接触,防止将所述红外加热件12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2。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设置所述弹性件4,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安装座1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21其中之一设置有连接柱35,另一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35套接的套接槽36,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所述连接柱35和所述套接槽36,所述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套接槽36与所述连接柱35的自由端之间,如此,通过设置相互套接的套接槽36与所述连接柱35,既便于将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所述第二安装座21连接,又方便将弹性件4设置在所述套接槽36与所述连接柱35的自由端之间,以驱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向上贴近灶面板7。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器具1000,请参阅图11,所述烹饪器具1000包括壳体6以及上述的加热结构100,所述加热结构100设于所述壳体6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烹饪器具1000中的加热结构100的结构可参照上述加热结构10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0中使用了上述加热结构100,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1000的实施例包括上述加热结构10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壳体6,所述壳体6包括底座62以及上盖61,所述上盖61设于所述底座62的上方,其中,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底座62或者所述上盖61,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至图10,所述底座62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设有相互贯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烹饪器具1000还包括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后螺纹锁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一安装孔,如此,以便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安装于所述底座6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安装孔的设置位置有多种,所述第一安装孔可以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3,也可以设置所述连接结构3外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连接结构3,以便利用所述连接结构3进行安装,避免额外增加安装结构进行安装,有助于精简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的结构。
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通常固定于所述底座62,但由于所述底座62布置的结构较多,例如散热结构或者电路板组件等,导致所述底座62的布设空间紧张,为此,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上盖61设置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设有相互贯通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烹饪器具1000还包括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后螺纹锁紧于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安装部包括所述第二安装孔,如此,以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固定于所述上盖61,以免与设置在所述底座62的结构干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与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可以是同时安装于所述底座62,也可以是同时安装于所述上盖61,还可以是所述红外加热组件1安装于所述上盖61,所述电磁加热组件2安装于所述底座62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红外加热组件;
电磁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侧;以及,
连接结构,将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和/或所述电磁加热组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以安装至烹饪器具的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上侧的红外加热件;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电磁加热线圈;
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套合设置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上,所述第二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设置为多个,且沿着所述红外加热组件或者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周向布设。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周侧部设置有第一安装凸部;
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周侧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凸部;
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凸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凸部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凸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凸部其中之一设置连接柱,另一设置与所述连接柱套接的套接槽;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套接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结构还包括弹性件,其中: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和所述红外加热组件之间;或者,
所述弹性件用以设置在所述电磁加热组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之间;或者,
所述弹性件用以设置在所述红外加热组件的下侧与所述壳体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上侧的红外加热件;
所述电磁加热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的电磁加热线圈;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其中之一设置有连接柱,另一设置有与所述连接柱套接的套接槽;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所述连接柱和所述套接槽;
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套接槽与所述连接柱的自由端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或者硅胶柱。
1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加热结构,设于所述壳体内。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底座;以及,
上盖,设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其中,所述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底座或者所述上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00501.8U CN219283406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400501.8U CN219283406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83406U true CN219283406U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934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400501.8U Active CN219283406U (zh) | 2022-12-15 | 2022-12-15 | 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83406U (zh) |
-
2022
- 2022-12-15 CN CN202223400501.8U patent/CN2192834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03202B2 (en) | Induction cooking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ame | |
EP2016338B1 (en) | Cooktop | |
CN219283406U (zh) | 加热结构及烹饪器具 | |
KR100595280B1 (ko) | 전기 레인지의 인덕션 히터 어셈블리 결합구조 | |
KR20190002522U (ko) | 인덕션 전기 레인지 | |
CN219433339U (zh) | 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
EP3996470A1 (en) | Induction cooking apparatus with heatsink | |
CN106642233B (zh) | 一种电磁灶 | |
CN212912809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0951418U (zh) | 电磁炉 | |
CN215457239U (zh) | 外锅组件及烹饪器具 | |
CN218074019U (zh) | 电暖桌及其桌板 | |
CN216114194U (zh) | 用于内部保护的辐热炉安装结构 | |
CN219103068U (zh) | 加热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12537933U (zh) | 一种具有称重功能的电热炉 | |
CN216079921U (zh) | 电灶台组件及烹饪装置 | |
CN219756448U (zh) | 加热组件、加热装置和烹饪器具 | |
CN214092466U (zh) | 一种风扇安装机构及烹饪器具 | |
CN211128267U (zh) | 一种电磁炉零盲区加热线圈盘结构 | |
CN210511805U (zh) | 电磁炉 | |
CN217546341U (zh) | 一种电磁加热单元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9797291U (zh) | 测温组件和烹饪设备 | |
CN216020468U (zh) | 一种电压力锅和发热盘的组合电热锅 | |
CN210989770U (zh) | 发热盘和烹饪器具 | |
CN217693754U (zh) | 电磁加热单元和电磁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