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1819U -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1819U
CN219281819U CN202320630337.5U CN202320630337U CN219281819U CN 219281819 U CN219281819 U CN 219281819U CN 202320630337 U CN202320630337 U CN 202320630337U CN 219281819 U CN219281819 U CN 219281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engine
cooling system
liquid
forc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03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峰
胡超
鲍必强
陈小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os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mos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os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mos Flui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03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1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1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1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属于特种车辆散热系统技术领域。它包括与发动机相连的第一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系统,该第二冷却系统串联于发动机和第一冷却系统之间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的出液口和第二冷却系统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冷却液增压机构。与第一冷却系统和发动机串联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第二冷却系统可以辅助第一冷却系统对吸收有发动机热量的冷却液进行散热,设置冷却液增压机构能将从第一冷却系统的出液口输出的冷却液增压后输向第二冷却系统,以防止冷却水由于压力不足出现流速变慢甚至不循环现象,导致发动机热量无法排除。

Description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种车辆散热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应急产业的发展,各类应急抢险车、应急救险车成为灾害处置装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灾害处置过程中,特别是消防灭火、消防排烟、应急排涝作业,以发动机取力方式向车载专用设备提供动力的抢险车、救险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应急抢险救援作业成功如否的关键。而影响抢险车、救险车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专用车发动机在长时间、高强度下驻车取力作业时的散热能力,由于作业时车辆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抢险车、救险车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散发,会对车辆本身和救援效果产生非常大的损害,因此,对于各类抢险车、救险车发动机作业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的管理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抢险车、救险车的作业动力是通过汽车取力的方式获得的,即通过在车辆传动系统上安装取力器将车辆发动机的动力通过取力器取出,再通过液压传动或机械传动方式将动力传输给专用车的作业单元。这样的好处是不需要在车辆上额外安装动力设备,即减少了成本,又节省了车辆的使用空间。抢险车、救险车在应急抢险作业过程中,为了对专用车发动机散热系统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冷却,生产厂家往往通过在专用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上外接一个风扇式散热器作为第二冷却系统,可大大加强发动机的散热效果,确保车辆在静止状态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尽管给发动机冷却系统外接第二冷却系统,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专用车发动机自带水泵的工作压力是按照其原始设计参数来设定的,在发动机散热系统上加装一个风扇式冷却器后,冷却器内部复杂的水管结构会对发动机水泵的有效压力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得循环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大大降低,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冷却效果;2.当专用车停止作业,驾驶人员在车内需要使用空调时,此时车辆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水泵在怠速状态下的工作压力大大降低,但由于发动机冷却系统外接了第二冷却系统,循环水自始至终都要通过第二冷却系统才可回到第一冷却系统,实现冷却水的大循环,在此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循环水由于压力不足导致不循环现象,导致发动机热量无法排除,空调无法使用;3.由于专用车大多数是处于静止状态下取力工作,即使发动机的双冷却系统能够确保发动机冷却器的水温保持在合理温度,也无法避免专用车在静止状态下工作时,由于缺乏像汽车行驶时所获得的外部空气对发动机系统的高速、强制性冷却效果,从而导致发动机表面及发动机附件,如涡轮等的温度极高,如果热量不能够及时排除,很容易对发动机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时会产生汽车的燃烧。
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抢险车用外接冷却系统及抢险车[申请号:202222494757.3],包括与发动机冷却器或液压系统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抢险车的车厢外侧具有散热口朝外设置的风冷散热器,所述风冷散热器通过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发动机冷却器或所述液压系统连通,风冷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安装架设于抢险车的车厢外侧;
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设置外接冷却系统以辅助发动机冷却器进行散热,但是,其仍存在冷却液流速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包括与发动机相连的第一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二冷却系统,该第二冷却系统串联于发动机和第一冷却系统之间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的出液口和第二冷却系统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冷却液增压机构,还包括用于为发动机强制散热的第三冷却系统。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管和第一出液管与第二冷却系统的出液口和发动机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发动机的出液口通过第二出液管和冷却液增压机构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增压机构通过第二进液管和第二冷却系统的进液口相连。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冷却液循环回路由第一冷却系统、第一出液管、发动机、第二出液管、冷却液增压机构、第二进液管、第二冷却系统和第一进液管组成。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冷却液增压机构包括增压水泵。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器。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第二冷却系统包括风冷散热器,所述的风冷散热器由翅片管和散热风扇组成。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还包括车体,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设置于车体的发动机舱内,所述的第二冷却系统设置于车体的车厢外侧,且第二冷却系统内的风冷散热器的出风口朝向远离车厢一侧;
所述的第三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扇。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扇,所述的冷却风扇设于第一冷却系统远离发动机一侧且朝向第一冷却系统。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扇,所述的冷却风扇设于引擎盖上且朝向发动机,所述的引擎盖上还设有与冷却风扇对应的冷风进口。
在上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中,所述的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两台冷却风扇,其中,至少一台冷却风扇设于第一冷却系统远离发动机一侧且朝向第一冷却系统,至少一台冷却风扇设于引擎盖上且朝向发动机,所述的引擎盖上还设有与冷却风扇对应的冷风进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与第一冷却系统和发动机串联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第二冷却系统可以辅助第一冷却系统对吸收有发动机热量的冷却液进行散热,设置冷却液增压机构能将从第一冷却系统的出液口输出的冷却液增压后输向第二冷却系统,以防止冷却水由于压力不足出现流速变慢甚至不循环现象,导致发动机热量无法排除。
2、专用车大多数是处于静止状态下取力工作和/或使用车载空调时,通过冷却液增压机构能够增加冷却液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流速,以确保车辆能进行有效散热。
3、风冷散热器的出风口朝向远离车厢一侧能够避免换热后的热空气灌入到车厢或第二冷却系统中,杜绝第二冷却系统在散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流对车辆和车载设备的二次加热,确保车载救援设备稳定运行,解决车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大功率输出状态下所产生的巨大热量问题。
4、冷却风扇能够确保专用车在长时间驻车取力工作时可通过吸空气的方式对发动机外表及第一冷却系统进行强制冷却。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冷却液循环回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发动机1、第一冷却系统2、第二冷却系统3、冷却液增压机构4、第一进液管5、第一出液管6、第二出液管7、第二进液管8、增压水泵9、发动机冷却器10、风冷散热器11、翅片管12、散热风扇13、车体14、冷却风扇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3所示,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包括与发动机1相连的第一冷却系统2,还包括第二冷却系统3,该第二冷却系统3串联于发动机1和第一冷却系统2之间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2的出液口和第二冷却系统3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冷却液增压机构4,还包括用于为发动机1强制散热的第三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中,与第一冷却系统2和发动机串联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的第二冷却系统3可以辅助第一冷却系统对吸收有发动机热量的冷却液进行散热,设置冷却液增压机构4能将从第一冷却系统2的出液口输出的冷却液增压后输向第二冷却系统,以防止冷却水由于压力不足出现流速变慢甚至不循环现象,导致发动机热量无法排除,第三冷却系统能够为发动机1强制散热。
具体地说,还包括冷却水箱,第一冷却系统和第二冷却系统能够对冷却水进行散热,该冷却水箱为发动机自带或设置于发动机舱内,冷却水箱串联于冷却液循环回路内。
具体地说,第一冷却系统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管5和第一出液管6与第二冷却系统3的出液口和发动机1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发动机1的出液口通过第二出液管7和冷却液增压机构4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增压机构4通过第二进液管8和第二冷却系统3的进液口相连,冷却液循环回路由第一冷却系统2、第一出液管6、发动机1、第二出液管7、冷却液增压机构4、第二进液管8、第二冷却系统3和第一进液管5组成。专用车大多数是处于静止状态下取力工作和/或使用车载空调时,通过冷却液增压机构4能够增加冷却液循环回路内的冷却液流速,以确保车辆能进行有效散热。
具体地说,冷却液增压机构4包括增压水泵9。
由于第一冷却系统中自带有循环水泵,此为现有技术的常规设置,因此在本申请中未具体说明,综上,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可以将第一冷却系统中的循环水泵更换为同流量但压力更高的高压循环水泵,也能够实现冷却液增压机构的作用,因此在本方案中,可以单独更换高压循环水泵、单独设置增压水泵9或同时更换高压水泵和设置增压水泵。
具体地说,第一冷却系统2包括发动机冷却器10。
优选地,结合图3所示,第二冷却系统3包括风冷散热器1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11由翅片管12和散热风扇13组成。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车体14,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2设置于车体14的发动机舱内,所述的第二冷却系统3设置于车体14的车厢外侧,且第二冷却系统3内的风冷散热器11的出风口朝向远离车厢一侧;第三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扇15。风冷散热器11的出风口朝向远离车厢一侧能够避免换热后的热空气灌入到车厢或第二冷却系统中,杜绝第二冷却系统在散热过程中产生的热气流对车辆和车载设备的二次加热,确保车载救援设备稳定运行,解决车体发动机在高速运转、大功率输出状态下所产生的巨大热量问题。
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2所示,还包括用于安装风冷散热器的散热器安装架,散热器安装架能为风冷散热器提供安装和支撑的平台,一方面,散热器安装架可以有效避免风冷散热器从车体的车厢上脱离,影响风冷散热器的正常工作,另一方面,散热器安装架可以避免风冷散热器直接安装在车体的车厢外侧壁上,为风冷散热器内部的散热风扇提供冷气流进入的间隙,外部冷气流沿着车厢外侧壁与风冷散热器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风冷散热器内部,然后从风冷散热器内部向外排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人员可以将散热器安装架安装到车厢的顶部或外侧壁上,从而将风冷散热器安装到车体的车厢顶部或外侧壁,车厢内部省去了散热器和管路的安装空间要求,专用车货厢内部空间可以存放更多其他的设备和物料,提高车体的承载能力。
优选地,第三冷却系统还包括风扇固定架和汽车电瓶,冷风风扇通过风扇固定架固定在发动机舱内,并利用汽车电瓶进行为其供电。
优选地,结合图1-图3所示,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所述的冷却风扇15设于第一冷却系统2远离发动机1一侧且朝向第一冷却系统2。冷却风扇15能够确保专用车在长时间驻车取力工作时可通过吸空气的方式对发动机外表及第一冷却系统进行强制冷却。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所述的冷却风扇15设于引擎盖上且朝向发动机1,所述的引擎盖上还设有与冷却风扇15对应的冷风进口。冷却风扇15能够确保专用车在长时间驻车取力工作时可通过吸空气的方式对发动机外表及第一冷却系统进行强制冷却。
实施例三
实施例三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两台冷却风扇15,其中,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设于第一冷却系统2远离发动机1一侧且朝向第一冷却系统2,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设于引擎盖上且朝向发动机1,所述的引擎盖上还设有与冷却风扇15对应的冷风进口。冷却风扇15能够确保专用车在长时间驻车取力工作时可通过吸空气的方式对发动机外表及第一冷却系统进行强制冷却。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发动机1、第一冷却系统2、第二冷却系统3、冷却液增压机构4、第一进液管5、第一出液管6、第二出液管7、第二进液管8、增压水泵9、发动机冷却器10、风冷散热器11、翅片管12、散热风扇13、车体14、冷却风扇15等,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包括与发动机(1)相连的第一冷却系统(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冷却系统(3),该第二冷却系统(3)串联于发动机(1)和第一冷却系统(2)之间并形成冷却液循环回路,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2)的出液口和第二冷却系统(3)的进液口之间还设有冷却液增压机构(4),还包括用于为发动机(1)强制散热的第三冷却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2)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通过第一进液管(5)和第一出液管(6)与第二冷却系统(3)的出液口和发动机(1)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发动机(1)的出液口通过第二出液管(7)和冷却液增压机构(4)的进液口相连,所述的冷却液增压机构(4)通过第二进液管(8)和第二冷却系统(3)的进液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循环回路由第一冷却系统(2)、第一出液管(6)、发动机(1)、第二出液管(7)、冷却液增压机构(4)、第二进液管(8)、第二冷却系统(3)和第一进液管(5)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液增压机构(4)包括增压水泵(9)。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2)包括发动机冷却器(10)。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冷却系统(3)包括风冷散热器(11),所述的风冷散热器(11)由翅片管(12)和散热风扇(13)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体(14),所述的第一冷却系统(2)设置于车体(14)的发动机舱内,所述的第二冷却系统(3)设置于车体(14)的车厢外侧,且第二冷却系统(3)内的风冷散热器(11)的出风口朝向远离车厢一侧;
所述的第三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扇(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所述的冷却风扇(15)设于第一冷却系统(2)远离发动机(1)一侧且朝向第一冷却系统(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所述的冷却风扇(15)设于引擎盖上且朝向发动机(1),所述的引擎盖上还设有与冷却风扇(15)对应的冷风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舱内还设有至少两台冷却风扇(15),其中,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设于第一冷却系统(2)远离发动机(1)一侧且朝向第一冷却系统(2),至少一台冷却风扇(15)设于引擎盖上且朝向发动机(1),所述的引擎盖上还设有与冷却风扇(15)对应的冷风进口。
CN202320630337.5U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Active CN219281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337.5U CN219281819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0337.5U CN219281819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1819U true CN219281819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07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0337.5U Active CN219281819U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1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19272U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所应用的汽车
CN219281819U (zh) 一种强制性发动机冷却散热系统
CN208393111U (zh) 车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的散热装置
CN107466193B (zh) 用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桩的导热油散热系统
CN202106838U (zh) 发动机散热器顶置式城市客车
CN109572387A (zh) 汽车及冷却系统
CN21468910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液冷装置
CN212642889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汽车
CN210390758U (zh) 全地形车
CN210985383U (zh) 一种车载静音电站的冷却系统
CN22166892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板
CN21552780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换式电池包
CN204827641U (zh) 车架式发动机散热系统
CN215890178U (zh) 一种校车用智能温控散热系统及校车
CN218966670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冷却模块及车辆
CN215475368U (zh) 一种车架及纯电动自卸车
CN217320032U (zh) 一种电动平板车电机冷却系统
CN218717091U (zh) 一种汽车用发动机主辅冷却系统
CN115056628B (zh) 一种混动车型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CN221023182U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21508905U (zh) 一种直流电源机箱
CN217681948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水冷排气管
CN220076081U (zh) 一种工程车辆复合热管理机组
CN218839180U (zh) 液冷系统和车辆
CN213365443U (zh) 一种立体流道冷却机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