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80962U -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80962U
CN219280962U CN202223139096.9U CN202223139096U CN219280962U CN 219280962 U CN219280962 U CN 219280962U CN 202223139096 U CN202223139096 U CN 202223139096U CN 219280962 U CN219280962 U CN 219280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absorbing
absorber
fixing member
sound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13909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岩岩
曹天龙
黄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Lie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Lie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Liex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Liex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13909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80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80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80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该吸声体包括壳体及至少一层吸声体,壳体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孔,壳体包括依次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凹型结构,至少两层吸声层嵌设于壳体所形成的凹型结构内,至少两层吸声层中的任一吸声层采用聚酯纤维棉制成,本申请通过优化消声体结构以提高有效吸声面积,实现宽频吸声。

Description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背景技术
吸声体是一种悬挂或摆放于室内的吸声构件,由于吸声体的有效吸声面是由三维结构构成的,故吸声体相较于普通的吸声材料的有效吸声面积大得多,有较宽的吸声频带。
现有的吸声体有平板吸声体、吸音尖劈等,然而,现有结构的吸声体并不能满足声学实验室等消声要求较高的场所,尤其不能满足宽频吸声需求。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实现较宽频段吸声的吸声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声体及一种消声室,其能实现宽频消声。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吸声体,所述吸声体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壳体包括依次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凹型结构;
至少两层吸声层,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嵌设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所述凹型结构内,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中的任一吸声层采用聚酯纤维棉制成。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吸声层、第二吸声层、第三吸声层、第四吸声层、第五吸声层及第六吸声层,所述第一吸声层贴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内侧面;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的密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吸声层、所述第二吸声层的厚度均为70~80mm,密度均为15~18Kg/m3
所述第三吸声层的厚度为90~110mm,密度为20~24Kg/m3
所述第四吸声层、所述第五吸声层及所述第六吸声层的厚度均为40~60mm,密度均为40~45Kg/m3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声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均与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中的任一吸声层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孔。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均采用热侵镀锌钢板制成,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厚度均为1~2mm。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开设的多个开孔均呈梅花60°侧排的方式分布,穿孔率为40~50%。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所述开孔的孔径为4~6mm,任意两个相邻开孔的中心相距6~8mm。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声体还包括两个侧围,所述两个侧围相对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且任一侧围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均连接。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凹型结构开口端且朝外设置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部分成角度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三部分成角度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消声室,所述消声室安装有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声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该吸声体包括壳体及至少一层吸声体,壳体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孔,壳体包括依次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凹型结构,至少两层吸声层嵌设于壳体所形成的凹型结构内,本申请通过优化消声体结构以提高有效吸声面积并实现宽频吸声,低频吸声效果优秀。
附图说明
图1是吸声体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壳体填充至少两层吸声层后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吸声体中的吸声系数曲线。
图中标记:100-吸声体,10-壳体,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4-第一翻边,15-第二翻边,21-第一吸声层,22-第二吸声层,23-第三吸声层,24-第四吸声层,25-第五吸声层,26-第六吸声层,31-第一固定件,32-第二固定件,41-侧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上”、“下”、“顶”、“侧”、“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声体100,该吸声体100包括壳体10、至少两层吸声层(图未示)及至少一对固定件,至少两层吸声层及至少一对固定件分别设于壳体10内。壳体10包括依次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及第三部分13,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及第三部分13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凹型结构。壳体10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孔(图未示),至少一对固定件同样开设有多个开孔。至少两层吸声层依次堆叠并嵌设于壳体10所形成的凹型结构内。至少一对固定件与任一吸声层远离第二部分的一侧贴合以对相应的吸声层进行固定,至少一对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31及第二固定件32。
其中,壳体10、第一固定件31及第二固定件32均采用多孔吸声材料制成,计权隔声量为1~2dB。作为优选,壳体10、第一固定件31及第二固定件32均采用多孔热侵镀锌钢板制成,厚度为1~2mm,优选为1.5mm。壳体10、第一固定件31及第二固定件32开设的多个开孔均呈梅花60°侧排的方式分布,开孔的孔径为4~6mm,优选5mm;任意两个相邻开孔的中心相距6~8mm,优选7mm;穿孔率为40~50%,优选46%。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优选为多孔角铁。
至少两层吸声层中的任一吸声层采用相同或不同规格的聚酯纤维棉制成。具体的,至少两层吸声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吸声层21、第二吸声层22、第三吸声层23、第四吸声层24、第五吸声层25及第六吸声层26,第一吸声层21贴设于第二部分12的内侧面。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吸声效果,至少两层吸声层还可以包括更多的吸声层,本实施例对比不做限制,以下将以吸声体100包括六层吸声层为例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进一步的,吸声体100在各吸声层的堆叠方向上的厚度优选为400mm。第一吸声层21、第二吸声层22的厚度均为70~80mm,密度均为15~18Kg/m3;第三吸声层23的厚度为90~110mm,密度为20~24Kg/m3;第四吸声层24、第五吸声层25及第六吸声层26的厚度均为40~60mm,密度均为40~45Kg/m3。本实施例中的吸声体100,第一吸声层21、第二吸声层22的厚度均78mm,第三吸声层23的厚度为100mm,第四吸声层24、第五吸声层25的厚度均为50mm。
第一固定件31与第一部分11连接,第二固定件32与第三部分13连接,第一固定件31及第二固定件32均与至少两层吸声层中的任一吸声层的远离第二部分12的表面贴合设置。示例性的,第一固定件31与第二固定件32均设于第三吸声层23与第四吸声层24之间,且均与第三吸声层23贴合设置,实现对第三吸声层23及内部其他吸声层的限位与固定。
以上,该吸声体100还包括两个侧围41,两个侧围41相对设于第二部分12的两侧,且任一侧围41与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及第三部分13均连接。即,侧围41、第一部分11、另一侧围41、第三部分13依次首尾连接,且分别与第二部分12成角度连接。作为一种优选,任一侧围41、第一部分11、第三部分13分别与第二部分12垂直连接。本实施例对于任一侧围41、第一部分11、第三部分13在于第二部分12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不做限制,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部分11与第三部分13在该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任意侧围41的长度。
进一步的,壳体10还包括设于其凹型结构开口端且朝外设置的第一翻边14及第二翻边15,第一翻边14与第一部分11成角度连接,第二翻边15与第三部分13成角度连接。第一翻边14与第二翻边15用于将该吸声体100安装至消声室的墙面等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多孔热侵镀锌钢板经冲压-折弯形成壳体10,该壳体10包括的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第三部分13、两个侧围41形成一侧开口的凹型结构。在此基础上,将裁切形成的第一吸声层21、第二吸声层22、第三吸声层23依次填入壳体10内部后,将第一固定件31及第二固定件32依次通过螺钉等固定在壳体10内壁以对已填入的吸声层进行固定。最后,将第四吸声层24、第五吸声层25及第六吸声层26依次填入壳体10中。当然,在填入其他的吸声层之后,同样可以设置相应的固定件进行固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混响室中测试本实施例中的吸声体100在不同频段下的吸声系数,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相应的吸声系数αs曲线如图3所示。
表1
Figure SMS_1
根据如上表1及图3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吸声体100由于具有较多的吸声面,采用多孔状壳体10以及内部多个吸声层的方式,在50Hz~6300Hz频率范围内均具有较佳的吸声系数,且在50Hz~500Hz的低频范围内的具有一定的吸声效果。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吸声体吸声频带较宽,且低频吸声效果较佳。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消声室,该消声室包括至少一个如实施例1中描述的吸声体100。吸声体100通过设置的第一翻边14、第二翻边15与墙体预设的挂钩等固定结构可拆卸连接在墙体上。当吸声体100挂在消声室墙体上时,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及第三部分13朝向远离墙面的方向设置,壳体10的开口贴合墙面设置。
基于实施例1中的描述,可知该消声室的吸声频带较宽,对低频吸声效果较佳。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即可将任意多个实施例进行组合,从而获得应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孔,所述壳体包括依次成角度连接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围合形成一侧开口的凹型结构;
至少两层吸声层,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嵌设于所述壳体所形成的所述凹型结构内,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中的任一吸声层采用聚酯纤维棉制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吸声层、第二吸声层、第三吸声层、第四吸声层、第五吸声层及第六吸声层,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的密度由内向外依次增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声层、所述第二吸声层的厚度均为70~80mm,密度均为15~18Kg/m3
所述第三吸声层的厚度为90~110mm,密度为20~24Kg/m3
所述第四吸声层、所述第五吸声层及所述第六吸声层的厚度均为40~60mm,密度均为40~45Kg/m3
4.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固定件及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均与所述至少两层吸声层中的任一吸声层的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表面贴合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均采用热侵镀锌钢板制成,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厚度均为1~2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开设的多个开孔均呈梅花60°侧排的方式分布,穿孔率为40~50%。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固定件及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所述开孔的孔径为4~6mm,任意两个相邻开孔的中心相距6~8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体还包括两个侧围,所述两个侧围相对设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两侧,且任一侧围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及所述第三部分均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凹型结构开口端且朝外设置的第一翻边及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部分成角度连接,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三部分成角度连接。
10.一种消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室安装有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吸声体。
CN202223139096.9U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Active CN219280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096.9U CN219280962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139096.9U CN219280962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80962U true CN219280962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31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139096.9U Active CN219280962U (zh) 2022-11-25 2022-11-25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80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7029697A1 (ja) 二重壁構造体
JPS5825812B2 (ja) ボウオンコウチクブツコウセイヨウボウオンコウゾウタイ
RU2411329C2 (ru) Звукопоглощающие элементы помещений
CN210639979U (zh) 一种吸隔声复合件和一种变压器
US6112851A (en) Partition wall panel
CN219280962U (zh) 一种吸声体及消声室
SK57596A3 (en) Device for noise absorbing
JP4027068B2 (ja) 吸音制振材
SU881234A1 (ru) Акустическа панель
JPH09228506A (ja) 吸音体
JP4753477B2 (ja) 建屋吸音構造
JP2009243078A (ja) 遮音扉
JPS608232Y2 (ja) 消音装置
KR100634348B1 (ko) 방음벽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CN219298503U (zh) 一种吸声构件及消声室
CN210426164U (zh) 一种冷却塔空调主机全封闭降噪系统
CN103061424A (zh)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
CN219138024U (zh) 一种抗振式隔音板
CN202788532U (zh) 一种隔声减振装置
CN206480373U (zh) 一种复合降噪板和降噪装置
RU2425931C1 (ru)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омещение с низким уровнем шума
CN201738759U (zh) 束腔共振消声窗
CN113529993B (zh) 一种消声室
JP2007198679A (ja) ダクト部品及びダクト構造
CN221760996U (zh) 吸声结构及消声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