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8018U - 包装折盒 - Google Patents
包装折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78018U CN219278018U CN202320079801.6U CN202320079801U CN219278018U CN 219278018 U CN219278018 U CN 219278018U CN 202320079801 U CN202320079801 U CN 202320079801U CN 219278018 U CN219278018 U CN 2192780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ttom plate
- reinforcing
- groove
- plate
- side pl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80—Packaging reuse or recycling, e.g. of multilayer packaging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涉及一种包装折盒,包括底板和多个侧板,多个侧板分别连接于底板的边缘,且多个侧板与底板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品的容纳空间;其中,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加强槽,且加强槽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呈小于90°的夹角设置。在本实施例的包装折盒中,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加强槽,并且将加强槽的延伸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呈小于°设置,可以增加包装折盒的抗挤性和抗弯性,提高包装折盒的底板的承载能力和平整度,避免挤压到内部的物品,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折盒。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包装折盒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快递、电子商务、零售等。传统的包装折盒通常由底板和侧板组成,侧板可以相对于底板弯折以形成一个用于容纳物品的容纳空间,包装折盒的厚度通常在0.2-0.4mm之间,并且随着尺寸的增大,盒子的各平面会显得十分薄弱,强度随之降低进而导致平整度下降。
然而,传统的包装折盒在运送过程中容易受到挤压、冲击等外力的影响,从而导致包装折盒的损坏,严重影响了包装折盒的使用寿命并且容易损坏其内部的产品。
因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以改变现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装折盒,用于解决现有包装折盒强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包装折盒,包括:
底板;以及
多个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且多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品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加强槽,且所述加强槽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呈小于90°的夹角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槽首尾相连设置,且所述加强槽与所述底板的边缘间隔设置并环绕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槽在所述底板的表面均布且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槽包括凹槽部和加强凸部,所述凹槽部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加强凸部连接于所述凹槽部的边缘或设于所述凹槽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凸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加强凸部沿所述凹槽部设置,或所述加强凸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凹槽部交错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凸部间隔且平行设于所述底板的表面,且所述加强凸部与所述底板的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凹槽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侧板还包括插接部,且所述插接部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插接部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侧板插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侧板还包括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设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扣合部和所述侧板部压接于所述插接部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包装折盒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盖板用于盖设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槽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包装折盒中,通过在底板上设置加强槽,并且将加强槽的延伸方向与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呈小于90°设置,可以增加包装折盒的抗挤性和抗弯性,提高包装折盒的底板的承载能力、强度及平整度,避免挤压到内部的物品,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包装折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包装折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中包装折盒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包装折盒的底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包装折盒;
100、底板;110、加强槽;111、凹槽部;112、加强凸部;
200、侧板;210、插接部;220、扣合部;
30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折盒10,其包括底板100和多个侧板200,多个侧板200分别连接于底板100的边缘,且多个侧板200与底板100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品的容纳空间;其中,底板100的表面开设有加强槽110,且加强槽110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与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呈小于90°的夹角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包装折盒10中,通过在底板100上设置加强槽110,并且将加强槽110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呈小于90°设置,可以增加包装折盒10的抗挤性和抗弯性,提高包装折盒10的底板100的承载能力、强度及平整度,避免挤压到内部的物品,使用效果好。
参阅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槽110首尾相连设置,且加强槽110与底板100的边缘间隔设置并环绕底板100的底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强槽110设置为环绕底板100的边缘,可以提高加强槽110在底板100表面的覆盖面积,并且由于底板100通常在加强槽110处的强度是最高的,所以通过在底板100的表面形成闭环结构,可以提高加强槽110围合形成的路径在底板100上的覆盖面积,由此使加强槽110能够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并且本实施例中的加强槽110可以沿底板100的边缘呈矩形路径设置,以形成环形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槽110也可以呈圆形、弧形等方式进行设置,在此不做赘述,通过提高加强槽110在底板100上的覆盖范围,可以有效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
进一步地,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包装折盒10中,首尾相连的加强槽110在转角处还可以设置例如弧形、切边等连接形状,以改善加强槽110在边角处的应力分布,从而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和平整度。
参阅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加强槽110也可以交错设置,并且加强槽110与底板100的边缘呈夹角设置,当然,图2中的实施例仅设置有两个呈交叉设置的加强槽11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加强槽110交叉设置,在此不做唯一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加强槽110也可以部分与底板100的长度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并且另外至少一个加强槽110与底板100的长度方向呈垂直设置,通过将多个加强槽110设置为沿不同方向延伸,可以有效提高加强槽110在底板100上的整体强度。
参阅图3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加强槽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槽110在底板100的表面均布且间隔设置。
由此设置,由于底板100在加强槽110覆盖处的强度最高,随着远离加强槽110而使底板100的强度逐渐缩小,所以通过设置多个加强槽110彼此之间间隔设置,可以通过加强槽110在底板100上覆盖较大的面积,这里所说的“覆盖较大的面积”指的是,在力学维度,底板100的应力在朝向远离加强槽110的方向上是逐渐减小的,并且整体自加强槽110呈扩散状的扇形分布,通过多个加强槽110组合可以提高该“扇形分布”的组合后的覆盖面积,从而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
具体地,参阅图4(a)、(b)、(c)和(d),加强槽110包括凹槽部111和加强凸部112,凹槽部111设于底板100上,加强凸部112连接于凹槽部111的边缘或设于凹槽部111内。
通过设置与凹槽部111组合的加强凸部112,可以通过加强凸部112进一步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如图4(a)-图4(c)所示,加强凸部112在朝向远离底板100的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由此可以使加强凸部112与底板100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通过在底板100上设置加强凸部112可以有效改善加强凸部112周边的应力分布,从而进一步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
如图4(c)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加强凸部112的数量为多个,且加强凸部112与凹槽部111平行设置,多个加强凸部112间隔且平行设于底板100的表面,且加强凸部112与底板100的表面围合形成凹槽部1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加强凸部112设于底板100的表面并与底板100的表面围合形成凹槽部111,相较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底板100,可以增加底板100在凹槽部111处的厚度,以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而上述实施例中的底板100通过在底板100的表面开设凹槽部111,可以使底板100结构紧凑,具体可以根据包装折盒10的使用需求选用对应的底板100,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凸部112的数量为多个;加强凸部112沿凹槽部111设置,或加强凸部112至少部分与凹槽部111交错设置。
由此设置,多个加强凸部112可以与凹槽部111交错设置,例如可以将加强凸部112设置为伸入底板100上未设置凹槽部111的平面结构处,由此也可以使加强凸部112的“扇形分布”充分覆盖底板100的表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底板100的整体强度。
参阅图4(d)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00还可以取消上述实施例中的加强凸部112,仅通过在底板100的表面开设凹槽部111以形成加强槽110,由此也可以提高底板100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参阅图1所示,多个侧板200分别连接于底板100的边缘,侧板200还包括插接部210,且插接部210设于相邻的两个侧板200中的至少一个上,在底板100与侧板200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时,插接部210与相邻的另一个侧板200插接配合。
使用本实施例的包装折盒10时,通过在侧板200的边缘设置插接部210与相邻的侧板200配合,可以通过插接部210提高相邻侧板200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例如可以将插接部210与相邻的侧板200通过粘接、卡接、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并且通过在相邻的两个之间设置插接部210,还可以提高相邻侧板200之间的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200还包括扣合部220,扣合部220设于侧板200远离底板100的一侧,在底板100与侧板200围合形成容纳空间时,扣合部220和侧板200部压接于插接部210的相对两侧。
由此设置,当侧板200朝向底板100弯折并形成容纳空间之后,可以将扣合部220朝向容纳空间翻折,以使扣合部220和侧板200分别抵接于另一个侧板200的插接部210,由此即可对两个相邻的侧板200进行固定,从而提高包装折盒10的整体强度;扣合部220与相邻侧板200的插接部210之间和/或与底板100之间可以采用例如粘接、卡接、插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连接。
具体地,包装折盒10还包括盖板300,盖板300连接于其中一个侧板200远离底板100的一侧,盖板300用于盖设于容纳空间的开口处。
可以理解地是,在本实施例的包装折盒10中,通过设置盖板300与底板100和侧板200配合,当需要对容纳空间进行密封时,可以通过盖板300封盖容纳空间,以对容纳空间内的物品进行遮盖来实现防尘等保护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加强槽110设于底板100远离容纳空间的一侧。
由此设置,可以使底板100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保持平整,以便放置物品;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槽110也可以设于底板100朝向容纳空间的一侧,并且在放置物品时还可以通过加强槽110进行定位,加强槽110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包装折盒10的使用场景进行设计,在此不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以及
多个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边缘,且多个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能够围合形成用于容纳物品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加强槽,且所述加强槽的延伸方向至少部分与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呈小于90°的夹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首尾相连设置,且所述加强槽与所述底板的边缘间隔设置并环绕所述底板的底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槽在所述底板的表面均布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包括凹槽部和加强凸部,所述凹槽部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加强凸部连接于所述凹槽部的边缘或设于所述凹槽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加强凸部沿所述凹槽部设置,或所述加强凸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凹槽部交错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凸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凸部间隔且平行设于所述底板的表面,且所述加强凸部与所述底板的表面围合形成所述凹槽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底板的边缘,所述侧板还包括插接部,且所述插接部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侧板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插接部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侧板插接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还包括扣合部,所述扣合部设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扣合部和所述侧板部压接于所述插接部的相对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折盒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盖板用于盖设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包装折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槽设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79801.6U CN219278018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包装折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79801.6U CN219278018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包装折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78018U true CN219278018U (zh) | 2023-06-30 |
Family
ID=86918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79801.6U Active CN219278018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包装折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78018U (zh) |
-
2023
- 2023-01-09 CN CN202320079801.6U patent/CN2192780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03784B (zh) | 蓄电装置 | |
KR101296964B1 (ko) | 배터리 팩 | |
CN100481579C (zh) | 电池组和用于制造电池组的方法 | |
KR101440096B1 (ko) | 전지용 파우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 | |
US11961981B2 (en) | Pouch case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 |
CN214589035U (zh) | 一种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4627522B (zh) | 包装盘 | |
CN219278018U (zh) | 包装折盒 | |
KR102645178B1 (ko) | 이차전지 | |
KR101907213B1 (ko) | 리브 유니트가 형성된 케이스를 구비하는 배터리 팩 | |
EP4037071A1 (en) |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uch-type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1532588A (zh) | 包装箱 | |
CN106428981A (zh) |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的包装护角 | |
US20220407152A1 (en) |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ouch Type Secondary Battery | |
CN116918145A (zh) | 软包型电池壳体、其制造设备及软包型二次电池 | |
KR101374849B1 (ko) | 벤딩부를 구비하는 이차전지용 케이스 | |
KR20220060567A (ko) | 패키지 구조 및 상기 패키지 구조에 적용되는 셀 | |
CN219959221U (zh) | 电池包 | |
CN215285987U (zh) | 包装结构及包装箱 | |
CN215770310U (zh) | 用于柔性屏的接地结构和柔性屏 | |
CN221606368U (zh) | 一种多功能包装盒 | |
CN215400616U (zh) | 一种窗式空调器的内包装结构 | |
US20210367294A1 (en) | Battery cell | |
CN217199690U (zh) | 光伏组件护角及光伏组件包装结构 | |
CN113728494B (zh) | 电池单元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