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3583U -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3583U
CN219273583U CN202320516783.3U CN202320516783U CN219273583U CN 219273583 U CN219273583 U CN 219273583U CN 202320516783 U CN202320516783 U CN 202320516783U CN 219273583 U CN219273583 U CN 219273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t air
air
circulation heating
exhaust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678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贵铨
吴焕荣
张琼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tai Metal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tai Metal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tai Metal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tai Metal Indust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3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3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用于对涂布有涂层的膜体基材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热风循环加热单元包括热循环腔室、热风供给管、进风风机、加热器、热风排风管、排风风机以及本体,经加热器加热的空气通过进风风机流入热风供给管,使得热风供给至模体基材上而对涂层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并且由热风供给管供给的热风通过热循环腔室的回风入口经由热循环腔室而通过回风出口排出,而通过回风出口排出的一部分的热风再次流入热风供给管,从而在热风供给管与热循环腔室之间形成热风循环,并且另一部分的热风通过热风排风管排出。

Description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透过热风循环的方式来将热能循环再利用以减少能耗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热风烤箱通过将外部空气吸入至烤箱内,并对空气进行加热后,将具有预定温度的空气供给至烤箱中待加热,以对其进行烘烤。举例来说,通过将涂布有涂层的基材输送至热风烤箱内,使得热风烤箱向基材供给具有预定温度的热风,从而可以对基材上的涂层进行烘烤工序。
然而,相关技术的热风烤箱主要利用设置于加热室内的燃烧器以及热交换器来对空气进行加热,以提供热风来进行烘烤工序,而为了防止加热室内的压力过大,热风烤箱上通常设置有排气孔以进行排气,然而排气孔的设置将排除一部分的热能,增加了制程所需的能耗。
为此,如何设计出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可以透过热风循环的方式来将所产生热能循环再利用,以减少制程所需的能耗,进而解决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乃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可以通过热风循环的方式来将所产生热能循环再利用,以减少制程所需的能耗,进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用于对涂布有涂层的膜体基材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所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单元包括:
热循环腔室,具有回风入口以及回风出口;
热风供给管,具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排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于所述回风出口设置,所述第一排风口对应于所述回风入口设置;
进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上;
加热器,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以加热通过所述进风风机而流入所述热风供给管的空气;
热风排风管,具有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排风口,且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于所述回风出口设置,所述第二排风口连通外部;
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上;以及
本体,容置所述热循环腔室、所述热风供给管、所述进风风机、所述加热器、所述热风排风管以及所述排风风机,且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
其中,所述膜体基材经由所述开口依序通过两个以上的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单元,且所述热风供给管对应于所述膜体基材设置,以对所述膜体基材上的所述涂层供给热风而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
其中,由所述热风供给管供给的热风通过所述回风入口经由所述热循环腔室而通过所述回风出口排出,并在所述热风供给管与所述热循环腔室之间形成热风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供给管包括:
主热风供给管,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两个子热风供给管,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热风供给管的另一端,且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排风口;
其中,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彼此相间隔且对应于所述膜体基材的其中一面或相对的两面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在对应于所述膜体基材处分别设置有喷嘴箱,且所述喷嘴箱包括两个以上的喷嘴,以通过所述喷嘴对所述膜体基材上的所述涂层供给热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嘴箱及所述喷嘴包括镀铝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热风供给管与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给风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循环腔室包括SUS310S不锈钢板或者镀铝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主热风排风管,所述主热风排风管包括第三排风口以及两个以上的第三进风口,两个以上的第三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主热风排风管的一侧且彼此相间隔,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三进风口一一对应地连通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三排风口设置于所述主热风排风管的一端,且连通外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的所述热风排风管与所述主热风排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风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膜体基材包括玻璃纤维布,并且所述涂层包括铁氟龙。
以上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用于对涂布有涂层的膜体基材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热风循环加热单元包括热循环腔室、热风供给管、进风风机、加热器、热风排风管、排风风机以及本体,热循环腔室具有回风入口以及回风出口,热风供给管具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排风口,且第一进风口对应于回风出口设置,第一排风口对应于回风入口设置,进风风机设置于第一进风口上,加热器对应第一进风口设置,用于加热通过进风风机而流入热风供给管的空气,热风排风管具有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排风口,且第二进风口对应于回风出口设置,第二排风口连通外部,排风风机设置于第二进风口上,本体用于容置热循环腔室、热风供给管、进风风机、加热器、热风排风管以及排风风机,且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其中,膜体基材用于经由开口依序通过两个以上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且热风供给管对应于膜体基材设置,以对膜体基材上的涂层供给热风而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由热风供给管供给的热风通过回风入口经由热循环腔室而通过回风出口排出,并在热风供给管与热循环腔室之间形成热风循环。以上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热风循环加热单元,使得经输送而通过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的膜体基材上的涂层可以受到均匀的烘烤,从而依序地进行干燥工序(即,移除涂层中溶剂,例如水)及烧结工序。此外,借由热风供给管、热循环腔室、热风排风管的配置,使得经由加热器加热而产生的热空气可以在热风供给管与热循环腔室之间形成热循环,以减少整体制程能耗,并且可以透过热风排风管适当地排出含有诸如水气等挥发气体的部分热空气,从而达到生产符合预定规格的产品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的喷嘴箱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另一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10、热风循环加热单元;
11、本体;111、开口;
121、回风入口;122、回风出口;
13、热风供给管;131、第一进风口;132、第一排风口;133、主热风供给管;134、子热风供给管;135、供给风门;
14、进风风机;
15、加热器;
16、热风排风管;162、第二排风口;163、排风风门;
17、主热风排风管;171、第三进风口;172、第三排风口;
18、排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本创作中可用于描述各种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但是这些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与另一个组件、部件、区域、层及/或部分区分开。因此,下文讨论的“第一组件”、“第一部件”、“第一区域”、“第一层”及/或“第一部分”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第二部件”、“第二区域”、“第二层”及/或“第二部分”,而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教示。
另外,术语“包含”及/或“包括”指所述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组件及/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件及/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可以理解的是,诸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定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意义,除非本文中明确地这样定义。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的喷嘴箱的外观示意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实施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的另一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可应用于对涂布有一涂层的膜体基材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包括两个以上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包括本体11、热循环腔室、热风供给管13、进风风机14、加热器15、热风排风管16和排风风机18。热循环腔室具有回风入口121以及回风出口122。热风供给管13具有第一进风口131以及第一排风口132,且第一进风口131对应于回风出口122设置,并且第一排风口132对应于回风入口121设置。进风风机14设置于第一进风口131上。加热器15对应第一进风口131设置,以加热通过进风风机14流至热风供给管13的空气。热风排风管16具有第二进风口161以及第二排风口162,且第二进风口161对应于回风出口122设置,并且第二排风口162连通外部。排风风机18设置于第二进风口161上。本体11用于容置热循环腔室、热风供给管13、进风风机14、加热器15、热风排风管16,以及排风风机18,且本体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111。膜体基材经由本体11的开口111而依序通过两个以上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且热风供给管13对应于膜体基材设置,以对膜体基材上的涂层供给热风而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其中,由热风供给管13供给的热风通过回风入口121经由热循环腔室而通过回风出口122排出,而在热风供给管13与热循环腔室之间形成热风循环,并且一部分的热风通过热风排风管16排出至外部,例如依据图1中箭头指示的方向。
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包括相邻布置的六个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使得其上涂布有涂层的膜体基材可以依序通过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例如依据图3中依序通过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使得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可以对膜体基材供给具有预定温度(例如400℃)的热风而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举例来说,可以在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的一侧设置装载有膜体基材的卸卷机,并设置涂布机以在膜体基材输送至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之前于膜体基材上涂布涂层,并且使得膜体基材连续通过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本体11的开口111,进而依照图3中箭头指示的方向通过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以进行加热,并且在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的另一侧设置卷取机,以回收经过干燥及烧结工序的膜体基材及其上的涂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膜体基材为玻璃纤维布,并且涂层为铁氟龙,当涂布有铁氟龙涂层的玻璃纤维布输送至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以进行加热时,其依据图3中箭头指示的方向来输送,且在前三个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中进行干燥工序,以排除铁氟龙涂层中多余的溶剂,例如前三个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依序排除铁氟龙涂层中50%、30%、以及10%的溶剂(例如,水),并且在后三个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中进行烧结工序,以使得铁氟龙涂层形成为具预定规格的膜体。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且两个以上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制程条件或者厂房空间等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另外,输送至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0中的膜体基材以及其上涂布的涂层同样不限定于上述的玻璃纤维布以及铁氟龙,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作为膜体基材及涂层。
具体地,如图1所示,其示意出了两个彼此相邻设置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在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中,热风供给管13进一步包括单个主热风供给管133以及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其中,主热风供给管13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31,且经过加热器15加热的热空气通过进风风机14而经由第一进风口131吸入至主热风供给管133中,并且加热器15系通过燃烧天然气来加热空气。并且,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主热风供给管133的另一端(即,未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31的一端),且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排风口132。其中,涂布有涂层的膜体基材通过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本体11上的开口111而输送至其中,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彼此相间隔而对应于膜体基材相对的两面来设置,从而对膜体基材供给热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的两个子热风供给管可以仅对应于膜体基材其中一面来设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2,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在对应于膜体基材处分别设置有喷嘴箱1341,且喷嘴箱1341包括两个以上喷嘴13411,以通过喷嘴13411对膜体基材上的涂层供给热风,其中喷嘴箱1341的结构如图2所示。借由喷嘴箱1341的设置,通过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的第一排风口132排出热风可以经由喷嘴箱1341的喷嘴13411更为均匀地供给至膜体基材的涂层上,从而对涂层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使得膜体基材的表面涂布的涂层达到均匀化的干燥或固化,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由SUS310S不锈钢或者镀铝钢制成的板体来包围各热风循环单元10中的喷嘴箱1341而形成热风加热室,使得由热风供给管13供应的热风可以在热风加热室内有效地干燥或固化膜体基材上涂层,并且接续通过回风入口121进入至热循环腔室中以进行热循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喷嘴箱1341及喷嘴13411由镀铝钢板制成,借由镀铝钢板的耐热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的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可以供应大约400℃的热风,从而对膜体基材上的铁氟龙涂层进行干燥及烧结工序,并且生产符合预定规格的成品。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热循环腔室由SUS310S不锈钢或者镀铝钢板制成,使得大约400℃的热风可以在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热循环腔室中进行热循环,以在节省制程能耗的同时,有效地执行干燥及烧结工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热循环腔室的回风出口22、热风供给管13的第一进风口131、以及加热器15的燃烧室由SUS310S不锈钢制成,使得加热器15可以安全地将空气加热至大约400℃,以提供具有足够温度的热风来执行干燥及烧结工序。
此外,参考图1,在主热风供给管133与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给风门135,从而可以通过调整供给风门135来控制供给至膜体基材的热风风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主热风供给管133与各子热风供给管134的连接处可以分别设置有供给风门,以分别调整输送至两个子热风供给管134的热风风量,从而达到更完整的制程条件控制。
进一步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包括主热风排风管17,其连接设置于同一侧的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热风排风管16。如图3及图4所示,主热风排风管17包括两个以上第三进风口171以及第三排风口172。其中,两个以上第三进风口171设置于主热风排风管17的一侧且彼此相间隔,各第三进风口171分别连通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热风排风管16的第二排风口162,从而连通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热风排风管16。并且,第三排风口172设置于主热风排风管17的一端,且连通外部。由于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热风排风管16的第二进风口161设置为对应于热循环腔室的回风出口122处,借由主热风排风管17以及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热风排风管16及排风风机18的设置,可以适量地排出含有诸如水气等挥发气体的回收的热空气至外部,例如按照图3及图4中示出的主热风排风管17中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从而防止挥发成气体的物质累积在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内,且有利于干燥及烧结工序的进行。
此外,在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热风排风管16与主热风排风管17的连接处分别设置有排风风门163,而可以通过调整排风风门163来控制排出至外部的热风风量,以在排出含有诸如水气等挥发气体的热空气的同时,适当地维持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内的热风的温度,从而减少热能的损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1包括两个以上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使得经输送而通过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10的膜体基材上的涂层可以受到均匀的加热,从而依序地进行干燥工序(即,移除涂层中溶剂,例如水)及烧结工序。此外,借由热风供给管13、热循环腔室、热风排风管16、以及主热风排风管17的配置,使得经由加热器15加热而产生的热空气可以在热风供给管13与热循环腔室之间形成热循环,以减少整体制程能耗,并且可以通过热风排风管16以及主热风排风管17来适当地排出含有诸如水气等挥发气体的一部分的热空气,从而达到生产符合预定规格的产品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涂布有涂层的膜体基材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所述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包括两个以上的热风循环加热单元,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单元包括:
热循环腔室,具有回风入口以及回风出口;
热风供给管,具有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排风口,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对应于所述回风出口设置,所述第一排风口对应于所述回风入口设置;
进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上;
加热器,对应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以加热通过所述进风风机而流入所述热风供给管的空气;
热风排风管,具有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排风口,且所述第二进风口对应于所述回风出口设置,所述第二排风口连通外部;
排风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口上;以及
本体,容置所述热循环腔室、所述热风供给管、所述进风风机、所述加热器、所述热风排风管以及所述排风风机,且所述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开口;
其中,所述膜体基材经由所述开口依序通过两个以上的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单元,且所述热风供给管对应于所述膜体基材设置,以对所述膜体基材上的所述涂层供给热风而进行干燥或烧结工序;
其中,由所述热风供给管供给的热风通过所述回风入口经由所述热循环腔室而通过所述回风出口排出,并在所述热风供给管与所述热循环腔室之间形成热风循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供给管包括:
主热风供给管,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进风口;
两个子热风供给管,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热风供给管的另一端,且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排风口;
其中,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彼此相间隔且对应于所述膜体基材的其中一面或相对的两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在对应于所述膜体基材处分别设置有喷嘴箱,且所述喷嘴箱包括两个以上的喷嘴,以通过所述喷嘴对所述膜体基材上的所述涂层供给热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箱及所述喷嘴包括镀铝钢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热风供给管与两个所述子热风供给管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给风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腔室包括SUS310S不锈钢板或者镀铝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热风排风管,所述主热风排风管包括第三排风口以及两个以上的第三进风口,两个以上的第三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主热风排风管的一侧且彼此相间隔,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三进风口一一对应地连通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排风口,所述第三排风口设置于所述主热风排风管的一端,且连通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循环加热单元的所述热风排风管与所述主热风排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排风风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循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基材包括玻璃纤维布,并且所述涂层包括铁氟龙。
CN202320516783.3U 2023-02-14 2023-03-16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Active CN2192735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1252U TWM641543U (zh) 2023-02-14 2023-02-14 熱風循環加熱裝置
TW112201252 2023-02-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3583U true CN219273583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18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6783.3U Active CN219273583U (zh) 2023-02-14 2023-03-16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3583U (zh)
TW (1) TWM64154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1543U (zh) 2023-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15229A (ja) 乾式壁シートを乾燥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17107022A1 (zh) 一种平衡式干燥系统
CN219273583U (zh) 热风循环加热装置
US10739072B2 (en) Through air drying and bond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uniform supply air temperature
CN111397346A (zh) 一种节能型隧道烘箱
CN105063765A (zh) 一种多室热回用的烘茧机
WO1997012691A1 (fr) Etuve de sechage de peinture
CN103752482B (zh) 涂覆机烘箱系统
CN106196125B (zh) 一种应用于焚烧装置的废气处理结构
CN216573998U (zh) 一种气浮干燥箱
CN206680752U (zh) 拉幅定型机烘房风道式电加热装置
WO2023022963A1 (en) Can drying and moisture control system
CN106876049A (zh) 烘烤装置
CN207563217U (zh) 一种可实现多次连续涂布的三层烘箱机构
JPS6327809Y2 (zh)
JP3918275B2 (ja) 塗装乾燥炉
CN206405013U (zh) 一种带风机变频的四元体高效加热装置
CN108970940A (zh) 一种用于电池极片的烘干箱
CN110722870A (zh) 干燥循环装置、复合机以及干燥方法
JPH031090Y2 (zh)
CN216500502U (zh) 一种涂布机节能加热减排热风的装置
CN203964612U (zh) 一种化工产品干燥设备
JPS607816Y2 (ja) 塗装用乾燥炉
KR100914461B1 (ko) 예열대와 출구 실링수단을 구비한 연속코팅라인의 오븐설비
CN206269561U (zh) 一种电泳涂装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