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72085U -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72085U
CN219272085U CN202223490389.1U CN202223490389U CN219272085U CN 219272085 U CN219272085 U CN 219272085U CN 202223490389 U CN202223490389 U CN 202223490389U CN 219272085 U CN219272085 U CN 219272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rod
frame
gait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903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鹏
徐一洲
唐军
苏鉴涛
李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Nengs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Nengs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Nengs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Nengs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903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72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72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72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包括组合架,所述的组合架处可拆卸的组合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步态运动组件,步态运动组件上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能够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固定支撑,步态运动组件能够带动固定架和患者的脚部进行模拟步行运动;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组合拆装的方式,能够在原有的组合架的基础上进行步态训练,并且在步态训练过程中还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腿长等情况来调节步幅的大小,也能够实现模拟不同坡度的训练。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因事故、中风等导致偏瘫、残疾、截瘫等患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中难以自主站立和自由行动,必须要他人帮助或者借助拐杖等辅助器械才能行走;为了重新获得步行能力,肢体运动障碍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而步态训练是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步态训练可以使多数偏瘫患者重新获得步行能力。
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用于康复训练的步态训练器,现有的大部分步态训练器在对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步态训练器大多都是单独使用,不能与其他康复训练装置组合使用,并且在步态训练中,既难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腿长等情况来调节步幅的大小,也难以实现模拟不同坡度的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包括组合架,所述的组合架处可拆卸的组合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步态运动组件,步态运动组件上安装有固定架,固定架能够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固定支撑,步态运动组件能够带动固定架和患者的脚部进行模拟步行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态运动组件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动力装置的输出轴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曲柄,第一曲柄的外端部设有端部与之铰接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端部与安装架滑动连接,固定架安装在支撑杆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曲柄呈180°对称设置的固定安装在动力装置的输出轴的两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架的上侧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杆安装座,滑杆安装座安装有滑杆,滑杆与支撑杆滑动连接,两根滑杆的前端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杆,连接杆与安装架之间通过升降连接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连接组件包括调整杆,调整杆的端部与连接杆的下侧面铰接连接,调整杆的外侧开设有螺纹,安装架的靠近其前端处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调整杆穿过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板的上侧设有与调整杆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的上侧面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固定架的底面对应第四安装孔开设有长条形的安装槽。
进一步的,所述的安装槽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架相对的内侧面设有与之铰接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架的外侧面和固定板上均开设有第三长条孔,第三长条孔的内部插装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
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杆与支撑杆的滑动连接处设有滑动件,所述的滑动件为滑轮,滑轮与滑杆滑动连接,滑杆与滑杆安装座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安装板的下侧设有与调整杆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母。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快速拆装扣将安装架与组合架固定组合连接在一起,对于未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的偏瘫患者,可站在固定架上,并通过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固定架上,患者再扶持把手,启动动力装置就能够进行步态训练;对于站立困难的患者,能够在组合架上安装座凳,以合适的高度坐在座凳上,以辅助其站立,再通过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固定架上,患者再扶持把手,启动动力装置就能够进行步态训练;对于严重偏瘫的患者还能够在组合架上安装布兜袋,患者可坐在布兜袋内部,并且能够将固定带对应的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患者的腿部,再将布束带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二竖管和/或第三竖管的外侧,再通过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固定架上,患者再扶持把手,启动动力装置就能够进行步态训练。
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组合拆装的方式,能够在原有的组合架的基础上进行步态训练,并且在步态训练过程中还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腿长等情况来调节步幅的大小,也能够实现模拟不同坡度的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杠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推杆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第Ⅰ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Ⅶ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第Ⅱ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第Ⅲ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3中第Ⅳ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5中第Ⅴ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5中第Ⅵ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部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包括组合架,组合架包括下支架1,下支架1呈U形水平放置,下支架1的前端靠近两侧的折弯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2,下支架1的后端部对称的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管3,第一竖管3的下端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座4,第一安装座4的后端部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车轮5,车轮5带有制动功能;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万向轮2和车轮5能够支撑下支架1整体在地面上行驶,使用车轮5的制动功能能够使本实用新型整体稳定的停驻在地面;该设计能够便捷辅助患者进行移动,也能稳定的进行停驻。
如图1、3所示,第一竖管3的内部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第二竖管6,第二竖管6伸出至第一竖管3的上端,第二竖管6的外侧靠近其上端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座7,第二安装座7上安装有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能够便捷的调整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高度,以便于患者能够方便的从其他不同高度的位置转移到本实用新型上,该设计有利于减小陪护人员和患者在转移位置时的体力消耗。
如图1所示,升降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安装座7的前侧设有与之铰接连接的杠杆8,杠杆8对应下支架1也设置为U形,杠杆8的后端部对应的铰接在第二安装座7上,杠杆8的下侧面位于其中部偏后的位置通过铰接支座转动连接有连杆9,连杆9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支座转动连接于下支架1的上侧面;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上下摆动杠杆8的前端部,能够带动第二竖管6在第一竖管3的内部上下滑动,当向下压杠杆8的前端部时,能够带动第二竖管6在第一竖管3相对的向上滑动(如图1所示状态),当向上抬起杠杆8的前端部时,能够带动第二竖管6在第一竖管3相对的向下滑动,该设计巧妙的利用四连杆机构处于死点位置来达到自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便捷快速的控制第二竖管6的升降。
如图2所示,升降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安装座7的前侧设有与之连接的推杆电机80,推杆电机80的固定端固定安装在下支架1的上表面和/或第一竖管3的前侧,推杆电机80的活动端连接在第二安装座7的前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控制推杆电机80的升降,能够带动第二竖管6在第一竖管3的内部上下滑动,该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便捷快速的控制第二竖管6的升降。
如图1~3所示,第二竖管6的内部设有与之滑动连接的第三竖管10,第三竖管10伸出至第二竖管6的上端,第三竖管10的内部插装有上支架11,且上支架11的插装高度可调节,上支架11对应下支架1也设置为U形,上支架11的后端部向下折弯并滑动插装于第三竖管10的内部,第三竖管10的外侧靠近其上端部对应上支架11的外侧设有第一锁紧装置12,第一锁紧装置12属于现有技术,此处对其结构原理不做赘述,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拧松第一锁紧装置12,能够调节上支架11与第三竖管10的相对插装高度,通过拧紧第一锁紧装置12,能够锁定上支架11与第三竖管10的相对插装高度。
如图5、6所示,第二竖管6的下端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一端盖60,第三竖管10的下端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端盖61,第一端盖60的上表面与第二端盖61的下表面之间设有减震弹簧62;在工作过程中,减震弹簧62不仅在工作过程中缓冲本实用新型整体行驶时产生的震动,还能缓冲升降组件工作时对患者产生的冲击,确保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如图3、4所示,上支架11的前端位于其中间的位置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座13,第三安装座13的内部设有与之铰接连接的第一套管14,第一套管14与第三安装座13的铰接连接处设有第一横管15,第一横管15与第一套管14固定连接,第一横管15与第三安装座13转动连接,第一横管15的两端部伸出至第三安装座13的两侧面,第一横管15的外侧面靠近其两端部的位置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连接架16,连接架16的前侧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把手17,连接架16与第一横管15的外侧面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快速插销18,第一快速插销18属于现有技术,此处对其结构原理不做赘述,第一快速插销1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连接架16的外侧,第一横管15的外侧面对应第一快速插销18开设有多个第一插销孔19,第一快速插销18能够对应的插入第一插销孔19内部;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快速插销18对应的插入第一插销孔19内部时能够锁定把手17在第一横管15外侧转动的相对角度,患者可根据需要将把手17调整至合适的角度,对于未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的偏瘫患者,可站在位于下支架1内侧的地面上直接扶持把手17进行行走。
如图5、7所示,第一套管14向下伸出至第三安装座13的下侧面,第一套管14的内部可拆卸的插装有第一内管20,第一内管20呈L形,第一内管20的下端向后伸出的上侧面安装有座凳21,第一内管20插装于第一套管14内部的外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孔22,第一套管14的侧壁对应第一定位孔22开设有一个第二定位孔23,第一套管14的外侧对应第二定位孔23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母24,第一螺母24的内部配合安装有第一螺钉25,第一螺钉25的内端部设有能够插入第一定位孔22内部的固定插销26;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螺钉25与第一螺母24的配合,能够使固定插销26固定插入不同的第一定位孔22中,从而达到第一内管20的位置能够固定的同时,又能够调整第一内管20的高度的目的,该结构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调整座凳21的高度,能够让患者以合适的高度坐在座凳21上,对站立困难的患者提供支撑,以辅助其站立。
如图5、8所示,第一内管20的后端内侧插装有第二内管27,第二内管27伸出第一内管20的后端端部固定连接有第四安装座28,第四安装座28内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销轴29,第四安装座28内部对应销轴29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一安装板30,第一安装板30靠近其前端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长条孔31,销轴29对应的活动安装在第一长条孔31内部,第一安装板30靠近其后端上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长条孔31长度方向平行的防护架32;在使用过程中,该设计可通过向上摆动防护架32对其进行竖向锁定(如图7所示状态),当防护架32向上摆动至与第四安装座28的内侧面平行的位置时,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会沿着销轴29向下滑落,直至第一长条孔31的上端部与销轴29接触,第四安装座28的内侧面与第一安装板30的前端面会相接触,从而限制第一安装板30的转动,进而也即限制了防护架32的转动,此时,患者的腰背部可以抵靠在防护架32上,达到避免患者后仰而摔倒的目的,该设计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3、4、10所示,第一套管14的前侧面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三套管33,第三套管33内部插装第三内管34,第三内管34呈L形,第三内管34的上端向后伸出,第三内管34与第三套管33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快速插销40,第二快速插销40属于现有技术,此处对其结构原理不做赘述,第二快速插销40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安装在第三套管33的外侧,第三内管34的外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对应第二快速插销40开设有若干个等距设置的第二插销孔41,第二快速插销40能够对应的插入第二插销孔41内部;在使用过程中,第二快速插销40对应的插入第二插销孔41内部时能够锁定第三内管34在第三套管33内部的相对高度度,该结构能够方便快捷的调整第三内管34的安装高度。
如图1、3、4所示,第三内管34的上端向后伸出的端部设有第二横管35,第二横管35的外侧中部垂直固定连接于第三内管34的端部,第二横管35的内侧靠近其两端部对称的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安装管36,安装管36远离第二横管35的一端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一挡杆42,安装管36与第一挡杆42均呈L形设计;第二横管35与安装管36通过第一活动连接组件连接,安装管36与第一挡杆42通过第二活动连接组件连接;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活动连接组件能够便捷的调整安装管36插装第二横管35的深度,并对安装管36与第二横管35的相对位置进行锁定,第二活动连接组件既能够便捷的调整并锁定第一挡杆42插入安装管36的深度,也能够调整并锁定第一挡杆42相对安装管36转动的角度。
如图9所示,第一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内衬管37,第一内衬管37滑动连接在安装管36的内部靠近第二横管35的端部,第一内衬管3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安装管36的内部下侧对应第一内衬管37开设有第二长条孔38,第二横管35的外侧下部设有穿过其侧壁的第一螺杆39,第一螺杆39对应的穿过第二长条孔38和第一内衬管37与第一内衬管37内部的螺母配合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螺杆39与第一内衬管37内部的螺母拧紧时,第一螺杆39会拉紧第一内衬管37并将安装管36的侧壁夹紧在第二横管35的内部,当第一螺杆39与第一内衬管37内部的螺母拧松时,能够在第二长条孔38的长度范围内向内或向外拉动安装管36,该设计能便捷的调整安装管36插装第二横管35的深度,从而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不同体型的患者都适应使用本实用新型。
如图9所示,第二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二内衬管43,第二内衬管4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母,第二内衬管43滑动连接在第一挡杆42的内部靠近安装管36的端部,第一挡杆42的侧壁沿其径向开设有第一滑槽44,第一滑槽44开设在远离第一挡杆42折弯端的一侧,第一滑槽44的深度优选的设置为大于第一挡杆42的半径,安装管36靠近第一挡杆42的一端的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滑槽45,第二滑槽45内部设有与第二内衬管43内部的螺母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杆46,第二螺杆46同时穿过第一滑槽44和第二滑槽45;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二螺杆46与第二内衬管43内部的螺母拧紧时,第二螺杆46会拉紧第二内衬管43并将第一挡杆42的侧壁夹紧在安装管36的内部,当第二螺杆46与第二内衬管43内部的螺母拧松时,能够在第二滑槽45的长度范围内向前或向后拉动第一挡杆42,同时也能在第一滑槽44的范围内转动第一挡杆42,该设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在患者的四周形成一个框形支撑,能够全面的对患者进行防护,增加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10所示,第三安装座13的内壁与第一套管14的后侧面之间设有缓冲弹簧47,第三安装座13的前端靠近其下侧的位置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挡板48,挡板48上开设有螺纹孔49,螺纹孔49的内部设有与之螺纹连接的第三螺杆50,第三螺杆50的内端部与第一套管14的前侧面抵接,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拧动第三螺杆50能够推动第一套管14在第三安装座13的内部摆动,该设计能够便捷的调整第一套管14和第三套管33的摆动角度,从而调整座凳21以及第二横管35的倾斜角度,并且通过缓冲弹簧47能够在使用过程中缓冲患者行走时的冲击,既能增加患者在使用时的舒适度,也能避免患者行走时的冲击对患者的患处造成二次伤害。
如图1、2所示,两个第一安装座4的外侧靠近其后端均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后支架51,后支架51向后端延伸的外侧面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后轮52,下支架1的两侧靠近其后端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向外侧延伸的侧支架53,侧支架53的外端部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侧轮54,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后轮52和侧轮54能够有效的防止本实用新型整体在患者发生重心不稳的时候,向外侧或后侧侧翻,该设计既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也进一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如图11所示,第一内管20的上侧面对应位于座凳21的下侧开设有两个前后设置的第一安装孔55和第二安装孔56,位于后侧的第一安装孔55的内部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竖轴57,竖轴57的上端部与座凳21活动连接,位于前侧的第二安装孔56内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弹性柱58,弹性柱58的上端部与座凳21固定连接,弹性柱58采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制作,例如橡胶、硅胶等,在使用过程中,当患者骑坐在座凳21的上表面进行行走训练时,弹性柱58既能够对患者进行弹性支撑,还能在患者迈步时发生弹性的弯曲变形使座凳21配合腿部进行左右摆动,较好的增加了患者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的舒适度。
如图1、2所示,上支架11的外侧对称的设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辅助架59,辅助架59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挡杆63,在使用过程中,辅助架59既能支撑第二挡杆63,也能进一步增加上支架11的结构强度,第二挡杆63能够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后仰摔倒的情况。
如图2、3所示,第二挡杆63上能够配合安装带有魔术贴的布兜袋64,布兜袋64的后侧通过魔术贴安装在第二挡杆63上,布兜袋64的前侧通过魔术贴安装在上支架11的前端;第二竖管6和/或第三竖管10的外侧能够配合安装带有魔术贴的布束带65,布束带65上并列设置有两个带有魔术贴的固定带66,在使用过程中,严重偏瘫的患者能够坐在布兜袋64内部,并且能够将固定带66对应的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患者的腿部,再将布束带65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二竖管6和/或第三竖管10的外侧。
如图1、2、12所示,下支架1的前端通过快速拆装扣67固定安装有安装架68,安装架68的下侧面设有与之连接的滚轮安装座69,滚轮安装座69的下侧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滚轮70,在使用时,通过滚轮70能够带动安装架68整体在地面上进行移动,有利于使用者带动本装置进行移动时更加便捷、省力。
如图12所示,安装架68的上侧位于其后端的位置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动力安装座71,动力安装座71上安装有动力装置72,动力装置72优选采用电动机,动力装置72的输出轴垂直于安装架68伸出至动力安装座71的两侧,动力装置72的输出轴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曲柄73,两根第一曲柄73呈180°对称设置,第一曲柄73的外端部设有端部与之铰接连接的支撑杆74,支撑杆74的另一端端部设有与之转动连接的滑轮75,滑轮75的外侧设有安装在安装架68上的滑杆76,安装架68的上侧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杆安装座77,滑杆76与滑杆安装座77转动连接,滑轮75与滑杆76滑动连接,两根滑杆76的前端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杆78,连接杆78与安装架68之间通过升降连接组件连接,支撑杆74的上侧面安装有固定架81;在使用过程中,固定架81能够固定住患者的脚部,再通过动力装置72能够带动第一曲柄73转动,第一曲柄73会带动支撑杆74摆动的同时使滑轮75沿着滑杆76滑动,支撑杆74在该过程中会带动固定架81与患者的脚部模拟行走时的动作,从而达到步态训练的效果;并且通过升降连接组件能够调整滑杆76的倾斜程度,进而使患者在步态训练过程中,实现模拟不同坡度的训练。
如图13所示,升降连接组件包括调整杆79,调整杆79的端部与连接杆78的下侧面铰接连接,调整杆79的外侧开设有螺纹,安装架68的靠近其前端处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82,第二安装板82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83,调整杆79穿过第三安装孔83,第二安装板82的上侧设有与调整杆79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母84,第二安装板82的下侧设有与调整杆79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母85;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调节螺母84和第二调节螺母85能够对第二安装板82进行夹持,并且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84和第二调节螺母85在调整杆79上的位置既能够稳定的调节滑杆76的倾斜程度,实现患者在步态训练过程中能够稳定的进行不同坡度的训练。
如图14所示,支撑杆74的上侧面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板86,第三安装板86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87,固定架81的底面对应第四安装孔87开设有长条形的安装槽88,安装槽88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74的长度方向一致;在使用过程中,将安装螺钉穿过安装槽88并锁紧在第四安装孔87内部,能够将固定架81固定安装在第三安装板86上,并且,通过长条形的安装槽88能够滑动的调节固定架81处于第三安装板86上位置,当固定架81处于第三安装板86上位置改变时,能够使支撑杆74带动固定架81与患者的脚部模拟行走时的步幅进行相应的改变,改设计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腿长等情况来调节步幅的大小,有益于增加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
如图13、14所示,两固定架81相对的内侧面设有与之铰接连接的固定板89,固定架81的外侧面和固定板89上均开设有第三长条孔90,第三长条孔90的内部插装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属于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能够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固定架81上,并且固定板89在步态训练过程中能够随着脚踝部的动作进行相应的转动,该设计既有利于对脚部固定的更加稳定,也有利于增加患者在训练过程中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在使用过程中,首先能通过滚轮70将安装架68整体移动至下支架1的前端,并通过快速拆装扣67将安装架68与组合架固定组合连接在一起,对于未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的偏瘫患者,可站在固定架81上,并通过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固定架81上,患者再扶持把手17,启动动力装置就能够进行步态训练;对于站立困难的患者,能够在组合架上安装座凳21,以合适的高度坐在座凳21上,以辅助其站立,再通过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固定架81上,患者再扶持把手17,启动动力装置就能够进行步态训练;对于严重偏瘫的患者还能够在组合架上安装布兜袋42,患者可坐在布兜袋42内部,并且能够将固定带44对应的通过魔术贴固定在患者的腿部,再将布束带43通过魔术贴固定在第二竖管6和/或第三竖管11的外侧,再通过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将患者的脚部固定在固定架81上,患者再扶持把手17,启动动力装置就能够进行步态训练;总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组合拆装的方式,能够在原有的组合架的基础上进行步态训练,并且在步态训练过程中还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腿长等情况来调节步幅的大小,也能够实现模拟不同坡度的训练。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组合架,所述的组合架处可拆卸的组合安装有安装架(68),安装架(68)上固定安装有步态运动组件,步态运动组件上安装有固定架(81),固定架(81)能够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固定支撑,步态运动组件能够带动固定架(81)和患者的脚部进行模拟步行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态运动组件包括动力装置(72),动力装置(72)固定安装在安装架(68)上,动力装置(72)的输出轴的两端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曲柄(73),第一曲柄(73)的外端部设有端部与之铰接连接的支撑杆(74),支撑杆(74)的另一端端部与安装架(68)滑动连接,固定架(81)安装在支撑杆(74)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曲柄(73)呈180°对称设置的固定安装在动力装置(72)的输出轴的两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架(68)的上侧靠近其后端的位置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滑杆安装座(77),滑杆安装座(77)安装有滑杆(76),滑杆(76)与支撑杆(74)滑动连接,两根滑杆(76)的前端部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连接杆(78),连接杆(78)与安装架(68)之间通过升降连接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连接组件包括调整杆(79),调整杆(79)的端部与连接杆(78)的下侧面铰接连接,调整杆(79)的外侧开设有螺纹,安装架(68)的靠近其前端处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82),第二安装板(82)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83),调整杆(79)穿过第三安装孔(83),第二安装板(82)的上侧设有与调整杆(79)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螺母(8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74)的上侧面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第三安装板(86),第三安装板(86)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87),固定架(81)的底面对应第四安装孔(87)开设有长条形的安装槽(8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槽(88)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杆(74)的长度方向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81)相对的内侧面设有与之铰接连接的固定板(89),固定架(81)的外侧面和固定板(89)上均开设有第三长条孔(90),第三长条孔(90)的内部插装带有魔术贴的弹性固定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杆(76)与支撑杆(74)的滑动连接处设有滑动件,所述的滑动件为滑轮(75),滑轮(75)与滑杆(76)滑动连接,滑杆(76)与滑杆安装座(77)转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安装板(82)的下侧设有与调整杆(79)螺纹连接的第二调节螺母(85)。
CN202223490389.1U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Active CN219272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0389.1U CN219272085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90389.1U CN219272085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72085U true CN219272085U (zh) 2023-06-30

Family

ID=8692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90389.1U Active CN219272085U (zh) 2022-12-27 2022-12-27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72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53955B (zh) 一种神经内科偏瘫康复训练设备
CN110327597A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椅
CN111481882A (zh) 一种下肢站立固定器
KR101007518B1 (ko) 장애인용 스탠딩 장치
CN108079504B (zh) 一种医疗用独立步行康复理疗装置
CN114191266A (zh) 一种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的臀部受力托起装置
CN219272085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步态训练器
CN212592995U (zh) 一种老年护理用辅助步行训练器
CN114225325B (zh) 一种腿部康复健身装置
CN219022135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行走架
CN113101153B (zh) 一种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
CN213192292U (zh) 一种骨科用腿部恢复锻炼装置
CN113680017A (zh) 一种有氧运动体能训练装置
CN207545728U (zh) 一种医疗用多功能康复椅
CN220443136U (zh) 一种儿童保健用站立架
CN215306011U (zh) 一种放射科诊断用肢体固定装置
CN220110367U (zh) 一种足背伸运动辅助锻炼器
CN215740358U (zh) 一种临床康复训练按摩装置
CN220801413U (zh) 一种站立支撑装置
CN201664397U (zh) 卧式康复器
CN216777846U (zh) 一种脑卒中居家康复多功能支架
CN215021773U (zh) 一种用于骨科康复用行走辅助装置
CN215021609U (zh) 一种电动起立平衡装置
CN218248328U (zh) 一种神经内科病人用调节式四肢康复器
CN220588572U (zh) 一种防摔倒的康复直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