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7755U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67755U CN219267755U CN202223535456.7U CN202223535456U CN219267755U CN 219267755 U CN219267755 U CN 219267755U CN 202223535456 U CN202223535456 U CN 202223535456U CN 219267755 U CN219267755 U CN 2192677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heat
- hole
- energy electric
- new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的外壳领域,其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的端面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贯穿高度并用于安装电池单体的电池孔,电池箱体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单体散热用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能够使每个电池孔均有八个朝向外侧散发热量的路径,热量传导散发更快,电池孔的孔壁设置有翅片,使电池单体与电池孔之间存在有间隙,便于热量通过空气向外传导散发,散热通道内还设置有导热体,导热体同样能够从八个方向将电池孔内的热量向外传导散发,配合散热通道,能够有效使热量传导散发更快,热量传导散发变快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领域,具体涉及汽车电池的外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电池组作为动力源,电池组在充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电池组内部温度过高,因此需要对电池组进行散热,现有常见的散热技术为使用风扇对电池组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较差,除此之外,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路面不平整时会导致电池组发生震动,震动会导致电池组的接线容易发生松动。
申请人经过检索发现一篇授权公告号为CN110379969B的对比文件,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电池组散热以及减轻电池组震动,由此可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散热以及减震能力是有必要的,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包括电池箱体,电池箱体的端面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贯穿高度并用于安装电池单体的电池孔,电池箱体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单体散热用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能够使每个电池孔均有八个朝向外侧散发热量的路径。
进一步的,电池孔的外接正方形命名为正方形a,正方形a的每个侧面开设有一个侧孔,侧孔对应形成有四个,正方形a的每个对角线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对角孔,对角孔同样对应形成有四个,每个电池孔相互对应的侧孔之间同轴且相互对应的对角孔之间同轴,侧孔与对角孔组成了散热通道。
进一步的,散热通道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有多组。
进一步的,电池孔的孔壁沿径向设置有翅片,翅片沿电池孔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通过翅片安装电池单体。
进一步的,电池箱体由多个安装段组成,散热通道设置在相邻两个安装段相向的面上,相邻两个安装段之间设置有导热体。
进一步的,导热体设置有两种并分别为导热体一与导热体二,导热体一由同轴设置在电池孔内的导热环一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导热环一之间并同轴位于侧孔内的导热管一组成,导热体二由同轴设置在电池孔内的导热环二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导热环二之间并同轴位于对角孔内的导热管二组成,导热体一设置有一组,导热体二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导热二中的导热管二呈垂直布置。
进一步的,导热体一的自由端与导热体二的自由端通过导热主管连接,导热主管设置在水箱内。
进一步的,电池箱体的底部安装有下箱盖、顶部安装有上箱盖,下箱盖与上箱盖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壳体形状且开口端与电池箱体连接,下箱盖内设置有用于若干电池单体负极之间接线的负极接线板,上箱盖内设置有用于若干电池单体正极之间接线的正极接线板,负极接线板与正极接线板的侧边均设置有伸出电池箱体的接线插头。
进一步的,上箱盖与下箱盖的腔底均固定设置有弹簧并且当上箱盖与下箱盖安装在电池箱体上时,弹簧呈压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充放电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通道朝向传导散发,散热通道由侧孔与对角孔组成,使每个电池孔均有八个朝向外侧散发热量的路径,故而热量传导散发更快;
进一步的,电池孔的孔壁设置有翅片,使电池单体与电池孔之间存在有间隙,便于热量通过空气向外传导散发;
进一步的,散热通道内设置有导热体,导热体同样能够从八个方向将电池孔内的热量向外传导散发,配合散热通道,能够有效使热量传导散发更快;
热量传导散发变快有利于提高散热效果。
2、本申请中,当汽车行驶导致电池组发生震动时,弹簧的设置能够保证电池单体与负极接线板或正极接线板之间保持接触,尽量减少电池组自身受震动的影响,提高电池组自身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分解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三的电池箱体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三的电池箱体的分解图;
图6为实施例三中,安装段与导热体一的分解图;
图7为实施例三中,安装段与导热体二的分解图一;
图8为实施例三中,安装段与导热体二的分解图二。
附图中的标号为:
1、电池箱体;2、下箱盖;3、上箱盖;4、散热通道;5、负极接线板;6、正极接线板;7、弹簧;8、电池孔;9、翅片;10、安装段;11、导热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实施例一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包括电池箱体1,电池箱体1的端面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贯穿高度的电池孔8,电池孔8用于安装电池单体。
电池箱体1的底部安装有下箱盖2、顶部安装有上箱盖3,下箱盖2与上箱盖3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壳体形状且开口端与电池箱体1连接。
下箱盖2内设置有负极接线板5,用于若干电池单体的负极之间的接线,上箱盖3内设置有正极接线板6,用于若干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的接线,然后,负极接线板5与正极接线板6的侧边均设置有接线插头,插头的自由端伸出箱盖,其意义在于,便于电池组的相关电路的接线。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不论是负极接线板5还是正极接线板6,其都是通过现有技术,例如螺栓,实现与电池箱体1之间的连接,进而实现与电池单体之间的正负极接触,另外,上箱盖3与下箱盖2的腔底均固定设置有弹簧7,并且当上箱盖3与下箱盖2安装在电池箱体1上时,弹簧7呈压缩状态,其意义在于,当汽车行驶导致电池组发生震动时,弹簧7的设置能够保证电池单体与负极接线板5或正极接线板6之间保持接触,尽量减少电池组自身受震动的影响,提高电池组自身的稳定性,另外,如图2中只展示了与上箱盖3相关的弹簧7,和下箱盖2相关的弹簧7未示意。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1与图3所示,电池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单体散热用的散热通道4,散热通道4能够使每个电池孔8均有八个朝向外侧散发热量的路径。
具体的,如图3所示,电池孔8存在一个外接正方形,将其命名为正方形a,正方形a的每个侧面开设有一个侧孔,侧孔对应形成有四个,每个正方形a的每个对角线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对角孔,对角孔同样对应形成有四个,故而每个电池孔8都具备有八个朝向外侧散热热量的孔,这些孔组成了散热通道4,也就是说,每个电池孔8内的电池单体产生的热量,均有八个散发热量的方向,故而热量散发更快。
进一步的,可以在电池箱体1的外侧设置风机,风机提供的用于散热的风能够加快热量散发。
进一步的,电池孔8的孔壁沿径向设置有翅片9,翅片9沿电池孔8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电池单体在电池孔8内时,其外圆面与翅片9接触,即通过翅片9安装电池单体,其意义在于,使电池单体与电池孔8之间存在有间隙,便于热量通过空气向外传导散发,提高散热效果。
另外,散热通道4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有多组,本申请的附图中只展示了一组。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如图4-图8所示,电池箱体1可由多个安装段10组成,散热通道4设置在相邻两个安装段10相向的面上,相邻两个安装段10之间设置有导热体11,导热体11设置有两种,分别为:
导热体一:由同轴设置在电池孔8内的导热环一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导热环一之间并同轴位于侧孔内的导热管一组成。
导热体二:由同轴设置在电池孔8内的导热环二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导热环二之间并同轴位于对角孔内的导热管二组成。
其中,如图6所示,导热体一设置有一组,如图7与图8所示,导热体二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导热二中的导热管二呈垂直布置。
同实施例二一样,导热体11的设置,同样能够从八个方向将电池孔8内的热量向外传导散发,配合散热通道4,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可通过一个导热主管将导热体一的自由端与导热体二的自由端连接起来,再将导热主管置于水箱中,以此通过水冷方式对通过导热体11传导出来的热量进行散热处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包括电池箱体(1),电池箱体(1)的端面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个贯穿高度并用于安装电池单体的电池孔(8),其特征在于:电池箱体(1)上设置有用于供电池单体散热用的散热通道(4),散热通道(4)能够使每个电池孔(8)均有八个朝向外侧散发热量的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电池孔(8)的外接正方形命名为正方形a,正方形a的每个侧面开设有一个侧孔,侧孔对应形成有四个,正方形a的每个对角线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对角孔,对角孔同样对应形成有四个,每个电池孔(8)相互对应的侧孔之间同轴且相互对应的对角孔之间同轴,侧孔与对角孔组成了散热通道(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散热通道(4)沿竖直方向阵列设置有多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电池孔(8)的孔壁沿径向设置有翅片(9),翅片(9)沿电池孔(8)的圆周方向阵列设置有若干个,通过翅片(9)安装电池单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电池箱体(1)由多个安装段(10)组成,散热通道(4)设置在相邻两个安装段(10)相向的面上,相邻两个安装段(10)之间设置有导热体(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热体(11)设置有两种并分别为导热体一与导热体二,导热体一由同轴设置在电池孔(8)内的导热环一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导热环一之间并同轴位于侧孔内的导热管一组成,导热体二由同轴设置在电池孔(8)内的导热环二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导热环二之间并同轴位于对角孔内的导热管二组成,导热体一设置有一组,导热体二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导热二中的导热管二呈垂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导热体一的自由端与导热体二的自由端通过导热主管连接,导热主管设置在水箱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电池箱体(1)的底部安装有下箱盖(2)、顶部安装有上箱盖(3),下箱盖(2)与上箱盖(3)均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壳体形状且开口端与电池箱体(1)连接,下箱盖(2)内设置有用于若干电池单体负极之间接线的负极接线板(5),上箱盖(3)内设置有用于若干电池单体正极之间接线的正极接线板(6),负极接线板(5)与正极接线板(6)的侧边均设置有伸出电池箱体(1)的接线插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其特征在于:上箱盖(3)与下箱盖(2)的腔底均固定设置有弹簧(7)并且当上箱盖(3)与下箱盖(2)安装在电池箱体(1)上时,弹簧(7)呈压缩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35456.7U CN219267755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3535456.7U CN219267755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67755U true CN219267755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56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3535456.7U Active CN219267755U (zh) | 2022-12-29 | 2022-12-29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67755U (zh) |
-
2022
- 2022-12-29 CN CN202223535456.7U patent/CN21926775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795867B2 (en) | Wire mounted battery module on vertical support frame | |
KR100696694B1 (ko) | 이차 전지 모듈 | |
KR20060102852A (ko) | 이차 전지 모듈 | |
KR20060102851A (ko) | 이차 전지 모듈 | |
CN102569935A (zh) | 一种用于软包装电池组的散热铝板 | |
CN102569937B (zh) | 一种散热式软包装电池模块组 | |
CN102593393B (zh) |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 | |
CN102544406A (zh) | 一种软包装电池模块组 | |
KR20120116753A (ko) | 이차전지의 충방전용 지그 | |
CN109449529B (zh) | 一种新能源动力电池散热冷却结构 | |
CN214189343U (zh) |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散热结构 | |
KR102028330B1 (ko) | 이차전지 모듈 | |
CN219267755U (zh) |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的组装外壳 | |
CN212230549U (zh) | 具有散热功能的石墨烯锂电池结构 | |
CN102569936A (zh) | 一种软包装电池模块 | |
CN202564501U (zh) | 一种用于软包装电池组的散热铝板 | |
CN106711359A (zh) | 电池模组 | |
CN202633409U (zh) | 一种软包装电池组 | |
KR101138541B1 (ko) | 슈퍼 커패시터 모듈 | |
KR20150093952A (ko) | 각형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셀의 케이스 | |
CN206460980U (zh) | 电池模组 | |
CN221508302U (zh) | 动力电池箱 | |
CN102122570B (zh) | 超级电容器模组 | |
CN211629256U (zh) | 一种电池箱体及组合式电池箱 | |
CN220253045U (zh) | 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