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5673U -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5673U
CN219265673U CN202223471706.5U CN202223471706U CN219265673U CN 219265673 U CN219265673 U CN 219265673U CN 202223471706 U CN202223471706 U CN 202223471706U CN 219265673 U CN219265673 U CN 219265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rod
assembly
loading
rod assembly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170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丽琴
蔡明�
朱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347170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5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5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5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加载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卡箍座,支撑板和卡箍座上的设置有同轴圆形通孔与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配合,同时运用两个双耳与活塞杆组件上的双耳连接成一个铰链的结构,限制活塞杆组件绕活塞杆转动;加载组件包括机轮假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机轮假件固定于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轮轴两端;两个机轮假件最上端设置有加载接头用于施加垂向载荷,两个机轮假件沿活塞杆轮轴正上方一定距离处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其中一端固定有加载接头用于施加航向载荷;两个机轮假件沿活塞杆轮轴水平方向一定距离处固定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中段设置有加载接头,用于实现侧向加载。

Description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直升机起落架构件疲劳强度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起落架是直升飞机的关键部位,在直升飞机着陆和地面滑行状态下要承受很大的载荷,其缓冲支柱的主要承力构件就是活塞杆,因此活塞杆组件的疲劳性能对直升机起落架的疲劳寿命评定至关重要。直升飞机起落架使用过程中,其受力状态主要分为着陆和地面滑行,在这两种受力状态下,起落架缓冲支柱和轮胎因受载不同,其压缩量和受力点也有所不同,如何合理地模拟活塞杆组件的装机和受力状态,以获得有效的活塞杆组件疲劳性能评定结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疲劳试验装置,满足缓冲支柱和轮胎压缩量调节要求,并实现航向、垂向和侧向载荷施加,从而达到考核活塞杆组件是否满足疲劳强度设计要求的目的。
技术方案: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由支撑组件和加载组件两部分组成;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卡箍座,支撑板和卡箍座上的设置有同轴圆形通孔与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配合,同时运用两个双耳与活塞杆组件上的双耳连接成一个铰链的结构,限制活塞杆组件绕活塞杆转动;
所述加载组件包括机轮假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机轮假件固定于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轮轴两端;两个机轮假件最上端设置有加载接头用于施加垂向载荷,两个机轮假件沿活塞杆轮轴正上方一定距离处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其中一端固定有加载接头用于施加航向载荷;两个机轮假件沿活塞杆轮轴水平方向一定距离处固定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中段设置有加载接头,用于实现侧向加载。
进一步的,支撑组件中支撑板与卡箍座之间通过增高台连接,所述增高台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用于调节卡箍座的高度,针对不同的试验工况下,可调节活塞杆约束位置。
进一步的,支撑板为平板结构,其表面两侧分布对称地分布着12个螺纹孔和8个通孔,中心位置有一个圆形通孔,中间两侧有两个半圆形减重凹槽。
进一步的,增高台为圆柱形凸台结构,其底面沿圆周均匀分布着6个通孔,圆柱侧面有3个不同高度的螺纹孔,靠近圆柱的上端是螺纹结构。
进一步的,卡箍座为矩形的凸台结构,其表面两侧对称分布着两个通孔,两侧面各有1个通孔。
进一步的,加载组件中机轮假件是个类似于四角星结构,每个角分布着通孔,中间有1个正方型凸台,中心有1个圆形通孔。
试验安装时,首先两个轮轴套筒与活塞杆轮轴套筒两端配合,轮轴套筒内孔尺寸,同轮轴与机轮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致,可有效模拟轮轴受力,然后两个机轮假件、两个圆筒则通过圆孔安装在轮轴两端,圆筒与轮轴套筒表面的圆形通孔中心重合,插入限位螺栓,用于防止机轮假件受力时产生水平移动;最后通过长螺杆将圆筒、双耳、转接头、单耳的固定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承力结构,可实现三个方向的载荷施加。换装时,通过旋转机轮假件,分别与机轮假件上四个臂上的圆孔组合,可达到不同工况下,轮胎压缩量调节要求,从而施加侧向载荷。
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稳固的支撑和加载装置,它能在不同工况间进行灵活、自由和快速的切换,以满足不同压缩量的要求,合理地模拟了活塞杆组件的受力要求,提高了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载组件结构示意图;
其中,支撑组件A、加载组件B、待试验活塞杆组件C、支撑板A1、固定螺栓A2、增高台A3、卡箍座A4、限位螺栓A5、垫圈A6、大螺母A7、双耳A8、螺栓A9、机轮假件B1、圆筒B2、轮轴套筒B3、限位螺栓B4、长螺杆B5、螺母B6、双耳B7、转接头B8、第一长套筒B9、第二长套筒B10、短套筒B11、单耳B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主要由支撑组件A和加载组件B两部分组成。
支撑组件A由支撑板A1、固定螺栓A2、增高台A3、卡箍座A4、限位螺栓A5、垫圈A6、大螺母A7、双耳A8、螺栓A9等组成。
支撑板A1为平板结构,其表面两侧分布对称地分布着12个螺纹孔和8个通孔,中心位置有一个圆形通孔,中间两侧有两个半圆形凹槽。
增高台A3为圆柱形凸台结构,其底面沿圆周均匀分布着6个通孔,圆柱侧面有3个不同高度的螺纹孔,靠近圆柱的上端是螺纹结构。
卡箍座A4为矩形的凸台结构,其表面两侧对称分布着两个通孔,两侧面各有1个通孔。
双耳A8为“叉”形结构,叉形两边各有1个通孔,叉形杆侧面有一个通孔。
安装时,首先支撑板A1与增高台A3通过固定螺栓A2连接,两个增高台A3与卡箍座A4上的通孔配合,增高台A3圆周侧面的通孔与限位螺栓A5配合,可调节卡箍座A4的安装位置,达到调节缓冲支柱压缩量要求,增高台A3、卡箍座A4、大螺母A7、垫圈A6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组合成一个稳定固定台,活塞杆组件分别穿过卡箍座和支撑板中间两个圆形通孔,其中两个圆形通孔的轴线重合,与固定台组合在一起;然后两个双耳A8组合成链条式结构,与活塞杆上的双耳通过螺栓A9连接,可限制活塞杆绕轴线的转动。
加载组件B由机轮假件B1、圆筒B2、轮轴套筒B3、限位螺栓B4、长螺杆B5、螺母B6、双耳B7、转接头B8、第一长套筒B9、第二长套筒B10、短套筒B11、单耳B12等组成。
机轮假件B1是个类似于四角星结构,每个角分布着通孔,中间有1个正方型凸台,中心有1个圆形通孔。
圆筒B2是个有一定壁厚的圆管,其侧表面有一个圆形通孔。
轮轴套筒B3是一个有一定壁厚的圆管,其侧表面有一个圆形通孔。
长螺杆B5是一个圆柱,其两端带有一定长度的螺纹。
双耳B7是一个“叉”形结构,其两侧各有一个通孔。
转接头B8是一个“工”字形结构,其一端的有2个圆形孔,另一端有1个圆形孔。
第一长套筒B9、第二长套筒B10和短套筒B11均是一定长度的圆管。
安装时,首先固支板A1与增高台A3通过固定螺栓A2连接,两个增高台A3与卡箍座A4上的通孔配合,增高台A3圆周侧面的通孔与限位螺栓A5配合,可调节卡箍座A4的安装位置,达到调节缓冲支柱压缩量要求,增高台A3、卡箍座A4、大螺母A7、垫圈A6通过螺纹紧固连接,组合成一个稳定固定台,活塞杆组件分别穿过卡箍座和固支板中间两个圆形通孔,其中两个圆形通孔的轴线重合,与固定台组合在一起;然后两个双耳组合成链条式结构,与活塞杆上的双耳通过螺栓A9连接,与外部固定结构固定即可限制活塞杆绕轴线的转动。
试验安装时,首先两个轮轴套筒与活塞杆轮轴套筒两端配合,轮轴套筒内孔尺寸,同轮轴与机轮之间的装配尺寸一致,可有效模拟轮轴受力,然后两个机轮假件、两个圆筒则通过圆孔安装在轮轴两端,圆筒与轮轴套筒表面的圆形通孔中心重合,插入限位螺栓B4,用于防止机轮假件受力时产生水平移动;最后通过长螺杆将圆筒、双耳、转接头、单耳的固定连接,形成了一个整体承力结构,可实现三个方向的载荷施加。换装时,通过旋转机轮假件,分别与机轮假件上四个臂上的圆孔组合,可达到不同工况下,轮胎压缩量调节要求,从而施加侧向载荷。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疲劳试验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稳定、安装高效和节约成本的优点。可快速调节工装夹具支撑位置和受力点,满足压缩量调节的要求,并实现三个方向载荷施加,为活塞杆组件疲劳寿命评定提供有效的数据。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或案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对本申请进行限制,未详细说明部分均视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或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基于本申请的设计思想,应当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适应性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支撑组件和加载组件两部分组成;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和卡箍座,支撑板和卡箍座上的设置有同轴圆形通孔与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配合,同时运用两个双耳与活塞杆组件上的双耳连接成一个铰链的结构,限制活塞杆组件绕活塞杆转动;
所述加载组件包括机轮假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机轮假件固定于活塞杆组件的活塞杆轮轴两端;两个机轮假件最上端设置有加载接头用于施加垂向载荷,两个机轮假件沿活塞杆轮轴正上方一定距离处固定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其中一端固定有加载接头用于施加航向载荷;两个机轮假件沿活塞杆轮轴水平方向一定距离处固定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中段设置有加载接头,用于实现侧向加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中支撑板与卡箍座之间通过增高台连接,所述增高台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用于调节卡箍座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板为平板结构,其表面两侧分布对称地分布着12个螺纹孔和8个通孔,中心位置有一个圆形通孔,中间两侧有两个半圆形减重凹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增高台为圆柱形凸台结构,其底面沿圆周均匀分布着6个通孔,圆柱侧面有3个不同高度的螺纹孔,靠近圆柱的上端是螺纹结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卡箍座为矩形的凸台结构,其表面两侧对称分布着两个通孔,两侧面各有1个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加载组件中机轮假件是个类似于四角星结构,每个角分布着通孔,中间有1个正方型凸台,中心有1个圆形通孔。
CN202223471706.5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Active CN219265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1706.5U CN219265673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1706.5U CN219265673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5673U true CN219265673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57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1706.5U Active CN219265673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56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15443A (zh) 一种主起摇臂接头扭矩加载装置
CN110803296A (zh) 一种直升机全机静力试验升力系统假件
CN219265673U (zh) 一种压缩量快速可调式活塞杆组件疲劳试验装置
CN102062685A (zh) 橡胶轴承的疲劳试验装置
CN107907333B (zh) 一种柱形弹性轴承疲劳试验装置
CN112461525B (zh) 一种无人直升机发动机安装支架试验装置
CN210863362U (zh) 一种前起落架强度试验加载夹具
CN107101816B (zh) 半浮式半轴复合加载疲劳试验台
CN206376574U (zh) 一种长度可调节的网架结构杆件置换装置
CN210194417U (zh) 一种斜拉索外置式减振装置
CN108313898B (zh) 一种桁架式转台及工程机械
CN208203785U (zh) 用于作动器与待测部件连接的铰接结构及作动器总成
CN203561507U (zh) 发动机缸体疲劳试验用模拟曲轴
CN212896928U (zh) 一种用于消除阻尼器连接间隙的球面铰接座
CN205483615U (zh) 用于电液伺服加载试验台的作动器联接装置
CN112407243A (zh) 一种直升机水平尾翼连接支撑结构
CN103527708B (zh) 一种可旋转的抗冲击减振机构
CN106004293A (zh) 一种球销与汽车独立悬架摆臂的连接结构
CN202141505U (zh) 一种双剪切梁称重装置
CN110657973A (zh) 一种阻尼器杆端疲劳试验加载装置
CN218374068U (zh) 一种新型轴力计保护装置
CN217539302U (zh) 一种单缸柴油机曲轴
CN219434511U (zh) 一种螺栓连接副高频疲劳测试装置
CN221074840U (zh) 一种新型轻量化自卸车前顶液压缸
CN110470464B (zh) 一种主轮转弯地面操纵力矩测量装置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