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65567U -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65567U
CN219265567U CN202320495771.7U CN202320495771U CN219265567U CN 219265567 U CN219265567 U CN 219265567U CN 202320495771 U CN202320495771 U CN 202320495771U CN 219265567 U CN219265567 U CN 219265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ixedly connected
motor
linkage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9577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林
梁举科
王中玉
刘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rs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rs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rs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orsion Technology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9577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65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65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655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涉及轨道交通安装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桥架本体、发电机、电控箱和面板支撑架,桥架本体前端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走带动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在铁轨的顶端的引导下完成滑动位移,从而便于非人力推导下的装置位置,且通过自走带动结构、配调组件和图片录入定位组件的配合设计,使得装置便于提前录入轨道两侧螺栓的间距位置和每组螺栓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装置在二次图像录入定位的辅助下进行宽度、高度和位置的调节,大大提高了应用便捷性,且通过匹配的螺栓扭矩检测方法的设计,便于在进行螺栓锁紧的同时实现更加精准的扭矩检测。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安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在铺设铁路轨道时,铁轨轨枕与铁轨之间是通过扣件及螺栓紧固连接的。而为了保证铁轨的正常使用以及轨道列车的安全行驶,螺栓需拧紧,且螺栓力矩合适。由于轨道长度十分长,螺栓力矩的检测多为分段式的测量。
参考已授权专利号为“CN217032846U”的“一种用于扣件螺栓力矩智能检测的装置”可知,该专利解决了现有方式检查螺栓力矩以及将螺栓力矩调整合适大小所需花费的时间很长,导致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但是在申请人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该专利仍存在以下问题:
需要人工进行推送位移,在位移过程中既不便于刹车停止也不便于位移;
由于为单独执行结构的设计,导致每次到达一组螺栓锁紧的位置,均需要人工带动装置转动,使得执行结构与螺栓对应,从而使得执行需要多次人工辅助调整;
缺乏独立匹配的扭矩检测方法;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桥架本体、发电机、电控箱和面板支撑架,所述桥架本体前端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所述桥架本体中部上表面设置有电控箱,所述桥架本体的后端设置有面板支撑架,包括自走带动结构,所述自走带动结构的底端与导轨贴合,所述自走带动结构的底端与桥架本体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桥架本体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配调组件,所述配调组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螺栓拧紧组件,所述桥架本体的底端设置图片录入定位组件。
优选的,所述自走带动结构包括双向搭载架、从动轮、辅助搭载套筒、中心轴、辅助定位架、辅助支撑轮、搭载配装壳体和距离检测模块,所述双向搭载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双向搭载架另一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搭载配装壳体,所述搭载配装壳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距离检测模块,所述搭载配装壳体的内侧设置有主动轮模块,所述距离检测模块与主动轮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搭载配装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刹车模块,所述刹车模块用于辅助主动轮模块形成刹车,所述双向搭载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搭载套筒,所述辅助搭载套筒的两侧均可插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远离辅助搭载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架,所述辅助定位架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支撑轮。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模块包括第一电机、传动轴、主动轮主体和刹车轮,所述搭载配装壳体远离刹车模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主体和刹车轮,所述刹车轮位于主动轮主体的一侧,所述传动轴与双向搭载架远离从动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主体的底端与导轨贴合。
优选的,所述双向搭载架包括定位载块、舵机、联动推杆、配动架、导向位移架和刹车压板,所述定位载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舵机,所述定位载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位移架,所述导向位移架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配动架,所述配动架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刹车压板,所述刹车压板的内表面与刹车轮贴合,所述配动架的顶端与舵机之间通过联动推杆,所述联动推杆的一端与舵机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推杆的另一端与配动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动螺栓拧紧组件包括外套筒、顶板、第三电机、减速器模组、力矩传感器模组和执行元件,所述外套筒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模组和力矩传感器模组连接有执行元件。
优选的,所述配调组件包括导向行程架、第二电机、螺纹杆、联动位移块和第一延伸定位架,所述导向行程架的一侧与桥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远离桥架本体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侧与导向行程架内侧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联动位移块,所述联动位移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定位架,所述电动螺栓拧紧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延伸定位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调组件包括导向行程架、第二电机、螺纹杆、联动位移块、第二延伸定位架、推杆电机、滑轨、跟随滑块、联动板和定位配装架,所述导向行程架的一侧与桥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远离桥架本体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远离第二电机的一侧与导向行程架内侧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螺纹杆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联动位移块,所述联动位移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定位架,所述第二延伸定位架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和滑轨,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配装架,所述电动螺栓拧紧组件与定位配装架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跟随滑块,所述跟随滑块的一端与联动板固定连接。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的螺栓扭矩检测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总控旋钮开;
S2:接通系统电路电源;
S3:控制扭矩检测功能开启;
S4:下压执行件,检测扭矩;
S5:传感器判断扭矩与检测角度临界点;
S6:抬起执行件,检测装置停止工作。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判断扭矩与检测角度临界点的推导过程如下:
经过铁轨扣件单元扣压力实验,可以推导出弹条预紧力-变形的数学关系,由于弹条在垂直方向的变形是由于螺母拧紧产生,因此弹条的位移L等于弹条的螺距与螺母转过的圈数的乘积,螺母转过一圈相当于第三电机(36)0°,因此可以推导出预紧力与检测角度的关系如下:
Figure SMS_1
Figure SMS_2
Figure SMS_3
Figure SMS_4
;
其中,F1为第一阶段预紧力,单位为kN;
F2为第二阶段预紧力,单位为kN;
L为弹条位移,单位为mm;
P为螺距,单位为mm;
ω为螺母转过的角度,单位为°;
n为螺母转过的圈数;
通过扣件系统扭矩检测实验,可以推导出扣压力、预紧力、检测扭矩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弹条扣压力与预紧力成正比关系,比值为:0.52;
结合扣压力试验和扣件拧紧试验成果,即可推导出检测扭矩-角度的关系;
关系表达式为:
Figure SMS_5
;
Figure SMS_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走带动结构的设计,使得装置便于在铁轨的顶端的引导下完成滑动位移,从而便于非人力推导下的装置位置,且便于在到达位置后进行防动的刹车锁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自走带动结构、配调组件和图片录入定位组件的配合设计,使得装置便于提前录入轨道两侧螺栓的间距位置和每组螺栓之间的间距,从而控制装置在二次图像录入定位的辅助下进行宽度、高度和位置的调节,大大提高了应用便捷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匹配的螺栓扭矩检测方法的设计,便于在进行螺栓锁紧的同时实现更加精准的扭矩检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走带动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走带动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轮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刹车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配调组件和电动螺栓拧紧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动螺栓拧紧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整体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配调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的配调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扣压力分配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扣压力预紧力拧紧扭矩关系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角度与扭矩曲线的示意图。
图中:1、自走带动结构;2、桥架本体;3、发电机;4、电控箱;5、面板支撑架;6、配调组件;7、电动螺栓拧紧组件;8、图片录入定位组件;9、双向搭载架;10、从动轮;11、辅助搭载套筒;12、中心轴;13、辅助定位架;14、辅助支撑轮;15、搭载配装壳体;16、距离检测模块;17、刹车模块;18、主动轮模块;19、第一电机;20、传动轴;21、主动轮主体;22、刹车轮;23、定位载块;24、舵机;25、联动推杆;26、配动架;27、导向位移架;28、刹车压板;29、导向行程架;30、第二电机;31、螺纹杆;32、联动位移块;33、第一延伸定位架;34、外套筒;35、顶板;36、第三电机;37、减速器模组;38、力矩传感器模组;39、执行元件;40、第二延伸定位架;41、推杆电机;42、滑轨;43、跟随滑块;44、联动板;45、定位配装架。
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施例用于公开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请参阅图1-7,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桥架本体2、发电机3、电控箱4和面板支撑架5,桥架本体2前端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3,桥架本体2中部上表面设置有电控箱4,桥架本体2的后端设置有面板支撑架5,包括自走带动结构1,自走带动结构1的底端与导轨贴合,自走带动结构1的底端与桥架本体2的顶端转动连接,桥架本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配调组件6,配调组件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桥架本体2的底端设置图片录入定位组件8。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采用到不同的动力源作为输出应用,其中实施例还可采用蓄电池代替发电机3作为供电应用。
自走带动结构1包括双向搭载架9、从动轮10、辅助搭载套筒11、中心轴12、辅助定位架13、辅助支撑轮14、搭载配装壳体15和距离检测模块16,双向搭载架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10,双向搭载架9另一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搭载配装壳体15,搭载配装壳体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距离检测模块16,搭载配装壳体15的内侧设置有主动轮模块18,距离检测模块16与主动轮模块18电性连接,搭载配装壳体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刹车模块17,刹车模块17用于辅助主动轮模块18形成刹车,双向搭载架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搭载套筒11,辅助搭载套筒11的两侧均可插接有中心轴12,中心轴12远离辅助搭载套筒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架13,辅助定位架1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支撑轮14;
主动轮模块18包括第一电机19、传动轴20、主动轮主体21和刹车轮22,搭载配装壳体15远离刹车模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9,第一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0,传动轴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主体21和刹车轮22,刹车轮22位于主动轮主体21的一侧,传动轴20与双向搭载架9远离从动轮10的一端转动连接,主动轮主体21的底端与导轨贴合;
双向搭载架9包括定位载块23、舵机24、联动推杆25、配动架26、导向位移架27和刹车压板28,定位载块2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舵机24,定位载块2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位移架27,导向位移架2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配动架26,配动架26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刹车压板28,刹车压板28的内表面与刹车轮22贴合,配动架26的顶端与舵机24之间通过联动推杆25,联动推杆25的一端与舵机24转动连接,联动推杆25的另一端与配动架26转动连接;
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包括外套筒34、顶板35、第三电机36、减速器模组37、力矩传感器模组38和执行元件39,外套筒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5,顶板3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36,第三电机36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模组37和力矩传感器模组38连接有执行元件39;
配调组件6包括导向行程架29、第二电机30、螺纹杆31、联动位移块32和第一延伸定位架33,导向行程架29的一侧与桥架本体2固定连接,导向行程架29远离桥架本体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1,螺纹杆31远离第二电机30的一侧与导向行程架29内侧转动连接,导向行程架29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限位槽,螺纹杆31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联动位移块32,联动位移块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定位架33,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的一端与第一延伸定位架3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通过提前记录轨道螺栓的坐标位置,且配合图片录入定位组件8应用过程中进行拍摄,从而将下组的螺栓,从而配合图像识别计数和图像测距计数,从而形成辅助的螺栓位置确认,确认后,通过控制自走带动结构1在轨道顶端滑动位移,从而完成X轴上的调节,通过控制配调组件6形成Y轴上的调节,通过按压面板支撑架5,使得面板支撑架5带动桥架本体2在自走带动结构1的顶端转动,从而使得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下降,从而使得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完成Z轴的调节,进而达到执行应用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将装置整体架设在其中一侧的导轨上,根据另一根导轨的放线,将中心轴12插接在辅助搭载套筒11对应另一根导轨的一侧,使得辅助搭载套筒11与中心轴12配装固定,使得辅助支撑轮14的底端与另一根导轨的上表面贴合,此时控制第一电机19带动传动轴20完成转动,利用传动轴20带动主动轮主体21完成转动,从而使得主动轮主体21在轨道的顶端转动,从而使得装置被推导完成位移,在位移至合适位置后,控制第一电机19停止的同时,控制舵机24完成逆时针的转动,从而利用联动推杆25将舵机24的转动形成从一端到另一端的拉动,从而使得配动架26在导向位移架27的引导下滑动位移,使得刹车压板28与刹车轮22贴合,从而形成刹车固定;
控制第二电机30带动螺纹杆31完成转动,利用联动位移块32与螺纹杆31的螺纹连接,使得联动位移块32获得转矩,利用联动位移块32与导向限位槽的滑动连接,使得联动位移块32处的转矩被限位形成滑动位移,利用联动位移块32带动第一延伸定位架33完成Y轴位移,从而使得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跟随调节Y轴位置,更加匹配轨道两侧的螺栓设置;
进而形成了双轴的同步螺栓拧紧。
实施例
本实施例用于在上述实施例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公开了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的螺栓扭矩检测方法;
参阅图11-图14,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的螺栓扭矩检测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总控旋钮开;
S2:接通系统电路电源;
S3:控制扭矩检测功能开启;
S4:下压执行件,检测扭矩;
S5:传感器判断扭矩与检测角度临界点;
S6:抬起执行件,检测装置停止工作。
传感器判断扭矩与检测角度临界点的推导过程如下:
经过铁轨扣件单元扣压力实验,可以推导出弹条预紧力-变形的数学关系,由于弹条在垂直方向的变形是由于螺母拧紧产生,因此弹条的位移L等于弹条的螺距与螺母转过的圈数的乘积,螺母转过一圈相当于第三电机360°,因此可以推导出预紧力与检测角度的关系如下:
Figure SMS_7
Figure SMS_8
Figure SMS_9
Figure SMS_10
;
其中,F1为第一阶段预紧力,单位为kN;
F2为第二阶段预紧力,单位为kN;
L为弹条位移,单位为mm;
P为螺距,单位为mm;
ω为螺母转过的角度,单位为°;
n为螺母转过的圈数;
通过扣件系统扭矩检测实验,可以推导出扣压力、预紧力、检测扭矩三者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如12所示,弹条扣压力与预紧力成正比关系,比值为:0.52,即螺栓预紧力中约有52%的力用于提供扣压力,48%提供备压力。
如图13所示为扣压力/预紧力与检测扭矩的关系,可以直观的看出,当规定扣压力为9kN时,10N•m。
关系表达式为:
Figure SMS_11
;
Figure SMS_12
经数据滤波处理后,检测角度与扭矩的曲线如14所示;
上述系列基础研究,是检测扭矩控制算法及控制器开发的基础。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用于在上述实施例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公开一种配调组件6,该配调组件6具备自动化升降调节的应用;
参阅图8-图10,配调组件6包括导向行程架29、第二电机30、螺纹杆31、联动位移块32、第二延伸定位架40、推杆电机41、滑轨42、跟随滑块43、联动板44和定位配装架45,导向行程架29的一侧与桥架本体2固定连接,导向行程架29远离桥架本体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1,螺纹杆31远离第二电机30的一侧与导向行程架29内侧转动连接,导向行程架29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限位槽,螺纹杆31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联动位移块32,联动位移块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定位架40,第二延伸定位架40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41和滑轨42,推杆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板44,联动板4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配装架45,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与定位配装架45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滑轨4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跟随滑块43,跟随滑块43的一端与联动板44固定连接。
控制第二电机30带动螺纹杆31完成转动,利用联动位移块32与螺纹杆31的螺纹连接,使得联动位移块32获得转矩,利用联动位移块32与导向限位槽的滑动连接,使得联动位移块32处的转矩被限位形成滑动位移,利用联动位移块32带动第二延伸定位架40完成Y轴位移,从而使得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跟随调节Y轴位置,并控制推杆电机41完成输出端的伸缩或推导,从而带动跟随滑块43、联动板44和定位配装架45在滑轨42的引导下完成下降或上升的带动,从而完成对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的Z轴调节。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包括桥架本体(2)、发电机(3)、电控箱(4)和面板支撑架(5),所述桥架本体(2)前端上表面设置有发电机(3),所述桥架本体(2)中部上表面设置有电控箱(4),所述桥架本体(2)的后端设置有面板支撑架(5),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走带动结构(1),所述自走带动结构(1)的底端与导轨贴合,所述自走带动结构(1)的底端与桥架本体(2)的顶端转动连接,所述桥架本体(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配调组件(6),所述配调组件(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所述桥架本体(2)的底端设置图片录入定位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走带动结构(1)包括双向搭载架(9)、从动轮(10)、辅助搭载套筒(11)、中心轴(12)、辅助定位架(13)、辅助支撑轮(14)、搭载配装壳体(15)和距离检测模块(16),所述双向搭载架(9)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10),所述双向搭载架(9)另一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搭载配装壳体(15),所述搭载配装壳体(1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距离检测模块(16),所述搭载配装壳体(15)的内侧设置有主动轮模块(18),所述距离检测模块(16)与主动轮模块(18)电性连接,所述搭载配装壳体(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刹车模块(17),所述刹车模块(17)用于辅助主动轮模块(18)形成刹车,所述双向搭载架(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辅助搭载套筒(11),所述辅助搭载套筒(11)的两侧均可插接有中心轴(12),所述中心轴(12)远离辅助搭载套筒(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定位架(13),所述辅助定位架(1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辅助支撑轮(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模块(18)包括第一电机(19)、传动轴(20)、主动轮主体(21)和刹车轮(22),所述搭载配装壳体(15)远离刹车模块(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9),所述第一电机(1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传动轴(20),所述传动轴(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主体(21)和刹车轮(22),所述刹车轮(22)位于主动轮主体(21)的一侧,所述传动轴(20)与双向搭载架(9)远离从动轮(10)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主体(21)的底端与导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搭载架(9)包括定位载块(23)、舵机(24)、联动推杆(25)、配动架(26)、导向位移架(27)和刹车压板(28),所述定位载块(2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舵机(24),所述定位载块(2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位移架(27),所述导向位移架(2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配动架(26),所述配动架(26)底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刹车压板(28),所述刹车压板(28)的内表面与刹车轮(22)贴合,所述配动架(26)的顶端与舵机(24)之间通过联动推杆(25),所述联动推杆(25)的一端与舵机(24)转动连接,所述联动推杆(25)的另一端与配动架(26)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包括外套筒(34)、顶板(35)、第三电机(36)、减速器模组(37)、力矩传感器模组(38)和执行元件(39),所述外套筒(3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5),所述顶板(3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36),所述第三电机(36)的输出端通过减速器模组(37)和力矩传感器模组(38)连接有执行元件(3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调组件(6)包括导向行程架(29)、第二电机(30)、螺纹杆(31)、联动位移块(32)和第一延伸定位架(33),所述导向行程架(29)的一侧与桥架本体(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29)远离桥架本体(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所述第二电机(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1),所述螺纹杆(31)远离第二电机(30)的一侧与导向行程架(29)内侧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29)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螺纹杆(31)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联动位移块(32),所述联动位移块(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延伸定位架(33),所述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的一端与第一延伸定位架(3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调组件(6)包括导向行程架(29)、第二电机(30)、螺纹杆(31)、联动位移块(32)、第二延伸定位架(40)、推杆电机(41)、滑轨(42)、跟随滑块(43)、联动板(44)和定位配装架(45),所述导向行程架(29)的一侧与桥架本体(2)固定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29)远离桥架本体(2)的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30),所述第二电机(3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31),所述螺纹杆(31)远离第二电机(30)的一侧与导向行程架(29)内侧转动连接,所述导向行程架(29)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螺纹杆(31)的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联动位移块(32),所述联动位移块(3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延伸定位架(40),所述第二延伸定位架(40)一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41)和滑轨(42),所述推杆电机(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联动板(44),所述联动板(4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定位配装架(45),所述电动螺栓拧紧组件(7)与定位配装架(45)的内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滑轨(42)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跟随滑块(43),所述跟随滑块(43)的一端与联动板(44)固定连接。
CN202320495771.7U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Active CN219265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5771.7U CN219265567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95771.7U CN219265567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65567U true CN219265567U (zh) 2023-06-27

Family

ID=86871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95771.7U Active CN219265567U (zh) 2023-03-15 2023-03-15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655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8130A (zh) * 2023-07-06 2023-09-05 江花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纹和扭矩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98130A (zh) * 2023-07-06 2023-09-05 江花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纹和扭矩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16698130B (zh) * 2023-07-06 2023-12-22 江花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螺纹和扭矩的检测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265567U (zh)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
CN102331781B (zh) 小车左右直线同步行走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6494065B (zh) 多膜卷贴膜机
CN101885350A (zh) 全方位自动导引车的路径自适应跟踪控制方法
CN113212543B (zh) 一种变传动比循环球式电液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5839964B (zh) 一种立体智能车库的汽车搬运器及汽车搬运方法
CN104875761B (zh) 一种带齿条的列车上下车两用踏板
CN109941249A (zh) 一种可控式踏板感觉模拟器
CN108001527A (zh) 一种全转向底盘
CN107757380A (zh) 一种集成式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CN103085864A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扭矩传感器零点漂移补偿方法
CN108438015A (zh) 一种双向打开的风阻制动装置
CN209321051U (zh) 主动电液耦合转向系统及车辆
CN106364669A (zh) 一种丝杠拨叉式机电伺服机构
CN116577012A (zh) 一种双工作轴螺栓力矩智能检测装置及螺栓扭矩检测方法
CN203502239U (zh)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研发和性能检测平台
CN104494590B (zh) 电动汽车的气压制动系统
CN204892558U (zh) 一种精密型材四辊组合孔型轧机调整装置
CN108297934A (zh) 一种具有转向系统的电车
CN219084227U (zh) 一种成像光谱用限位机构
CN204659730U (zh) 一种带齿条的列车上下车两用踏板
CN208085841U (zh) 用于焊接机器人的永磁吸附轮履式爬行机械
CN206777856U (zh) 一种运行轨迹可调的无碳小车
CN107291050A (zh) 一种直线加载测控系统
CN2235868Y (zh) 风管搭接缝压合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