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4034U -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54034U CN219254034U CN202320105841.3U CN202320105841U CN219254034U CN 219254034 U CN219254034 U CN 219254034U CN 202320105841 U CN202320105841 U CN 202320105841U CN 219254034 U CN219254034 U CN 2192540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rnace body
- combustion chamber
- conveying roller
- gas heating
- spraying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285 flame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737 fue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5 in-situ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unnel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带传送辊的燃烧室,燃烧室内设有传送辊,燃烧室内设有上、下喷火管,上、下喷火管分别朝向进料口方向喷射火焰来加热物料。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物料(即坯料)的自动化运行,物料在传送辊上被匀速传动,无需工人手动操作,也节约了人工。热效率提高至50%以上,在大大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重要的是,实现被加热坯料的立体化加热,即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在快速流动的热气流中加热,物料受热更加均匀,加工质量得到统一标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材锻造行业,用于对坯料进行加热的方法有电加热和燃气加热两种。高频电加热只适用于直径较小的棒材,直径较大或板状坯料只能用燃气炉加热。
目前,中、小企所采用的燃气炉,热效率普遍较低,只能达到20%左右,大量的热能都白白浪费了,当前的燃气炉自动化程度也比较低。还有不少炉型都是采用传统的人工装料和人工出料的方式,工人在高温环境下手动劳作很辛苦,也很不安全,无法进行自动化流水线式生产加工。
而且,传通燃气反射炉结构比较简单,其横截面一般为倒U字形的炉膛,如公告号为CN205300228U的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反射炉,倒U字形的炉膛底部铺设有耐火砖,炉膛内均用岩棉保温。从输料方式上讲有两种:大块的有规则的坯料可用机械推杆,从炉堂底板上摩擦推进,并在堂内贯穿通过。对于一些小型的无规则的坯料,机械推杆无法推进,只能人工扔进去再用很长的铁钩在高温区掏出来。喷射火焰的喷嘴一般设在炉膛的侧面,喷出的火焰可顺着炉膛顶部的弧形在炉膛上部旋转,炉膛下部的配料可在相对温柔的火苗下加热,这就是经典的反射炉结构原理。
但传统反射炉对能源利用很低,浪费很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一是炉膛长度不宜过长,否则机械推杆戓人工进料出料都很难实现。炉堂短极易造成高温气体从两头快速排出逃逸,热量直接散发到大气当中,能源浪费非常严重。第二个方面是炉体的热容量很大,由于炉底板和炉膛都是用耐火砖做成的,在火燃加热坯料的同时,也必须把炉底板和炉膛一同加热,所以也损失了很大的能量。另外,这种炉子加热坯料时,坯料受热的角度仅为顶面和左右面,前后面为贴合状态,底面又和炉底板耐火砖贴合摩擦,不但不能加热,反而吸热,坯料的六个面受热不同,加热也不均匀。而且坯料也容易氧化过烧,质量难以统一标准,坏件率也较高。
其次,坯料的形状也各不相同,与之相应的加热装置也不同,如圆柱形的棒材、板状的物料或不规则的物料都需要特定的加热装置,故加热装置无法兼顾加工不同形状的坯料,应用范围受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进和优化,使得坯料能够自动化运行,无需人工手动推送,坯料的六个面都能均匀受热,热效率成倍提升,能耗也得到质的降低,所加工的坯料不再受到形状的限制,都能兼顾应用,使用范围得到充分拓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包括卧式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燃烧室,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烟道,所述燃烧室的外部依次设有隔热砖和隔热棉,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贯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用于传送物料的若干传送辊,所述传送辊的两端延伸出所述燃烧室外部,且同一端通过第一驱动部件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以将物料自所述进料口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方向匀速输送;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布置在所述出料口处的上喷火管和下喷火管,所述上喷火管和所述下喷火管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喷火管和所述下喷火管分别通过带有阀控部件的管路与气站连通并朝向所述进料口方向喷射火焰来加热物料。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炉体包括上炉体和下炉体,所述上炉体通过升降部件朝向所述下炉体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下炉体方向移动,所述上炉体和所述下炉体分别设有通过隔热砖围成的且用于组成所述燃烧室的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和所述下腔室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腔室与所述传送辊的对接处以及所述下腔室与所述传送辊的对接处分别通过隔热棉进行软性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靠近所述出料口方向的若干所述传送辊通过第二驱动部件以高于其余所述传送辊的转速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传送辊的外径上设有若干凸出部一。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口处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喷火管或所述下喷火管引火的引火管。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出料口处的所述传送辊的下方设有隔火导热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传送辊的一端固定设有金属杆,所述金属杆通过链轮和链条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用于输送可燃气体的所述管路置于所述烟道内。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部件为升降支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物料(即坯料)的自动化运行,物料在传送辊上被匀速传动,无需工人手动操作,也节约了人工。热效率提高至50%以上,在大大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重要的是,实现被加热坯料的立体化加热,即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在快速流动的热气流中加热,物料受热更加均匀,加工质量得到统一标准。
本实用新型中的炉体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分体式结构且上炉体能够进行升降,隔热砖直接固定在上炉体上,进而无需隔热砖来进行承重支撑,也无需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交叉对应,保护了隔热砖,提高了其寿命。
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通过柔软的隔热棉进行密封,能够保证燃烧室内的热量不会从空隙出流失。同时,柔软的隔热棉与传送辊之间不会发生硬摩擦,即使传送辊旋转时发生轴向偏移碰触到隔热棉,二者也不会发生磕碰损坏,保护了传送辊,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由于上炉体上的隔热砖与下炉体的隔热砖相互不接触不支撑,而且上炉体上的隔热砖不再与传送辊为交叉式对应,传送辊之间的空隙能够最大限度的靠拢,空隙变小后,能够加工体积更小的物料,适用范围更广。而且,传送辊上设有的凸出部一能够限制物料发生滚动偏移,也能适合加工圆柱形的棒材。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主视剖视图;
附图2是附图1中A-A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中传送辊与隔热砖对应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中传送辊输送物料状态下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中传送辊输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附图6是附图5中A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中传送辊输的结构示意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上炉体 101-上腔室 102-上喷火管 103-烟道;
200-下炉体 201-下腔室 202-下喷火管 203-隔火导热板;
300-传送辊 301-凸出部一 302-凸出部二 303-第一驱动部件 304-第二驱动部件 305-链轮 306-金属杆 307-销轴;
4-升降部件 5-隔热砖 6-隔热棉 7-物料 8-进料口 9-出料口 10-排烟管 11-仓门 12-滚动轴承;
a-空隙。
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 “上”、 “下”、 “左”、 “右”、“竖直”、 “水平”、 “内”、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 “第二”、 “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相连”、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至附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包括传统常见的卧式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燃烧室,物料(即坯料)能够在燃烧室内被快速升温加热,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烟道103,加热后的高温尾气从烟道103和排烟管10引出进入净化装置净化后排空,所述燃烧室的外部依次设有隔热砖5和隔热棉6用以对燃烧室进行保温,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贯通的进料口8和出料口9用以装入和排出物料7。
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用于传送物料7的若干传送辊300,所述传送辊300的两端延伸出所述燃烧室外部,且同一端通过第一驱动部件303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以将物料7自所述进料口8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9方向匀速输送,每根传送辊300的同一端都设有链轮,且共同通过链条与第一驱动部件303的驱动端啮合传动连接,每相邻的两根传送辊之间都设有带动其旋转的滚动轴承12,以提高顺滑的传动效果。
另外,参照图7,传送辊300的一端可以通过插接一金属杆306,二者之间可以采用销轴307连接等传动连接的方式,即金属杆306的一端与传送辊300插接固定,另一端与链轮305与固定,这样也能带动传送辊300同步传动;同时,还可以快速拆装传送辊300,即传送辊300与金属杆306拆分后,能够在传送辊300轴向的方向将其抽出,而无需拆分炉体的其他部件,传送辊300的拆装更加便利高效,减少了更换传送辊消耗的时间。
所述燃烧室内设有布置在所述出料口9处的上喷火管102和下喷火管202,且分别位于传送辊300的上下两个方向,所述上喷火管102和所述下喷火管202分别通过带有阀控部件的管路与气站连通并朝向所述进料口8方向喷射火焰来加热物料7,传送辊300的上方和下方都有火焰,能够显著提高物料六个面的受热均匀度,火焰的喷射方向对应于燃烧室的长度方向,越接近出料口处温度就越高,越接近进料口处温度就越低,保证排出物料7时其温度最高,达到后续加工要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
所述炉体包括上炉体100和下炉体200,所述上炉体100通过升降部件4朝向所述下炉体200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下炉体200方向移动,升降部件4选用升降支腿,通过旋拧螺帽来调整丝杆旋转,进而使得支腿进行升降;也可以选用电动升降支腿,操作也更为简便;也可以使用电动升降支腿或液压升降支腿。上炉体100上的隔热砖和隔热棉等部件能够被托举支撑,尤其是隔热砖不再与下方的隔热砖直接硬接触支撑,不容易损坏,使得隔热砖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设备的可靠性提高。上炉体100被举升后也便于维护更换相关部件,提高维护效率,省去拆装的不便。
而且,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不再为交叉式对应,使得传送辊之间的空隙a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小,空隙a的尺寸能够减小到1cm左右,物料更不容易从空隙处掉落,尤其适用于加工体积较小的物料,解决了加工物料局限性的问题。而传统的设备空隙a的尺寸为3-5cm,空隙过大,加工的物料尺寸就越大,反之则容易掉落无法加工。
另外,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不再为交叉式对应,还能防止传送辊在发生轴向偏移时产生的硬摩擦,传送辊也不容易发生损坏。
至此,两个最容易受损的部件(即隔热砖和传送辊)都得到有效的保护,二者之间不接触、不碰撞,易损部件的寿命延长了,使得设备整体的使用寿命也大幅延长,故障率得到质的改善,生产得以顺利进行。
所述上炉体100和所述下炉体200分别设有由隔热砖5围成的且用于组成所述燃烧室的上腔室101和下腔室201,所述上腔室101和所述下腔室201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300的上方和下方,上腔室101可以采用阶梯台叠放的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金属杆穿插的方式固定,或吊挂的方式固定以防止塌落;上、下腔室相互通透且火焰在燃烧室内能够充分加热物料,即物料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在快速流动的热气流中加热,所述上腔室101与所述传送辊300的对接处以及所述下腔室201与所述传送辊300的对接处分别通过隔热棉6进行软性连接。而传统的设备都是采用隔热砖直接叠放在下方的隔热砖上,且与传送辊之间为交叉式对应,改进后的结构使得隔热砖不再支撑受力,不再接触下方的隔热砖,而是上炉体能够直接带动上方的隔热砖、隔热棉等部件做升降动作,加上软性的隔热棉对衔接处进行密闭封堵,在隔热砖和传送辊不接触的前提下,还能保证燃烧室的密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
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出料口9方向的若干所述传送辊300通过第二驱动部件304以高于其余所述传送辊300的转速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之所以设定更高的速度,是因为外部的空气会从出料口9处受负压影响而引入燃烧室,加上喷射火焰的内焰温度低于外焰温度,也就是说越接近出料口处的温度越低,且是明显低于火焰外焰处的温度,实际测量时温差可达600℃,所以才将靠近出料口9处的传送辊提高转速来尽快排出物料,进而防止物料7快速降温。
通过此处改进,物料在外焰处进行最高温度的加热后会直接快速的排出,也能节约能耗。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地方不再赘述。
参照图3、图5以及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物料偏转,尤其是防止圆柱形物料与传送辊同为平行对应而原地滚动,位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传送辊300的外径上设有若干凸出部一301,工人在放置物料时,能够通过凸出部一301来限制物料的左右方向的滚动,即圆柱形物料的轴向与传送辊的轴向互为纵横对应,即使圆柱形物料输送时滚动,也能在凸出部一301的阻挡下限位,防止圆柱形物料与传送辊呈水平对应。
另外,位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传送辊300的外径上设有接近所述隔热砖5侧壁方向的凸出部二302,所述凸出部一301的直径小于所述凸出部二302的直径。
设置此结构的目的在于防止物料碰触到燃烧室内两侧的隔热砖,防止二者发生剐蹭造成的偏移,还能防止与隔热砖硬接触造成的损坏。凸出部一301和凸出部二302可以利用直径更大的陶瓷辊进行套接,加工也更为简便,其能够限制物料输送时左右偏移即可,完全适用于圆柱形物料。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点火,所述出料口9处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喷火管102或所述下喷火管202引火的引火管,待喷火管正常使用时,再将其关闭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大高温区域的面积,位于所述出料口9处的所述传送辊300的下方设有隔火导热板203,即下喷火管202喷出的火焰不与传送辊直接接触,而是受到隔火导热板的影响继续朝向进料口方向移动,使得高温区域的面积得到增大,物料能在高温区域加热更长的距离和时间,物料被加热的更加充分。
同时,通过设置隔火导热板还能够防止传送辊集中受热而易于损坏,使得靠近出料口9处的传送辊300不会集中受热,各个传送辊300之间受到的温度能够更加均衡,防止此处的传送辊300过热,也提高了出料口9处传送辊3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为了对可燃气体进行预热,用于输送可燃气体的所述管路置于所述烟道103内,能够充分利用烟道内的余温进行预热,当冬季工作或在高纬度地区工作时,能够将可燃气体预先升温至200℃左右,这样燃烧效果也更为充分,热效率也越高,能够显著降低燃气的使用量,也节能降耗。
原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室内从进料口端向出料口端分为低中高三个温度区域,低温区域温度约300℃,中温区域温度约800℃,高温区域温度约1200℃,物料自进料口进入燃烧室内会逐渐被升温加热。传送辊的上下两个方向都有腔室,高温气体能够对物料的六面进行充分的加热,即物料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在快速流动的热气流中加热,加热后从出料口排出即可。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实现物料(即坯料)的自动化运行,物料在传送辊上被匀速传动,无需工人手动操作,也节约了人工。热效率提高至50%以上,在大大降低燃料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理想的节能减排效果。重要的是,实现被加热坯料的立体化加热,即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都在快速流动的热气流中加热,物料受热更加均匀,加工质量得到统一标准。
炉体分为上炉体和下炉体的分体式结构且上炉体能够进行升降,隔热砖直接固定在上炉体上,进而无需隔热砖来进行承重支撑,也无需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交叉对应,保护了隔热砖,提高了其寿命。
隔热砖与传送辊之间通过柔软的隔热棉进行密封,能够保证燃烧室内的热量不会从空隙出流失。同时,柔软的隔热棉与传送辊之间不会发生硬摩擦,即使传送辊旋转时发生轴向偏移碰触到隔热棉,二者也不会发生磕碰损坏,保护了传送辊,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由于上炉体上的隔热砖与下炉体的隔热砖相互不接触不支撑,而且上炉体上的隔热砖不再与传送辊为交叉式对应,传送辊之间的空隙能够最大限度的靠拢,空隙变小后,能够加工体积更小的物料,适用范围更广。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包括卧式的炉体,所述炉体内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燃烧室,所述炉体内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烟道(103),所述燃烧室的外部依次设有隔热砖(5)和隔热棉(6),所述炉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贯通的进料口(8)和出料口(9),
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用于传送物料(7)的若干传送辊(300),所述传送辊(300)的两端延伸出所述燃烧室外部,且同一端通过第一驱动部件(303)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以将物料(7)自所述进料口(8)方向朝向所述出料口(9)方向匀速输送;
所述燃烧室设有布置在所述出料口(9)处的上喷火管(102)和下喷火管(202),所述上喷火管(102)和所述下喷火管(202)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300)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喷火管(102)和所述下喷火管(202)分别通过带有阀控部件的管路与气站连通并朝向所述进料口(8)方向喷射火焰来加热物料(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上炉体(100)和下炉体(200),所述上炉体(100)通过升降部件(4)朝向所述下炉体(200)方向移动或远离所述下炉体(200)方向移动,所述上炉体(100)和所述下炉体(200)分别设有通过隔热砖(5)围成的且用于组成所述燃烧室的上腔室(101)和下腔室(201),所述上腔室(101)和所述下腔室(201)分别布置在所述传送辊(300)的上方和下方,所述上腔室(101)与所述传送辊(300)的对接处以及所述下腔室(201)与所述传送辊(300)的对接处分别通过隔热棉(6)进行软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出料口(9)方向的若干所述传送辊(300)通过第二驱动部件(304)以高于其余所述传送辊(300)的转速相互同向同步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燃烧室内的所述传送辊(300)的外径上设有若干凸出部一(3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9)处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喷火管(102)或所述下喷火管(202)引火的引火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出料口(9)处的所述传送辊(300)的下方设有隔火导热板(20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辊(300)的一端固定设有金属杆(306),所述金属杆(306)通过链轮和链条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输送可燃气体的管路置于所述烟道(103)内。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4)为升降支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05841.3U CN219254034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105841.3U CN219254034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54034U true CN219254034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71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105841.3U Active CN219254034U (zh) | 2023-02-03 | 2023-02-03 |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54034U (zh) |
-
2023
- 2023-02-03 CN CN202320105841.3U patent/CN2192540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8068616A1 (zh) | 活性炭活化炉及活性炭生产方法 | |
WO2013060241A1 (zh) | 炉膛同轴分段燃烧炉及其加热方法 | |
CN106287725B (zh) | 分级燃烧技术低NOx平焰蓄热式烧嘴 | |
WO2013060242A1 (zh) | 悬挂式立卧两用还原炉及其加热方法 | |
CN204806401U (zh) | 蓄热式燃烧装置 | |
CN205119793U (zh) | 金属熔炼炉 | |
CN101891190A (zh) | 一种新型的多管外热式回转活化炉 | |
CN202485474U (zh) | 回转窑结圈快速处理装置 | |
CN219254034U (zh) | 一种新型燃气加热装置 | |
CN201593061U (zh) | 旋转连续推进式钢管热处理设备 | |
CN213494735U (zh) | 高效节能台车式火焰低温炉 | |
CN102818270A (zh) | 一种混合燃烧枪和一种混合燃烧方法 | |
CN110423860B (zh) | 一种废钢预热炉 | |
CN210420022U (zh) | 一种废钢预热炉 | |
CN104848220B (zh) | 蓄热式燃烧装置 | |
CN105466212B (zh) | 一种垂直换热式合金烘烤炉系统 | |
CN201722154U (zh) | 一种新型的多管外热式回转活化炉 | |
CN212902588U (zh) | 一种节能焙烧炉 | |
CN204724842U (zh) | 一种在线钢包蓄热烘烤器 | |
CN211758428U (zh) | 一种烧嘴及烤包器 | |
CN2896167Y (zh) | 内加热式工业竖窑 | |
CN102589312A (zh) | 回转窑结圈快速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6523029U (zh) | 烧成碳酸锂材料的辊道窑装置 | |
CN202304386U (zh) | 炉膛同轴分段燃烧中心回燃多回程蓄热节能炉 | |
CN204629459U (zh) | 一种蓄热式煤粉辅助高温空气燃烧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