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3850U -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3850U
CN219243850U CN202320358867.9U CN202320358867U CN219243850U CN 219243850 U CN219243850 U CN 219243850U CN 202320358867 U CN202320358867 U CN 202320358867U CN 219243850 U CN219243850 U CN 219243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unit
indoor
control
loa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588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圩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588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3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3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3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其中,室内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适于连接市电,并根据用户指令对室内负载进行控制,其中,室内负载包括第一负载和/或第二负载;第二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实现信息传递交互;第三控制单元,适于连接第二负载,且控制第二负载与市电之间的连通与关断。由此,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室内负载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空气调节系统中,如壁挂式空调,需要在房间内安装室内主机,以实现对室内空气的调节。由于室内主机会占用较多的室内空间,因此出现了一些不需要安装室内主机的空气调节系统,如辐射空调。但是,在对辐射空调进行控制时,相关技术中的控制架构较为复杂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室内控制组件,通过三个控制单元的相互配合,能够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室内负载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一些无室内主机的空气调节系统,如辐射空调、地暖等。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控制组件,室内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适于连接市电,并根据用户指令对室内负载进行控制,其中,室内负载包括第一负载和/或第二负载;第二控制单元,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实现信息传递交互;第三控制单元,适于连接第二负载,且控制第二负载与市电之间的连通与关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控制组件,通过三个控制单元的相互配合,能够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室内负载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一些无室内主机的空气调节系统,如辐射空调、地暖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包括房间控制板和第一电源转换器,第一电源转换器被配置为对市电进行转换以输出第一直流电,且与房间控制板连接,以将第一直流电提供给房间控制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转换器为适配器,适配器设置在设备间或电柜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转换器与第二控制单元相连,以将第一直流电提供给第二控制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控制组件还包括:室内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对第一负载进行控制,和/或,通过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对第二负载进行控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窗磁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窗帘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与室内传感器和第二控制单元之间采用载波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控制组件还包括:线控器,线控器与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单元通过线控器接收用户指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与线控器之间采用两芯无极性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负载为室内空气处理设备,第二负载包括风阀、烟机和排风扇中的至少一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房间控制板被构造为主控控制盒,第二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强电控制盒,第三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强电盒。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上述的室内控制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上述的室内控制组件,能够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室内负载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室内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主控控制盒、强电控制盒或强电盒的内部爆炸图及连接图。
附图标记:
第一控制单元1,房间控制板11,第一电源转换器12,第二控制单元2,第三控制单元3,第一负载4,室内空气处理设备41,第二负载5,风阀51,烟机52,排风扇53,室内传感器6,线控器7,第一壳体81,电路板82,第二壳体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控制组件适用于无室内主机的空气调节系统等,包括但不限于是辐射空调、地暖等。为便于描述,在下面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主要以辐射空调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作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控制组件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室内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单元1、第二控制单元2和第三控制单元3。其中,第一控制单元1适于连接市电,并根据用户指令对室内负载进行控制,其中,室内负载包括第一负载4和/或第二负载5;第二控制单元2分别连接第一控制单元1和第三控制单元3,实现信息传递交互;第三控制单元3适于连接第二负载5,且控制第二负载5与市电之间的连通与关断。
示例性的,可由220V市电给室内控制组件供电,如将220V市电连接至室内控制组件的第一控制单元1,以给第一控制单元1、第二控制单元2等进行供电。第一控制单元1作为主控制单元,可根据用户指令对室内负载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对第一负载4、第二负载5、或者第一负载4和第二负载5进行控制。其中,参照图2和图3,第一负载4可为室内空气处理设备41,包括但不限于是新风机、热/冷水机等,第二负载5包括但不限于是风阀51、烟机52、排风扇53等,第一负载4和第二负载5具体可根据室内控制组件的实际应用场景确定。
第二控制单元2连接在第一控制单元1与第三控制单元3之间,可以实现第一控制单元1与第三控制单元3之间的信息传递,例如,将第一控制单元1的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三控制单元3,以便第三控制单元3对第二负载5进行控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单元2也可以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等,例如,第二控制单元2可获取第二负载5的模拟量(包括但不限于是电压、电流等)和数字量(包括但不限于是开关状态、故障状态等),并可对模拟量和数字量进行相关处理,而后反馈至第一控制单元1。
第三控制单元3与第二负载5相连,主要用于控制第二负载5与市电之间的连通与关断。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负载5为强电设备时,如前述的风阀51、烟机52、排风扇53等,相应的第三控制单元3为强电板,第二控制单元2为强电控制板。举例来说,当第二负载5为风阀51时,第三控制单元3可包括继电器的线圈,且继电器的开关设于第二负载5与市电之间,第二控制单元2包括用于给继电器的线圈供电的电路,第二控制单元2可基于第一控制单元1的控制信号,给继电器的线圈供电,以使继电器的开关动作,从而实现第二负载5与市电的连通与关断。
示例性的,参照图2,当室内控制组件应用于家庭环境中时,可针对每个房间设置一个第一控制单元1、第二控制单元2和第三控制单元3,第一负载4可为空气处理设备41,第一负载4与各个房间的第一控制单元1相连,第一负载4具体可以是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第二负载5可为风阀51、烟机52以及排风扇53等。
在对任意房间的室内空气进行调节时,用户可以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至第一控制单元1,如控制辐射空调处于新风模式,第一控制单元1在接收到用户指令后,根据用户指令控制新风机工作,以使辐射空调处于新风模式,从而调节室内空气。在此过程中,第一控制单元1也可以基于室内空气质量开启风阀51、烟机52或排风扇53等,如当室内有较多的油烟时,可以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至第二控制单元2,第二控制单元2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三控制单元3,以使第三控制单元3控制排风扇53或烟机52打开。如此,不仅可以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实现对新风机、排风扇53等负载的控制,以实现空气调节的功能,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环境中已有相关设备如排风扇53等,使得家庭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且有利于实现空气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对于其它的应用场景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三个控制单元的相互配合,能够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室内负载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一些无室内主机的空气调节系统,如辐射空调、地暖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第一控制单元1包括房间控制板11和第一电源转换器12,第一电源转换器12被配置为对市电进行转换以输出第一直流电,且与房间控制板11连接,以将第一直流电提供给房间控制板11。
示例性的,第一电源转换器12可包括整流器,用于将220V市电转换为第一直流电,如48V或24V等,以给房间控制板11供电。第一电源转换器12可为适配器等,可设于设备间、电柜内等,具体电源的形态和设置位置这里不做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转换器12的功率可调,以适用于不同的供电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当多个房间中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控制单元1、第二控制单元2和第三控制单元3时,部分第一控制单元1可省去第一电源转换器12,如多个房间共用一个第一电源转换器12,从而在满足供电需求的情况下,减少第一电源适配器12的成本。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也可以每个第一控制单元1中设置一个第一电源转换器12,从而可以提高每个房间的供电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转换器12与第二控制单元2相连,以将第一直流电提供给第二控制单元2,从而实现第二控制单元2的供电。
示例性的,第一电源转换器12可包括多个整流器,分别给房间控制板11和第二控制单元2独立供电,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或者,第一电源转换器12包括一个整流器,并引出两路输出线,以分别给房间控制板11和第二控制单元2,从而降低第一电源转换器12的成本;或者,第一电源转换器12包括一个整流器,并引出一路输出线至第一控制单元1,以给第一控制单元1供电,同时第二控制单元2的供电端与第一控制单元1的供电端相连,以给第二控制单元2供电,如此可以降低线路成本和减少布线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单元2可包括降压电路、检测电路等,其中,降压电路可用于对第一直流电进行降压得到所需的电压,如12V、5V等,用于给检测电路等供电,检测电路可包括但不限于是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等,用于检测第二负载5的相关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室内控制组件还包括:室内传感器6,室内传感器6与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单元1还被配置为根据室内传感器6检测的信息,对第一负载4进行控制,和/或,通过第二控制单元2和第三控制单元3对第二负载5进行控制。
示例性的,室内传感器6与第一控制单元1中的房间控制板11相连,用于将采集的室内相关信息发送至房间控制板11。室内传感器6可包括多个,例如,室内传感器6包括但不限于是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窗磁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窗帘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设置类型、设置数量以及设置位置这里不做限制。
在对室内空气进行调节时,房间控制板11可通过室内传感器6获取室内相关信息,如通过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温度信息,通过湿度传感器获取室内湿度信息等,然后基于获取的室内相关信息对第一负载4和/或第二负载5进行控制。例如,在基于室内温度信息确定室内温度较低时,若此时基于窗磁传感器获取的窗户处于开启状态,则可以先控制第二负载5如窗磁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延时一段时间后,再获取室内温度信息,若仍然较低,则再控制第一负载4如空气处理设备处于制热状态,以进行制热升温。由此,结合室内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可实现对第一负载和/或第二负载的控制,以实现用户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示例性说明,对于其它的应用场景这里不再一一详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与室内传感器6和第二控制单元2之间采用载波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
示例性的,参照图2和图3,第一控制单元1与多个室内传感器6采用“手拉手”的方式进行连接,即采用级联方式进行连接,并且相互之间采用载波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如此,可以减少布线的成本和复杂度,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第一控制单元1与第二控制单元2之间也可以采用载波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和图3,室内控制组件还包括:线控器7,线控器7与第一控制单元1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单元1通过线控器7接收用户指令。
示例性的,线控器1具有控制键和显示面板,用户可以通过控制键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同时可通过显示面板查看负载运行信息。在家庭环境中,线控器7可为一个,设于用户的入户处,以通过一个线控器7实现对所有房间的控制,或者,针对每个房间设置一个线控器7,以实现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具体设置位置和设置数量这里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单元1与线控器7之间采用两芯无极性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从而可以减少安装的复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房间控制板11被构造为主控控制盒,第二控制单元2被构造为强电控制盒,第三控制单元3被构造为强电盒。
也就是说,房间控制板11作为主控制板,实现负载的整体控制,第二控制单元2和第三控制单元3主要用于实现对强电负载的控制。其中,第二控制单元2和第三控制单元3可以集成设置,从而可以减少控制盒的使用,降低成本以及安装的复杂度;或者,独立设置,以将强电和弱电进行隔离,提高安全性。另外,房间控制板11与第二控制单元2和第三控制单元3独立设置,也可以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控制盒、强电控制盒和强电盒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结构。参照图4,可包括盒体和电路板82。其中,盒体包括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相连,即盒体包括可拆卸地相连的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如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沿前后方向可拆卸地相连,以使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构造为盒体的前壳和后壳。其中,在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之间限定出安装空间,电路板82安装于第一壳体81与第二壳体83之间,即电路板安装于安装空间内。其中,连接件可为螺栓等元件。在进行装配时,可先将电路板安装于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中的一个上,再将另一个进行扣合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而在进行电路板82的拆卸时,可将第一壳体81和第二壳体83相对分离,将电路板82取出进行维修和更换,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室内控制组件,通过三个控制单元的相互配合,能够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室内负载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于一些无室内主机的空气调节系统,如辐射空调、地暖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包括上述的室内控制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空气调节系统可包括辐射系统、地暖系统等,具体这里不做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上述的室内控制组件,能够在无室内主机的情况下,也可实现对室内负载的控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控制组件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和第三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适于连接市电,并根据用户指令对室内负载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室内负载包括第一负载和/或第二负载;
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实现信息传递交互;
所述第三控制单元,适于连接第二负载,且控制所述第二负载与市电之间的连通与关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房间控制板和第一电源转换器,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器被配置为对所述市电进行转换以输出第一直流电,且与所述房间控制板连接,以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提供给所述房间控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器为适配器,所述适配器设置在设备间或电柜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转换器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相连,以将所述第一直流电提供给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室内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室内传感器检测的信息,对所述第一负载进行控制,和/或,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和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对所述第二负载进行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门磁传感器、窗磁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窗帘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室内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之间采用载波通信的方式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线控器,所述线控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通过所述线控器接收所述用户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线控器之间采用两芯无极性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为室内空气处理设备,所述第二负载包括风阀、烟机和排风扇中的至少一个。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房间控制板被构造为主控控制盒,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强电控制盒,所述第三控制单元被构造为强电盒。
12.一种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控制组件。
CN202320358867.9U 2023-02-28 2023-02-28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Active CN219243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8867.9U CN219243850U (zh) 2023-02-28 2023-02-28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58867.9U CN219243850U (zh) 2023-02-28 2023-02-28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3850U true CN219243850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09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58867.9U Active CN219243850U (zh) 2023-02-28 2023-02-28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3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75452B2 (en) Serial communicating HVAC system
US10923911B2 (en) Controllable electrical outlet with a controlled wired output
US10508822B1 (en) Home automation system providing remote room temperature control
US9116529B2 (en) Thermostat with self-configuring connections to facilitate do-it-yourself installation
US9080782B1 (en) Home automation system providing remote room temperature control
US8600557B2 (en) Equipment item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equipment item management apparatus
US20090140065A1 (en) Hvac controller with save a wire terminal
US20120126019A1 (en) Thermostat battery recharging during hvac function active and inactive states
JPH0462352A (ja) ダクト式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371399B1 (en) Smart vent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ng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such vents
WO2016011583A1 (zh) 传统家电智能化节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9243850U (zh) 室内控制组件及空气调节系统
US6218798B1 (en) Central vacuum interface for air exchanger
US11885522B2 (en) Room conditioning comfort switch
KR101844792B1 (ko) 전원중첩 통신방식의 냉난방 시스템
US20080239984A1 (en) Energy Saving System/Network
JP583123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214751379U (zh) 一种控制器及电器控制系统
CN219797452U (zh) 一种用于空调、新风、地暖的一体化控制装置
KR102145895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10825049A (zh) 基于knx协议的智能家居系统及其布线方法
JPH0429323Y2 (zh)
JPH06221655A (ja) 空気調和機
JPS5915742A (ja) 住宅設備システム
JPS62268329A (ja) 電力線搬送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