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3849U -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3849U
CN219243849U CN202223266591.6U CN202223266591U CN219243849U CN 219243849 U CN219243849 U CN 219243849U CN 202223266591 U CN202223266591 U CN 202223266591U CN 219243849 U CN219243849 U CN 219243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in
circuit
capacitor
optical coup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665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Hefei Shiy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Hefei Shiy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Hefei Shiy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hiyuan Electronics Thec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665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3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3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3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本申请包括内机板卡和外机板卡,内机板卡上设置有内机通信电路、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外机板卡上设置有外机通信电路,内机通信电路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连接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外机通信电路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相线,内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连接外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通过上述技术手段,以在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通过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为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供电,简化空调控制板的电源线路,降低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由不同的电控板卡进行控制,但由于室内机与室外机的距离比较远,两个电控板卡之间的通信不能直接相连。因此室内机与室外机会设置电流环通信电路以增强通信信号,以抵抗外接干扰。
在现有技术中,室外机的电控板卡上设置有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室外机和室内机设置有N线电流环通信电路,由变频交流电源(AC Source)给N线电流环通信电路、PFC和压缩机控制电路供电。室外环境恶劣会影响PFC和压缩机控制电路的正常工作,导致PFC和压缩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可靠性降低,甚至会缩短PFC和压缩机控制电路的使用寿命降低。若将PFC和压缩机控制电路直接设置在室外机的电控板卡上,为保证N线电流环通信电路的正常工作,变频交流电源需通过较多的线材连接到N线电流环通信电路,增加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以在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通过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为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供电,简化空调控制板的电源线路,降低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板,包括内机板卡和外机板卡,所述内机板卡上设置有内机通信电路、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所述外机板卡上设置有外机通信电路,其中:
所述内机通信电路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所述外机通信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相线,所述内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连接所述外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空调控制板,所述空调控制板的内机板卡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内,所述空调控制板的外机板卡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内。
在本申请中,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安装到内机板卡上,由于压缩机控制电路本身为三相逆变电路,可从压缩机控制电路中任意选择两个相线连接到内机通信电路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以及通过某一相线将内机通信电路的第二电源端与外机通信电路的电源端连接,以使得压缩机控制电路为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供电。外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与内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相连,当压缩机控制电路为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供电时,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之间可以形成电流环,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通过电流环进行信号通信。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外机通信电路和内机通信电路无需通过较长的线路连接到变频交流电源来依靠变频交流电源进行供电,而是连接到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由于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会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以连接压缩机,因此外机通信电路可通过较短的线路连接室外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外机通信电路可通过较短的线路连接室内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简化外机通信电路和内机通信电路的电源线路,降低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统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机通信电路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机通信电路的示意图;
图中,10、内机板卡;11、内机通信电路;111、内机发送电路;112、内机接收电路;113、电源转换电路;12、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3、压缩机控制电路;14、内机控制芯片;20、外机板卡;21、外机通信电路;212、外机接收电路;211、外机发送电路;22、外机控制芯片;30、压缩机;40、变频交流电源;
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R10、第十电阻;R11、第十一电阻;R12、第十二电阻;R13、第十三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5、第十五电阻;R16、第十六电阻;R17、第十七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C10、第十电容;C11、第十一电容;Q1、第一三极管;Q2、第二三极管;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ZD1、第一稳压管;ZD2、第二稳压管;ZD3、第三稳压管;PC1A、第一发光二极管;PC1B、第一光敏三极管;PC2A、第二发光二极管;PC2B、第二光敏三极管;PC3A、第三发光二极管;PC3B、第三光敏三极管;PC4A、第四发光二极管;PC4B、第四光敏三极管;PTC1、第一热敏电阻;PTC2、第二热敏电阻;E1、电解电容器;GND、地;RXD1、第一数据接收引脚;TXD1、第一数据发送引脚;RXD2、第二数据接收引脚;TXD2、第二数据发送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统空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传统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内机板卡、外机板卡,内机板卡安装于空调室内机内部,外机板卡安装于空调室外机内部,空调室外机内部还设置有压缩机,外机板卡上设置有外机控制芯片、外机通信电路、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内机板卡上设置有内机控制芯片和内机通信电路。变频交流电源的AC_L端和AC_N端分别连接内机通信电路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变频交流电源的AC_N端连接外机通信电路的电源端,内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连接外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在变频交流电源的作用下,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形成一个电流环,内机控制芯片或外机控制芯片发出的通信信号可通过电流环对应传输至外机控制芯片或外机控制芯片,实现了通信信号的双向传输。变频交流电源还连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压缩机控制电路为三相逆变电路。经过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将变频交流电源转换直流电流源。在三相逆变电路的作用下,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三相电源(U、V、W)并给压缩机供电,实现了对压缩机的控制。但是空调室外机安装于室外,室外环境恶劣容易影响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可靠性并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可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放置到内机板卡上,以保证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可靠性。当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放置到内机板卡时,压缩机控制电路不仅需要通过长线路将三相电源连接到压缩机,还需要通过长线路将变频交流电源连接到外机通信电路,增加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控制板,以在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通过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为内机通信电路和外机通信电路供电,简化空调控制板的电源线路,降低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
图2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内机板卡10和外机板卡20,内机板卡10上设置有内机通信电路11、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2和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外机板卡20上设置有外机通信电路21。内机通信电路11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连接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外机通信电路21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相线,内机通信电路11的信号端连接外机通信电路21的信号端。
在本实施例中,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2和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是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形成的三相电源中的任意两相,参考图3,本实施例以第一相线为U相线,第二相线为V相线为例进行描述。变频交流电源40的AC_L端和AC_N端连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2和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在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2和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的作用下,变频交流电源40被转换成三相电源(U、V、W),三相电源的U相线、V相线和W相线通过长线路从室内连接到室外的压缩机30。内机通信电路11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分别连接到U相线和V相线,外机通信电路21的电源端连接到V相线,内机通信电路11的信号端连接外机通信电路21的信号端,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之间形成电流环,内机控制芯片14和内机控制芯片14可依靠电流环进行双向通信。由于压缩机30靠近外机通信电路21安装,因此外机通信电路21可通过短线路连接到V相线。由于内机通信电路11靠近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内机通信电路11也可通过短线路连接到U相线和V相线。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板简化了外机通信电路21和内机通信电路11的电源线路,降低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机通信电路11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内机板卡10上设置有内机控制芯片14,内机通信电路11包括电源转换电路113、内机发送电路111、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其中:电源转换电路113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连接内机板卡10电源,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内机发送电路111的输入端,内机发送电路111的输出端接地GND,内机发送电路111的控制端连接内机控制芯片14的第一数据发送引脚TXD1,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内机控制芯片14的第一数据接收引脚RXD1,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外机通信电路21的信号端;内机发送电路111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时,内机发送电路1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闭合。
在一实施例中,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机通信电路21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外机板卡20上设置有外机控制芯片22,外机通信电路21包括第三光耦合器、第四光耦合器和外机发送电路211,其中: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内机通信电路11的信号端,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四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第三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和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均连接外机板卡20电源,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外机控制芯片22的第二数据接收引脚RXD2,外机发送电路211的控制端连接外机控制芯片22的第二数据发送引脚TXD2,外机发送电路211的输出端接地GND,外机发送电路211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二相线;外机发送电路211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时,外机发送电路2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闭合。
需要说明的,图4和图5中示出的光耦合器包括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但本实施例可采用的光耦合器不仅限于图4和图5中示出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为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二引脚为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三引脚为光敏三极管的输入端,第四引脚为光敏三极管的输出端。
示例性的,电源转换模块将U相线和V相线之间的电压转换出一个供电流环工作的驱动电源,该驱动电源驱动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之间形成信号流路,信号流路在经过V相线后回到驱动电源,此时信号流路在驱动电源、内机通信电路11、外机通信电路21和V相线之间形成一个闭合电流环。内机控制芯片14和外机控制芯片22基于该闭合电流环进行双向通信。通信原理为:当内机控制芯片14向外机控制芯片22发送通信信号时,外机控制芯片22的第二数据发送引脚TXD2置高电平,在高电平的作用下外机发送电路2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闭合,则第四光耦合器的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的阴极接地GND,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导通并发光,使得第四光耦合器的第四光敏三极管PC4B也导通。若内机控制芯片14的第一数据发送引脚TXD1发送高电平信号,在高电平信号作用下内机发送电路1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闭合,则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的阴极接地GND,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导通并发光,使得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光敏三极管PC1B也导通。第一光敏三极管PC1B和第四光敏三极管PC4B导通后,驱动电源、第一光敏三极管PC1B、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发光二极管PC2A、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发光二极管PC3A、第四光敏三极管PC4B以及V相线形成电流环。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发光二极管PC2A导通,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发光二极管PC3A导通并发光,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光敏三极管PC3B导通,使得第二数据接收引脚RXD2接入高电平信号,完成了内机控制芯片14发送高电平信号到外机控制芯片22的通信过程。若内机控制芯片14的第一数据发送引脚TXD1发送低电平信号,在低电平信号作业下内机发送电路11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断开,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截止不发光,第一光敏三极管PC1B不导通,没有形成电流环,第二发光二极管PC2A和第三发光二极管PC3A截止,第三光敏三极管PC3B不导通,使得第二数据接收引脚RXD2接入低电平信号,完成了内机控制芯片14发送低电平信号到外机控制芯片22的通信过程。外机控制芯片22发送电平信号至内机控制芯片14的通信原理同上,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通过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增强了内机控制芯片14与外机控制芯片22之间的通信信号,抵抗外接干扰,实现了较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中的光电耦合器可对电流环上的大电流和高电压起到隔离作用,防止大电流和高电压串入控制芯片,造成对控制芯片损坏,有效提高了控制芯片的安全性。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4,电源转换电路113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稳压管ZD2、第一电容C1、电解电容器E1和第六电阻R6,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相线,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二稳压管ZD2的阴极和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第二稳压管ZD2的阳极连接第二相线,第一电容C1、电解电容以及第六电阻R6分别与第二稳压管ZD2并联。示例性的,U相线和V相线之间的电压经第一二极管D1进行半波整流、第一电阻R1限流、第六电阻R6分流后,再由电解电容器E1和第一电容C1过滤成直流电平,由第二稳压管ZD2稳定驱动电源的电压,为电流环提供稳定的电压。需要说明的,电解电容器E1的电压即可看作驱动电源的电压。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4,内机发送电路111包括第四电阻R4、第七电阻R7、第三电容C3、第一三极管Q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其中: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数据发送引脚TXD1,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输出端均接地GND,第一三极管Q1的输入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内机板卡10电源。示例性的,内机发送电路111的控制端可看作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内机发送电路111的输出端可看作第一三极管Q1的输出端,内机发送电路111的输入端可看作第一三极管Q1的输入端。当内机控制芯片14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在高电平信号作用下控制第一三极管Q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的阴极接地GND和阳极连接内机板卡10电源,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导通。当内机控制芯片14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在低电平信号作用下控制第一三极管Q1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断开,使得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的阴极和阳极均连接内机板卡10电源,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截止。在本实施例中,第四电阻R4用于限制流经第一三极管Q1的控制端的电流,提高第一三极管Q1的安全性,第七电阻R7和第三电容C3避免第一三极管Q1受到噪声的干扰,提高第一三极管Q1的稳定性。第二电阻R2可以调节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的工作电流,第三电阻R3对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进行分流,提高第一发光二极管PC1A的抗干扰能力。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4,内机通信电路11还包括内机接收电路112,内机接收电路112包括第四电容C4、第八电阻R8和第九电阻R9,其中: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数据接收引脚RXD1,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均接地GND。在本实施例中,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组成RC滤波电路,可以有效滤除干扰噪声。第九电阻R9和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光敏三极管PC2B组成三极管开关电阻,可通过调节第九电阻R9使第二光敏三极管PC2B工作在饱和导通或截止状态,形成一个开关电路。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4,内机通信电路11还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一稳压管ZD1、第二电容C2、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五电阻R5、第十电阻R10和第一热敏电阻PTC1,其中: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一稳压管ZD1的阴极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第一稳压管ZD1的阳极、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均连接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一热敏电阻PTC1的第一端,第一热敏电阻PTC1的第二端和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均连接外机通信电路21的信号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电容C5和第五电阻R5组成滤波线路可以有效滤除U相线和V相线对内机通信电路11的干扰。第二电容C2可以滤波高频信号以滤除电流环上的干扰。第六电容C6可以滤除第二发光二极管PC2A的高频干扰信号,第十电阻R10作为分流电阻以限制第二发光二极管PC2A流过的电流以保护第二发光二极管PC2A。第一稳压管ZD1可以有效释放电流环上的浪涌电压,以将浪涌电压钳住,保护第一光电耦合器和第二光电耦合器。第一热敏电阻PTC1选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第一热敏电阻PTC1可以限制电流环的电流,起到限流保护作用。第二二极管D2采用M7F二极管,防止U相线和V相线反接导致内机通信电路11中的元器件损坏。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5,外机发送电路211包括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一电容C11、第二三极管Q2、第十五电阻R15和第十四电阻R14,其中: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数据发送引脚TXD2,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输出端均接地GND,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和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和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外机板卡20电源。示例性的,外机发送电路211的控制端为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外机发送电路211的输入端为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外机发送电路211的输出端为第二三极管Q2的输出端。当外机控制芯片22输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在高电平信号作用下控制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导通,使得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的阴极接地GND和阳极连接外机板卡20电源,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导通。当外机控制芯片22输出低电平控制信号时,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在低电平信号作用下控制第二三极管Q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断开,使得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的阴极和阳极均连接外机板卡20电源,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截止。在本实施例中,第十七电阻R17用于限制流经第二三极管Q2的控制端的电流,提高第二三极管Q2的安全性,第十六电阻R16和第十一电容C11避免第二三极管Q2受到噪声的干扰,提高第二三极管Q2的稳定性。第十四电阻R14可以调节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的工作电流,第十五电阻R15对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进行分流,提高第四发光二极管PC4A的抗干扰能力。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5,外机通信电路21还包括外机接收电路212,外机接收电路212包括第七电容C7、第十一电阻R11和第十二电阻R12,其中: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和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数据接收引脚RXD2,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和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和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均接地GND。在本实施例中,第七电容C7和第十一电阻R11组成RC滤波电路,可以有效滤除干扰噪声。第十二电阻R12和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光敏三极管PC3B组成三极管开关电阻,可通过调节第十二电阻R12使第三光敏三极管PC3B工作在饱和导通或截止状态,形成一个开关电路。
在该实施例中,参考图5,外机通信电路21还包括第三二极管D3、第三稳压管ZD3、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三电阻R13和第二热敏电阻PTC2,其中: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内机通信电路11的信号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第三稳压管ZD3的阴极、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均连接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和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均连接第四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第三稳压管ZD3的第二端和第二热敏电阻PTC2的第一端均连接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第二热敏电阻PTC2的第二端和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均连接第二相线。在本实施例中,第十电容C10可以滤波高频信号以滤除电流环上的干扰。第八电容C8可以滤除第三发光二极管PC3A的高频干扰信号,第十三电阻R13作为分流电阻以限制第三发光二极管PC3A流过的电流以保护第三发光二极管PC3A。第三稳压管ZD3可以有效释放电流环上的浪涌电压,以将浪涌电压钳住,保护第三光电耦合器和第四光电耦合器。第二热敏电阻PTC2选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第二热敏电阻PTC2可以限制电流环的电流,起到限流保护作用。第三二极管D3采用M7F二极管,防止U相线和V相线反接导致内机通信电路11中的元器件损坏。
需要说明的,图4和图5中示出的三极管为双极型晶体管,但本实施例可采用的三极管还可是MOS管(场效应管),在本实施例中,三极管的控制端为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极,三极管的输入端为双极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三极管的输出端为双极型晶体管的发射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空调设备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空调控制板,空调控制板的内机板卡10安装于空调室内机内,空调控制板的外机板卡20安装于空调室外机内。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将功率因素校正电路12和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安装到内机板卡10上,由于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本身为三相逆变电路,可从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中任意选择两个相线连接到内机通信电路11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以及通过某一相线将内机通信电路11的第二电源端与外机通信电路21的电源端连接,以使得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为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供电。外机通信电路21的信号端与内机通信电路11的信号端相连,当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为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供电时,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之间可以形成电流环,内机通信电路11和外机通信电路21通过电流环进行信号通信。通过上述技术手段,外机通信电路21和内机通信电路11无需通过较长的线路连接到变频交流电源40来依靠变频交流电源40进行供电,而是连接到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由于压缩机30控制电路13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会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以连接压缩机30,因此外机通信电路21可通过较短的线路连接室外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外机通信电路21可通过较短的线路连接室内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简化外机通信电路21和内机通信电路11的电源线路,降低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将控制电路设置于室内侧时线材成本和安装复杂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上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本申请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的各种明显变化、重新调整及替代均不会脱离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申请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决定。

Claims (11)

1.一种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机板卡和外机板卡,所述内机板卡上设置有内机通信电路、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和压缩机控制电路,所述外机板卡上设置有外机通信电路,其中:
所述内机通信电路的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控制电路的第一相线和第二相线,所述外机通信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相线,所述内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连接所述外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板卡上设置有内机控制芯片,所述内机通信电路包括电源转换电路、内机发送电路、第一光耦合器和第二光耦合器,其中:
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相线和所述第二相线,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连接内机板卡电源,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内机发送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内机发送电路的输出端接地,所述内机发送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内机控制芯片的第一数据发送引脚,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内机控制芯片的第一数据接收引脚,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外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
所述内机发送电路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时,所述内机发送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闭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稳压管、第一电容、电解电容器和第六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相线,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相线,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电解电容以及所述第六电阻分别与所述第二稳压管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发送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七电阻、第三电容、第一三极管、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其中:
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发送引脚,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出端均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内机板卡电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通信电路还包括内机接收电路,所述内机接收电路包括第四电容、第八电阻和第九电阻,其中:
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数据接收引脚,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一稳压管、第二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五电阻、第十电阻和第一热敏电阻,其中:
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均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热敏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外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板卡上设置有外机控制芯片,所述外机通信电路包括第三光耦合器、第四光耦合器和外机发送电路,其中:
所述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内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所述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三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和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均连接外机板卡电源,所述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外机控制芯片的第二数据接收引脚,所述外机发送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外机控制芯片的第二数据发送引脚,所述外机发送电路的输出端接地,所述外机发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相线;
所述外机发送电路的控制端为高电平时,所述外机发送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闭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发送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一电容、第二三极管、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引脚,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三极管的输出端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二引脚,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外机板卡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通信电路还包括外机接收电路,所述外机接收电路包括第七电容、第十一电阻和第十二电阻,其中:
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数据接收引脚,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均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控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机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第三稳压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三电阻和第二热敏电阻,其中: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内机通信电路的信号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三稳压管的阴极、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三光耦合器的第一引脚,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四引脚,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三稳压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第一端均连接所述第四光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热敏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均连接所述第二相线。
11.一种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如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空调控制板,所述空调控制板的内机板卡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内,所述空调控制板的外机板卡安装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内。
CN202223266591.6U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Active CN219243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6591.6U CN219243849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66591.6U CN219243849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3849U true CN219243849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66591.6U Active CN219243849U (zh) 2022-12-05 2022-12-05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38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0551B (zh) 用于网口的非标准poe供电电路、供电设备及供电方法
CN107069953B (zh) 一种基于电源总线信息的监测系统
CN107613610B (zh) 智能照明控制器
CN102621946B (zh) 一种基于Lonworks电力载波通讯的智能控制装置
CN106841762A (zh) 过零检测电路和家电设备
US20210341200A1 (en) Electric control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111343065B (zh) 通信电器和空调器
CN219243849U (zh) 一种空调控制板及空调设备
CN104281110A (zh) 无线通讯装置及物联网电器设备的通讯系统、方法
CN101087062B (zh) 单用户用电现场智能管理装置
CN206332687U (zh) 一种多路can总线隔离电路及监控系统
CN201044525Y (zh) 一种数字布光控制装置
CN110245103B (zh) 用于模块并联的同步信号母线电路、同步系统及同步方法
CN109755923B (zh) 一种电源装置的保护电路、方法及设备
CN111895614A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监控电路及系统
CN111416422A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供电系统
JP5592596B2 (ja) 論理パルス信号を変換する方法及び回路
CN107300245B (zh) 空调控制器和通讯隔离方法
CN202661799U (zh) 板间通讯网络控制电路装置及空调器室外机控制电路设备
EP3920669B1 (en) Lighting controls
JP2006129276A (ja) 通信制御装置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1060390Y (zh) 一种开关控制器
CN111697702B (zh) 一种体育场馆座椅usb充电端口智能控制系统
CN218068683U (zh) 一种抗干扰远程开关控制器
CN215987570U (zh) 控制器通讯电路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