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41417U -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41417U
CN219241417U CN202320131523.4U CN202320131523U CN219241417U CN 219241417 U CN219241417 U CN 219241417U CN 202320131523 U CN202320131523 U CN 202320131523U CN 219241417 U CN219241417 U CN 219241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lescopic link
top frame
lower extreme
buffer lay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152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国福
郑龙刚
刘远
牛小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152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41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41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41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包括缓冲层、顶部框架和立柱;所述顶部框架为矩形方框,其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根第一撑杆,顶部与底部的第一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撑杆,所述缓冲层设置于第一撑杆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立柱包括上端伸缩杆和下端伸缩杆,所述上端伸缩杆中空,其内壁能供下端伸缩杆轴向伸缩,所述上端伸缩杆和下端伸缩杆上均设置有间隔相同的固定孔,上端伸缩杆和下端伸缩杆通过固定孔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端伸缩杆的顶部与固定杆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端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安装完毕后,便于作业人员对其进行移动。

Description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背景技术
在城市内临街商铺开展建筑施工时,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商铺的正常营业。确保进出商铺人员的安全,需要搭建简易的安全通道防护棚,临街施工时,施工点一般有多处,现有的防护棚都是需要时搭设,不需要时再拆除,不仅搭设费时费力,而且拆装也极不方便,搭设完毕后不便于工人对其进行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便于搭设和移动的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包括缓冲层、顶部框架和立柱;所述顶部框架为矩形方框,其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根第一撑杆,顶部与底部的第一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撑杆,所述缓冲层设置于第一撑杆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立柱包括上端伸缩杆和下端伸缩杆,所述上端伸缩杆中空,其内壁能供下端伸缩杆轴向伸缩,所述上端伸缩杆和下端伸缩杆上均设置有间隔相同的固定孔,上端伸缩杆和下端伸缩杆通过固定孔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端伸缩杆的顶部与固定杆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端伸缩杆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的一种优选,环绕所述顶部框架设置有警示语。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的一种优选,所述立柱与顶部框架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斜撑。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的一种优选,所述顶部框架底部第一撑杆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支撑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的一种优选,所述缓冲层由木板、竹胶板或薄铁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的一种优选,所述顶部框架和立柱均由镀锌方钢管制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拆装,安装完毕后,可通过立柱降低安全通道的整体高度,通过与万向轮相互配合,便于作业人员对其推动转移至下一作业点或使用随车吊等吊装装置,有效避免了传统采用盘扣搭设的安全通道不便于人工移动或吊装移动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框架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部框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冲层;2、顶部框架;21、第一撑杆;22、第二撑杆;23、固定杆;3、立柱;31、上端伸缩杆;32、下端伸缩杆;4、万向轮;5、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依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现有的安全通道大多采用盘扣支架搭设而成,拆装费时费力且安装完成后不便于移动,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搭设和拆除,同时搭设完成后移动便捷的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用于防止上方杂物或工具掉落的缓冲层1、用于支撑缓冲层1的顶部框架2以及用于支撑顶部框架2的立柱3。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顶部框架2为矩形方框,其包括顶层框架、底层框架以及用于连接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的连接杆,所述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内均设置有若干根第一撑杆21,用于对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进行加固,同时增加缓冲层1的缓冲性能,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的第一撑杆21之间设置有第二撑杆22,同样起到加固作用,所述缓冲层1设置有两层,均设置于顶层框架和底层框架第一撑杆21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2的底部四角设置有用于与立柱3连接的固定杆23。
所述立柱3包括上端伸缩杆31和下端伸缩杆32,所述上端伸缩杆31中空,其内壁能供下端伸缩杆32轴向伸缩,所述上端伸缩杆31的下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下端伸缩杆32的上部间隔均匀设置有多对固定孔,上端伸缩杆31和下端伸缩杆32通过穿过固定孔的螺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端伸缩杆31的顶部可以与固定杆23插接,二者也可通过固定孔栓接。所述下端伸缩杆3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4,以便于作业人员对安全通道进行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醒过路行人注意安全,环绕所述顶部框架2设置有警示语。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顶部框架2与立柱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立柱3与顶部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斜撑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框架2底部第一撑杆2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支撑凹槽,该结构便于作业人员对立柱3的高度进行调节,调节立柱3高度时作业人员可通过钢管或木棍等通过支撑凹槽对缓冲层1和顶部框架2进行临时支撑,便于其与作业人员对立柱3的高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层1由木板、竹胶板或薄铁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框架2和立柱3均由镀锌方钢管制成,采用该结构材料便于制作,在减轻装置整体重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搭设和拆卸,在使用时可对万向轮4进行固定,使安全通道固定于指定位置;在移动时可对立柱3的高度进行调节,降低安全通道的整体高度和重心,再配合万向轮4便于作业人员对安全通道进行移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6)

1.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层(1)、顶部框架(2)和立柱(3);所述顶部框架(2)为矩形方框,其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根第一撑杆(21),顶部与底部的第一撑杆(21)之间设置有第二撑杆(22),所述缓冲层(1)设置于第一撑杆(21)的顶部,所述顶部框架(2)的底部四角设置有固定杆(23);所述立柱(3)包括上端伸缩杆(31)和下端伸缩杆(32),所述上端伸缩杆(31)中空,其内壁能供下端伸缩杆(32)轴向伸缩,所述上端伸缩杆(31)和下端伸缩杆(32)上均设置有间隔相同的固定孔,上端伸缩杆(31)和下端伸缩杆(32)通过固定孔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端伸缩杆(31)的顶部与固定杆(23)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端伸缩杆(3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环绕所述顶部框架(2)设置有警示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与顶部框架(2)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斜撑(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2)底部第一撑杆(2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支撑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1)由木板、竹胶板或薄铁皮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框架(2)和立柱(3)均由镀锌方钢管制成。
CN202320131523.4U 2023-01-12 2023-01-12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Active CN219241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1523.4U CN219241417U (zh) 2023-01-12 2023-01-12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1523.4U CN219241417U (zh) 2023-01-12 2023-01-12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41417U true CN219241417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1523.4U Active CN219241417U (zh) 2023-01-12 2023-01-12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41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89520U (zh) 快速对接式操作平台
CN219241417U (zh) 装配式可移动安全通道
CN213626572U (zh) 一种工具式外悬挑操作平台
CN205186218U (zh) 一种风机叶片大梁的通用式运输车
CN213654364U (zh) 一种多功能组合式移动防护棚
CN212613656U (zh) 一种电梯井支架
CN213014697U (zh) 一种转角悬挑结构及建筑结构
CN211813133U (zh) 一种塔吊附着安拆操作平台
CN210503881U (zh)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堆放架
CN211395700U (zh) 一种建筑基坑防坍塌装置
CN209837766U (zh) 一种组装式支撑胎架装置
CN210857934U (zh) 一种笼式脚手架
CN112723094A (zh) 一种基于轻型钢平台同步爬升的集成附墙装置
CN205907996U (zh) 可折叠移动式脚手架
CN219887511U (zh) 一种电梯井钢平台
CN110965750A (zh) 一款可升降满堂脚手架
CN215290657U (zh) 一种用于建筑结构拼装用伸缩支架
CN220226207U (zh) 钢结构工程施工用防坠装置
CN217299773U (zh) 一种预埋套管可拆卸旋转固定的连墙件
CN219100689U (zh) 一种适用于超高楼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附着结构
CN212836600U (zh) 一种便携式土木工程用支架
CN214462882U (zh) 一种大跨度异形钢结构建筑的临时支撑装置
CN216276848U (zh) 拐角双杆式高处作业吊篮无配重悬挑装置
CN220036045U (zh) 一种安全脚手架
CN212535265U (zh) 一种正三角形结构微波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