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31396U - 运动引导设备 - Google Patents

运动引导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31396U
CN219231396U CN202320089670.XU CN202320089670U CN219231396U CN 219231396 U CN219231396 U CN 219231396U CN 202320089670 U CN202320089670 U CN 202320089670U CN 219231396 U CN219231396 U CN 219231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in frame
stand
mirror
tract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0896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羽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son Health Tech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hnson Health 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son Health Tech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hnson Health Tech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0896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31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31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31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rrors, Picture Frames, Photograph Stands, And Related Fasten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利用影像引导使用者进行运动的运动引导设备,具有一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上设有平面镜及显示装置,并且依据一水平轴线枢接在一立架上;其特征在于:一牵引件,具有一铰接部及一移动部,所述铰接部铰接在所述主框架,所述移动部能沿着所述立架的一调整轨道上下移动,当所述移动部位于所述调整轨道的其中一端时,所述平面镜的镜面垂直于地面或后倾最多15度,当所述移动部移动到所述调整轨道的另一端时,所述镜面会依据所述水平轴线向前转动至少10度,成为垂直于地面或前倾最多15度,此外,所述移动部能停止在所述调整轨道的任意高度位置。

Description

运动引导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运动引导设备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利用影像引导使用者进行运动的运动引导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15691547 U公开一种可利用影像画面及镜面引导使用者进行健身运动的运动引导设备,其主要包含一基础架体、一设在基础架体上的可动架体、一设在可动架体上的平面镜,以及一设在可动架体上的显示装置,由此,使用者可观看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影像画面中的教练示范,同时经由平面镜的镜面观看自身镜像,以效仿教练的运动动作并且检视自己的姿势正确性。
在上述先前技术的运动引导设备中,基础架体可稳定架立在地面上,可动架体依据一水平轴线枢接在基础架体上,而且可动架体与基础架体之间设有一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以控制可动架体可否转动,由此可将可动架体相对于基础架体定位在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使可动架体上的镜面(以及影像画面)相对于地面对应呈现一第一角度或一第二角度。以前述专利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例,当使用者利用运动引导设备进行身体基本直立的“高体位运动”时,通常会将可动架体定位在使镜面呈现向后仰倾10度的第一位置,因为该镜面角度相对适合于自我检视进行中的高体位运动的姿势,反之,当使用者进行身体降低、打横的“低体位运动”时,通常会将可动架体定位在使镜面垂直于地面的第二位置,因为该镜面角度相对适合于自我检视进行中的低体位运动的姿势。
在上述先前技术的运动引导设备中,实质上用于设定镜面角度的定位机构较为复杂,不仅制造组装较为麻烦,而且产品外观(侧面及背面)也略显杂乱或突兀。再者,定位机构只能选择将可动架体定位在两个预定位置的其中一个,换言之,镜面如果不是定位在预设的第一角度,就是定位在预设的第二角度,没有其他选择,而且,由于角度增减的幅度固定,所以二预设角度的差距不会太大(例如只有10度),否则调整幅度容易超出使用者的需求。总的来说,前述运动引导设备虽然提供了可让使用者调整镜面角度的功能,但因为调整范围及角度选择受到限制,所以可能无法适切地符合不同使用者的各种使用状况及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利用影像引导使用者进行运动的运动引导设备,可让使用者将用于观看自身镜像的镜面的角度调整为预设范围内的任意角度,而且可调范围较大,使能适切地符合不同使用者的各种使用状况及需求;同时,前述角度调整的相关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产品的制造面及设计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运动引导设备,包含有:一底座;一立架,由所述底座向上延伸;一主框架,依据一水平的第一轴线枢接在所述立架上;一平面镜,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以其镜面供使用者观看自身镜像;所述镜面具有一长轴向及一短轴向,所述短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一显示装置,安装于所述主框架,能显示用于示范运动的影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上设有一纵向延伸的调整轨道,所述调整轨道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牵引件,具有一铰接部及一移动部,所述铰接部铰接在所述主框架的与所述第一轴线相隔一段距离的部位,所述移动部以能沿着所述调整轨道移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立架,由此,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沿着所述调整轨道移动与所述主框架环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会相互带动,其中:当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位于所述调整轨道的第一端时,所述镜面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不小于90度且不大于105度;当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位于所述调整轨道的第二端时,所述镜面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不大于90度且不小于75度,并且小于所述第一夹角至少10度;当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位于所述调整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其他高度位置时,所述镜面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且大于所述第二夹角;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能停止在所述调整轨道的任意高度位置。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与所述立架之间设有一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供使用者手动操作以决定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立架能否移动。
所述立架设有一开口呈纵长形的长槽孔,所述长槽孔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立架;一滑动杆,沿前后方向穿插在所述长槽孔并且能沿着长槽孔上下滑动,所述滑动杆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一手动件,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而抵紧或松开所述立架,由此能将所述滑动杆定位在所述长槽孔的任意高度位置;所述长槽孔形成所述调整轨道;所述滑动杆及所述手动件构成所述操作装置。
所述主框架呈纵长形,其纵向长度的中间部位依据所述第一轴线枢接于所述立架;所述牵引件的铰接部铰接在所述主框架的底端附近;所述调整轨道位于所述立架的低于所述第一轴线的部位。
所述调整轨道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底端的后上方,而且所述第一端低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牵引件设在所述主框架的背后。
所述调整轨道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底端的后下方,而且所述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牵引件设在所述主框架的下方。
所述主框架具有一外围呈长方形的第一边框,所述平面镜设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前侧,所述镜面的底缘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底边;所述牵引件具有一外围呈平行四边形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纵向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边框的纵向长度,所述第二边框的横向宽度及厚度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横向宽度及厚度;所述第二边框的顶边部位形成所述铰接部,依据一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铰接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底边部位,而且宽度对齐;所述牵引件还具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前侧的正面,当所述镜面垂直于水平面时,所述正面与所述镜面形成共面。
所述立架设有一开口呈纵长形的长槽孔,所述长槽孔沿前后方向穿通所述立架,相对位于所述主框架的横向宽度的中间位置;一滑动杆,沿前后方向穿插在所述长槽孔并且能沿着所述长槽孔上下滑动,所述滑动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牵引件的第二边框的底边中间部位,该部位形成所述移动部;一手动件,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滑动杆的后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而抵紧或松开所述立架,由此能将所述滑动杆定位于所述长槽孔的任意高度位置;所述长槽孔形成所述调整轨道。
所述牵引件的内部设有至少一扬声装置,所述扬声装置能由所述牵引件的正面播放声音。
所述立架依据一铅直的轴线枢接在所述底座,使所述主框架能随着所述立架相对于所述底座水平转动,以让所述镜面朝向左前方或右前方。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功效在于:所述运动引导设备中的镜面角度可供使用者调整为预设范围内的任意角度,而且可调范围较大(最多达30度),使能适切地符合不同使用者的各种使用状况及需求;同时,所述角度调整的相关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产品的制造面及设计面。
通过将所述牵引件设计成接续在所述主框架下方的扁平长方体,可维持产品外观的简洁及一体感。将扬声装置安装在所述牵引件内部并且由正面播放声音,可兼顾功能性及设计性。通过所述立架与底座之间的枢接关系,使用者除了可使镜面依据水平轴线转动,还可使镜面依据铅直轴线转动,因而能更灵活地因应各种使用状况及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在第一型态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在第一型态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在第一型态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在第二型态下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在第一型态下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在第二型态下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在第三型态下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在第一型态下的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在第二型态下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引导设备100主要包含一底座110、一由底座110向上延伸的立架120、一枢接在立架120上的主框架130、一连接在主框架130底端与立架120底端之间的牵引件140、一安装在主框架130正面的平面镜150,以及一安装在主框架130内部的一显示装置160(如图3所示)。
底座110可平稳地支撑在例如地面或室内地板等平面上。立架120保持直立地连接在底座110的上方,整体外形类似一长方形板块,其正面及背面均为一纵向较长的长方形立面。主框架130相对位于底座110的上方、立架120的前方,大致呈现一扁平壳体,具有一外围呈长方形的第一边框131,以及一覆盖且接合在第一边框131后侧面的长方形背盖132,所述长方形为纵长形,其长宽分别大于立架120的纵向长度及横向宽度。主框架130的背盖132的中央部位(对应于主框架130的纵向长度的中间部位)依据一水平的第一轴线A1枢接在立架120的顶端,使得主框架130能环绕第一轴线A1相对于立架120进行有限度的转动。主框架130的宽度方向(即长方形的短轴向)对应于立架120的宽度方向,而且主框架130的宽度中线与立架120的宽度中线对齐。无关主框架130的转动角度,短轴向始终平行于第一轴线A1。
平面镜150嵌设在主框架130的第一边框131内部的前侧,平面镜150的正面(以下称镜面)151切齐第一边框131的前缘,镜面151的外周四边分别接近第一边框131的内周四边,也就是说,镜面151也呈长方形,而且长宽分别对应于第一边框131的长宽。当主框架130环绕第一轴线A1转动时,镜面151相对于立架120的角度随之改变,不过,无关主框架130的转动角度,镜面151的短轴向始终平行于第一轴线A1。
平面镜150实际上是半反射镜(half-mirror),也就是说,它既可以反射光线,也可以让光线穿透。显示装置160安装在主框架130的第一边框131内部,介于平面镜150与背盖132之间,具体上采用液晶显示器之类的平面显示器,其显示面平贴或贴近于平面镜150的背面,可显示一全彩且高解析的影像画面161(参阅图1,仅示意其范围),影像画面161平行于镜面151。当显示装置160受到驱控而显示具有足够亮度的影像画面161时,位于平面镜150前方的使用者可同时看到由镜面151反射形成的镜像,以及从平面镜150后方穿透至前方的影像画面161。镜面151主要供使用者观看自身镜像,影像画面161主要包含例如教练进行示范运动的影像,会以类似半透明的方式重叠在前述镜像上。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牵引件140设在主框架130的下方,大致呈现一扁平壳体,具有一外围呈平行四边形的第二边框141、一连接在第二边框141前侧的正面142,以及一连接在第二边框141后侧的背面143。牵引件的第二边框141的纵向长度短于主框架130的第一边框131的纵向长度,第二边框141的横向宽度及厚度分别对应于第一边框131的横向宽度及厚度。第二边框141的顶边部位形成牵引件140的一铰接部144,依据一平行于第一轴线A1的第二轴线A2铰接在第一边框131的底边部位,而且宽度对齐。
第二边框141的底部形成牵引件140的一移动部145,移动部145以可沿着一调整轨道移动的方式连接在立架120上,而且,移动部145与立架120之间设有一操作装置170,操作装置170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以决定移动部145相对于立架120可否移动。具体而言,在立架120的接近底端部位设有一开口呈纵长形的长槽孔121,长槽孔121沿前后方向穿通立架120,相对位于主框架130及牵引件140的横向宽度的中间位置;操作装置170包含一滑动杆171及一手动件172,滑动杆171沿前后方向穿插在长槽孔121中并且可沿着长槽孔121上下滑动,滑动杆171的前、后二端分别伸出立架120的前方及后方,其中,前端铰接在牵引件140的第二边框141的底边中间部位,该部位形成移动部145;手动件172可操作地连接在滑动杆171的后端,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而抵紧或松开立架120,例如,手动件172可能是一螺合在滑动杆171后端的梅花螺栓,向前旋紧时会抵住立架120的背面,向后旋松时可离开立架120的背面,或者,手动件172可能是一球形把手,平时受到弹力作用而向前抵住立架120的背面,施力向后抽拔则可暂时离开立架120的背面;牵引件140的底边后缘保持抵靠在立架120的正面,因此,当手动件172抵紧立架120的背面时,滑动杆171可以安定不动,由此,使用者可通过手动操作将滑动杆171定位于长槽孔121的任意高度位置。长槽孔121形成前述调整轨道,呈纵向延伸,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前述第一端高于前述第二端。
通过上述结构,牵引件140的移动部145沿着前述调整轨道移动与主框架130环绕第一轴线A1转动会相互带动。如图3所示,基于预设的尺寸及位置等构件相对关系,当牵引件140的移动部145位于前述调整轨道的第一端(对应于长槽孔121的顶端)时,主框架130上的镜面151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H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夹角θ1,第一夹角θ1不小于90度且不大于105度,在本例中第一夹角θ1设定为100度,或换句话说,镜面151向后仰倾10度。图1及图2为本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引导设备100在上述型态(以下称第一型态)下的斜前方及斜后方立体图。
作为对比,图4显示运动引导设备100变换成镜面角度截然不同的另一型态(以下称第二型态),亦即,牵引件140的移动部145位于前述调整轨道的第二端(对应于长槽孔121的底端),此时,主框架130上的镜面151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H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夹角θ2,第二夹角θ2不大于90度且不小于75度,并且小于第一夹角θ1至少10度,在本例中第二夹角θ2设定为90度,或换句话说,镜面151垂直于地面(视同一水平面)。
此外,由于牵引件140的移动部145并非只能定位于前述调整轨道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而是能定位于调整轨道的任意高度位置,因此,运动引导设备100还可呈现不同于前述第一型态及第二型态的其他型态。可想象地,当牵引件140的移动部145位于前述调整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其他高度位置时,主框架130上的镜面151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会小于第一夹角θ1且大于第二夹角θ2。
在本较佳实施例中,使用者若想调整镜面角度,必须先操作操作装置170的手动件172释放滑动杆171,以使滑动杆171及牵引件140的移动部145能够在立架120上沿着长槽孔121上下移动,在此状态下,(可直接通过手动件172)用手施力上下移动滑动杆171,及/或前后扳动主框架130,使主框架130连同镜面151环绕第一轴线A1转动到所需角度,然后再操作手动件172锁定滑动杆171,以将滑动杆171及移动部145定位于此时的高度位置,由此固定主框架130及牵动件140相对于立架120的角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能实施方式中(无图示),牵引件的移动部与立架之间并没有设置操作装置,取而代之,例如移动部与调整轨道之间形成滑动配合,二者之间具有适度的摩擦力,当移动部受到一定程度的外力时可以沿着前述调整轨道上下移动,而在未受外力状态下可以借由摩擦力停止在当时的高度位置,连带地将主框架保持在对应角度。
由此,使用者在利用运动引导设备100进行健身运动时,如果进行的是基本直立的健身运动(以下称高体位运动),例如站立伸展操、有氧舞蹈、有氧拳击等,使用者可以选择使运动引导设备100呈现类似图1至3所示的第一型态,让镜面151及影像画面161位于相对适合进行高体位运动的使用者观看的角度,例如后倾10度;相对地,如果进行的是身体降低、打横的健身运动(以下称低体位运动),例如仰卧起坐、卷腹、伏地挺身、平板支撑、坐式瑜珈等,使用者可以选择使运动引导设备100呈现类似图4所示的第二型态,让镜面151及影像画面161位于相对适合进行低体位运动的使用者观看的角度,例如垂直于地面;而且,除了上述二典型型态,使用者可以依据实际的运动姿势以及个人的身高、习惯等,将镜面角度调整成前述二极端角度之间的任意角度,例如大致后倾5度、8度之类,以获得最佳的观看角度。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引导设备中的镜面可让使用者调整为预设范围内的任意角度,使能适切地符合不同使用者的各种使用状况及需求。前述镜面角度的调整范围从最多后倾15度到最多前倾15度,前后差距最多达30度、最少10度,而且包含有垂直于地面的角度。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运动引导设备中用于调整镜面角度的相关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产品的制造面及设计面。简要来说,只要在主框架与立架之间连接一牵引件,使牵引件的一移动部可沿着立架上的一调整轨道上下移动并且可随处停止即可。在设计阶段,要在纵长形的立架上形成一纵长形的调整轨道(例如长槽孔121)十分容易,不需为此扩张立架尺寸或设置分岔部件,而且,因为牵引件的移动部是沿着立架上下移动,而不是前后移动,所以不管将主框架调整成任何角度,都不会有构件刺穿出立架后方,可避免产品外观的杂乱或突兀。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通过将牵引件140设计成接续在主框架130下方的扁平长方体,可维持产品外观的简洁及一体感。较佳地,如图4所示,基于预设的尺寸及位置等构件相对关系,当镜面151(形同主框架140的正面)垂直于水平面时,下方的牵引件140的正面142也恰好垂直于水平面,并且与镜面151形成共面,进一步而言,此时的牵引件140的第二边框141的左、右二侧边如同分别接合在主框架130的第一边框131的左、右二侧边底端并且继续向下延伸,而且,因为镜面151的底缘接近第一边框131的底边,所以牵引件140的正面142如同接合在镜面151的底缘并且继续向下延伸,同时,牵引件140的背面143与主框架130的背盖132也形成共面,使得运动引导设备100的外观呈现绝佳的一体感。
目前市面上的此类运动引导设备,基本上都会在主框架的内部(通常在显示装置的下方)装设一或二组扬声装置,用于发出与影片同步的语音、音乐、音效等各种声音,然而,因为平面镜通常覆盖主框架的整个正面(以提供最大的镜面),而玻璃镜面不适合钻设喇叭孔,所以前述扬声装置的声音大多经由主框架底面或背面的孔洞向外发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牵引件140的内部设有左右并排的一对扬声装置180(如图3所示),扬声装置180可由牵引件140的正面142播放声音,例如,正面142是一平板且板面布设多数小孔,或者,正面142整体或局部是音箱网布,可让扬声装置180发出的声音穿透至前方,由此兼顾运动引导设备100在声学方面的功能性及设计性。
在上述较佳实施例中,立架120其实是依据一垂直于地面的第三轴线A3枢接在底座110上,使得主框架130能随着立架120相对于底座110水平转动,例如可由朝向正前方的基准角度向左及向右各旋转10度,以让镜面151朝向左前方或右前方。立架120与底座110之间可设置一用于控制立架120能否转动的锁定装置(图中未示),当然,立架120也可能单靠枢轴的摩擦力而不致随意转动。由此,使用者除了可使镜面151依据水平的第一轴线A1转动,必要时还可使镜面151依据铅直的第三轴线A3转动,因而能更灵活地因应各种使用状况及需求。
接着请参阅图5至图7所示,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引导设备200的三个典型型态。本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引导设备200的结构及操作与前一实施例大同小异,以下主要就差异或特别的部分进行简要说明,其他部分不作赘述(注:也就是说,没有特别说明的部分可以参照前一实施例,后续各实施例亦同):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立架220由底座210向上同时向前倾斜延伸,主框架230的背面中间高度依据水平的第一轴线A1枢接在立架220的顶端,也就是立架220最靠前的部位;立架220的下半部设有一沿着立架的长轴向纵向延伸的长槽孔(调整轨道)221;在图5所示的第一型态,牵引件240的移动部245位于调整轨道221的顶端,对应地,主框架230及镜面251向后仰倾预定角度,例如10度;在图6所示的第二型态,主框架230及镜面251垂直于地面,对应地,牵引件240的移动部245位于调整轨道221的顶端与底端之间;在图7所示的第三型态,牵引件240的移动部245位于调整轨道221的底端,对应地,主框架230及镜面251向前俯倾预定角度,例如10度,此时的镜面251底端比立架220顶端位于更后方。当然,因为牵引件240的移动部245可以停止在调整轨道221的任意高度位置,所以镜面角度可被调整成后倾例如10度到前倾例如10度之间的任意角度。
在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无图示),立架的顶端具有向前凸伸的悬臂部,而主框架的背面中间高度枢接在前述悬臂部的前端,以容许主框架向前俯倾。在另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无图示),主框架的背面中间高度具有向后凸伸的悬臂部,前述悬臂部的后端枢接在立架的顶端,以容许主框架向前俯倾。
在图3、图4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及图5、图6、图7所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设在立架120、220的长槽孔121、221(调整轨道)相对位于主框架130、230的底端的后下方,而牵引件140、240的较高部位铰接在主框架130、230的底端,牵引件140、240的较低部位以可沿着前述调整轨道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立架120、220上,当前述移动部向下移动时,主框架130、230的顶端向前、底端向后转动,反之,当前述移动部向上移动时,主框架130的顶端向后、底端向前转动。
不同于上述型式,在图8、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引导设备300中,主框架330同样将其背面中间高度枢接在立架320的顶端,可环绕水平的第一轴线A1转动,不过,立架320上的调整轨道321设在较高位置,虽然仍低于第一轴线A1,但相对位于主框架330的底端的后上方,同时,牵引件340改成设在主框架330的背后,可以采用杆体,其中较低且较前方的一端形成铰接部344,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铰接在主框架330的底端,牵引件340的较高且较后方的一端形成移动部345,以可沿着调整轨道321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在立架320;如图8所示,当牵引件340的移动部345位于调整轨道321的底端(第一端)时,镜面351向后仰倾10度;如图9所示,当牵引件340的移动部345位于调整轨道321的顶端(第二端)时,镜面351垂直于地面;也就是说,当移动部345向上移动时,主框架330的顶端向前、底端向后转动,反之,当移动部345向下移动时,主框架130的顶端向后、底端向前转动。
请参阅图10,在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引导设备400中,主框架430的底端依据水平的第一轴线A1枢接在立架420适当高度的一悬臂部422的前端,立架420的上半部(高于第一轴线A1的部位)设有一纵向延伸的调整轨道421;牵引件440设在主框架430的背后,牵引件440的较前方的一端形成铰接部444,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铰接在主框架430的与第一轴线A1相隔一段距离的部位,牵引件440的较后方的一端形成移动部445,以可沿着调整轨道421上下移动的方式连接立架420。与前一实施例用意相同,通过提高调整轨道321、421的位置,可方便使用者(不需蹲下或弯腰)操作牵引件340、440与立架320、420之间的操作装置370、470。
最后要再补充说明的是,在上述各较佳实施例中,立架(至少支撑主框架的部位)都是位于主框架的背后,但这样的相对关系也可能配合设计需求进行改动,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能实施方式中(无图示),立架具有左右相对的二侧部,主框架位于前述二侧部之间,而且主框架的左、右二侧边依据同一水平轴线分别枢接在二侧部;主框架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立架的对应侧部之间连接一牵引件,牵引件一端铰接在主框架的侧边,另一端可沿着立架的侧部上的一调整轨道上下移动,并且可停止在调整轨道的任意高度位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运动引导设备,包含有:
一底座;
一立架,由所述底座向上延伸;
一主框架,依据一水平的第一轴线枢接在所述立架上;
一平面镜,安装于所述主框架,以其镜面供使用者观看自身镜像;所述镜面具有一长轴向及一短轴向,所述短轴向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
一显示装置,安装于所述主框架,能显示用于示范运动的影像;
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架上设有一纵向延伸的调整轨道,所述调整轨道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
一牵引件,具有一铰接部及一移动部,所述铰接部铰接在所述主框架的与所述第一轴线相隔一段距离的部位,所述移动部以能沿着所述调整轨道移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立架,由此,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沿着所述调整轨道移动与所述主框架环绕所述第一轴线转动会相互带动,其中:
当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位于所述调整轨道的第一端时,所述镜面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不小于90度且不大于105度;
当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位于所述调整轨道的第二端时,所述镜面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定义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不大于90度且不小于75度,并且小于所述第一夹角至少10度;
当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位于所述调整轨道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其他高度位置时,所述镜面与其底端前方的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且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能停止在所述调整轨道的任意高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与所述立架之间设有一操作装置,所述操作装置供使用者手动操作以决定所述移动部相对于所述立架能否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设有一开口呈纵长形的长槽孔,所述长槽孔沿前后方向贯通所述立架;一滑动杆,沿前后方向穿插在所述长槽孔并且能沿着长槽孔上下滑动,所述滑动杆的其中一端铰接在所述牵引件的移动部;一手动件,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而抵紧或松开所述立架,由此能将所述滑动杆定位在所述长槽孔的任意高度位置;所述长槽孔形成所述调整轨道;所述滑动杆及所述手动件构成所述操作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呈纵长形,其纵向长度的中间部位依据所述第一轴线枢接于所述立架;所述牵引件的铰接部铰接在所述主框架的底端附近;所述调整轨道位于所述立架的低于所述第一轴线的部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轨道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底端的后上方,而且所述第一端低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牵引件设在所述主框架的背后。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轨道位于所述主框架的底端的后下方,而且所述第一端高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牵引件设在所述主框架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具有一外围呈长方形的第一边框,所述平面镜设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前侧,所述镜面的底缘接近所述第一边框的底边;所述牵引件具有一外围呈平行四边形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的纵向长度短于所述第一边框的纵向长度,所述第二边框的横向宽度及厚度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边框的横向宽度及厚度;所述第二边框的顶边部位形成所述铰接部,依据一平行于所述第一轴线的第二轴线铰接在所述第一边框的底边部位,而且宽度对齐;所述牵引件还具有一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前侧的正面,当所述镜面垂直于水平面时,所述正面与所述镜面形成共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设有一开口呈纵长形的长槽孔,所述长槽孔沿前后方向穿通所述立架,相对位于所述主框架的横向宽度的中间位置;一滑动杆,沿前后方向穿插在所述长槽孔并且能沿着所述长槽孔上下滑动,所述滑动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牵引件的第二边框的底边中间部位,该部位形成所述移动部;一手动件,可操作地连接在所述滑动杆的后端,供使用者手动操作而抵紧或松开所述立架,由此能将所述滑动杆定位于所述长槽孔的任意高度位置;所述长槽孔形成所述调整轨道。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的内部设有至少一扬声装置,所述扬声装置能由所述牵引件的正面播放声音。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引导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依据一铅直的轴线枢接在所述底座,使所述主框架能随着所述立架相对于所述底座水平转动,以让所述镜面朝向左前方或右前方。
CN202320089670.XU 2023-01-31 2023-01-31 运动引导设备 Active CN219231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9670.XU CN219231396U (zh) 2023-01-31 2023-01-31 运动引导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89670.XU CN219231396U (zh) 2023-01-31 2023-01-31 运动引导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31396U true CN219231396U (zh) 2023-06-23

Family

ID=86844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089670.XU Active CN219231396U (zh) 2023-01-31 2023-01-31 运动引导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31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5743B2 (en) Elevation-adjustable display screen support arm
KR101164820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US7336478B2 (en) Monitor apparatus
US7997555B2 (en) Planar rotation mechanism of a supporting device
KR101253569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용 지지장치
KR100630938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0531314B1 (ko) 영상표시장치
US7607620B2 (en) Support for one or more flat panel displays
KR101239009B1 (ko) 디스플레이 기기의 스탠드
KR20070033210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20070033211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GB2438581A (en) Adjustable support bracket for a flat-screen monitor
US20050207101A1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n adjustable display screen
CN219231396U (zh) 运动引导设备
JP2004157308A (ja) 高さ調整装置、支持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0865274B1 (ko) 책상
KR20150136810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578428B1 (ko) 이동용 멀티미디어 플레이어
US20050013099A1 (en) Retrievable device and LCD monitor
KR100505945B1 (ko) 화면각도 및 높이가 연동으로 조절되는 모니터
KR200364211Y1 (ko) 강의용 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힌지기구
CN219120272U (zh) 一种显示器可调节支撑装置
JP2011048115A (ja) 表示パネル支持装置
JP2003298248A (ja) スタンド
CN219016725U (zh) 一种具有双联动支撑臂机构的防近视阅读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