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7471U - 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27471U CN219227471U CN202320054903.2U CN202320054903U CN219227471U CN 219227471 U CN219227471 U CN 219227471U CN 202320054903 U CN202320054903 U CN 202320054903U CN 219227471 U CN219227471 U CN 2192274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otovoltaic
- support
- support column
- seats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所述光伏支架节点包括支撑柱和连接件,所述支撑柱为管形柱,所述连接件具有竖向设置的安装杆,且所述安装杆的下端可经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伸入至所述支撑柱内,并在所述安装杆与所述支撑柱内侧壁之间填充灌浆层以将所述安装杆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其结构简单,且对地形适应性能力强,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的发展,柔性光伏支架体系由于其良好的地形和场地适应性,极大的拓宽了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如山地、水池、大棚等。柔性光伏支架系统包含立柱、拉索及其节点等体系,现有结构体系中节点可调节空间小,造成安装误差较大,从而最终支撑索相对应的两根支撑索之间的平行度较差(相邻两根支撑索为一组,其上端用以铺设安装光伏板),影响后续光伏组件的安装,同时强迫就位往往引起不必要的次应力,影响体系的受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通过调节所述连接件插入至所述支撑柱内的深度来调节连接件上端高端的光伏支架节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包括支撑柱和连接件,所述支撑柱为管形柱,所述连接件具有竖向设置的安装杆,且所述安装杆的下端可经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伸入至所述支撑柱内,并在所述安装杆与所述支撑柱内侧壁之间填充灌浆层以将所述安装杆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地势不平坦的位置建造光伏发电站时,以及由于各处地质条件的不同如有的地方地质交硬实,有的地方地质较疏松,此时支撑柱嵌入地下的深度也不同,从而使得各支撑柱的上端的高度与安装要求不符,而连接件作为支撑柱上端供支撑索连接构件,可通过调节连接件在所述支撑柱上端的高度以满足安装需求,而本方案中具体是通过调节安装杆下端插入所述支撑柱内的深度来调节各连接件高度,另外本方案通过在所述安装杆与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内浇注灌浆层来将安装杆与支撑柱之间连接,其连接方便,且稳定性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为混凝土柱或钢管柱。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所述安装杆的下端与所述底板上端中部连接,所述底板在所述支撑柱的内孔内将所述内孔隔断以托起其上方的灌浆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支撑柱内孔壁与所述安装杆下端之间浇注灌浆层时更为容易,可避免灌浆层下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多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均竖向设置,并围设在所述安装杆的上端,每个所述连接座靠近所述安装杆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杆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多个贯穿其的第一连接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多个连接座可供支撑索和斜拉索连接,同时还可供连接条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设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杆的左右两侧,而余下一个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安装杆的前侧或后侧。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若支撑柱处于边缘,则其仅需要三个方向具有连接座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座在所述安装杆的上端环向间隔均匀的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若支撑柱处于中间,则其需要四个方向具有连接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所述安装杆的上端与所述顶板下端中部连接,多个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顶板的下端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连接座与所述安装杆之间的连接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稳定性佳的光伏支撑梁柱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包括连接条和多个如上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多个所述光伏支架节点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上相互靠近的连接座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条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光伏支架节点通过连接条连接,这样使得同一侧的多个光伏支架节点能相互拉拽,其稳定性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条的两端均设有贯穿其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条的两端的第二连接孔分别与对应所述连接座上的第一连接孔对齐并栓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组装灵活,同时受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条件影响小的光伏支撑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光伏支撑总成,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支撑梁柱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适应性强,能满足复杂地形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建造光伏发电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光伏支架节点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所述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相邻两个光伏支架节点的连接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相邻两个光伏支架节点的另一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连接件与斜拉索和支撑索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多个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光伏支架节点、11支撑柱、12连接件、121安装杆、122底板、123连接座、1231第一连接孔、124顶板、125密封垫、13灌浆层、2连接条、21第二连接孔、3支撑索、4斜拉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包括支撑柱11和连接件12,所述支撑柱11为管形柱,所述连接件12具有竖向设置的安装杆121,且所述安装杆121的下端可经所述支撑柱11的上端伸入至所述支撑柱11内,并在所述安装杆121与所述支撑柱11内侧壁之间填充灌浆层13以将所述安装杆121与所述支撑柱11固定连接,如此可在地势不平坦的位置建造光伏发电站时,以及由于各处地质条件的不同如有的地方地质交硬实,有的地方地质较疏松,此时支撑柱嵌入地下的深度也不同,从而使得各支撑柱的上端的高度与安装要求不符,而连接件作为支撑柱上端供支撑索连接构件,可通过调节连接件在所述支撑柱上端的高度以满足安装需求,而本方案中具体是通过调节安装杆下端插入所述支撑柱内的深度来调节各连接件高度,另外本方案通过在所述安装杆与支撑柱之间的间隙内浇注灌浆层来将安装杆与支撑柱之间连接,其连接方便,且稳定性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11为混凝土柱或钢管柱,其结构简单。
如图2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22,所述安装杆1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22上端中部连接,所述底板122在所述支撑柱11的内孔内将所述内孔隔断以托起其上方的灌浆层13,如此使得支撑柱内孔壁与所述安装杆下端之间浇注灌浆层时更为容易,可避免灌浆层下溜。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多个连接座123,所述连接座123均竖向设置,并围设在所述安装杆121的上端,每个所述连接座123靠近所述安装杆121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杆121连接,所述连接座123上设有多个贯穿其的第一连接孔1231,如此使得多个连接座可供支撑索和斜拉索连接,同时还可供连接条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座上的第一连接孔可设置多个,这样预留更多的连接位点,以使后期组装更为容易。
如图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座123设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座123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杆121的左右两侧,而余下一个所述连接座123设置在所述安装杆121的前侧或后侧,若支撑柱处于边缘,则其仅需要三个方向具有连接座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124,所述安装杆121的上端与所述顶板124下端中部连接,多个所述连接座123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顶板124的下端连接,如此使得连接座与所述安装杆之间的连接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底板122与所述支撑柱11的内孔的断截面的尺寸一致,当然,所述底板的尺寸可以略小于支撑柱内孔的尺寸,而在所述底板上端嵌设边缘突出于所述底板外围的密封垫125,所述密封垫125的边缘与所述支撑柱的内孔壁接触以将所述支撑柱的内孔隔断,此时在调节好安装杆下入支撑柱内的深度后,即可通过支撑柱内孔上端向支撑柱与安装杆之间的环形间隙内灌入水泥浆或混凝土浆(待其固化后即形成灌浆层),另外由于水泥浆和混凝土浆固化均需要一段时间,此时可在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连接座下端之间增设一根撑杆来将所述连接件撑起,避免在固化过程中连接件向下滑移,固化后去掉撑杆即可。
所述连接座可以是钢板、型钢或方钢(为方钢时,其四侧的侧壁上均可以设置第一连接孔)。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123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座123在所述安装杆121的上端环向间隔均匀的分布,若支撑柱处于中间,则其需要四个方向具有连接座。
实施例3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包括连接条2和多个如实施例1和实施例2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1,多个所述光伏支架节点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12上相互靠近的连接座123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条2连接,如此使得相邻两个所述光伏支架节点通过连接条连接,这样使得同一侧的多个光伏支架节点能相互拉拽,其稳定性更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条2的两端均设有贯穿其的第二连接孔21,所述连接条2的两端的第二连接孔21分别与对应所述连接座123上的第一连接孔1231对齐并栓接,其结构简单,且连接方便。
如图8所示,位于两侧的两个所述连接件可为实施例1中所示的连接件,而位于中间的连接件可为实施例2中所示的连接件,当然,且可所有的连接件均为如实施例2中所示的连接件,只是位于最外侧的两个连接件上相互远离的连接座再增设一根左右向的斜拉索,这样可提高光伏支撑梁柱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多根连接条和多个连接件连接构成横梁结构。
每根所述斜拉索的下端与地面锚定。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支撑总成,包括如实施例3所述的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其结构简单,且适应性强,能满足复杂地形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建造光伏发电站。具体的,所述光伏支撑梁柱结构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光伏支撑梁柱结构沿前后方向间隔分布,支撑索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光伏支撑梁柱结构上的连接件连接,两个所述光伏支撑梁柱结构之间的多根支撑索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并在其上铺设安装光伏板即可(其中,支撑索和斜拉索的设置方式属于本领域现有技术,分别类似于文献号为CN114928309A《一种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柔性光伏支架系统》中的钢索和拉索,故在此不作赘述)。
应该指出,上述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同时,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
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11)和连接件(12),所述支撑柱(11)为管形柱,所述连接件(12)具有竖向设置的安装杆(121),且所述安装杆(121)的下端可经所述支撑柱(11)的上端伸入至所述支撑柱(11)内,并在所述安装杆(121)与所述支撑柱(11)内侧壁之间填充灌浆层(13)以将所述安装杆(121)与所述支撑柱(1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1)为混凝土柱或钢管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底板(122),所述安装杆(121)的下端与所述底板(122)上端中部连接,所述底板(122)在所述支撑柱(11)的内孔内将所述内孔隔断以托起其上方的灌浆层(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多个连接座(123),所述连接座(123)均竖向设置,并围设在所述安装杆(121)的上端,每个所述连接座(123)靠近所述安装杆(121)的一侧与所述安装杆(121)连接,所述连接座(123)上设有多个贯穿其的第一连接孔(1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23)设有三个,其中两个所述连接座(123)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杆(121)的左右两侧,而余下一个所述连接座(123)设置在所述安装杆(121)的前侧或后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23)设有四个,四个所述连接座(123)在所述安装杆(121)的上端环向间隔均匀的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2)还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124),所述安装杆(121)的上端与所述顶板(124)下端中部连接,多个所述连接座(123)的上端延伸至与所述顶板(124)的下端连接。
8.一种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条(2)和多个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节点(1),多个所述光伏支架节点(1)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连接件(12)上相互靠近的连接座(123)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条(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2)的两端均设有贯穿其的第二连接孔(21),所述连接条(2)的两端的第二连接孔(21)分别与对应所述连接座(123)上的第一连接孔(1231)对齐并栓接。
10.一种光伏支撑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光伏支撑梁柱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54903.2U CN219227471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054903.2U CN219227471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27471U true CN219227471U (zh) | 2023-06-20 |
Family
ID=86751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054903.2U Active CN219227471U (zh) | 2023-01-09 | 2023-01-09 | 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27471U (zh) |
-
2023
- 2023-01-09 CN CN202320054903.2U patent/CN2192274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647362U (zh) | 大跨度预应力拉索光伏支架 | |
CN114915240A (zh) | 一种光伏发电支架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
CN219227471U (zh) | 一种光伏支架节点、光伏支撑梁柱结构及光伏支撑总成 | |
CN201883720U (zh) | 可调垂直度的风光电互补集约化自立式通信基站 | |
CN107806182A (zh) | 一种多层悬挑钢结构及其构成方法 | |
CN215367367U (zh) | 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 | |
CN205142087U (zh) | 单立柱柔性光伏支架 | |
CN212247732U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高强度混凝土地面砖支撑结构 | |
CN109537575B (zh) | 型钢围护桩施工用定位器及型钢施工方法 | |
CN220848643U (zh) | 一种后拉式锚固骑墙吊篮支撑架 | |
CN205088700U (zh) | 装配式混凝土基础体系 | |
CN112779923A (zh) | 一种高边坡上建筑工程的桩基础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219659390U (zh) | 一种滑模提升系统的防雷装置 | |
KR100975404B1 (ko) | 블록담장용 지주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
CN219586753U (zh) | 一种装配式深坑柱铰接支撑装置 | |
CN206299204U (zh) | 便携式可重复利用通信塔基座 | |
CN213867901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公共设施地埋桩 | |
CN219247746U (zh) | 一种柔性光伏支架连接结构 | |
CN220768168U (zh) | 一种电缆检修井基础浇筑模板支撑结合防护的施工结构 | |
CN217998146U (zh) | 一种用于山区光伏项目的安装支架 | |
CN215253014U (zh) | 一种盖挖逆作支架 | |
CN217481287U (zh) | 一种浅埋暗挖用支护结构 | |
CN220273554U (zh) | 一种横杆调平连接结构 | |
CN221263672U (zh) | 高低布置的双向索网结构海上光伏支承系统 | |
CN221399023U (zh) | 一种盾构井兼轨排井的基坑支护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 16, Group 5, Hongjia Datangwan, Caihe Village, Sandian Street, Xinzh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1400 Patentee after: Hubei Ruichengtai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6, Group 5, Hongjia Datangwan, Caihe Village, Sandian Street, Xinzh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431400 Patentee before: Hubei Liechu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