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7439U -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7439U
CN219227439U CN202221757663.4U CN202221757663U CN219227439U CN 219227439 U CN219227439 U CN 219227439U CN 202221757663 U CN202221757663 U CN 202221757663U CN 219227439 U CN219227439 U CN 219227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ne wave
wave inverter
cooling
vehicle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576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光军
乔振华
宋男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Develpower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Develpower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Develpower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Develpower Energ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576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7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7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7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及其防振动装置,防振动装置包括底板和正弦波逆变器,所述正弦波逆变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位于正弦波逆变器外侧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连接且呈环形将正弦波逆变器围绕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灌注用于将正弦波逆变器包裹的导热灌封胶。本设计将逆变电源电路板集成固定在底板上后,通过灌注导热灌封胶的方式,使逆变电源与底板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导热灌封胶也能够将电源产生的热量有效的导出。

Description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说明书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车载逆变电源主要应用的车辆使用环境中,为车辆用电设备提供其所需要的交流电能。车辆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及车辆行驶过程中,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因此,车载逆变电源应满足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要求。解决车载振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为满足车辆振动的要求,传统方式大多采用多点加固的方式,以增强电源的牢固性。过多的固定位置,将会增加逆变电源电气安全性测试中的耐压和绝缘要求的风险。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包括底板和正弦波逆变器,所述正弦波逆变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位于正弦波逆变器外侧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连接且呈环形将正弦波逆变器围绕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灌注用于将正弦波逆变器包裹的导热灌封胶。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两侧底部设有对称分布且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多个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将限位板与底板之间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内部设有呈环形螺旋缠绕且将正弦波逆变器包裹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储存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液。
进一步地,位于正弦波逆变器外侧的所述限位框之间设有多个相连接的冷却管。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内存储有冷却液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冷却槽之间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在限位框内层层均匀分布,每一层的所述冷却管之间设有相连通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和冷却管之间形成S形。位于每一层两侧的所述冷却管端部与相应的冷却槽端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槽、导流槽和冷却管在限位框内形成有且仅一条弯曲蜿蜒崎岖的流动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框上端一侧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冷却槽上端部相连通,且排液口出口处设有用于排液口密封的排液盖,所述限位框底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冷却槽底部连通,且进液口内设有用于进液口密封的进液盖。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底部一侧的外壳板,所述外壳板上设有用于内外通风的散热孔。
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用防振动装置,包括如上任一所述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设计将逆变电源电路板集成固定在底板上后,通过灌注导热灌封胶的方式,使逆变电源与底板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导热灌封胶也能够将电源产生的热量有效的导出;本设计使电源产品的集成度更高,有利于生产组装和调试;也能够很好的满足环境试验的要求。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限位框、冷却管、导流槽和冷却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底板;2、外壳板;21、散热孔;3、限位框;31、冷却管;32、导流槽;33、冷却槽;4、正弦波逆变器;41、限位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包括底板1和正弦波逆变器4,所述正弦波逆变器4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位于正弦波逆变器4外侧的所述底板1上设有固定连接且呈环形将正弦波逆变器4围绕的限位框3,所述限位框3内灌注用于将正弦波逆变器4包裹的导热灌封胶。将正弦波逆变器4集成固定在底板1上后,通过灌注导热灌封胶的方式,使正弦波逆变器4与底板1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导热灌封胶也能够将正弦波逆变器4产生的热量有效的导出。
请参阅图1,所述限位框3两侧底部设有对称分布且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多个限位螺栓41,所述限位螺栓41将限位板与底板1之间连接固定。
请参阅图1,还包括设置在底部一侧的外壳板2,所述外壳板2上设有用于内外通风的散热孔21。散热孔21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
将正弦波逆变器4集成固定在底板1上后,在正弦波逆变器4外侧设置限位框3,并且通过限位螺栓41,使限位框3与底板1连接固定,然后在限位框3通过灌注导热灌封胶的方式,使正弦波逆变器4与底板1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导热灌封胶也能够将正弦波逆变器4产生的热量有效的导出;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同之处不再描述,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请参阅图2,所述限位框3内部设有呈环形螺旋缠绕且将正弦波逆变器4包裹的冷却槽33,所述冷却槽33内储存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液。将原有的限位框3内设置冷却槽33,并且在冷却槽33内设置冷却液,这样的设计,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了限位框3对热量的吸附能力,从而进一步的将热量能够导出,实现了散热的效果,将冷却槽33呈环形螺旋缠绕状,能够使冷却液能够更加均匀的对限位框3内的热量进行吸附,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位于正弦波逆变器4外侧的所述限位框3之间设有多个相连接的冷却管31,所述冷却管31内存储有冷却液,所述冷却管31两端分别与相应的冷却槽33之间连通。冷却管31的加入,能够将冷却管31设置在导热灌封胶内部,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及时的将热量进行吸附,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限位框3上端一侧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冷却槽33上端部相连通,且排液口出口处设有用于排液口密封的排液盖,所述限位框3底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冷却槽33底部连通,且进液口内设有用于进液口密封的进液盖。能够便于冷却液的排出和加注。
本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
将限位框3上端的排液盖打开,将冷却液加注至限位框3内,使冷却液填充在冷却管31、导流槽32和冷却槽33内,然后将排液盖与排液口连接密封。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同之处不在重述,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请参阅图3,所述冷却管31在限位框3内层层均匀分布,每一层的所述冷却管31之间设有相连通的导流槽32,所述导流槽32和冷却管31之间形成S形。位于每一层两侧的所述冷却管31端部与相应的冷却槽33端部连通,所述冷却槽33、导流槽32和冷却管31在限位框3内形成有且仅一条弯曲蜿蜒崎岖的流动通道。冷却槽33、导流槽32和冷却管31的整体设计,能够使冷却液在限位框3和冷却管31内形成一条单向且呈弯曲螺旋缠绕状的流动通道,这样既能够使冷却液在限位框3内均匀分布,便于冷却液的加注,同时,在跟外部的冷却液循环机构连通的时候,能够使冷却液循环机构的输出端与进液口连通,然后冷却液循环机构的回收端与排液口连通,这样,能够使冷却液在能够从限位框3底部进入,然后从上端排出,能够便于冷却液的流动和更换,从而有效的保证了限位框3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在本申请中,冷却液循环机构包括储液箱,储液箱内储存有冷却液,并且在储液箱内设置循环泵,使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进液口连通,使排液口的端部通过管道与储液箱连通,实现了整体的冷却液循环。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
将排液盖和进液盖均拿下来,然后将循环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进液口连通,使排液口的端部通过管道与储液箱连通,实现了整体的冷却液循环,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冷却液能够通过底部进液口进入的方式,从上端排液口排出,冷却液在限位框3内呈单向的且呈弯曲螺旋缠绕状的流动通道流动,使冷却液能够及时的将热量散出,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的散热效率。
储液箱和循环泵可以设置在车内任何不影响整体空间的位置。
基于同一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车载正弦波逆变器解决问题的原理,以及能够取得的技术效果与上述防振动装置相似,因此该车载正弦波逆变器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防振动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包括: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防振动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具有的正弦波逆变器以及其他部分等可以选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为清楚简要地说明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将不再对上述部分进行赘述,说明书附图也进行了相应简化。但是应该理解,本实施例在范围上并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7)

1.一种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正弦波逆变器,所述正弦波逆变器固定安装在底板上,位于正弦波逆变器外侧的所述底板上设有固定连接且呈环形将正弦波逆变器围绕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内灌注用于将正弦波逆变器包裹的导热灌封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两侧底部设有对称分布且固定连接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多个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将限位板与底板之间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内部设有呈环形螺旋缠绕且将正弦波逆变器包裹的冷却槽,所述冷却槽内储存有用于降温的冷却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正弦波逆变器外侧的所述限位框之间设有多个相连接的冷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在限位框内层层均匀分布,每一层的所述冷却管之间设有相连通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和冷却管之间形成S形;位于每一层两侧的所述冷却管端部与相应的冷却槽端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槽、导流槽和冷却管在限位框内形成有且仅一条弯曲蜿蜒崎岖的流动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正弦波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上端一侧设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与冷却槽上端部相连通,且排液口出口处设有用于排液口密封的排液盖,所述限位框底部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冷却槽底部连通,且进液口内设有用于进液口密封的进液盖。
CN202221757663.4U 2022-07-07 2022-07-07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Active CN219227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7663.4U CN219227439U (zh) 2022-07-07 2022-07-07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57663.4U CN219227439U (zh) 2022-07-07 2022-07-07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7439U true CN219227439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57663.4U Active CN219227439U (zh) 2022-07-07 2022-07-07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7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92273B (zh) 动力电池包
CN106505873B (zh) 用于冷却剂通路的连接部件和冷却系统
CN206148572U (zh) 动力电池包
CN203481341U (zh) 电池组的冷却结构
CN106207042A (zh) 一种电池模块及汽车
CN108321327A (zh) 一种新能源车用电池壳
CN219227439U (zh) 车载正弦波逆变器
CN113300529A (zh) 一种电机水冷用机壳
CN205209301U (zh) 密封换热器
CN219716902U (zh) 一种具有换热结构的液流电池电解液储液罐
CN218181999U (zh) 热传递结构、dcdc转换器、电力分配模块和电力分配单元
CN206098481U (zh) 动力电池包
CN206195522U (zh) 一种汽车水冷式电机壳
CN215578876U (zh) 一种商用车快换式液冷电池箱
CN212645028U (zh) 壳管式换热器和热泵机组
CN208173644U (zh) 液冷电池箱及箱体电池
CN208986036U (zh) 一种锂电池包箱体
CN218568967U (zh) 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06058373A (zh) 电池组用的导热吸热部件及电池组
CN110966878A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110797185A (zh) 一种电容芯子浸泡式电容器及车辆
CN217181965U (zh) 一种新型变压器冷却模块
CN220272593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用散热机构
CN212928161U (zh) 乙二醇冷却罐
CN214256961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水冷板及电机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