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2653U -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2653U
CN219222653U CN202320687586.8U CN202320687586U CN219222653U CN 219222653 U CN219222653 U CN 219222653U CN 202320687586 U CN202320687586 U CN 202320687586U CN 219222653 U CN219222653 U CN 2192226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module
air condition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758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758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26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26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26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包括:风机组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气流出口以及上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方,所述上风道组件包括:集流腔,底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气流出口密封连接的进风口,以接受来自所述风机组件的气流,以及导流通道,由所述集流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侧部出风口,以将所述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侧部出风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所提供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能够解决新风气流的出风压力较小,且气流方向紊乱不易控制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空调器的多功能性越来越在意。
相关技术中,一些高端空调器带有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风机组件设置在空调壳体中,侧部出风口开设于空调壳体上,通过风机组件向空调壳体中吹风而使得气流从侧部出风口溢出,这就导致新风气流的出风压力较小,且气流方向紊乱不易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新风模块,包括:风机组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气流出口以及上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方,所述上风道组件包括:集流腔,底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气流出口密封连接的进风口,以接受来自所述风机组件的气流,以及导流通道,由所述集流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侧部出风口,以将所述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侧部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上风道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以分别与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两个所述侧部出风口流体连通。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末端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侧部出风口之间的风嘴。
可选地,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风嘴中的风门,以调节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风嘴的朝向所述侧部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侧部出风口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止口,所述第一定位止口能够插入所述侧部出风口或所述风嘴中,以使所述风嘴与所述侧部出风口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风嘴的朝向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止口,另一者设置有定位筋条,所述第二定位止口能够插入定位筋条中,以使所述风嘴与所述导流通道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嘴的朝向所述侧部出风口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有导风格栅。
可选地,所述导风格栅与所述侧部出风口的出风格栅在所述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对齐。
可选地,所述风嘴上设置有螺钉过孔,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螺钉过孔对应的螺钉连接孔,所述风嘴与所述导流通道能够通过依次穿过所述螺钉过孔和所述螺钉连接孔的螺钉而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侧部出风口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止口,所述第二定位止口能够插入所述侧部出风口或所述导流通道中,以使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侧部出风口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设置在所述蜗壳中的风扇,所述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蜗壳上。
可选的,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与所述风机组件的气流入口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包括支架,所述风机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新风模块以及壳体,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本公开所提供的空调器新风模块中,风机组件的气流出口与集流腔的进风口密封连接,风机组件所吹出的气流能够进入集流腔中,并经导流通道从空调器的壳体上的侧部出风口吹出,因此,在集流腔的集流和导流通道的导流作用下,风机组件所产生的气流经侧部出风口吹出时,出风压力可控可调且出风效率高,还能够避免气流溢散导致的气流方向紊乱;本公开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新风模块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空调器新风模块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上风道组件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风机组件,10-气流出口,11-蜗壳,
2-上风道组件,21-集流腔,210-进风口,22-导流通道,221-第二定位止口,222-螺钉连接孔,
3-壳体,31-侧部出风口,311-出风格栅,32-后部出风口,
4-出风组件,41-风嘴,411-第一定位止口,412-定位筋条,413-导风格栅,414-螺钉过孔,42-风门,
5-新风管道,
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均是指空调器在正常使用状态的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是指相对于相应零部件自身轮廓的内、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根据本公开具体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新风模块,参考图1至图5所示,该空调器新风模块可以包括风机组件1和上风道组件2,其中,风机组件1可以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3中,具体地,可以设置在壳体3的底板上,风机组件1可以包括气流出口10,风机组件1所产生的气流能够从气流出口10吹出,上风道组件2可以设置在风机组件1的上方,上风道组件2可以包括集流腔21和导流通道22,参考图5所示,集流腔21的底部可以设置有能够与气流出口10密封连接的进风口210,以接受来自风机组件1的气流,导流通道22可以由集流腔21延伸至壳体3的侧部出风口31,以将风机组件1吹出的气流引导至侧部出风口31。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公开所提供的空调器新风模块中,风机组件1的气流出口10与集流腔21的进风口210密封连接,风机组件1所吹出的气流能够进入集流腔21中,并经导流通道22从空调器的壳体3上的侧部出风口31吹出,因此,在集流腔21的集流和导流通道22的导流作用下,风机组件1所产生的气流经侧部出风口31吹出时,出风压力可控可调且出风效率高,还能够避免气流溢散导致的气流方向紊乱。
参考图1所示,壳体3前部面板可以设置有两个侧部出风口31,两个侧部出风口31可以对称地布置在前部面板的左右两侧,相应地,上风道组件2可以包括两个导流通道22,两个导流通道22可以由集流腔21对称地延伸,以分别与两个侧部出风口31流体连通。此外,壳体3的靠后的位置可以设置有用于吹出新风的后部出风口32,风机组件1产生的气流一部分通过上风道组件2从两个侧部出风口31吹出,另一部分能够通过后部出风口32吹出。
为了使导流通道22与侧部出风口31密封连接,作为一种选择,参考图2至图4所示,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导流通道22末端的出风组件4,出风组件4可以包括密封连接于导流通道22的末端与侧部出风口31之间的风嘴41,即导流通道22可以通过风嘴41与侧部出风口31密封连接。
为了使风嘴41与侧部出风口31密封连接,参考图3所示,风嘴41的朝向侧部出风口31的一端与侧部出风口31中的一者可以设置有第一定位止口411,第一定位止口411能够插入侧部出风口31或风嘴41中,以使得风嘴41与侧部出风口31能够密封连接,避让气流经风嘴41与侧部出风口31的连接处溢散至壳体3中。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考图3所示,第一定位止口411可以设置于风嘴41上,第一定位止口411可以插入侧部出风口31中。
为了使风嘴41与导流通道22的末端密封连接,参考图4和图5所示,导流通道22的末端与风嘴的朝向导流通道22的一端中的一者可以设置有第二定位止口221,另一者可以设置有定位筋条412,第二定位止口221可以插入定位筋条412中,以使得风嘴41与导流通道22密封连接。在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止口221可以设置于导流通道22的末端,定位筋条412可以设置于风嘴41,定位筋条412可以沿导流通道22的周向延伸,第二定位止口221能够插入风嘴41的朝向导流通道22的一端,也就是说,定位筋条412能够沿导流通道22的周向对导流通道22与风嘴41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以避免气流经风嘴41与导流通道22的连接处溢散至壳体3中。
为了调节侧部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参考图3和图4所示,出风组件4还可以包括风门42,风门42可以可转动地连接在风嘴41中,以调节出风方向。具体地,风门42能够绕竖直延伸的转动轴线转动,在无需开启新风时,风门42可以转动至切断导流通道22与侧部出风口31流体连通的位置,以避免外界杂质灰尘进入空调器新风模块中,在需要开启新风时,风门42可以转动使得导流通道22与侧部出风口31流体连通的位置,同时风门42的转动角度可以调节,以调节气流经侧部出风口31吹出时的流动方向。
此外,参考图3所示,风嘴41的朝向侧部出风口31的一端的端面还可以形成有导风格栅413,导风格栅413与风嘴41可以一体地成型。
参考图1所示,为了保持侧部出风口31的出风畅通,导风格栅413与侧部出风口31的出风格栅311在导流通道22的延伸方向上彼此对齐,以减小出风阻力。
为了使风嘴41与导流通道22固定连接,参考图4所示,风嘴41上可以设置有螺钉过孔414,导流通道22的末端与螺钉过孔414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有螺钉连接孔222,风嘴41与导流通道22能够通过依次穿过螺钉过孔414和螺钉连接孔222的螺钉而固定连接,以便于风嘴41与导流通道22之间的装配。
为了使导流通道22与侧部出风口31密封连接,作为另一种选择,导流通道22的末端与侧部出风口31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止口221,第二定位止口221能够插入侧部出风口31或导流通道22中,以使导流通道22与侧部出风口31密封连接。
参考图2和图3所示,风机组件1可以包括蜗壳11和设置在蜗壳11中的风扇(未示出),气流出口10可以设置在蜗壳11上,风扇转动而产生的气流可以通过蜗壳11和气流出口10而流入集流腔21中。
此外,参考图1和图2所示,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可以包括用于向风机组件1输送新鲜空气的新风管道5,新风管道5可以与风机组件1的气流入口(未示出)密封连接,新鲜空气经气流入口流入风机组件1,在风扇的作用下,一部分新鲜空气经上风道组件2从侧部出风口31吹出,另一部分新鲜空气从后部出风口32吹出。
此外,参考图2所示,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可以包括支架6,风机组件1可以通过支架6与壳体3固定连接,具体地,是与壳体3的底板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空调器可以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新风模块以及壳体3,空调器新风模块可以设置在壳体3中,具体地,是固定连接于壳体3的底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空调器新风模块相同的技术效果,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此不做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组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壳体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气流出口以及上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方,所述上风道组件包括:
集流腔,底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气流出口密封连接的进风口,以接受来自所述风机组件的气流,以及
导流通道,由所述集流腔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侧部出风口,以将所述风机组件吹出的气流引导至所述侧部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道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导流通道,以分别与对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两个所述侧部出风口流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末端的出风组件,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密封连接于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侧部出风口之间的风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风嘴中的风门,以调节出风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的朝向所述侧部出风口的一端与所述侧部出风口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止口,所述第一定位止口能够插入所述侧部出风口或所述风嘴中,以使所述风嘴与所述侧部出风口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风嘴的朝向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止口,另一者设置有定位筋条,所述第二定位止口能够插入所述定位筋条中,以使所述风嘴与所述导流通道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的朝向所述侧部出风口的一端的端面形成有导风格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格栅与所述侧部出风口的出风格栅在所述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对齐。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嘴上设置有螺钉过孔,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设置有与所述螺钉过孔对应的螺钉连接孔,所述风嘴与所述导流通道能够通过依次穿过所述螺钉过孔和所述螺钉连接孔的螺钉而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的末端与所述侧部出风口中的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止口,所述第二定位止口能够插入所述侧部出风口或所述导流通道中,以使所述导流通道与所述侧部出风口密封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和设置在所述蜗壳中的风扇,所述气流出口设置在所述蜗壳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包括新风管道,所述新风管道与所述风机组件的气流入口密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还包括支架,所述风机组件通过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新风模块以及壳体,所述空调器新风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CN202320687586.8U 2023-03-30 2023-03-30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Active CN2192226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7586.8U CN219222653U (zh) 2023-03-30 2023-03-30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7586.8U CN219222653U (zh) 2023-03-30 2023-03-30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2653U true CN219222653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1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7586.8U Active CN219222653U (zh) 2023-03-30 2023-03-30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26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4619B (zh) 桌面空调
EP4130587A1 (en) Fresh ai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9222653U (zh) 空调器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CN209819680U (zh) 空调器
CN112113322A (zh) 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533669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08759049B (zh) 微风式空调出风结构
CN108375108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90635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WO2021151261A1 (zh) 新风装置及窗式空调
CN212511429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330118U (zh)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9415133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20489284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316362U (zh) 整体式空调
CN220689191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3514126U (zh) 新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4565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062415U (zh) 空调器
CN211575464U (zh) 一种防凝露导风结构及空调器
CN110805966A (zh) 一种一体式空调
CN217817065U (zh) 新风模组和空调器
CN21897277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6346648U (zh) 一种新风模块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