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20126U -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220126U
CN219220126U CN202223284254.XU CN202223284254U CN219220126U CN 219220126 U CN219220126 U CN 219220126U CN 202223284254 U CN202223284254 U CN 202223284254U CN 219220126 U CN219220126 U CN 219220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crank arm
arc
rod
hand cr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8425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林义
李国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Aopinhong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Aopinhong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Aopinhong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Aopinhong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8425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220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220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220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6Disintegrating fibre-containing textile articles to obtain fibres for re-use

Landscapes

  • Wing Frames And Configu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包括窗框和位于所述窗框内的窗户,所述窗框内的一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安装块一,所述窗户的一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一相对应平行设置的安装块二,所述安装块一和所述安装块二均为U型结构,所述安装块一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相连接的曲臂传动组件。有益效果:通过曲臂传动组件与窗框和窗户的配合设计,使得窗户在完全打开后,其窗户的边缘与窗框不接触,在打开窗户后不会受侧面窗户遮挡的影响而进行观察,进而大大提高了窗户的开合度,同时也提高了用户观察的视野,提升开窗器的使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窗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背景技术
开窗器是一种用于打开和关闭窗户的机器,主要用于高位窗户、较重的窗户、对室内温度有要求或者需要较严格的关闭密封力量的建筑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智能化科技的不断发展,开窗器在现代窗户行业中得到大力发展,同时开窗器在普通家庭中也被广泛使用。
如现有专利号CN202020585540.1公开了一种高使用寿命的曲臂式自动开窗器,其通过手摇曲柄和联动轴的配合实现了窗户的开启,但根据该专利所公开的方案可以得知,该专利中的窗户是通过位于中部的转轴的转动带动窗户沿着中部的中轴线进行转动的,而该转动虽然能实现窗户的开合,窗户本身会一直于中部进行连接,进而导致窗户在开合的过程中,不管处于哪一个角度,其均处于只能实现上下两个窗口的开合,也就是说,窗户会一直处于中部,进而将窗口分割为两个窗口,这不仅降低了窗口的开合度,同时位于中部的窗户也严重的影响了视野。
因此,业内有必要重新研发一种新型的曲臂式开窗器,使得通过开窗器开闭窗户时,不仅能够保证最大的开合度,同时也不影响视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包括窗框和位于所述窗框内的窗户,所述窗框内的一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安装块一,所述窗户的一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一相对应平行设置的安装块二,所述安装块一和所述安装块二均为U型结构,所述安装块一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相连接的曲臂传动组件。
作为优选的,所述曲臂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块一内对称设置的固定轴一和固定轴二,所述固定轴一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活动杆一,所述活动杆一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相连接的L型连接杆,所述L型连接杆通过固定轴三与所述安装块二相连接,所述固定轴二的一侧设有弧形杆一,所述弧形杆一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相连接的弧形杆二,所述弧形杆二通过固定轴四与所述安装块二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动杆一通过连接轴一与所述L型连接杆相连接,所述L型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弧形杆一相连接的连接轴二,所述弧形杆一通过连接轴三与所述弧形杆二相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窗框的一侧且位于两组所述安装块一之间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竖向设置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壳体外并与两组所述固定轴一相对应连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传动轴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套设有锥形齿轮一,所述锥形齿轮一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锥形齿轮二,所述锥形齿轮二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壳体的转柄。
作为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转柄上的活动固定套,且所述转柄上套设有防滑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曲臂传动组件与窗框和窗户的配合设计,使得窗户在完全打开后,其窗户的边缘与窗框不接触,在打开窗户后不会受侧面窗户遮挡的影响而进行观察,进而大大提高了窗户的开合度,同时也提高了用户观察的视野,提升开窗器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中曲臂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中曲臂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窗框;2、窗户;3、安装块一;4、安装块二;5、固定轴一;6、固定轴二;7、活动杆一;8、L型连接杆;9、固定轴三;10、弧形杆一;11、弧形杆二;12、固定轴四;13、连接轴一;14、连接轴二;15、连接轴三;16、壳体;17、传动轴;18、锥形齿轮一;19、锥形齿轮二;20、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实施例一;
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包括窗框1和位于所述窗框1内的窗户2,所述窗框1内的一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安装块一3,所述窗户2的一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一3相对应平行设置的安装块二4,所述安装块一3和所述安装块二4均为U型结构,所述安装块一3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的曲臂传动组件。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所述曲臂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块一3内对称设置的固定轴一5和固定轴二6,所述固定轴一5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活动杆一7,所述活动杆一7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的L型连接杆8,所述L型连接杆8通过固定轴三9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所述固定轴二6的一侧设有弧形杆一10,所述弧形杆一1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的弧形杆二11,所述弧形杆二11通过固定轴四12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所述活动杆一7通过连接轴一13与所述L型连接杆8相连接,所述L型连接杆8上设有与所述弧形杆一10相连接的连接轴二14,所述弧形杆一10通过连接轴三15与所述弧形杆二11相连接。
实施例三;
如图1-4所示,所述窗框1的一侧且位于两组所述安装块一3之间设有壳体16,所述壳体16内设有竖向设置的传动轴17,所述传动轴17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壳体16外并与两组所述固定轴一5相对应连接,所述传动轴17上且位于所述壳体16内套设有锥形齿轮一18,所述锥形齿轮一18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锥形齿轮二19,所述锥形齿轮二19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壳体16的转柄20,所述壳体16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转柄20上的活动固定套,且所述转柄20上套设有防滑纹。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打开窗户2时,转动转柄20通过锥形齿轮二19与锥形齿轮一18的啮合使得传动轴17进行旋转,传动轴17同步带动两组固定轴一5进行旋转,使得活动杆一7随着固定轴一5的旋转而向外进行转动,活动杆一7推动L型连接杆8,使得L型连接杆8通过连接轴三15推动窗户2进行外移,而L型连接杆8在移动的同时其连接轴二14带动弧形杆一10相同步向外移动,且弧形杆一10的端部通过弧形杆二11推动窗户2同步外移,直至将窗户2推移至窗框1的侧部,实现对窗户2的打开。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曲臂传动组件与窗框1和窗户2的配合设计,使得窗户2在完全打开后,其窗户2的边缘与窗框1不接触,在打开窗户后不会受侧面窗户2遮挡的影响而进行观察,进而大大提高了窗户的开合度,同时也提高了用户观察的视野,提升开窗器的使用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包括窗框(1)和位于所述窗框(1)内的窗户(2),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内的一侧设有对称设置的安装块一(3),所述窗户(2)的一侧对称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一(3)相对应平行设置的安装块二(4),所述安装块一(3)和所述安装块二(4)均为U型结构,所述安装块一(3)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的曲臂传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臂传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块一(3)内对称设置的固定轴一(5)和固定轴二(6),所述固定轴一(5)的一侧设有倾斜设置的活动杆一(7),所述活动杆一(7)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的L型连接杆(8),所述L型连接杆(8)通过固定轴三(9)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所述固定轴二(6)的一侧设有弧形杆一(10),所述弧形杆一(10)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的弧形杆二(11),所述弧形杆二(11)通过固定轴四(12)与所述安装块二(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一(7)通过连接轴一(13)与所述L型连接杆(8)相连接,所述L型连接杆(8)上设有与所述弧形杆一(10)相连接的连接轴二(14),所述弧形杆一(10)通过连接轴三(15)与所述弧形杆二(1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1)的一侧且位于两组所述安装块一(3)之间设有壳体(16),所述壳体(16)内设有竖向设置的传动轴(17),所述传动轴(17)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壳体(16)外并与两组所述固定轴一(5)相对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17)上且位于所述壳体(16)内套设有锥形齿轮一(18),所述锥形齿轮一(18)的一侧设有与其相匹配的锥形齿轮二(19),所述锥形齿轮二(19)的一侧设有延伸至所述壳体(16)的转柄(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转柄(20)上的活动固定套,且所述转柄(20)上套设有防滑纹。
CN202223284254.X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Active CN219220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4254.XU CN21922012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84254.XU CN21922012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220126U true CN219220126U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59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84254.XU Active CN21922012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220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34717B (zh) 一种充气柜断路器
CN108952470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计算机的智能窗
CN219220126U (zh) 一种手摇曲臂式开窗器
CN208951736U (zh)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灯
CN209655666U (zh) 一种带信号反馈的冰箱风门
CN2625531Y (zh) 全开式自动升降窗
CN205617981U (zh) 一种单电机双链条开窗器
CN210531718U (zh) 一种全自动远程启闭复位驱动装置
CN211369966U (zh) 一种开窗机用手摇驱动装置
CN209053546U (zh) 一种隔音易安装的门窗钢化玻璃
CN208089121U (zh) 一种通风节能门窗
CN220247886U (zh) 一种摆臂连杆开窗器
CN211695330U (zh) 一种机翼型叶片的连杆机构
CN219734104U (zh) 一种高空作业用轨道减速机
CN220728317U (zh) 翻板驱动机构、翻板装置及吸油烟机
CN207598093U (zh) 自动门窗机驱动装置、自动门窗机及门窗
CN207620581U (zh) 一种手摇式链条开窗器窗户
CN201883838U (zh) 角度链式电动开窗机
CN201598918U (zh) 两转轴、齿轮传动合页
CN219622529U (zh) 一种齿条开窗器
CN219853859U (zh) 一种划片机的视觉遮挡机构
CN219654525U (zh) 一种齿轮驱动式电动开窗器
CN218598049U (zh) 一种上悬式自动门、pcr仪及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
CN221032206U (zh) 一种节能型铝塑推拉门窗
CN220101032U (zh) 一种新型开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